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本小说让你念念不忘#
读格非的这本《月落荒寺》之前,我已经有快五年没有读完过任何一本书。

这本书之所以却出乎意料地一口气读完,思前想后,主要是因为这个故事的背景内核我很熟悉——知识分子的中年挽歌。

因为出生在老师家庭,对于上一辈的知识分子是如何逐步疯掉并走向幻灭,我有很深的体验。

正如书中所说,这些知识分子的精神疾患并非行为失当所致,而是源自知识分子对“纯洁人格”的设定过于不切实际,所谓纯洁,恰恰是农耕时代的产物,随着农业文明行将就木,“我们实际上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发疯,要么彻底放弃对纯洁的幻想,说服自己接受并适应这个自我分裂、混乱而无趣的世界。”

疯掉也还是这个世界,也就是不管你妥协不妥协。

我在阅读月落荒寺的时候是这样的体验,一开始,是洗完澡眯起眼靠在床上;翻看两页,就不由得爬起身坐起来;再读两页,戴上眼镜披了件衣服去了书房,再翻两页,忍不住感慨:“一本小说而已,有没有必要做到这个程度?”

我们普通人写故事,起承转合,低开高走或高开低走,高潮部分即便再声若雷鸣慷慨悲歌,闲笔部分也注定草草几笔,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人的笔力是有限的,力有尽时,得用在刀刃上。

但是格非不一样,他的笔力非常充沛,这直接导致整本书全程保持响遏行云的状态和节奏,就好像内力无边的武林高手大战聚贤庄每一掌都是亢龙有悔一样,这使得你的整个阅读体验非常愉悦,由于是毛边书,我专门洗净一把裁纸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每一页,生怕划破,因为全程你不会想错过任何一个自然段。

表面上看,《月落荒寺》所讲述的故事似乎并不奇特,围绕着高校教师林宜生及其朋友圈子的事业、家庭、爱情,格非讲述了城市中产阶级中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角宜生原籍苏州,南京求学十年后毅然北上做了一名哲学教授,尽管授课颇受学生欢迎,但他并无成就感,随着商业浪潮的来临,传统文化课成为了权贵们业余生活的消遣,他的荷包鼓了起来,但妻子的背叛、离婚、新恋情的美好和曲折、儿子的成长、朋友各自的成就和困境让他痛苦不已,就在此时,意外邂逅的神秘女子楚云进入他的生活,但没想到却因此被卷入更大的谜题旋涡……从故事结构上来看,不太传统中国文学,反而更接近日本文学的故事套路——落魄中年男子在半脱离社会后偶然发现资本社会吃人的惊天秘密后,一边抗争社会一边寻找自我的救赎之旅,通过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线索串连关键剧情完成,这样的故事,要写多惨,多深刻,都不算难事,但难就难在如何保持思辨性的同时,依然保留鲜活的可读性。

但格非非常老道,他不断放下身段,用一些悬疑小说的技巧,牵引读者跟随林宜生向前推进,曼莎珠华茶社店外意外车祸的人是谁?楚云的消失是不是梦境?伯远和蓝婉希的懵懂爱情能否修成正果?月落荒寺中,林宜生到底有没有和赵蓉蓉发生关系?楚云的哥哥到底什么背景?毁掉楚云面容的神秘人是谁?以及最后,七年后再见时,林宜生的妻子到底是不是加拿大归来的前妻白薇?这些问题有的在书的后半段得以解答,而更多是留给读者自行琢磨,在被迷雾笼罩的北京城,构建成一个布满战争迷雾的巨大棋局。

书中借老贺的海归科学家父亲之口,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人们去文学作品通常是为了寻找安慰,为什么文学作品总是喜欢描绘负面或者阴暗的东西?”

林宜生的回答是:文学作品的绝望与虚无,作为自我觉醒的必要前提,不仅不是悲观,反而是一种真正意义的乐观。生活从来都有两种。一种是自动化的、被话语或幻觉所改造的、安全的生活,另一种则是“真正的生活”,而文学所要面对的正是后者。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说穿了也并不复杂,破题关键就在这五个字:

“真正的生活。”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中年人,活了30多岁了,就一定要面对一个特别颠覆过去认知的现实——不顺遂和异化是人生的常态。

并不是文学作品喜欢描绘负面阴暗,而是生活的内核更接近悲观。一个婚姻幸福的人读到白薇婚内出轨远嫁重样落魄终生时可能会皱眉,“何至于仔细描写这样一个破烂女人?”

