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谈谈,命运都没问题,你自己有问题。平时在日常生活里不要【常】被猪油蒙了心。

我的两位客户妹妹,都遇到了同一个困境。先看第一位妹妹,当年我给她测算2019是很好的桃花年,会有很多不错的人选。她今年跟我来反馈了。

【之前跟您咨询过,一是情感问题,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您说19年是我很好的一年,去年确认也是遇到了好几个条件包括对我不错的人。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总是觉得不合适,也出现了动摇自己的人选,所以还是整年错过。可惜没有及时向老师反馈,得到正确的指引。

对,就是现在回想真的是不错的人,但是总是因为一些小插曲吧,就像突然间被蒙住双眼了一样…一心就想着明知道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去接触…】我们看她的表述,2019是她的好年,感情的机遇年,这一年也出现了很多在她的判断标准里,可以接触且不错的男生,甚至不止一位。但她是如何做的呢?她一心想和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去接触。

其实命运给了这个妹妹各种选择,赐予她恋爱的机遇,桃花的机会。但她选择不要,猪油蒙了心,选择去和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接触,平白无故坏了自己的运道。

再看第二个妹妹,她的情况是这样的【19年底找工作,当时运气不错,几家offer给的工资都比前面工资高出一两个档。开心的飘了。同时因为我喜欢以前的一个领导,想回那个公司,所以拒绝所有offer。前领导也说可以回。但我回去面试表现并不好,没回成。
再接着找,就不太顺了。要么不成功,要么工资给的很低。心情低落,回家。想休整年后再找。年后开始找,接到了几个offer。工资一般和以前没什么区别。】

她19年的工作运事业运不错的,几家公司给她的offer薪资也很高。但她因为喜欢某个领导,想回原来的公司,然后拒绝了所有的offer,结果公司没回成(面试不好),再接着找就变得很不顺,不成功或者工资很低。年后的offer工资也一般。

那命运亏待这个妹妹了吗?没有呀。命运对这个妹妹是很好的,给了她几家公司的offer,薪资也高,给她挑选。结果她也是猪油蒙了心,被什么东西遮了眼,因为喜欢领导所以想回原来公司发展,结果原公司没回成,offer全都飞了。现在再找,也找不到什么理想的。

我们分析下第二个妹妹的情况,很显然她就不应该回原来的公司,老天的意思就是让她摆脱原来的公司,摆脱那个原来的领导(她喜欢的人),这么看下来,她喜欢的那个领导其实是她的小人,又不能让她在原来单位工作,还让她损失了几家公司的offer,损失了跳板和更高薪资的机会,何必呢?

但这个妹妹她不理解,和第一个妹妹一样,都是较为迟钝。猪油蒙了心,被什么东西遮了眼,平白错过了那么好的机会与选择。

我们平时常说【德不配位,才不配位】,什么意思呢?就是命运给你的礼物,你接不住这个福气,你没有那个福分去争取。你的道德,才华配不上这个位置,配不上你拥有的。而这体现在日常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好比突然来了个高工资的offer,是命运给你的礼物,你拒绝领取,要一意孤行,那之后就没有了。好比生活里突然来个帮助你的贵人,可你不理不睬,拒绝和对方培养感情,那么之后就没有了。佛菩萨看你不要,就都走了。

可怕的并不是让现实生活里的贵人寒心,可怕的是让无形中护佑你的佛菩萨们寒心,祂们想对你好,要赐予你命运的礼物,结果你不接暗号,听不懂提示音,没有【福至心灵】,不能理解的佛菩萨的用心,那这样的愚昧之人,祂们还会继续守护你,继续帮你吗?

你的命运很好,命也好,运也好,平时遇到事情会有贵人指点,鬼神帮扶,然后呢?你执意要走魔道,人扶你走路你不走,魔扶你走路你倒走得快。贵人指点,鬼神帮扶,你不搭理他们,全都拒绝了,那么剩下的是什么?是你的执念,是你的一颗魔心,因为你自己着魔了呀,魔怔了,脑子不清楚了,执意要某个人某件事,不管不顾佛菩萨的良苦用心,那必然会后悔遗憾!

