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成就巡礼##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内外兼修宜居地 多维融合幸福城 十年奋进路 幸福之城梦想变成现实

兰州新区获批十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美丽新区、文明新区、法治新区、和谐新区”建设。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全过程全方位,核心区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青山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白纸作画 蓝图落地绘美景

在秋日晚霞的映照下,伴随着阵阵微风,紫色的临港花海泛起涟漪,马鞭草摇曳着曼妙的身姿,浪漫又美丽,引得市民争相前来打卡。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们挽起裤管,在绿意葱茏的百花公园尽情嬉水,马路宽阔笔直,纵横交错的经纬路上车辆如流,行人惬意自怡。

这是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一座现代宜居的绿色生态之城——兰州新区。

2012年,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古老的秦王川崛起大幕启帷,一片荒滩上,宽阔的马路在脚下不断延伸,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万千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在新区快速发展的历程中,市政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白纸作画,让蓝图落地成景,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华美乐章。

“每当我亲身参与建成一条市政道路、实实在在多跑一个养护维修现场、在夜幕降临看着一盏盏路灯亮起,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新区建设者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新区市政集团市政建设公司副经理何立堡,是新区十年市政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见证者,也是新区十年发展的建设者,他与一大批市政建设者亲历新区的发展与成长,跟随时代步伐与新区同步共进,在为新区建设创造效益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如今的兰州新区已累计建成城市道路179条,共计660公里,基本形成了“二十横十八纵”的方格形路网。在册出租汽车超过600辆,投放公交超过560辆,全部为清洁能源公交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建制村100%通公交。市民跨区域、多城市、跨交通方式出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一万多盏路灯实现智能化管控,节省维护成本40%以上,亮灯率达98%;78座桥梁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同时,随着公交“一卡通”、共享单车和“巡游+网约”出租车运营模式的推广应用,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今天,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基础设施的全面配套的兰州新区已然成为投资热土,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民生保障 群众幸福感满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十年发展中,新区立足群众住房、出行、用热、用电等民生问题,不断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坚持用民生温度推动城市高度。

一场秋雨过后,彩虹城A区一栋栋林立的高楼被洗涤一新,傍晚时分,茶余饭后,随处可见锻炼的、聊天的、散步的人们。

2011年,新区首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彩虹城正式开建。 参与建设的城投集团员工顾玉山至今还对那段建设经历记忆犹新:“作为兰州新区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批房建项目,建筑面积达170多万平方米,人员不足、工期有限、现场情况复杂等诸多困难相互交织,建设过程困难重重。”然而,历经艰辛,所有参建者顶住压力,埋头苦干,最终顺利完成了这一项目。

随着兰州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宗家梁、方家坡、火家湾……一项又一项保障性住房拔地而起。从低矮的院落搬进设施完备高楼,从靠种地生活的农民变身衣食无忧居民,兰州新区城乡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初秋时节,走进新区移民安置区新康村,抬眼望去,灰白相间的住房鳞次栉比,干净整洁的硬化路四通八达。

“新家院子非常大,房子坚固明亮,生活设施齐全,我非常满意。”看着身后宽阔的马路、整齐的新房,来自舟曲县果耶镇磨里村的搬迁群众陈风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2011年4月27日,舟曲灾后恢复重建转移安置项目在兰州新区正式开建,并于第二年的8月8日建成投运。2021年6月,甘肃省启动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按照“分期实施、先急后缓,成熟一批,搬迁一批”的思路,向兰州新区搬迁3107户12415人。兰州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围绕打造省内移民搬迁安置主要承接地的目标,将承接搬迁安置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加以推进。2021年8月起,累计承接安置舟曲避险搬迁群众达到10批次1450户5878人。

新区获批以来,市政公交规模从成立之初的1条线路、10辆铛铛车,发展到现在的36条公交线路、219辆运营公交车,并建立7座公交场站,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100%公交通行,极大地方便村民出行。同时,为了解决城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的问题,近两年来,新区公交不断优化路线,打造公交“微循环”,加密发车频次,群众候车时间明显缩短。另外,新区公交积极探索开展了定制公交、通勤保障等业务,为精细化工园区重点企业提供特色公交服务,让落地企业切实体会到兰州新区的民生温度。

