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方了生死】
宣化上人

 持名念佛是末法時代最重要的一個法門,所以現在一般人普遍都相信念佛法門。
  你不要看輕這念佛法門,永明壽禪師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口裏就有一尊化佛出來,這是當時有五眼六通的人都看得見的,所以這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並且你這一念佛,你就會放光,啊!這一放光,妖魔鬼怪就都避而遠之,跑得遠遠地。所以念佛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這念佛法門,你不要把它看得真了,也不要把它看得假了。就在真假之間,你用功用得好了,它就變成真的;用功用得不好,它就變成假了。不單念佛法門是這樣,所有一切法門都是這樣。所謂「邪人行正法,正法也是邪;正人修邪法,邪法也變成正了。」這是由人而論。

所以我們現在修行拜佛的時候,也要作觀想;觀想什麼?觀想我們這個身體遍滿十方無量諸佛國土,在諸佛國土,諸佛面前,我們向諸佛頂禮。你能觀想法界,你的身體也就是法界那麼大,所以才說: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念佛法門是最容易修行的一個法門,也是人人能修行的一個法門。只要你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將來臨命終的時候,就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華化生,天天聽阿彌陀佛說法,將來成佛。

  本來說是將來臨命終的時候,念佛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現在也沒死,那麼我們現在念佛做什麼呢?不錯,死的時候有用,但是你活著的時候要栽培。好像你種一棵樹,這棵樹現在有十幾丈高,這十幾丈高的樹不是今天才長的,是從以前一天一天長的,長到現在才十幾丈高。念佛也是這樣,你現在能念佛,等到臨命終時,就沒有病痛,沒有貪心、瞋心、癡心,心也不亂,一心念佛,阿彌陀佛就會接你去了。你現在若不念,等臨命終四大分張的時候,你就想不起來念佛了;除非有善知識幫著你、提醒你,叫你念佛;如果沒有善知識,你自己就想不起來要念。所以要在活著的時候,就天天念佛,念得得到念佛三昧,打成一片了,到臨命終的時候,自然而然你就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就不會忘記南無阿彌陀佛。你不忘記「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就不會忘記你,所以他就乘大願船,用金臺接引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你念佛,我念佛,你我念佛為什麼??了生死,化娑婆,處處極樂阿彌陀。
?無你我,有什麼,萬物靜觀皆自得。?煩惱斷,無明破,跳出三界大愛河。? ?念佛為的是什麼?我念佛為的是什麼?說一說看!有的愚癡的人就說:「求佛幫助我,明天吃點好東西。」有的人又念說:「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快幫著我,不要這麼冷囉!」有的人念南無阿彌陀佛,是為了「我希望沒有一切的麻煩,如意吉祥,平安快樂。」有的人念佛,為了不要再受苦。雖有種種的不同,但主要不是為著這個,那是為著什麼呢?為著「了生死」呀!

  這個「了生死」,你們要把這種不一定的生死給了了它,不要這種沒有自己、沒有主宰的生了死、死了生,要有主宰。有什麼主宰呢?我們願意活著就活著,願意死就死。願意活著的時候,我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我不願意捨我這個壽命,就永遠都活著。願意死,我念著「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來接我去極樂世界,一點問題都沒有;身無病苦,沒有病;心不貪戀,心也不貪什麼;意不顛倒,這個意也不顛倒;如入禪定,就好像入禪定似的,就生到極樂世界去,所以主要是為這個。

「化娑婆」,把這娑婆世界也化成極樂世界,變成極樂世界,沒有一切苦,但受一切樂。所以說「處處極樂阿彌陀」,處處都是極樂世界,沒有苦惱的世界;阿彌陀,處處是極樂世界,處處都是阿彌陀佛。