之前老有妹妹问我,老师,佛菩萨显灵了吗,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难道让他们亲口告诉你,这些机会这些人选都是他们的安排吗?连这种起码的心灵感应,和佛菩萨基本的默契都没有,那祂们为什么要帮助这样的愚昧人?连佛菩萨在帮助你,这件事你都不知道,不能领悟到,那这样的人很愚钝,身边的神灵都会远去的。人帮你,神帮你,鬼帮你,图的还不就是一个“好”字,还不就是你的感恩之心吗?没有这样一颗心,就没办法在宇宙里混下去的。

所以很多人,我建议反思一下,你的命运很好,这一年的运道不错,你自身的素质,智商,认知能力配得上这样的命运吗?配得上这一年的运势吗?假设不能,那就功亏一篑,回到原点,等别的年份重新来过吧!

我见识过自身能力和命运配合的很有默契的客户,他们从来不执着于某个人某件事,非常洒脱,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顺天而行,顺势而走,绝不回头,头脑很清醒,没什么突然魔怔,特别的顺应自然,自身的天意,她们永远不会跟我说“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都是思路很开阔的人。

一定要走某条路,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是你的死路和绝路了,没必要把自己逼到这种境地。

祝好!

原文: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一世界中念佛众生,亦复无量无边。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之一切念佛众生乎?
解:

有人问:“阿弥陀佛,安居在极乐世界。十方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每一个世界中念佛的众生,也是无量无边。阿弥陀佛,怎么能用自己一身,同时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一切念佛众生呢?”

原文:

答:汝何得以凡夫知见,推测佛境?姑以喻明,使汝惑灭。一月丽天,万川影现,月何容心哉。
解:

答:“你怎么能用凡夫的知见,推测佛的境界?就用比喻来说明,以消除你的疑惑。明月当空,所有的河流都有月影现在其中,难道月亮是有意这么做的吗?

原文:

夫天只一月,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悉现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无不各现全月。
解:

天上虽然只有一个月亮,然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都会映现出全月。即使是小到一勺一滴的水中,也都各现全月。

原文:

且江河之月,一人看之,则有一月当乎其人;百千万亿人,于百千万亿处看之,则无不各有一月当乎其人。
解:

而且江河中的月亮,一人看它,则有一月对着这个人。百千万亿人,在百千万亿个地方看它,则全都各有一月对着此人。

原文:

若百千万亿人,各向东西南北而行,则月亦于所行之处,常当其人;相去之处,了无远近。若百千万亿人,安住不动,则月亦安住不动,常当其人也。
解:

若百千万亿人,各向东西南北行走,则月影也于所行之处,总是对着这个人,不管去到哪里,与月影都保持同样的距离。若百千万亿的人,安住不动,则月影也安住不动,对着此人。

原文:

唯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月固无取舍,其不现者,由水昏浊奔腾,无由受其影现耳。
解:

但唯有水清且静,月影才会显现,水浑而动就看不见了。月亮本身并没有说要现不现,不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水浑浊奔流,不能让月影现出罢了。

原文: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
解: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念佛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
若心不清静,不至诚,与贪嗔痴相应,与佛心相背,如水浊而动,月亮虽然不遗万物而照耀,却不能清楚地显现其影于水中。

原文:

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
解:

月亮是世间的物质,尚且有如此奇妙之处,何况是阿弥陀佛,烦恼业障彻底清净,福德智慧圆满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呢?
【注】:

心包太虚,量周法界:心量广大,无边无际,含容虚空,周遍法界。

原文:

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解:

所以《华严经》说:”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感应无不遍,从未离此菩提座。”

原文:

故知遍法界感,遍法界应。佛实未曾起心动念,有来去相,而能令缘熟众生,见其来此接引以往西方也。怀此疑者,固非一二;因示大意,令生正信。
解:

