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手艺匠人,慨时代进步

木匠、泥瓦匠、箍桶匠、砻匠、漆匠、篦竹匠、石匠、船匠、鞋匠、铁匠、铜匠、镴(锡)匠、铅皮匠、金匠…… 过去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手艺匠人。

独具匠心,就来自这个群体。

木匠是各匠之首,它的分类,又很有讲究,有''大木''和''小木''之分。''大木''从事的是普通百姓造屋和打造一般家俱,而''小木''所从事的,是考究房子中的雕梁制作、高档家俱的雕刻镶嵌等。他们讲究精雕细刻,工艺精度极高。民间的千工床(宁式床),红木雕椅,古代大户人家及宫庭庙宇栋梁廊柱上栩栩如生的群雕,都出自他们之手,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木雕艺术家。

''大木''木匠中,又分支出车盘木匠、船匠和砻匠。小农经济时期,农具大多由木头制成,最复杂的是水车,得由专业的木匠做,这种木匠称为车盘木匠。因为作为木制的灌溉工具,其机械原理,不是一般的木匠能掌握的,唯有车盘木匠做的天芯和车盘,牛拉动起来时,才天芯稳定,车盘的木齿轮、地轴齿轮,车骨齿轮链传动,精度高度一致,机械效率高,水哗哗地从河里汲上来流入稻田。普通木匠是做不出这种水车的。

过去农船都是木制的,如非专业匠人,打出的船,船体轻重失衡,浮在水面上不平,摇起来别扭,行进中会偏航。所以旧时的船匠,专打船,不会其它木匠活。

砻匠是专门修理谷砻的。过去没有轧米机,农民须先用谷砻把谷碾成砻糠和米。谷砻其实是木制的磨,其工作原理与石磨一样,只不过以木代石,两个磨片之间各有很粗的绞理。上下片转动把倒进去的谷,经磨擦后剥离成砻糠和米。知道石磨工作原理的,不难理解砻谷的原理,它之所以用木头制作,是因为石头太重,易把米碾碎,而木头轻,米粒才不易碎。小时候叔叔砻谷时,我在旁边痴痴地看:随着砻的转动,发出''砻——砻——''的很响声音,砻糠和白色的米粒,向周边落下来,至今不忘。砻匠的技术,在于知道砻片工作面的木绞该凿多深,上下砻盘之间该调节到多少距离为最佳。他们挨家挨户地招徕生意:''凿砻了!凿砻了!'' 因为砻在砻谷中,纹理是会被磨损,需要砻匠定期来修凿。随着五十年代初轧米机的出现,砻被淘汰了,砻匠的生计也没有了。

箍桶匠(民间直接称为''箍桶'')也是木匠的分支。我非常佩服只要交给他们一摞木板,一会儿功夫,就能箍出一只只滴水不漏的木桶。只见他们从工具桶拿出一把长尺一把刨一杆钻,先把木板刨得厚薄一致,宽度一致,然后摊在地上,对每块板的两边,按组成圆桶的要求,先量后刨,又量又刨,每板两侧搞出斜度,使这些板能合成一个正圆。然后木板与木板之间钻好孔,用竹肖子相连,在''笃笃''声中组成桶状。我很佩服匠人在极短时间内能精准地计算出每块板的斜度。据我所知,不少箍桶匠近乎文盲,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这个行业之所以称为''箍桶'',关键在于一个''㧜''字。''箍''是维系在桶体外的圈,我们地方话叫''抽'',大约是抽紧之意。木桶''箍''的材质有钢丝的,也有用竹丝(条)圈成的。在木板围成的桶体外,由''箍''㧜住,使之散不了体。我也发现了这个行业的一个技术秘密:为了能使''箍''箍紧桶体,木桶必须一头大一头小,或中间大两头小,完全正圆柱体的木桶,是很难上箍的,因为上箍后必须要把箍往桶身的大处敲打推进,才能使''箍''发挥箍紧桶体的作用,所以,在箍桶匠手里,绝对的正圆柱体桶是做不出来的。

泥瓦匠的手艺水平也分出高下来。普通的泥瓦匠,只能造普通百姓住的普通房子,技艺是砌墙盖瓦,砌灶打墙。技高的泥瓦匠,那也称得上建筑大师,古建筑中的飞檐马头高墙之类的建筑,那不是一般的泥瓦匠能做得出来的。中国的宫庭和寺庙,是高水平的泥瓦匠智慧和手艺的结晶,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建筑大师。

