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被饿死的罗汉!(一定要认真读读)

南无阿弥陀佛

佛陀在世时,城中有一位婆罗门家中生活非常困苦,以乞讨为生,连他妻子也得出门乞讨。后来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婴,不但又瘦小又丑陋,还是个驼背,父母叫他“小驼背”。

小驼背长大后开始了自己乞讨的生活,但是因为业力现前,他常常要不到食物,每次都是在快要饿死时,才能勉强得到一点点能够维生的食物,不论身体或是内心,都是异常的痛苦。

后来,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渐渐生起信心,在征求父母的同意后,于一位比丘面前出家、受戒。

  他有时候与僧众一起去受供,有时独自去城里化缘。但即使他与僧众一起受供,也经常得不到食物,而其它的比丘都能吃饱喝足。有时是轮到他时,施主的供饭恰巧没有了,要不然就是施主突然有急事走了,回来后就漏了他,而接着供养下面的比丘。在所有的僧人中,他是生活得最苦的。  

  于是世尊制定一条戒律:“上面的比丘未得到食物以前,下面的比丘不能受食。”尽管如此,小驼背比丘还是经常吃不到饭,即使到城中化缘,也常常是空钵而返。  

  后来,有两天他打扫世尊的内殿,都吃得很好,身体也健康了,于是他把握时机勇猛精进,顿时断除一切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然而,虽然他已是位罗汉,但是依然要承受业报。  

  他想:“我还是天天打扫经堂,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就又去佛陀的内殿,但当天另一位比丘已经把殿堂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只得着衣持钵到城中化缘,但一无所得。第二天,他早早地拿着扫帚很有把握地去殿堂,谁知早已有位比丘把殿堂打扫干净了,只好先回寮。

  回去后,听说有位大施主将在中午供养世尊和僧众。可是,施主临时有急事提前供养,小驼背比丘在坐禅因而不知道。等世尊应供结束,施主也出门了,小驼背又没吃到饭。  

  第三天,他更加提早拿着扫帚去殿堂,又见已有比丘在打扫,只好回寮。阿难知道他已第三天没饭吃,特地为他介绍一位施主,中午去他家受供。可是,施主临时有事必须马上出门,匆匆忙忙,忘了嘱咐家人:“今天中午将有一位比丘来应供。”于是,当小驼背前来化缘时,没人理他。阿难从城中化缘回来,听说小驼背罗汉仍未吃到任何食物,心生怜悯地宽慰他:“不要担心,明天我好好供养你。”  

  第四天早上,阿难尊者手持两个钵到城中,化到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另一钵准备带给小驼背。到了祇陀林时,来了很多恶狗抢吃钵里的饭,阿难想尽办法也没能对付,只剩空钵。阿难尊者想:“即使再去化,赶回来也已过午,下午阿罗汉不管怎样都不会吃的。”这样,他仍然没吃到饭。目犍连听说小驼背已四天没吃饭,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也想帮他化缘。

  第五天,目犍连拿两个钵去城中化缘,化了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完,一钵准备带回来。到了祇陀林,突然飞来一群乌鸦,把钵里的饭抢光,目犍连想尽办法也无法护住钵中的饭食。目犍连自忖:“若再返城中化缘,也已经过午。”只好也是带着空钵回来。就这样,小驼背还是没吃到任何食物。舍利子尊者听说他已饿了五天,就去安慰他,打算明日帮他化缘。  

  第六天,舍利子也拿两个钵,在城中化得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带着另一钵往祇陀林去,可是,小驼背的业力现前,因此竟来了一群非人把钵抢走,然后就不见了。舍利子觉得再去化缘也过中午了,只得空手回来。小驼背罗汉依然没吃到饭,舍利子再安慰他:“不管怎样,明天我一定会想办法好好供养你。”  

