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赞法界颂

圣龙树菩萨造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诏译

归命十方佛  法身及报化

愿共诸众生  速成法界性

轮回三恶道  法界理凝然

本来常清净  诸相不能迁

寂静如虚空  处处悉周遍

体皆离彼此  非深复非浅

乳未转变时  酥醍醐不见

烦恼未伏除  法界无由显

如酥处乳中  酥本妙光莹

法界烦恼覆  圆满体清净

如灯被障碍  非能照余物

无明恒覆心  法界非明了

如灯离障碍  处处物能照

烦恼破坏时  真如恒显现

初中及最后  二障不能扰

如净琉璃珠  恒时光照曜

光明物所障  被障明非见

法界烦恼覆  真如理难显

圆寂体光洁  轮回不能染

勤求趣法界  轮回非能掩

如米糠缠裹  谷体米非无

烦恼覆真如  真如烦恼有

如谷去其糠  米体自然见

若离烦恼糠  法界理方显

妄执有世间  芭蕉终无实

法界非世间  亦非虚妄见

如人饮甘露  热恼悉皆除

若证法界性  烦恼热皆弃

灭除烦恼焰  法界甘露现

一切有情中  高下皆平等

体实果不生  执种果非有

智慧出生时  有为非法界

法界本无处  究竟方可证

清净恒光洁  日月皆莹净

法界无垢染  如龙夜雨尘

况似罗睺面  光明恒灿然

譬如火浣布  处火能离染

垢去布犹存  光明转莹净

贪爱令心染  虚妄有轮回

亦如火浣布  真空妄非有

三毒生死本  智慧火能烧

法界体常有  朗然恒照曜

烦恼染称垢  世尊恒所宣

垢灭真如显  如汲地中泉

法界体无垢  根随能覆藏

若除烦恼尽  莹净叵难量

法界本无我  二形及女男

体无虚妄执  何处更思惟

法界离憎爱  根尘境本无

虚妄执为因  差别从此生

真空非苦恼  贪爱苦恼因

耽染由妄想  三界乃轮回

怀孕在于腹  婴子未言见

二障覆真如  法界不能证

种种生疑虑  见慢及恚痴

妄计有真实  真实计非有

兔角体非有  妄执令真实

法界离妄执  妄执真非有

如色必破坏  微尘犹可知

法界非破坏  三时不能得

有生还有灭  荣辱亦皆随

法界非生灭  云何言所知

兔角本非有  三世犹可思

真空非兔角  思虑不能知

真空称善逝  色相悉皆亡

应化随缘有  修因离执非

圆通如日月  水现影皆同

色声双泯绝  差别云何有

三世可寻思  生缘时决定

若悟己身法  己身云何有

如水居热际  处热觉悟非

寒际理亦然  圆通皆如是

心恒烦恼覆  迷惑不能了

若离烦恼缠  觉悟而非有

如眼观诸色  离障能照曜

真空理亦然  照曜离生灭

耳识闻于声  离妄及分别

法界性亦然  分别妄非有

鼻能嗅诸香  妄执性非有

色相二俱亡  真空亦如是

舌根自性空  味界恒远离

识空体亦然  法界理如是

身根自性净  冷暖触非有

法界理亦然  触处常远离

意缘法称最  自性恒远离

诸法性本空  圆通理如是

见闻及觉知  相应法亦空

了绝诸妄想  见闻理亦非

根尘起妄执  清净体源无

迷执有根尘  根尘理非有

世间并出世  空性本无差

我法由迷起  遍计自轮回

法界理清净  贪嗔痴本无

迷悟从心起  三毒法假名

迷执自缠缚  了达假名智

菩提非近远  三世理非有

烦恼笼迷执  世尊经所宣

智生惑染灭  妄执勿相缠

去来执最胜  体空犹可思

菩提非妄执  正证亦知非

水乳同一处  鹅饮乳非杂

生空烦恼离  二障亦非杂

妄执我非无  了达本非有

涅槃清净理  二我俱非立

三檀齐修施  尸罗离过非

忍因端正果  精进勇勤依

静虑令心止  般若用无疑

愿兼方便力  安住胜菩提

菩提难妄执  真空生灭无

了达空本性  二相亦非有

乳糖离甘蔗  离蔗糖非有

三乘趣菩提  离种体非有

守护稻谷种  芽茎必得生

守护菩提种  菩提从此起

譬如于黑月  光明未能见

