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雪糕刺客VS雪糕护卫,你需要怎样的“雪糕自由”?】#高价未必就是刺客低价未必就是良心#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炎炎夏日,暑热难耐,走进一家便利店,看到冰柜中琳琅满目的雪糕,随手拿起一根,到结账时,却发现价格不菲,出于面子只好咬牙买下,还没吃就来了个“透心凉”。不少网友将这样的高价雪糕调侃为刺伤钱包的“雪糕刺客”,与之相对的低价雪糕、平价雪糕则被称为“雪糕护卫”,相关话题近来引发热议。今天,我们就从这里聊起。#烤雪糕考验的并不是雪糕#

雪糕涨价不是新现象。此前,我们聊过雪糕“火起来”的几种方式,聊过15元一支的“文物雪糕”。彼时,高价雪糕通过原料升级、独特口味、别致造型、跨界联名等方式推陈出新,满足更加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的路子。时下,一些雪糕为何成为“刺客”?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销售者不明码标价,由于标签内容不完整、货签不对位,消费者很难迅速知晓价格,容易误买。近日正式施行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要求经营者以显著方式明码标价,一定程度上堵住漏洞,避免高价雪糕“浑水摸鱼”。

但消费者的质疑不止于此。近年来,从抽检大肠杆菌超标,到“不加一滴水”的虚假宣传,一些高价雪糕频频翻车,损害了行业形象。近日,某品牌雪糕“在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用火烧不化”等内容相继登上热搜。相关企业回应称配方符合国家标准,并表示用烤雪糕、晒雪糕判断品质并不科学。该问题有待监管部门继续调查,但公众对此高度关注背后,恰恰是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这也为雪糕品牌敲响警钟:造噱头、搞营销固然能扩大影响力,但关键还是要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提升品质这一核心竞争力。高价格是对高品质的承诺,品质不只意味着舌尖的享受,更是优质的材料、周全的服务、令人放心的品牌形象,以全方位的优秀对得起消费者的投入。

也要看到,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确保食品安全,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有人愿意为此埋单,贵贱都无可厚非。但很多消费者担心的是:货柜里十几元、几十元一支的雪糕越来越多,一块钱、几块钱的冰棍难觅身影,自己将失去想买就买的“吃冰自由”。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几支高价雪糕的利润能赶上一箱平价雪糕,将谁放在货架“C位”显而易见。久而久之,平价雪糕虽有受众,却失去销售渠道,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占。最终结果或许就是,雪糕行业普遍涨价,吃冰成本水涨船高。

在一些商家看来,“高价打败低价”是一种市场策略。但时下高价雪糕的走红之道,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从制定高价,到精心包装、讲好故事,再到通过评测、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在社交媒体传播,不少雪糕成为网红。但打造网红只有短期效果,品牌塑造需要长期耕耘。过度重视营销的推广方式,一方面不断提高成本,挤占市场;另一方面容易重视流量、忽视质量,使品质跟不上价格。长远来看,如果不能依靠产品形成强大的品牌心智和用户黏性,一旦热度减退、资本退潮,消费重回理性,人们不愿为高溢价埋单,品牌就会丧失发展后劲。

有报告显示,我国冰淇淋市场2021年已超过1600亿元,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品牌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虽然给人留下了平价亲民的印象,却也将高端雪糕市场拱手让于外国企业。时下国产高价品牌的出现,以及新消费群体的参与,让我们看到雪糕产业提档升级的希望。这一方面对高价品牌如何迈向产业高端提出更高要求,也倒逼平价品牌做出应对,保留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当高价雪糕与平价雪糕各安其位,品质消费与时尚消费各行其道,雪糕市场才会发育得更加完善,雪糕产业才能更加壮大。

当人们纠结于“雪糕刺客”与“雪糕护卫”孰是孰非时,容易陷于高价模式还是低价模式的争论。事实上,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高价未必就是“刺客”,低价未必就是“良心”,关键在于是否让目标群体觉得物有所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挖掘自己的独特卖点,找准自己的销售渠道,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进而开展商业业态和服务创新,应当成为企业更加关注的问题。我们也期待,除了几毛一根和几十块一支之外,雪糕市场还有更丰富的产品供人挑选,让更多人畅享清爽一夏。

这正是:
经营莫把底线扔,过度营销事难成。
价格标示需显著,回应市场赢竞争。(人民日报评论、图源新华网)

买银行股能赚钱吗?

