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接力晒##了不起的家乡第一季#
@新浪河南 @云听APP @头条新闻 @中国扶贫基金会 @白美村宿舍 厚重河南

每当我的外国朋友问我来自中国哪里,我都会给他们从地图中找出来,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偏北、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是我的故乡----河南。

提起我的故乡,心情是即自豪又心疼。自豪的是它恢弘的历史和无数英雄豪杰,心疼的是这是一片多灾多难又常承受偏见的土地。

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被史学家认证的中国八大古都,四个在河南。洛阳(十三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七朝古都)、以及郑州(五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三千年是以河南为中心的。
历史上最早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距今9000至7000年,我的祖籍在贾湖,是著名贾湖骨笛发现地-贾湖遗址,距今9000-7700年。1979年秋贾湖村民修筑护村堤期间,村小学师生在取土坑内开荒种地时发现贾湖遗址,贾湖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贾湖骨笛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化的象征,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文化方面,先古时期,道、儒、法、墨的发源地,近代新理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哲学先驱冯友兰也来自河南。《诗经》、《国风》、《庄子》,李斯、贾谊、阮籍、谢灵运、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贺、韩愈等各领风骚数百年。大家所熟知的仰韶文化、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清明上河图》、魏晋风骨、唐三彩全都出自河南。

另一方面,一部河南历史,就是一半的华夏苦难史。
“史论安危事,天下系中原”。

自古河南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河南躲不过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内乱。先秦时代,多国纷争,秦汉时期逐鹿中原,魏晋南北朝又躲不过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到了隋唐时期,在隋末民变、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时,今河南地域是遭受战争破坏的最严重的地区。

近现代时期,1942年的饥荒饿死了河南300万的百姓,李家村60岁以上的老人,为了把粮食留给子孙后代,连夜上山活活把自己饿死,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近60个大中小水库相继垮坝溃决,1000余万人受灾,近24万人因水灾而死于溺水、感染、饥荒。
无论是42年饥荒,75年洪水,2020年新冠还是今年7.20的河南,我们必须知道今天美好的生活,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在负重前行。

最让我痛心的是,很多人对于河南的印象是片面的、狭隘的,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都会发现只要在招聘和找对象的时候,一听说对方是“河南人”,会有很多人戴上有色眼镜。河南,从来没有赢得过任何一场网络暴力。

如今的我在欧洲求学,在今年建党100年之际被一个白人说起你们“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我们的确不像欧洲一样遍地的教堂,不用周末做礼拜,不用饭前祷告,但是我们真的没有信仰吗?

你会发现我们至今相信梁祝,相信至死不渝的爱情,我们相信愚公移山,相信坚持的力量,我们相信九色鹿,相信人性本善。
多难兴邦,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河南这一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不仅解决了本省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要外调大约200亿斤粮食支援外省,从2020年到2021年将“河南”推到众人面前的有两件事:
河南人民在抗新冠疫情期间的众志成城作出先锋表率,同时又捐赠大量人力和物资,在今年郑州水灾的时候,你会看到在暴雨中有很多互帮互助的陌生人。我们默默的互帮互助,默默的援持那些跟我们不同国度、甚至诋毁过我们的民族。

“大善不言”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这篇文章写到最后,我已经哭了。
我理解大家因为不了解而产生偏见,
我希望大家因为了解而产生文化尊重。

欢迎大家来咱河南看看,看看华夏文化,看看民俗民风、品尝一下豫菜。

我希望早日毕业,回老家河南喝一碗正宗的胡辣汤,吃一碗正宗的三鲜烩面,再去抚摸一遍那些飘摇千年的历史文化,用亲切的河南话给咱老乡义个诊。

因为,我骨子里流淌的永远都是华夏中原的血液。 #微博新知博主#

苏州一对门卫老夫妻三次“劝学”改变了这位女大学生的一生……



 

据光明网报道:

光明网官方帐号

这两天,来自宁夏银川的女教师刘爱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20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一对苏州老夫妻,那是她这么多年念念不忘的恩人。原来,在她18岁孤身来江苏苏州求学时,因多种原因曾经三次萌生退学的念头,在校园里做保安和保洁工作的一对老夫妻在她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无微不至地温暖了这位女大学生的心,让她得以顺利毕业。

因多次搬家,刘爱琴和老人失去了联系。近日,她终于在媒体和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这对老人,昨晚,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她说:“如果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帮助,一次次把我从逆境中拉了出来,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

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一劝

18岁女生离家数千里求学 三次萌生退学念头

12月13日晚上10点多,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刚结束一天忙碌工作的刘爱琴。刘爱琴2001年就读于苏州科技学院(现为苏州科技大学)中文系,200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现在是宁夏当地一所高校的老师。

刘爱琴告诉记者,她当时的异地求学之路并不顺利,第一次离开小县城孤身一人来到2000公里以外的城市上大学,非常不适应,多种原因让她三次萌发了退学念头。“上大一的时候,刚去苏州这个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感觉一下子离家那么远,后悔没有报一个离家近的学校。”孤独无助的刘爱琴没能调整好自己,再加上当时家庭也挺困难,各方面都不适应的她想放弃,准备退学。

一天中午,写好退学申请的刘爱琴准备去系里找辅导员审批,在楼道里遇到了门卫爷爷。

“爷爷问我有什么事情,我告诉他是找辅导员,想退学,爷爷一听我要退学就有点着急,劝慰我,他感觉有点说不动我,就说‘要不让奶奶跟你说说’,就把我带到他们门卫室里,他们跟我聊了好久,我就没有那么难受了,没有那么想退学了。”刘爱琴说。

再劝

为省钱天天啃馒头 门卫老夫妻嘘寒问暖伸援手

刘爱琴口中的爷爷和奶奶就是当时在教学楼里偶遇的门卫爷爷吴士良和他的老伴沈雪英。这对和善的老夫妻在她最无助想放弃的时候,不断鼓励开导她。刘爱琴回忆,过了一段时间,又因为课程有些跟不上,她再次萌生退学念头,“我的基础比较差,尤其英语课,有点跟不上,又有点想退学。”

刘爱琴表示,当时她年龄比较小,性格偏内向,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朋友,遇到事情也没有人可以交流排解,就又想放弃,于是再次找辅导员准备退学。“我刚要去找老师,在楼里又碰到奶奶了,她又开导了我好久。说刚开学大家都是一样的,慢慢调整一段时间就好了。”听了老人的耐心劝慰,刘爱琴觉得不能再轻言放弃,调整心态迎接挑战,慢慢也就打消退学的念头了。

刘爱琴也坦言,中间还有一次因为军训,想过退学,也是爷爷奶奶的劝慰把她拉了回来。

因为家庭贫困,刘爱琴为了省钱经常只吃馒头,吴士良夫妇看到了非常心疼,隔三差五做了可口的饭菜把刘爱琴叫去“开小灶”。“奶奶在宿舍楼打扫卫生,打扫完就在门口等我放学,拉我过去一起吃饭。”

刚开始,刘爱琴有点不好意思,沈雪英就对她说,不用客气,都是自家烧的,随便吃。“奶奶还跟我聊天,问我读书读得怎么样,跟同学关系怎么样,特别关心我,真的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慢慢地,刘爱琴就没有那种拘束感了,跟老夫妻俩走得很近,“奶奶经常做了好吃的,叫我过去吃点。”

大二、大三的暑假,刘爱琴为了省路费都没有回家,留在苏州做家教赚些生活费。“因为放暑假,爷爷奶奶回西山老家了,他们还带着我回家过周末。”老夫妻俩做了一桌好菜招待她,吴老儿媳还带她去镇上买了新裙子和鞋子。“婶婶(吴老儿媳)帮我买了条粉色的裙子,现在还在我老家呢!我也舍不得穿,有重要的事情才会穿,因为这不仅是一条裙子,更是浓厚的情谊,我一直珍藏着。”

