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这个卖点心的女人问他:今天你想要点的是哪一个心? | 妙法莲华经浅释

过去无数劫 无量灭度佛
百千万亿种 其数不可量
如是诸世尊 种种缘譬喻
无数方便力 演说诸法相
是诸世尊等 皆说一乘法
化无量众生 令入于佛道

过去无量劫:已经过去的无量劫。无量劫,是没有数量那么多的劫;这个“劫”,并不是小劫,是大劫。劫,梵语叫劫波,翻译为时分,时候的一个分。时分本来没有一定的定义,也没有哪一个叫“时”、哪一个叫“分”,本来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是因为众生心念的分别,而有了过去、现在、未来。

佛在《金刚经》上,说明白这个“时分”是没有的。怎么说呢?“过去心不可得”,过去心没有了;怎么说呢?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了,你说这个是“过去”,这个又过去了,你也不要再回头来追它了!

“现在心不可得”,现在心也没有了;你说这个是“现在”,你说出这一个“现在”,这个已经又过去了!现在的不停止到这个地方,你又留不住它!“未来心不可得”,未来心也没有了。

未来的,还没有来呢!你去迎接它做什么?没来的,你就不必去迎接它;没来也就没来。所以,这三心了不可得。讲到这个地方,我讲一个“三心了不可得”的公案。

在中国四川,有一位法师姓周,他擅于讲解《金刚经》,而且还著作一部《金刚经》的注解,叫《青龙疏钞》。

他听见中国南方,就是在扬州一带,一般的出家人都是参禅打坐,没有讲经说法的;他就叹息:“这一般人,都是魔子魔孙!在佛教里应该讲经说法;你天天参禅打坐,这有什么用处!”

于是他就用两个箩筐,把他的《青龙疏钞》放在里头,挑着就往三江,就是长江、扬州、南京、上海这一带,预备到那里去讲经,教化众生。

他挑着所著作的《金刚经》注解,走到离扬州很近的一个地方,看见一个卖点心铺子;这个铺子,是一个老的女人在那儿卖点心。偏偏这个时候,他肚子就饿了;他要买点心吃,就把挑子放下,说:“我想买一点点心来吃一吃。”

“你从什么地方来呀?”这个老的女人就问他。

“我从四川来。”他说。

“那你挑这么一担纸,做什么用啊?你到什么地方去卖?”

“这是《金刚经》的注解,不是卖的。”这位法师就说。

“啊!《金刚经》的注解?《金刚经》上有三句经文,我请问你是怎么样讲?”这个老女人就说。

这个周金刚一听,这当然!全部《金刚经》我都会注解,问什么问题,我一定很容易就可以答覆出来了!就说:“你问吧!”

“法师!你注解《金刚经》,《金刚经》里边有‘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请问你,今天你想要点的是哪一个心?”

这样一问,把这个“周金刚”问得闭口无言,没有话讲了,自己不知道究竟答覆点哪一个心好?于是知道自己这个理论还靠不住,所以把所注的《金刚经》都收起来,到高旻寺龙潭那个地方去参禅打坐,以后他也开悟了。

他开悟之后,知道这一切的法藏,原来要凭真正用功,才能了解;如果不用功,就凭这口头禅,说来说去、横说竖说,都是皮毛,都没有得到经中真正的道理。

所以,在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宗亦通,就是不单会讲经说法,又会参禅打坐;说亦通,不单会参禅打坐,而且又会讲经说法;这宗、说并通。宗,就是禅宗;说,就是讲经说法;他都明白,所以定慧圆明。

他为什么宗、通都明白呢?就因为他有定力、又有慧力;定力和慧力互相圆融,定帮助慧,慧也就是帮助定。有定而无慧,只通宗而不通教;有慧而无定,只通教而不通宗。那么“定慧圆明不滞空”,就是他没有法执、也没有我执、也没有一个空执;人、我、法、空,都没有了!