因此知道,阿弥陀佛遍法界感,遍法界应,而实际上并未起心动念,也没有来去之相,却能使因缘成熟的众生,看见他来此接引往生到西方。有这种疑惑的人,不是一、两个,因此说明大意,让大家产生正信。

以上原文摘自《印光法师文钞》之“初机净业指南序”

原文:

事理性相,空有因果,混而不分;但可学愚夫愚妇,颛蒙念佛。
解:

“事理”、“性相”、“空有”、“因果”,这些概念搞不清楚,就学愚夫愚妇,老实念佛。

原文:

须致恭致敬,唯诚唯恳,久而久之,业消智朗,障尽福崇;此种疑心,彻底脱落。
解:

念佛必须至诚恭敬,至心恳切,久而久之,即可业障消除,福慧增长,疑惑之心,彻底脱落。

原文:

则佛之有无,己之有无,入佛之门径,彼岸之确据,何待问人?
解:

此时,佛是有是无,自己是有是无,怎么样找到佛心,怎么样渡到彼岸,这些问题还用问别人吗?

原文:

若不专心致志念佛,而于别人口里讨分晓,亦与看金刚经,而不知实相,看净土文、西归直指,而不生信心。
解:

若不专心致志念佛,只是从别人口里找证据,这就如同看《金刚经》,却不知道诸法实相,看《净土文》、《西归直指》,却生不起信心一样。

原文:

以业障于心,不能领会,如盲睹日,日固在天,睹固在眼,其不见光相,与未睹时无异也。倘复其明,则一睹即见光相矣。
解:

因为业力障碍于心,而不能领悟。好比盲人看太阳,太阳虽然在天空,要想看到须用眼睛,他看不见光明,所以与没看一样。如果眼睛复明了,则一眼就能看见太阳了。

原文:

念佛一法,乃复明之最切要法。欲见实相之相,当竭诚于此法,必有大快所怀之时矣。
解:

念佛一法,就是复明的最切合最重要之法。想要见到真如实相,应当竭诚修行此法,必有大快于心的时候。

原文:

真我欲亲见,非大彻大悟不可;欲证,非断惑证真不可;欲圆证,非三惑净尽,二死永亡不可。
解:

想要亲自见到真我,一定要大彻大悟才行;想要证得圣果,一定要断除烦恼才行;想要圆满成佛,一定要三惑断尽,二死永无才行。
【注】:
1、真我:指真心本性。
2、三惑:指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三种烦恼。
3、二死:指分断生死和变易生死。

原文:

若论所在,则阁下之长劫轮回,及现今之违理致诘,皆承真我之力而为之。以背觉合尘,故不得真实受用。
解:

若论真我之所在,则阁下的长劫轮回,及现今的违理质疑,都是承借真我的力量而做的。因为背觉合尘,所以得不到真实利益。
【注】:

背觉合尘:尘即五欲六尘,觉即菩提智慧。背即违背,合即契合。指背离真如自性,贪恋五欲六尘,不思解脱,甘愿轮回。

原文:

譬如演若之头,衣里之珠,初未尝失,妄生怖畏,妄受穷困耳。
解:

好比是演若达多的头,衣服里的宝珠,从一开始就没有丢失,却妄生恐怖,妄受穷困罢了。
【注】:
1、演若之头:《楞严经》中的故事:室罗城有一人叫演若达多。早晨照镜子,喜爱镜子里头面的眉目;回顾自己,却看不到自己的头面眉目,嗔恨责怪,以为魑魅作怪而发狂奔走。自己之头比喻真如自性,镜中之头比喻世间妄相。众生迷失本性,认假为真,妄受恐怖。
2、衣里之珠:《楞严经》:”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比喻众生不识本有的真如佛性之宝,妄受轮回之苦。

