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度②

真正的成就者,心灵觉照身心,觉性纯明圆满,不受自我意识思维的蒙蔽左右,觉性无生,随身心妄想而不动,

可以转变心灵觉知为普照,转心灵觉受为慈悲,可以转换意识为清醒,转思维妄念为护法诸神,可以转身心八万四千烦恼为方便法门,于烦恼中无取无舍,于生灭中不动不摇,随顺清净,周遍圆觉。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因为行者的纯净心,在三界幻境所绽放的觉性光明,比构成三界中下层的心灵觉受、体验、感受、意识、思维、种种业力妄想,所体现出的能量粒子,能量密度都要微细纯净,所以他的心灵愿望在微观宇宙时空中所展现的光明能力就会无限广大。

我们都知道,构成能量的粒子颗粒越小,能量的密度越大,密度越大,能量的质量就高,能量境界等级就越高,能量颗粒越细腻,能量密度越大,能量存在的整体境界就越广大。

相对比粗浅表层的能量存在境界,质量密度微观细腻的能量就是无形无相的制约法则,涵盖一切粗重于他的,比他境界低下的,表浅能量粒子构成的无限宇宙,渗透在无尽无限的世界时空中,包藏其境界等级以下的所有不同层次境界,不同颗粒大小的能量构成的时空宇宙。

为什么修行者在人间,随着心灵净化的程度,身体会有能量的体验,生活中会无意间展现神迹,修行者通过念经、禅修、纯净祈愿,在不经意间,治愈好了各种绝症的原因。

在地球的游戏体验中,一个人执着爱情,爱情伤你/色诱你,

放眼世间,大家每天可以看到各种情感剧情上演,换汤不换药,大同小异,那些对情感执着的人最后的结局都是悲惨收尾;

你执着金钱,金钱腐蚀你,这样的例子大千世界天天上演;

你执着权利,权利操控你;你所执着的一切一定会伤害你,这个法则适用于宇宙万事万物。

永远记住,这是地球游戏体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万事心中过,滴水不留痕!!!

一个人意识层面极高,意味着在世间绝大部分人迷失在事,物,人的表象(幻象),无法看透人,事,物的本质(真相)的时候,就可以一眼看穿一切,直击事物的最本质的真相,独具慧眼,但凡行走在世间的高手,都具备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 。

也就是所谓的一叶知秋,一通百通,世间万物的真理都是相通的。只要真正的彻悟了一点,所有的点都能轻松了解,这也就是不同意识层面的人,对地球游戏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

地球游戏体验也是宇宙里困难程度最大的一个星球,大家跃跃欲试来此挑战自我的极限,也是希望更大程度的历练自我,不断的自我创造,不断的自我超越自身的极限,历练/提升自身的各种技能 /智慧。

但是沦落于地球游戏的幻象,灵魂堕落的也不少。

请看这里的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这里是对自己的不断超越/创造,不是同任何别人比较/超越,没有任何的竞争的说法,竞争是二元对立的三维地球的思想观念/意识,没有合一的大道。

一个走在合一的大道上的人,永远超越的是自己,因为每一个人内在本自具足,不过是不断的历练达到与造物者合一的状态,这也是最高的状态。

这个时候到达神性的宇宙全知意识,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觉悟者,奇迹创造者。

摘自原创文章~~~《白蛇2:青蛇劫起》

#修道者的孤独与寂寞!#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
但是为何多少年来,都有不少修道者,愿意过着这种生活方式呢?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里面,有什么原因值得这些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
是注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得这样呢?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理由过上这种生活?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圣人孤独与寂寞是为了什么
孤独与寂寞,不但是一般常人有之,一般修道人有之,其实连圣人也有。但是圣人他们为何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吧。追求的是什么呢?
《道德经》二十章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众人因迷醉于名利而欢乐,像享受丰盛的美味,又像在春天登上高台而欣赏美景。圣人却唯独一人过着淡泊的生活,没有一点欲望萌动的征兆,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还不知道发笑。颓废啊,好像无所归依。众人都有多余之物,而作为一位圣人,却唯独像有所遗失。
圣人表现出愚人的心态,好像非常愚蠢的样子!世俗的人都精明,圣人却显示唯独像昏昧;世俗的人都分析明辨,圣人却表现得唯独沉默。恍惚啊,像走到昏暗的地方,冷落啊,像无处栖息。众人都有所作为,圣人唯独表现出愚蠢而鄙陋的样子,圣人虽然独自和众人不同,然而却重视生养万物之本——“道”。

