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第二册(序分、三番破识)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M6执心在中间(分二.七处征心6)
N1阿难执心在根尘之中 N2如来以兼二不兼为破 N1分三
O1引教泛计中间 O2如来确定中相 O3阿难别出己见
今O1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现在阿难就想把佛所说的话拿来做凭据、做证据,证明他自己的见解是不错的:“这是您讲的,您说这样子嘛!不是我说的。”你看,阿难的胆子也真不小!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我在以前听见佛您说过──你看,这一口咬定,就把佛给镇住了!他听见佛和谁说呢?和文殊等大菩萨,讲“实相”的时候。“文殊”,就是妙吉祥菩萨,这位妙德的菩萨。“等”,不只一个,还有其他,如观世音、大势至这一些大菩萨;佛为法王,所以菩萨叫法王之子。

什么叫“实相”?“实相者,无相也,无所不相也。”什么也没有,这就是实相。你说它什么都没有吗?又什么都有,什么都是在实相里头生出来的。这也就是所说“真空、妙有、真如”,都是这个,也就是实相。真空里边又有妙有,妙有里边又有真空,所以说“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空到极处就该有了,有到极处又该没有了,这是实相。

佛和法王之子谈“实相”的时候,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世尊您也说过,心不在内,也不在外。意思就是,“这是世尊您以前说的;怎么现在我说的,您又说不对呢?”

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如我思惟:像现在我又这么想一想。内无所见,外不相知:你若说它在里边,它看不见东西;说它在外边,和里边又互不相知。外边也不知道里边,里边也不知道外边。内无知故,在内不成:因为里边不知道,这个心在内也不成了。身心相知,在外非义:我们这个身和这个心,它互相知道的,好像佛说你触头,脚就知道。要是这个心在身外边,它就互不相知了;因为身和心互相知道,所以若说心在身外边,这也不对了。

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现在我这个身心互相知道,在里边又不见,所以这个心哪,我知道了,应该是在中间!他这“中间”,也不知道是哪个中间?是身里边的中间呢?是身外边的中间?所以后边佛又来问他。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阿难!现在你说是在中间;在中,这不能迷乱的,不能没有一定的,这个“中”并非没有所在的,一定要有一个地方。“不迷”,就是不能没有一定的,一定要有一定的处所。究竟哪个地方是中呢?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现在你推求你所说的中间,这个“中”在什么地方?是在外边处所啊?是在你身上呢?

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你说这个“中”在你的身上,在你这个皮毛上;那在你身的边上,这就不是“中”了。你说在身上,在什么地方啊?你若说在你身的中间,那就等于是在里边啊!这还是你以前说那个“在内”啊!

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假设你说另外有一个地方是中,你能不能把它指出来在什么地方呢?它有什么一定的表法吗?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你若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说出一定的处所来,那就如同没有,还是没有。你若有所表现,你这个“中”,就没有一定。

何以故:怎么说没有一定呢?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就是标志。假如有一个人用这么一个标志,做这么一个记号,譬如钉一个桩子,说这个地方就是“中”。可是从这个“中”的东边看,这个“中”就变成西了,就不中了。若从这个“中”的南边看,这个“中”就变成北了,也不是中了。

就好像我前几天不是说“十方”?根本就没有个“十方”。你说这是南边,你到这个南边的南边,这南边又变成北边了。你说这是北边,你再走到北边的北边,那个北边又变成南边了。所以没有什么一定的,这也就是这个道理。

表体既混,心应杂乱:你既然没有所表,你这个心就应该杂乱了。这个表体根本就表达不出来的,你说究竟哪个地方是“中”?没有一个“中”的地方啊!所以你说这个“中间”,也是个错误。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在前边这一段文, 阿难立出一个“中”来,佛就把他这个“中”也给破了,问他究竟这个“中”是在什么地方;中要不迷,要有一定,才可以算个中。佛现在举出这种种的道理,来问他这个“中”在什么地方。

