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生态扶贫带来“双丰收”】11月的陕北高原,漫山遍野的杏树红叶将榆阳大地装扮得分外妖娆,站在鱼河峁镇田园村的山顶放眼望去,层林尽染、美不胜收,3120亩大扁杏,成了该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以前山上都是光秃秃的,这几年通过生态扶贫政策支持,荒山荒沟都变成了绿水青山。”贫困户生态护林员艾玲说。“十三五”以来,榆阳区坚持生态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全面推广林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在南部山区大力发展大扁杏等特色林果产业、北部沙区发展优质饲草产业、近城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三大林业主导产业”,走出一条保生态促增收的精准扶贫之路,实现脱贫增绿“双丰收”。
林果产业惠万家 开启农民致富门
“去年,我们村收获大扁杏核8万多公斤,通过消费扶贫政策引导,企业统一采购,纯收入36万元,村民收入增加了,脱贫致富信心更足了。”田园村党支部书记田兴军说。2012年以来,榆阳区启动了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引进了耐低温的新品种大扁杏和鲜食杏,并提升了种植标准,加强了管护引导,经济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榆阳区共栽种大扁杏16万亩,挂果面积约10万多亩,在丰产年份可产杏核230万公斤以上,产值超2000万元。大扁杏的规模化种植,催生了大扁杏加工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成立的榆林好婆姨农业科技公司,是陕西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公司负责人胡艳珍介绍,公司从事大扁杏的科研、种植、加工、销售等相关业务,生产沙地杏仁、蛋白杏仁粉、红枣杏仁粉等系列产品,公司拥有的“好婆姨”商标以及其产品先后被省级有关部门评为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榆阳区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林业企业生产的大扁杏产品年均销售额达到2464万元,直接为11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户均年增收2400元。同时,6万亩桑树产业基地,促进桑叶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该区将30个贫困村桑叶加工点,以固定资产的形式移交给村集体管理经营,壮大了贫困村集体经济,确保贫困村高质量脱贫。杏树文化旅游深入人心,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从2011年首届“秋染南山,红叶传情”杏树红叶文化节开始,榆阳区不断丰富杏树文化活动内容,从“春赏花、秋观叶”到“夏品果、冬踏雪”,发展到“每月小活动不断,每季大活动相连”的榆阳文旅融合模式,成功打造出“大美榆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如今,赵家峁休闲度假、白舍牛滩乡村游乐、三道河则草滩风情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随着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的深入开展,生态旅游逐步兴起,进而带动并增加了就业机会,让过去因年轻人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空巢村”,逐渐开始逆转,呈现出年轻人“返村潮”。“看到村里这几年发展的这么好,我去年决定回到村里经营游乐项目,到现在纯收入达四十多万元,我还带动了我们村3个贫困户也参与进来,增加他们的收入。”赵家峁村景区彩虹滑道负责人赵昌渊说。截至11月初,全区共接待游客783.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98亿元,仅“十一”假期,全区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亿元。“栽下的是苗木,长出的是生态,积淀的是文化,惠及的是子孙后代。”对榆阳大扁杏产业的发展成果,榆林市政协副主席、榆阳区委书记苗丰如此评价。
优质饲草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榆阳区围绕建设“中国草业明珠”目标,按照“生态优先、立草为业、以草带畜、草畜一体、循环发展”思路,把草业和草食家畜养殖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要产业大力培育,初步形成了“千家万户种草、种养大户种草、股份经济合作社种草、农业龙头企业种草”的强劲发展势头。“过去一直觉得种玉米、马铃薯能挣钱,种草挣不了多少钱。经过政策引导,今年我们家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了300亩苜蓿,一年收割了三茬,收获优质饲草210吨,收入近40万元。”芹河镇张滩村村民张桂杰说,优质苜蓿产业是我们老百姓有奔头,能致富的强势产业,我明年要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精心管护、增加收入。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产业体系为核心的同时,该区在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配套扶持,把小饲草真正做成脱贫致富、绿色发展的大产业。今年计划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支持草产业发展,鼓励好禾来、明杰、荣泽等农业企业转型发展高产优质饲草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科技实力、机械化水平高、产品质量优良”的饲草种植企业、草产品加工企业,构建起“市场+龙头+合作组织+大户+基地+服务队”的利益无缝链接机制。好禾来草业公司种出蛋白含量高于20%的优质苜蓿,建成年生产能力5万吨的饲草综合加工服务示范点,结束了榆阳草产业发展只有种植没有加工的历史,饲草销往国内“蒙牛”、“伊利”等牧场。小纪汗镇大纪汗村、金鸡滩镇金鸡滩村、补浪河乡补浪河村等村级股份合作社,年发展高产优质苜蓿集中连片种植均在2500亩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可带动农户增收1500多元。截至目前,榆阳区共培育草业合作经济组织160多家、种草大户近千户,今年全区高产优质苜蓿留床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其他饲草种植面积可达到20万亩,年产饲草24万吨。高产优质饲草的科学种植拉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今年全区羊子养殖将发展到200万只,奶牛、肉牛养殖将发展到10万头。“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草。一只湖羊,从羊羔到出栏,需要食饲草近1000公斤。选择在榆阳投资,主要是看好这里饲草产业发展的后续力量。”小纪汗镇10万只湖羊养殖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介绍。
释放生态效益 拓宽就业渠道
榆阳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按照“道路林荫化、庭院园林化、村庄风景化”建设标准,以整村推进的方式,投入1892万元,对大河塔镇高沙峁村等8个乡镇66个贫困村实施了绿化,实现了符合绿化条件的贫困村绿化全覆盖。既改善了贫困村的人居环境,又扩大了林草覆盖面积。“我每天都按时到林场巡查,看有没有乱砍乱伐、火情等现象,感谢政府把我选聘为生态护林员,让我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一定尽职尽责干好这份工作。”像鱼河峁镇高家峁村贫困户护林员艾玲一样脚踏实地、履职尽责的生态护林员分布在榆阳的每一片林区。他们日复一日穿梭在林场中,用双脚丈量着林地的每个角落,用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绿色家园。截至目前,榆阳区共为175名贫困户生态护林员,累计发放工资217.54万元。同时,将小纪汗林场作为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开放单位,向全区贫困人口提供了12个工作岗位,根据工作岗位不同,每人每月发放工资1500-3800元。“榆阳区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扶贫工作,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重点做好‘南果、北草’产业发展布局,以深化林业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多措并举激活林业发展要素,提升优质林产品供给能力,深加工、提品质,育龙头、打品牌,拓市场、提效益,让绿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榆阳区林业局局长高来伟说。https://t.cn/A6G1B4z3