讲到这个“劫”字,既然说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为什么又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方才没讲吗?因为众生的心念有这种分别,所以就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

怎么叫一个劫?这个讲起来是很复杂的。这一增一减,算一劫。减,就是每过一百年,人的寿命要减去一岁,身量的高度也减去一寸;像这样来计算,一直减到人的寿命到十岁止,然后再增。

增,也是每过一百年,人的寿命增加一岁,身量高度增加一寸;一直增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然后再减。减到八万岁的时候,弥勒菩萨出世成佛。

人由八万四千岁,减到人的寿命十岁;再由十岁再增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那么集聚这二十个小劫,就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这算一个大劫。

我们这个世界,分成、住、坏、空;这个世界成,要经过二十个小劫的时间;坏,也二十个小劫的时间;住,二十个小劫的时间;空,又二十个小劫的时间;所以在一个大劫里,具足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这叫一个大劫。

现在是多少个大劫?数不过来那么多!为什么说数不过来?无数劫,没有一个数目可以说得出来。无量灭度佛:在无数劫里边,有无量那么多的佛成佛、有无量那么多的佛灭度。

无量佛成佛的时候,也经过很长的时间;无量佛灭度,也经过很长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都用百千万亿那么多种的方法,他的数目是不可量的。

如是诸世尊:像这么多的这一切佛,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佛用种种的因缘、种种的譬喻,用没有数量那么多的权巧方便法门,演说诸法的实相。诸法,有百法,又有千法、万法,无量无数那么多法。

什么叫百法?色法有十一种,心法有八种,五十一个是心所法;八个是心王,心王指挥这个心所,心所要听命心王;又有二十四个不相应法,六个无为法。所以说“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个不相应,六个无为成百法。”那么诸法实相,这一切法,都是为的实相法而说的。

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这一切的世尊等,都说这个佛乘、都说实智,都要开权显实;佛以前所说的三藏教,是为实施权,为这个实智,而说权巧方便的法。究竟的旨归、最终的目的,就是说实相妙理,就是这部《妙法莲华经》所讲的道理。

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教化无量百千万亿那么多众生,都使令这一切的众生,早成佛道,早得到涅槃的妙德,常、乐、我、净这四种的快乐。

又诸大圣主 知一切世间
天人群生类 深心之所欲
更以异方便 助显第一义

又诸大圣主:诸,就是一切。大圣主,也就是佛的一个别名。知一切世间:世间,有有情世间、器世间。有情世间,又叫正报;器世间,又叫依报;这是依、正二报。这依、正二报,佛都悉知悉见。

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天上的人、人间的人,和一切众生的种类;众生心里头最深的、在心里头藏伏着的这种欲念,诸佛是知道的。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佛因为知道众生这种的欲念,所以就设种种权巧方便的法门,来度脱众生;小乘、大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都叫异方便。这异方便,是帮助第一义的佛乘──最高的一乘佛道。

土城、蒲溪蒋氏宗谱,堂号“敬思堂”,共8卷9册(8卷为上下两册),计1103页。其谱收录有苏轼、赵逵、陈康伯、赵抃、何梦熊、蒋鸣玉(朱林支)、杨丹桂之序。光绪庚子年(1900)重修时,有敕授儒林郎、候选州同知增贡生储重光(丰义储氏)作序。此谱主修蒋义秀,距今已有119年了。

一、卷目:

卷一,原序、分封考、光绪庚子纂修录、光绪庚子领谱字号、先祖像赞、诰勅。

卷二,周公庆传录、远近祖总要、侯碑庙碑记、墓志铭。

卷三,先贤历传、规训志、格言、损欵志、蒲溪土城合谱合祠议据。

卷四,迁徙志、旧闻、蒋氏遗迹、大宗碑、宜兴蒋氏人物考序、记、寿序、题詠。

卷五,大宗一世至四十六世世系图表。

卷六,横公派下四十七世至八十六世世系图表。

卷七,蒲溪支修公、忠公派下世系图表。

卷八(上),土城支华菴始祖世系图表、土城支启宗公派下世系图表、华菴支启宗公派下世系图表、土城分徙佃舍桥一支世系图表。

卷八(下),华菴分徙泗墅分支世系图表、杉木桥支世系图表、竹陵里西飞世系图表、土城西分世系图表、华菴分徙大里之承达公派下世系图表。

二、传承世系:

48世澄……→85世人杰→86世幼朝(土城始祖)→87世宏文→88世九韶→89世德馨→90世之盛→91世安分→92世理→93世启宗→94世思祖(土城分祖)、思本(华庵分祖)、思源(失考)

