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原因值得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每日一道#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
但是为何多少年来,都有不少修道者,愿意过着这种生活方式呢?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里面,有什么原因值得这些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
是注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得这样呢?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理由过上这种生活?下面就谈谈贫道自己的看法。

一、圣人孤独与寂寞是为了什么
孤独与寂寞,不但是一般常人有之,一般修道人有之,其实连圣人也有。但是圣人他们为何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吧!追求的是什么呢?

《道德经》二十章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众人因迷醉于名利而欢乐,像享受丰盛的美味,又像在春天登上高台而欣赏美景。圣人却唯独一人过着淡泊的生活,没有一点欲望萌动的征兆,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还不知道发笑。颓废啊,好像无所归依。众人都有多余之物,而作为一位圣人,却唯独像有所遗失。
圣人表现出愚人的心态,好像非常愚蠢的样子!世俗的人都精明,圣人却显示唯独像昏昧;世俗的人都分析明辨,圣人却表现得唯独沉默。恍惚啊,像走到昏暗的地方,冷落啊,像无处栖息。众人都有所作为,圣人唯独表现出愚蠢而鄙陋的样子,圣人虽然独自和众人不同,然而却重视生养万物之本“道”。

圣人之所以与众人不一样,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作为万物之母的“道”。

二、孤独与寂寞的快乐
有些修行者,在外面看来显得非常孤独与寂寞,他们内心没有太多的贪念,所以内心就清静。当人们内心清静时,就不会有太多的贪求,所以他们就表现安静而显得默默无闻。一般不了解的人,就认为他们生活得孤独与寂寞。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在修道方面,内心清静可以说是天下修行的规范。当内心清静时,自己的心灵就会安静下来,七情六欲也就减少,就不会有太多的非分之念,从而不会去追求一些无用而痛苦的事情。所以一些修行高深的道长,平时内心严格遵守戒律,专心致志地修行,达到虚静状态,可以体会更深远玄妙的内容。

《南华经》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自己身体忘掉,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境界,即《南华经》所说的“坐忘”,从而体会生命的另一状态。另一种状态下,反而能体会到生命的高速运行,《南华经》称之为“坐驰”。

即当身体安静,而精神层面反应则更灵活而快速,从而达到内在的一种通达明亮。故内心清静而无所求的修行者,表现出的样子则好像孤独与寂寞一样。但其实,他们只是形体孤独而内心并不寂寞。

三、忍耐孤独寂寞才能更好地悟道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当我们内心达到空虚已极的境界,保持清静深厚的状态,这样更能认识到事物的变化。万物竞相生长,我们就可以观察它们的循环归复。万物众多,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复归到根源,我们称之为进入一种静态,进入这种“静态”时,我们就称之为是一种归复本性方式。当归复到本性时,就能发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常态而不变的法则,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后,才能明白事物及生命的本质。

如果不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而轻举妄动,那就会遭到凶兆。懂得这种稳定法则的道理,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才会做到公正无私;能公正无私才会使人们归向;能使人们归向才符合自然;能符合自然才会符合“道”,能遵循“道”才会长久,从而终身不遭受危险。

《易经》里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此,当我们处于寂静的状态中,才能更好地体悟道的玄妙,才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变得安全。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内心的专一,是天下修行的一种共同法则,也是排除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最好良方。一般不理解庙观生活的人,认为庙上的生活皆是孤独而寂寞的。一般人都害怕出家而承受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痛苦。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或是修行的快乐。其实出家人内心更充实而幸福。

因为他们有圣贤们的智慧作为指导。所以,内在精神上,反而非常富有。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专一的、一心一意的、非常虔诚地做着自己信仰的事情。内心里有颗坚定的信心,他们时时感觉与太上道祖同在。有了这颗坚定的道心,从此不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不论什么人,当内心达到专一的状态时,是不会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王子去看一个修行者。王子看到修行者说,你一人在山里修行,是不是很孤独与寂寞?修行者说,我本来很快乐,但是你来了,我就不快乐,就变得孤独与寂寞了。王子非常不解地问:为什么?修行者说,你没来,我与“造化”同在,你来了,我就要与你说话,而暂时与“造化”分开了,在内心不能做到专一的状态,所以感到孤独与寂寞。

一些艺术家,当他沉浸于自己的艺术境界里时,也会显得如痴如醉,一个人也不会感觉到孤独与寂寞。所以,一般世人认为修行者皆是痛苦的寂寞与孤独,而实际上,得到修行内在快乐的人,他内心世界是非常幸福的。所以,他们甘愿一生守着表面上很寂寞而孤独的样子。这好比一个雕塑家,看着自己的雕像作品,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自己孤独与寂寞一样。

因此,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的人,才能得到内在的智慧与快乐。好多事情,都是慢慢成功的,如果太急于求成,有时反而不好。所以,《道德经》中说“大器晚成”。往往有大成就者的人,都不是一下成功的,常常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如姜太公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终于等来文王的赏识与重用。越王勾践,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卧薪尝胆最后终于取得胜利。同样我们龙门丘祖师,“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玄门功课经》),共十三年时间,忍耐了孤独与寂寞,修道方能大功告成。

孤独与寂寞在不理解或是没有很好运用它的朋友,也许是一种痛苦。如果能耐得住孤独与寂寞,有时却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更多的智慧与快乐。很多大器晚成者,其实也是经历过孤独或寂寞才达到成功的地步。

所以,孤独与寂寞,对于世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无助的、痛苦的处境,而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幸福的事情!

