人作恶殃及子孙,后代需要承负的期限到底要多久?

《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甲看中乙的妻子,想纳为妾,便告诉了丙。丙看中了甲的财富,便找了一个同邑的浪荡子,用金钱买通了他,用阴谋帮甲达成了心愿。过了一年多,丙的阴谋败露,自己的女儿被杖而官卖,邑子的女儿则流落为娼。

初看这则故事,似乎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善恶报应故事,行恶者得恶报,而且恶报的程度和行恶的程度刚好成正比。

但我们又会发现它和常见的善恶报应故事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故事的过错方都是父辈,而承担责任者却是他们的子辈,也即父债子偿,这就是道教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承负报应。

承负是空想还是确有实据?

“承负说”系统阐述于《太平经》 :“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 ,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 ,故前为承, 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 ,前后更相负, 故名之为负。负者, 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

也就是说,今人要承担先人行为善恶所带来的后果, 名为承;同样,今人的行为善恶也会对后人产生影响,名为负;代代相承相负 。

那么具体什么是承负?用古代一点的说法就是血脉传承者之间的气运会有所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反应在血脉往后传承最为明显。《皇极经世书》说,子时开天、丑时辟地、寅时生人。《太平经》所指的先人,是从黄帝时期以前上溯至寅时的人。这些先人在本质上是承天心而行的,但有小错失,且并不自知。这种不自知的小错失,通过血脉流传一辈辈积累下来了。这是人间世运下降的本质原因,也是承负产生的渊源之始。

如果用现代一点的话,可以这样来说,DNA最为相近的亲属中会出现气运相关联的现象,同时这种气运关联体现在父系往子系这个方向上最为明显,而同辈之间的影响则较小一些。

承负与阴宅风水的作用原理是有相通之处,首先,承负是讲气运往子孙的传递,风水是借环境造阵来进行趋吉避凶,而承负是通过功果福报来进行趋吉避凶。

正所谓善人居福地之说,大凡积德行善的之人,因有功果转化福报的支持,故而更容易得到更好的风水,这便是“福人居福地”说法的来历。

由于道教很看重人类自然的繁衍生息的自然性,所以从来不避忌传宗接代之事,并在修炼之中,也强调“欲修仙,先做人”,先尽人伦之责,方可言及大道。

前人行的善,如果没有及时转化,则它会积累为功果(也称为阴功),这个功果转化为气运后,会通过血脉传递到DNA角度来说最亲近的人身上,然后逐次向往传递。同样的,如果有行的恶没有及时消解掉,那么这个恶行同样会转化成不好的气运,传递到子孙身上,在发生转化后,就会体现出来。

天地万物皆受承负影响

《太平经》中认为,历史是一个时时包含着承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社会危机的造成均非仅仅由于当世的原因, 而是历史的长期积累造成的 , 因此不能让一人承担罪责 ,而是“人人有过于天地”, 但现实是“ 百姓适知责天, 不知深自责也”,并认为天地和一切自然事物跟人和社会事物一样也都有承负 。

一是人为天地“承负” : “天地生凡物 ,无德而伤之, 天下云乱, 家贫不足 , 老弱饥寒 ,县官无收, 仓库更空。此过乃本在地伤物 ,而人反承负之”。人承负天地, 是天地运行发生错乱 , 人承受其灾害 。

二是自然界事物间的“承负” : “夫南山有大木,广纵覆地数百步 ,其本茎一也。上有无訾之枝叶实, 其下根不坚持地 ,而为大风雨所伤, 其上亿亿枝叶实悉伤死亡, 此即万物草木之承负大过也。”这是山川草木受到的自然承负之灾, 唇亡齿寒,也是这个意思。

三是人为自然界事物“承负” : “南山有毒气 ,其山不善闭藏 ,春南风与风气俱行, 乃蔽日月, 天下彼其咎 , 伤死者积众多。”南山有毒气,因为风而传播到了其他地方,导致死伤众多,此为人承负了自然之过。

