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五六十万存款,处于什么水平?
存款五六十万,只能买个厕所的言论,最近仍然在发酵。

很多人都被一些网络的媒体给误导了,那些街头采访更是比较片面,只是为了博眼球。

我们可以用真实的数据,来揭开事情的真相。

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是国家统计局2019年的真实数据。

什么概念,1000元/月,一年1.2万元,50年不吃不喝,才能赚到60万的存款。

6亿人什么概念,中国14亿人,占比43%。

有些人会说,这部分人可能是老人和小孩,那老人一个月不够1000元的收入足够开销了吗?孩子每个月也是一台碎钞机,不会消耗存款吗?

存款这件事上,真实的中国,和网络上的中国,还真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果没有大病的困扰,五六十万,完全足够一对老夫妻,安安稳稳地过下半辈子。

五六十万,在一线城市可能确实只能买一套厕所,但是在中国大部分的土地上,都可以有一套非常像样的房子用于居住了。

五六十万的存款,是大部分家庭望尘莫及,可遇不可求的存在。

我们再看一组数据。

2021年,我国的存款总数突破100万亿,人均存款7.31万元,2022年1季度末,人均存款更是上升到了7.88万元。

因为这三年的疫情,让人们的存款意识大大的提升,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也是存款快速增长的关键。

但是这个数字,即便是折合成一家三口,也就20万出头,距离50-60万,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这个统计,去掉头部的大佬,单纯按中位数去做平均,那么人均的存款数,应该只有1-2万元,甚至可能更低。

在很多地方,一个家庭要拿出5万10万存款,都是很困难的,这才是中国最真实的存款情况。

网络能够触达的地方,都是相对比较发达的区域,人均收入不错的区域,所以出现认知的误差,也是很正常的。



资产五六十万和存款五六十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有五六十万存款的人,资产一般都有几百万,甚至更多。

而有五六十万资产的人,可能只有几万的存款,甚至有一些资产百万的,也只有几万的存款。

而那些叫嚣着一线城市五六十万只能买个厕所的人,可能不仅没有存款,还是一个负债大户。

千万别把所谓的身价太当一回事了,真金白银在手里可以花的钱,才是重点。

工薪阶层要存下五六十万,其实难度是非常高的。

假设一个三线城市的家庭,夫妻二人的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月开支在6000元,每个月存4000块。

那么,60万需要存150个月,也就是12年半的时间。

别总觉得月薪破万很容易,在一些小城市月薪过万的占比其实很低。

如果换到大城市,纵然月薪过万很容易,每个月的开支也不是在一个层次,随便租个房,一个月就三四千的成本了。

更何况,那些所谓平均收入过万的城市,其实中位数的收入,也就在6000-7000之间,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绝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是被平均的。

这就好像一家企业的老板,年入百万很轻松,但员工的收入可能就只有5-6万一年。

然而平均一下,收入可能就一年过12万了,平均收入就是破万了。

所以,真实地收入水平,其实也会比大家想象中来得更低一些。

存款的本质,是收入和支出的差额。

高收入人群,存款的难度更小,只要控制住消费即可。

但低收入人群,存款的难度特别大,因为很多必要的消费都是刚需。

一线城市的人在收入高的同时我,往往开销很大,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等等,是所有费用支出的大头,牢牢占据着消费的顶层。

底层的消费,就算基于需求而言的必要支出。

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就是剩余的财富,至于这笔财富是直接放在银行里存款,亦或者进行其他方式的投资,其实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这只是一个金钱存在的形式而已。

想要存款多,开源节流都很重要,一边是赚钱的进口,另一边是花钱的消费。

想要存款池子里的钱多,那么拧开水龙头,拧紧放水的另一端就很重要了。



有车有房,再有个五六十万,妥妥的人生赢家。

现如今对于五六十万不满足的人,大部分都拿房子来说事。

确实,在某一些城市,五六十万的可能都不够买房的首付,而买房过后,不仅五六十万不够,还会负债累累,可以说这么点钱,杯水车薪。

但是放眼全国,这样的城市又有几个呢?

