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公开课#【趣话诗人】李白的诗意足迹-畅游长江-3:环游襄汉~布帆无恙挂秋风

江陵得了道教宗师鼓励,尤其是那句最受用的“可神游八极之表”,李白不但坚定了神游的志向,同时也继续身游四海行尽八荒。从江陵出发先到了江夏,这次是李白第一次来到黄鹤楼,我想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的诗词爱好者们有些在兴奋的搓手手,等待李白和崔颢的隔空battle,诗仙阁笔怅然而去。很遗憾,这一次李白来到江夏,并没有发生这些事情,因为这一年的崔颢,还不是能写下这样雄浑自然,视野宏阔的篇章的崔颢。崔颢在游历边塞之前,他的诗偏闺情艳情一类的作品,诗风类似于齐梁体宫体流于浮艳,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见李邕时上的那首“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李邕一看堂堂博陵安平崔氏居然写出这种诗,还敢拿出来行卷。而且从他两首比较脍炙人口《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这种明显模仿南朝民歌吴歌部分的早期作品,应是其当诗学认识的发端。另外当时崔颢在前一年刚刚考中进士,秋天经过吏部考试尚待分配,此时的他处于待分配状态,或者即将就任的状态,不会来到江夏游历。

登罢黄鹤楼李白又来到了赤壁古战场,同样大家也不要期待了,这次李白游古赤壁也没有写“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要到第二次来到赤壁送别友人才有这首诗了。也就是说李白此次来游江夏,对比后面几次重返这里还是很开心的,既没有“崔颢题诗在上头”的郁闷,也没有送别友人的离情别绪。甚至都忘了自己是一位来改变中国诗史的谪仙人。但是正当他享受襄汉美景又转向洞庭,南游岳阳之际,那位陪着他为他当向导的辞故里,出荆门,游江陵,览赤壁,下洞庭的故乡友人忽然染病不治而辞世。李白的畅游长江之路,少了一位重要的向导,所以从此李白这一阶段游历路线开始变得特别的随性随意随喜,基本就处于没有计划或者有计划不执行的状态,走回头路,言往甲处实向乙处这种事就变得正常了,这种状态也非常的李白。

重情义的李白在安葬了向导友人之后,在秋日再次返回去年出巴蜀后第一个目的地荆门,在荆门逗留不久便又乘舟东向,此行的目的地又是哪里呢?这答案就在李白从荆门二次启程时写下的这首诗中《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虽然感觉像他在出发前信手拈来,信口吟得,但是这首诗蕴含的信息非常多。我们先看首句交代了出发的时间和地点,可能大家会质疑,题目就叫《秋下荆门》不是都已经交代过了嘛。我说的是更加具体的时间,这里有要注意的是霜落,秋天的几个重要的节气我们盘点一下,“露从今夜白”这是白露,“西皞司分昼夜平,羲和停午太阴生”是秋分,而“月落乌啼霜满天”还有本诗中“霜落荆门”这都是霜降节气天气特点,肯定要比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要晚。而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见到霜就马上要准备入冬了。而二十四节气多适合当时的关中和中原地区使用,而李白所在的江汉地区,实际落霜的时间肯定是要晚于霜降节气的。我们还是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作为参考,诗人是因为安史之乱流落江南,安史之乱爆发时间是在农历十一月初,这显然已经入冬,江南和江汉的纬度和气候相对接近,一个是霜满天,一个是霜落,然我们不怀疑李白题目中的秋季准确性,但这至少是深秋的景象了。

第二句是一个暗线的情绪反转,“自古逢秋悲寂寥”见秋落笔而悲这是从战国以来的文学传统,从宋玉开始到李白一千多年,直至今天悲秋都是文人常态情绪。而李白却没有悲,反而有点喜悦,这就表现在了“无恙”上,无恙通俗点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没毛病。当我们说这句话的语境,要不是高兴,要不就是豪情万丈,哪有空悲秋呢?这或许是李白见司马承祯的容易自负的后遗症犯了。可李白这里的无恙,我们就不能简单当成在秋风里扬帆前行没毛病了!这里李白用了一个东晋时的典故,当时著名画家顾恺之顾虎头打算回家,当时有船无帆,于是向当时名士也是自己上司殷仲堪借帆。因为顾恺之之前曾经以诗文调笑过殷仲堪,殷仲堪特地借了一个布帆,当行到破冢的时候遇到了大风,于是顾恺之就给自觉可能会看他笑话的上司写了一封书笺内有“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意思是一路很顺利,你期待我会难堪的事儿终究没有发生。诗中布帆无恙是李白对此行旅途平安的总结,“布帆”也是表明自己出川以来就像殷仲堪借布帆于顾恺之一样,没有得到诸侯的赏识和恩遇。

本诗三四句我们要放在一起看,主要信息写明了李白计划中的目的地,在一明一暗之间,明说的剡中的名山,这里在唐代的越州,也就是今天的绍兴属于越地。暗指的是在鲈鱼脍中,辛弃疾贺新郎中有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的是西晋高士张翰以莼鲈之思为理由在乱世明哲保身典故,其实灵感很有可能来自李白的行路难其三“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张翰的老家在吴江,后来老家的人把范蠡,张翰,唐末的陆龟蒙并称三位吴江高人,为他们立三高祠,这就是后话了。吴江是属于今天苏州,是吴地。所以李白计划的目的地就是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也就是江南。其实这个鲈鱼脍的典故出现在第三句很妙,在第二句中提到了秋风,内容从秋风到鲈鱼,是同一个典故中的两个要素,从起承转合诗法上看,第二句是承句,第三句是转句将一个典故两个内容放在两句里,让结构更加顺畅自然。