买得好就能赚钱,但买不好照样血亏。

那些质疑买银行股不赚钱的,我觉得完全有道理,因为事实上很多人买银行股确实没赚到钱。

这就好像,绝大多数的股民,炒股好多年,最后即便指数上涨了,自己最终还是没赚到钱。

之所以买银行股赚钱比较难,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第一,最近几年不在行情的周期上。

先说大环境,最近几年确实不在银行股的投资周期上。

从2017年开始,整个银行股就一直没有在行情周期上,压根没有大资金青睐。

最近几年,银行股的总体估值每况愈下,主要原因是市场对于银行总体的未来情况,并不乐观。

虽说银行是最赚钱的企业,又是稳定的基石,大到不能倒。

但是银行股未来的增长,市场的地位等等,似乎都没有特别乐观的预期。

至少在当下的周期里,资金更乐意去追逐成长性更好的行业投资标的,而对于这些传统金融企业,并不感冒。

产业升级成了主旋律,而银行股就成了垫脚石。

行情糟糕的时候,银行股起到了维稳的作用,而行业不错的时候,银行股反而是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严重地拖了后腿。

在市场资金的大周期没有变化之前,在大资金的投资逻辑没有明显改变之前,银行股真正意义上的行情,还要等很久。

第二,投资银行股的时间成本很高。

投资银行股的时间成本,其实是很高的。

很多投资者不懂什么叫投资的时间成本,其实就是投资的时间成本,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

比如,十年前我买了银行股,经过了10年,我一共赚了30%,这到底算不算挣到钱了。

很明显,这其实是没挣到钱,或者说是亏钱了。

因为你把钱存在银行里,选择5年期定存,存两次,十年后的收益,也是妥妥地超过30%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每年给到一部分的分红,真的是很值当的,也是很应该的。

否则,银行股的投资时间成本,真的是非常高的。

最近几年,连续的画心电图的四大行,三五年都在一个价格区间,即便看上去不亏钱,时间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作为一个相对长投资周期的股票品种,银行股肯定是不适合追求短期收益的投资者的。

而从长期投资的角度,也必须得考虑时间成本的因素,进行实际的收益测算。

第三,银行股的行情分化情况明显。

如果你研究过最近几年银行股的实际行情,你会发现冰天雪地,或者说是两极分化很明显。

处于金字塔顶层的银行,是最近几年崛起的部分商业银行。

诸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等等。

这部分银行最近几年收益很可观,复合的投资回报都超过20%,甚至有30%-40%。

处于金字塔中间的银行,是中规中矩的那些银行,诸如宇宙第一行的工商银行,其他几家四大行情况也是差不多少。

这部分银行股最近几年的收益很低,但好歹是正向的,徘徊在0-5%,可以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

处于金字塔底部的银行,最近几年投资者基本都是亏钱的,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了腰斩。

诸如无锡银行,青农商行,沪农商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等,走势都不太乐观。

2017年后的5年时间内,这部分的银行给到投资者的回报,几乎都是负数。

这种行情分化的原因,其实也就是这部分的银行的业绩,分化得非常厉害。

一部分银行靠着互联网数字化和财富管理零售化的时代契机,脱颖而出,一部分银行靠着地方的扶持政策,突然奋起,而一部分则在上市后,无法兑现业绩的预期,还有一部分始终中规中矩的走着老路。