至少大部分城市里,不论是房价,还是物价消费,五六十万都已经相对足够了。

这里的足够,并不是说你不去工作,就指着靠五六十万躺平,够花一辈子,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里的足够,指的是五六十万已经超越很多人,完全足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很有品质,称得上是人生赢家了。

我们很多人被物质所蒙蔽,眼中的人生一定要比别人更好,追求物质是没有极限的。

我们肯定不会去和穷人比,但经常喜欢和周围的人比,希望自己活成朋友圈里的佼佼者。

而随着自己的脱颖而出,朋友圈又更进一步,遇到了更优秀的人,于是又开始追赶这些人。

所以,不论是五十万,还是五百万,你都会觉得不够,甚至会觉得焦虑。

即便你已经站在了金字塔尖,你也会发现你的上面还有人。

对于普通人的生活,一房一车一些存款,家庭幸福才是一切,平平淡淡才是真。

但大部分人都不甘于平庸,尤其是会在网络上进行攀比,心态不平衡,最终可能成为键盘侠,并且产生很深的认知误差。

很多人甚至觉得现在月薪上万的遍地走,三五万的都是一抓一大把,而实际情况其实并不是这样。

你的一抓一大把,都是在你的认知圈内的,如果你看看全国,就会发现自己的格局太小了。

而这个社会人为地制造出一些焦虑,其实本身的目的不坏,是希望大家能往前看。

但实际情况是,网络的发酵,让本应该努力奋斗的年轻人,成了戴上面具的键盘侠,发表着各式各样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论。



除了存款,我们还要考虑收入能力。

生活的水平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存款只是很小的一方面。

如果你的赚钱能力不错,年收入有个20-30万,那么存款少一点,问题也不大。

如果你没什么赚钱能力,那即便有个50-60万的存款,过日子还是得收着点,花钱不能大手大脚。

钱不仅是存下来的,更是赚出来的,这一点很重要。

虽说五六十万不少,但在一场大病,一场大的意外面前,可能也远远不够。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单独地拿存款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要综合去看。

所以,我们既要学会存钱,还要学会怎么赚钱,包括怎么做投资,怎么去做资产配置,最后还要理解财富和生活的意义,把钱放在该放的地方,让生活过的更好。



1、听云与明月窃语,看满天熠熠星辰。
2、今夕何夕,与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3、任何东西,只要足以迷惑你,就足以毁灭你。
4、没有人规定一朵花必须长成向日葵。
5、这一生,一条路走到黑,是无味、无谓、也无畏。
6、卷珠帘,虞人瘦,影伶仃,香雪帕尽血艳,叹,叹,叹!
7、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8、希望你活得尽兴,而不是过得庆幸。
9、多庆幸你是我领略万物后仅存的心动。
10、愿你生命永远充满阳光,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11、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不问过往。
12、当我决议跟你度过下半辈子时,我盼望我的下半生赶紧开始。
13、星星温柔泛滥,人间始终至善。
14、念你的心情浓如烈酒,你要不要试饮一口,看它多烫喉。
15、或许当坚持之苦大过放弃之痛,就是该放手的时候了。
16、虽偶有轻风细雨,但总归晴天朗照。
17、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18、我淋过的最大的雨,是那一天你在烈日下的不回头。
19、远山微晓林扫雾,更风送,飘摇雨,吹落相思今又误。
20、用微笑告诉世人,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加强大。
21、当完成了童年理想,童年又成了理想。
22、当我在追光,我与光同航。
23、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会好起来的,如果不够好,说明还没到最后。
24、他乡成故乡,故乡成远方。
25、原来,这尘世是有这样一种爱,未开口,便泣不成声。
26、别人不喜欢你请不要责怪你自己。
27、别像猫一样,在风雨中长大,遇到点爱就以为是家。
28、得以其偏爱,倾尽平生慷慨。
29、我最想抖落一身星光,从此长眠于你心上。
30、即使触不到满天星辰,也要奔跑在萤火之森。
31、你对我皮囊失望很正常,但我灵魂滚烫。
32、你要变得足够强大,然后才有然后。
33、没发动态的日子里也有好好生活。
34、今天的不快乐就到此为止吧,明天依旧万丈光芒
35、我什么都没忘,只是有些事适合收藏。
36、永远屈服于温柔,而你是温柔本身。
37、感谢时光,不偏不倚,躲过了风口浪尖,让我恰好遇见你。
38、你要跟猫学一下,保持冷漠,适度撒娇,几乎不动心。
39、与其违心赔笑,不如一人安静,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和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和美好。
40、清晨的粥只能填满胃,深夜的酒却能填满心。

认真说说,现阶段(注意此前提)我国为何不能完全开放、与病毒共存?

咱们从两个方面聊:1、共存会发生什么?2、防疫政策和措施,哪个加高了“动态清零”的成本?