阿难言:阿难听世尊这样问他,随着就又答覆世尊,我所说中,非此二种:我所说的那个“中间”,不是世尊您说的“里边”或者“外边”这两种。是什么呢?如世尊言:就像世尊以前所讲过的──他又拿出世尊以前所说的话来做证据。眼色为缘,生于眼识:世尊您说:眼根对色尘,眼看色,这是一种缘;可是在这种缘中间,就生出一种眼识来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为什么眼睛和色尘有一种缘呢?因为眼有分别,色尘本身没有知觉的。识生其中,则为心在:可是当眼接触到色上,中间有一种分别心──“识”生出来了;这个“识”,大约就是“心”吧?心就在这个地方!我说的“中”,是眼和色尘相接触为缘之中,所生出的“识”,这就是个“心”!

N2如来以兼二不兼为破(分三)
O1双开两途 O2两途俱非 O3正与决破
今O1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

佛言:佛听到阿难这样来辩白他这种理论,对阿难就说了,汝心若在根尘之中:你这个心,假如在根、尘之中间。“根”,就是眼根;“尘”,就是色尘。你认为这是中间了,这就是你的心。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那这个心的体,它是两个?还是一个呢?

O2两途俱非

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

若兼二者,物体杂乱:假设你说在中间这个心有两个体,这究竟哪个是你心的体?哪个又是物的体呢?你能不能分别出来?你若不能分别,那你心的体就杂乱而无章了。

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那个物的体,它不会知道的,它没有知觉的。你在根这儿有一个心体,在物那儿又有个心体;一个是有知的,一个无知的;这若一相比对之下,就变成敌对了。你这个心和这个物体变成两立了,你这个心是知道的,那个物的体它不知道,那究竟你这个“中”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你这个心和根这儿是中啊?还是和色尘那儿是中呢?

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如果你这个心不是两个的话,那个物体它不会有所知的,既然无所知道,它就没有一个知觉性,没有一个体性,那你这个“中”,到底在什么地方?

O3正与决破

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阿难!因为这个,所以你要知道,你说这个心“当在中间”,这个理论也是立不住的,没有这个道理的。

以上内容为大德宣化高僧开示,更多内容详见《大佛顶首楞严经》宣化上人经典浅释,宣化上人法汇,可以网络搜索“宣化上人法汇”,下载大德高僧佛经浅释电子书,跟随佛祖菩萨高僧修善念佛,来世出生于没有苦难的佛国。#心中的净土[超话]#

#地藏菩萨木轮相法占验选辑[超话]#
1.叩问大士:请问女生一个人拥有十双鞋子算有过失吗?答:观所梦有所损
2.请问五双呢?答:观所梦无损害
3.请问是以五双为限,不可超过?
答:观所梦为吉利
4.请问超限拥有的话,是关乎会折损个人福报吗?答:所向处可开化
5.请问男生是否同样道理?答:所向处可开化 #地藏菩萨木轮相法占验选辑##常观世音微语录[超话]##常观世音微语录#

#春风社学堂[超话]#《了凡四训》789无<10>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心不唤物物不至,是以心唤物不是以欲望唤物,心和欲望是两回事。

仁义道德可求,功名怎可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经过人生的跌宕起伏,以我本心不变,来应对变化的世界,变化的境遇,孟子说的没错,是你理解错,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心是真正的人生福田,所有的东西都在我们的心,做所有的事情都要从心来求,不只是自我品格的提升,还包括功名富贵,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心生发出来的,如果向外求,失去了时间,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精力