不过 , 对于自然事物的承负人们并不太关注, 对人自身的承负才是大家关心的;而人自身的善恶承负 , 人们最担忧的是对恶的承负所造成的灾病夭死,承负之善给人带来荫庇,但这种荫庇不是无限的 , 而是有限的 ;子孙放纵为恶 , 支付完先人荫庇,也难免夭死 。 

道教承负与佛教因果,有何不同

现在我们很多谈论罪福善恶的,都将道教之承负和佛教的因果联系起来,认为道教之承负就是佛教之因果,其实是错误的。佛教的因果是基于前世今生,业报轮回的角度;而道教的承负是基于现实世界,以整体论、系统论的观念来看待社会的。

1产生报应的原因不同

“业报轮回说”认为有情众生对世界万有的“无明” 是产生果报的根本原因。

认为报应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和无明,由过去的无明烦恼而造作诸业,播下生死的苦因 ,于是生起种种妄念 ,因此造成了生死的流转 ,堕于生生世世的六道轮回之中 。

道教“承负说”主张的施报者是“天”。这个“天”不仅有自然无为的元气的含义, 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有赏罚大权的人格神。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外力报应,其实不然。

各种人的承负都有善恶积累这个内因在起作用, 是对个体或家族的过去善恶的报应,今人的祸福是先人行为的结果,如果祖先有何过失,由子孙承担其责任。而且 , 善恶的记录、拘校、奖罚 (即报应的执行)大多是由众鬼神操作的。 

《有过死谪作河梁诫》说 , 记录承负的诸神包括山海陆地 、 诸祀丛社、 舍宅诸守、 司农祠官 (其他书中还提到三尸神、司命神等 ) , 还有大阴法曹每年岁末要拘校账簿 , 核算此人的善恶累积, “计所承负 , 除算减年 ”, 地阴神 、 土府神 “收取形骸 , 考其魂神” , 罪过多的至死 , 罪不至死的要 “谪作河梁山海 ”, 其他也 “各随法轻重, 各如其事, 勿有失脱 ”。众鬼神无时无处不在注视人的所作所为,对善恶的记录和对承负的执行毫厘不爽。

2受报主体不同

佛教之所以没有承负概念,是因为“业报轮回说”主张“自作自受”。个体所造业的果报,只能由造业者自己或其五蕴相续而生者承受, 众生现在所受的业报 ,必然是自己前世的宿业所感 ,不能由别人替代,即使象父母子女这样的至亲,也不能互相承受 。所以佛教的出家,讲究抛妻弃子与世俗切断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直系亲属的好坏完全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

“承负说”的受报主体不仅是自身, 有恶心恶迹,天就会夺其纪算 ,减少他的寿命 ,同时个人的行为还会影响到他的子孙 。“承负”简单来说就是祖先给后人留下的一笔“遗产”。如果前人做了很多好事,就给子孙留下一笔好遗产,让子孙能富贵、智慧;如果前人干了很多坏事,那就会给子孙留下一笔烂账,令子孙遭受身体、心灵、经济上的许多磨难。《太平经》里举例说,比如父母失了道德,有过错于乡里,后世的子孙必受乡里的过责,这是承负最简单的道理。

与《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同出一理。并且,“承负”有“十世一周”的性质,即十代祖宗的行为,会对后代有一定影响,警戒人们要为后世儿孙考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力行善事,却没有得到好的福报,就是因为承负了祖先之过错;为什么有的人做了坏事,但是却得了好的结果,是因为承负了先人之遗泽。

所以道教里讲行善,只是说行善可以有种种功德,但是却很少宣讲靠单纯的积善可以获得富贵的。

3解脱方式不同

“业报轮回说”提倡“业由心造、 回转有道”,主张通过因果法则以减少恶报,甚至消除业力的影响 。

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修现世的,而对于当前的现实利益,道教不会通过消耗福报来实现,而是创造了道家五术,以五术来济世利民,不但能解决现世问题,还能不断积累功行。