有情烦恼缠  真如未明显

月初光虽有  渐渐而增长

初地证菩提  菩提未圆满

十五月圆满  处处光皎洁

解脱显法身  法身理无缺

染污意相应  缠缚俱生灭

解脱一切障  三世悟非有

初大僧祇满  三檀普遍修

断除分别障  欢喜智难俦

三业误兼犯  防非重及轻

尸罗圆满戒  离垢独标名

二障恒时染  俱空慧刃除

发光能照曜  破灭渐无余

远离根随染  渐增焰慧威

菩提称最胜  烧照转光辉

真俗称二智  相应互起违

合令无所碍  难胜事恒时

十二缘生智  巡环理趣全

甚深称最胜  般若现于前

世俗二乘行  久修道已明

相无功用满  最后称远行

智用无分别  恒时任运成

众魔降退散  不动独彰名

善慧名无碍  十方演法希

身云甘露雨  应物最堪依

众德犹如水  虚空喻似身

重粗皆蔽塞  大法智称云

审谛轮回事  孰能免业牵

要知无苦恼  净土勿相缠

归命佛真子  位登智慧云

细微皆断尽  超苦离诸尘

灌顶诸光照  根尘普遍身

金刚寂大定  众苦勿相亲

大宝花王座  俱胝众妙成

庄严皆普遍  功德实难思

十力兼无畏  三身四智圆

六通恒自在  应物化机缘

照曜如圆月  恒时焰炽燃

十方无不遍  灿烂转光鲜

永绝缘生染  恒时处涅槃

菩提称最胜  化益物情欢

智用深如海  随机现应身

水清来月影  处处度迷津

况似颇胝宝  随缘现影同

物情根有感  周普事无穷

饿鬼恒饥渴  不能见水泉

众生无少信  宿业自萦缠

化现身诸相  光明皆灿然

佛虽恒在世  不覩宿无缘

晓了尘沙界  根随染久无

二空殊胜智  妙用化童愚

清净绝诸垢  自他受用身

恒居色究竟  利益五乘人

救护众生苦  俱胝寿命长

二严无有尽  功德叵难量

佛演一乘法  随机悟浅深

莲花无垢染  玉本绝瑕侵

少分而称赞  广宣理趣玄

愿将诸功德  普利施人天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第二册(序分、三番破识)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M5执心则随有(分二.七处征心5)
N1阿难计心随合随有 N2如来破其无体无定
今N1

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阿难言:阿难又启白佛,说,我尝闻佛开示四众:以前阿难都是用自己的意思,来想这个“心”和“见”在什么地方,被佛都破了;所以现在他不说他自己说的了,他说是佛说的。他说了,我阿难常常在过去听见佛开示四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二众,就是在家受过五戒的,这叫“居士”,男的就叫“优婆塞”,女的就叫“优婆夷”。

由心生故,种种法生:因为你有这个心──阿难所说这个“心”,还是识心──生了,所以就有种种境界生起;这种种法,就是在“识”里边所现的这一切境界。法没有自性,法因缘起;因为这个缘,才有这个法。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因为有这个因缘法生出来了,就种种的心也生出来了。这是以前佛你讲的啊!世尊讲的这个道理,大约不会错的;我现在是根据世尊这个道理,有一个见解。

我今思惟:他现在又想了!想什么呢?我因为听见世尊所说的这个法──“因心生而法生,因法生而心生”;我现在又往深了一层想。即思惟体,实我心性:就是我“思想”的体,这就是我的觉了能知之心,这就是我那个心性。阿难讲的这个“性”,也不是“自性”,这还是一种“识性”。

随所合处,心则随有:这个心,它遇着什么因缘,随着这个因缘合起来,就有了心了;若无所合呢?就没有心了。亦非内外中间三处:这也不是内,也不是外,也不是中间这三个地方。就是在任何地方,它遇着因缘能合起来,就有心了;若没有缘,大约就没有心了!阿难这个讲的,还是似是而非,还是没认清楚!