重逢

搬家不慎遗失地址 多次苦寻恩人终于再相见

大学毕业后,刘爱琴回到宁夏银川,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心存感激的她一直与吴老夫妻保持着书信往来。后来因为几次搬家,刘爱琴不小心弄丢了吴老家的地址,一时心急如焚。

“2008年,我回过苏州,回母校想找爷爷奶奶,但他们都已经退休了,然后打电话到镇里、村里找,但一直找不着,那时我就特别失望,也很失落。”刘爱琴介绍,回来之后,她多次联系寻找苏州这对热心老夫妻,但都没有找到。

“每次想起那些往事的时候就很难受,就想再找找爷爷奶奶,不知道这辈子能否完成心愿。”今年12月初,刘爱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了苏州当地媒体寻求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苏州媒体和警方的助力下,刘爱琴终于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爷爷奶奶,一桩尘封了20年的感人故事才得以被外人知晓。

12月13日傍晚,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东蔡村的吴士良老人的家里。89岁的吴老身体不太好,躺在床上,对于20年前他热心伸援手帮助小刘的事情已记不清。89岁的老伴沈雪英身体还很健朗,不时进屋照看,给吴老塞好被子。

时隔20年,沈奶奶对于以前的事一时也没想起来,但与刘爱琴视频通话时一下就认出来了,“是小刘那姑娘,她一个人跑这么远来上大学挺不容易的。”沈奶奶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当时看小姑娘离家很远,独自一人求学很艰辛,刚开始不适应、想退学,就给她开导了几次,鼓励她读下去。看小刘为了省钱整天吃馒头很心疼,“吃馒头怎么能有营养?我就烧了菜叫她过来一起吃。这没什么的,不要放在心上。”

她说

“会将这份温暖和爱心 努力延续、传递下去”

“找到爷爷奶奶我特别激动,特别高兴!”刘爱琴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那天晚上通过视频看到久违的恩人非常激动,“奶奶其实变化不大,她一直感觉挺年轻的,爷爷变化还是挺大的,爷爷当时挺精干,看着挺精神,但那天看到爷爷已经记不清以前的事情了,心里还是特别难受。”

吴老的儿子吴建军表示,刘爱琴比他的儿子大不了几岁,当时父母觉得她和自己孙子孙女一样有亲切感,就多关注、帮助了些。“我公公婆婆那时在学校也是临时工,每个月工资很少,但他们都很热心,在小刘三次想退学的时候鼓励她,生活上给予帮助。”儿媳沈云妹说道。看到刘爱琴如今事业有成、儿女双全,沈奶奶一家都非常欣慰。“她有两个宝宝,可爱得很!”视频里,沈雪英看到围着刘爱琴的两个孩子,也乐开了花。“有空带着孩子一起来苏州玩,我们全家都欢迎你!”沈奶奶开心地说。

刘爱琴告诉记者,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回家经常和父母讲苏州爷爷奶奶帮助她的事,父母也心存感激,一直想当面感谢。她准备明年暑假,带着父母一起来苏州探望吴老一家。“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时光不容我们再等了,以前条件不允许,现在交通发达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一点,我会尽可能多去看看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得到爷爷奶奶的帮助,改变了我的一生,要是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鼓励帮助,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还在上大学。这份情谊我永远心存感激。”刘爱琴表示,现在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她也一直践行、延续着这份爱。“爷爷奶奶当年给我传递的这份温暖与爱心,我会努力延续,传递给我的学生。”她表示,每次遇到学生有困难时,就想到爷爷奶奶当时对她的一些帮助,“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帮助,我都一直记着,我会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我的学生。”

视频时,刘爱琴也对吴老先生夫妇说道:“你们给我们传递的这份爱心,我会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 扬子晚报

老金:这么件小事,看得老金眼泪哗哗!希望爱不但能传递,而且会辐射!!!

