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睡前喝一杯酸枣仁膏,养心助眠,一觉睡到大天亮。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很多人都觉得怎么睡还是很疲惫,甚至睡 得 越多越累。

为什么有的人越睡越累,有的人睡得不多,却给人感觉总是精神抖擞,活力满满,身体也很健康?

休息,不是躺在床上机械地睡大觉。

有句老话说,先睡心再睡眼。无论是睡觉,还是其他方式的休息,真正需要休息的是我们这颗时刻都在想事情的心。做到「歇心」,才是真正的休息。

高效 的 休息,就像是手机的快充一样,选对了线头和方式,就会更快更好。

那么该怎么歇心呢?中医提醒:这三宜三忌你一定要注意

一、宜:闲心劳形

忌:久坐不动

体力劳动,运动之后虽然很累,但是只要睡一觉,不仅睡得特别香,第二天还是神清气爽,满满的电量。

当你在运动的时候,整个人忙着协调四肢,无论是跑步,还是瑜伽,整个人在重复有节奏的动作中,思想其实是放空的,所谓闲心劳形。

手上有活儿的时候,心里反而是放空的,没有那么多千回百转可想。这时候,都不用睡觉,不去想,就已经是休息了。

当我们久坐不动的时候,看似啥也没干,我们的心反而四处周游,心猿意马想了很多事。久坐伤脾,脾一懈怠,就不干活,吃得很多,但运化出来的气血少了,我们反而觉得没劲儿,特别是脾主肌肉,给肌肉的营养少了,整个人都变得松松垮垮,没力气。看似是休息,反而成了消耗。
二、宜:闭目养神

忌:纠结耗神

人在不睡觉的时候,不如闭目养神。眼睛是藏神的,人的神能通过眼睛耗散出去,一切吸引眼球的事,也牵动着我们的精神,耗散着我们的神气。无法睡觉的时候,不如闭上眼睛,把驰骋的神收回来。

这里有一个心法,人们常说聚精会神,当两个眼睛距离越近,眉头紧锁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已经启动,很难得到充分 的 休息。

把眼睛「看开一点」,心也就看开了,心里没有挂碍, 有种「眉心松,展双瞳,脸微笑,心从容」的感觉。

当你烦恼,纠结,内部纠缠的时候,把这个「散瞳」的意识 融入到 潜意识当中,保持「不聚集」的状态。便会让我们散乱的心得到放空,晚上睡觉时,平时心烦了,闭目养神的时候,中午来不及睡觉,盘腿打坐的时候,也可以用此法,帮助你更放松。

三、宜:睡在正确的时间里——很多人半夜2、3总是自然醒

忌:晚睡晚起,只会越睡越累

白天,我们闲心劳形,晚上,就要好好睡觉。其实睡觉,白天也在进行,那就是「一切有利于睡觉的事情就做,不利于睡觉的事情就不做」。晚上的这个时段,是睡觉最重要的时段,最有助于我们抓住好运。这就是子时。子时是一天的开始。

有的人这时候不睡,反而睡不着了,其实是透支了第二天的阳气。一直这样,人的神都不会得到很好 的 休息。

晚睡,会 伤 一次阳气,晚起,又会 伤 一次阳气。早上阳气生发,这时候在太阳升起后的半小时内,顺势早起,一天的精神都会很好。如果仍然呼呼大睡,本来应该升起的阳气压抑住了,等你9、10点钟起来的时候,会很 懵 很难受,怎么也睡不够了。

午睡也是一样,推荐在11~13点这个时间段里休息。对于上班族,13~14点也是可以的,午睡时长不要超过1个小时,睡多了整个下午也会没精神。因为——睡觉,不是 睡的 时间长,而是睡在最好的时间段里。

然后,众人皆睡我独醒,很多人晚上想睡也睡不着,是因为我们的神还在外面游荡,它还很兴奋。肝藏血,血舍魂。我们的身体,唯有肝血充足,神魂才会稳妥地在里面休息。

肝血不足,神比较活跃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一点助力,让我们的神尽快回到身体内。

医圣张仲景就有一个专门针对肝血不足失眠的妙方:酸枣仁汤,原方酸枣仁、 茯苓、知母、川芎、甘草,后在中医的指导下搭配茯苓、百合、莲子、大枣、黄精、桑椹等多种食材,经过15小时熬制,调成酸枣仁膏。

这个方子很简单,酸枣仁用得最多,是这个方子绝对的君药, 起 主要调理失眠的效果。

1、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最适合调理失眠

2、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百合养心安神能够让睡眠更安稳

3、莲子:养心安神、健脾益肾,清心火,火没了,睡眠质量就好了

4、茯苓:祛湿健脾、宁心安神,脾强才能生成更多的血,改善睡眠

5、大枣:补心安神,养血益脾,都是补气血的,尤其是养心血,帮助睡眠

6、黄精和桑椹:补气养阴,健脾润肺,滋阴补肾,从肾开始补,从根源上补足气血,改善睡眠。

如果觉得自己熬制麻烦的,也可以选择图片下方成分相同的酸枣仁膏代替,效果是一样的,睡前2小时舀两勺冲泡一杯。

提醒:

1、白天饮用如果有困意影响工作,可以放在饭后1小时左右冲泡;

2、高血糖、孕产妇、14岁以下孩子勿食;

3、从事高空作业、司机等特殊人群勿食; https://t.cn/A65Z4uhT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整体营养观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

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养气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命局中食神旺;女性:个性开朗大方,大多长得漂亮,非常讨人喜欢,获得爱情的机会很多,但是追求的人很多也有利有弊,多种原因会使她们情感易出问题。男性:命局中正官旺的
  • 【电影小记】看完《花束般的恋爱》其实说句实话哈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没有催泪的点[不知道是不是泪点变高了 >.< ]看完后只是emo了一会儿里面叙述的
  • 情怀是易碎品,而市场总是现实的对于近期一举一动都是“沸点”的新东方直播间来说,无论是“6元一根的新东方玉米农民能赚多少钱”提出的农产品营销思考,还是“‘东方甄选
  • 我以前一直认为“医者仁心”可是在陪护期间真是不敢恭维医院服务态度,整天得笑脸相对、有事得轻声说“请教”否则便会得到恶话斥责。[悲伤][悲伤][悲伤] #日行一善
  • #房价# #房地产#每次看到刘宇微微低着头没有表情,或者只是微扯嘴角的时候,我总觉得他是在想事情或者是情绪 突然间有点低落了在我的认知和接触中,其实很少会看到父
  • 傻人活得幸福,是因为懂糊涂.....有一种人,很傻,他们心眼不太多,不会讨好,不会巴结,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自己的事。有一种人,很傻,他们始终相信,好人有好
  • 进入10月以来,全市老龄系统纷纷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动,从农村到城市,开展老年门球比赛、绘画摄影展、文艺演出、表彰“健康老人”等,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 射手的四个克星:摩羯座摩羯很吸引射手,同时也能“治的了”射手,射手在摩羯面前很难作得起来。天蝎座射手的深情一定是天蝎激发出来的。
  • #日常[超话]#这一年锦绣何用费笔墨光阴都记得我(我最爱的是悦悦!#小舞[超话]#️叮,您有新的邮件到达,星湖邮箱正式开业时间长河浩瀚无际,所以我想多留下一点与
  • 我爸妈都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啦,他们虽说养老金都不少,可我怎么能忍心要父母的钱呢,现在我住到父母家里已经快十天了,别说是老孙的人影居然连个电话都不给我打,这样绝情
  • 每年的这一天,音乐达人们与普通民众涌入城市的各个角落,用充满激情活力的音乐回应盛夏的来临。今年,夏至音乐节如约异彩纷呈,众多性价比超高的免费活动花样十足,不仅只
  • 14、曜砂:在官、鬼、禽、曜四星之中,曜星是最贵的亦是最难辩认的,杨公日:“龙真穴真若无曜,穴有星峰重迭照,纵绕积玉与堆金,儿孙终主登科少”。3、龙虎砂:是在穴
  • 早上闹钟响后,实在是太困了,便闭着眼摸手机关闹钟,在我的手刚刚触碰到手机边缘的时候,“嘭”它掉床底了。拿出手机后,感觉还可以睡点,模模糊糊中去喝口水,转身,“嘭
  • 这是从美国引进的高端专业钢琴赛事,各组荣获一、二、三等奖的选手,将有资格报名参加2020年5月1号~3号在广州举行的亚太区总决赛及广州钢琴艺术节。#食侧供给##
  • 忘了已经是第几个没有周末的周末了也有颗爱生活的心吖感谢工作 让你没时间折腾和瞎想 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睡眠 专心工作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锻炼 曾经的技能一点点在找回
  • 温柔治愈的宝藏风景句子山野千里 你是微风中的欢喜天气很好 虽然春天还没过完 但已经看到夏天的感觉了时光很匆忙 别错过落日和夕阳陪你看风景(海)的人 比风景(海)
  • #国际瑜伽日##运动的你就很美# 从拿铁健身派女孩,逐渐接受更多看似柔和却充满力量的运动,或许是年龄的增加,或是更加追求宁静的内心;把瑜伽体式和健身动作相结合去
  • 我就这个水平,没有深刻去探索这幅画的过程是如此的复杂,很像动物,又像人类...每年都兴高采烈的回国上海家去画上几笔,但是画歪了…因为这幅画已经变脸了[允悲]我爱
  • 据百盛商业集团的官网,这一门店是其在郑州的唯一门店,过了今日,曾经风靡一时的大商场将成为历史。据百盛商业集团的官网,这一门店是其在郑州的唯一门店,过了今日,曾经
  •   三、注意事项  (一)自5月28日16时起停止所有经营场所线下经营活动,参加全员核酸检测。  三、注意事项  (一)自5月28日16时起停止所有经营场所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