这种情况,预期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银行股还会持续地分化。

第四,高位接盘银行的投资者众多。

最后一点,也是投资者自身的问题,对于股票的买点把握,往往存在问题。

即便是买入银行股,也是经常在高位进行接盘的。

因为在银行股没有任何动作的时候,市场是忽略银行股的,散户投资者也不会注意到银行股。

而当市场对于银行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的时候,往往是行情已经起来了。

银行出现大行情的概率很低,所以上涨个20%,其实已经从低风险区域,进入高风险区域了。

很多投资者是看着银行好像是要启动了,然后进入了银行股做投资,结果都站在了阶段性的顶部。

再然后,就是漫长的时间换空间的旅程了。

银行股长期来看,除非踩雷了,否则套人的还真不多,但这个长周期,也就真的很长了。

所以,银行股不是不赚钱,而是买银行股的很多散户投资者,因为择时的问题,最终没赚到钱。
很多人好奇,国内最赚钱的企业,银行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了?

市场不愿意给银行一个更高的估值,肯定是存在问题的,或者是深层次的原因。

其实,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以下几个原因。

1、银行的增长问题路在何方。

银行最近几年的增长,总体上来看,是非常乏力的。

业绩增长乏力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问题是整体的经济增速正在放缓。

最近几年,居民的消费力在疫情的影响下,明显下降,加上钱不好赚,存款的人就变多了,贷款的人反而变少了。

同时,不良贷款的比例,正在逐步地升高,这让银行还要计提大量的准备金来应对。

这些都是制约银行更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让银行在业绩上迟迟没有突破。

这个从业绩报表上,也会有所体现,部分的银行出现了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其实,银行也比较迫切地想要处理这个问题,但整个经济大环境,导致这个问题短期之内,并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2、银行的社会定位终点在哪里。

其次,银行的定位决定了银行的地位,而银行的地位,也影响着银行的估值。

在经济发展初期,银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银行决定了整个经济的运转。

而到了经济发展的平缓期,银行的地位就从拉动经济发展,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慢慢地转向了稳定民生,保证总体民生经济的平稳。

如果说从前银行的定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而现在和未来的银行的定位,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支柱和基石都很重要,但是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

支柱产业的估值,一定会比基石产业的要高很多。

当然,有一些言论说银行可能会是夕阳产业,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银行的地位本身,依然摆在那里,这一点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就可以预见。

银行是国家的金库,是人民的金库,是资金流转的重要场所,也就是整体经济的基石。

3、银行的房产贷款绑架问题如何减负。

银行的贷款问题,其实是资金不太愿意入场选择银行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房地产的贷款,是银行最重要的隐患之一。

虽说这两年已经开始让房地产企业去降低负债杠杆了,但房地产的贷款风险,肯定不是短期内能够化解的。

银行其实在绞尽脑汁去解决这个问题,但问题在于银行如果不给房地产放贷,可能贷款都放不出去。

当你经常收到很多银行给额度放贷短信的时候,就会明白,当下的银行根本不愁揽储,想的就是怎么把钱给借出去,让钱流通起来。

这两年居民的总存款已经突破100万亿,但优质的贷款却越来越少。

随意的放贷,可能会导致坏账的滋生,可能进一步会拉低银行的业绩。

所以,当下的银行其实也是陷入两难的一个局面之中。

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地产商爆雷,银行也只能勒紧裤腰带先平稳地度过这两年再说。

4、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如何解决。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到底如何解决。

其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只不过银行的不良资产正越来越多,如果处置不好,很明显会影响银行的利润。

银行的不良资产有很多种,其中房地产是影响最大的,这个上一条已经说过了。

其次,银行对于企业的商业贷款,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即便是大到已经上市的企业,同样也会有风险,更别说那些小微企业了。

企业一旦无法还贷,结果就是一个双输的局面,银行打包抵押的资产,进入不良资产处置的流程,最终2-3折的价格出售,并且周期还会特别的长。

至于底层的个人信用贷,银行采取的方式也只能是拉黑征信,但这本质上解决不了贷款的坏账问题,最终还是得回到一个双输的局面。

不能说银行当下面临困境,但想要在短期内破局,进入新的增长阶段,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这也就决定了大资金不会大举进入银行股,因为没有一个炒作的理由。