以上原文摘自《印光法师文钞》之“复顾显微书” https://t.cn/RXnNCmL

每一个人所为自己定位的、所为自己选择的人生意义是什么?比方说,我们很常听到一般人,特别是老一辈的人都会说:“我这一生别无所求,就是不要做亏心事,我们希望一生这样走过来的时候,到最后能够了无遗憾的离开。”这个就是他们这一生为他们自己所定下的这一生的人生的意义。当然,这样子的一个人生意义,跟我们说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曹操,曹操曾经讲过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令天下人负我。”当然,这个所显示的是一个极尽自私又权谋的心态!如果一般人能够反其道而行,能够谈的是不做亏心事、不要辜负了对方、能够了无遗憾,这个对社会必定会有相当正面的效果。就比方说,昨天我才在新闻上面看到了,有一个好像是某地区,有一位卖鸡蛋的老先生,他的这个鸡蛋,之前曾经在卖出去的时候,跟顾客之间有卖出所谓的这个票券,凭这个票券顾客可以到他的店里面,在稍后再来提取他的鸡蛋;结果因为拆迁的关系,大概是因为都市重建拆迁的关系,那个店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这个老先生非常的坚持他的诚信,连续三个月——在低温之下连续三个月,在他的房子的旧址前面站了三个月,就等著顾客来兑换这个票券。这样子一个诚信的行为,当然就引起很多人的回响!像这样子的状况,就是一个标准的写照。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这个没什么!这个最重要是要‘不负于人’。”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了无遗憾”。如果能做到这样子的话,想想看,如果社会上大家的人生意义都能做到这样子的话,那么这个社会显然会往更良善的方向去前进。所以,关于您如果选择的人生的意义是这样子的话,当然我们要给您赞赏,我们赞叹您!

当然就是说,也有其它人选择其它更积极的人生的意义,比方说,大家近几年来常常听到的:“希望能够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这个也是另外一类型的人生的意义。也就是这个人生的意义,是把整个人生建构在对于他人行善的一个基础上面,只要有机会的话,就把握机会积极的布施、积极的行善;像这类型的,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人生的意义!想想看,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对其他人好,都想尽办法要布施给其它的人的话,那么这个社会恐怕都老早已经超越了我们在古书上看到的“大同世界”了吧!所以,如果说选择的人生的意义是这样子的话——积极行善的人生的意义的话,就如同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的佛教团体也积极的行善;不只佛教团体,其实其它教的团体——包含基督教、天主教的许多的团体,他们的行善,往往都会对整个的社会带来非常正面的效益。所以对于这类型积极行善的作为,以这样方式——以积极行善作为人生意义的,我们仍然要给您衷心的赞赏!仍然要非常的称赞您选择这样的方式。

当然,除了上面的两种人生意义以外,当然还有,比方说我们刚才讲的,就是要面对这些工作忙碌所带来的诸般的烦恼的时候,我们说这个一般人所采取的世间的作为是,可能是“少欲知足、随缘因应”。所以,自然而然又演变出了另一种的人生观就是所谓的“随顺”,随顺人生所发生的各项的因缘的无常变化;甚至希望能够怎么样?希望能够所有我们面对的状况,尽量所谓的还原到它的本来的面目,希望自己能够云淡风轻的经历所有人生该经历的悲欢离合。这个就是说,听起来的话,是颇令人向往的一个状况!不过假如说——我们假想说,每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降低自己的“贪、瞋”的这些心行,然后能够云淡风轻的经历人生各项的体验的话,那么无形中的在这个社会上所会发生的各式各样的暴戾之气,或者是因为“贪”的原因而造作的种种恶行,也必然都会减少。所以,如果说采用这样的人生观的话,必然也对社会有所帮助、有正面的效益。所以,我们对于这一些的采用这类型的人生观来讲,我们得要在这里强调一下,就是说:这一些采用这样的人生观,对社会的话都会有正面的效益的,所以我们一定是对于这些一定是加以赞赏的!

