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农快讯# 【水稻“上山”、添绿增粮!我省稻作科技工作者打破水稻种植禁锢】在旱地上像种玉米一样种植水稻,我省稻作科技工作者打破水稻只能种在水田中的禁锢,积极探索杂交稻山地旱种,让水稻“上山”成为现实。这一适应云南高原生态特点而发展起来的旱作节水种稻方式,开辟了稻谷生产的新途径,为保障口粮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国最美奋斗者 小麦育种专家裘志新逝世##984快报# 12月22日,记者获悉,中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奋斗者”、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原所长裘志新,于2021年12月20日9时因病在永宁县逝世,享年74岁。

裘志新1947年8月生于浙江杭州,1965年高中毕业后,踏上了支宁的征程。1981年,他育成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泛、品质优良的宁春4号春小麦。因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这一小麦品种在短时间内迅速向内蒙古、新疆、甘肃等6省区推广,被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引种,成为我国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

他不断破解小麦的“生长密码”,建立起一套摊子小、花钱少、效率高的育种机制,连续30多年开展北育南繁任务,将育种工作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一粒“种子”的情怀》
裘志新:“我相信,一粒种子能造福万千苍生!”
30多年来,一个适应性广、丰产性突出的春小麦良种——宁春4号,在我国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国内春小麦产区丰产增收,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春小麦品种之一。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有名的春小麦品种,竟出自宁夏永宁县一个小小的良种繁殖场。它的发明人就是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原所长、小麦育种专家裘志新。
从美丽的西子湖到环境艰苦的大西北,裘志新把乡村田野当成舞台,保持着泥土般的本色,不断破解小麦的“生长密码”,一次次地创造了小麦育种的奇迹。
庄稼汉是他的老师,大地是他的课堂
1965年9月,杭州火车站。600多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报名支援宁夏建设,登上西行的火车。18岁的裘志新是其中一员。那时,怀揣赤诚之心的他,毅然踏上了从家乡开往宁夏的列车,到宁夏银川永宁县插队当农民。
裘志新生长在杭州西湖边,来宁夏前从没见过高粱,更没干过农活。在艰苦的劳动中,他很快完成了身份转换,即便是壮劳力干的修渠护堤的重体力活,瘦小的裘志新都主动参与不甘人后。很快适应了农村生活的他,还积极投入到水稻插秧、药剂除草、小麦新品种引进、“5406”生物肥制作等新技术推广的工作中,成为农村科技带头人并被聘为乡农技员。
8年的农民生涯让裘志新认准一个理:农村最需要懂技术的人、良种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可或缺的助推器。为此,裘志新开始走上了良种研究的道路。
1973年,裘志新被吸收到原永宁县良种场,正式进入科技人员行列。在工作中,他深切认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在老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刻苦自学了良种繁育、作物栽培、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昆虫病理、生物统计等十多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大有长进。
一起共事20多年的同事这样评价他:“调入永宁县良种繁殖场,为他后来的育种提供了基础,是他乐此不疲埋头育种的开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育种狂人。”

35年的“迁徙路”上他来回奔波
为了弄懂几个难点问题,裘志新会想尽一切办法搜集资料,骑车几十里到当地科研院所向专家请教。“从零开始,他自学掌握了各种专业知识,艰辛难以想象。”曾给裘志新当过多年副手的伍乘新说。为了加快育种的进度,每年宁夏小麦收割后,裘志新都会将种子运到云南和海南去加代繁育,也就是“南繁”。他像候鸟一样常年奔波在祖国的南北方,一年间在三地间来回奔波。
“他个子瘦瘦小小的,但是只要为了工作什么都可以不顾。‘南繁’的火车一开就是几天,裘志新就钻到硬座下面躺着休息。”上世纪80年代,在永宁县胜利乡工作的田万森第一次见裘志新时,只感觉他并没有宁夏人的长相,但是穿着打扮就像一个地道北方农民的形象。
“杂交育种,每种组合只种一两行,稍微出点意外,一些组合就见不到结果。”同事张振锁回忆,为保护种子,裘志新白天赶麻雀,夜里赶田鼠,睡眠时间很少。一次在海南育种时,当地长期不下雨,地里青苗被晒蔫了。裘志新只能和同事每天早上5点起床,从井里挑水,一瓢一瓢浇进地里,直到太阳落山才收工,足足坚持了20多天,靠血汗战胜了干旱。
在艰苦的环境下,裘志新依然秉持节俭不浪费的品质,用废水泥袋改扎种子袋,以报纸代替高级硫酸纸作杂交袋,甚至一个小小的白纸标签、一个回形针,也是用了再用。