圣人之所以与众人不一样,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作为万物之母的“道”。

二、孤独与寂寞的快乐
有些修行者,在外面看来显得非常孤独与寂寞,他们内心没有太多的贪念,所以内心就清静。当人们内心清静时,就不会有太多的贪求,所以他们就表现安静而显得默默无闻。一般不了解的人,就认为他们生活得孤独与寂寞。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在修道方面,内心清静可以说是天下修行的规范。当内心清静时,自己的心灵就会安静下来,七情六欲也就减少,就不会有太多的非分之念,从而不会去追求一些无用而痛苦的事情。所以一些修行高深的道长,平时内心严格遵守戒律,专心致志地修行,达到虚静状态,可以体会更深远玄妙的内容。

《南华经》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自己身体忘掉,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境界,即《南华经》所说的“坐忘”,从而体会生命的另一状态。另一种状态下,反而能体会到生命的高速运行,《南华经》称之为“坐驰”。

即当身体安静,而精神层面反应则更灵活而快速,从而达到内在的一种通达明亮。故内心清静而无所求的修行者,表现出的样子则好像孤独与寂寞一样。但其实,他们只是形体孤独而内心并不寂寞。

三、忍耐孤独寂寞才能更好地悟道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当我们内心达到空虚已极的境界,保持清静得深厚的状态,这样更能认识到事物的变化。万物竞相生长,我们就可以观察它们的循环归复。万物众多,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复归到根源,我们称之为进入一种静态,进入这种“静态”时,我们就称之为是一种归复本性方式。当归复到本性时,就能发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常态而不变的法则,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后,才能明白事物及生命的本质。

如果不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而轻举妄动,那就会遭到凶兆。懂得这种稳定法则的道理,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才会做到公正无私;能公正无私才会使人们归向;能使人们归向才符合自然;能符合自然才会符合“道”,能遵循“道”才会长久,从而终身不遭受危险。

《易经》里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此,当我们处于寂静的状态中,才能更好地体悟道的玄妙,才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变得安全。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内心的专一,是天下修行的一种共同法则,也是排除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最好良方。一般不理解庙观生活的人,认为庙上的生活皆是孤独而寂寞的。一般人都害怕出家而承受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痛苦。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或是修行的快乐。其实出家人内心更充实而幸福。

因为他们有圣贤们的智慧作为指导。所以,内在精神上,反而非常富有。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专一的,一心一意的、非常虔诚地做着自己信仰的事情。内心里有颗坚定的信心,他们时时感觉与太上道祖同在。有了这颗坚定的道心,从此不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不论什么人,当内心达到专一的状态时,是不会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王子去看一个修行者。王子看到修行者说,你一人在山里修行,是不是很孤独与寂寞?修行者说,我本来很快乐,但是你来了,我就不快乐,就变得孤独与寂寞了。王子非常不解地问:为什么?修行者说,你没来,我与“造化”同在,你来了,我就要与你说话,而暂时与“造化”分开了,在内心不能做到专一的状态,所以感到孤独与寂寞。

一些艺术家,当他沉浸于自己的艺术境界里时,也会显得如痴如醉,一个人也不会感觉到孤独与寂寞。所以,一般世人认为修行者皆是痛苦的寂寞与孤独,而实际上,得到修行内在快乐的人,他内心世界是非常幸福的。所以,他们甘愿一生守过着表面上很寂寞而孤独的样子。这好比一个雕塑家,看着自己的雕像作品,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自己孤独与寂寞一样。

因此,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的人,才能得到内在的智慧与快乐。好多事情,都是慢慢成功的,如果太急于求成,有时反而不好。所以,《道德经》中说“大器晚成”。往往有大成就者的人,都不是一下成功的,常常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如姜太公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终于等来文王的赏识与重用。越王勾践,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卧薪尝胆最后终于取得胜利。同样我们龙门丘祖师,“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玄门功课经》),共十三年时间,忍耐了孤独与寂寞,修道方能大功告成。