  第七天,舍利子到城中化缘,又化得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另一钵顺利地带到小驼背的房前,突然间,全部的门窗都被封死,无法进去。舍利子现神变进到房里,叫小驼背罗汉洗脸受供。可是,当小驼背的手一伸出,钵就掉落地面,直堕到金刚大地(距地面四万由旬)。舍利子立即示现神变把钵从金刚大地拿回来,再拿给小驼背吃;但是小驼背才取了第一口,刚到嘴边,就被非人抢走,第二口,也被抢走。舍利子亲手喂他吃,但是他的嘴却紧闭着,完全张不开。舍利子显现各种神变想打开他的嘴,却是怎么也打不开。过了一会,已过午不能食了,他的嘴才又可以张闭自如。舍利子万般无奈,问他感受如何?小驼背说:“只是口渴,给我一口水喝吧!”

  舍利子取了一钵水,又是业力现前,许多非人把灰撒进水里,成了一钵灰汤。小驼背罗汉知道这是自己前世的业障,就喝了一口灰汤,显示降冰雹、闪电、打雷等神变后,进入涅槃。诸比丘将他的遗体作成塔,并作种种供养。  

  后来,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小驼背造作什么恶业,在七天中,众比丘竭尽全力都无法救他,虽是阿罗汉,却在饥饿状态下趣入涅槃?希望世尊演说他的因缘。”  

  佛陀告诉比丘们:“这是他前世业力显现的缘故。一切众生的业力不会成熟在外面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自己的身心中,有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很久以前,有位施主夫妻,都好行广大布施。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大施主去世了,施主的妻子继续作广大布施,但孩子反对,多次警告母亲:『父亲在世时布施,但我们不能这么做,你不要把家里的财产全都布施给别人。』但母亲依旧广作布施。  

  有一天,他居然狠心把母亲关在房间里,不给她吃,也不给她喝,打算饿死她。即使母亲再三地苦苦哀求,他依然不给一口水、一口饭,也不放她出来,就这样连续了七天。他的亲戚朋友闻风而至,呵责他,他才被迫放出母亲,这时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亲戚们问她: 

  『现在你需要什么呢?』 

  她说:『想喝一口水。』

  儿子听了,心想:『若把灰撒进水里,她喝了肯定会马上死的。』他就在母亲要喝的水里撒进石灰,母亲喝下一口灰汤,就去世了。 

  比丘们,你们是怎样想的呢?当时这个不孝顺的儿子就是现在的小驼背。因为他用这种手段杀害母亲,已在千百世中堕入地狱,不论转生何处,都是这样饿死的。虽然今世他已是最后有者,不再轮回了,但也是在喝下一口灰汤,才进入涅槃。

祈愿人人都能孝敬父母,珍惜食物!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经文连载】杂宝藏经卷第二 · 昔仇迦离谤舍利弗缘 第二十五

白话

过去有尊者舍利弗和目连,游历各个村落,到了瓦师(做陶瓦器)的地方,正值天上下起了大雨,于是就在其中过夜。恰巧碰上瓦窑里面,先前有一个牧牛的女人,在后边很深的地方;(可是)声闻圣人在没有入定的时候和凡夫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不知道也没有看见那个女人。那个牧牛的女人,看见舍利弗和目连尊者容貌端正,心中贪爱、迷惑于(端正的容貌)执著不离,(身体)就流出不净之物。

尊者舍利弗、目连从瓦窑里面走出来。(有一个叫)仇迦离的人,擅长观察人的外形相貌,观察别人的脸色,就知道做了淫欲之事还是没做淫欲之事。他看见牧牛的女人在(两位尊者的)后面走出,这个女人脸色有做了淫欲事情的相。(但)他不知道那个女人(是)自己心中生起贪爱、迷惑执著不舍,而流出不净之物的。于是就诽谤说:“尊者舍利弗、目连与牧牛女行淫。”他向很多比丘广泛地诉说这件事。当时那些比丘就三次直言劝告他说:“不要诽谤尊者舍利弗、目连。”当时仇迦离心中生起的嗔恨和嫉妒,倍加地炽盛。

