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体验官

昨天 19:40

求道

天下求道者多如牛毛,但是得道者凤毛麟角,因为人人都想得道,人人都希望爬山涉水的能遇到高人,遇到神仙、真佛,真正的神医,传一页真经,回家闭门苦修几月,再出门时脚踩祥云,挥手之间可以呼风唤雨,让人起死回生。

可是现实之中,都是凡夫之相,电影电视之中的,都是法身,非是肉身,所以说佛在世间,如龙隐形,肉眼凡胎不得一见,用神通,或者是目不转睛的看,有时眼睛花时,可以视而不见即转为心通,心可见佛,见神仙。所以才有依法(万法心生,法指心)不依人之说,人指皮囊之相。

人们求道,希望能遇到法身,希望能合自己的认知与标准。希望能得一页真传,能得什么口诀,什么真传一页纸,虚传万册书,希望可以得到一页纸。

可是万法心生,心外无法,何来一页真经?法无定法,皆是随缘渡化,因缘不同,怎么可能有固定之法呢?人无大愿,就想求得大道,大道无形,由大德主宰,人心无德,又何来大道?大道至简,放下后天,大道本在,本来就是,又何必苦苦求道呢?道自心中求,心空道可修,其实心空不用修,修都是错,人心修不了,道心何必修?道中无物,放下杂物,道就在,道法自然何需修?

现在太多太多的人,一心求法,求道,不求人,不求德,眼中无人,心中无佛,到处拜山,四处求道,求法,想找高人,但是又不知道什么样的人算做高人,自己学的知道不究竟,所以才寻找高人,见到高人之后、一看是凡夫之相,非是预想的样子,就用自己的认知衡量对方高低,其实真的很可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执见很深,你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呢?

比如人们说中医,有的人说中医不科学,有的人说科学,我们首先应该定性,什么是中医,中医分道、法、术、器,你指的是哪个层次的中医?第二,科学,科学起源于三贤的哲学二元对立思想,中医讲的是圣人之道,贤在圣之下,为可道,为阴阳对立的思想,所以说中医高于三贤的所谓科学,圣人高于三贤的思想。所以说中医是道,不是二元的哲学思想,没有毛病呀,今天人们说的科学,指的是科技,叫科学技术,非是指科学。

再比如出家人,出家人是修行圈的词语,所以就要在多维空间谈什么是家?家?本源,天堂,道也。所以说出家人,应该是乘愿再来的救世圣人,佛也。非是红尘离家之人。

再说医者,医者为大人、大夫、圣人、真神、得道者、天人合一者。所以才有,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之说,医乃神圣之业,神、圣可视无形,可见天地之大道,可见人三魂七魄之存在否,神、圣之人可听无声,可以与鬼神及万物沟通,这才是通天地鬼神的医者。望闻是上工上医,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神圣才配称医。神医,圣医,白衣天使非是称呼,更非是比喻,而是名符其实的。

可惜今天专家博士替代了神圣之医,行医资格证替代了天人合一,CT,B超,磁共振冒充了望闻通天地鬼神的功能。

现在的求道者,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硕士,博士,都有,还有太多太多拜过千山,进过万庙的修行者,有的求空,魂魄基本不在,一身外灵充满了肉体,人非人,口如门户,无数的灵魂通过人口斗法显法而人不知,这种人到处求道,只想取众家之长,聚于一身,独创一派,再独步天下。这种人执念很深,博学,死记硬背不知文中之道,你说话他们选合意的吸收,不接受的否定,这种人无尊敬之心,只有交流,探讨之意,无尊师之心者,不必讲道,因为尊师重道,没有尊师,何来道?很多人无感恩之心,张口闭口的我这么老远的来的,他们认为我很远的来,你就应该给我讲,道德绑架。还有很多很多的求道者,其实非是寻师,而是寻徒,太多的人说我来是希望帮你,要完善你。

求道?其实是在求人,求师,师者因天人合一而成为了德,成为了道,所以说师者,德也、道也,尊师其实就是重道,无师何来道?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悟道?那燃灯古佛是谁?太上老君自修成道,那鸿君老祖是谁?传说达摩祖师面璧九年成佛,才有少室山的禅宗祖庭,那么谁是释迦牟尼佛的二十八代传人?谁说震旦虽广别无路,要借儿孙脚下行,谁让谁来中国传法呢?

