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幸福感来自于这款绝世好枕头,简直相见恨晚!

老颈椎病人一看这个形状就知道不简单,中间的小窝窝完美贴合后脑勺,延长出的颈椎牵引区恰好填补到肩颈空隙,温柔地托着你的头颈,舒适又有足够支撑力~

不夸张地说,换成这个枕头后每晚睡眠质量都提高了,肩颈都比以往来得松快,早上起来也神清气爽的~墙裂推荐给各位肩颈患者和入睡困难户,在目前这种特殊时期,有个好身体和好睡眠比啥都重要[心]!

#抗疫行动# 【一名疾控人员在方舱医院的20天】

2022年4月30日,来自江北区疾控中心的于海星终于走出奥体中心方舱医院。这是他在该方舱医院工作的整整20天。
这位出生于1990年的小伙子在疾控中心的岗位是职业卫生,进入方舱后的任务是院感控制,这是他之前从没接触过的。
他几乎是从零开始,7个小时内完成了个人培训等所有的工作流程。
方舱工作很辛苦,也很危险,但他却学到了很多,也甚感自豪。出舱之前,于海星记录了那20天难忘的经历和颇多感慨。

4月8日,一起小规模本土疫情收尾阶段,我作为当日24小时在岗值班人员,正在单位进行采样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当晚8点左右,接到领导通知,指派我作为消毒人员9号入驻方舱医院。坦白地讲,这个突如其来的安排,内心确实十分忐忑。一方面我刚刚结束援助外市抗疫不久,另一方面我到方舱医院的具体工作内容不确定,虽有一定的消毒工作经验,但消毒工作并非自己的长项,可对一名疾控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疫情就是命令,没有哪起疫情处置工作是计划之内的。
接到通知的我,按要求整理了个人生活物品,家人给我的拉杆箱里塞了一大堆零食、水果和饮料——因为方舱医院那边的负责人电话告知,驻地条件相对比较艰苦。
4月9日早上6点半,我乘网约车到达医务人员驻扎酒店,没来得及收拾行李,立即跟随当天早班的同事乘坐7点15分的班车抵达方舱工作地点。
刚到方舱,让我意外的情况就出现了:方舱内部面积非常大,又没配备其他消毒专业人员。舱内都是感染者,会不间断地排出病毒,因此舱内的随时消毒工作被取消了,尚无院感工作经验的我被编入了仅有4人组成的院感专班。
9号、10号两天时间里,院感专班几乎从零开始,在近7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完成新上岗人员的个人培训、监督、清洁区保洁和防护物资的整理。
工作真的很辛苦,搬运货架和收纳箱到3个穿衣间和1个仓库,并按个人防护的穿戴顺序和防护物品种类和规格,放置不同大小的收纳箱并作好标记,然后再将清洁区外堆成小山一样的防护物资按收纳箱的标记,对3个穿戴间和仓库进行近乎不间断的补充和整理。还要对新上岗的保洁、安保和其他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物品的穿脱培训,同时不停收集打包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在穿戴间无人的短暂空隙内,还要完成消毒工作。
高温条件下全程佩戴N95口罩,从事着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又不能补充水分,下班时我感觉已经处于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并且开始难以自制的烦躁,喉咙异常干痒疼痛。 经过短暂休息后,专班还要集体讨论逐步厘清工作职责及流程,并将其形成电子版。
9日、10日的工作很辛苦,但也小有成效。厘清了工作职责及流程,还建立了排班制度。自11日起,每人在4天内按A班:8:00-14:00,P班:14:00-20:00,N班:20:00-2:00的顺序轮流开展工作。
A班和P班负责培训监督进舱人员穿戴防护装备,清理穿戴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按房间对防护用品分类补缺和收纳零散配送物资,并作好穿戴间和仓库的消毒,然后自二脱区进舱依次对8个脱区房间进行手消液、垃圾袋、消毒湿巾、口罩等防护物品进行增补和消毒,再进入舱内开展舱内工作人员和患者的院感防控,下班前随保洁、维修等工作人员一起进入一脱区完成脱防护的监督,最后在返回酒店的过程中做好院感监督。
N班要收集二脱区和一脱区内感染性废物并对垃圾袋进行鹅颈式封口,带至待转运区进行消毒。值得一提的是,我作为排班后第一个上N班的院感人员,当晚一共收了接近60袋垃圾。
相比于生理上的疲劳,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其实更折磨人。奥米克戎的传染性强,能在相对空旷的环境下通过气溶胶传播。我第一天进舱工作,防护服就被门框的毛刺划开过一道大口子,工作中途还出现过面屏脱落,这让我心里很不安。我担心,作为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院感专班工作人员,一旦发生院感,那将面临这多大的压力。幸运的是,后续多日的核酸检测结果,逐渐消除了我的焦虑。
11号、12号,领导协调了两名公安干警帮助我们进行物资的整理,13号之后又将他们替换为两名院感专业人员。那以后的日子里,院感工作流程越来越明晰,新上岗人员也能规范熟练地完成个人防护的穿脱,并且随着患者开始出院,部分医务人员陆续进入隔离状态,需要进舱的工作人员逐渐减少,我们的工作也变得轻松许多,我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
20天的方舱工作到了尾声,这段日子让我学到了很多,对院感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忙碌、努力让我感到充实与自豪。遇到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各位领导老师都帮我们一一解决,工作环境一步步改善,工作流程一步步优化,制度一点点完善,我的内心充满感激。回顾上阶段刚结束的支援外市的经历,让我体会到就算身处困境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只要措施及时,管控到位,就一定能控制住疫情。而在方舱医院的工作经历让我体会到只要谨慎小心,防护到位,就算面对奥米克戎这样的高传染性呼吸道传染病也能避免感染,这都极大强化了我对“动态清零”防控方针的信心。