《太平经·解承负诀》说: “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 ,虽有余殃 , 不能及此身也 。”行大功德, 就是以忠孝等伦理道德规范为标准 , 为善去恶,得行此道者, 就能消除“承负”所带来的灾厄。

4作用范围不同

佛教的功行主要是在于普度众生,并且这个众生指的是有情众生,而无情众生是成不了佛的,所以佛教关注对象围绕的是人,其理论从人心下手,所言所论所行,皆是围绕人的觉悟成佛来进行。

道教则大不同,万物皆有灵性,度的是万物成道,所以道教关注的对象则是在天地万物及天地万物之外的一切,而人只是天地万物中最灵者,故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非是人为独尊。

所以道教中没有至尊的概念,即使是玉皇大帝这样地位极高的神明,一样是要听从元始符命的,但玉皇大帝本身又是元始的一个化身,元始本身是一切的源头,但却不是一切的主宰。

正因为如此,道教并不像佛教那样认为只有有情众生才能成就,而是万物皆可修行,皆可成就,在层次格局上比佛教要更大得多。只是世人多不察此,反认为佛教普度是大善,不可不谓之颠倒了。

承负的期限

那么先人的善恶行为是否能无限期的对后代产生影响呢?《太平经》中记载,承负是有期限的,过了这个时间限制,就不受承负之苦。

《太平经》说:“因复过去,流其后世,成承五祖。一小周十世,而一反初。或有小行善不能厌,囹圄其先人流恶承负之灾,中世灭绝无后,诚冤哉。承负者,天有三部,帝王三万岁相流,臣承负三千岁,民三百岁。皆承负相及,一伏一起,随人政衰盛不绝。” 

可见承负的大至期限是五代十世。如果只是后人无条件的承负先人的善恶行为,道教的善恶报应论就成为了绝对的命定论了,所以经中也告诉我们,只要个人能做大善事,虽先人有过失,也可以免于承负之灾。

人们常说修行“苦”,你可尝到修行之“乐”?#修行#

或是受到诸多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一提到修行,大众总是把其和世外隐仙的形象联系起来。道家思想以无为为主旨,归隐是修真的一个重要法门。但道家的隐去并非是堪破红尘故事,而是要以此方式来修炼性与命上的诸多魔障。

修炼,可作为两个单字来解读:修却的是身心欲念和妄想,炼就的是通明心地和净彻真身。正如蝉蜕一般,这场隐世修炼其实充满了不为外人所道的内密。

在道教史上,全真道一系向来以隐世苦修著称。道经中提到,重阳祖师曾数次打发身家显赫的马钰祖师上街乞讨,目的在于使其尝一尝被人鄙夷和羞辱的苦头。若能放下了富贵人家的骄奢,才能生发精猛之志去一心修真;邱祖当年炼养性命时曾居磻溪六年、龙门七载,整整十三年中他隐姓埋名背人渡河,又日日滚动一块石头来盘磨心性。

正是经历了这些看似艰苦的磨练过程,才铸就了祖师们非同一般的大道功行。以此可知,道家所言之隐虽然是对红尘俗世的剥离,但更大意义上则在于使每一位修真之士学会如何与自己的真性情相处。见得内心之真,才是修行的开始。

全真一系所谓的“苦修”或“苦行”,重点是在“修”与“行”上,其中究竟苦不苦,则取决于人们看待此事的观点和角度。

以红尘人间的物质享乐为标准,毫无疑问祖师们的修行方式是苦的。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中明确规定门下弟子,云游之时不得贪恋州府繁华、姿心纵意,在盖造宫观时也不许雕梁峻宇、大殿高堂。在世人看来,只足以遮风避雨的草庵未免简陋了些,但祖师如此诫训并非是限制道人外在的活计,而是希望通过对修行人行住坐卧的规诫而起到警醒内心的作用。