N2如来破其无体无定(分三)
O1约无体破 O2约有体破 O3正与结破
今O1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佛听阿难这样讲:随所合处,他就有心了。所以佛告阿难:佛告诉阿难说,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你现在说,因为由这个法生的缘故,而种种心也就生出来了。随所合处,心随有者:因为你这有所合了,心就跟着有了。若无所合呢,心当然就没有了。你是这样子讲的。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可是你所说这个心,究竟有体、没有体啊?你这个心若没有一个体相、形相,你和谁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你硬拿不是当理讲,假设这个心没有体,你说它也可以合;则十九界,因七尘合:那这个“十八界”会变成十九界的,多出来你“心”这一界;本来是“六尘”你现在又有一个“心随所合处”,这就应该又有一个尘,也会变成“七尘”。这多出来的一尘和一界,是怎么样生出来的?是义不然:你所说这个道理,又是不对的。

怎么叫“十八界”?在后边文里头会讲。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这就叫“六尘”;六根对着六尘,中间就生出来一种分别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就叫“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单单六根和对着的六尘,这叫“十二处”,又叫“十二入”。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佛又对阿难说了,为什么我说你说的这个道理不对呢,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挃”,就是捏。假设你这个心,有个心的身体,比方说,你自己用手来捏你自己的身体;你捏,它知道痛啦!你知道怎么样捏痛的,这是用你的心知道的。那这个心是从里边出来的啊?还是从外边进来的呢?

若复内出,还见身中:假设你说它又是从里边出来的,它应该先看见你身里边的东西。因为以前你说你那个心在里边,现在你说里边也不在,外边也不在,中间也不在,三处都不在了;是随所合处而有你这个心。现在我叫你捏你的身体,这是合了!那么合,你说,究竟你这个知道的心,是从里边出来?是从外边出来的?假如你说,喔,我一捏它就知道了,它是从里边出来的!那既然从里边出来的,就应该先见身里边的东西。

若从外来,先合见面:若从外边来的,它就应该先看见你自己的脸面。那你这个心,有没有看见你自己的脸面呢?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阿难这回也有一点发火了──对佛发火了!这回想:“啊,佛说得太没有道理了!”所以他即刻就驳嘴,和佛正式辩论起来了。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见”,是用眼睛看见的;“心”,是知道。您说这个“见”,是“心”见到,这就不对了,这也不合道理的!佛说阿难前边讲的是“是义不然”;他现在也说,佛说的是“为见非义”。说:“佛您说这个心若从外边来的,就见到面;心只是知道,它看不见的,能看见的是眼睛。”他越跑越远了!他的意思是这样,他说能看见的是眼睛,能知道的才是心,所以他说佛说的这个道理不对。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佛言:佛听他这样讲,就说了,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假设你说你的眼睛能看见的话,那你在这个房子里边,这房子的门,能不能看见东西呢?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你说眼睛能见,那么人死了,眼睛还存在着,也还应该能看见物;你这眼睛怎么不能看东西了呢?若见物者,云何名死:假设你说,死了眼睛还能看见东西的话,怎么叫一个“死”呢?