中国的石匠,是工作环境最差的手艺人。他们大多在尖土飞扬的采石场,或雇主造坟的坟地,成天用锤子和榔头不停地凿。凿石时石屑飞测,测入眼睛是常事,常常用手揉一揉继续凿,久而久之眼睛发炎了。于是,''烂眼石匠''就成了他们常用的绰号。小时候我地有一个叫''阿扎''的石匠,人们干脆用''烂眼''代替他的大名,他整天在山坡上雇主造坟的坟地凿石碑,空旷的山谷间,凿石声在回荡着,听起来''阿砸——,阿砸——''的,象群山在不停地呼喊他的名字。只有在这种情景中,人们才记起他的名字叫阿扎。

中国的篦竹匠,也细分为两大类,专做民间生活中箩、罩、筛、篮、箕、筐之类的,称为粗竹匠,专做民间送礼品或大户人家工艺观赏高雅竹制品的,称为细竹匠。我们在竹制品博物馆所看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竹工艺品,就出自细竹匠之手,精湛的工艺,令人惊叹。

旧中国工业落后,金属制造业大多停留在手工水平,归属手艺行业,分为:铁匠,在打铁铺子的铁砧上从事锻打,制造助头镰刀等;铜匠,炉子和锉刀是主要工具,专铸用于生活的铜锁铜铲之类的小物件;镴匠,从事锡制生活用具,如锡壶锡瓶,民间用于温酒或放置防潮的食品;铅皮匠,一把剪力一个木锤,敲敲打打制造铅皮桶铅皮罐之类;金匠算是最高贵了,专门打制戒指项链,他们是金属匠人中的贵族。

新做的家俱,只能叫白坯,必须上漆后才能用。于是过去漆匠也是好行业。这个行业人称''漆糊涂'',其中含义有二:一是漆本身是涂上去的,各人有各人的涂法,二是做这项生意很赚钱,用料成本糊里糊涂,主人根本不清楚。

至于鞋匠,做新的修旧的,都是赚钱的机会。旧社会做一双鞋很不容易,手工程序很复杂,有的人家干脆在鞋匠处定制。

以上的这些匠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支撑着中国人的生活,他们的双手,凝结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他们中绝大多数不是知识分子,有的甚至近乎文盲,但他们用巧手和智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积累起来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活文化,并不断创新着……

过去只要一技在身,生计就没有问题了。学一门手艺很不容易,须拜师学徒,三年勤奋,三年清苦,满师后须记住''师傅领进门,精艺靠自己''的师训,仍须钻研技艺,不断提高自己。有的手艺,炉火纯青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国之工匠。

可惜随着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生产力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随着新材料的产生,箍桶、篦竹匠、镴匠等、都直接被淘汰出局。其余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被时代的列车,甩下的甩下,改行的改行,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一切,既使人惋惜唏嘘,也慨叹时代真的给人们带来新的幸福。

现在的年轻一代,已经生活在新的场景中,本文开头列举的手艺匠人,已基本看不到了。这是时代的进步,但对我国曾经存在过的各类手艺匠人,年轻人也应该有所了解,因为他们是中国数千年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此。

乡村往事漫忆(33):怀念李蔚波老师

李蔚波老师是原镇海县文化馆群众文艺部老师,后调宁波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宁波走书》主编。50年前,我在农村苦苦追求文学梦,他辅导过我。

1973年起,我成了文学愣头青,四处投稿,记不清是听谁说的,只要把投稿的信封剪角,并写上''邮资总付''四个字,就不用贴邮票,直接投进邮筒或邮箱就行。于是我不停地写,不停地投,但每次都如石沉大海。现在想想,估计都被当地邮所或邮局的拣件员扔进垃圾筐了,只是我听不到他们的骂声而已。但我总以为稿件肯定是到了所投的报刋杂志编辑手里,只是没被选中,所以我一直写,一直投。——因为当时我在农村找不到出路,唯有读书和写作,才给我精神带来慰籍。