《立教十五论》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身有依倚,心渐得安”。道祖在《道德真经》中写道“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是说人们心中之所以会生出诸多欲想和妄念,是因为有生理上的需求。

大凡世间人虽都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但却仍然一味地放纵心中欲望,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流浪翻沉。当人们皆以为修行苦而纷纷去追求人间乐时,这恰恰是对自我的放纵。

修行与此正相反,其是在向内收,是通过一些清规戒律而使自身的行为有所禁止,并进一步由外而内地止息心中欲想。身不外依,心不外求,于是才能实现身心安定。

世人总是以是否能得到生理上的享受为标准,以此界定事物究竟是苦是乐。但在修行者的眼中,外在的物质早已经无关紧要,能够从这场苦修苦行中升华自己的人生情志,这才是修真的极乐。全真一系虽然是在强调“苦修”,但这个“苦”不过是一种“可名”之苦罢了。

不论是以戒律而修真,还是以功行而济世,修行的每一条路虽然不同,但行走的过程都应该是充满了快乐的。所谓苦,不过是得乐的途径而已。修到极致处,也就不再讲说究竟是苦是乐。既有苦乐,便有是非参照,便有分别你我的心,这才是修行要去除的最大障碍。

修真的第一步是离苦得乐,进阶一步说,则是超越苦乐而得大逍遥、大自在。之所以加一“大”字,意在与人间以物质和精神为依托而谈论的自在逍遥相对照。谈论修行事不能脱离了人世间这一母体,虽然虚无终归是需要从万有中来求证,但修行最终是要超越这一物质基础的,如果不能实现超脱,则我们谈论的修真不过是一场心性的升华和肉体的锻炼。当真正实现超越之时,实则是教门内常称作的“与道合真”,是在用恒常真道的视角去看待我与众生。

你我看人间事总要受制于自己的经验意识,合道之士已然达到无你、无我、无众生的境界,这并非是不把世人看在眼中,而是在道的视角下,看待众生皆为同一之相,不着任何私心私情,所以才能做到天地无私、圣人无私。当此之时,我们所说的苦与乐不过是贻笑大方之家的自我矫情罢了。

世人看待修真者无非是两种态度:一则认为其是潇洒无羁的快乐,不在意他人目光,惟独追求自己的情志解放;一则认为隐世修真必然避免不了要过一些艰苦日子,是以苦修而证真常。

常居宫观的道人看待红尘众生,也有两种态度:修行未入门者,见了太多红男绿女出出入入,便难以耐住清静场中的寂寞,又对尘世升起羡慕心;略有道行者,或觉人间纷扰终究得来一场空,人们的追逐不休正是在自造苦海。

能出迷途者,是觉悟了苦而能得乐。无奈太多人沉迷其中,反把苦当作了乐,实在可悲可叹。

两种身份的人、兼具两种不同的观点在看世界。其实,不论是不是踏上了修行路,人们看他人、看世界、看自己的方式和观点终究会有不同。是苦是乐,可能也没有所谓,别人如何界定不重要,冷暖自在本心。

世上不存在对错,我们从自己的人生场中究竟感知到什么,才是这场修行的最后命题。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https://t.cn/R2Wx8V1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19

慧律法师主讲

【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五无间就是五逆罪,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梨、杀佛,出佛身血等等,破羯磨转*轮僧,五无间罪,逆;逆罪,堕入五无间罪,就是五逆罪,我们的罪有分成三种,第一叫做轻罪,第二叫做重罪,第三叫做逆罪。比如说你杀死一条狗,杀死一只青蛙,这算是犯轻罪,杀畜生犯轻罪,如果你杀死一个人,犯重罪,如果,你杀死你的师父,或者是杀死你的父母,那不得了!这算是逆罪,不可赦,罪不可忏,逆罪的罪可重了。我们若行五无间,就是五逆罪,我们一定是从恼害心来的,但是,菩萨在五逆罪当中示现,若菩萨行五无间,就是示现,而无恼恚,他只是示现而已,外表看起来他好像很忤逆,但是,事实上他内心并没有瞋恚,他一定有他的原因,菩萨一定有他的发心。