#诗词[超话]#
《十万里旅途,不过一首诗》
作者:杨千意

春来婺源菜花迷人眼,
顺游黄山、九华、黟县桃花源,
新安江畔烟村美如画,
千岛湖边清风明月婪。

富春江里烟雨稠,
钱塘两岸遍锦绣。
西子湖访英雄冢,
江南风光把客留。

姑苏城边,浅堤绿柳外烟波浩渺。
吴门西望,穹庐华盖下沧溟浩荡。
越国千霜,灵秀落华堂。
寒山寺绵燃千年香火,
灵山大佛慈目远航,
滚滚长江,淼淼钱塘。

扬州自古姑娘俏,
金陵古都幽梦香。
曲水流觞到兰亭,
沈园咿咿呀呀唱凄凉。

挥别舟山转头入河南,
嵩山松,开封忙,
洛阳牡丹压娇娘。
翻过王屋与太行,
顺览平遥古城乔家大院,
五台山颠星满天。

入潼关、吃面到西安,
听着秦腔放眼黄土高原。
直驱最北黄河边,
夏日里内蒙草原百花璀璨,
狼山阴山深处依旧荒蛮,
西夏王陵已不远,
贺兰山颠夜妖艳,
敕勒川、穹庐下,
纵横八百里河套米粮川。

秦岭的风吹凉了终南山,
空谷幽兰处闻听道德传。
老不出蜀、少不入川,
一曲凤求凰定情缘。
秋色渐起时沿318尽情格萨尔王的故园。

高原风情百顾不厌,
重走文成公主当年入雪域,
布达拉、卓玛甜,
一目千里追着阿里落日远,
冈仁波齐、玛旁雍措,
希夏邦马蜂高耸入青天。
舍得几壶酥油茶,
珠峰大本营听夏尔巴人说艰险。

跃过五千米海拔上四个大坂,
才知道盛夏里大雪也弥天。
叶城、喀什、转和田,
昆仑乔戈里峰记心间,
苍凉戈壁、大漠孤烟,
横穿罗布泊寻找古楼兰。

天山南北瓜果比蜜甜,
惜别敖包袅袅炊烟,
几曲刀郎正当然,
掉头往东长路漫漫奔瓜州,
路遥遥、窗外戈壁荒蛮,
反复听一曲《离别草原》。

苍凉心、萧瑟眼,
金戈铁马似重现,
留下无数边塞好诗篇。
莫高窟旁月牙泉,
阳关、玉门、嘉峪关,
又见敦煌,满胸怅然。

静谧时光中欣赏青海湖,
蓦然回首,
路途那些陌生的相遇,
已走了好远好远。
心心念念时,
看啊,
塞外的风吹黄了祁连山。
山中阿柔草原金灿灿,
仿佛不似在人间。
骑上骏马追一回晚霞,
躺在无边衰草上看明月高挂,
端起酥油茶悠然地望着北斗已落下。

