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

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
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
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
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来源:新华社

【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https://t.cn/A6VIm6oa

72岁的我,在儿子家住了不到七天,就被儿媳妇赶了出来,贫苦的女儿把我接走,我正打算扶持女儿一把的时候,儿媳妇找上门来跟我说:“爸,退休金和拆迁款你都得给我,否则我就带孩子改嫁。”我没想到儿媳妇会以此来要挟我,我说了一句话让儿媳妇呆若木鸡。

我都这把年纪了,竟然被儿媳妇赶了出来,真的是老脸都丢尽了,但是我还是要说一说,不怕大家笑话,我只希望像我一样的老人和即将步入老年生活的人能引以为戒,不要像我一样,落得个如此落魄的下场。

我都72岁了才选择去儿子家养老,想必大家也能明白是为什么?第一是因为人老了怕自己招人烦,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第二是因为我有一个不是善茬的儿媳妇。

所以我不到最后关头都不会选择去儿子家养老,只因为最近差点在租的房子里出了事,所以身边必须有人照应了,人老了忘性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

有人说,你这么大岁数连套房子都没混上吗?这么还租房子?我年轻的时候是有房子的,但是后来儿媳妇生了孩子之后说他们需要个大房子,我当时因为老伴病逝花光了积蓄没钱帮他们。

这时候儿媳妇提出反正以后也是让他们养老不如直接把我住的房子卖了,填补他们买个大点的房子,如果我不愿意跟他们一起住,可以先考虑租个小点的房子。

就这样我才过起了租房的日子,我对儿子的付出何止这些?儿子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不知道比他姐姐好多少倍,给他花钱找工作,买房娶媳妇……

而女儿因为当初需要给她弟弟凑彩礼,匆匆地嫁给了她不喜欢的男人,结果就是强扭的瓜不甜,两个人离婚了,如今女儿自己带着个孩子在出租屋生活,没本事挣不来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到了儿子家之后,儿媳妇并没有像买房时候说的那样让我自己睡一间卧室,而是把本该属于我的卧室变成了她的衣帽间,我去了之后她根本就没打算给我腾出了,而是把我安排在了四处漏风的阳台,那一刻我就知道,我这是要开始过寄人篱下的日子了。

第一步,儿媳妇开始要我的工资卡,要完工资卡就好像没这事了一样,还是照样对我不好,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每天指望我给他们洗洗涮涮,一个不满意就把我一顿数落。

我饭量大,她就嫌我能吃,我睡眠不好,她就故意半夜起来发出很大动静把我惊醒,这样在儿子家熬了不到一周,我的血压就上来了,感觉自己都要崩溃了。

女儿来看我的时候,发现我精神特别差,我就把一肚子的委屈都跟女儿说了,女儿骂弟弟没良心,媳妇没有孝敬公爹的义务,可是他这个儿子良心让狗吃了吗?然后直接把我领走了。

女儿把出租屋里唯一的一个卧室让给了我,每天早起把我伺候得妥妥帖帖地再去上班,晚上还会陪我说说话聊聊天,我这时候才发现女儿才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

她如今过得这么苦哈哈,很大原因是我们造成的,我决定帮一把女儿,我打电话找儿媳妇要工资卡,儿媳妇竟然耍赖不给我,我直接补办了一张新的,有了我工资的加持,我们的生活倒也没那么难了,但是女儿没房子始终是我的一块心结,我也不能一直子没房子住啊?

这时好运来了,农村的房子拆迁了,我要了一套两居室和78万存款,我的打算就是房子直接写女儿的名字,钱我自己留着以备不时之需,毕竟我那个儿子是指望不上了。

结果儿媳妇消息特别灵通,直接带着孙子找上门跟我说钱和房子都得给她儿子,否则她就带着我孙子改嫁,当着孩子的面有这么说话的吗?她这不是逼我吗?但是她这次可想错了。

以前我觉得什么都是儿子的,所以亏待了我的女儿,如今我才知道谁才是真正靠得住的人,我连儿子都指不上,我还能指望孙子吗?如果不是她的抛弃,我不会有今天的大彻大悟。

于是我打定主意跟她说:“谁养我,我就把钱给谁,我不是没给过你们机会,如今女儿养我,所以我的房子和钱你们也别指望了,你愿意改嫁我不拦着,那是你老公的事,跟我无关。”

儿媳妇直接呆住了,她没想到一向重视儿子的我竟能说出这种话,赶紧跟我示好说:“爸,我们没说不养你,是你非要走的,你现在跟我们回去,我这就把卧室给你腾出来,您看咋样?”