“皮皮鲁”被注册猪皮肉商标,郑渊洁维权13年后终宣告无效

历时13年,其间三起三落,终于对成都皮皮鲁猪皮肉商标维权成功。开始维权时,我54岁。维权成功时,我67岁。人生有多少个13年?还有676个侵权商标等待我维权……”

6月20日,著名作家郑渊洁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裁定书,宣告成都皮皮鲁猪皮肉商标无效时,他激动却又无奈地在微博里写下这样一段话。
郑渊洁微博截图
作为中国的“童话大王”,在他笔下,涌现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大灰狼罗克等诸多经典动画人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然而就在去年12月,郑渊洁却宣布创刊36年的《童话大王》停刊,原因是“一心不可二用”,商标侵权让他没有了创作的积极性,“写作没有动力”,怕写出来被别人拿去恶意注册商标,卖猪皮肉、卖内衣、卖马桶……他希望一心维权。

“三起三落”:一个商标维权历时13年最终成功

这个历时13年的商标维权案只是郑渊洁600多个商标维权案中的一个。最长的,他称花了19年。

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作家,从1979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开始,在之后的40多年里,他不断输出《皮皮鲁传》、《鲁西西传》、《舒克贝塔传》、《大灰狼罗克传》等优秀作品。
随着作品知名度不断提升,从2004年起,他发现有人开始注册作品中的角色“皮皮鲁”、“舒克”等商标,由此,他开启了漫长的维权之路。为了一心维权,2021年底,他将创刊36年的《童话大王》停刊,并称到维权成功那一天才会复刊。
“皮皮鲁”是郑渊洁于1981年原创的文学角色名称,该系列书刊销量高达3亿册,读者众多。
此次“成都皮皮鲁猪皮肉”案,是他维权19年来成功的第35个商标,他用“三起三落”来形容。
郑渊洁告诉记者,邹某鸿(商标注册人)于2009年注册“皮皮鲁”商标时,他便去提了异议,未能成功。
《皮皮鲁传》
2017年,国家出台的规定让他看到了希望。法条明确,对于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作品名称、作品角色名称等,在作为商标使用时,容易导致公众误认为经权利人许可或存在特定联系的,当事人主张构成在先权益时,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因此,2018年5月,郑渊洁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对该商标无效宣告的申请。此次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该商标无效。但之后邹某鸿对此不服,继续起诉。
最终,在经历发回重审、裁定商标有效、无效后,2022年4月13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才作出终审判决:“考虑到‘皮皮鲁’商标申请注册时,郑渊洁创作的‘皮皮鲁’角色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而‘皮皮鲁’非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邹某鸿注册的商标名与郑渊洁所创作的角色名称完全相同,主观上难谓善意,因此判决商标无效。
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后,6月2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给郑渊洁寄来“商标无效”裁定书,“皮皮鲁”猪皮肉一案,才算尘埃落定。

涉事企业:听说过“皮皮鲁”,但没看过作品

邹某鸿是“成都汇城食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500余万元,以生产销售休闲食品为主,经营已有10年,“皮皮鲁”猪皮肉就是由该公司生产。对于“皮皮鲁”商标被宣告无效一事,邹某鸿还是有些不满,“一个商标用久了,还是有感情,我们想的是能保留就保留,不对市场造成影响”。
该商标被宣告无效
邹某鸿表示,从他的角度来说,若商标局授权,就用;未授权,就不用,“既然商标局都授权给我了,也有商标证,我用就是合理合法的。”但后来对方提出异议,两次打官司,一次胜诉,最后败了,“我们也不想纠缠这些,再重新启用一个商标就完了”。
邹某鸿表示,打官司时也有人建议他去跟郑老师谈合作,“但商标这种东西不可控,就像王老吉跟加多宝一样,能授权就授权,从我们实际使用来说,换个名字也不耽误”。因此,在打官司时,他便开始着手申请商标,换包装等,“所以损失不多,可能就一两万块钱”。
而对于当时在注册时为何使用“皮皮鲁”?是否有抢注嫌疑?邹某鸿表示,有听说过“皮皮鲁”,但他并未看过该作品。