但你反过来想,婚姻幸福的人又有几个呢?

那些真正离过婚的人呢?或者真正被母亲抛弃过的人呢?他们读到这样的剧情,会不会切开书页的手指发抖?我们总是更愿意乐观地以为这些异化的可怜人是少数,是一小撮不稳定因素,哪怕自己就是这样的可怜人,也愿意相信自己的不幸只是偶然。

但其实,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我们这些怪物才是社会的大多数。

一个什么样的人会逐字逐句地去咀嚼一个虚拟的不得志中年单亲爸爸的琐碎生活呢?答案当然是一个同样不得志的中年人。对于他来说,为什么要读下去?是因为他自己与林宜生面对的问题非常相似,但对于他得到的代价和结局,其实格非做了非常温情的处理。

黄山的秘密,除了心理医生无人知晓;离婚落魄了一阵,楚云没有理由的进入他的生活;叛逆的儿子,渐渐也对他敞开心扉;杀人不眨眼的楚云哥哥,听了他的哲学课对他敬佩有加;甚至于楚云出了事毁了容,也是流着泪想见他最后一面;七年之后,他有了新的妻子,再见楚云,也没有恶言,能像旧友一样寒暄,紧张地介绍彼此的丈夫与妻子。

是不幸,但真的是非常体面的不幸。

可不论是读者,还是书中宜生的朋友们,我们真正的生活里的不幸,并不那么体面。

有着迷一样背景却突然猝死的查海立和他那疯狂给死去老公戴绿帽的美艳遗孀赵蓉蓉;弃笔从商赚了大钱私底下有着奇怪性癖的周德坤与控制欲极强的狗奴老婆陈渺儿;仕途受阻、先后沉迷书法、茶道、佛经的落魄官员李绍基和爱讲人生哲理故事却又逆来顺受的妻子曾静……这些围绕林宜生的朋友们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走到一起,但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其实就是那八个字——人到中年,伤于哀乐。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甚至认为这不是群像,更像是分支选项,他们其实代表这个阴翳的世界中林宜生任何其余可能性的幻灭,从商不行,做官不行,沉溺艺术不行,甚至连死都不行,换而言之,他们以各自生活的集体失败对林宜生的出逃进行了群体审判——别琢磨了,你的路眼下只有带着儿子伯远和神秘女子楚云相依为命这一条,你看我们,那么努力,也算是社会精英了吧,都活成了什么吊样?

所以这种文学性包装后的体面,和宽解,的的确确,是一种对真正落魄读者的安慰,那当然是一种乐观,因为去除掉自动化的、被话语或幻觉所改造的、安全的生活,你面对的真实生活,你没有经验,你手无寸铁,如果没有文学家在前面给你开路,用这些作品告诉你这其实就是生活的正常轨迹,你甚至都没有勇气生活下去。

至于楚云,我不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太巧了。

刚好在前妻离去,宜生最落魄时出现,来自山西的孤女,相貌与赵蓉蓉旗鼓相当,才学不输杨庆棠的奇女子,无欲无求地要与一无所有的宜生同居,并照顾他正处在叛逆期对后妈有天然敌意的幼子。

太巧了。

结合书中最开始宜生在曼莎珠华茶社打盹时“庄周梦蝶”的暗示,以及他的心理医生安大夫对他病情严重亟需住院的暗示,我们都可以大胆地推出一个结论:

楚云是宜生幻想出来的人物,所以才说,楚云易散。

人被霸凌多了,就会看见机器猫。正如中年男人落魄了,就会看见楚云。

但是也正因如此,书的中后半段,在宜生寻找失踪的楚云办法用尽山穷水尽时,落魄了大半辈子的李绍基回光返照一般与宜生商讨破这棋局计谋时,更增添了几分风车骑士的味道。

几个都被生活折磨的奄奄一息的知识分子,在某一个时刻聚在一起,面对巨大且神秘的对手,他们突然激昂起来,在我看来,这是全书的最高潮。

——李绍基的手指在餐桌上重重地敲了两下,脸色陡然阴沉下来。在这一刻,林宜生所熟悉的那个自信、沉稳且深不可测的李绍基又回来了。

你看,像不像在微信群里故作洒脱给大学女神怎么和家暴老公离婚出谋划策,或者是在车库电话里给准备离婚分割财产的上铺兄弟疯狂支招的你?