土城始祖,86世幼朝,字少卿,人杰次子。宋淳化四年(993)分徙土城。生于后晋天福二年(937)丁酉,卒於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享寿六十有六。配赵氏,生卒俱失考,合葬五牧墓,子一宏文。

土城分祖,94世思祖,字学文,启宗长子,任池州县丞,徙居土城双椿桥后村。生于宋政和二年(1112)壬辰,卒於淳熙五年(1178)戊戌,享寿六十有七。配薛氏,生卒失考,合葬亭祖茔。子一胜禄。

华庵分祖,94世思本,字学武,启宗次子,仕徐州教授,徙居华庵,是为华庵分祖。生于宋重和元年(1118)戊戌,卒於庆元六年(1200)庚申,寿登八十有三。配晋陵赵氏,生卒失考,合葬蒋墓。子三,胜恭、胜良,胜让。

三、外迁

自土城分徙

103世元,自土城徙居佃舍桥万家村后,即为佃舍分。

元,字治佳,逸球长子,由土城徙居佃舍桥。生于正统四年己未,卒於宏治十四年辛酉,享寿六十有三。配孙氏,生卒失考。同葬金粟庵西,子三,祥、衢、籣。

103世利,自土城徙居虞山。利,字治平,軏三子。配李氏,生卒葬俱缺。无传。

自华庵分徙

104世鸣仪,徙居泗墅,即为泗墅分祖。108世文聚,自泗墅迁居乐成桥南。

107世秀南,出嗣回图后巷,今居蓧里高城。

107世德昌,出继黄姓。

108世承礼,徙居杉木桥,即为杉木桥分祖。

承礼,字秀生,汝利子。生于崇祯元年戊寅五月二十一日,卒於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寿七十有二。配牧马口孙氏,生卒缺。合葬青龙庵南白鱼坟。子三,来鸣、来仪、来岐。

108世承达,徙居大里,即为大里分祖。

承达,字道行,乡之公子,生于万历四十年壬子,卒於康熙十五年丙辰,享寿六十有五。配李氏,生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卒於康熙十四年乙卯,享寿六十有三。合葬黄巷圩。子三,公佐、公泰、公华。

108世承顕,徙居竹陵(即现善卷祝陵),即为竹陵飞鲤分祖。

承顕,字廷耀,生于顺治十年癸巳九月初九日,卒於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六日,享年五十有九。原配朱氏无出,继娶石氏,生卒俱缺,同葬小南坟。子一,天祝。

110世寅郎,自竹陵飞鲤徙居土城西分。

寅郎,字佩莲,天祝长子,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九月十八日辰时,卒於雍正七年己酉,年三十有一。葬村前大坟癸丁向。配蜀山王氏,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三月初六日寅时,卒於雍正九年,年三十有一,葬后二亩四田内,乙山辛向。子二,世昌、永昌。

四、收获

1、卷三“先贤传”中“附录云阳支”即默公支

三国:济公、歆(xn)公,即秣陵尉蒋子文、钦公。大唐:子慎公(子:绘→挺→冽、渙;冽子錬、镇;渙子銖)、冽公、镇公

2、卷四艺文志之“记”中,除《一梅堂记》、《万竹亭记》外,另有族孙肇栻撰写的《孝思堂记》、《燕翼堂记》、《永思堂记》(未有落款,亦疑为肇栻作)。三篇“记”中,详细反映了三个祠堂的堂名、规模以及相互演变过程,为我们考证祠堂位置和堂名提供了详实的史料。

五,存疑

此谱为土城和蒲溪合修谱。卷七“蒲溪支系表引”载:蒲溪支为金华侯颕公长子修公、镇湖侯辉(耀)公第十二子忠公后裔。“因兵燹片纸乌有,只得一幅宗世图。图中共绘八世”,且为兵燹后绘制。“所列八世之祖,尚多遗漏也。一百十世至一百十四世间,有父子相承者,缘墓碑文也。四十九世下,一百十四世上,既无从稽考,又不容伪撰。只得听其阙失”。此谱六十世未详,是否真是金华侯颖公、镇湖侯辉(耀)公后裔,因宜兴蒋氏谱大都未有反映,故需“待徵大同谱”进一步考证。

蒋福培

2019年9月4日星期三于上海

荊溪湛然尊者 | 《始終心要解》(原文、科判)

荊溪湛然尊者
天台会 2018-09-06
始終心要
荊溪湛然尊者著
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諦者,統一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舉一即三,非前後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
悲夫!祕藏不顯,蓋三惑之所覆也。故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然茲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
於是大覺慈尊,喟然嘆曰:“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無自他之形相。”但以眾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也。由是立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
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
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德;
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
然茲三惑、三觀、三智、三德,非各別也,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
然此三諦,性之自爾。迷茲三諦,轉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觀,觀成證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從因至果,非漸修也,說之次第,理非次第。
大綱如此,網目可尋矣!