所以经典上现在讲的这个道理,就是“眼睛不能见”。我们现在人死了,有把眼睛存到眼库里,还可以用的,说这证明眼睛可以见的。不过眼睛可以见是可以见,还要藉着你自性那种灵性才能见。如果单单眼睛,它是没有知觉的,也不能见的。它必须要假借人这种的灵明觉性,才能看见的。眼睛就好像窗门似的,它是透明体,是做为一个窗户在那儿,才能看见东西。所以你若说眼睛能见,那人死了,眼睛它怎么又不能见了呢?又假如你说,人死了还能看见东西,那就不叫“死”了。

以上内容为大德宣化高僧开示,更多内容详见《大佛顶首楞严经》宣化上人经典浅释,宣化上人法汇,可以网络搜索“宣化上人法汇”,下载大德高僧佛经浅释电子书,跟随佛祖菩萨高僧修善念佛,来世出生于没有苦难的佛国。#心中的净土[超话]#

《楞严经》: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

圆瑛法师释曰:此结集经家,叙述阿难,悟明本有真心,发起大乘正信,先叙承示,以为开悟之大本也。尔时,乃如来破妄显真,已竟之时。微者隐微,昔日权宗,未曾显说,六识是生死根本,根性是涅槃正因。妙者奥妙,今日实教,广谈了义,直指生灭身中有佛性,一切诸法是真如:此即上三卷之微妙开示。《正脉》云:通承破妄显真科中,诸文为言,良以此大开解,功夫非近,今当总前,撮其大要,令知微妙之实。破妄心有三:一、七破以密示无处;二、重征以显呵非心;三、纵夺以决指无体。是所以破妄心者,极微细而尽精妙矣。显真心文中亦三:一示见等,而克就根性,直指其实体。二、示阴等,而广融诸相,以明其一体。三、示地等,而极显圆融,以彰其全体。是所以显真心者,亦可谓极微细而尽精妙矣。

《楞严经》: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圆瑛法师释曰:阿难开悟,即是已开见道之眼。自第一卷阿难认识为心,三迷被破,遂即舍妄求真,求如来为发妙明心,为开道眼。如来即为指见是心,显见不动、不灭、不失、无还、不杂、无碍、不分、超情、离见、经历十番,可谓发妙明心,而至微细矣!更为会四科,全事即理,融七大全相皆性,普融万法,可谓发妙明心,而极奥妙矣!由是阿难明心生信,顿开道眼,故有此悟。

身心荡然,得无挂碍者:当以二义释之:一、达妄本空:昔在迷时,妄认四大假合,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乃为六根所局,六识所锢,皆成挂碍。今者了达妄身、妄心,本自空寂,荡然如大水漂荡无存,故得无碍,解脱自在也。 二、知真本具:昔在迷时,将本有法性身,妙明心,埋没于尘劳烦恼之中,幻妄身心之内,今者知法身清净,遍一切处,则身荡然;妙心圆明,遍周法界,则心荡然;无形无相,荡然宽廓,得无挂碍,得大受用也。

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者:以既蒙如来,微妙开示,不独当机阿难得悟,是诸同闻大众,亦多各各自知;自知即悟也。其中大众,位有浅、深不同,悟有解、证不等,所悟为何?乃悟真心,遍满十方,包含万法。较之昔日,认识为心,执心在身内;舍妄求真文云:‘不知寂常心性。’不失科中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不杂科中则曰:‘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不分科中又谓:‘茫然不知,是义终始!’四科总标文云:‘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此皆不自知也。

今闻四科,全事即理,七大全相皆性,到此云散月明,瓜熟蒂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虚空,乃依报世界之最大者。在真心中,如观手中,所持叶物,此则观大同小也。叶即贝叶,物如庵摩罗果。

《楞严经》: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圆瑛法师释曰:此悟万法唯心。妙明元心,即如来藏心。一切包括之词,世间即情、器二世间,身心世界是也。此皆领上显见科中,第四显见不失文云:‘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又领第八显见不分文云:‘此见及缘即身心世界,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又领阴等四科,皆即如来藏性,而成此悟,至此则斥破妄心,显示真心之旨,方以极领,更不再认缘尘分别为心矣。

