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以我的经验和方法,这两个状况不解决难以入定

原创 南怀瑾先生著述

一般众生昼夜始终沉没在“散乱”与“昏沉”’两个境界中。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都在散乱中,所谓散乱包括善念、恶念、无记(不善不恶),普通谓之妄想。不散乱的时候便落入昏沉,晚上睡觉是大昏沉,打瞌睡是细昏沉。人生就在此两个境界中,不是散乱,就是昏沉;不是昏沉,就是散乱。散乱与昏沉合起来谓之妄念。有此妄念,所以不能清净,自性光明就被障碍了。

摘编自《圆觉经略说》

心散乱,起心动念都是心魔。我们这个生命就因为散乱,自己魔了自己,所以在轮回中,在生死海中滚。我们人生活了几十年,自己反省看,白天夜里,都在散乱,虚耗了自己的精神。两个人在一起就谈天,号称谈天,慢慢就抬杠了,抬了杠就起烦恼,然后你看我的鼻子不对,我看你的眉毛歪了,一天到晚都在散乱中,扰乱了自己。可惜啊!我们这一生有空闲能够修道,但又把难得的暇满之身,去做许多无意义的事情,浪费了一生,浪费了自己圆满报身的这个光阴。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一切唯心,随时随地观察此心,守这个正念。这个四大是带不走的,这个正念就是我,我也就是一念,这个不会动,不会变化,守住一念不动就是定。什么一念?比如大家听这个课的时候,清清明明,听得懂,这就是一念,没有另外有个念,你如果去另找一念就错了。所以这个声音来就听到了,就明白了;张开眼睛就看到了,就明白了,这不就是一念吗?何往何变?这就是定,正念而定。修行没有第二条路,只有一条路,随时正念,观察这个道理。这是最奥妙的,需要走的路。
妄念来,一提正念,就归到正念位上了,也就是孟子所讲“有诸己之谓信”,马上回转来,这个时候不散乱。定就是不散乱、不昏沉,对治一切法门。所以我们真正修行的人,在身口意三业的起心动念,绝不放逸,不放逸就是绝不原谅自己,绝不马虎,而且绝不躲避。原谅了自己,这也是魔障。在我的经验上,假定正念一提,测验一下自己,精神就来了。
所有制心一处就是定,你说我不能定,因为你不能制心一处吗?问用什么办法好?笨话!有勇气的人还要用办法制心一处吗?办法多得很,念佛也是一处,修白骨观也是一处,观出入息也是一处。你说这个你也不能,那个也不能,那你去轮回,去滚吧!这有什么办法呢?勇气一拿出来,制心一处就做到了,一刹那间“制心一处”你就体会到了,无事不办,一切皆从定来。*****

散乱心,气散不能宁静,就是气太在上面了,必须要下降。太散乱就一直沉下去,沉到无底的深渊里。散乱太重了,不要向上,要向下沉,你要长时期地沉下去定。但是相反的要知道,昏头昏脑,智慧开不了,就要观上升。

当昏沉一来,好像自己什么思想都没有了,实际上,没有思想这个是细昏沉。想要去掉昏沉,只要观想一点光明,起念头观想心里一点光,一直由中脉冲上来,冲到头顶,就可以去除昏沉。又在昏沉没有时,赶快把光的境界拿掉,不拿掉继续观下去,气会上来,血压会高起来,甚至于不想睡眠了。所以心已经定了,这个境界就不要了,这个是方便的方法;不要再用心,坦然而住,这是更深的方便法门。换句话说,真正到达无念以后,马上观心光在顶上住,停住了,心中也无念,停住以后再散掉,把这个观的一念也散开了,散之于虚空,与虚空合一,虚空即我,我即虚空,定住,这就是无念。
有些人上座昏沉太厉害,赶快修宝瓶气,停止呼吸闷住,乃至气功没有做好,闷得脸、头脑都发涨,然后呼出去,这样几次后精神就来了。我以前不是告诉过你们吗!拼命打牌不睡觉的好方法,是打牌没有打完,还要再撑下去,就把鼻子捏着,闭一下气,涨得脸都发红,精神就来了,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如何避免昏沉,在修法或打坐以前,先要使自心很清明,自然不会昏沉。或者睡眠充足了,肠胃也清净了,也就不会昏沉。吃饱了容易昏沉,太衰弱也易落昏沉,太营养了也容易昏沉,而且有时是心里的昏沉,有时是身体的昏沉,要自己分别清楚。总之一句,你必须要先使自心清明,就可以解除昏沉的毛病。