正见不邪,邪见不正,有善无智是痴,有智无善是狂;故定慧一体,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 https://t.cn/R2Wx3Tq

【修道者的孤独与寂寞!】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

但是为何多少年来,都有不少修道者,愿意过着这种生活方式呢?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里面,有什么原因值得这些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

是注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得这样呢?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理由过上这种生活?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圣人孤独与寂寞是为了什么

孤独与寂寞,不但是一般常人有之,一般修道人有之,其实连圣人也有。但是圣人他们为何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吧。追求的是什么呢?

《道德经》二十章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众人因迷醉于名利而欢乐,像享受丰盛的美味,又像在春天登上高台而欣赏美景。圣人却唯独一人过着淡泊的生活,没有一点欲望萌动的征兆,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还不知道发笑。颓废啊,好像无所归依。众人都有多余之物,而作为一位圣人,却唯独像有所遗失。

圣人表现出愚人的心态,好像非常愚蠢的样子!世俗的人都精明,圣人却显示唯独像昏昧;世俗的人都分析明辨,圣人却表现得唯独沉默。恍惚啊,像走到昏暗的地方,冷落啊,像无处栖息。众人都有所作为,圣人唯独表现出愚蠢而鄙陋的样子,圣人虽然独自和众人不同,然而却重视生养万物之本——“道”。

圣人之所以与众人不一样,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作为万物之母的“道”。

二、孤独与寂寞的快乐

有些修行者,在外面看来显得非常孤独与寂寞,他们内心没有太多的贪念,所以内心就清静。当人们内心清静时,就不会有太多的贪求,所以他们就表现安静而显得默默无闻。一般不了解的人,就认为他们生活得孤独与寂寞。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在修道方面,内心清静可以说是天下修行的规范。当内心清静时,自己的心灵就会安静下来,七情六欲也就减少,就不会有太多的非分之念,从而不会去追求一些无用而痛苦的事情。所以一些修行高深的道长,平时内心严格遵守戒律,专心致志地修行,达到虚静状态,可以体会更深远玄妙的内容。

《南华经》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自己身体忘掉,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境界,即《南华经》所说的“坐忘”,从而体会生命的另一状态。另一种状态下,反而能体会到生命的高速运行,《南华经》称之为“坐驰”。

即当身体安静,而精神层面反应则更灵活而快速,从而达到内在的一种通达明亮。故内心清静而无所求的修行者,表现出的样子则好像孤独与寂寞一样。但其实,他们只是形体孤独而内心并不寂寞。

三、忍耐孤独寂寞才能更好地悟道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当我们内心达到空虚已极的境界,保持清静得深厚的状态,这样更能认识到事物的变化。万物竞相生长,我们就可以观察它们的循环归复。万物众多,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复归到根源,我们称之为进入一种静态,进入这种“静态”时,我们就称之为是一种归复本性方式。当归复到本性时,就能发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常态而不变的法则,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后,才能明白事物及生命的本质。

如果不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而轻举妄动,那就会遭到凶兆。懂得这种稳定法则的道理,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才会做到公正无私;能公正无私才会使人们归向;能使人们归向才符合自然;能符合自然才会符合“道”,能遵循“道”才会长久,从而终身不遭受危险。

《易经》里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此,当我们处于寂静的状态中,才能更好地体悟道的玄妙,才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变得安全。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内心的专一,是天下修行的一种共同法则,也是排除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最好良方。一般不理解庙观生活的人,认为庙上的生活皆是孤独而寂寞的。一般人都害怕出家而承受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痛苦。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或是修行的快乐。其实出家人内心更充实而幸福。

因为他们有圣贤们的智慧作为指导。所以,内在精神上,反而非常富有。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专一的,一心一意的、非常虔诚地做着自己信仰的事情。内心里有颗坚定的信心,他们时时感觉与太上道祖同在。有了这颗坚定的道心,从此不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不论什么人,当内心达到专一的状态时,是不会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王子去看一个修行者。王子看到修行者说,你一人在山里修行,是不是很孤独与寂寞?修行者说,我本来很快乐,但是你来了,我就不快乐,就变得孤独与寂寞了。王子非常不解地问:为什么?修行者说,你没来,我与“造化”同在,你来了,我就要与你说话,而暂时与“造化”分开了,在内心不能做到专一的状态,所以感到孤独与寂寞。