大雪纷飞再起銮,
忍泪穿过汶川县。
神女峰外萧萧下,
巴蜀大地美食全。

武当山、神龙架,
滕王阁序传天下。
湘江北去过湘潭,
汨罗江畔祭屈原。

洞庭湖乘打鱼船,
岳阳楼曾著名篇。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泛舟伴落霞。
六祖禅院舍二心,
年关将近抵三亚。

十万里路三百天,
只为遍访好山川。
人生百年风吹散,
争名夺利负河山。
不如持戒多行路,
洗净灵魂等归处。
#诗词##中华好诗词##诗歌##中国诗词大会# ​​​#旅行##自驾中国#

【树林召镇:寻路“未来村”】#希望的田野#
金秋时节,希望的田野上铺陈出丰收的景象。在东海心村新农专业合作社的百亩稻田里,鲜蟹活蹦乱跳,前来买蟹的人络绎不绝;在田家营子村莲鹅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水映稻田一片金黄,白鹅曲项“高唱致富歌”;在林原村,放眼望去,镰刀舞动、挥汗如雨,各式新鲜蔬菜被包装、入箱、装车,运往北上广……此时,面对村民的笑颜,更容易理解“土地”对于乡村增收的意义。

树林召镇东海心新村的稻田蟹试养成功,蟹儿肥,农民心里美。(付银兰 王耀宗)
这是正在寻路“未来村”的达拉特旗树林召镇。
什么是“未来村”,树林召镇镇长乔有世并没有说出答案,而是以问作答:“地谁来种、怎么种?乡村谁来治理、怎么治理?农民向哪转、怎么转?美丽乡村建什么、谁来建?农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怎么增收?”

他的言外之意:如果这些问题都找到了更好的答案,便找到了“未来村”。

正是循着这样的思路,树林召镇开始变革之路,大胆探索通向“未来村”村级集体经济振兴、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村路”和“乡径”。

达拉特旗是典型的农业大旗、产粮大县,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树林召镇是“鱼米之乡达拉滩、海海漫漫米粮川”的典型代表。

新中国成立初期,树林召镇的赵丑女拉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改革大幕后,她的事迹和安徽小岗村一起载入了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史册。此后,变革一直是这里的主旋律。去世多年的赵丑女肯定想不到,她当年所争取的土地“分户经营”,如今又回到了“统一耕种”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树林召镇进行了多个方面的改革和试验,探索出了“一个体系、两个平台、四个升级”三个模块的“未来村”路径。“一个体系”即一村四社和联合社体系,其中一村为行政村,四社为资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宅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同时还要在镇一级建立综合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有效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两个平台”即农村产权交易的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线下平台为树林召镇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线上平台是中国乡建院的“乡村壹家”网站,线上线下能互动合作、同步推进,推动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入市交易;“四个升级”即小镇和中心村升级、产业升级、服务和治理升级、生态升级,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农村、农业、农民整体上的现代化。

在这一路径下,树林召镇推行镇级“领跑”带动村级“接棒”策略,鼓励因村施策、先行先试,有效推动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比如土地合作社可以让想种地、会种地的人成为新型职业农牧民,资金互助社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并让村民的闲置资金“钱生钱”,这些合作社的启用有助于系统地破解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钱地人”不协调难题。

“我们所有的谋划都要围绕农户进行,引导农民自愿成立了内置金融合作社、共赢土地合作社、劳务合作社、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等多种合作社,再加上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各类农资技术支持,培育种养殖大户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而没有壮劳力的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或闲置资金入股的方式增收。”一张被花花绿绿字体占满了的示意图,在乔有世的详细解说下,生动和清晰了起来。

几种合作社都围绕农户设立,落点都是农户。第一份收入是土地入股后的保底收入;第二份收入是年底分红;种植能手和家庭农场承包合作社的土地耕种,有了第三份收入;有农机的组成农机合作社或单独租赁有了第四份收入;有闲钱的村民入股内置金融合作社后有了第五份收入;外出打工的村民有了第六份收入即工资性收入。六份收入构成了一个“伞状图”,多元化的增收渠道便是“龙骨”,有效激活了土地承载的普惠性能量。

树林召镇的“试水”,效益渐显,各村的致富项目纷纷以不同模式孵化、裂变。

树林召镇田家营子村莲鹅湾种养殖合作社带动农民多元发展,近日,5000多只鹅已被厂家回收购买2000只。(付银兰 王耀宗)
如田家营子村在2019年陆续成立了养鹅、水稻种植等3个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推行“鹅稻共生”种养法,稻田的青草可以给大白鹅提供饲料,鹅粪可以肥田,不仅减少了肥料成本,还增加了土壤肥力,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生产出来的优质弱碱性大米、鹅肉、鹅蛋都是绿色安全食品,很受消费者青睐。最重要的是与种玉米、葵花等传统作物相比,种植水稻综合收入每亩可增加800元以上,村民的积极性很高。”村党支部书记淡永强说。