1970年至1974年,是我在农村最困厄的时期,失望和苦闷折磨着我,但倔强又支撑着我……

有人也向我推荐了镇海县文化馆群艺部,我贴上邮票试着投了几次,某一天,居然得到了李蔚波老师的回音。他大概从我稚嫩的文字中,读出了我的渴求和志向。

首先是邀请我参加县文化馆召开的文艺创作会议,并确定某篇作品列入会议讨论,二是他下乡路过时将来看我(实际上是来辅导我)。这对当时在苦苦追求文学梦,投稿屡败屡投,环顾四野皆茫茫的我,起到多大的精神鼓励作用啊。

象久旱的禾,得到了雨露,父亲和母亲高兴得早早考虑起李老师来了,该送些什么。我把我的作品,一遍遍修改……

见李老师的第一面,是在距我村五里路的邻村(湖塘)宣传队排演现场。他约五十岁左右,戴眼镜,脸色没有知识分子的白净,讲话洪亮但有些鼻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没有架子但有刚气的文人。他本来是第二天才路过我村来看我的,想不到我会在头天夜里到邻村排演现场去看他。

简单地招呼后,他仍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直到这个村文宣队排演结束,才把注意力转向我。

''你是罗维开?''这是与李老师见面的第一句话,他虽一脸倦容,但透过眼镜的镜片,目光却满是和善。

''是的,'' 我说,''我来接您!''我由于激动,把''看您''直接说成''接您''了。

李老师本来是可以宿这个村的,村里已经给他安排了住处。他考虑了一会,对该村的负责人说:''不用了,我今晚随小罗去。'' 这是他第一次称我为小罗。我心里一热,与他的距离感,一下子就没有了,象遇上了亲人。

于是,五十年前的夜,在月光下乡间小路上,走着一对忘年交。我感到他对我是那样的知己,一路上,他大致了解了我的情况后,我就滔滔不绝地向他介绍自己近段时间正在创作的作品构思。他专注地听着,偶然插话询问些我介绍的内容梗概过于跳跃的地方,听了我的解释,''噢''了一声继续听……

我五十年来一直感动着,李老师作为专家级的群艺文化人,居然那夜在那乡间小路上,踏着月色,一路默默地听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农村文青,口若悬河地讲''作品构思''。他一直是那么专注地听,不时地思考,不时地提问,完全融入了我向往文学梦的意境……

到了我家,已近半夜,父母以会李老师明天才到,已经睡了。我陪着李老师进了我的卧室,继续着我们之间的话题。说实在,当时只希望多与他讲话,连怎样安排他的住宿,都没有想过。

我们又聊了很长时间,母亲大约觉察到了我们的动静,起来看了一下,发现李老师随我连夜来了,已经这么迟了,过意不去,下橱房烧了点鲁稷(高梁)甜饼。这么粗的点心,李老师居然很感激母亲,连说:''很好吃,很好吃……''

下半夜了,我才想起李老师的住宿问题,开始着急起来。李老师看出我的心思,说:''没关系,难得我们一起睡。'' 于是,这一夜,李老师与我抵足而卧。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老师就开始了对我的辅导。先敬呈给他的,是我写的几首民兵生活的自由诗——那个时候我对自由诗的理解很可笑,以为只要有激情,字里行间多几个''冲''、''杀''之类的,就行了——李老师看了良久,突然微笑着问了我一句:''诗的韵辙你懂吗?''

我坠入五里雾中,从来没有听说过,懵在那里。

李老师找到了辅导我的突破口,在我的''诗''上,对该押韵而没有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画上了圈,然后说:''任何诗,都有与心灵相应的音乐美,律诗讲究平仄,自由诗包括快板等讲究韵辙,就好象车轮沿着辙一样。你写的是自由诗,尽量要押韵。你的诗,这些地方就少了韵,从而,朗诵时就没有了节奏感和音乐美。''

于是,李老师深入浅出给我从诗的韵辙讲起……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由于我有强烈的写作欲望,李老师的点拨,花的时间不多,但我豁然开朗得奇快。原来自由诗也好,快板也好,这么朗朗上口,是韵辙在起作用。而韵辙,是拼音字母中的同一口型或近似口型的韵母。诗的起句用的韵母字,叫起韵,那么接下去的句子,出韵辙后又必须回韵辙,即必须与开头所起的韵保持一致,例如快板:''锣鼓响,电灯亮,东风大队晒谷场上闹洋洋。贫下中农坐一块,讨论队里的储备粮。……'' 这里的''''块''字是出辙,''响、亮、洋、粮'',都押''ang''韵,叫韵辙。押住了''ang''韵,念起来就响亮上口。任何自由诗或快板,甚至顺口溜,头一句定的韵,后面既须出辙,又须入辙,一出一入,一直顺着这个韵,这叫''合辙''。