有一个长者,名字叫娑伽,尊者舍利弗、目连(曾)为他说佛法的要义,(长者)得到了阿那含①的果位,命终之后转生到了梵天上,名叫婆迦梵。婆迦梵直接在天上(就)知道了仇迦离诽谤尊者舍利弗和目连,立即来到下界,到了仇迦离的房子里面。仇迦离问他:“你是谁啊?”回答说:“我是婆迦梵。”“你为什么事而来呀?”婆迦梵说:“我用天耳听到你诽谤尊者舍利弗、目连,你不要说尊者有这样的事。”这样三次规劝,(仇伽离不仅)没有停止(诽谤),反而这样说:“你这个婆迦梵!说你得了阿那含果,阿那含,名字意思叫不还,为什么还来到我这里?如果是这样,佛所说的话也是虚假的。”婆迦梵说:“不还,就是不回欲界受生的意思。”

这时仇迦离,在他的身上,就生(满)了恶疮,从头到脚,大小像豆子一样。他前往佛陀住的地方,对佛说:“为什么舍利弗、目连与牧牛女行淫呢?”佛又劝告他说:“你不要说是舍利弗、目连(做了)这样的事。”听到佛这话,仇迦离倍加嗔怒,此时身上的恶疱疮变大得像沙果②一样。第二次又拿这件事,来禀白于佛,佛再次劝告他说:“不要说这件事了。”这时疱疮变大得像拳头一样了。第三次他还是没有停止(说这件事),他的疱疮变大得像瓠③一样,身体强烈的发热,跳入冰冷的池塘里面,能让冰冷的池水剧烈地沸腾。仇伽离身上的疱疮全部溃烂了,立刻就命终,堕到了摩诃忧波地狱里面。

这时有比丘对佛说:“世尊!是什么因缘,让尊者舍利弗、目连,被他重重地诽谤呢?”

佛说:“在过去劫的时候,舍利弗、目(犍)连曾经是凡夫,看见辟支佛从瓦师(做陶瓦器)的窑里面走出,也有一个放牛的女人跟在辟支佛的后面出来。于是就诽谤说:‘那个比丘肯定和这个女人一起私通。’因为这个恶业的因缘,堕落到三恶道中,承受无量的痛苦;现在虽然修得了圣果,(成就了阿罗汉,)由于先前的(恶业因)缘没有完结,还是被人诽谤。要知道声闻人是不能够为众生做大善知识的。为什么呢?如果舍利弗、目连为仇伽离显现一点点神通,仇伽离一定能够免于堕地狱之苦;因为没有为他显现的缘故,让仇伽离堕在地狱里面,(发生)这样的事情。”

佛这样说道:“如果是菩萨人,比如鸠留孙佛住世的时侯,有一个仙人,名字叫做定光,和五百个仙人一起在山林中的草窟里面住。那时有一个妇人偶尔经过此地,正值天降大雨,风寒到了极点,这个妇人没有避雨的地方,就到定光仙人的住处寄宿了一夜。第二天出去的时候,被这些仙人看到了,于是就诽谤说:‘这个定光仙人一定和那个女人一起做了淫欲的事。’那时定光仙人,知道他们心中的念头,害怕他们因为诽谤而堕于地狱,就飞升到空中,有七个多罗树那么高,并作了十八种神通变化。这些仙人见到以后,就说:‘身体能够离地四指(高)就没有淫欲了;何况定光,飞升到空中,有大神变,(这样的人)会有淫欲之事?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对清净的人生起诽谤呢?’于是五百仙人就五体投地,(对定光仙人)恭敬忏悔。因为这样的缘故,得以免于重罪。你们应当知道,菩萨有大的善巧方便,真正是众生的善知识啊。”

佛说:“那时的定光仙人,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那时的五百仙人,就是现在的长老等五百比丘。”

①阿那含:佛教声闻乘中的第三果名,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

②沙果: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③瓠:果实长圆形,类似于葫芦。

经典原文

昔有尊者舍利弗、目连,游诸聚落,到瓦师①所,值天大雨,即于中宿。会值陶[通‘窑’]中先时有一牧牛之女,在后深处。而声闻人,不入定时,无异凡夫,故不知见。彼牧牛女,见舍利弗、目连其容端正,心中惑著,便失不净。