先别说孔先生,问问自己的本心,你觉得你能考上进士吗?你自己都觉得考不上,还用孔先生说吗?
所有的问题都在自己,都可以从自己内心找到答案,要拷问自己的灵魂和内心,自己做得到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人对自己的反躬自问,反躬自省,极为重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新入手了他家的加辣加臭版螺蛳粉,又辣又酸又臭,真是一整个贼过瘾啊,各种配料也很多,吃起来更加满足啦!结果就是一天吃两斤,那能不碰这些就不碰了吧3其实还是挺焦虑
  • 这可是我大学毕业就想去的地方啊 大概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好像还没有后悔过到目前为止做出的所有决定依然生活至上 永远生活至上#佛法智慧改变命运人生[超话]##正能量#
  • 一般来说,这个社会上比较成功的男性,还能依然忠诚于家庭的有这么几类:① 发迹靠老婆家,人家手里有把柄,老丈人有权力,不敢乱来② 老婆是母老虎,发起疯来天翻地覆,
  • (16)当你有了天才的感觉,你就会成为天才。你会看到痛苦和快乐,也许你会看到一点光芒告诉你:你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原因的,你也值得得到幸福和快乐,即使有时可能难以发
  • 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一定要积极的演出;既然脚步已经跨出,风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把希望播在这里,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谢幕……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你跌
  • ”……」❤️万物是你,无可躲今天也是最爱更爱先生的一天……先生,很想很想很想你……我的一生借你一程,这一程便是余生除非黄土白骨,我守你百岁无忧@任嘉伦Allen
  • 到了要分离的时候还是舍不得的,没关系,短暂的离别,为了更好的相遇,给你们看看我备考期末早上的六点和昨天跟好朋友们吃的地锅鸡,真的很美好。想到等下就能吃上好吃的,
  • 韩女士说:“其实我当时穿的是一个裙裤,如果当时是我自己一个在场,估计也不会选择直接揭露…但是,顾先生的出手,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也让我更加坚定,以后遇到这种事情,
  • 都是当爹的人,想想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拐走,哭了没有,挨打了没有,吃饱了没有,想不想爸爸妈妈,心里那个难受劲,不用多说。昨天又一次梦到了爷爷 梦到他还没有走 爸妈带
  • 真实的人物情感,浓浓的“京味儿”与时代印记,《梦中的那片海》用年轻化的视角,全景式展现了一代人的人生际遇与成长经历,他们也都曾在时代洪流面前迷惘过,也为自己的人
  • 希望以后阿姨要是回来,可以见到现在感觉魁北克的法语真的和法语是有点区别的,带有一些英语口音,周三我突然收到了一条陌生的短信,上面写着对面:桑小姐,您的酒落在柜台
  • 静心思量,人生总是美好的,阳光总会如期而至,唯愿自己风雨中走过这平凡的路途后依然握紧了内心的善良,依然存着一份美好的愿望,对人间依然有一种深深的祝福,但愿所有的
  • 01. 永望 文昌 高岑 宏博 正诚 02. 安平 宾鸿 宏畅 文曜 良才 03. 嘉德 飞鹏 嘉福 懿轩 成济 04. 煜祺 星文 乐邦 泰宁 思博 现代简约
  • ❷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❸◎“在”这个词真的很棒,我在,我一直在,我一直都会在,我永远在,无处不在 L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当一个人忽略你时,不要
  • 可是我依然在十五年后的今天,感谢当年的钟欣桐,她无助时支撑的力量,可是我依然在十五年后的今天,骄傲后来的钟欣潼,她遭遇绝境时的初心,她是善良的,纯真的,即使灰暗
  • [可怜]还有就是叠加一句感叹:没想到纵是冷漠无情如chain,也拒绝不了番头魅力,也喜欢上了他啊!因为转了一圈了还是回忆一下我产品定情时刻(完全不是|大错特错|
  • 肖春生的感情变化也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都是编剧和导演安排的感情递进,一见钟情并不一定都是女主,也有可能是年少时遇见的另外一个惊艳的人,但最后走到一起经历过的是女
  • 本身追星是为了抵抗现生的不愉快,结果一上网络让人更不愉快了,已经无法带给我欢愉了,实体专还是会买,八月如果能抢到票也会去,就当是一场告别吧~做个路人粉反而还能收
  • #每日一善[超话]#慎独是一件孤独且酷的事情,所以我们其实不着急去迎合别人,努力提升自己反而会有效的多。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 【#济宁# 咨询梁宝寺镇小城镇建设】 1.请问府前新村何时启动建设2.二院南片区空地何时建设,准备建设什么3.侯庄大道什么时候打通北边道路和文化路联通4.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