《楞严经》: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圆瑛法师释曰:此悟心包万法。向者误认妄想为真心,惑在色身之内,身在界中,界在空中,重重含裹,遗真认妄,迷已为物,曾无超越;今者圆悟真心,惟精惟一,惟是一真法界,纯一无杂,周遍圆满,故曰:心精遍圆。含容万法,包裹十方,无往而非常住真心,无处不是性净明体,此则转小成大也。乃领上七大文中,性真圆融,皆如来藏,而成此悟。以上正叙心荡然,得无挂碍。

《楞严经》: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

圆瑛法师释曰:此悟正报法身。向者妄认四大假合,以为遍身,亦复认物为己,六根各局,四支质碍,处在空界之中,不能超越;今则悟明本有法身,虚廓旷荡,犹若太虚,反观父母所生血肉之身,高不过七尺,寿不上百年,总属幻妄不实,犹彼十方虚空之中,风吹所起一点微尘,至渺小,极幻妄,似有似无。太虚喻法身广大,微尘喻生身渺小。此身在法性空中,如草露风灯,虽然暂存,终非永存,故曰若存;又如幻事梦境,虽未即亡,终归灭亡,故曰若亡。此则转粗为细也。

《楞严经》: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圆瑛法师释曰:向者误执此身坚实,今悟法性身,如湛然澄清不动之巨大也海;生身如海中所流一浮沤,倏起倏灭,起无所从来,灭无所从去,常处出生,随处灭尽,乃属幻妄无常。此则转实为虚也。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者:此结身荡然也。前叙开悟之文,总标身心荡然,得无挂碍,身即法性身,心即妙明心,因悟法身妙心,故得荡然无碍。下则先叙心荡然。阿难与大众,自知妙心,遍满十方,万法唯心,心包万法,澈悟依报,法法全真。  后叙身荡然,因悟法身广大,常住不灭,故反观父母所生之身,如空中一尘,海中一沤,是以结曰:‘了然自知’。了然明白,纤毫不昧,亲证实到,自知自信,不由他悟也。获本妙心者:即得亲见,本觉妙心。本觉妙心,是本有法身,一向迷时,法身埋没在五蕴身中;今已开悟,亲见本来面目,虽然曰获,既属本有,实非新得。此身常无始终,住无去来,无始无终,无去无来,则永劫不灭,故曰‘常住不灭’。此亦领前,不灭、不失、无还三科,及释迷闷科末,清净本心,本觉常住,会四科一一非因缘,非自然,融七大一一皆如来藏,本无生灭,诸微妙开示,而成此悟也。

