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强产业”看德州|厚植优势,培育后发赶超强劲动能】德州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立市强市的最优选项,对标省“十强”产业,精准布局11条关键产业链,挺进制造业主战场,挺起制造业脊梁;抢占区域竞争新赛道,厚植优势塑造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后发赶超的强劲动能。

今年上半年,德州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7%,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39.4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9.5%,占全部投资比重50.1%、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4%。

北接南融,化战略机遇为产业机遇

今年年初,山东德宜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工建设1.5万吨聚偏氟乙烯项目,项目投资6.8亿元,产品将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高纯度半导体等高端领域。“我们拿到不动产权证的当天,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临邑县相关部门还帮着协调解决了2.2万吨标准煤能耗问题。”项目负责人许太治说,得益于新项目快速建设,德宜新材料拟进一步投资5亿元建设PTFE膜项目。

三年多以前,德宜新材料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量科研成果需转化落地的机遇,引入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控股,充分依托其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等优势,组建研发中心深耕乳液聚合工艺领域。7月份,企业获评省级瞪羚企业。

7月8日,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办公区,孙健博士正在和团队的科研人员做实验。“现在,我不仅是一名大学教师,还是一个产业项目负责人,需要经常济南、德州两地奔波,还要在两种身份之间不停切换。”孙健说。

6月23日,德州市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启动,双方将共建德州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鲁西北第一个国家大学科技园,重点围绕德州市相关产业技术应用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人才引育和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项目。“目前,我们已收到了新区60余家企业发来的技术人才需求清单,涉及生物制药、高端设备等多个产业。”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研管理部部长、德州研究院负责人舒明雷介绍。

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大国家战略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天衢新区建设等省级战略在德州交汇叠加。德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用足用好支持政策措施,向北积极参与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链条重构,“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的态势正在形成;向南积极融入对接省会济南,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6月6日是个普通的周一。这一周,记者充分感受到了德州北接南融的速度和效率。6月6日,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在德州揭牌,这是省政府批复的首个省级研究院,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6月7日,山东大学与德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建山东大学人才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合作;6月7日—8日,先后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融入京津冀央企德州行”深化合作系列活动,集中签约61个合作项目、总投资406.3亿元;6月10日,山东省建筑业暖通空调安装全产业链发展推介会在德州举办,德州1300多家暖通空调企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目前,德州累计引进京津冀地区过亿元项目500多个,催生和聚集一大批配套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开工过亿元京津冀项目82个、到位资金45.17亿元;与京津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企业新增36家、累计达到123家,转化京津科技成果22项、占全市总量44%。

老树新枝,激发传统产业活力

“在淀粉糖的制作过程中,很多废气余热可以收集再利用。我们通过多年技术创新,发明了一种废气及太阳能蒸汽综合利用装置,去年实现了太阳能蒸汽分离应用。”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淀粉糖厂厂长高义国说,与技术改造前的生产水平相比,现在年可节约蒸汽10万吨,相当于节省15000吨标准煤,年增加效益约1800万元。

禹城市用好资本、强强联合、创新赋能、优化环境抓技改,坚持让技改为企业赋能、为产业赋能、为发展赋能。截至目前,禹城已实施德州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05项,平均单体投资4.5亿元,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246个。

7月初,“老字号”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递交招股书,拟在沪市主板上市,募资约7.58亿元。公司总经理崔宸表示,募资将用于德州扒鸡(苏州)有限责任公司新建食品加工项目、速冻扒鸡生产线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及品牌升级建设项目,做强德州扒鸡品牌。

德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刘秀岭介绍,今年以来,德州大幅提高企业上市挂牌奖补标准,设立上市培育促进基金,并实行分阶段奖补,降低企业负担。

“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存在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现象,我们要帮他们破除技改路上的‘拦路虎’。”德州市工信局局长孙洪昌说。今年5月,德州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给予一系列财政金融支持。近五年来,德州滚动实施的“千项技改、千企提升”行动,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87个,完成投资1210亿元。

传统产业的“浴火重生”,完成了动能转换过程的“破旧立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则为德州市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方向。

在宁津县京深数谷产业园,腾讯云工业互联网、全国健身器材产业大数据、健身器材制造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工业设计产业创新“四大平台”已建成,宁津优势产业链正加速迭代升级。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在导入腾讯生态资源后,构架起企业的“私有云”,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60%、运营成本50%,提高生产效率50%。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依托腾讯云建设的“ERP+MES”系统项目,企业原材料库存可降低5%,产品定型计算时间由1小时缩短为10分钟,生产经营成本降低10%。