「無你我」,你念佛念得你也沒有了,我也沒有了,佛也沒有了,什麼也沒有了!說:「那這個太危險了!念得什麼也沒有了,那不完了嗎?」就怕你完不了,你若真完了,那就是解脫了。你沒有真完,所以就不會完的。你若真完了,怎樣呢?「萬物靜觀皆自得」,所有的世間一切一切,你都明白了,甚至於烏鴉為什麼黑?白鶴為什麼白?松樹為什麼直?荊棘為什麼彎?你都明白了。
  這時候,你都明白了,煩惱就斷了,無明也破了,「跳出三界大愛河」,你跳出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大愛河。三界裏邊是個什麼?就像一條大愛河似的!顛顛倒倒,你又講愛我,我又講愛你,愛來愛去愛死了還不知醒悟;等到來生,還是跟著這條路走,總也出不出去。

  有的人說:「那我不願意跳出這條愛河」,那你就再等一等囉!你停留下來,就是在這個地方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死輪迴,一生不如一生,一死不如一死,所以就往下跑,跑來跑去就跑到河底下,上不來了,淹得更死了,真是淹死了!這個淹死是什麼呢?就是墮落到極點,性化靈殘了。或者變成一隻小蟲子,或者變成一隻小螞蟻,或者變為一隻蚊蟲,變成這種小小的東西,智慧也小了,福報也沒有了,也很容易死,又很容易生。所以這叫「一生不如一生,一死不如一死」。

  你要明白世界無論什麼事情,都不是一定的。若有一定的,那是已經做成的;沒有成事實的,就不會有一定,就可以有轉變。好像我們每個人,本來沒有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格,但你一念「南無阿彌陀佛」,每個人都有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格了,就看你念不念。你若念,做不到的也能做得到,就是生西方極樂世界本來很困難的,但是也能做到;你若不念呢?做到的也做不到了。你若不念「南無阿彌陀佛」,本來可以生極樂世界的,你一念就生了;但是你不念,就不生了,就做不到了。所以,世間的事情是無有定法的。

  《金剛經》上說:「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一個方法。我們要發大勇猛心,不怕苦、不怕難、不怕凍、不怕餓,勇猛向前,走到極樂世界為止。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才是真的;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了生死才是最要緊的。

老子章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自三十八章開始,是《老子》下篇,又名“下經”,整個連起來,上經講“道”,勉強給它一個範圍,是講“道之體”,講“道”的根本。下經講“德”,“德”是講用,在古代文學上解釋“德”為“得”,好像一個東西得到手裡,所以是“德者得也”。現代的名詞是說其成果、效用。

下經開始講“德”,就是講“道”的用,以及它的現象。下面很多的話,看起來是一樣,仔細研究起來,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上經講“體”,下經講“用”。舊的觀念說,上經講“道”,下經講“德”。所以,同樣的字句,從“道”的角度看,與“德”的角度看是不同的。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下德 上仁上義上礼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上品的道德,以現在觀念而言,就是說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一個大善人,並不以為善是了不起的好事,他做善事,只是他的普通行為,表面看不出是在做善事。如果讓人看得出他是“善人”,是在做道德的事,這已經差太遠了。

上古的文化,對於道德的行為,始終注重四個字,就是“陰功積德”。主張做好事要“陰”的一面,不是“陽”的一面,要使人看不見;為別人做了好事,別人並不知道,幫助了別人,受幫助的人也不知道。這就是陰德,這也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以老子的觀念來看,所謂 “下德”,是不上品的道德。“不失德”就是已經被人看出來 的德行,那是著了相,所以是“下德”。依佛家來講,“著 相”就不高明了,《金剛經》也是叫我們不著相。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這句話是解釋上品的道德行為,是說做了善事,看不出來他在做善事。“上德無為”是說上 德的作用,是合於形而上的道體;“而無以為”是說他在作 用的時候,是自然的,不會給人看出來,沒有一個目標,也是很輕松地把一件事做了。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等而下的“下德”,就差一點了,是有所作而有所為的,看起來孜孜為善,人人知道他是好人,又做好事。這是劃分“上德”與“下德”的原則標準。

下面解釋“德”字的無為,繼續說到“仁”。“上仁為之而無以為”,這個“仁”字的說法,與“德”字一樣,如果重複起來,亦有四句,這就不重複了。“仁”字之後就是“義”,“上義為之,而有以為”,解釋這句話,與前面相同:上品的仁義,是看不出仁義,看得出來所做是仁義的事,已經差得多了,所以那是假貨,伪造的假藥。