艰苦条件下诞生的“宁春4号”
在专业理论知识贫乏,缺少育种经验、基础材料、仪器设备、育种经费,以及人手不足和家庭拖累大等困难下,裘志新依然在极为简陋艰苦的条件下,带领课题组的同志,从单位与生产实际出发自学了育种专业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先后引进了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1万余份,配制杂交组合2万多个。根据工作实际,他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单位实际,摊子小、花钱少、效率高的育种方法。连续35年成功地进行了一年2—3代的北育南繁工作,将育种工作推向前进。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1977年,裘志新与他的同事们首先育成半矮杆中熟丰产的春小麦新品种永良1、2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后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当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次科学大会“育成小麦新品种奖”。1981年,他们育成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泛、品质优良的宁春4号(永良4号)春小麦,因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在短时间便受到农民的欢迎,得以大面积推广,至1983年即完成了宁夏灌区小麦品种的第4次更新,同时迅速向内蒙古、新疆、甘肃等6省区扩展,并被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引种,成为我国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并深受广大农民与面粉加工企业的青睐,迄今仍是西北春麦区的当家品种。

截至2019年,仅宁春4号(永良4号)累计推广面积就达到1.4亿亩,已增小麦70亿kg,创造出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宁春4号的成功选育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穿梭育种”的典范,其育成与推广先后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银川市有突出贡献科技成果特等奖。裘志新也被国际小麦玉米中心的小麦育种专家马丁.金格尔博士誉为“穿梭育种的典范”。

此生只为“宁春”来
然而,裘志新并未就此止步。继宁春4号之后,他又带领技术人员先后育成宁春5号、宁春13号、宁春26号、宁春33号、宁春38号、宁春39号、宁春41号、宁春48号、宁春51号、宁春52号、宁春53号及永良15号等12个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为西北、华北春麦区的小麦生产发挥了作用。
他还利用小麦雌雄蕊成熟的 “时间差”,首创“小麦剪颖直接授粉法”,省去“去雄”这一工序,将杂交工效提高了5-10倍。
裘志新对小麦育种事业,已经近乎痴迷与执着。在学生孙占波心中,这一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能跟随裘老工作。“2008年我们在云南进行南繁的时候,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暴雨,等我从梦里反应过来时,裘老师已经冲到雨中把种子收了起来,已经快60岁的他全身都淋透了,那个场景我终身难忘。”孙占波回忆道,裘志新老人工作起来根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也正是因为日复一日的忘我付出,让他的身体落下了严重的疾病。“如今我们的同学们都奔赴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是‘育种家’的精神已经注入了我们每个人的骨血,激励了我们以他的精神和力量,把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份事业去拼搏。”孙占波说道。
2019年,裘志新被授予全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与他一同出现在“最美奋斗者”获得者名单上的,还有黄继光、邱少云、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人。

“在田里的时候一站就是一天,雨鞋捂得脚极其难受,我们年轻小伙子都吃不住,但是裘老师从来没说过累。”作为裘志新的学生和同事,李前荣的心中裘志新是仿佛一座难以超越的大山。“他工作时的忘我精神,影响了我们所有的人。”李前荣告诉记者,4年前裘志新老人因为生病,逐渐丧失了语言功能,但是他心中依然惦记着繁育出比宁春4号还要优秀的品种。 “很遗憾没能在老人生前完成愿望,但是这也是我们每个育种研究员正在努力的目标。”李前荣说道。

对于身后事裘志新老人要求一切从简,就如同他生前的生活一样简朴而执着。

裘志新曾说过,“我相信,一粒种子能造福万千苍生!”如今,老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可他培育出的新品种数十年如一日,替他守望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守护着宁夏人民的“粮袋子”。(银川新闻网)

【走进乡村看小康】罗甸县跃进村:村头种下蚕豆子 村民门口挣“票子”

云黔南网讯

11月16日,罗甸县沫阳镇跃进村小广场上人头攒动,格外热闹。一叠叠人民币堆在桌子上,仿佛小山似的,格外引人注目。

签字、摁手印、数钱......村民们整齐列成长队,被念到名字的村民一一上台,根据务工天数,分别领到了不同数额的务工费。拿到工资的村民们一遍遍地数着钱票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8月,羊场片区的水稻收割完后,沫阳镇积极谋划引进增收产业,因地制宜,引进黔南嘉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该片区发展蚕豆产业作为当地的轮作产业,历时2个多月的发展,当地村民就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村里发展蚕豆产业,我不仅得到了土地流转费,还有在基地的务工费,感觉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相信我们跃进村会发展得更好。”跃进村村民罗承贤现场拿到了3000元的务工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本次发放给群众的是10月份的务工费,发放总额达50余万元,当地200余名村民现场领到了务工费。