只是,我们把它放在我们原先的议题上面,我们说,面对了这些繁忙的生活,我们感叹自己:为什么这么忙?以至于有各式各样的烦恼生起的时候,我们说希望少欲知足、希望随缘因应。那么要少欲知足、随缘因应,我们需要有一个中心思想、一个人生观,所以我们选择了人生观。但是,这类型的人生观您会发现,不管我说的是这一辈子从头到尾不希望做了有负于人的事情,希望能够了无遗憾;或者说我们积极行善、做好事、说好话;或者是说我们就怎么样自然地接受生命中的各式各样的无常变化;不管您采取什么样的人生观,您可以发现这些人生观它的共通的特点是什么呢?您会发现说,把这三个放在同一个平台上面去比量的话,您会发现它们共同的点就是:谈到了就是世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方说做不做亏心事,当然,亏心与否?当然就是基于世间的道理来判断,或是基于世间的法律来判断。或者说做好事、说好话,这个是基于什么原则来判断呢?比方说造桥、铺路,当然算是好事啊!那这些东西的话,当然就是放在世间人的道理方面来加以衡量的。又譬如说,我们希望能够随顺,希望自己能够坦然地接受人生必然因为无常变化所必然带来的种种失去跟痛苦的话,那么这个也是一样,也是放在环绕在我们周围的世间的诸般的状况来说的。所以这几个的人生观,当然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人生观,不过我们要谈的就是说,这些人生观它的重要的特色、重要的共通点,就是都是从世间的事情去出发、去衡量。那么当你从世间去出发、去衡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想象到了,就是说,当这个是因应这个世间的状况去出发、去衡量的时候,必然也得要跟随著这个世间本来就蕴含的变化而有所变动。所以我们常在说:古时候的人,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到今天来讲,大家遵循的可能是另外一些的道德准则。换句话说,您所选择的这个的话,选择的这些所谓的人生观或者人生的意义,需要随著世间的状况而加以调节。

那么更重要的就是说,这一些随著世间的状况,我们在这里就要切入——稍微转一个折要开始切入了,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这一些著重于世间的缘生缘灭的这些状况,其实它们并没有真正触及佛教的核心!”这句话,希望观众朋友们要分辨清楚。我们说:当你在随缘因应事情的时候,我们说,当你如果只是站在世间的诸事的角度去看——世间的事相的角度去看的时候,那么你没有触及佛法的核心。可是并不表示——这个话并不是说,当你从佛法通透佛法之后,反观回来在人间落实的时候,您所做的事情会违背于世间人所看到的随缘因应的状况。这个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前者来说他根本没有看到——前者是说,一个人也许根本就没有看到、没有触及到佛法的核心,而只是在世间法的生灭上面去关注、去用心;以至于说,也许说希望能够在世间的无常变化中,还能够维持坦然的心态;这种状况有可能就是,你只是从世间的角度去出发,然后想办法替自己的心灵找许多的安慰剂。可是佛法呢?如果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一个已经深入佛法了并且已经有所——有所领悟的人来说的话,当他在看世间的时候,是从佛法的角度看世间的;可是当他在人间在作事情的时候,尽管他的人生观、人生的意义是整个建立在佛法的基础上面,可是当他把这些人生观跟人生意义在人间使用出来的时候,那您所看到的表相呢?很可能都会跟前一类型的人是完全没有区别的。也就是说,在表相上面您很难区分出这个到底是基于佛法上面有的作为,还是基于世间法上面有的作为;至少在一般世间简单的事情上面的话,您有时候很难直接看出来。所以,我们要强调的就是说,佛教所谈到的事情,不是只有在世间法的层次。如果只有在世间法的层次跟我们谈说:哪些状况是无常变化,哪些状况有因缘成熟或是因缘败坏与否;那这一些呢?恐怕都还不是佛法的核心。佛法谈到的事情,一定比世间法是完完全全深入很多很多的!那这个层次呢?这个层次既然是比世间法要更深入很多的话,当然它就含摄了世间法——包含了世间法;所以当我们从佛法出发,把它映像到世间法的时候,各位就可以期待说,它在表相上面看起来就有可能跟一般的世间法好像差不多!