“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仁”、“義”過了就是“礼”,真正的“礼”並不是代表礼貌,礼貌是中國文化“礼”的一種,“礼”字是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根本之一。中華民族被稱為“礼義之邦”,並不是說中國人看到人就作揖叩頭才叫作礼,那只是礼仪、礼貌。真正的“礼”是高度的文化,以現在的觀念而言,文化包括一切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歷史文化,乃至個人做人做事的原則規律等等,所謂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社會等等一切都包括在內,這都是“礼”。

老子說,“上礼為之”,真正的“大礼”,所注重的文化究竟是什麼?那是形而上的基礎,那個最高處“而莫之應”,那是看不出形態的。所以,我們中國自己認為文化衰微的時候,會給自己粉飾門面,去把老子這句話解釋成我們的文化沒有衰微,“莫之應”,只是你們看不出來而已!

其實,真正的“礼”,看不出“礼”的作用,普通的人更是不懂,所以“攘臂而扔之”,膀子一舉就把它丟掉了。大礼看起來好像是礼一樣,其實真正的礼貌,在鄉下偏僻的地方可以看到,人們表示歡迎的方法,不懂得叩頭作揖,更不懂得握手鞠躬,只要一看到人就叫:“哦!客人來了!”這就是礼。可是我們都市中講究礼貌的人,看到這種礼“攘臂而扔之”,揮手丟之,認為鄉下人沒有受過教育,不懂礼貌。其實,那才是對的,那是至誠自然的礼。甚至他只說一聲:“嘿!你來了!”真不曉得有多麼親切!那是真正的礼。只不過我們在都市社會搞慣了,看到這個情境“攘臂而扔之”,覺得自己倒霉,碰到這個沒有教養的人。這都是因為我們不真正懂得礼的原故。

這一篇文字雖然很淺,意義卻頗深,因為老子講到了道、德、仁、義、礼等五個階段。上經已經講過了“道”,這裡不再講了。這一篇他究竟說些什麼呢?這與《易經》的《係傳》一樣,就是一篇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描述,也可以說是對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感叹。嚴格地說,他是感叹人類文化的退步。站在東方道德文化的立場來看,乃至以西方宗教文化的道德角度來看,人類沒有進步,只有退步;也就是,物質文明是越來越進步,精神道德的文明越來越退步,越衰弱。假使我們不仔細留意去讀,會覺得老子這些文章沒有什麼道理,何必啰唆!實際上,這裡《老子》所說的,等於《礼運·大同篇》孔子感叹人類文明的退化一樣。

德仁義礼失後該若何
“故失道而後德”,上古的人個個有道,只要講到道,大家都是有道之士。時代嚮前,“道”漸行消失,才產生了“德”,用“德”作為行為的標準。“失德而後仁”,時代更嚮前走,到孔子的階段,拼命提倡“仁”。到了孟子戰國時代,“仁”又靠不住了,又提倡“義”。每個時代產生的思想主張,所表達、號召的都不同,所以說,“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到了“礼”這個階段,包括有了法制,“礼”與“法”是連在一起的,因為社會人心壞了,所以在文化教養方面,希望個個有“礼”。