苏州一对门卫老夫妻三次“劝学”改变了这位女大学生的一生……



 

据光明网报道:

光明网官方帐号

这两天,来自宁夏银川的女教师刘爱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20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一对苏州老夫妻,那是她这么多年念念不忘的恩人。原来,在她18岁孤身来江苏苏州求学时,因多种原因曾经三次萌生退学的念头,在校园里做保安和保洁工作的一对老夫妻在她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无微不至地温暖了这位女大学生的心,让她得以顺利毕业。

因多次搬家,刘爱琴和老人失去了联系。近日,她终于在媒体和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了这对老人,昨晚,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她说:“如果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帮助,一次次把我从逆境中拉了出来,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

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一劝

18岁女生离家数千里求学 三次萌生退学念头

12月13日晚上10点多,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刚结束一天忙碌工作的刘爱琴。刘爱琴2001年就读于苏州科技学院(现为苏州科技大学)中文系,200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现在是宁夏当地一所高校的老师。

刘爱琴告诉记者,她当时的异地求学之路并不顺利,第一次离开小县城孤身一人来到2000公里以外的城市上大学,非常不适应,多种原因让她三次萌发了退学念头。“上大一的时候,刚去苏州这个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感觉一下子离家那么远,后悔没有报一个离家近的学校。”孤独无助的刘爱琴没能调整好自己,再加上当时家庭也挺困难,各方面都不适应的她想放弃,准备退学。

一天中午,写好退学申请的刘爱琴准备去系里找辅导员审批,在楼道里遇到了门卫爷爷。

“爷爷问我有什么事情,我告诉他是找辅导员,想退学,爷爷一听我要退学就有点着急,劝慰我,他感觉有点说不动我,就说‘要不让奶奶跟你说说’,就把我带到他们门卫室里,他们跟我聊了好久,我就没有那么难受了,没有那么想退学了。”刘爱琴说。

再劝

为省钱天天啃馒头 门卫老夫妻嘘寒问暖伸援手

刘爱琴口中的爷爷和奶奶就是当时在教学楼里偶遇的门卫爷爷吴士良和他的老伴沈雪英。这对和善的老夫妻在她最无助想放弃的时候,不断鼓励开导她。刘爱琴回忆,过了一段时间,又因为课程有些跟不上,她再次萌生退学念头,“我的基础比较差,尤其英语课,有点跟不上,又有点想退学。”

刘爱琴表示,当时她年龄比较小,性格偏内向,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朋友,遇到事情也没有人可以交流排解,就又想放弃,于是再次找辅导员准备退学。“我刚要去找老师,在楼里又碰到奶奶了,她又开导了我好久。说刚开学大家都是一样的,慢慢调整一段时间就好了。”听了老人的耐心劝慰,刘爱琴觉得不能再轻言放弃,调整心态迎接挑战,慢慢也就打消退学的念头了。

刘爱琴也坦言,中间还有一次因为军训,想过退学,也是爷爷奶奶的劝慰把她拉了回来。

因为家庭贫困,刘爱琴为了省钱经常只吃馒头,吴士良夫妇看到了非常心疼,隔三差五做了可口的饭菜把刘爱琴叫去“开小灶”。“奶奶在宿舍楼打扫卫生,打扫完就在门口等我放学,拉我过去一起吃饭。”

刚开始,刘爱琴有点不好意思,沈雪英就对她说,不用客气,都是自家烧的,随便吃。“奶奶还跟我聊天,问我读书读得怎么样,跟同学关系怎么样,特别关心我,真的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慢慢地,刘爱琴就没有那种拘束感了,跟老夫妻俩走得很近,“奶奶经常做了好吃的,叫我过去吃点。”

大二、大三的暑假,刘爱琴为了省路费都没有回家,留在苏州做家教赚些生活费。“因为放暑假,爷爷奶奶回西山老家了,他们还带着我回家过周末。”老夫妻俩做了一桌好菜招待她,吴老儿媳还带她去镇上买了新裙子和鞋子。“婶婶(吴老儿媳)帮我买了条粉色的裙子,现在还在我老家呢!我也舍不得穿,有重要的事情才会穿,因为这不仅是一条裙子,更是浓厚的情谊,我一直珍藏着。”