韵辙有响亮和压抑之分,主要的韵辙有''堂昂韵''和''意气韵''。上例中的''ang''属于''堂昂韵'',响亮高昂,而''意气韵''则低沉压抑,这类文字往往带有拼音韵母''i'',如''里、气、意、咪''等。文字中这类字最多,但只能用于滑稽恢谐的快板,或戏中反派人物的念白,作为高吭激昂的诗或戏剧唱段,不宜采用,否则声音压抑,念不响,唱不开。

写诗、快板、戏文中各类人物的唱词念白,居然还有这么多讲究……

那天李老师给我辅导了很多写作常识,简直使我胜读数年书。傍晚,李老师要离开我家去下一个辅导点,父母亲执意要送给他些东西,他婉拒了,说还要去另一个农村,拿着不方便……

在李老师辅导后,我参加了几次县里召集的农村群艺创作会议,写的相声《路》,还在全县作了公演。——我写作的激情,更被李老师激发了。

记得当年参加创作会议的,有柴桥的林圣国,白峰的乐胜龙,三山的柯才明,大矸的屠明华,庄市的余通化等。这些人中,有些人现已成为省市级作家协会会员,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曲艺作品和中长篇小说。但我考入高校后,走的是另一条路了,所以,长期来,我们已失去联系。

记得1974年春节,我专门到宁波看望过李老师。他家住槐树路,师母在搪瓷厂工作,家里有好几个孩子,其中大儿子年龄和我相仿,在黑龙江支边,另外一个子女在宁波近效插队。我去拜访时,黑龙江的长子探亲在家,几天后将返回黑龙江。李老师的家,负担很重,原来他也一直处于无法言明的生活状态中。

1975年,我离开老家去代课了,李蔚波老师仍旧关心着我。一天,他到我代课的中学看望我,又特意拜会了校长,私下交谈良久,''移交''提携的意图很明显。事后校长对我说,李蔚波老师很看重我,对我的评价很中肯:''有才气,但基础不实,最好有深造的机会。'' 我听了很感动,知我者,李老师也!1977年考上高校,也有李蔚波老师的期望,在精神上助了我一臂之力。

我毕业后,一方面回报社会激情炽烈,一头钻进工作,一方面因李蔚波老师已调回宁波,所以一直失联,现在除了购到一本他主编的《宁波走书》外,不知他的近况,今借此文,遥寄怀念。

我老婆,作得要死。

我爸妈是自己带着十万块生活费来帮忙照顾孩子,从进门到现在两个月,一直想方设法让我老婆能安心照顾孩子,家务一点点都不用她做,鱼肉买起来眼睛都不眨(有人挑战这个,你们孩子以后生了麻烦你们自己掏钱每天买200到400块的新鲜鱼虾肉菜泰国香米进口菜油试试,谢谢,别忘了,荤先给儿媳妇,剩下你们再碰,就坚持两个月还不埋怨一句试试,不多),我老婆回家他们就把孩子还给她,她吃饭我爸妈就先在一旁看着让她安心吃完自己再上桌,或者她回来前赶紧轮流吃完免得等久了老胃病犯。我老婆挑吃,我爸妈也不嫌弃,爱吃啥就尽量买啥。我们房间我爸妈也不随便进,给足私人空间。从不跟我说我老婆哪里不好哪里要改,甚至我老婆在我背后对他们破口大骂他们都不肯告诉我。

有人挑战我做了什么,真希望看到女人吐槽婆婆时有人问她们为婆婆做了什么为老公做了什么。晚上喂奶我一个人起来热奶味的,每天睡得比她晚起得比她早还负责买菜。换尿布洗澡我只要回家就全部亲手。来继续你们的假设呗。另外现在的婚房是我爸妈全款买的。我们的钱全攒下来准备过两年用她名字再买一套。来,说我是男人我自私呗,你们当妈以后记得给儿子买房加早上带孩子哦,被骂记得别回嘴。完全无痛生的,住私人医院单人房。家里装修杂事全是我做的。来,继续说我没承担男人的责任。我要是有胸我自己就喂了,要不要说我没父乳喂养所以没贡献不是男人?

