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婆薮槃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 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 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 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 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焰炽 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 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 过迦旃隣陀

 宝华千万种 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 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 观十方无碍 杂树异光色 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 罗网遍虚空 种种铃发响 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 无量香普熏 佛慧明净日 除世痴闇冥

 梵声语深远 微妙闻十方 正觉阿弥陀 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 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 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 受乐常无间 大乘善根界 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

 故我愿往生 阿弥陀佛国 无量大宝王 微妙净花台

 相好光一寻 色像超群生 如来微妙声 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 虚空无分别 天人不动众 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 胜妙无过者 天人丈夫众 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安乐国清净 常转无垢轮 化佛菩萨日 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 一念及一时 普照诸佛会 利益诸群生

 雨天乐花衣 妙香等供养 讚佛诸功德 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界无 佛法功德宝 我皆愿往生 示佛法如佛

 我作论说偈 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总说竟

  论曰:

  此愿偈明何义?

  观安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愿生彼国土故。

  云何观。云何生信心?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讚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迴向门。

  云何礼拜?

  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

  云何讚叹?

  口业讚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云何作愿?

  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云何观察?

  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毘婆舍那故。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

  云何迴向?

  不捨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迴向为首成就大悲心故。

  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

  彼佛国土功德庄严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者。有十七种事应知。何者十七。一者清净功德成就。二者量功德成就。三者性功德成就。四者形相功德成就。五者种种事功德成就。六者妙色功德成就。七者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功德成就。九者雨功德成就。十者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声功德成就。十二者主功德成就。十三者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一切所求功德成就。

  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

  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

  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故。

  种种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

  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故。

  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隣陀故。

  庄严功德成就者。有三种应知。何等三?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

  庄严水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

  庄严地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

  庄严虚空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

  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故。

  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闇冥故。

  妙声功德成就者。偈言:梵声语深远,微妙闻十方故。

  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

  眷属功德成就者。偈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故。

  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言: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故。

  无诸难功德成就者。偈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故。

  大义门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应知。一者体。二者名。体有三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诸根不具人。无此三过故。名离体讥嫌。名亦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不闻二乘、女人、诸根不具三种名故。名离名讥嫌。等者。平等一相故。

  一切所求功德满足成就者。偈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故。

  略说彼阿弥陀佛国土庄严十七种功德。示现如来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他功德成就故。彼无量寿佛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说。应知

  云何观佛功德庄严成就?

  观佛功德庄严成就者。有八种应知。何等八种?一者座庄严。二者身庄严。三者口庄严。四者心庄严。五者众庄严。六者上首庄严。七者主庄严。八者不虚作住持庄严。

  何者座庄严?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

  何者身庄严?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

  何者口庄严?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

  何者心庄严?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

  何者众庄严?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故。

  何者上首庄严?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

  何者主庄严?偈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故。

  何者不虚作住持庄严?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无异。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

  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应知

  云何观菩萨功德庄严成就?

  观菩萨功德庄严成就者。观彼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应知。何等为四?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二者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故。三者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讚叹诸佛如来。偈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讚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故。四者彼于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偈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皆愿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又向说佛国土功德庄严成就、佛功德庄严成就、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此清净有二种应知。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者。向说十七种佛国土功德庄严成就。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八种佛功德庄严成就。四种菩萨功德庄严成就。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如是一法句。摄二种清净应知

  如是菩萨奢摩他、毘婆舍那广略修行。成就柔软心。如实知广略诸法。如是成就巧方便迴向。

  何者菩萨巧方便迴向?