重逢

搬家不慎遗失地址 多次苦寻恩人终于再相见

大学毕业后,刘爱琴回到宁夏银川,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心存感激的她一直与吴老夫妻保持着书信往来。后来因为几次搬家,刘爱琴不小心弄丢了吴老家的地址,一时心急如焚。

“2008年,我回过苏州,回母校想找爷爷奶奶,但他们都已经退休了,然后打电话到镇里、村里找,但一直找不着,那时我就特别失望,也很失落。”刘爱琴介绍,回来之后,她多次联系寻找苏州这对热心老夫妻,但都没有找到。

“每次想起那些往事的时候就很难受,就想再找找爷爷奶奶,不知道这辈子能否完成心愿。”今年12月初,刘爱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了苏州当地媒体寻求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苏州媒体和警方的助力下,刘爱琴终于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爷爷奶奶,一桩尘封了20年的感人故事才得以被外人知晓。

12月13日傍晚,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东蔡村的吴士良老人的家里。89岁的吴老身体不太好,躺在床上,对于20年前他热心伸援手帮助小刘的事情已记不清。89岁的老伴沈雪英身体还很健朗,不时进屋照看,给吴老塞好被子。

时隔20年,沈奶奶对于以前的事一时也没想起来,但与刘爱琴视频通话时一下就认出来了,“是小刘那姑娘,她一个人跑这么远来上大学挺不容易的。”沈奶奶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当时看小姑娘离家很远,独自一人求学很艰辛,刚开始不适应、想退学,就给她开导了几次,鼓励她读下去。看小刘为了省钱整天吃馒头很心疼,“吃馒头怎么能有营养?我就烧了菜叫她过来一起吃。这没什么的,不要放在心上。”

她说

“会将这份温暖和爱心 努力延续、传递下去”

“找到爷爷奶奶我特别激动,特别高兴!”刘爱琴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那天晚上通过视频看到久违的恩人非常激动,“奶奶其实变化不大,她一直感觉挺年轻的,爷爷变化还是挺大的,爷爷当时挺精干,看着挺精神,但那天看到爷爷已经记不清以前的事情了,心里还是特别难受。”

吴老的儿子吴建军表示,刘爱琴比他的儿子大不了几岁,当时父母觉得她和自己孙子孙女一样有亲切感,就多关注、帮助了些。“我公公婆婆那时在学校也是临时工,每个月工资很少,但他们都很热心,在小刘三次想退学的时候鼓励她,生活上给予帮助。”儿媳沈云妹说道。看到刘爱琴如今事业有成、儿女双全,沈奶奶一家都非常欣慰。“她有两个宝宝,可爱得很!”视频里,沈雪英看到围着刘爱琴的两个孩子,也乐开了花。“有空带着孩子一起来苏州玩,我们全家都欢迎你!”沈奶奶开心地说。

刘爱琴告诉记者,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回家经常和父母讲苏州爷爷奶奶帮助她的事,父母也心存感激,一直想当面感谢。她准备明年暑假,带着父母一起来苏州探望吴老一家。“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时光不容我们再等了,以前条件不允许,现在交通发达了,生活条件也好了一点,我会尽可能多去看看他们,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得到爷爷奶奶的帮助,改变了我的一生,要是当时没有爷爷奶奶的鼓励帮助,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还在上大学。这份情谊我永远心存感激。”刘爱琴表示,现在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她也一直践行、延续着这份爱。“爷爷奶奶当年给我传递的这份温暖与爱心,我会努力延续,传递给我的学生。”她表示,每次遇到学生有困难时,就想到爷爷奶奶当时对她的一些帮助,“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帮助,我都一直记着,我会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我的学生。”

视频时,刘爱琴也对吴老先生夫妇说道:“你们给我们传递的这份爱心,我会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 扬子晚报