为解决企业上云存在的“不想用、不敢用、不会用”等问题,德州实施“云服务券”奖补,对企业上云项目资金给予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0%、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通过举办上云推介会、政策宣讲会,对企业上云的政策、“云服务券”发放方式等进行详细解读。

“着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倍增,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德州正向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加快迈进。”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孙爱云说。

延链强链,营造最优“生态圈”

为营造集成电路产业最优“生态圈”,德州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一号产业链”,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产业链“链长”,专班盯靠、专人帮包,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设立产业基金,编制出台《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德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在项目建设、设备、信贷以及生产要素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整机项目建成之后,从贴片到组装会形成一道完整的工序,既提高效率,又降低成本。预计2024年,整个产业园收入力争突破30亿元。”英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晓利介绍。

英望科技主要从事手机和数码配件的研发、生产和品牌运营,在全球设有20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业务涵盖28个国家和地区。正是看好德州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前景,英望科技在2020年5月落户德州,当年9月即实现量产。2021年又将总部从深圳迁到德州,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最近,企业又追加投资5亿元,在德州上马整机生产项目。

距离英望科技不远的是山东明智超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企业首个车间已投产试运行。“我们从产品设计到模具精密制造,都可以跟英望匹配,成为一个上下游的供应链。”山东明智超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张海文说。以英望科技为龙头,德州瞄准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延链招引了华杰盈科、众铭安科技、钛康光电、恒芯电子等上下游配套厂商,越来越多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陆续进驻,德州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群今年入选了山东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一墙之隔的两家企业之间开了门,车身通过电动场地车就可以运送,省去了运输费、材料费、拆箱费,一台车成本可节约450元。”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齐河分公司总经理盛明军说。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齐河分公司是德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一度面临全铝车身配套供应商少且距离远、运输成本高等现实问题。“我们围绕新能源汽车图谱清单进行梳理,瞄准影响成本最高的零部件进行延链招商,引进了山东必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配套建到了大门口。目前我们还在规划建设新能源零部件配套产业园。”齐河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合党委书记、齐河经济开发区招商服务部部长杨彬说。

围绕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去年以来德州市在“链长制”基础上,聚焦关键产业链,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大力实施“红链赋能”工程。目前德州已组建市、县两级49个产业链联合党组织,带动产业上下游超2200家企业参与。

今年5月份,德州发布《关于促进产才融合的若干措施》,围绕推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合一”,出台17条政策措施,提升产才融合发展匹配度。“深入推进‘红链赋能’工程,走出多链融合、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党组织建在链上、人才聚在链上、示范岗设在链上。”德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陈廷国表示。(大众日报)

#助企纾困开封在行动# 【“万人助万企”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市级领导分包“四个50”企业,50名县级后备干部担任首席服务官,3000多名助企干部躬身入局、履责于行、助企有力,全省首创“四下基层”服务模式、构建智能服务平台高效纾困,引进奔腾激光智能装备产业园、全钒液流电池、中部地区绿色农化和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为经济蓄势赋能,为发展增添活力。“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产业、项目两手抓,深入践行省“13710”工作制度,创新实施市“16136”工作推进机制,以解决企业问题为核心,围绕“八个深化”健全机制、创新载体,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了联动高效的助企新格局,企业势能不断增强,经济质效大幅提升,“万人助万企”活动已成为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五强”带动

助企有力

我市以“五强”带动为突破口,抢抓机遇,精准施策,全力帮扶企业攻坚克难,培育企业发展壮大。

强机制,高效统筹保障——深化开封市制造立市战略与省“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度融合。以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把制造立市战略和“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度融合,成立市“万人助万企”活动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任双指挥长,组建专班推进,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整合优势资源设置制造立市暨“万人助万企”工作专班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和市工信局,高效统筹干事的人和要干的事,集中精力共同完成制造立市和“万人助万企”各项工作,在战略层面强力推动助企帮扶更深入、见实效。