摘编自《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

谈到对治法门,学佛修道不是一个药方就可治百病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对治法。当你修持时,忽然一下空了,空久了就昏沉,睡着了,这时就需要对治,就要不空,提起“有”来。“有”久了,就又散乱了。所以打坐做工夫要晓得对治法门。有人问:有时候念佛、念咒子或做观想,做得很好时,怎么后来不行了呢?因为你觉得好,你心中想,这一下好啊!很定啊!事实上已经在散乱了。越搞越被散乱拉走,当然就不好了,又不晓得对治。我们散乱要修止,昏沉要修观,落昏沉要炼气,气炼多了也会出毛病,所以要恰到好处。能治、所治各种法门都要学。比如你疲劳了,想睡觉,这时只要吸入一口气,停止呼吸,把气闭住,身体内部本来有元炁的,那个元炁的功能就发起来了。等于干电池用完,放在地上吸收电力,又可以重新用它。佛法修持的道理,同物理的道理是一样的,实际上你懂了那个道理,本身的气就会体认到,因此用本身的气,就可以达到祛病延年,返老还童,容易得很,可说是易如反掌,就是因见地不到,所以才认不清。

《如何修证佛法》(东方出版社)#佛法看世间#

读《清静经》,你知道其中的关键字是哪一个吗?#传统文化#

翻开“玄门功课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以全书第一篇经文的位置,成为诸多修道人日诵的重要经典之一。

之所以把其放在第一篇经典的位置,概有几个原因:

一是这篇经典浅显易懂,同时又内涵深奥,适合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去学读。

其二,《清静经》中叙述的“清静”的主题,不仅是本篇经文的主旨,更是与道祖提到的无为、自然、去奢去欲等等道教的基本主张和修行理念是相符的。

因此,《清静经》就不仅仅只是一篇可以作为早坛功课经去诵读的经典,它更是大众了解道教的入门经典,同时还是对人们具体的修行具有深远意义的经典。

《清静经》的文本内容并不长,全文只有寥寥数百字,人们在读本经的时候,往往从经文的题目上就可以悟出主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意思是指,本经传的是太上道祖的大道妙义,其要义就在于“常清静”三个字。世人皆知“清静”,却往往忽略了更加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常。

所谓常,有三个层级的解释,经常,平常,恒常。这是说,道教的修行要以清静为入手的根底,不论面对什么事情,都要能经常保持清静心,进而把每一个经常都变成平常,将平常变成恒常,从而不论是在面对忧思悲恐惊何种情态的时候,心中都是清静的,都不会被外缘而扰乱内在的修行。

其实在这里,已经为我们的修行指出了非常明确的步骤:

第一,修行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烦恼心。

虽然道教修行讲清静,但我们都知道,人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有了这眼耳鼻舌身意,就必然会产生欲望。道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为了维持活着的生理状态,甚至为了要活出更好的生命质量而有所追求。从外在的形式上看,这是一种有为的状态,是一种欲求。然而,有为就一定是和无为违背的吗?欲望就一定是和清静违背的吗?很显然,不能这样武断地去进行划分。我们在谈论清静之前,必然要先意识到一个问题,“让我们不清静的烦恼是怎么来的?”找到源头,才能找到下手修行之处。

关于烦恼的答案,其实我们各自心里都有明确的结果,那就是自己想要的和自己现有的不匹配、自己能得到的和自己想得到的不匹配,因贪因着,所以欲求横生。但又因为这个欲望一时间难以实现,所以才烦恼不已,清静难求。因此,在谈论修行之前,我们要先意识到自己本身是一个不清静的烦恼之人,所以才要去修。如果忽略了这个本相,甚至还有些人会妄以神仙之体自居,错把假象当了真,此时需要的则是破妄,将我们自己妄想出来的状态破掉,从而见得本真是什么。不论这个本真有多么不好,只有见到了真实,知道自己也是有烦恼的,并且知道自己的烦恼是怎么来的,在此基础上才好求清静。

第二,我们在灭烦恼心的时候,常常会有反复,这正是修行的过程。

关于世俗之七情六欲的烦恼,我们常常可以清楚地认知。于是在受了祖师教化后,便要将以《常清静经》为代表的诸多经文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道经中有一句话叫“信受奉行”,是说我们不但要信奉经文的妙义,还要懂得能把经文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此一来才是功行双修。

但是此时面临的问题是,道理往往人都懂,但在具体去应用的时候却常常会做不到。如今天起了烦恼,马上就想要用清静心来灭烦恼,然而灭了一时的烦恼,烦恼的根却没有灭。于是就会出现烦恼心生、清静心灭,清静心生、烦恼心灭的结果,生生灭灭,一直在循环轮转。

我们说轮回,并不一定非要是前世今生的轮回,这心念上的一个生灭就是轮回。如果此身始终在烦恼和清静的轮回中流转,很多人又会因为自己的无法跳出而产生新的烦恼。这时,则要以“常”之经常来疏导了。