“礼”是屬於教化方面的,教育亦難成功,人長大後進入社會,競爭使彼此相互傷害。所以,只好構成法律,就是“礼”而後有“法”,“法”沒有效用之後而有“刑”,不守法的人,只好把他抓來用刑了。若連刑都不起警嚇作用時,那就無法講了。所以說,老子這裡是一種感叹。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在老子的時代,社會已經退步到提倡“礼”的階段。我們要如何讀老子的書呢?我們看人類社會,整個世界科學文明的發展,在工商業發達的國家,教育跟著也普及了。照說,教育越普及,人應該越好啊!可是,事實上天下思想反而越亂,社會的犯罪行為越多。反轉來看鄉野的地方,鄉野之人沒有受過教育,他卻不敢犯罪,行為比較朴實。所以說,人類缺乏忠信才需要“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一生從事教育的,深深感覺到所謂教育,不知究竟是過還是功,教育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人讀書是為了多得知識,不過,是有知識好呢?還是沒有知識好?在我個人來說,現在深深感到,當年如果不讀書,現在不曉得多舒服!很後悔自己年少的時候,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不去學耕田?春天種田多舒服啊!知識越多痛苦越深,學問越渊博煩恼越大。所以很多人對道德學問的觀念極為擔忧,不但忧國忧民,學了佛的人,還要擔忧眾生。你說,這個知識對我們有好處嗎?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前識”就是預知,等於西方宗教說的“先知”,東方稱之謂“神通”,也就是未卜先知。一個人坐在那裡打坐,希望能曉得明天的事,曉得前世的事,可是老子說:“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有了神通的人,最後家也丟了,都變成了精神病。不要以為有神通就有好處,其實有了神通,智慧越大,痛苦越大;沒有智慧的人,還只是擔忧明天怎麼吃飯;有了智慧的人,要擔忧未來的世界怎麼變,又要忧愁社會怎麼變,也就是擔心這芸芸眾生要怎麼變。自己肚子都度不了,還要度眾生,這就是“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從老子這個論點看來,他好像是一個笨人,而且越來越笨。但是,不必驟下斷語,再看他下面的說法。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老子說真正的大丈夫,走實在的路子,只有修道。道是什麼?無為。依照佛家來講,就是“萬缘放下”,大丈夫不走微末的路子,要走實在的路子。“道”就是把所有的知識,一切統統丟開了,聪明智慧都丟掉,回歸到朴實無華。“去彼取此”,去掉那些外表的華丽知識,找回自己生命本來的朴實。老子的榜樣是什麼呢?就是“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回歸到在媽媽懷抱時期那個狀態,什麼都不知道。你罵他時是笑笑,那多好啊!罵與贊揚都差不多,沒有分別。牛奶與剩菜混在一起,他也不分別,那都是“朴”,回到那個朴實的身心。

【到西方了生死】
宣化上人

 持名念佛是末法時代最重要的一個法門,所以現在一般人普遍都相信念佛法門。
  你不要看輕這念佛法門,永明壽禪師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口裏就有一尊化佛出來,這是當時有五眼六通的人都看得見的,所以這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並且你這一念佛,你就會放光,啊!這一放光,妖魔鬼怪就都避而遠之,跑得遠遠地。所以念佛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這念佛法門,你不要把它看得真了,也不要把它看得假了。就在真假之間,你用功用得好了,它就變成真的;用功用得不好,它就變成假了。不單念佛法門是這樣,所有一切法門都是這樣。所謂「邪人行正法,正法也是邪;正人修邪法,邪法也變成正了。」這是由人而論。

所以我們現在修行拜佛的時候,也要作觀想;觀想什麼?觀想我們這個身體遍滿十方無量諸佛國土,在諸佛國土,諸佛面前,我們向諸佛頂禮。你能觀想法界,你的身體也就是法界那麼大,所以才說: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念佛法門是最容易修行的一個法門,也是人人能修行的一個法門。只要你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將來臨命終的時候,就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華化生,天天聽阿彌陀佛說法,將來成佛。

  本來說是將來臨命終的時候,念佛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現在也沒死,那麼我們現在念佛做什麼呢?不錯,死的時候有用,但是你活著的時候要栽培。好像你種一棵樹,這棵樹現在有十幾丈高,這十幾丈高的樹不是今天才長的,是從以前一天一天長的,長到現在才十幾丈高。念佛也是這樣,你現在能念佛,等到臨命終時,就沒有病痛,沒有貪心、瞋心、癡心,心也不亂,一心念佛,阿彌陀佛就會接你去了。你現在若不念,等臨命終四大分張的時候,你就想不起來念佛了;除非有善知識幫著你、提醒你,叫你念佛;如果沒有善知識,你自己就想不起來要念。所以要在活著的時候,就天天念佛,念得得到念佛三昧,打成一片了,到臨命終的時候,自然而然你就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就不會忘記南無阿彌陀佛。你不忘記「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就不會忘記你,所以他就乘大願船,用金臺接引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你念佛,我念佛,你我念佛為什麼?�了生死,化娑婆,處處極樂阿彌陀。
�無你我,有什麼,萬物靜觀皆自得。�煩惱斷,無明破,跳出三界大愛河。� �念佛為的是什麼?我念佛為的是什麼?說一說看!有的愚癡的人就說:「求佛幫助我,明天吃點好東西。」有的人又念說:「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快幫著我,不要這麼冷囉!」有的人念南無阿彌陀佛,是為了「我希望沒有一切的麻煩,如意吉祥,平安快樂。」有的人念佛,為了不要再受苦。雖有種種的不同,但主要不是為著這個,那是為著什麼呢?為著「了生死」呀!