我那作死老婆呢?

双标到我爸妈“提心吊胆”。

她说“带孩子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吧,六点前记得回来”。

五点五十八回到家,我老婆骂:怎么这么晚回来!孩子快饿哭了都!

第二次五点四十回来,我老婆骂:怎么这么早回来!孩子新鲜空气都没吸几口太阳都没晒够!

这些骂还是抱着孩子骂的,她脾气上来就压根没想过给孩子什么教育。

一开始说我爸妈没照顾好孩子,明明该睡觉了还逗他玩,然后我爸妈就按她给的时间表严格遵守作息,她又来:你爸妈怎么这么不灵活,孩子要玩你就让他多玩会再睡。

然后平时我们上班时我爸妈没让孩子睡够她就在我面前哭得委屈成窦娥,周末她自己没办法哄孩子睡孩子哭得眼睛肿时她就不吱声。

喂奶老拐弯抹角说我爸妈喂得太多,一次100毫升想把孩子撑死。自己喂120毫升还觉得孩子没饱。

孩子红屁股,她就说你爸妈不肯及时换尿布!然后我爸妈定时检查了,她就:我刚换了,他们干嘛又看!翻来翻去进风怎么办!她就自己假设我们在房间关着门换尿布我爸妈能从厅里看到。

爸妈不抱孩子,让他学着自己睡。我老婆就说:孩子要抱,这么让他哭不好!爸妈抱着快要饿哭的孩子让我们安心吃饭,她就说:说了别老是抱孩子,让她趴着怎么了!

我爸妈大鱼大肉地买,大包大揽地做家务,笑脸相迎地照顾情绪,已经两个多月了。我老婆竟然说:你妈怎么都不对我说句生孩子辛苦了?我爸妈都做得跟保姆一样了,就因为欠这一句让你这么全盘无视他们的付出?你说我妈没说,我妈就真的没说吗?都是爹妈养大的,我爸妈没义务这么被调教被欺负吧?

总之,就是各种双标各种单边吐槽,不断以我爸妈做法的反方向为标准。

我爸妈也是知识分子兼老实人,息事宁人,她抱着孩子冲出来吵架,老人家都顾忌着怕孩子学坏,竟然自己回房哭完就当没事发生。

而我老婆戏精,在我面前那个委屈,问我为什么她这么热情对爸妈,我爸妈反而冷落她。

生孩子到现在,我能看到的是我爸妈想尽办法让我们俩能少操心点,从来不说我老婆哪里没做好哪里要改正,而我老婆,是想方设法证明给我看我爸妈差劲,想尽办法让我爸妈难受,想尽办法让我没办法专心工作。单亲家庭出来的失控女人还嘲笑老夫老妻假客气假恩爱我也是醉了。

决定离婚了。我家三个大学生被一个文盲泼妇玩弄调教,还以为我不知情。我不相信她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孩子,都不想知道她经历过什么乱七八糟的家教。我相信她如果真像她自认为的那么完美,肯定能找到完美婆家完美男人的。

奉劝这里吐槽公公婆婆的女人们。

不要生出孩子就假设自己的标准凭人数优势就肯定是对的,不要假设自己的标准别人就知道,不要假设别人必须认可,不要假设别人必须遵守,不要假设别人“违反”你的标准是故意的,不要假设别人“违反”标准就等于跟你争你老公的号令权和孩子的抚养权。

只要你想,你能证明全世界所有人都是错的,只要你想,你也能证明全世界都是好人。不要借着荷尔蒙内分泌失调生孩子劳苦功高就觉得全世界都必须按你的标准把你供起来祭拜。你要这么拼命活出让老公讨厌的模样,你也别奇怪为什么老公对你冷淡。

也奉劝看帖的路人,这种帖最能吸引的就是负面评价,而女人会上网,当然全部都是吐槽公婆的,也当然最容易引起先入为主的偏见。就想想,吐槽婆婆的女人有几个以后能做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婆婆?