始終心要解
荊溪湛然尊者原著
台宗後裔諦閑解 大光標科參梓

可修提取自佛陀教育基金會版《諦閑大師遺集·始終心要解略鈔》 V1.0 2016/12/13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科·文對照表,Word、PDF文檔及相關資料。

引言

登座談玄,舉筆載書,一則利於當世,一則益及將來。皆用文字顯第一義諦,以色聲二塵為正教體也。然則徒以眼見耳聞,若不以言達意,隨文入觀,不過託之空言,載之牘策而已。須知文猶門也,言猶路也,即文以通其理,由言以了其心,始可謂之藉語言以顯實相,從文字而起觀照,由觀照而還契實相也。

《淨名經》[1]云:“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中求。”今之具縛凡夫,誰曰不能用觀道使親見自心佛乎?爰釋台宗九祖《心要》,以供夫學佛者。

釋題

甲一、釋文題

始終心要

心,即吾人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 ,以肉團乃色法,緣影即非心。的指圓明寂照,常住真心,所以無有內外中間、過現未來、分劑方隅等虛妄之相也。

要,即三諦也。迷之為三惑:見思、塵沙、無明也。悟之為三因:正因、了因、緣因也。修之為三止三觀:體真止,空觀;方便隨緣止,假觀;息二邊分別止,中觀也。證之為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也。成之為三德:法身、般若、解脫德也。至果成三身:法身、報身、應身也。

“始終”二字,賅六即,通迷悟,含修證,收因果也。以迷悟言,理即為始;以修證言,名字即為始;以因果言,觀行即為始;皆以究竟即為終也。言“六”,以事釋,不無迷悟、修證、因果、之殊;言“即”,以理明,則三惑、三因、三止、三觀、三智、三德、三身,皆即三諦,無二體也。然則迷悟本空,修證亦幻,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始終一貫。迷者悟者、修者證者,皆三諦也。事則始終宛然,故有六;理則始終不二,故曰即。明於斯,乃知一心之要旨也。

釋題竟。

甲二、列人題

荊溪湛然尊者原著

釋文

甲一、總標三諦性德

乙一、總標

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

首句,標。夫,發語之端也;三諦,真俗中也。次句,嘆。謂稱性功德,具足河沙之多。雖迷不減,悟亦不增,不假修有,何待證成?故如天之自然受用,吾人日用自不知耳!

乙二、列釋

丙一、中諦

中諦者,統一切法。

中,不偏不倚也。諦,審實不虛也。一切法者:一,盡際之詞;切,賅括之謂。略則根、塵、識、界,廣則百界千如,處中而言,即五位百法也。此等諸法,原無別體,故以中諦而總統之,即自性之體大也。

丙二、真諦

真諦者,泯一切法。

真者無偽,即空寂也;泯者泯合,即融會也。意謂一切諸法,原無自性,當體即空,不過緣會則有,緣散則無。稱真而觀,當處寂然,了不可得。融通會合,本來無相。即自性之相大也。

丙三、俗諦

俗諦者,立一切法。
俗者俗有,無法不備也;立者建立,萬象森然也。一切法者,天親菩薩約為五位百法,所謂: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六個無為成百法。略則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謂三六十八界也;廣則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數繁不贅,詳見《教乘法數》。稱俗而觀,不捨一法,事事無礙,相相宛然。即自性之用大也。

丙四、結顯

丁一、顯非前後

舉一即三,非前後也。

夫法性無為,不墮諸數。須知三諦,三非定三,約義說三;一非定一,據理說一。說三說一,皆隨情耳。從通而言,一中一切中,無真無俗而不中,則三諦都統理而絕待也;一真一切真,無中無俗而不真,則三諦俱泯合而絕相也;一俗一切俗,無真無中而不俗,則三諦並建立而宛然也。所以舉一即三而不縱,非前後也;言三即一而不橫,非並列也。