那么,谈到佛教所谈的这些人生的意义上来讲,跟我们前面讲的这些几个人生的意义,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当然这个恐怕要谈起来,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我们不妨用几项小小的方式——用几个观点,来看佛教的人生观到底跟我们前面讲的有什么不一样?我们说佛教所揭橥的人生观,首先,对于“烦恼”来讲,为什么第一个就谈烦恼?当然就是,最主要是因为我们这几个讲次所谈到的问题就是:究竟忙些什么?谈到究竟忙些什么的时候,当然就是因为心里面起了烦恼,才会自己问自己:我到底这么忙是为了什么?既然是起了烦恼的话,当然你就要谈:如何因应、如何去对治、如何根本地解决烦恼?我们前面所谈到的这些世间的方式的话,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完全在世间法里面去衡量到底你要采取的标准是什么?这样子的一个作为,自然,我们刚刚谈到说,它既然是从世间法出发,也必然随著世间法会有所更动,也必然会随著世间法有所变化。所以你说,当你只做七十分,然而对方要求是九十分的时候,你到底是要做到七十五、做到八十、做到八十五,还是要不计一切地做到九十呢?这里面拿捏的标准,就是你在世间里面所采取的认知的标准。所以,如果只是从世间法出发的话,那我们现在讲到的事情恰恰就是什么?跟随著世间的标准而变化。这个并不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恒常的而且根本性的标准;换句话说,如果从这个观点—从世间法的观点出发的话,你可以说,它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给我们心灵安慰、可以减轻一些的烦恼,但是它不能够根本地对治烦恼、不能够根本地解决烦恼。

在佛教的人生观里面,对于烦恼的探讨是非常非常彻底的。比方说,在佛教里面的话,就有把烦恼分成“见惑”跟“思惑”。见惑呢?大家从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说:因为见解的不正确而产生的疑惑或者产生了迷惑。既然因为见解不正确而产生了迷惑,自然而然如果见解正确了,这个疑惑可能就不存在了。但是,即使是这样子的话——即使是这么简单的“见惑”这两个字,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去探索、去观行;因为我们所谓的“见惑”的这个层次呢?并不是一般世间人在世间法里面所能够体会到的说:“我的见解是什么?你的见解是什么?”我们在佛教里面谈的“见惑”的这个“见”字,并不是像我们刚才讲的“世间法里面的见解”这么样的粗浅;因为这样子的一个世间法里面谈到这些见解,你在形成一个见解的时候,其实,背后其实有相当多的微细的见解已经在背后巩固形成了,到最后,你形成一个非常大项、粗项的见解出来。所以,如果从世间法一般的状况去谈的时候,其实你根本触及不到什么叫作:佛教里面叫作“因为见解的偏差而导致的疑惑,以此疑惑而产生烦恼。”所以从“见惑”这两个字,其实里面可以探讨的议题非常非常多!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再一一细论;但是,主要要告诉大家的就是说,光是“见惑”这个字,佛教所探讨的这个“见惑”,是非常地深入、非常微细的!那么跟“见惑”相对的另外一个叫“思惑”,思惑更又是非常微细的!因为“见惑”是相对于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理解;而“思惑”却代表了,是我们对于一件事情,通常都是对一件事情的直觉的接受与否的层次,那个又是更微细的心行了。