迎战奥密克戎!直击津南管控区内的24小时
1月8日,随着两名患者的确诊,津南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将区内分成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不同区域根据情况采取不同防控举措,一场与疫情的战斗在津南区打响。
首创暖山,津南区辛庄镇的一个普通小区,此次被划为管控区。按照规定要做到“人员不出管控区域,严格落实管控措施,严禁聚集,按照统一安排,有序下楼到指定地点进行核酸检测。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派1人外出购买必要生活用品,外出时请自觉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与人面对面交流,其他家庭成员非必需不外出。”

一个小区,两千户居民,这是首创暖山的基本情况。1月8号之前,这是一个普通的小区,管控范围划定后,小区开始实行“只进不出”,往日平静的社区服务中心,在这一天格外忙碌,各种问题在这里汇总:如何保证病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和顺利就医?出不去的外来人员如何安置?如何保证居民核酸检测无遗漏?小区居民如何组织起来做好志愿者工作?考验开始了。

这只是一个小区的故事,同样的故事却在众多的小区上演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天津会交上什么样的答卷,其实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志愿者来了

1月8日周六一早,正在各自家中的暖山社区工作人员陆续得到通知要到岗——疫情来了。同样因为疫情,原本是7个人的社区,只有4个人能来到岗位——其他人居住的小区属于封控区,无法出来。

整个一上午,得到消息的居民们或者出去买菜、或者在群内交流各种消息,或者直接就来到社区打听情况。

中午11点,小区内的居民魏巍来到了社区,这位正在江西财经大学读大三的大学生,是特意带着学生证来的——正在寒假的她来这里做志愿者。

和魏巍一起做志愿者的还有小区内的几十名大学生、党员、以及从事各种工作的普通居民。在此前,虽然同住一个小区,彼此之间可能并不熟悉。

陆续到来的志愿者让暖山社区负责人李平松了一口气,这个90后社区负责人,迎来了疫情发生近两年后最忙碌的一天——疫情突发,2000户居民的各种情况需要他们来处理和协调——包括如何拒绝。
想进来的和想出去的

对于送货司机小姜来说,这不是一个顺利的一天。中午11点多,进入首创暖山小区之后半小时不到,发现自己出不去了。此前,小姜经常会给小区内的商户送货,对小区的情况也比较熟悉,8号这天接近中午,在进入小区卸完货之后,发现出不去了。

“进来的时候还没得到要管控的通知,要出去的时候发现不行了,可能也就20多分钟的时间”。无奈又尴尬。一下午的时间,小姜找李平磨了几次,希望能够通融一下给开个出小区的单子,每次都被李平笑着拒绝了,“今晚你就住在我们社区,挺好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出不去。这天下午,经过李平盖章得以离开小区的最大一个群体有23个人,这是在小区进行电力施工的队伍,在经过批准和登记信息之后,队伍顺利离开。

“住在小区的医护人员、电力工人、需要去医院的病人、孕妇等都会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不能耽误事。”

接近晚饭的时候,一对年轻夫妻来到了社区,男主人不久前刚刚做完肾结石手术,就这两天要返院做一些后续处理,想开个明天出小区的证明。了解情况后,李平告诉他们,“就要统一做核酸了,核酸结果出来后,您明晚再来找我,肯定让您满意不耽误病情,有了核酸证明进医院也方便对不对?”