丁二、顯非造作

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

凡血氣之屬必有知,故曰“含生”;凡有知者必同體,故曰“本具”。此指真淨明妙、虛徹靈通之心,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之諦理,即前云“天然之性德”者是也。既云天然,不假造作,迷時無失,悟亦無得,故曰“非造作之所得”也。

甲二、別明三惑覆障

乙一、總標

悲夫!祕藏不顯,蓋三惑之所覆也。

悲夫,嘆詞也。諦理非他,是吾人固有之真心。如衣裏明珠,不逢親友指示,其人不知,所謂懷珠作丐,故可嘆耳。不知自心之妙曰“祕”;含於煩惱垢中曰“藏”;從來未悟,雖常現前,迷不自知,故曰“不顯”。

三惑謂見思、塵沙、無明惑也。蓋,推源之詞也。意謂吾人固有靈妙之真心,所以祕藏不現前者,蓋是迷此一心三種妙諦。迷,即不了也:不了真諦,起見思惑;不了俗諦,起塵沙惑;不了中諦,起無明惑。以迷惑故,雖現前而不知,如眼被翳障,覿面而不相識也。然三惑無體,全依三諦為體,如人迷方,依方故有迷也。

問:惑性本空,無相可得,安能覆諦?答:即指以不了為覆,非同物以覆物也。[2]

乙二、列釋

故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

此釋三惑覆三諦也。法性即中諦,前云“統一切法”者,言法性也;化導指俗諦,俗諦門中,一切有情,為所化導也;空寂即真諦,謂一切法本來寂滅,終歸於空也。無明,根本惑也;塵沙、見思,枝末惑也。謂:

不了中諦,一中一切中,離邊無中,空有即中也。不了,即無明之異名辭耳。

不知俗諦門中,一切諸法,能化所化,唯是假名,各無實體。則一假一切假,離真中無假,真中俱假也。此惑數多,如塵若沙,從喻立名也。

不解諸法無生,依他而起,當體本空。則一空一切空,離俗中無空,俗中皆空也。以不解故,妄於諸法上,起見思惑,執我我所,此惑從謬解立名也。

翳、障、阻三字,即覆之變名詞耳。

乙三、結顯

然茲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

然,轉語也。三惑無體,唯是假名。如空裏狂花,猶[3]夢中幻境:空原無花,花由目病;夢本無境,境由心迷。乃徹底不真,故曰虛妄。體,即三諦也。

甲三、正示三觀明修

乙一、引徵

於是大覺慈尊,喟然嘆曰:“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4],無自他之形相。”

無明大夢,雖十地等覺諸大士,睡眠未醒;唯佛一人,可稱大覺。乃我本師大慈悲父,稱慈尊也。喟然,是嘆聲;曰下,是嘆言。前是祖嘆,今是佛嘆也。

真如平等,都指真心妙諦。其性不妄曰真,無分劑方隅等虛妄相故;不異曰如,無生滅垢淨等差別異故;不高不低曰平,離聖解凡情見故;無黨無偏曰等,情與非情悉周遍故。界慧二字,指妙諦之範圍,範圍寬大,橫竪賅羅也。眾生諸佛,皆假名耳;自己他人,皆妄相也。妙諦性中,都無是事,故曰“絕”“無”。經云:“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論云:“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究竟平等,不可變異。”此之謂也。

乙二、反顯

但以眾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也。

眾生,乃九界通稱。一向在迷,從來未悟,不了真心,用諸妄想,故曰“不自證得”。妄想,指三惑也,謂:用見思,不證真諦;用塵沙,不證俗諦;用無明,不證中諦。一向隨想流轉,不能返妄歸真也:隨見思流,名六凡眾生;隨塵沙流,名二乘眾生;隨無明流,名大道心眾生。

乙三、明修

丙一、初明觀法

由是立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

由是,承接之詞,承上文,接下文故。“立乎”下,佛祖用大乘法藥,對治眾生之心病也。立觀是用藥,修觀是服藥,破惑是除病,證智成德,乃見效復元也。山家用文,三諦準《仁王經》,三觀準《瓔珞經》,三惑準《智度論》,三智準《大品般若經》,三德準《大般涅槃經》也。

丙二、次論修證

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

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德。

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

此為不得意者,作次第說耳。其實圓頓行人,於名字位中,圓悟一諦三諦之理;於觀行位中,圓起一觀三觀之修,全性德而起修德;相似位中,粗垢任運先落,脫四住煩惱也;分證位中,圓破三惑,圓證三智,圓成三德。所謂一悟一切悟,一修一切修,一破一切破,一證成一切證成也。文雖次第,意在一心耳!