尊者舍利弗、目连,从瓦陶[通‘窑’]出。仇迦离善于形相,观人颜色②,知作欲相不作欲相,见牧牛女在后而出,其女颜色,有成欲相,不知彼女自生惑著而失不净,即便谤言:“尊者舍利弗、目连,淫[原文为“媱”]牧牛女。”向诸比丘,广说是事。时诸比丘,即便三谏:“莫谤尊者舍利弗、目连。”时仇伽离心生瞋嫉,倍更忿盛。

有一长者,名曰娑伽,尊者舍利弗、目连,为说法要,得阿那含,命终生梵天上,即称名为婆迦梵。时婆迦梵,迳[同“径”]于天上,知仇伽离谤尊者舍利弗、目连,即便来下,至仇伽离房中。仇伽离问言:“汝是阿谁?”答言:“我是婆迦梵。”“为何事来?”梵言:“我以天耳,闻汝谤尊者舍利弗、目连,汝莫说尊者等有如此事。”如是三谏。谏之不止,反作是言:“汝婆迦梵!言得阿那含,阿那含者,名为不还,何以来至我边?若如是者,佛语亦虚。”梵言:“不还者,谓不还欲界受生。”

时仇伽离,于其身上,即生恶疮,从头至足,大小如豆。往至佛所,而白佛言:“云何舍利弗、目连,淫牧牛女?”佛复谏言:“汝莫说是舍利弗、目连是事。”闻佛此语,倍生瞋恚,时恶疱疮转大如柰③。第二又以此事,而白于佛,佛复谏言:“莫说此事。”疱疮转大如拳。第三不止,其疱转大如瓠,身体壮热,入冷池中,能令冰池甚大沸热,疱疮尽溃,即时命终,堕摩诃忧波地狱。

尔时比丘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尊者舍利弗、目连等,为他重谤?”

佛言:“过去劫时,舍利弗、目连等,曾为凡夫。见辟支佛出瓦师陶中,亦有放牛女,从后而出,即便谤言:‘彼比丘者,必与此女,共为交通。’由是业缘,堕三恶道中,受无量苦;今虽得圣,先缘不尽,犹被诽谤。当知声闻人,不能为众生作大善知识。所以者何?若舍利弗、目连,为仇伽离,现少神足,仇伽离必免地狱;不为现故,使仇伽离堕于地狱,如此之事。”

佛作是说:“若是菩萨人,如鸠留孙佛时,有一仙人,名曰定光,共五百仙人,在于山林中草窟里住。时有妇人,偶行在此,值天降雨风寒理极,无避雨处,即向定光仙人所,寄宿一夜。明日出去,诸仙人见之,即便谤言:‘此定光仙,必共彼女,行不净行。’尔时定光,知彼心念,恐其诽谤,堕于地狱,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作十八变。诸仙人见已,而作是言:‘身能离地四指,无有淫欲;何况定光,升虚空中,有大神变,而有欲事?我等云何,于清净人,而起诽谤?’时五百仙,即五体投地,曲躬④忏悔。缘是之故,得免重罪。当知菩萨有大方便,真是众生善知识也。”

佛言:“尔时定光仙人者,今弥勒是也。尔时五百仙人者,今长老等五百比丘是也。”