“好的好的,没问题,没问题。”夫妻二人离开了社区。

有人要出去,也有人想进来。住在27号楼的王大爷找到了李平,和其他人着急离开小区不同,王大爷是想出去接老伴回到家里。

这天傍晚,王大娘从市区坐公交车返回津南的家中,因为管控的原因,公交车不能按照以往既定线路在小区附近站点停靠,王大娘在离小区3公里左右的地方下了车,大爷心疼大妈,要骑电动车去接老伴回来。

“人从十八局那往回走,还有心脏病,也打不着车,我得去接”大爷着急的说,“防疫政策我也知道,平时也都戴好口罩,这不天都黑了吗,不放心啊!”

大爷的焦急心情可以理解,按照管控政策,接人进小区却又不属于紧急特殊情况,如何处理?

“按照规定居民确实不能随便出小区,这样吧我们派人替您接大娘回来”。请示之后,李平给出了答案。

“那就我去吧,我骑大爷的电动车去”,正在社区的魏巍接下了这个活。“您到哪里了?好的我这就去接您,咱们定个碰头地点”和大娘通完电话,魏巍骑上了电动车,“别的本事不多,骑电动车可是手拿把攥。”

十几分钟后,魏巍驮着大妈回到了社区中心,老两口回了家。

挨家挨户的“扫楼”

20点,志愿者李高亮和王姨回到了社区中心,将社区住户统计表交给了李平。统计表上是通知和统计小区居民情况核酸检测的通知,两人负责的15号楼是小区内最高的楼座之一,有33层,每层4户总计132户居民,两人从下午开始,挨家挨户敲门通知,确保楼内不遗漏一户。

在微信等沟通工具普遍使用的今天,有人会觉得没必要挨家挨户的通知,李高亮用自己的经历给出了解释。“业主群、社区群等也发过通知,大部分人家会了解情况,但是仍然会有一些遗漏的住户不了解情况,最好能够确保到人。”比如,小区内老两口的家庭,可能对微信等使用不顺畅,或者没在业主群、大人没在家只有孩子的情况都有可能存在。

在15号楼,李高亮和王姨就遇到一户,家里大人恰巧当天没在小区内,两个13、4岁的孩子在家,对于核酸检测的情况不了解。敲开门之后,李高亮让孩子先给家长通了电话,“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志愿者其实也是陌生人,和家长通个话,也免去了家长的担心。”

李高亮在天津财政局上班,这一天原本计划是要和朋友去打羽毛球,最终变成了在小区“扫楼”。“我年轻还好,王姨都70多岁了,还一家家敲门,确实挺不容易的。”
22点,志愿者群内有人发出了疑问“我们楼里有邻居问这个问题:现在不在暖山,但前几天一直在小区,需不需要统计?”

“他不回来就不统计,已外出的现在政策没有强制要求她回来,让她跟当地居委会报备一下,按照他当地那边的管控政策执行即可”社区工作人员给出了解答。这一天,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在社区中心、在各个群里持续不断,对于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来说,也许无法让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但一定要给与充分回复。

23点多的时候,小区内有人照常遛狗,更多的人则在等待即将到来的核酸检测。
零点开始的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在凌晨时分开始的。

23点54分,李平在“暖山社区大筛志愿者群”例发出公告“各志愿者,目前社区紧需10个工作人员到岗”。意味着核酸检测在这个小区正式开始。

“1”“1”“1”……第一时间内,集齐了需要的人员,其他人则随时做好准备。有人提醒:“有充电宝的尽量带一下。”

暖山小区共计有27栋居民楼,核酸检测按照楼号顺序从小到大进行。志愿者们拿着喇叭通知,确保将消息传达到每一户居民。居民下楼后,统一集合,步行的小区门口附近的检测点,没有怨言,也没有太多交流,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居民,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该做的。

检测点在小区门外不远处,灯火通明,之前做的是其他小区的检测,暖山社区居民到来后,检测有序展开。

凌晨1点,有人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成了黄色。

“我手都冻肿了,让人们多穿点”2点左右,魏巍在群里提醒大家做好保温工作。

凌晨3点左右,小区前8号楼洋房的居民核酸检测逐步完成。李平不时提醒着,“请各位9、10、11、12号楼志愿者的抓紧通知一下,东门集合登记。”