求道者眼中无人,心中无愿,你求什么道?什么法?德为道心,道为德形,道法自然,得道者,法本然即在,得德者,道为德形,德道皆由心生。心生?师父天人合一者心才生德生道生慈悲大爱,师者才德也,道也。

天人合一者,心中只有替天行道之心,无红尘凡夫之念。天灾人祸如水库决堤,一旦水库决堤就会冲击地球村,所以得道者会医天,修复堤坝,凡夫俗子求道者只想为己治病化解家庭家族之因缘,如同修家里猪圈鸡窝。真正的得道者希望来者人能与我一起修复堤坝,救全村人民,怎么可能放下堤坝去修你家鸡窝?很多人说你不就是医生吗?对,但是真正的医生是医天医国,再医人医病,不为良相,再为良医,无天可医,再医人医病。

求道求道无德何来道?求道求道无师谁来教?求道求道不知何为道?何必不听道?

道、道、道、道、师、德、道、仁、义、礼、智、信。本末不可颠倒。

中毉大夫

华严经中的智慧:远离诸相 证入法界

一切诸如来 远离于众相

法界大小及成坏 若有若无心不动
过去未来今现在 谛念思惟恒决定
一切诸法皆无相 无体无性空无实
如幻如梦离分别 常乐听闻如是义

—《华严经 十住品第十五》

梦幻泡影的大乘空性观

《华严经》精辟地表达了大乘空观思想。经文指出,只要体证到过现未三际的空性,则万法无从安立,不执假有,不溺顽空,即可见性成佛:

过去已灭。未来未至。
现在空寂。无作业者。
无受报者。……
了知境界。如幻如梦。
如影如响。亦如变化。
若诸菩萨。
能与如是观行相应。
于诸法中。不生二解。
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华严经 梵行品》

《华严经》以丰富的象征,表达了对空的体证。其中最为常用的譬喻有:

其一、梦幻光影。
梦幻光影,当体即空。菩萨观察诸法,如梦幻光影,便不会执着痴迷,不会心逐境转,而保持心灵的空明与自由。

其二、音声谷响。
音声谷响,当体即空。以此心境观照尘寰万象,便可闹中取静,喧中得寂,自在洒脱,无牵无著。

其三、阳焰泡沫。
阳焰泡沫等本是众缘合成,系幻觉所生,痴迷众生执幻成真,求之不得,徒增渴爱。菩萨洞知其幻,欲想自灭。

其四、画图彩色。
心灵是一个技法娴熟的绘画大师,世间的种种形色都是它的绘画,没有一件东西不是由它所生。心佛及众生之所以无差别,在于它们都是世间现象,因此都虚妄不实。

《华严经》充斥着精彩绝伦的比喻,表达了对空的直观体证。经文所描绘的一切诸法,均虚幻不实,为华严的性空缘起奠定了基础。

消除分别的不二法门

《华严经》强调要对一切法“离分别”,提倡不二法门:

若于佛法中,其心随平等,
入不二法门,彼人难思议。

“二”指相对的观念,又叫“边想”、“二边”。相对的观念产生于分别心,而分别心是痛苦的根源。

《华严经》通过对十二因缘的深邃感悟,形象地描绘了由于分别而产生的生死轮回因果链。为了斩断轮回之链,经文反复强调要不生分别心,离绝相对念。这种不二有三个层次:

首先,要离绝一多之类的世俗常情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寂然不动离边想,
是名善入如来智。

普见于诸法,二边皆舍离。
不动离二边,此是如来智。
……
不生分别心,是念佛菩提。
……
无有一与多,是名随佛教。

一多之类的相对观念是世俗常情,修行的第一步就要将之断绝。

其次,要离绝解缚之类的学佛初阶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
生死及涅槃,一俱不可得。
若逐假名字,取著此二法。
此人不如实,不知圣妙道。