①瓦师:制造陶瓦器的工匠。

②颜色:面容,面色。

③柰:似苹果而小,通称柰子,也称“花红”、“沙果”。

④曲躬:折腰,形容恭顺。

《杂宝藏经》·卷一卷二回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清楚的都可问或者在评论区↓查询收起案例投稿:这么久了感觉脸上的脂肪还是妥妥的,现在看着更显年轻,满满的活力天津脂肪填充哪些医院医生好,做自体脂肪填充面部哪里好
  • Too Faced钻石高光眼影盘现在半价就能入手, Urban Decay眼影盘也惊现半价! MAC重磅12支装口红套盒仅需$55.87,单支口红都不到$5!
  • 这样一来,就成为很多人寻找的品牌。由于人们认为煮熟的鸡蛋多少有点干巴巴的感觉,所以主要还是被减肥者看好,一些人也为了补充蛋白质而找一些简单食物。
  • 他其实也从不奢求景睿的原谅,因为的确是他揭露了一个可能他一辈子都不想要知道的真相,可是萧景睿依然豁达,已经是梅长苏能想到的他们两个人最好的结局了。而梅长苏对待他
  • 新华财经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承建运营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是新华社在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核心产品。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财经副总经理郑彬在
  • 整洁清爽的庭院,让一家人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明显提升。   崇恩村仓上组,波光粼粼的荷花池畔,崭新的观光步道与串户路干净舒适。
  • ——莫言14.从此始感到成人的寂寞,更喜欢梦中道路的迷离。——何其芳15.众生灵中 唯你有权 看到我脆弱——聂鲁达《伤害》16.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
  • 【逐字句译】人是宇宙万物之中的一员,有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始终与万物相互链接·影响·互动着,虽然属于人的物性不一样,始终只是物性的循环而已。【拾慧畅行】一、企
  • 我在想如果将来有幸受邀参加谁的婚礼,我想这场婚礼上最幸福的不是只有新郎新娘,一定还有我为他们真诚的爱情而热泪盈眶,我永远相信真诚的爱。今天我发了条朋友圈,内容是
  • 不过许婧还是答应了节目组的邀请,配合陈赫演了两个多月的恩爱夫妻,这档节目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许婧和他们之间14年爱情长跑的故事,节目播出之后陈赫还一度被夸长情,跟曾
  • 但为什么我辣么想笑[偷笑][偷笑][偷笑]7:10早早读8:00早读片有些人半个月前还在开开心心写普放,下个月就突然要排班啥都写了白天认真学写报告压力巨大5:0
  • 具有银川市户籍的居民持《银川市住房保障证》并已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或廉租住房的,也可变更保障方式购买经适房和限价房。年满18周岁后从外地迁入银川市三区城镇户籍的,需
  • 本次比赛以检验夏季体能训练效果、加强队伍沟通...#北京2022年冬奥会# #冰雪项目# #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介绍# 据了解,东北师范大学冰雪项目实验室正在开展
  • “对于‘四上企业’我们采用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对于中小微企业,我们在智慧昆都仑微信端开辟了专属渠道,畅通交流。“智慧昆都仑”平台是昆都仑区重点投入打造的信息化服务
  • 我想凶残的毁灭你所有的不安,让你无忧无虑又死心塌地的赖在我怀里。以后每一天一条微博记录一下,记录下陪你走的第一个生日,期望以后很多很多个生日都可以陪你一起过…我
  • 今天闺蜜有事让我到义龙路这一家来等她,时隔几年还能喝到这个味道,新出的四季經典muaji鬆餅 很不错,除了香香松饼搭配好多水果是我喜欢的。#同城种草# 在海口生
  • 念一句阿弥陀佛生到了极乐世界,念成了的,一生成佛不再轮转了。天天有善知识,莲池海会的那些都是善知识,也有阿罗汉,《弥陀经》里的也有阿罗汉,那些阿罗汉都是发大乘的
  • 但是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技术性,首先清除表面的任何硬颗粒(如沙子)然后均匀地擦拭干燥的表面10秒钟(不要忘记擦拭眼镜、护目镜和头盔的两侧)。柚子爱好者[迷雾剧场]
  • 当时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品位提升,宋人热衷游猎,喜欢豢养猎狗,这就使品种优秀的猎狗更被人们重视,因此在绘画、玉雕等艺术表达中侧重刻画当时最为优秀的狗的形象,这也是
  •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和我老公一晚上都没有睡好,一直在考虑是否做羊水穿刺,晚上的时候还跟双方父母说了一下医生说的这个事,他们其实都很担心穿刺的风险,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