强政策,畅通惠企利企渠道——先后出台了《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十项措施》等惠企政策措施并积极贯彻落实,累计开展政策宣讲120余场,走访、培训企业3000余家(次),发放各类惠企政策汇编11000余册。其中,落实《关于做好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财政奖励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一季度为全市73家企业发放790万元奖励;按照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已累计留抵退税约22.97亿元,为1051家企业减免房租683.73万元。创新开展“局长谈政策、行长谈政策”活动,拓宽各局委、行业部门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渠道,充分发挥“一把手”政策宣讲解读作用,确保助企工作出实效、见真招,实施政策“云宣讲”,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强对接,打造服务“贴心人”——深入开展“四项对接”活动,强化专项服务、精准对接。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环保、用地、用工、金融类问题,为企业提供专项服务。截至目前,围绕产销、产学研、政银企、用工问题共开展210场对接活动。同时,重点开展“专精特新”专项融资活动,将全市55家“专精特新”企业纳入融资“白名单”,享受信贷“绿色通道”、优惠利率、上市及股权融资指导等服务。

强项目,跑出拉动经济发展“加速度”——坚持“项目为王”,扩大增量。扎实推进“8121”投资促进计划,通过狠抓“三个一批”项目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百亿级龙头企业和千亿级产业集群。5月份,全市“开工一批”项目投产率、“投产一批”项目达效率分别居全省第一位、第三位,“三率”综合排名连续两期居全省第一位。坚持刀刃向内,组织制造业项目半年观摩活动,对全市在建、建成、达产三个批次项目推进情况集中观摩、现场打分,传导项目招引、推进压力。

强保供,稳定产业链——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疫情多点散发严峻形势下,第一时间启用电子通行证,并在全省予以推广。坚持24小时为企业办理通行证,保障企业原材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4月7日至5月9日,为工业领域办理车辆电子通行证65718张,运输物资172万吨;发放跨省通行证180张,极大提升了企业满意度,为打通产业链、保工业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栏目等报道了开封的做法。

蓄势赋能

“汴”地出彩

构建智能服务平台高效纾困——依托“万人助万企”信息化服务平台,高效落实“13710”工作制度,将全市3000多名助企干部和4000多家企业全部纳入平台实施统一调度管理,实现企业问题快速“上浮”和上级指令高效“下沉”,研判交办打破部门分割和落实梗阻,使“问题谁来解决、如何解决、谁来督导、结果如何”更加明确,提升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共收集企业问题2875个,办结2867个,办结率99.7%,企业满意率100%,平台功效的发挥受到央媒和省级媒体的相继跟踪报道。

市级领导分包“四个50”企业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领导分包“四个50”企业活动,并选派50名县级后备干部担任“六个重大”实践锻炼暨“万人助万企”首席服务官,融合县区力量,共同参与包联企业,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助企服务新局面,有力带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助企氛围。上半年,市级领导及首席服务官累计走访企业813次,解决问题201个,帮助企业争取各类资金1.62亿元。

聚力未来产业招引项目——我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谋划,大员上阵。围绕现有产业延链补链,引进奔腾激光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40亿元,年纳税额约2.4亿元;引进全钒液流电池项目,该项目从考察到成立公司仅用21天,签约仅用7天,又用27天实现开工建设,现已全面投产,实现同年审批、同年启动、同年开工、同年投产的“开封加速度”;引进中部地区绿色农化和新材料业园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值超50亿元,创造1000个以上就业岗位。

全省首创“四下基层”服务模式——开展用地服务下基层活动21场,高标准完成230国道黄河大桥、中原科教城等省市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作,实现土地报批、供应、收入、项目保障“四提升”;开展用工服务下基层活动42场,为全市44家大型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793.42万元;开展金融服务下基层活动155场,发布重点项目352个,推介重点企业685家,全市上半年新增贷款159.2亿元,同比增长11.55%,超出省平均增速3.29个百分点;开展环保服务下基层活动16场,解决问题47个,圆满完成2842万元中央大气资金申报工作。

增添活力 勇做先锋

随着“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入开展,我市工业投资持续扩大,技术改造推进有力,研发全覆盖勇于创新,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小升规”及中小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助企上市持续加力,招商引资有质有量,管理创新持续深化。截至目前,我市成功创建1家国家级绿色园区、5家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14家企业被评为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3家企业获评省质量标杆,2家企业被评为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小巨人”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6月24日,河南省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1号文件《关于对稳经济先进地市给予政策激励的通报》中,开封市因今年前5个月经济运行表现优秀受到表扬,省级层面给予土地指标、专项债等9项激励政策。

实干为要,干必出彩。全市上下将进一步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速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凝聚全市力量帮扶企业、培育产业、推进项目,奋力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媒体记者马燕)