  這個「了生死」,你們要把這種不一定的生死給了了它,不要這種沒有自己、沒有主宰的生了死、死了生,要有主宰。有什麼主宰呢?我們願意活著就活著,願意死就死。願意活著的時候,我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我不願意捨我這個壽命,就永遠都活著。願意死,我念著「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來接我去極樂世界,一點問題都沒有;身無病苦,沒有病;心不貪戀,心也不貪什麼;意不顛倒,這個意也不顛倒;如入禪定,就好像入禪定似的,就生到極樂世界去,所以主要是為這個。

「化娑婆」,把這娑婆世界也化成極樂世界,變成極樂世界,沒有一切苦,但受一切樂。所以說「處處極樂阿彌陀」,處處都是極樂世界,沒有苦惱的世界;阿彌陀,處處是極樂世界,處處都是阿彌陀佛。

「無你我」,你念佛念得你也沒有了,我也沒有了,佛也沒有了,什麼也沒有了!說:「那這個太危險了!念得什麼也沒有了,那不完了嗎?」就怕你完不了,你若真完了,那就是解脫了。你沒有真完,所以就不會完的。你若真完了,怎樣呢?「萬物靜觀皆自得」,所有的世間一切一切,你都明白了,甚至於烏鴉為什麼黑?白鶴為什麼白?松樹為什麼直?荊棘為什麼彎?你都明白了。
  這時候,你都明白了,煩惱就斷了,無明也破了,「跳出三界大愛河」,你跳出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大愛河。三界裏邊是個什麼?就像一條大愛河似的!顛顛倒倒,你又講愛我,我又講愛你,愛來愛去愛死了還不知醒悟;等到來生,還是跟著這條路走,總也出不出去。

  有的人說:「那我不願意跳出這條愛河」,那你就再等一等囉!你停留下來,就是在這個地方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死輪迴,一生不如一生,一死不如一死,所以就往下跑,跑來跑去就跑到河底下,上不來了,淹得更死了,真是淹死了!這個淹死是什麼呢?就是墮落到極點,性化靈殘了。或者變成一隻小蟲子,或者變成一隻小螞蟻,或者變為一隻蚊蟲,變成這種小小的東西,智慧也小了,福報也沒有了,也很容易死,又很容易生。所以這叫「一生不如一生,一死不如一死」。

  你要明白世界無論什麼事情,都不是一定的。若有一定的,那是已經做成的;沒有成事實的,就不會有一定,就可以有轉變。好像我們每個人,本來沒有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格,但你一念「南無阿彌陀佛」,每個人都有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格了,就看你念不念。你若念,做不到的也能做得到,就是生西方極樂世界本來很困難的,但是也能做到;你若不念呢?做到的也做不到了。你若不念「南無阿彌陀佛」,本來可以生極樂世界的,你一念就生了;但是你不念,就不生了,就做不到了。所以,世間的事情是無有定法的。