别装。

也正因如此,我无法不羡慕林宜生,因为真的很少有人,能有他那么美好的结局,在一切漩涡与混乱尘埃落定之后,许多年后,他依然可以在世界的某个地方,遇到她,并没有任何恩怨地寒暄,他手心应该是微微发汗,脑子里一团乱麻又光影流转,他在想,要怎么和她,介绍自己的妻子。真的羡慕,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很难有这么文学化的机会告别,以至于我忍不住要把这一段再抄写一遍作为结尾:

过了这么些年,他们各自的生活中,都发生了太多的事。意外的相遇,让两人百感交集,竟一时找不到话说。

他暗暗希望妻子在司徒庙里待得越久越好。

与此同时,宜生也在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如果她很快就回来,他不得不向楚云介绍自己的妻时,要不要撒个小谎,隐瞒一下她的真实身份。
#微博新知博主#

#货币每年都在超发为什么很少进入工资?##金融#
大家都清楚,国家每年都在大量印钞,但是普通老百姓总感觉这些钱没有流入到自己口袋里,货币年年超发,大家的工资涨幅却十分有限,这是绝大多数人最直观的感受,为了验证大家感受的真实性,我查阅了一些数据:1999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余额)是11.99万亿,到了2021年年底M2余额变成了238.29万亿,足足增长了19.87倍,而同时期中国的GDP总量则从8.9677万亿增长到了110万亿,22年涨幅为12.26倍,再来看城镇居民收入,199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54元,到了2021年,这个数据变成了47412元,22年增长了8倍,由这三组数据,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中国货币超发的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咱们工资增长的速度,甚至比GDP的增速都要高出一大截。

所以大家就好奇了,超发了那么多钱,为什么很少进入工资?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

最近几年总有一些专家在呼吁给老百姓直接发钱,可国家却一直都没有实施,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14.1亿人,直接发钱的操作难度太大,就以中国的精准扶贫为例,早些年的时候,政府制定了标准给贫困户直接发钱,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总是出现该拿到钱的人没拿到钱,不该拿到钱的人拿到了钱的案例,开着宝马车冒领贫困津贴的事一再发生。

而且即便这个钱真的发到了老百姓手上,又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就以多年以前四川山区的扶贫故事为案例,一开始扶贫干部确实是带着真金白银补贴每一个家庭,短时间内的确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但是拿到钱的大部分人很快就把这笔钱给挥霍光了,从脱贫到返贫,仅仅只用了一年时间。

扶贫干部很快就发现直接给钱的方法治标不治本,所以他们就改变了思路,把直接发钱变成拿着这笔钱给山区百姓做技能培训,不管你是想种果树还是想养鱼,不管你是想当厨师还是想开拖拉机,只要你来,国家出钱教你,事实证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方式确实比直接发钱更有效。

正是因为直接发钱操作难度太大,不容易把钱发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而且还不一定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我国政府发钱一般通过另外两种方式:

一种是发放消费券,通过发出100-30,50-10这样的优惠券,吸引大家去买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大家的生活开支,相当于变相给大家发了钱,另一方面,由于优惠券只能购买生活物品,不能去赌博和购买奢侈品,所以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对经济发展也有益。

另一种就是通过金融手段放水,比如说降息,当利息降低的时候,意味着钱存在银行里不值钱了,大家自然就会把钱拿出去花,而且这个时候企业去银行贷款的利息也更低了,老板们也更愿意去贷款扩大生产,当企业扩大生产,利润增加的时候,老百姓才有了工资增长的可能性,所以,理论上来说,货币超发的确有可能带来工资的增长,但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每次国家通过金融手段放水的时候,到底哪些人更容易从银行拿到钱?

是普通老百姓吗?当然不是,一个没房没车的人,跑到银行说我要贷款100万去享受享受,你看工作人员理不理你,但是如果你是老板,以公司的名义去贷款1000万,银行就会很乐意,如果你和银行说,我不是要享受,我贷款是要买房,每年给你们付利息,银行可能又会愿意把100万贷给你。

所以,每次货币超发,最容易拿到钱的都是老板和购房者,这就导致中国超发的钱大量流入到有钱人手里以及楼市。

国家本来是好意,想着借钱给企业扩大生产,企业赚钱了就会给员工涨工资,你好我好大家好,但资本是逐利的,如果做实体每年累死累活利润才5%,而买房炒股每年利润高达10%,那老板们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选择,这就是为什么金融行业和地产行业都支持大放水的原因,因为只要放水,他们就能第一个拿到钱。