一些艺术家,当他沉浸于自己的艺术境界里时,也会显得如痴如醉,一个人也不会感觉到孤独与寂寞。所以,一般世人认为修行者皆是痛苦的寂寞与孤独,而实际上,得到修行内在快乐的人,他内心世界是非常幸福的。所以,他们甘愿一生守过着表面上很寂寞而孤独的样子。这好比一个雕塑家,看着自己的雕像作品,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自己孤独与寂寞一样。

因此,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的人,才能得到内在的智慧与快乐。好多事情,都是慢慢成功的,如果太急于求成,有时反而不好。所以,《道德经》中说“大器晚成”。往往有大成就者的人,都不是一下成功的,常常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如姜太公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终于等来文王的赏识与重用。越王勾践,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卧薪尝胆最后终于取得胜利。同样我们龙门丘祖师,“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玄门功课经》),共十三年时间,忍耐了孤独与寂寞,修道方能大功告成。

四、结束语

孤独与寂寞在不理解或是没有很好运用它的朋友,也许是一种痛苦。如果能耐得住孤独与寂寞,有时却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更多的智慧与快乐。很多大器晚成者,其实也是经历过孤独或寂寞才达到成功的地步。

所以,孤独与寂寞,对于世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无助的、痛苦的处境,而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幸福的事情!

作者:龙泉道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探店打卡#石里香奶茶王的奶茶了!高级的石里香茶底,乌龙茶香-花香十厚椰乳,清甜不腻,还有淡淡的回甘!太绝了, 底部还有Q弹 的大力波波,增加了口感~石里香柠檬
  • #那年我们# 比较没想到的一点是,金志雄的妈当年那么对他竟然真就是没有什么不得已的隐情,还以不破坏志雄的心情为由,不给予志雄母爱,从这母亲不知道儿子对水蜜桃过敏
  • 居住周边的生活条件成熟,楼下有电车停车位和充电位(月租30/月)汽车停车位,生活便利,交通极便利。【禁养宠物】【禁用煤气】为了安全全部用电【房东直租】无中介费【
  • 我一直在拉进我们的距离,而你却丢下我越走越远了,好像这一切都是我,曾经什么都没有,可能你不在意这些,愿意陪我吃苦,但我不愿意,因为不舍得,还好曾经你没有留下来,
  • 说实话,我不喜欢纽约,尤其不喜欢曼哈顿岛。世界五百强的美国企业几乎都在那儿,地皮到房产都排名世界第一。
  •   3、嘴唇上长痣  从面相角度来讲,嘴掌管人的食禄,假如女人此处长痣的话,做事缺乏头脑,不擅于理财,花钱没有节制,今天赚了钱,也会由于家人而把钱都用光。#30
  • ①后置2000万AI双摄,白天夜晚都清晰 ②前置2000万“治愈系”自拍,一拍就有好心情 ③标配骁龙660 AIE处理器,旗舰性能 ④“杨柳腰”纤薄机身,盈盈一
  • 三星20%苹果18%其他12%,正好50%,如果再计算其他的中国品牌,那么中国的手机产量应该是大于50%的,半壁江山被中国牢牢掌控。三星20%苹果18%其他12
  •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5名华人获奖者中,4名均为女性(来自财新客户端)分享酷安用户 的动态: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联合清华、北大两校资源 #今日热点#据清华大学
  • 4.武汉文物市场 :武汉市香港路209号。中国古玩批发市场:1. 广州古玩城: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94号。
  •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Queen##皇后乐队# 的官方粉丝俱乐部Official International Queen Fan Club是迄今为止运营时间最
  • 猫咖有只重点色布偶令我回味无穷前期主动过来嗅嗅,摸头令ta满意后就在你身边斜斜躺下肚子也任撸,在某个时间点(后来复盘想起大致是从有家长软磨硬泡带了小孩进来时)营
  • 16、增长大慈大悲念诵地藏咒能增长修行人的大慈大悲心。常念地藏陀罗尼就能增长灌顶。
  • 。。
  • 我会再来的HLB的好兄弟在今天送了他一双鞋 真是好基友我去年种的葡萄树今天发现它发芽啦 真是开心然后今天晚上吃了沙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沙县有很深的执念昨天晚
  • ”曾采访过福岛当地放射线医疗专家的早田表示,福岛地区至今仍留有辐射污染,当地民众生活其实非常痛苦,不满如今又被当成福岛食品的谈判筹码,且很多人反对辐射污水排入海
  • 我们追寻其他更令我们兴奋的人,并非因为笃信与之携手的人生会更和谐,而是潜意识里认定它的挫折模式为我们熟知,令我们安心。#生而不凡各自有光[超话]#今天也来搞个问
  • 刘宇宁你是我的骄傲! 刘宇宁你是我的骄傲!
  • 还有你竟然叫我‘滚’。还有你竟然叫我‘滚’。
  • 往往我们冒冒失失的,胡乱去一个渔场偷鱼,最后很可能鱼没有搞到,反而丢了工具,重一点被狗咬了,甚至掉进鱼塘 丢了半条命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说,重点就是选择有的鱼塘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