  《金剛經》上說:「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一個方法。我們要發大勇猛心,不怕苦、不怕難、不怕凍、不怕餓,勇猛向前,走到極樂世界為止。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才是真的;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了生死才是最要緊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以前说等我辞职不干互联网了一定818业内那些狗事儿结果辞职一阵子就啥都忘了,只记得和同事的猹里猹气往事……前天看了徐开骋的道歉文,我觉得就应该写日记,不写日记
  • 我紧接着加大力度:你不要再骚扰我们,再敲房门,我就揍扁你!轻轻敲了敲门,没有我想象中的哭喊。
  • #生活美学[超话]##民艺收藏##居家生活# 想说:我不是只分享快乐和美好,我同样也分享愤怒和悲伤,只是单纯的喜欢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情绪波动,无关成熟/幼稚,无论
  • 我们的先辈在14年的抗战中深受日本军国主义的摧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的先辈在14年的抗战中深受日本军国主义的摧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 后来也开始关注微商代理的产品,说实话纸尿裤的种类品牌真的太多太杂了,大家都说自己的好,一时之间真是没主意了,只能多拿些试用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用过不少品牌之后
  • 据说这是一位知名班主任给高中生的39条建议,直言每天读一遍,禁止摆烂,看完之后,不得不说真是一位好老师,每一句都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比如不要太在意过去,不管你
  • ”由此可见,需要修福修善必须从心底上下功夫,而不是做表面工夫,做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以至于“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人能如此存心,天必赐福于他”。三、
  • 我永远偏爱东方青苍那轰轰烈烈的爱意,那昭告天下,排除万难都要跟小兰花在一起的决心,小兰花也为爱承担了她应该承担的一切,他们两个从头到尾都是双向奔赴!只是因为
  • 在皇家湖上还可以看到缅甸最具特色的皇家鸳鸯船,也称【卡拉卡拉威宫】白天看去金碧辉煌,夜晚则灯光璀璨,倒影斑斓,是仰光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在皇家湖上可以看到缅甸最
  •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易经》这一源远流长的自然学科,了解掌握到自己的生命规律,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辨人识物,让我们的生活质量能够有所提升。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
  • 调查中该矿一李姓负责人介绍:“他们是只有开采陶瓷土的手续,但开采铝矾土是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采取的一种变通方法,是政府默许的,不久以后就会变更为可开采铝矾土的
  • 就是为了在凤凰山的林中轻舟莺歌燕舞,以及麻雀的叽叽喳喳,然后数一数这牛毛细雨,我像一只野鸡一样,没有家也没有笼子,只能任凭这雨水淋温我的羽毛。 鸡肉就在离我
  • #南城的plog#Vol.0012欢迎收看我的#plog[超话]# 无聊的日常,有味儿的记录~一直在一家店买草莓,和老板都熟络了起来,草莓最后的赏味期就是五一节
  • 【那些星座男生会在婚后偷偷私藏私房钱】  第一名:处女座  处女座的男生外表很正派,但个性闷骚,私底下都会做点小怪,生命中常常会有一些没有办法控制的意外需要用钱
  • 一、国际空运专线国际空运专线:指从国内到某个国家专一的航线,实现两地之间进行的国际快递或物流业务,包国内和目的国清关代理服务,包派送,包税(包目的国关税,也不包
  • ”所谓的“加减生活”就是需要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争取,如个人能力、工作经验、财富名誉等;而做好人生的减法,就是勇于舍弃一些东西,去粗取精。”Day 1 |科技赋
  • 白法又叫善法,身口意三门能引无罪安乐的行为都是白法,也就能增长守护一切福德18、增长妙称遍满三界念诵地藏咒能增长美名周遍三界。大乘是能生自他一切利乐的源泉,大乘
  • 据nbc boston 8月9日报道根据一项新研究,麻萨诸塞州是全美最适合家庭养育孩子的地方。根据Wallethub的说法,这项研究衡量了全美50州和华盛顿特区
  • 反正肯定是个妖炮哥,我这样想着,点了退出游戏。” 通过他这句话,我敏锐的认识到我正在近距离了解一个痴男怨女的故事,于是我给自己的秀秀调整了个姿势,找来了零食和果
  • 我‮擅不‬长‬英语,那‮大我‬学‮找就‬个‮英没‬语‮专的‬业。有困‮解难‬决困难,有问‮面题‬对问题,‮底有‬线,有‮来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