我们首先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烦恼的,进一步要意识到每个人的烦恼是会反复的,念头升起来了,我们通过修行可以让它及时灭下去,再生再灭。如此累积,逐渐去达到一个念头未生时我们已经可以提前预知而提前辅以清静的道理,于是经常就会走向平常。当清静已经是我们最平常的状态,再到下一步,只需要将某些或因特殊或因意外的事情导致的烦恼心处理掉,从自己最平常的状态中悟出道的理、道的真,那么此时的平常就即将跃升为恒常。

由此一来,“常清静”三个字便是得道之梯航。“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要实现道教所追求的天人合一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本文作者:道教之音 https://t.cn/Rcdt451

【坛经·忏悔品第六】
https://t.cn/A6I0Dxgo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

  众胡跪。

  师曰: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衍;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已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衍,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衍不灭,后过又生。前衍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
 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
 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

  『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具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才。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

“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

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无论生活怎么为难你,都不要放弃一如既往的努力;生命中有希望都是因为心存梦想;请好好拼一把,虽然不是每件事注定都会成功,但是每件事都必须试一试。 ​无论生
  • 分局人员对于胶州湾生态污染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分局人员对于胶州湾生态污染的原因进行了说明。
  • 在粉丝见面会的长时间里,俊基不停地看着每一个人的眼睛传达心意♡每次俊基的活动都充满了感动和感谢。在24周岁这一年应该算是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 有稳定的工作 有很
  • #大连艺术学院[超话]##大艺早安# 往后我们还有无数的日子要过,反正到头来人生只是那么一回事。 “愿你乘风,看尽天下风华,闪闪发光”你努力向前走,奔赴你的舞台
  • ”他的眼底覆着浅浅淡淡的疲惫,“会吵到你,回卧室等我,听话。”他搂得更紧了些,整个人贴上你的后背,“会议结束就回来。
  • 青海湖之后,再途径的区域,四野山川不见一棵树,从平川到山丘,唯有的是绿茸茸的青草,地毯似的铺天盖地。去敦煌的路上遇到了沙尘暴,在能见度极低的道路上唯一可见的就是
  • 29.我有相思不可说,素心一片难着墨。21.今生的年华,有诗,有酒,怀中有你,足矣 。
  • 曾经我总是以为,爱情可以弥补人生的遗憾,后来才发现,制造更多遗憾的偏偏是爱情本身。就像今天看的 《只属于我们的一天》电影里男主发现,自己患了绝症以后,选择和女主
  • 看你难为情的样子,我真的好心疼你,可能我真的有必要慢慢的淡出你的世界,必定珍惜眼前人可能是你目前最好的选择吧……臭宝,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欣然接受,因为
  • 耶耶耶爱和ljd一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ljd姐姐也好好开车带我们到处打卡 ljd谈恋爱真的一百昏 为什么会有那么仔细的男孩子 心细真的很让人破防 除了有事情喜欢
  • 领口形状,直接影响穿衣人整体状态的观感;肩线位置,显胖或显瘦往往就在几厘米间;衣身的长短宽窄,也会有万千种呈现的形态。时尚机能风越野跑鞋,银色联名款吸睛KAIL
  • ┈ ꙳⸜❤︎⸝꙳┄ ┄ ꙳⸜❤︎⸝꙳┈ ❶以前对谁都是三分钟热度,直到遇见你 #莲花楼番外 找到你了# cy#成毅# 成毅莲花楼|李莲花
  • 期待[哇]5点起床,幸运遇到中潮,幸运遇到有经验的赶海者,可以抓到猫眼螺、螃蟹、竹节蛏、海葵、小鱼(被海葵吃了)、虾、还有各种贝壳哈哈哈,项马蚌是别人的[哈哈]
  • 前两天焦虑生日朋友圈没照片发今天也是本来不想买蛋糕的因为不能吃甜品朋友圈发的文案“我本该拥有海洋”是今天刚看来的意外的很适合库存图我理解意思大概是我本身就值得一
  • 口红有苹果红,栗子红、还有樱桃红,还有一种就是看到你的照片,我还是会脸红 未经允许,擅自喜欢你,不好意思啦 我喜欢日出日落的静谧,爱着天空也深爱着你 你猜我在干
  • #A day in Mel’s life2.0# Day143存活+1又不到六点先醒一次……好崩溃八点多就醒了起来看了会书然后点了个该死的书亦。(今天底妆一点没
  • 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 《程妩音陆霆》《黎叶周家靖》《宋清妍陆绍延》 《沈典馨夏肆离》《沈南音陆时泽》《林舒闻渡》 《折辱》姜南陆宴《苏筱烟陆深》《原清雅陆瑾》《V:ckk9495
  •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为了更好的给大家进行更多的服务,所以年前就订好了开店的目标,打造西海岸第一家全屋智能家电,更多的中高端品牌争取让大家能够省更多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
  • 愿所有的有缘听闻者、参与者都能够得到普巴金刚无量的加持,遮止自身大小魔障,遮止生辰流年之灾祸,遮止身心之痛苦与烦恼,遮止事业上的障碍。传统佛教经典将之比喻为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