/投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杨幂遭代拍恶意拍摄#女孩子想怎么穿是她们的自由,什么年代了还有这种思想[费解]大清早亡了这位姐 杨幂需要这种东西维持自己的热度?男主是家里从小宠到大的小儿子
  • 优先考虑的条件:1女生已婚已育2甲方非外包公司的#DESIO大铄设计[超话]# Poul Henningsen是业内知名的照明设计师,这组照明设计灵感是来自厨房
  • 那这些是你们的想法,与我无关啊,我管不着,也不想管。如果时光倒流,再次回到当初我刚认识你的那条老街,我还是义无反顾的喜欢你,我对你,从来都是一见钟情,喜欢你就是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喜欢讲逻辑,个人心态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很重要。前几年,老家人都知道我平时有时间狠喜欢讲未来的方向和个股,因为我比较享受运筹帷幄的感觉,回
  • 不过时隔了好多好多好多年我才知道这原来是五月天的歌,说不准这也是喜欢五月天的源头。​‎ ͏ 大家都很‮的忙‬,越会赚钱的人‮越就‬忙,没人照‮得顾‬了你脆‮的弱
  • 昨天的梦简直像真的一样,他一副铁了心要离开我和她在一起……因为梦里面我说了句那我们就分手吧,他愣了一下,然后就走向那个女的身边了️。刚刚又闪到了腰,这也太准了吧
  • 愿用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中国赞] [中国赞] 摩飞[心]榨汁杯 好价: [中国赞] [中国赞] [中国赞] [中国赞]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摩飞多功能锅的树叶
  • #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超话]# LiFE @ 悉尼 | 和喵喵叫的老陈一起拥有“有你的将来”啦 >>>>>【生蚝大军再次出动啦!】 冠佑:Hello!大家好!
  • 生活不是偶像剧,没有天降神兵白马王子,如今的一切都是靠小爽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无论是演技的成长还是性格的开朗,这一切都是她给大家的答卷与爱[心]恋爱是一种自我成长
  • ​​​#健康公告牌#108颗佛珠含义:第八十六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和福分,也会遭遇自己的坎坷和波折,不要拿别人的成就荣耀与自己比,不要盲目追随、模仿别人的
  • #徐晔医生[超话]# 今晚!超话!过年了! 老徐的颜太能打了 那个欧式大双我爱了 真浓颜系帅哥 老徐和小哥太有爱了 拽进来往后一仰我磕到了!!!szd!!
  • 有,有 跑美国团的时候打战斗轮我一个人把四个来揍我的怪一脚一个踹回去(草) 带庭师的时候看翅哥和咕咕对戏太精彩了…两个人都好会写,作为boss骂人(不是)嘴炮
  • 希望今后可以实施大规模的抗体检查,我们也会根据ELISA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半年的观察,用数据表明抗体会持续至什么时候,我们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应该对从去年6月开
  • #汴梁小宋城##河南旅行##不可辜负的美食#【从手艺人到戏曲家,他们在直播间遇见新的机遇】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小傲作为严凤英大师嫡传的第三代弟子,小傲在抖音分享
  • 在他看来,“地”比“人”还重要,农民还不如土地对粮食贡献大,事实上土地因为有人耕种才有贡献在他看来,城市才是文明聚集地,意味着农村是落后的,事实上乡村文明是乡村
  • 新方案能大幅降低油耗和运营成本,同时降低排放并帮助客户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排放标准。卡尔玛致力于开发重塑行业的解决方案,以最大化降低货物运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环保
  • 双调忆王孙·赏荷 [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
  • 【自炊】 午前中忙しくてお腹が減ったので、簡単なお昼ご飯を作りました。お味噌汁と焼きなすと卵焼きです。お味噌汁の具は、タマネギ、本シメジ、エノキ、それにアオサで
  • ✨《今日店休》 开启立夏第一本书~ 这是一本很可爱很温暖的小书!既是坂本先生对书店的热爱,也是对妻子的思念!即小春日和后又一对神仙夫妇ㅠㅠ 阅读就像呼吸,书
  • 我每次不想搭理申智的时候,就会被她进一步恶心到。[太开心]虽然结婚之后李民勇限制了她追求理想的步伐,但她也直接抛下孩子和家庭离婚了啊。在这之后,李民勇付出真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