群鹅集体上岸觅食。(乔林)
为了防止已脱贫的贫困户返贫,田家营子村让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进入莲鹅湾种养殖合作社务工增收。对无劳动能力的,合作社为其代养鹅苗,养成出售后将收益全部返还。每年,合作社将收益的8%分给脱贫户,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再如资金互助社在2017年运行以来,入股资金从415万元发展到1540万元,累计贷款2448.3万元,利息收入83.7万元,惠及群众770多户,目前无一例不良贷款。

树林召镇的目标不仅限于让“好地好水有好年景”。随着多年来“进城流”的影响,农村大量资源资产被闲置,如何激活?这是全国性的普遍难题。树林召镇建立了“两个平台”,再一次成了全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刘志男在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签约
8月14日,来自通辽市的刘志男在签完一系列协议,接过树林召镇农村产权服务中心颁发的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后,特别将红彤彤的林原村“新村民证”捧举在胸前,满面喜色地笑着,让人拍了照,用微信发给父母,告诉二老他们在千里之外有了新家。

这是全市也是全自治区乡镇一级的首宗农村产权“入市”交易,正式拉开了树林召镇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入市交易的大幕。

新村民证
2020年,面对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无法产生价值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树林召镇率先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全面深化农村产权交易制度改革,于6月份成立树林召镇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资产,推动农村闲置的资源资产入市流转交易,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激活农村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村民可以将房屋、土地等闲置资源资产作价后入股村集体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交到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的平台,再挂牌交易,交易完成后,溢价部分按比例留给合作社一部分,剩余给村民分红。如果买方钱不称手,可以到村里的资金互助合作社进行按揭,缓解压力。”乔有世短短几句话的背后是一盘“大棋”。

2020年8月16日—17日,在“达拉特旗乡村振兴研讨会”上的研讨论证环节,与会的全国知名“三农”专家围绕树林召镇“一个体系、两个平台、四个升级”乡村振兴模式,纷纷谈体会、提建议,对树林召镇的乡村振兴做法和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乡建院创始人、院长李昌平特别就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的运作给出这样的评价:“全国来看,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活化’是大趋势,树林召镇的交易主体多元、内容多元、程序合法,这么多种类的交易在全国都少见,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实际,使城乡要素融合流动,可有效提高乡村品质,这个模式对全国来说都有推广的意义。”

“第一宗交易卖的就是我儿子的房子。经常有人来问我们有没有闲置房子出租出售。村里山青水绿,新鲜的瓜果蔬菜出门就是,离城里只有十来分钟的路程,住着心里舒畅,欢迎你们经常来。”平原村张喜的“广告词”,脱口而出。

在变革大局中闯出一条“棋路”的树林召镇,从田间地头到前庭后院,移步易景,人气越来越旺,“财气”越来越浓,既有暖暖的乡情,更有灿烂的“丰景”。

“未来村”,正在加速迈向树林召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联宝”非法集资案67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 【德甲】拜仁慕尼黑 vs 杜塞尔多夫
  • 【战报】罗斯22分 公牛大胜马刺止两连败
  • 拉莫斯否认兴奋剂,表示从未违规
  • 吴卓林和女友低调返港“求救”
  • 范冰冰为李晨庆生:人间值得
  • 邓紫棋指责主办方:欺骗观众 我现在很生气
  • 雄鹿裁掉米克斯,代价是150万美元
  • 被堂姐冒名顶替上大学!十几年后得知真相她痛哭,网友也炸了!
  • 李诞工作室声明 否认出轨
  • 早高峰禁老年公交卡,歧视老人的做法终究不是治理交通的良策
  • 天河工程被质疑是怎么回事?天河工程是什么被质疑原因揭秘
  • DG创始人中文道歉;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即将揭晓;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附近疑遭恐怖袭击两名警察殉职 | 每日大新闻
  • D&G终于道歉,ofo押金变理财,中小学生在校禁用手机!
  • 新一轮养老支持 这些全新的政策可以进来了解一下
  • “大头儿子”被侵权丨ofo退不了押金丨“天河工程”被质疑
  • 库里遭遇车祸?!今年西部第一位置有毒,勇士只能靠佛光普照保平安了?
  • 吉林东丰爆炸,已致2死24伤
  • 大阪2025年世博会申办成功!你的投资跟上了没?
  • 多特蒙德买断帕科 合同期至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