----------------------

先聊第一个问题:共存会发生什么?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给我说,她从前认识一对华裔夫妇,后面俩人都去了漂亮国。

两个人都是高知,哪怕在漂亮国,也属于精英范畴的。

疫情之前,生活优渥、吃喝不愁。

但疫情爆发后,男方感染,很不幸去世了。

女方在ICU抢救。因为她本身就有一种慢性疾病;病毒感染后造成并发症,半身肌肉萎缩。

这就意味着,哪怕能救活,这人下半辈子基本上也都废了。

有人说:“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慢慢它就跟大号流感一样了。”

这完全就是无知的典型体现。世界上每年死于流感并发症的有多少?

新冠肆虐、与人类共存之后,死于并发症的人只会比流感更多,而不是更少。

遗憾的是,目前彻底开放的锅架中,越来越多地区,已经彻底放弃相关数据的统计了。

而重症及死亡的人,又没办法跑来发声。

于是令一小撮群体,产生了“幸存者偏差”,认为:“新冠是大号流感,没什么杀伤力。”

--------------------------

但如果作为一朵普民,家里有老人,有孩子。

老人本身就有一些慢性疾病,孩子身体也不是那么的好。

一旦共存,首先遭殃的,就是老人。

你将不得不更加频繁的,带着老人跑医院。——但这时,医院早就人满为患,挤满了因为感染病毒而症状加重、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各种病人。

医生护士忙得脚不着地,你想挂号,只能排队等三天。

好不容易挂上号,大夫压根没时间给你仔细看。“差不多得了,回家养养看吧。”

你不得不带着出现各种并发症的老人回家,这时,孩子也感染了。

由于孩子本身身体就很一般,所以感染后,出现各种症状——发烧,头疼,诸如此类。

你不得不继续带着孩子去医院........

有人说:“不开放,就搞不到钱,我就得饿死!”

换个角度,开放了,共存了,然后你家是这么个情况,说,你往哪儿搞钱去?

继续上班、让老人孩子自生自灭?

还是冒着被解聘的风险,请假带着他们一趟一趟的跑医院;没办法住院,不得不自己在家照顾老小?

-------------------------

上述只是其一,还有更严重的,就是:当个体反复感染病毒时候,你压根不知道身体的脏器、生理机能等等,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比如你家孩子,第一次感染时候,发烧一礼拜,治好了。

没过多久,又感染了。这次发烧了三天,就好了。

你挺高兴,认为:“害,也不很严重,就是个大号流感。”

但第三次,他又感染了,这次不仅发烧,还玩命咳嗽。带着孩子在医院排了一礼拜队,终于挂上号,大夫看了后,建议拍CT。

可这时一堆人都等着排队拍CT,你只能继续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己又好了。

你得赶紧回去上班,于是也就没管。

不多久,你的孩子第四次感染。

然后是第五次、第六次........

你不会知道他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不会知道他的肺部到底如何了?

是否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对他成年后的健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有没有什么其它的不良后果?

一切都是未知,充满不确定性。

你的孩子还这么小,他本来应该拥有光明美好的未来。

但你没有办法,——那些嚷嚷着要共存的人,他们可能是都没有孩子要操心吧?

否则,看着孩子在开放共存的环境中,反反复复被感染,充满了不确定性,哪个父母能不操碎了心?

这是不是成本?

难道不是吗?

-------------------------------

再来说第二个事情:防疫政策VS防疫措施,到底哪个加高了“动态清零”的成本?

我们防疫的总方针政策,从来就是精准防疫、动态清零。

很多城市地区,通过两年的实操,早就累积并建立了非常成熟的防疫体系。

但还有的地区,就很销魂。

你让我们精准防疫,我们就搞一刀切。

你让我们点对点布控,可是我们喜欢懒政。

你让我们尽量不影响大部分人日常生活,那我们就隐性共存.......

作为屁民,也不能对上述说太多,否则账号容易被烟花。

但照这么个玩儿法,肯定是大幅度增加成本,尤其会堆积民怨。

大家很不高兴,再被有心人稍微一挑拨,立刻认为,“还是开放共存吧,再这样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不宜多说。

---------------------------

综上,现阶段,我不认为开放共存是个好主意。

目前的“动态清零”政策,其实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可控的。这属于:两害相权取其轻。

至于未来会不会开放,能不能开放,暂时不想这么远。走一步看一步,先把眼下难关渡过再说。

有句讲句,目前爆发到这么个情况的时候,全国医疗体系都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

一旦这时候开放,最倒霉的,肯定是普民。

尤其家里有老人孩子、且有房贷的。

当然,我自己没孩子,不操心;家里老人身体还ok,也不需要我管。

是否共存,对我而言没有太大影响。

之所以反对目前情况下开放,纯粹是站在尊重每一个生命、敬重每一个普民家庭的角度上出发的。

不能因为开放了对我没太大影响,就鼓吹开放。人至少应该具备最基本的同理心,这不仅是智商,而且也是作为一个人,最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PS:本微博不接受反驳。如果有不同看法,我对,不必回复。