臻于学佛初阶者,离绝世俗分别念,追求涅槃圣境。殊不知轮回生死固然未悟,执着涅槃同样沉迷。如经文偈句:

离诸分别心不动,善了如来之境界。
……
能所分别二俱离,杂染清净无所取。
若缚若解智悉忘,但愿普与众生乐。

法性本寂无诸相,犹如虚空不分别。
超诸取著绝言道,真实平等常清净。
若能通达诸法性,于有于无心不动。

离诸分别的心灵如同虚空,绝能所,超染净,忘解缚,泯有无。如果高推圣境,就会坠入解脱深坑,陷于新的执着。

复次,要离绝不二之类的学佛进阶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诸法寂灭非寂灭,远离此二分别心。
知诸分别是世见,入于正位分别尽。

通过对世俗之智的扬弃,不执着于一多之类的世智层次的不二,便由第一层面上升到第二层面,进入了学佛初阶的不二法门,此时对能所、有无之类的相对观念也悉行弃捐,是深邃通脱澄明高远的甚深般若智慧。

而般若的特性在于随说随扫,不断地否定,甚至对它自己也毫不容情地予以扫除。

由于不二法门是超越言语分别的对佛境的直观体证,如果将“不二”作为一种观念,就沦于增语、戏论,仍然是“二”。

因此,对这种情形下的“不二”也要予以扬弃,这样才能上升到第三层面的“不二”:

菩萨心净不作二,亦复不作不二法。
舍离二法不二法,觉悟众生语言道。

只有到了连不二的意念也彻底脱落时,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第一层面的不二法门是世智的不二法门,第二层面的不二法门是教内的不二法门,只有第三层面的不二法门,才是禅意的不二法门:

有无元不二,有二翻成病。
若存不二心,暗却本来镜。

绝言离相的禅定智慧

大乘空观诸相皆空,不二法门远离分别,由此生发了绝言离相的《华严经》式的禅定智慧。对形相的破除和对言语的扬弃,成为《华严经》的重点。

基于大乘空观和不二法门,《华严经》提出了无生无灭的思想:如经文偈句:

诸法无生亦无灭,亦复无来无有去。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诸法从本来,无生亦无起。
无相无有成,亦无去来义。

无生无灭,即是涅槃,是般若智慧观照下的世界本相以及观照这本相的澄明襟怀。经文从本体无生的角度,提出了不可执相的理由,批评了凡夫着相的痴迷,并指出分别取相是轮回的根源:

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
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

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
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

经文还进一步指出,不但对世俗的幻相不可执着,对佛的相状也同样不可执着:

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
是为病眼颠倒见,彼不能知最胜法。
……
如来非以相为体,但是无相寂灭法。

因此,获得了佛智的人,就要远离幻相:

一切诸如来,远离于众相。

既然着相的根源是由于分别,而分别会导致清净眼的丧失,因此就应当远离分别,离言绝相,才能见到如来。

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想。
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

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

按照《华严经》的观点,言语是幻法,作为幻法的言语不能表征真如实相。并且,言语与分别总是联系在一起,“一切言语,皆从觉观而生,才有觉观,便形纹彩,发萌芽于境上,起兆朕于心中。心境对治,便为质碍。”

要想体证真如,必须离绝言语。但是,离绝言语并不等于不使用言语,超越形相不等于不使用形相:

常于诸法不作二,亦复不作于不二。
于二不二并皆离,知其悉是语言道。

扬弃言语、形相的深层意蕴乃是扬弃言语、形相的分别性指向,而要摆脱言语、形相的分别性指向,往往又必须使用带有分别性指向的言语、形相:

非言何以知乎无言,非相何能显乎无相?

《华严经》偈云:

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
而能示言说,如响遍世间。
……

又偈云:
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
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

《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皆以相显无相也,则无言不碍言,无相不碍相。故知无言即言,曾无别体。相即无相,岂有异形?