这就是货币超发之后第一次分配的不公平,有钱人天然的更容易比穷人拿到钱,他们拿到钱就可以去投资继续倍增自己的财富,而穷人则错过了这次货币超发的红利期,只能眼巴巴的等着老板好心给自己涨点工资。

有人肯定会说了,那你也可以加杠杆去买房啊,的确是这样的,从2001年到2015年,中国有很多老百姓通过买房改变了命运,原本价值10万块的房子,转手就可以卖出100万,财富直接倍增10倍,但这个操作的前提是房子要卖得出去,如果卖不出去,就算你的房子价值1个亿,那也是纯负债,现在持有房产却卖不出去的那些人,说白了就是你的钱转移到了部分人的口袋里。

既然货币超发的第一次分配不容易实现公平,那就通过二次分配来调节嘛,但中国现在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资产少税,劳动重税,啥意思呢?大家应该都发现了,像马云刘强东这些企业家他们都喜欢鼓吹自己不要工资,或者工资很低,是因为他们高尚吗?并不是,因为高工资是要纳税的,超过100万年收入,纳税比例高达45%,工资越高到你口袋的钱越少,所以真正厉害的人,没几个会要高工资,他们更想要股权和其他资产,为什么?因为资产是不需要纳税或者纳税很少的,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有钱人的钱不好收,老百姓本就不多的工资却还要不断纳税,长此以往,自然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场景。

而一旦老百姓没钱了,那就没办法去消费,经济也就增长乏力,因为钱都堵在了有钱人那里,但有钱人又消费不了多少钱,马云虽然资产过千亿,但他的日常消费,每个月能花1000万就了不起了,这样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工厂不断生产商品,老百姓却买不起的情况,老百姓不买,工厂就会削减产能,裁员,老百姓失业了更加买不起,就会出现恶性循环,最后经济危机也就出现了。

国家也看明白了这个问题,所以最近两年一直在提要征收房产税和遗产税,这就是想从富人手上收钱,然后重新进行二次分配,但实施的阻力非常大,到现在还停留在试点阶段。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所以货币超发我们的工资涨幅却有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即便你的老板从银行那里拿到了钱,他也不会全部用来涨工资,买设备、装修店面、扩大生产都需要钱,涨工资只是花钱的一部分,再加上中国长期劳动力过剩的局面,你嫌工资低不愿意干,多的是其他人干,这就又影响了中国工资的涨幅。

如果要想改变当下的困局,我认为只有两条出路:
1. 产业升级,增加高收入的工作岗位。
2. 调整分配方式,让老百姓手里的钱更多一点。

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方式。
#微博新知博主#

细田守导演最新力作青春动画《雀斑公主》即将上映,博主给大家送一波福利,转发本微博,抽5个粉丝送周边福利。

故事讲的是一次偶然,小铃以”贝儿“的身份进入了虚拟世界,凭借动听的歌声成为了虚拟世界里的大明星,但一个神秘人的突然出现打乱了贝儿的生活,带给她一个又一个挑战。爱与歌声是否能够实现救赎战胜一切?#开学前最后一部电影# #电影雀斑公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水库高温鱼被热死 水温涨到40℃致3万斤鱼死亡
  • 突发!北京中关村附近一居民楼着火!
  • 李溪芮解约杨幂,嘉行传媒回应,原因居然是这个
  • 英雄司机涉恶被捕 爱帮人但用错了方式
  • 实拍:招标作弊被当场揭穿,投标箱盖内粘着一颗球!网友:很奇怪吗?
  • 美国陪审团认定苹果手机侵犯专利:判赔730万美元
  • 安东尼度过澄清期 火箭送走周琦同届好友
  • 谌龙2-0胜日将西本拳太 八强战将上演“双龙会”
  • 现场直击:毒贩持刀拒捕挟持出租车,民警果断开枪击伤擒获
  • 北京共享单车将进行减量调控:企业不得新增投放
  • 广东惠州发生惨烈交通事故 已确认9人遇难
  • 网爆:北京某医院发生医患互殴事件,争执过程中医生举起止血钳要扎患者...
  • 福布斯中国发布2018年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 既然是赵丽颖好友,为什么又背后插刀?
  • 被逼生娃愤而报警?!重男轻女的家庭,到底有多可怕?
  • 突发!资金链断裂,逾百家邻家便利店停业
  • 英国一女子想拍摄闪电,被闪电击中,原来是手机壳救了她一命……
  • 工信部约谈中国移动:涉及校园电信业务营销违规行为!
  • 星巴克业绩下滑,创业咖啡的春天来了?
  • 中消协:华帝退全款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