那您看看,观众朋友您看看,佛教对于烦恼这件事情的话,其实谈到的是多么深细的事情。根本谈到的,如果我们以一般所谓的烦恼来说的话,根本就还触及不到佛教所谈的烦恼。也正因为佛教把烦恼仔细地剖析、深入地去看它,所以才有机会根本地对治、根本地解决烦恼。至于佛教所揭橥的人生意义,有没有其它的层次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若还没有,请用微信/QQ之外的扫一扫免费注册云联惠吧【如:用百度,微博,支付宝,淘宝,京东等所有扫一扫的去扫码去打开链接免费注册。#多赢早班车# #早安#
  • 今天上班做了好多圣诞节的小挂件,有人负责粘贴,有人负责给绳子打结......我负责涂胶水[good][good]店长就说这好像「家内制手工業」虽然现在这种生
  • 最令我念念不忘的还是2, 少平小红的故事看得我本就嗷嗷哭,最后逃出来一看手机27个妈妈的未接来电也好哭,看up剪辑的时候弹幕说“小红的最后一刻一定很后悔自己的优
  • #王俊凯[超话]#王俊凯谢谢你很努力照顾我们,我们也会努力照顾好你的 喜欢你从来都不会是单恋,今天是你开微博的8年也是我陪你的第3年,之前我没有参与但之后我会一
  • 配合五时,佛陀对具有高深教理知识的众生说《华严经》令其顿悟究竟教理,为顿;佛陀对教理知识较差的众生渐次说《阿含经》(鹿苑时)、《大方等大集经》、《大般若经》使其
  • 1.教你N多种腹肌训练方法—但不告诉你出腹肌的关键是减脂;2.教你各种“瘦腿”“瘦小腹”的训练—但局部减脂早已被无数研究和实证证明是伪科学;3.根据你的性别年龄
  • 因此,计算机科学专业一直深受国际留学生的青睐,每年更是会有大量的国际留学生申请加拿大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看下图,带你具体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专业概况。
  • 着力打造生态修复治理新样板在今年的春季绿化造林行动中,一株株适合当地生存的小树苗被栽植到兰州新区北部,一片约2000亩的林地初现雏形,这也标志着改善生态环境、造
  • 闲逛学校一圈,发现真的很大,如果这么一直荒置,真的很浪费,现在成了艺术部落,打造一个新的“景点”果真很吸引,所以我来了!有些是中西合璧的“豪宅”低调轻奢,真的很
  • 不管你现在多迷茫,过得多累,走得多艰辛,请相信,生命中总有一段路是要你自己走完的,总有一段时间是“寒冷”的,不要放弃希望,不要放弃自己,再怎么冰冷也有阳光,再怎
  • 您们为履行这种不分贫富的职责的奉献精神以及您们为菲律宾同胞所做的付出供献受到我们政府部门的是认同特别是受到杜特尔特总统的赞赏..我身为总统的特别助理也感到万分高
  • 捎上你学过的诗或书,理论或脚印,你曾在其他地方留下的笑与泪,满是故事地来到我身边。蜘蛛在结网狗在路边吐舌头冰棍脱掉衣服满头大汗河对岸的电线杆子它跪下了双腿你说看
  • 求求你们不要再原价买猫粮猫砂啦[泪][泪]自从进了猫车群-图2 (【狗车群】也有了哦)就一直在薅羊毛的买买买[馋嘴]保姆级的凑单攻略,省钱避坑不踩雷铲屎官们不要
  • 此外,如果能够将农村的自建房统一翻修,那么农村的生活环境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很多农民选择进城生活就是因为农村的生活环境太过简陋,跟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结语总而言
  • 蜂蜜棒棒糖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甜味剂和防腐剂,口感冰爽,也是不咳嗽宝宝小零食的不错选择哦~使用说明:试用于一岁以上的宝宝(标注3岁以上是因为怕宝宝吞食,其实1岁
  • 以后啊,我得更努力咯,起码得配的上他吧,得让他找我问问题吧,这样说话的机会不就多了嘛!哦对了,还有啊,他今天说我别卷了[允悲]别画了,[允悲]素描他帮我,速写z
  • 去迪斯尼啦 应该圆梦了导致熬夜后也很清醒 很开心我很开心你之前说 :“想带你去迪斯尼,想带公主回家”(虽然 但是 女孩子真的很喜欢听好听的话啊你的一些会让我小感
  • 有四个轮的驹,那希望找个宁波本地人,妈宝男这种不要[笑cry][笑cry][笑cry]最萌身高差的(12公分左右吧),当然要有稳定正当工作的,房子车子得有,因为
  • 三观不合的人,余生不留,一生很长,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没有明确规定我们必须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但“三观不合”的人,没必要请进余生,你说这茶好喝,他说这茶还没饮
  • 老朋友们都知道,苏格兰百富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款威士忌,百年来坚持手工酿造,并不断寻求风味上的创新与突破。虽然不能立刻出发探索大千世界,好在通过“苏格兰百富风味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