“截至目前,我们共计发放务工费70多万元,我们基地在后期将带动500余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黔南嘉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航告诉记者,目前,当地蚕豆产业种植面积已达1600余亩,覆盖羊场片区的勇进村、江亭村、拉良村、跃进村、先锋村。项目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吸纳当地在家的劳动力,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明年我们将继续利用羊场万亩梯田时间岔口大力发展蚕豆种植产业。”罗甸县沫阳镇副镇长黄光贤告诉记者,下一步,沫阳镇将继续为公司做好服务,让蚕豆产业在沫阳镇扎根,探索一条山地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带动群众增收,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实,爱是没有界限的,给善良设防的是冷漠的心。其实,爱是没有界限的,给善良设防的是冷漠的心。
  • #瑞尔[超话]#[蜘蛛侠][奥特曼]#30天安利梁瑞# Day2 初印象和现印象我对瑞哥的初印象其实就是一个字“帅”帅到了我的心坎儿里了。因为第一次看到是在剧
  • 不会吧!!
  • “‘新市民计划’的核心,就是千方百计保障搬迁群众生活安心,保障他们的生存、发展和幸福。”兴义市马岭街道龙盛社区第一书记宋汧介绍,首先通过入户走访摸清搬迁群众的诉
  • #虽离山正[超话]#[心]#阳光信用[超话]#[心]#每日一善[超话]#想念一个人,不需要语言,却需要的勇气。想念一个人 不需要语言 却需要的勇气 [放假]当你
  • 无论是他幡然悔悟抱着墓碑肝肠寸断,还是被胜男的死禁锢愧疚至极;那已是他的剧本,厉胜男已然退场,故而这一生,已不会再有人比胜男更爱他。其实无可怪罪,谷之华本就是他
  • 想放弃的,我可以给你做失恋戒断,再讲讲我之前那些c淡的感情经历,让你心里平衡点;想挽回的,我就可以发光发热,使出浑身解数帮你,再给你讲讲我和我老公的事情,让你感
  • 今日逍遥游:1.南宫煌上场被疯狂针对.天雷破+仙灵岛的邂逅两轮带走——煌哥哥,你真的不是逍遥哥哥啊!4.魔尊重楼找人决斗屡战屡败遗憾退场5.战损李逍遥逼上绝路毅
  • 我也知道这种茶是用茉莉花“窨”出来的,有6窨、9窨之说。#黄金原油-叶生# [话筒][话筒]很多人在问,实盘跟在微博上跟单有什么区别,我在这里做出一个简单回答,
  • 天下无完人,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称人也称己,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下留情,是善良。天下无完人,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称人也称己,心中
  • #日记#2022年9月6日,周二,午餐奶油七家的肉松魔芋卷和晓涵家的红豆抹茶司康。大璇子买的一大箱子无花果到了,好家伙,这孩子要么不吃水果,要吃就吃贵玩意儿[d
  • 当灾难或磨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要消沉,而是应该高兴,因为它能够把以前附着在我们灵魂上的罪孽消除;罪孽消除以后,我们的心性就会提升层次,我们的灵魂就会更加完美;这
  • #魔道祖师[超话]# 咱浪浪或许冷静了,我来把04更一下。 04 蓝忘机没有听见他的小声嘀咕。见魏无羡进了酒家方跟上步伐。 一进店,便有沁人肺腑的香味
  • 今天受到了来自一个好久没联系的大学同学送我的小蛋糕 真的很意外很惊喜今天终于给不开心之一做了一个了断 开开心心的迎接我的下一岁 希望逢考必过 万事顺意飞机的烟雾
  • 电影的艺术形式有很多种,表现方式也有很多种,但是我实在想不出能比这种模式更好地呈现阮玲玉这个较为神秘内在的女子及人言可畏的主题的那幕了这个电影太让我感同身受了,
  • 从前夫背叛的那一刻开始,她也渐渐明白,女人不能自我设限,更不能跟这种本质上很渣的男人纠缠,不值得。二、婚后的女人不要自我设限,这是女人该有的远见娄小姐后来表示,
  • 在贝格的每一天,妈妈都清晰地看到你的成长:妈妈送你到幼儿园后你终于不再哭泣,可以开心地找小伙伴玩;你学会用筷子吃饭;你会扣纽扣了;你会系鞋带了;甚至会自己擦屁股
  • #金昇玟[超话]#整理了一下金昇玟出道至今油管上所有官方直拍的高清直拍封面(早期的一些糊图和看不清脸的我没有整理,观赏性太差[跪了])图太多放不下,其余见下:后
  • (ZY)#山城生活# 为展现今日重庆的风土人情,弘扬水文化,生于重庆的军旅歌唱家张迈,在两江水的触动下迸发了一系列灵感,产生了对于生活、生存以及生命的思考。跟随
  • #珠海交通[超话]# 【省道S272小黄杨河桥进行封闭维修[话筒]】省道S272小黄杨河桥经鉴定为五类桥(危桥)根据相关规定将于2022年8月18日下午进行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