一心维权成半个“业内人士”,整理出侵权商标676个

多年维权,让郑渊洁已成为半个“业内人士”,他把一万多字的《商标法》全文背诵,在法庭上与对方据理力争。他表示,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现在著作权只要发现盗版,打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了,但商标维权很难”。
判决书
郑渊洁谈到,从1981年起,他给各个角色起名时,就有防止被侵权的意识,他有意不使用汉语常用词汇作为角色名,只使用臆造名称,比如可以叫“舒克”,不可以叫“舒服”。
他也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1993年开始,陆续将原创知名文学角色名称“皮皮鲁”们注册了280个商标,但截至目前,他和团队依旧整理出侵权商标676个。这其中没有一例提前向他要过授权,“也有一例在他维权后道歉了”。他遇到过最离谱的,是有人注册了“皮皮鲁”人工畜类受精商标,“我看了以后挺伤心的,觉得自己创造的童话人物形象怎么会被这么弄呢?”
郑渊洁说,这对他产生的影响就是写作时没什么动力,没有积极性了,“因为我觉得写出来有可能被别人拿去卖东西,拿去恶意注册成商标,卖猪皮肉、卖内衣、卖马桶……”
他认为,应该对《商标法》进行再次修订,延长维权时限。其次,商标审核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应进行培训和限制。同时,商标代理机构也不能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明知申请者侵权而协助注册,国家管理部门应作出限制。此外,恶意注册的人没有受到惩罚,也是导致这种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目前,他已针对江苏舒克内衣起诉索赔30万元。针对成都的这家企业,他也将保留民事索赔的权利。
让他看到希望的是,此前有人抢注“谷爱凌”商标,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依职权”主动宣告该商标无效。

律师说法:“皮皮鲁”经其推广才被知晓抢注者很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文学作品角色否可以被申请为商标?他人注册“皮皮鲁”是否需要得到著作权人的许可?