凌晨5点半,住在22号楼的赵女士一家听到了楼下大喇叭的通知,知道快要轮到自己家检测了。

“大家排好队,不要拥挤,注意距离”整个晚上,检测点工作人员提醒一遍又一遍。

早上5点半,是小区人员进行检测最多的时候,从下楼排队出小区到完成检测回到家中,需要四十分钟左右。

一名志愿者注意到,从1点开始的4个多小时,手机计步器的数字到了16000多。

8号早晨开始的24小时,处于管控范围内的首创暖山小区,没有口号没有大新闻。所有的事情,看起来都琐碎而平淡,却又真实而温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次预约成功后,默认保证三针。我还拿手指头比划了下说北站离海边就这么一厘米[ok]到了北站分不清方向了,不知道该怎么去海边,我就打开地图,就在我打开地图的时候维
  • 说闲话的人,没有人会喜欢,长久下去,你的朋友都会离你而去。说闲话的人,没有人会喜欢,长久下去,你的朋友都会离你而去。
  • ”艺术家杨振中对崇真艺客说道,新展取名“现形”并非单纯指向运用机器雕刻与人工打磨相结合的技术,让石雕形态浮现于公众眼前,更多的则是艺术家对当前时代背景下,关乎个
  • 我发现,如果自己真的不方便的事,勉强答应了,也许答应的那一刻,别人很高兴,我也觉得自己做了好事,但从那一刻开始之后的每一天,只要想起这个事,就是烦的。 后来我
  • 面对孩子的问题,从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开始,界定问题,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面对孩子的问题,从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开始,界定问[雪人][不要]题,启发孩子自己解决。
  • 属马的人很能干,他们虽然长得不是最好看的那一个,但却有一个好身材,而且性格比较开朗,很容易交到很多朋友,他们的人缘很好,所以总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个总是能很容易与
  • 那些喝双蛋白+裸藻的女人,只因一个相信就让自己搭上了追赶青春的快车其实往深了说,美肤抗衰,减脂瘦身,带来不仅是美貌还有自信,关键是这份好心情能给到我们好身体和好
  • #宫保胖丁の生活手帐# 我家的中秋已经过完了,快不快乐的也没什么所谓。大闸蟹就没吃了,我不爱吃螃蟹,但是过节总得有点儿好吃的吧,我哥他们不回来我们就不配吃了吗?
  • 真呀真开心虽然没什么时间出门玩但是恢复自由了就很幸福!人文关怀满满的《今天你也辛苦了》记录“辛苦了的中国人”的职场和生活日常,用小小惊喜实现他们心中所愿️;《再
  • 每一次都有些象征意义,第二次是安特生之后的第50年,由夏鼐和安志敏主持,这一次从学术意义上来说,是针对“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而在几年之后安志敏主持的庙底沟发掘,
  • 因此犬猫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物质是不同的。又因为猫咪是肉食动物,所以它们对动物蛋白的吸收会更好,因此猫粮中都肉含量(动物蛋白)更高。
  • 反正我好爱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一直觉得涂抹面膜清洁的会干净一点~之前有好多小伙伴都想看的平价涂抹面膜今天一起分享出来哈!也是我攒了好久的一个小合集...不容易[
  • 余生,愿你我都能做个有光的人,不但照亮他人,也温暖自己。#心灵鸡汤# #情感语录##养一颗张月亮[超话]# 鼓曲社[心]十年沉淀和努力终于达成所愿姐姐真的很棒,
  • 看完三部曲最大的感触是 麦克作为一个男人背负的家族的使命和责任 他当初也是老教父最不想让涉足家族企业 想让他干干净净做个好人的人啊 可是老教父遇刺的时候一切都变
  • 它们的梦想是成为真正的人做一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世伴侣。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是人生永远的诗章。
  • 2019年布达佩斯,她也是下风球,但她赢了。 @刘诗雯Sunny 你总是谢谢我们支持你,我想也谢谢你,谢谢你出现在我20岁的生命里,谢谢你或将陪伴我走过的未来。
  • #带着微博去旅行#【TY Star最佳潜力网红奖 征集超世代人气网红】后疫情时代网购商机崛起,在这个人人可当网红的年代,网红KOL带货、社群行销成为时下最热门的
  • 機遇號發給地球的最後一條最信息是“My battery is low,and it's getting dark”我就要没电了,天也快要黑了……[悲伤]在火星上
  •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一直都很向往房车之旅和两三个好友 结伴而行不用担心订不到酒店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随时出发一路上走走停停 说说笑笑开着房车去看看山川胡泊 沙漠草原领略这一路不同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