知諸法無性,而不起分別,於此相應,名空觀;達諸法如幻,唯是假名,於此相應,名假觀;觀了諸法,非有非無,不一不異,若時若處,無不相應,名中觀也。

於三止中:空觀,即體真止,謂體解無性,當體即真故;假觀,即隨緣止,謂識得假名,到處可隨緣故;中觀,即息邊止,亦名不止止,謂了非有無一異,則二邊俱可息滅,不止而止也。

一切智者,明知諸法本空,無二相也;道種智者,明知十界種性,差別不同也;一切種智者,明見佛性,離四句,絕百非,惑解同源,生佛莫二也。

徹照心源,名般若;究竟無縛,名解脫;一切俱是,名法身。各具常樂我淨,故三皆稱德也。

丙三、明非異時

然茲三惑、三觀、三智、三德,非各別也,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

此為得意者,作圓融具德說耳。此本旨也,意顯迷悟修證,破立同時。不離當念,故非各別;同在剎那,故非異時。能破是觀,所破是惑;能證是智,所成是德。能所不二,修證一揆。性具一宗,迥超諸說者,良在茲焉!

丙四、明非次第

然此三諦,性之自爾。迷茲三諦,轉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觀,觀成證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從因至果,非漸修也,說之次第,理非次第。

此結翻迷成悟,從性起修,成因證果,展轉相由也。意謂:

迷一心而起三惑,無別有迷,即迷此三諦也;如依方故有迷,惑東謂西也。

悟一心而為三因,無別有悟,即悟此三諦也;如悟東西之方,分明不惑也。

修一心而為三止三觀,無別有修,即依三諦而修也;如人既不迷東西之路,可直道而行也。

依真諦而修,為體真止,名空觀。即觀一念心,當體了不可得也。

依俗諦而修,為隨緣止,名假觀。即觀一念心,當下歷歷明明也。

依中諦而修,為息邊止,名中觀。即觀一念心,當了不可得時,正歷歷明明;當歷歷明明時,正了不可得。如是則能觀之觀,空假不二;所觀之境,真俗不二也。

證一心而為三智,無別有證,證此三諦也。

成一心而為三德,無別有成,成此三諦也;如人就道而行,得路還家也。

止觀是因,智德是果。因果本乎一心,故非漸修;始終不離當處,故非次第,同一三諦之理耳。

乙四、總結

大綱如此,網目可尋矣!

大綱,指心要;網目,指教眼也。教法無量,猶之彌天之網,即以諦觀為綱、性修為目耳。三諦原一法,佛說種種名,龍樹悟之而造論,智者證之而立宗。佛祖授受,遞代相承,莫不教人悟乎三諦,修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今則觀修諦顯、惑破智證,則始終之能事畢矣!故荊溪用之為心要,說之為大綱,綱提目張,觀明道悟,俾學者,庶免問程泣歧之嘆,故曰:“網目可尋矣!”

釋文竟。

[1] 《淨名經》:上海佛學書局版及佛陀教育基金會版《天台教觀選錄》中作“《大經》”。
[2] 底本作“即以不了為覆,非同以物覆物也。”依上海佛學書局版及佛陀教育基金會《天台教觀選錄》改。
[3] 底本無“猶”字,依上海佛學書局版及佛陀教育基金會《天台教觀選錄》改。
[4] 平等慧中:上海佛學書局版及佛陀教育基金會《天台教觀選錄》均作“平等會中”,即是說諦閑法師原本作“會”,後人校對之後改成了“慧”。下文“界慧二字,指妙諦之範圍”,也是這樣的情況。