由此可见,“言”即“无言”,何妨言满世间;“诸相”非“相”,不碍万象纷纭。

《华严经》大乘空性观的指导意义

华严经的入法界品,特指入普贤法界。在《华严经》中,诸多大乘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即把证空性与入法界结合起来。将证空性的解脱道寓于入法界的菩萨大行中,通过入法界的大行把自己的自性妄执、主宰执给彻底磨掉,既证了毕竟空实现了自身的解脱,也入了圆满普贤法界,圆成佛果。

我们在凡夫地时,即可规划好设置好你的成佛之路,不要等到证了阿罗汉辟支佛再来回小向大,那样你会付出更的努力与功夫,才能入法界。当然,二乘圣人回小向大有一个捷径,那就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往生其他有缘的佛净土。

华严经中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入法界的,入法界才会入大乘,才会成佛。我们学修《华严经》,要从入法界的宏大视野来理解成佛,而不仅仅是在菩提树下成佛,这只是示现,他的本地风光是普贤法界,普门示现。

所以,作为凡夫的我们,一开始,就要将证空性与入法界结合起来修,这是成佛之路最好的规划。这样,你菩萨的种性、佛的种性就可建立。有佛的种性,才能成佛。

~那烂陀寺

俊美的相貌是靠什么修成的?

      丁嘉丽问我,许多电影明星都想相貌好,花几万、几十万买化妆品,她们能不能把相貌化妆好?不能。心清净、心念好,相貌就好;心念不好,不但相貌不好,身体有异味,不管怎么化妆,也没有办法掩饰。真正有大福德的人不需要化妆,不需要用任何化妆品,他相貌自然好,身上自然有一股清香。

  相貌是福德修成的,不是化妆能够化得出来的,那是化妆化不出来的,所以只要你认真断恶修善,不杀生,不堕胎,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相貌自然俊美庄严,多做好事,行善积德,认真修行,你这个色身相好一定可以获得,不必去求,自自然然就获得。

  相貌会变、体质会变,怎么变?去美容,去化妆,那个变不了的,还会起副作用,还会带来很多麻烦。要想相好,佛告诉我们一个原理,“相随心转”,你心变了,相就变了,不但相变了,体质也变了。

  心善、行善、语善,我们的相貌就善、身体就善,没有一样不善。如果你常常存着恶心,专门找人的麻烦、专门看别人的缺点,你的心恶、行恶、言恶,最后变成你自己相貌也恶、身体也恶,你说这个多划不来!

  怎样才能青春永驻?

  今天科学给我们证实了,不但我们这个身受心理支配,一切万物都受心理支配。所以你要想得长寿,要想青春永驻,绝对不是药物,不是求神求鬼,不是美容整容能做得到的,而是你自己心念改变你自己体质。特别是最好不要去整容,整容过后,待年龄大了,整容所带来的后遗症都出来了,实在痛苦不堪!那时再去后悔已经晚了!

  现在有人提出吃什么药、用什么方法来改变体质,那都是骗人的,那是治标,不是治本。能改变体质最重要的是心念,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不会受别人欺骗。

  所以对身体滋养滋补,什么最补?清净心最补,世间什么样的补品都比不上清净心。清净心能保证你百病不生、精神饱满、青春永驻、你看多好!

  我们这个肉身是受心理的主宰、支配,如果你能观察到这个地方,你就有相当深度了,然后你必定会想到,我们一个善念,身体会健康;一个恶念,身体会有毛病;如果是清净念,这身体可以青春永驻。

不杀生(包括不堕胎),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相貌就会越变越好看,若再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婪,不怨恨,不发脾气,不愚痴,不傲慢,不怀疑,相貌就会越来越好看俊美庄严!!!