对此,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知识产权法律部负责人刘坤律师表示,如果作者自行将文学作品申请商标进行保护,是可行且非常有利的。这一行为不仅可以提前为后续可能的相关商业活动做好知识产权布局,也可以有效规避他人抢注商标、“搭便车”、蹭热度的行为。若作者以外的其他方未经作者同意,擅自将文学作品人物、角色申请商标,则可能构成商标抢注行为。
刘坤认为,从侵犯著作权的角度来看,虽然在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概念中,作品角色可能因缺乏思想完整性等理由,难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在实践中,若文学作品人物本身符合独创性等要求,也是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的。因为“皮皮鲁”这个名字很不常见,具有很高独特性,可以受著作权法保护,“他有著作权的在先权,如果别人没有合法的事由,都需要得到他授权许可”。
但上述邹某鸿的行为是否侵权,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个案分析。若他人有合理使用事由,或超出保护期限等,则不构成侵权。
从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角度来看,以郑渊洁创作的皮皮鲁为例,“皮皮鲁”并非中文的惯用、特定词组,经过郑渊洁的作品推广才成为被人知晓的词语,经过郑渊洁作品的长期出版、宣传,该词语已与郑渊洁之间形成强连接。而抢注“皮皮鲁”的商家将该商标用于零食、小吃上,很可能误导消费者认为该零食与郑渊洁之间有某种特定联系,从而搭了郑渊洁的“便车”,对消费者造成混淆,因此经营者很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太琨律创始合伙人朱界平律师表示,这类案件较多,原因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想“搭名牌”,利用被涉侵权标的已有的知名度给自身商品提高影响,带动消费。
来源:成都商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音乐好大咖,然而没什么印象;片长不短,但剧情并不是很细腻,可以说全力服务打斗了;有个天津卫最有喜剧效果,当年那种环境下很多陆客咯?武指也是霓虹金,最大观感:要怎
  • 今晚,小编将带来今日出版的《参考消息》上的三条报道,相信您一定会感兴趣。《华尔街日报》揭开了“21世纪淘金热”的内幕……(详见第6版)2.“死了总比被关在这里好
  • 这几天都特别累,一直想睡觉,但是快到点起床的时候又咳醒了[生病]难受下午上了一节课,做了一次咨询,课也算正常,咨询我鼓励n次学生主动和妈妈交流,她不肯,那我也放
  • 在等小金接我去dating 本来想拍路边的标志 结果打开是前置摄像头 真素爆爆美 猛拍开启被蚊子咬的季节 今年看到好多蓝花楹 很热切地问身边的人 你知道这个叫啥
  • #林彦俊[超话]##E台考古穿梭机#【E家考古时光机】小轨迹环游航行今日报道!星途环游,此刻轨迹行至——【那年今日】【20181002】 官博首都一橘 咕噔咕
  • ”在健康问题困扰的一年之后,杨旭有望在今年夏天的巴黎奥运会上成为澳大利亚自由泳接力队的关键一员。6月10日至15日,澳大利亚奥运选拔赛即将举行,杨旭将面临激烈的
  • “听说橘红色的天空是星星在出嫁”“落日沉溺于橘色的海,晚风沦陷于赤诚的爱”“星星会不会趁着人间烟火坠落的时候,偷偷地去看星河和日落”“我在黄昏上写一封书信,载着
  • ”佛言:“我为汝曹说,东方佛字头意,刹名诃波离摩坻陀惹,头意佛刹中菩萨,行六度悉具足,不如沙诃楼陀刹中菩萨行六度一日一夜,念十方勤苦皆使度脱。彼刹中诸菩萨见之,
  • 抖音热文‼《我的美丽》苏明织程清许(最新全章节无弹窗)小说全文阅读苏明织7EVqm]d4 [给力]书名/主角:《我的美丽》苏明织程清许 全文请到公#众#号【岁月
  • en pleine floraison白色蕾丝边衬衫白色俏皮松紧高腰短裤ourclo collection柔雾紫极简纸片人背心-更多商品详情可至小程序商城查看W
  • #摩登兄弟[超话]# [心]#刘宇宁天行健# [心]#刘宇宁卓不凡# [心]#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卓不凡|刘宇宁天行健你是星光闪耀,是梦想起航。共勉少
  •   小若见状,慌忙拿过手帕一边落泪,一边为她擦拭嘴边血:“怎么又吐血了,这可怎么办……”  这些日,叶曦月吐血已是常事,然最近却发作的越来越频繁了。  小若见状
  • 你要问我一年四季最舒服的是什么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夏日夜市,月遇从云,花遇和风以及空气中被搅动的味蕾,最抚凡人心,当太阳褪去光热,留下时有微风的天高云淡
  • (3)重新插拔CLV260冷光源和图像处理中心连接的电缆线,图像质量未改善,为防止电缆线的故障,更换其他主机上使用正常的电缆线,故障依旧。现介绍工程师遇到的奥林
  • 我也早就见过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了,我也沉醉过,但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生活我从来没有漂浮不定,想要内心的安稳,和独属于我的浪漫。有些事,过一阵就能让你笑笑尊重每
  • )P3-4:熊太婆原汤水饺(刷抖音有个视频说武汉的水饺不一样,我还在好奇,结果发现是馄饨[黑线],但味道很是很不错的!)P5-6:山海关(热干面,汤豆丝,油条和
  • 結語,究竟什麼是所謂智慧音樂,我的唯一解釋就是,經過了千錘百鍊的總結得出的忽悠,糊弄人的行業伎倆罷了,完全沒有任何技術含量,沒有半點可以稱得上是高智商的表現以上
  • 2021-2024他的进步 变化在我眼里 在我心里我看得出来他在努力,进步巨大不想给他一个框架 就让他在一个框里长大而他自己会跳开舒适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
  • 胶卷像是时间给你留下的惊套盲盒,正因为无法立刻看见成像,这份延迟的礼物告诉你,即使充满许多未知与不确定,也要对未来保持期待‍♀️#印为玄学轩[超话]# #转运#
  • 据中国铁路12306官网公布的票价表显示,武汉至广州南二等座2024年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553元,而此前公布票价(现执行票价)为463.5元,提高了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