  菩萨巧方便迴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迴向成就。

  菩萨如是善知迴向成就。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以为自身求诸乐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著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知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

  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

  入第二门者。以讚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想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

  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

  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毘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

  出第五门。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亦应化身迴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迴向故。是名出第五门。

  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利益他迴向行成就应知。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生分分合合的路上,我常常羡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豁然心境,也梦想着有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云水深处,甚至,还幻想,做一逆旅过客,在唐衣宋彩
  • MD 프리미엄 엠보펜 저가의 엠보펜으로는 달리 니들을 꽉 잡아주어 시술시 니들의 밀림이나 흔들림이 전혀없는 최고급 엠보펜이고 디자인이 이쁜 엠
  • 5、微信停止服务印度用户,马云被印度法院传唤,阿里回应:UC印度公司正按流程处理。4、香港连续5日单日新增过百,追踪接触者及切断传播链困难重重。
  • 建筑内的正方形窗子有着薄如蝉翼的边缘,产生了一种超现实的效果,特别是在与房间的照明方案相结合时。#天空空间# #IDEAT理想家# 美国艺术大家James Tu
  • 女孩儿要加倍爱惜自己哦!爱惜自己就要多喝养颜圣品——燕窝,这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咯。建议收藏婚姻与恋爱迷思边际效应为什么付出越多却总是被别人当作理所当然一个爱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所有值得与不值得,所有的爱与不爱,所有的怀念与忘记,这些纷纷扰扰的.细事是时光,是生活。向前走,走过属于自己的风景,潇洒的,不
  • 而大自然绝不要求你回报,给你荫蔽的场所,给你透骨的凉风,直到你在长椅上熟睡,他仍不休止,给你纯静的美梦。常常与优秀的人同行,会慢慢在你的生活中注入热情,让你少了
  • 个性包含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切事物存在共性和个性固定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 #翟潇闻 一瞬间直击心房# [给你小心心]#翟潇闻 m豆品牌大使# 今年夏天我做了盛大的梦,梦里有一个叫翟潇闻的小企鹅,zxw住在一个叫营6的小窝里,现在那个小
  • 毕业季聚会の文案:●*後 會 有 期✨●*所有的道别里 我还是最喜欢明天见●*扬帆起航●*-再見=未完待續●*:完美谢幕●*-约定一夏 地久天长●*“有朋自远方
  • 当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若不以改恶修善,常念观音圣号,以为恃怙(音是护,依靠)则欲得安乐,难之难矣。(文钞三编卷二·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二)  ●十余年来,天
  • 畫完軀乾換一支細而長的較硬的小兔毛筆,在胸部將乾未乾的淡墨上,加一筆濃墨,使濃墨在淡墨里暈開,表示出蝦的頭胸部的分量更重,透明感更顯著。用中鋒筆畫長須最吃功夫,
  • 体验人工智能LOGO设计,30秒上百套方案:#小威设计机器人##一品分享#【蚌埠市老年助餐LOGO设计方案二】为贯彻落实全省暖民心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推进我市老
  • #闪耀暖暖[超话]# 评论抽两位送大喵台历叭~(俺研究一下wb国际版怎么抽TT)(因为不能编辑发了又删了好几次斯米马赛TT)不抽大众雷点非暖妈,台历已经填地址了
  • 一进门突然发现科室的老师在看《长安十二时辰》[允悲]激动的说“哇 老师 你也看这个啊 雷佳音和千玺演的”老师说“这剧挺不错的,服装 道具布置什么的挺有感觉,我才
  • 人生海海,身边的人来也又去,去了又来,大都是阶段性的陪伴而已,如果幸运可以有一辈子不掉队的好朋友或伴侣。[doge]看这身衣服就可以知道学业已经小有所成了,这个
  • 【30家银行荣获“2021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机构奖”】由中国金融网联合人民币杂志、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主办的“2021中国金融品牌榜”评选工作2022年2月20
  • 看图可以知道之前的脸部状态糟糕到让我怀疑人生,比药物副作用对我的影响大。 详情>>>有朋友问到泰尔丝的服用体验:完整版可以参考这个服用时长印象
  • 五陵源的安静祥和让人梦回曾经所学的“桃花源记”谢弈与江瑞霖的故事让人唏嘘,他们坚韧善良的性格让他们无法抛下所有的责任去在一起,所以最终选择了分开,这个结局并不出
  • 火星在的这两个月会把你从深藏人海中拉出来去面对更多的受众,你会一改往日的内敛和低调去接触各类好与坏的人及事,难免要承受毁誉参半的指指点点,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