十年的开发建设,新区逐步形成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改安置房、职工公寓和普通商品房等多形式供给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新区共建成各类保障房58242套。兰州新区的建设发展,让人民群众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走在新区的马路上,大多数人的感受都是干净整洁。2017年,兰州新区正式启动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行动。市政集团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6座,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实现全覆盖,垃圾分级分类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3%,并开展试点垃圾分类小区创建,在全省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和维护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中来。

2020年,北部片区综合热源厂建成投运,解决了北部片区落地企业和小横路社区4600余户群众的供热问题。在精细化工园区,市政集团投资建设了3座110千伏变电站,快速推进电力专线及配套设施建设,拓展电力市场化交易体量,为落地企业提供电力保障。

从基建配套、城市更新到人居提升、服务迭代,新区建设者的足迹出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浮现在百姓的幸福笑容里,也融入在新区日新月异的改变中。

生态新城 绽放美丽容颜

“开窗见绿、出门进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这是新区打造宜居环境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经过十年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空闲地复绿和城区公园水系建设,今天,一座绿化结构合理、园林景观优美、生态治理良好的精致新区初具雏形。

“经过这些年绿化项目的大力实施,城市景观已逐步成形,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从一片黄滩到生态之城,我深知这些成绩背后的艰辛和不易,对这里的一草一叶,我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对这个城市也有着特殊的情怀。”市政集团绿洲公司石彦杰是市政集团绿洲公司项目中心负责人,作为新区绿化工作者,她和同事们不舍昼夜守护着这座生态之城,一起努力改变着这座城市的面貌。

近年来,兰州新区遵循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一路一景、一街一品 ”的设计理念和“建设多彩廊道、打造特色道路、构建宜居环境、共创生态新区”的建设原则,使城区绿化达到“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先后建成百花公园、文曲湖公园、临港花海等11个城市绿地公园,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城市绿化面积达21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已由2011年的不足5%增加到目前的35.8%,形成了湿地、绿廊、花海相连贯通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展望未来,新区将从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空间秩序、园林绿化、城市治理、道路交通六个方面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竞争力再提高。力争到“十四五”末,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城市环境与秩序再改善,城市形象与魅力得到进一步彰显,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城市竞争力不断提高,国家级新区名片更加响亮。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通讯员 赵玉艳 文/图

#新时代成就巡礼##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夯实健康基石 增进民生福祉 兰州市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加速建设

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健康甘肃建设,让群众更安康。医疗是最大的民生之一。近10年来,省、市相关部门针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存在硬件设施不足的短板,以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坚持把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摆在工作重要位置,坚持把切实为群众解决“看病难”问题列为重要民生实事,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一批批项目实施完成或正在实施中,为老百姓创造更加良好的就医条件,全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服务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全省最大医疗民生工程投入运营

8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安宁区莫高大道的甘肃省中心医院采访。

记者从急诊进入,大厅宽敞舒适,墙上挂着大幅油画,如果没有标识和分诊台,这里更像是美术馆。急诊区将成人急诊和儿童急诊分开布置,更显人性化。在分诊台前,记者还看到两辆电动踏板车,护士告诉记者,这车是用来送血样的,因为医院太大了,用踏板车送血样可以快速到达检验科,为急诊病人赢得抢救时间。

从急诊到门诊有通道相连,门诊大厅更有上下扶梯直通诊室。楼内开通“GPS导航系统”,用手机就可以直接找到目标科室或专家。从门诊出来再往住院部走。住院部大厅名为“川流大厅”,意为“川流不息”,更像是现代化的候机大厅,敞亮而空旷。这里所有的服务窗口都是敞开式的,无论是入院出院,还是医保咨询,都可以坐在服务台前,和工作人员无遮拦的沟通。大厅里甚至还备有两部6座的电瓶车,招手即停,为患者提供方便。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川流大厅”还有咖啡厅,患者及家属可以在此边听音乐边喝茶边品咖啡。还有一个面包房,现烤的面包和点心品种繁多。这里甚至还有一间小小的图书馆,可以满足患者及家属阅读的需要。

在大厅里,记者还见到医用智能气动物流、医用箱式接驳机器人为一体的物流传输系统,将科室所需的物品(药品药械食品等)放入箱内,在屏幕上点击目的地,再点击“确认发箱”后,几分钟之内物品可传递到达,高效解决物资传输问题。