女儿跟我说:“爸,我尊重你的决定,你一直喜欢弟弟,我知道你更想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望着女儿委屈的表情,我决定不能对不起她,我跟儿媳妇说:“我主意已定,在女儿家养老了,你们走吧。”

儿媳妇骂骂咧咧地走了,说以后别想再看孙子一眼,还说如果我执意如此,她就回去让我儿子跟我断绝关系,让我考虑考虑。我现在该怎么办?
#树洞##情感文字#(来源网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虽然不是自己养的,但看着无助的眼神也有一丁点难过,毛孩子主人在安乐前一边洗毛一边哭,本想等吹干毛毛后才实施安乐,谁知负责超度的医生说还有急事要办,只好提前进行射
  • 把浮力和优惠在新店开业活动期里统统收入囊中吧~1⃣️我就挺自恋的,写完一篇推文,要回看好几遍的那种。车专+关揪3⃣️个晓宝贝送【独角兽2.0all in大礼盒】
  • [好喜欢][馋嘴][圣诞帽]德国拜耳拜灭士 蟑螂药 19.9~~德国拜耳拜灭士 蚂蚁药 19.9[月亮]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
  • 肖战正能量艺人 肖战行胜于言 肖战好帅期待肖战盛阳 肖战骄阳伴我肖战肖春生 肖战梦中的那片海肖战时影 肖战玉骨遥肖战唐三 肖战斗罗大陆肖战顾魏 肖战
  • 在此提醒广大居民,如在同一时段搭乘两辆公交车、同一时段候车可能与该人近距离接触的,请立即向所在地的社区(村)或疾控中心报备。(科技日报)【紧急寻人 去过这些地
  • 我像个偷花贼在花丛里上串下跳[微笑]快来和我做朋友鸭带你去太子湾看郁金香打手电筒看的那种[doge]-来杭州12年了第一次去看郁金香还是晚上去看(因为白天预约满
  • 重庆这座城我还没爱上,只爱上了火锅蘸料[羞嗒嗒] 攻略|东极岛旅游攻略因为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它允许我错误地理解生活,在这种生活里,我们都是无须承担的过客,是心情
  • 《墨香》 蒋雪儿终于多少算是结束了一个阶段的职业生涯,突然发现曾几何时无比熟悉的文字与写作,在真正坐在书桌前时竟笔下无墨。不禁去想,可能那些动人至深的作品,
  • 见世面,就是让你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重要的,而什么是无足轻重的;是让你从鸡毛蒜皮都会紧绷神经的状态,到云卷云舒都从容而视的淡然王家卫曾说:人生就是一个
  • 也时常幻想如果我爸没生病,我想我还会是那个很幸福很爱笑很阳光的女孩子,我会有肩膊可依靠,有地方可逃避。爸爸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我看似接受但实际还是很揪心,一想到他
  • 【印迹】之二「雨」你说你喜欢雨天也许是喜欢雨水打湿花瓣晕染的凛凛香气也许是喜欢一人一壶老酒临窗而立的曲径通幽我努力尝试窥视你内心处的风景我想我大约还是不太懂你象
  • 今天我是Mai哥的人!关于你咔姐,这里想手动艾特Azi[二哈]她打人可太凶狠了!
  • 咱们今天选取了8万级SUV中一台热度较高的车型——新宝骏RS-3,一起来看看它哪款车型竞争力更强,哪款车型值得选。就新宝骏RS-3顶配车型而言,其动力、配置、空
  • 通过古偶出来的成名演 员,一旦完成了“出名”使命,第一反应就是转战现 实题材/正剧题材/大荧幕,觉得这才是[正儿八 经]的职业规划路子,否则都对不起自己的[已成
  • #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仅限本超,只hu较好及以上,hui字,tag,️带 】人人存善念,并能日行一善,则个人、家庭、社会一定安乐
  • (舒怀)#记录我的秋日生活##头号博主说#永远会被妈妈的爱感动[泪][泪]这次趁着周末让妈妈帮我寄衣服还有我的拍立得回来 拿快递的时候惊奇为什么这次的箱子这么大
  • #成毅##吹口哨##狃# 现在想一下这位哥暑假接连播出两部剧,粉丝数竟然没没有过两千万,平时刷信息啥的,烂果子们总说微博限流不能关注,当时我还信了现在这话回想我
  • #双11来了#双十一红包来了,最大红包22888,[酷][酷]李佳琦直播清单 预售 我终于明白,大人为什么不让未成年去谈恋爱了,因为,在这个年龄的我们,不该承受
  • 救命 真的太太太准了 这简直翻版人格测试测试以后 第一特性是RI第二特性是PL IM CFRI:人很好(老好人)对新鲜事物很开心 但是没过多久新鲜感就没了PL:
  • 如果不具备出离心,反而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时在以顽强的人我见在办事的人,则是没有机会得到解脱的,也不可能在心里生起菩提心来。即使佛陀时代那些增上慢的声闻,至少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