#汉中招商事# 【创新“这碗饭” 汉中“大口吃”】2021年12月31日,汉中市获科技部批复,圆满完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正式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队列中的一员。这也是继西安市、宝鸡市之后,陕西第3个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城市。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科技部最新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汉中市创新能力指数在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由72位上升到69位,比上年前进3位,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虽然汉中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底子薄、基础弱、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彻底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创新路、吃创新饭,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汉中市委书记钟洪江说。统筹创新资源构筑创新高地
  “通过实施航空装备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引进国外发达国家高端数控设备和培养引进高端人才,我们实现了从普通零件加工向飞机复杂零件、组件、大型结构件部件以及部件成品的研发生产转型升级。”汉中万利航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万利航空)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所在的汉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以‘一区三园’的模式争创国家级高新区,这将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
  万利航空是汉中市的一家民营企业,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目前已取得了包括民机在内的航空装备科研生产的各项资质,成为国内飞机零部件及随机产品生产的合格供应商,产值保持每年30%的增速稳步上升。而这只是汉中通过统筹创新资源、构筑创新高地、激发创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园区是经济发展主战场,也是创新驱动发展主阵地。汉中市坚持以园区聚集承载科技创新资源,近年来成效斐然:汉中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汉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汉中航空智慧新城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全国30家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园区;宁强循环经济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建成勉县循环园区、城固三合园区、南郑和洋县工业集中区4个百亿园区。全市已初步形成创新型城市和县区联动、行业部门协同、园区互动发展的科技创新经纬新格局。
  2021年,汉中市还抢抓陕西秦创原建设战略机遇,先后组建国培重点实验室、陕钢产业创新研究院、秦创原汉中科创中心、西交大汉中技术转移中心、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汉中工作站、汉中生态产品技术创新研究院、301所汉中分中心等一批创新大平台,不断催生科创项目、科创企业,发展科创产业,实现了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畅通循环。
  培育创新主体释放创新活力
  ●高新技术企业由29家跃升至109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215家;
  ●6家省级瞪羚企业和3家潜在瞪羚企业通过省级评审;
  ●取得科技成果873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50余种;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0.71件增长到2.16件……
  近年来,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主线,汉中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汉中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在着力汇聚一流创新人才上下功夫,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挑大梁”“当龙头”,让人才资源转化为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汉江药业)是汉中市最早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制剂产品生产。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精细化学领域专家张生勇及其团队与汉江药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在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这为汉江药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张生勇院士的指导下,我们的科研人员联合院士工作站正在研制一种新型抗真菌康唑药物。目前,科研攻关阶段已基本完成,不久后将投入产业化生产。这种新型抗真菌康唑药物的研制成功将结束我国对这类药物主要依赖进口的历史,利国利民。同时,这也将丰富企业的产品品种,促进产品更新迭代。”汉江药业高级总监陈峙说。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为了多元化引进人才,汉中大力实施“天汉英才”引才计划,设立专项基金和服务专岗,推行优秀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人才资源共享池、企业人才飞地,先后柔性引进院士11位,引进各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661人,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91个,并聘请李应红院士、张平院士为市政府科学技术顾问。同时,汉中还持续开展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评选工作,着力加强技术经理人、“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创业导师3支队伍建设,创新“一锋专班”人才服务模式,加快学研小镇、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等高层次人才聚集区建设,做实做好“筑巢引凤”工作。