老金:这么件小事,看得老金眼泪哗哗!希望爱不但能传递,而且会辐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全圆佑绝美氛围#✨#全圆佑清纯美男#240518 allurekorea更新 圆佑相关COOL CHEMISTRY / SEVENTEEN 圆佑采访不知不觉中
  • 居然记得我吃肠粉不放葱,还小感动8⃣️-9⃣️我真嘟觉得医院的月子餐还蛮好吃[笑cry]其他餐食也凑合,加上家里来的传统餐食,我真嘟吃的很满足哈哈哈哈1⃣️0⃣
  • #鞠婧祎[超话]#梦想这条路真的是无止境,只要不停歇我相信会有奇迹——鞠婧祎蜜橘跟我一起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捍卫天空思念至今窗外小鞠放心飞天下鞠骑永相随我愿化身
  • 名声大了,点他的有钱人也多了起来,有钱老头总喜欢带几个妞,按脚的时候还要女技师给喂吃的,陈海亮看多了就麻木了,低头专心按脚,反正钱是实实在在地进了口袋的。 陈海
  • 明方孝孺称赞云:“《游目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厉,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明方孝孺称赞云:“《游目帖》寓森严于纵逸,蓄
  • 秦无疏因为药效的关系,很久没睡过这么沉的觉了,还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那些熟悉的脸孔,笑容憨厚的围在他身边喊着队长。见秦无疏进门,虞怜给他一个灿烂的笑容:“
  • #碰杯星品,假日好心情# 小长假收官在即,“出走”的心是时候安定下来 今日计划:和TA宅家,收获躺平一整天的快乐 播放一部好片、分享甜蜜,桃曳龙井软心蛋糕&am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这种就是忘记身处局势了,和第四个有点像,拘泥于语言逻辑,没有从思考问题本质的角度出发,而且这俩选项表情也差不多,一看就是与人为善的性格,真的很温柔啊,如果对方不
  • 村里的处罚是:1)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2)2、对董事长郦几宁、总经理龚瑞良、副总经理陆国良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60万元罚款;3、对董
  • #共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日均发送旅客4300人次】自4月13日中老铁路增开一对西双版纳至琅勃拉邦国际旅客列车以来,D87/88、D8
  • Projekt Riese - Wolfsberg (Włodarz)Riese是在猫头鹰山脉(Eulengebirge)中和克雄日城堡(Schloss Für
  • 李相夷从执着于“害走师兄”到舍生取义;酷爱到处比武的笛飞声,终其毕生都在冲破本人;唯爱探案的方小宝,带着他的天真无邪飞速成长;唯爱痴狂的角姐,濒走前红纱闭幕那一
  • #阳光信用[超话]#每个人心里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 是啊,如果我们心里有一亩或半亩花田,哪怕万人如海一身藏,也不会觉得孤单寂寥。 世间熙
  • 即便在痛苦中,沈傲君还是给了聂远一个机会。想必你也曾经历过,或是听闻过,那些看似美好无比的爱情,最终却在时间的洪流中破碎成千万片。
  • 第三 抑郁要是你天天心情郁闷已经很久了,干啥都没兴趣,碰到啥事经常得反应半天,平常不想说话,精力也不集中,容易发呆走神,记不住事儿,晚上睡觉老是出汗,舌头伸出来
  • 上次是二十年前了吧(为了夏树)但这次真的落泪了,我觉得恒星与行星是真的戳到了他的泪点,这眼泪无关于某个人,是缅怀那段最自我最喜欢的时光,还有接受不想老去又不得不
  • #街舞音乐剧时光代理人#,五一即将炸街开演[打call]由奥创视界设计制作的衍生品也将一并登场!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演出时间:2024年4月26日 19
  • 而与杨洋一同入关的也有摄制组别的知名演员,在其中宣璐的影子也是发生在摄像镜头中,她穿着一袭红衣立在杨洋背后,四位出演小表情都稍显严肃认真,不清楚是如何的的一
  • #澜久[超话]#[怒]#澜久绝配# [怒]#幸福磕澜久# 点进来sj的wfjj要骂来对线,别扯我猫猫,真的是双标怪,还我们wpg我们爱的不真诚,不真诚我们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