【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这句话意思是说他虽然来到了地狱,并不是因为罪业果报而来的,实在是因为他发心想要救众生。无诸罪垢;没有任何的业因,罪垢就是业因,并不是因为业报而来的,是因为他的愿力而来的,菩萨来到了地狱,并不是有造种种罪而来,实在是没有原因,没有罪垢的原因。

【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而堕畜生,一个人有两种心理容易堕入三恶道,第一就是愚痴,第二就是我慢,愚痴的人没有智慧,很容易堕入三恶道,因为,他什么恶都乱做,我慢的人,每样都瞧不起别人,所以,他的心束缚在我慢,多堕畜生。菩萨来到畜生之道,他并不是因为无明、憍慢而来的,示现在畜生道,他也要度畜生。

【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

为什么他特别强调具足功德?因为饿鬼道都是没有福报的人,简单讲!我们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莫非前定,我们喝一滴水,吃一粒米,跟我们上辈子的福报因缘都有关,我们若悭贪就没有福报,没有福报就会堕入饿鬼道,菩萨不是这样,菩萨是具足功德,并不是悭贪无福而堕入饿鬼道,所以,我们若在常住当中要惜福,用水也好、用电也好、用瓦斯也好,该用的就用,比如说,我们去厕所,若上厕所,很简单的打开,上厕所开个电灯,出来马上关掉,因为,那是你的福,你这辈子来到常住,我们有因缘、有福报,但是,我们浪费常住,我们违背因果,所以,出来,厕所灯没关,或是我们在常住打长途电话,打长途电话时,打到台北,不然,你稍等一下,我帮你叫一下,结果,去叫四、五分钟,你电话也不挂断,对不对?你并不需要如此..,四秒钟一元,一分钟十五元,你在那里等五分钟,刚好浪费常住的钱七十五元,不必这样子,打电话,拜托..,(日语)我是某人,拜托你帮我接某人是否在家?他说;不在!拜托你等一下,电话先挂断,等三分钟再打,对不对?这都是很容易地就能替常住省钱,但是,我们不愿这么做,我们若在煮开水,煮下去,就一直滚,滚到茶壶干掉,茶壶明天破洞,唉!我在煮开水,对不对?这样不好,所以说,我们有一定的福报,包括我,我上厕所绝对,进去,两盏电灯,我一定开一盏而已,厕所,我洗澡不曾开很亮的,打开,日光灯足够,看得到,能洗就好,所以说,惜福我们要做到。

【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因为色界跟无色界,凡夫若到色界跟无色界,总以为是涅磐,认为是第一最胜之处,但是,我们若出生在色界、无色界,行色界、无色界之道,不以为胜,不认为这是最殊胜的。

【示行贪欲.离诸染着。】菩萨,你看他外表好像对一件事情很执着,不过,他离开污染,所以,我告诉诸位!谁是菩萨,你从外表看不出来,你看到这个人贪钱、好色、坏脾气,不一定,有时候是菩萨示现的。