否则拉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继 赵忠祥 去世后,他的老搭档 倪萍 也传来噩耗,这其实是关于倪萍的身体方面的事情。虽然说倪萍老师的身体出了一定的事情,但是也不能算是噩耗。 很多媒体都喜欢刻意
  • 继 赵忠祥 去世后,他的老搭档 倪萍 也传来噩耗,这其实是关于倪萍的身体方面的事情。虽然说倪萍老师的身体出了一定的事情,但是也不能算是噩耗。 很多媒体都喜欢刻意
  • !昨晚在313通宵聊了天,坐在地上,周围还是满当当的,哪怕都知道明天就要离去,也还是没有分别的实感直到zzw和hwz走了以后,我推开她们宿舍的门,首先听到的是回
  • 其实,生活的日子,艰难与快乐就是一种并存的现实,你自己内心的感动,也总是来自你认知生活世界与别人的相同或不同;而你自己的分享,给你带来了快乐,融入了你的思维,就
  • #你好,我的小艺涵# 08.13哇哇,很久没记啦今天是高妹儿的生日hhh下了大暴雨这么久没记录不是忘记了也不是不想记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记啊,像我这种矫情的人每天都
  • 生活中的普通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烦恼、心事,关乎自己关乎家庭​,遇到问题只有去面对他解决他,问题才会结束,然后,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再去解决他,就这样反反复复。
  • 21.除开有益健康的生活纪律之外,对待自己也要温柔一点,你只不过是宇宙的孩子,与植物、星辰没什么两样,你有权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27.面包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
  • 00:00_ 23/6 - 23/6/2021!!! Hãy để ký ức mùa hè của những năm trước vào một góc
  • sacai x Nike Vaporwaffle 2021 春季联乘鞋款官方图辑正式发布各位想好要入手哪双了吗?等候多时,sacai x Nike Vaporw
  • 2019年10月5日gg生日,在此之前dd开始删微博及转微博……2019年10月4日13:31 发微博:有空就练基本功附滑板视频18:22 转发微博:快开始了~
  • 创造新纪录,打破新纪录,高新人就是在不断超越中,革故鼎新,砥砺前行,不久之后,就创造出一个更大的奇迹。并带动延锋、科达利等一批上游零部件配套企业落地,已初步形成
  • ”“你的马上就好,他的在你后面呢。我突然对他起了兴趣,于是走到忙碌的老板娘身旁,装作不经意地问道:“那老头子也是来吃烧烤的啊?
  • #喜美恩舒缓修护浓缩原液# [微风]高浓度意大利蜡菊精粹,即效降温降热,舒缓干/痒/红等不适日复一日,降低敏感发生频率,肌肤日益稳定舒适假期最后一天,给肌肤充个
  • 那不觉之外也涉及到「无觉」,无觉就是我们讲的无情众生,方便说为无觉,那它到底有没有觉啊?有觉。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死东西,都有灵知性,仅仅他这种觉悟的层次、
  • 那不觉之外也涉及到「无觉」,无觉就是我们讲的无情众生,方便说为无觉,那它到底有没有觉啊?有觉。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死东西,都有灵知性,仅仅他这种觉悟的层次、
  • 在最红的时候也没有搞绯闻、离弃自己的结发妻子,这就是“德艺双馨”最好的证明。他拥有良好的家风,从选择的角色就能看出来,从来都是调侃自己,不靠贬低别人的形象来抬高
  • #まだ勢いがあったあの頃#鏡に凄い勢いでぶつかる#今思うとめちゃ危険#その後ずーっと#ベンチに座り込む#軽い体調不良体当たりの青春。あおい白服と心做し歌って踊っ
  • 王母娘娘看出她后面的姻缘,还点化了她,其实是对她明罚暗帮。月儿又赶紧说: 白羊,小鸟也是有天敌的,你自己去旅游,别说老愣不放心了,我们也不放心你呀。
  • #美喵喵[超话]#宝贝喵喵要永远善良带刺,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心][费解]总是有一些让人无语的人,真,不会说话就别说[裂开]也不知道是酸的啥,非得踩一踩满
  • )3⃣️剪了短发,正式进入高三?该收心了4⃣️喜欢学生会喜欢学生会喜欢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