敬请吃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日惊蛰 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请相信:只要努力 梦想能到达的远方 那些蛰伏的惊喜,终将破土而出! 3.5互动贴满
  • #文学##鲁迅##散文# 鲁迅:野草.过客   时:或一日的黄昏。   地:或一处。   人:老翁——约七十岁,白须发,黑长袍。   女孩——约十岁
  • 210306 twicetagram TWICE MOMO平井桃更新 “今日楽しかったょー! 皆も楽しめたかなー? 感想教えてー 写真いっぱい撮ったからまたあげ
  • 挽回的道路就像迷宫一样,有障碍,有陷阱。如何找到适合的最优解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番。 磨刀不误砍柴工,冷静分析是成功的开始。 ①防患于未然,加强曰常沟通 在众
  • #早安#城市灾难事件在大数据时代,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建立城市灾难事件信息平台,为城市灾难事件的社会风险演化提供有效的决策,降低社会风险。在具体实
  • ✨本贫民窟女孩发现宝藏啦—粉色安琪眉笔 ✨tb上19.9一只 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贫民窟女孩可以入啦 ✨ABS材质笔管 握感舒适!小三角笔芯,手残党也可以画出根
  • #你好李焕英总票房超越哪吒# 吒儿只是一个三岁小孩而已 魔丸与灵珠都还在成长中 本吒儿脑残粉拒绝悲观 又不是到2020世界就毁灭 人类再也看不到电影了 吒儿还
  • ₂ₒ₂₁◡̈ ⁰³.₀₁ 三月文案 叮❥✧三月份好运正在派送 请签收♡  ̑̑ฅ(ٛ˃̶˙ω˙˂̶ٛฅ) ◡̈ ♥︎ ​​​ 你逆光而来 配得
  • 刘亦菲老师平时非常任性,说起拍照来,别的女明星都是一本正经,找寻自己最美的角度。但是刘亦菲在这件事上非常随便,画质渣一点没关系,构图差一点没关系,反正只要人美,
  • #那年今日的诺俊[超话]# 180305 NCT更新诺俊相关 여러분~ 여러분!!! 드림이들 뮤비 보셨나요??ㅎㅎ 이렇게 뮤비에서 새로운 모습 보여
  • 终于放假了,也终于告别了博一上的生活。 这种生活状态不是我想要的。 在趁早小程序里总能看到“一生只有300个100天,用100天做一件事”。对于读博这件事而
  • 昨天发售活动的mini live构成:前2首亮亮1个人自弹自唱,3~6首不插电乐队版(贝斯手弹低音提琴,鼓手打那种盒子形状的),最后一首安可还是亮亮1个人自弹自
  • #分享①# 在我心里一直觉得我爸和我叔叔 不是什么好东西 点火就着的脾气 但是最近我妹买了车 我叔需要陪练 所以早上六点多晚上六点多 便出现了父慈子
  • 晚上睡觉又梦见与考试有关的了,一群老师和我谈话,梦中我记得说高了五分。我好烦累了。分你快点出来,暴风雨尽管来。算了还是温柔点来吧,希望善待我考研时候所有付出的努
  • 天水万达×凱西. cassie floral 花样年华|花艺私享会. 有一段时间没有跟大家一起分享鲜花了. 现场来了很多老顾客. 似乎像一场老友聚会. 插花是一
  • 1995.12.30-2020.12.30金泰亨生日快乐 ❄️1995.12.30 2020.12.30✨一段传奇始于1995年的冬日紧抓岁末的尾巴 小
  • #宝藏好省负责人[超话]# 【好省口令:一颗宝藏柠檬】我知道我让你无法呼吸了,我是一柠干啥啥不行 做#副业刚需##好省#第一名‼️遇‮好见‬省才找‮努到‬力的方
  • 等走远了再回首,才发现,挫败让人坚强,别离令人珍惜,伤痛使人清醒。或许,我们只有经过人生的荒凉,才能抵达内心的繁华。
  • 在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这个世界彻底变了样,也强行地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轨迹。 每当提到新冠疫情,我都觉得痛心疾首,很多外地的同学问我武汉当时到底
  • 【【【唯爱嘉伦】】这一生,不为擦肩而过的回眸这一世,不承诺下一世再遇见​此生,只为续写我们未完的故事​此世,只想陪你看世间无尽美景​有缘遇见,心才会泛起波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