《正脉》交光法师云:经家于佛说之后,偈赞之前,特详叙此者,正以示奢摩他,秘奥观体,令行人于此著眼;盖通前三卷工夫,全为揭露,此至妙至密之观体也。良以众生常流转,权乘不究竟者,皆缘未见此体,犹如生盲故也。行人若能于斯所叙,心境一如,不犯思惟,物物头头,了然在目,浑是妙心自体,亦不费纤毫功力,身心本来,廓周沙界;但不驰散,积之岁月,而不心开者,未之有也。当知本惟一体,若语正因本性,即空如来藏,以一味真如,更无余物故。若兼了因,即奢摩他秘密观照,以亲见自心,非作意思惟故。若更不避弥天过犯,则西来直指,正法眼藏,即此而已。但彼直入无分别,此由方便分别,至此无分别处,其归一也。 问:此似意尽无余,然奢摩他未竟,后二藏未谈,彼是何意?答:征密观照,此方了其密字,以体属秘奥故也。彼乃兼用,尽其精细,始属微字,宜酌分之。初承示开悟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是伴侣就是要必须把我的知识点同样吸收过去并执行,否则两个人认知无法互通,既然我是减脂师,那我的伴侣不管应酬多少,吃多少,行走就是成果,如果我身边人都管理不好,
  • “艺术本身就是遗憾的”这句话和“珍惜当下,我们才刚刚开始”一样让我觉得很震撼。带着希望去追寻”.你转头看向猫咪猫咪也正看着你 于是你们约定了要向着岛屿出发世界很
  • 我能理解这一点,当你是更大的俱乐部时,你不会故意这么做,但有时候会很自然地想:‘好吧,我们在跟最不费力的队伍比赛。”何炅:“这是特别好的事儿,觉得自己什么都会的
  • #A股#谢谢@刘逸云Amber_STUDIO 的周边特典,虽然还没发,可能是还没准备好发,但是提前谢谢了,她总不可能真的没准备吧,毕竟上次购买周边前五十还有限量
  • 不久,其他部队成功地跳出了包围圈,4连长白思才知道敌人数量太多,不宜打太久,见阻击任务已经完成,便立即带着战士们,撤出了阵地,沿着村边的一条交通沟向西突围。也不
  • 近期支撑位置:1.69 1.45 主题:勤上股份(002638.SZ)2022年的走势壬寅 甲辰 己酉 乙亥 (寅卯空) 壬寅年二月廿五(2022/04/2
  • 纪录|生活的小确幸去年的一批叶片只养大了一个 不死心的霞霞今年又进了一批 新的小花短袖真呀真好看有氧运动会让我的肌肉流失吧!今天的对镜自拍让我觉得我应该拥有一个
  • 倒计时84天,柚崽已经28周了,我也进入孕晚期了大哥说柚崽是个机灵鬼[挖鼻]我感觉就是崽的防御机制,平常只有我用手去碰肚子,麻麻偶尔会去戳一下,其他人碰没有任何
  • [羞嗒嗒]尔虞我诈的商战中,商会中每一个成员的决策都有可能为商会带来巨大变化,与其他商会的合作共赢或许能让我们在商战中更上一层楼。一起来看今天的“商战指南·从入
  • 今天的伍佳蕖不兴去,我也没去成。郁金香没看成,风筝没放成,野餐没吃成,哈哈哈哈哈哈,但我好喜欢好喜欢在路上的感觉!
  • ”谈到医疗领域的民生获得感,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院长胡万宁最大的感受就是患者享受医疗服务的价格大幅下降,“群众对国家为保护人民健康做的努力赞不绝口
  • 人最熟悉的是自己,最陌生的也是自己。觉察和自知是一切成长的开始。自知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美誉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贬低而妄自菲薄。认不清自己的人,为一时的
  •   三杯巧,一杯虚伪,十里灯,情话浓,芳华一盏灯,削弱情海缘,人间人,海水冷,风不定,人错问,只是难得相思,苦命鸳鸯,恩怨泪三分,三分奢望真,画笔浅,从此失落,
  • 到了1937,眼见苏州城外硝烟弥漫,潘达于不想两件国宝,落入异邦手中,一个弱女子想了无数个夜晚,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花费一番功夫把大鼎藏了起来,此后显赫的潘家被
  • 一茶一书一知己,一朝一暮一人生,很幸运,在美咖会,我们再次把你的朋友美好地交到你的怀抱里。听着夜色钢琴曲,想着远去的人和事,有一种旁观者的感受,岁月就这么过去了
  • 【老子·四十一章】(道隐无名)上士闻道,仅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
  • 【#济宁# 邹城人川味面很有名,但是另一种面也很出名】邹城人爱吃面是出了名的,什么手擀面啊,川味面啊,拉面啊,面板啊来者不拒,甚至有的邹城人表示就算一天三顿喝
  • 天蝎座天蝎身上自带一种生人勿进的气场,尤其是对于颜值低的人总是被Ta拒以千里之外,可如果你有趣又高颜,那还是蛮好接近天蝎的,虽然Ta同样会保持高冷,但内心深处却
  • 4升学:读博不必愁研究所性质特殊,接触到的老师大多是一方的领军人物,很多都是教科书上的主编喔!交友恋爱都可以,谢谢台台~[爱你]#百合圈交友中心#考研难度越来越
  • 边看边感叹他大概把尚存的对美好的期许都投射在了这部作品里,原来他心里也有个永无岛桃源乡。觉得很美好的一个场景是,两个人第一次偶遇说上话,在分别之前,岛上年久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