那么李白此行要去干什么呢?古人的理解千奇百怪,大相径庭,有的理解没有结合历史,显得着实可笑。著名的沈德潜的《唐诗别裁》言“明明说天下将乱,孑身归隐”,这个理解只是看到张翰的典故,有结合李白修道的身份,对当时李白的心情和大唐的历史完全没有结合。此刻距离天下大乱尚有时日,以及李白刚出川干谒诸侯积极的心情都可以不看。但从诗句来看“此行不为鲈鱼脍”,这和辛弃疾贺新郎是同一种用法,对典故翻案式的反用,是他不想学张翰避世,再说吴越也不是他的故乡,这和天下将乱归隐又有什么关系呢?“自爱名山入剡中”,这其实是他见完司马承祯后第二个后遗症,从此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道教修行。所以本诗第三第四句诗人的意思是,我此行是不似张翰一样弃世而去,却是为了通过干谒诸侯让自己在大唐明时有一席之地,当时我这次出行更重要的事,要访遍司马承祯曾经修炼过的越中地区的仙山。这是李白作为精力充沛的青年,迷信自己的实力既要这样又要那样还要xx的宣言。

既然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李白应该直奔主题目的地,先到松江然后立刻转向绍兴名山。但是李白到达越中,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为什么这么慢?我们前面说过,在他看来旅行计划就是用来打破的。吴越?先等等吧,我上趟庐山先!#来亿点知识#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纤细的手拍拍他的脸,像是嫖|客调戏姑娘一样,“小姑父,岳先生,以后找女人啊,可长点心吧,不要以为你家底厚,我就骗不完。  纤细的手拍拍他的脸,像是嫖|客调戏
  • “你太急的想要一个答案了,想要风光的学位,想要瞬间的博学,想要意气风发,想要闪着金光走向喜欢的人,我们都渴望很快的成功,渴望爱与被爱,但,生活不是一场赛跑,而是
  • #山高鹭沅[超话]# 看图说话:老二:妈,在忙啥呢老二妈妈:没忙啥,你啥时候回来呀老二:这几天就回了。妈,我跟ZY一起回来老二妈妈:行,你们都回来我更高兴老二:
  • 蝴蝶属木火,能烘托你的自我成就,绽放你独一无二的特点,助力财情双收,人缘六合,步步高升,幸福指数拉满。#招财运##泰国佛牌##刘宇宁珠帘玉幕# | #刘宇宁燕子
  • 我们现在看到太多了,在生前鬼神就使你变恶,你心有所动,鬼神就乘虚而入,即使你信佛了,但是你信得不坚定,那个恶鬼神可以扭转让你不信佛,乃至于使你谤佛。”另外我认为
  • !!
  • ある“約束”を果たさなければ成仏できない山田の幽霊が、綾子のバディとなり、1000本ノックのごとくさまざまな婚活に取り組んでいくというコメディだ。 福田さんは主
  • 高质量协同发展为保定医院留下来一支带不走的队伍,百姓对保定医院的认可度、信赖度不断提升,北京非首都功能持续疏解,实现了大病留在保定看,吸引了全国各地患儿前来保定
  • 抖音今日热文‼《蓄意勾引》阮软周司寒(最新全章节)小说全文在线阮软_hlvPNG [给力]书名:《蓄意勾引》 [给力]主角:阮软周司寒 以下非文章原文:“嗳,我
  • 书符首先是静定至诚,才能与祖师神明感应,实际上也是和回归自己的潜意识海洋,与集体无意识感应,只有在意识回归集体无意识中,才能无二差别,本我如一。符脚:"
  • ”我刚张开嘴,还没来得及发声,聪明的大哥手指压在我唇上,语气不善的打断我的表达意愿,拎着胳膊把我弄进卧室,“不想我有什么举动,就赶紧睡。”  “我不困,”扭动着
  • 弥勒的“红酒肉”看起来柴而干,上桌我都失望了,没想到吃起来居然还可以。我是一个忠实的蘑菇粉,正好赶在菌季末班车到了云南的餐桌。
  • ”#汪海林发文说对姚安娜无恶感# ​​​#猎人游戏W[超话]#终于看完了,大概从放第四集之后的时候开始被首页推荐入坑,一下刷完前四集,一边皱着眉头觉得剧情有点颠
  • #刘宇宁演唱大理寺少卿游主题曲# | #刘宇宁珠帘玉幕# |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宁远舟[春游家族]刘宇宁燕子京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
  • ”  刹那,江燕生双眼发红,可她也不是被吓大的,她不相信和闻若弦这些年的交情,比不过一个宋佩瑜。”  刹那,江燕生双眼发红,可她也不是被吓大的,她不相信和闻若弦
  • VS厂购入正品开版,还原了顶级复刻表相似度达到了97%以上,还原了很多的细节,堪称复刻1:1顶级表,机芯采用丹东3235一体机芯,能储存72小时 ,吊打市场上所
  • 【佛号是消业障之王】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讲:每个法门都有消业障的功能,有的忏悔的方法可以消[淫.欲]的罪业,有的可以消嗔恨的这个业力,有的可以消杀生的罪
  • 女王……从小就目的明确,不像周围女生那样幻想盖世英雄从痛苦中解救出来,而是梦想自己是童话书里奢靡享乐的王子,同时为了实现目标,把自己的打扮往上流社会的审美喜好靠
  • 2024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很薄,用一点时间就可以读完,但这也是这位1932年出生的企业家波澜壮阔的一生,因为是自传,所有事件都是以第一人称视角看待的,因此代入感
  • 之前没有搞过肥秋系,对日本偶像的认知还是ll和imas这种二次形象,很多东西我也看不懂,然后去b站搜平手,点进了一个神级live合集(感谢做合集的聚聚)还记得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