四、结束语
孤独与寂寞在不理解或是没有很好运用它的朋友,也许是一种痛苦。如果能耐得住孤独与寂寞,有时却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更多的智慧与快乐。很多大器晚成者,其实也是经历过孤独或寂寞才达到成功的地步。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
所以,孤独与寂寞,对于世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无助的、痛苦的处境,而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幸福的事情!
本文作者:龙泉道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皮   袋   歌 虚云老和尚十九岁时所作 皮袋歌,歌皮袋。 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 三百六十筋连体,八万四千毛孔在。 分三才,合四大,撑天拄地何气
  • 不得不说,《金钱心理学》这本书对我金钱观产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本质原因是我高度认可作者的价值观(在这之前只是模模糊糊地存在在我的潜意识里,并没有形成系统明确
  • 这时候哥注意到狗的头发,乱蓬蓬的有点炸开,一看就是没有好好整理的样子。哥今天难得的没有早睡,在床上翻了个身玩手机,看到最新的推送是面包店的新品布丁烧,顺手就给狗
  • 而且角色性格塑造真是一坨答辩,典中典之老师不想承担责任于是不管平头百姓死活选择背叛导致城镇被毁、老师背叛了后校长甩手卸任不干、学生老师相遇新仇旧恨大战一触即发结
  • PS:骨头中的钙镁比应该是2:1左右,所以镁也很重要,最好能选择钙+镁同补的思路。3️⃣ 补钙·提高自护力【维生素D3☀】 维生素D我真的是反复在说啦,真的
  • 为什么他就能找到那么多资料[悲伤]嘿嘿虽然我们学校挺躺的但是每天跟他一起卷卷我也很开心教授好好玩哈哈哈哈哈班长助理室友说让她填一个纪检委哈哈哈哈哈邻居波兰哥哥非
  • ”至简的词句,那夜的风雪,那夜归人的心境,尽到眼前来。”忘了尘世种种,忘了年岁几何,这应该就是归隐的最高境界了吧。
  • 心理咨询师徐慢慢说:“被拒绝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它既不代表你不够优秀,也不代表对方有意要伤害你。似乎从九月开始一切都不太顺 脾气也越来越不好 一点鸡毛蒜皮的小
  • 又是拎包大力士又是冲红糖水又是起床收拾衣服让我干好自己的事去洗漱化妆又是在我说晚上帮我按摩小腿太酸了然后人不舒服先昏沉沉睡过去等到他洗好来帮我按摩小腿肚然后半睡
  •  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很多与你相似的人,找到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小宇宙,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地旋转,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如果遇到与之意见相左的人,
  • “其实,多么希望有这样的生活,一束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而我或安睡或读书,带着世俗的况味又何妨?不管曾经的我们多么辉煌,也不管曾经的自己拥有多少权利和金钱,最终还是
  • 【黄坤明到广州河源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调研 以更大力度推进交通强省建设 更好引领支撑保障高质量发展】9月11日至12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先后前往广州市、河源市
  • 오늘도 열심히 살았는데..비록 여전히 아쉬운 부분은 있지만.근데 컨디션을 조절한 후에 나는 또 고개를 들었다..한시간을 끓여야 성공하는 찌개..
  • #北京时装周[超话]##给时尚加点buff#奶油极简风装修——简约之美,引领潮流的永恒经典设计师的眼中,奶油极简风装修是一种简约之美的体现,它以简单纯粹的线条、
  • 东野圭吾改编太多了,我都看腻了,这次纯粹是去看叶麒圣和蒋倩如的,唱得确实好好哇,中场还去买了帆布包好可爱☺️剧情的话我有点印象又有点没有,回想起来倒也不算很拖沓
  • #推文##bl推文#其实都有点忘记第一眼看见羽生结弦那种惊艳的感觉了 当时是冲着平昌冬奥会的短道速滑去看的 然后刚好看到了男单花滑 看见了他表演的肖邦第一叙事
  • 想了十年,画了十年,盼了十年,她就这么坐在他面前,呼吸可闻,触手可及,近在咫尺。无数个想念她的白天和黑夜,他就这么画着,想着,念着,梦着。
  • 没有长篇大论,但句句都能说到你的心里去,就像看着你长大的一位长辈在书里对着你说些体己话,一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不是标准答案,但足以让你从混沌的情感状态中理出头绪
  • #这个问题吃什么#每天都在一线带着伙伴工作成年人 如果对自己现状不满意 还想往上爬 跳出你所谓的舒适圈 要让自己变成那个被羡慕的人大家都是成年人 多做一些有用的
  • 看到有人落难时,不落井下石,多一点温暖,因为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 很多事都有双面性,那些让你痛苦的人,也是来渡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