【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碍。】他是为了教化众生,所以他示现瞋恨,不这么教众生,他(众生)不懂,对于众生,不拍桌摔椅,他不会觉悟,没办法!但是,菩萨的心是无罣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猫爷那句“变成这样,又是我的错了吗”太绝了,太绝了,绝的我呱呱叫,不仅配音老师配的好,而且这句话和之前猫爷还没变成猫,还是李包时,而丘将军还是丘护卫时那段对话对
  • 买了八百年都忘还有它...这几天天气不好没怎么化妆,嘴巴是爱茉莉的布丁染唇液,刚入坑时跟风入的,感觉染唇液是最鸡肋的唇部产品,涂不匀嘴还麻麻的[摊手]刷脸臭不要
  • 看完发文,再看汪小菲亲密照片,葛斯齐称这些都是在张颖颖任期内发生的,那说明汪小菲有了张颖颖后,并没有收心,还在继续玩,且花招挺多,每张接吻照都显得汪小菲很急迫,
  • 不过凡事都讲求一个不改初心和不懈努力,无论哪个行业,其实都有张颂文所说的这个情况存在,只有真正肯付出的人,才会得到收获柳依依顿时觉得自己好闺蜜头像无水印像是个傻
  • 据市长卡里奇说,位于米利亚茨河边上的塞族商人家族老宅、博物馆Despića kuća也在涂鸦清除计划之列,但是因为这座楼外立面的涂鸦所用的颜料已经破坏了墙体,需
  •  ◇デビュー10周年、30代、思い描く理想の俳優像 ドラマは当時の熱気や狂騒など“ギルガメ”の栄光だけではなく、終焉(しゅうえん)も描いた、藤原さんいわく「結構
  • 本来想着,假期有不少资讯,要一个个都和大家聊聊,但是,由于消息面太好了,让我不得不临时改变主意,决定聊简单点,以免火上浇油,把人搞得太亢奋,做出风险偏好过高的决
  • 【好酒当饮豪迈白酒:没有保质期,越陈越香】众所周知,大多白酒是越陈越香,10年,20年以上的白酒有着沁人的芳香及更加柔和的口感,那么为什么白酒不像其他食品一样,
  • 社交游戏就不一样,哪怕是糖人,它也是充满乐趣的,无论你什么时候进来,都能看到主播的猪鼻操作或者欢乐瞬间(而不是单机游戏漫长的跑图、打怪升级、收集材料、对话和过场
  • 这是韩国工作室Hattern创造的东西,这是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浪费的设计设计的愿望。它们都是通过将树脂添加到雕刻的石灰华结构而创建的。
  • ❤️ Janette Service via Instagram:“如此特别的电影值得参与!详情:德语版DE介绍:图片来源:© Sehr gute Filme
  • 看《鹤唳华亭》看到20集,女主要伪装身份成顾瑟瑟,然后弹幕都在说《东宫》中赵瑟瑟和顾小五哈哈,其实这剧和东宫还有好多相似之处,反正看的让人很憋屈,萧定权和李承鄞
  • 12.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12.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
  • 有网友质问:“旁边的女生这样,不知道嫂子介意不”随即有鹿晗粉丝回呛其:“关晓彤生日还穿成这样和别人贴身跳舞,怎么没见你出来问鹿晗介不介意”。网友在酒吧偶遇鹿晗#
  • 今日無事,唯有開心k me past can’t becslled back again,www[嘻嘻]填[笑cry]空[色]题[可爱]com The only
  • 过门 看哭不解释了 玻璃渣里面找糖镇魂 后来去看了剧 剧太难看了 但是朱一龙好看[笑哈哈]大哥 在读…我觉得写得最好的一篇 好真实很喜欢 前期剧情真滴心疼还有一
  •   所有人中最容易被谢寻意逗笑的是她的好姐妹潘宁,小姑娘和她同岁,一头自然卷瘦瘦小小,每次谢寻意一说笑话,她就开始笑个不停。在学校里,有人在背后叫她胖子,她听到
  •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非荐股)#股票推荐[超话]##财经[超话]#重大利好 1、宁德时代:拟投资不超238亿元 推动锂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发展,公司亮点:全球领先
  • 七杀在年代表事业,杀印相生代表能有稳定工作,日坐巳火代表不喜欢被束缚被管束的生活,往往日坐七杀这种特征的人如果走公的路子的话会当的比较累,不光心累身也累,麻烦多
  • “老师,我不喜欢我妈,我小时候气她打我,所以,我不喜欢和妈妈沟通交流,每次打电话我不想接……”从小志的这次谈话的语言中,我知道,曾经妈妈的简单粗暴大大伤害了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