愿我尽生无别念,天台妙教独相随
声香浩浩罢摇情,名利汪汪休夺志
展卷研几云屋夜,冥心索隐雪房时
诸祖传弘誓海深,愿常冥助令开悟
#天台山##天台宗佛學院##佛學院# https://t.cn/8FOhXY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Lam’s中秋节第一次没和家人一起过每天的晚霞都很漂亮呀第一次扎了一个顺眼的丸子头哈哈哈和朋友各奔东西了夕阳真的好漂亮刚洗完头好顺滑哈哈哈哈我是大哥大真的好好笑
  • 【民政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已累计排查养老服务机构、场所27万多家】9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
  • 第一张图是因为苏梦枕给王小石白愁飞房子,兄弟俩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截图帮他们纪念一下哈哈哈哈[笑cry][笑cry]想要在京城混名堂,首先就得有套房!曾舜晞说英
  • 最近休息一直在帐篷里⛺️乐此不疲的享受这短暂的晴朗天气[春游家族][春游家族]别人的快乐不羡慕 稳定的工作有人还羡慕我呢成年人的世界 各自有各自的心思 讨厌秋天
  •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 感情便如同一壶沸水,经历过从冷水开始加热的过程,有足够的尊重和冷静,我们才会在这个逐渐升温的过程里,走向灵魂的高度契合。感情便如同一壶沸水,经历过从冷水开始加热
  • 其实整这活儿并不复杂:先挡住外来病例,如果没挡住,溜进来一例,就立刻在500万市民的喉咙中找到它!他们通晓你的个人资料和你家庭的详细住址,知道你此刻正在往哪里走
  • 记得小时候,我亲爱的妈妈还去挖过地皮菜,用来包素包子素饺子,配上鸡蛋很好吃,比木耳香,比木耳薄很多,每次大雨后,骑上自行车山脚下挖地皮菜,纯野生的,回来洗好几天
  • 回想起前一天的值班经历,葛恒广已经记不清在各个工作间穿梭了多少趟,一个晚上检测了多少核酸标本,只是不断在心中默默提醒自己:加速、加速、再加速……作为科室的试剂管
  • 这一生,男人有着两样追求,事业、情感;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人生中有太多的精彩,也有太多的无奈与伤感,闲暇时,把人生的经历晾晒,依依排序,爱恨
  • #山农寻乡味# 喜洲粑粑是喜洲的一种特色小吃,主要原料为面粉。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翻烤,猪肉里的肥油滋润到了葱花、鸡蛋糕、海米剁成的泥馅料里面而成。
  • #田燚[超话]##田燚出道四周年快乐# 今天是@田燚Farer 9月14日出道四周年进入@丰巢智能柜 为爱发电,为田燚霸屏❤️教程:抽奖3人:田燚抱枕1个 p
  • 三军仪仗队里的滁州女孩】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颁授仪式仪仗队的一员,滁州全椒女孩宋玲玲参与并见证
  • #每日宜善[超话]##阳光信用# 成功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目标达成,一次次小小的进步累积而成的。一个人要有伟大的成就,必须天天有些小成就,因为大成就是由小成就不断累
  • ''他只是日复一日地贩卖橙子和小番茄''我暴哭啊[泪]明明是双向奔赴的爱,最后却是be的结局,李决[泪]我好心疼[泪]没有虐身的情节,也没有虐心的爱恨。李决从一
  • 通常公司的资金链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老板会跳出来画大饼,告诉大家,这些问题都只是暂时的,再过一个月,就会有大笔投资进账。如果很多业务员回归办公室,悠哉悠哉地读书
  •   从2019年突破23万亿元,到2020年突破24万亿元,再到今年安排超26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不断增加,可分配的“财政蛋糕”越来越大。支持“老有
  • 詹世友走访慰问了新时代赣鄱先锋“突出贡献好榜样”梅丽杰老师,学科方向带头人刘金华老师,详细了解两位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为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感到欣喜和骄傲,勉励
  • (它才4个月,非常好动的年纪,两三岁以后会改善很多)​领养地点位于广州增城区 #泰剧黑帮少爷爱上我[超话]#boc的宣发真的需要换一个了,聘用一个专业人士吧,之
  • 自古,位于二百米垂直悬崖之上的郭亮村,仅靠720个台阶的“天梯”与外界连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与山为伴,骨子里却也有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但實際上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