  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动能
  “孵化器不仅给我们提供办公场所,配套了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还提供了大量免费的政策服务、创业培训以及参加创业大赛等平台的机会,帮助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少走了很多弯路,也省下了不少‘学费’。企业能健康快速成长,我们打心底里感谢政府的支持。”陕西致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致远公司)总经理廖泽超说。
  致远公司是一家员工不到20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020年入驻汉中颐高互联网+双创园创业孵化基地,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软件配套、自动化解决方案等业务。在创业园区的帮助下,该企业2021年的产值突破了1100万元,这让年轻的创业者们非常感激。
  “为了给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生态圈,汉中市始终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不断健全政企合作、技术孵化、金融服务平台。”汉中市市长张烨介绍说。
  据了解,汉中市以市委名义成立了科技创新委员会,完善“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融入秦创原三年行动计划”等“1+1+8”顶层设计政策体系;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实行“揭榜挂帅”“赛马”“亩均论英雄”“经费包干”等制度,并创新“改革体验官”和“局长体验审批服务”活动,确保政策贯通落地;坚持创新“源于科技、成于金融”理念,出台“1+1+X”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探索开展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积极运行绿色循环科技投资基金,累计投资2977万元;创新搭建全市“科技鹊桥”服务平台,动态更新企业需求清单、创新资源清单、关键技术清单,促进“研之能”和“产之需”高效对接。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汉中把科技的大旗举得更高,把创新的号角吹得更响,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汉中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正在科技创新引擎的驱动下,不断焕发新的时代活力。(群众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
  •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 我哥的世界里有很多东西 有同事有家人还有朋友 我的世界里只剩下我哥和小吖咪 昨天我哥问我520想要什么礼物 我说不要鲜花也不要礼物了 他说那你
  • “钓鱼人”跟“小鱼苗”的心态是不同的... 人家撒鱼饵,并不是来养鱼的,而是为了钓鱼;目前,天气变化太快,所以一般撒的鱼饵不会太大,太多,太久...没有做一张大
  • 人,大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为他人着想,为自己而活。[微笑] 不偏袒、不依附、不盲目[污]攀比、更不胡言乱语、乘人之危……
  • 宝贝中间有首单红包,不同人金额不同。 中间领 下面这些支持抵扣 【5.1】白雪直液式中性笔1支 【5.8】全系列手机壳 【5.9】筋骨贴8贴 【6.1】儿童钓
  • #川次方[超话]##川川新闻报道##川川翻译# 210518|asianbeat Fukuka Japan webside 川尻蓮interview 川川相关
  • 体寒怕冷,所以多加了几粒花椒,煮成花椒姜枣茶,祛寒湿的效果更强。夏天到了,估计很多人都知道要喝绿豆汤了,其实,夏天还是喝姜枣茶最好的时候,喝它不仅健胃、排湿,还
  • 7、中和为福,偏激为灾心态平和,做事中庸,这样的人是有福的,而性格偏激执拗的人往往生活不顺利,甚至惹来祸患。一个人如果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不懂得节制欲望,随时都
  • 我最近只是被三次二次的事情烦到了,在楼里精神支柱也没了,我在努力搭建,回来也不会改属性哈。独立带娃的第三天,一个人的时候,连买菜都没有时间。
  • 現在差不多開始撥雲見日了叭…我的社交軟件還用看別人的臉色就很奇怪。你又不谈恋爱[衰]我:[打脸]我要瘦瘦的去见他不行啊[左哼哼][右哼哼]室友:你又不一定能抢到
  • 《中国美好生 活大调查》“中国美好生活城市”榜单将于4月23日 重磅发布,到底哪些城市会上榜十大大美之城,「十大秀美之城」又在哪里,敬请关注4月23日央 视财经
  • #易烊千玺蒂芙尼全球品牌代言人#[心] #易烊千玺阿玛尼全球彩妆及护肤代言人# 你的回忆暂时停止了可我们的回忆会一直累积@TFBOYS-易烊千玺 [小红花][小
  • *ST聚力 :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股票代码:002247股票简称:*ST聚力公告编号:2021-021 浙江聚力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不必管昨天有心酸,芳菲就在前面)未肯恨你就算心碎肠断,仍想祝你此后幸福再现。纵使有祸害,我仍旧和你相爱,一生都不更改。
  • 他告诉参与讨论会的50位全球能源领袖:“铂金谷走廊项目是南非版本的氢谷—请参考荷兰的氢谷项目,该项目已获得欧盟委员会燃料电池和氢气联合事业部的批准。民用空间的
  • 真是意犹未尽呢....「ひげを剃る、そして女子高生を拾う」随手领回家的「女高中生」必然会遇到甚多现实的社会问题,嗯...虽说现实不会遇到,遇到的也被捕就是了。他
  •   这件事,到这儿还比较正常,然后本次事件的“主角”@Ent_evo下场了,他直接针对乌合麒麟的评论进行评论如下:  简单来说,Ent_evo的话有如下几层意思
  • 拜拉姆扬继续替补待命,白俄罗斯中卫帕夫洛维茨也是替补。#军事新闻# 俄罗斯军事装备纵队被拉到靠近乌克兰边境的罗斯托夫附近。
  • 1-5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0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3%;销售金额199.5亿元,同比增长11.1%;销售均价6439.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3.6
  • 按照我现在的身体情况来看,我决定不参加欧洲杯,我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到现在为止是一段非常非常艰难的过程,但我现在处在一个不错的位置,进展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