2022年5月12日,甘肃省中心医院正式投入试运行。这是迄今为止我省在医疗卫生领域投资建设的最大民生工程。该院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规划建设,占地235.16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规划总病床数3000张,开设临床医技科室149个,着力打造国家级区域儿童医学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医院设置了46间高标准、功能不同的手术中心。其中,6间复合手术室将通过智能化数字精控CT轨道,将磁共振、CT、血管造影三大设备“复合”在一起,患者不出手术室即可完成诊断和手术,能够为重症手术患者抢救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新建项目为省市卫生健康事业注入新动能

实际上,甘肃省中心医院只是省、市重点医卫建设项目之一,还有一大批医卫项目已经竣工或正在实施中,将为卫生健康事业注入新动能,推动健康甘肃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1年7月30日一大早,家住兰州新区秦川镇的满老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甘肃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门诊大厅排队挂号就诊,“这下再不用跑市里面去看病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经过5年的建设,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新区分院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竣工投入运营。该项目一期工程实施项目包括门诊楼、医技住院楼、后勤综合楼和锅炉房四部分。整个项目完成后,新区分院将由医疗区和康复疗养区两部分组成:医疗区远期规划总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设置医疗床位数2000张;康复疗养区远期规划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设置老年康复养护床位数1500张。

2020年12月27日,经过10年建设,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新门诊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总建筑面积77446平方米,主楼地上24层,地下2层,是甘肃省、兰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新门诊综合楼主要功能包括急救中心、门诊、病房、日间手术室、手术室、生殖中心、特需门诊、内镜中心、放疗中心、放射中心、核医学、实验室等。兰大一院新门诊综合楼在原有1769张床位基础上,新增加了424张床位,门诊诊室从90个增至130个,手术室增加了16间,新建了急诊ICU、精准医学中心、创伤中心等新的诊疗平台。

2012年6月,根据兰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启动了新建医疗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经过8年建设,2020年9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医疗业务综合楼启用。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46276.46平方米,地上20层,地下2层,总投资为3.8亿元,开放床位达到1340余张。

在建项目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健康甘肃建设,让群众更安康。这其中就包括布局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22年6月14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授牌仪式和开工奠基仪式在兰州高新区举行。该项目是甘肃省首家批准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也是兰州高新区落实“强省会”行动的具体体现。根据规划,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30.97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800张,分两期建成,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肿瘤疾病防治专业机构。该项目构建以国家肿瘤医学中心为引领、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跨区域肿瘤医疗联盟为支撑的国家、省、市、县四级肿瘤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肿瘤患者不出省即可享受国内一流优质医疗资源同质化服务。

近年来,在兰省、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果显著,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日益提高,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2018年10月26日,兰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兰州市中医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在皋兰县忠和镇盐池村开工。该项目建筑面积144544.49平方米,主要建设门诊医技楼、综合病房楼、综合服务楼、输氧站等业务功能保障房,概算总投资为13.8亿元。医院建成后将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2020年8月13日,兰州市口腔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开工。兰州市口腔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是市属重点建设项目,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雁滩中心地带,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6亿元。医院主要建设住院部、门诊楼、综合服务中心、急诊楼、科研业务楼等,计划床椅位500余张/台。该项目建成后是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综合服务等内容于一体的公立口腔医疗保健机构。

2020年9月10日,省列、市级重大项目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项目开工。该项目位于兰州高新区雁滩园区,2019年1月兰州市发改委批准立项。规划用地面积73.948亩,建设用地57.33亩,总建筑面积117040平方米,总投资14.15亿元。项目完成后,将极大提升妇幼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满意的医疗保健服务。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小东 文/图

深圳往何处去?答案在中国台湾和硅谷(1)
来源起点财富圈

中国最成功的芯片地区和芯片企业,毫无疑问就是台湾和台积电——

中国台湾目前半导体产业的产值约占全球四分之一,位居全球第二;

晶圆代工和IC封测产业产值均为全球第一,IC设计全球第二;

2021年中国台湾半导体产值达占中国台湾省全年GDP总值的18.84%;

台积电现在已经是全球市值前10名的企业,也是市值最高的中国企业,占全台股总市值的四分之一。

这段波澜壮阔的“芯”传奇却只是开始于一家小小的豆浆店。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出口导向的中国台湾遭遇了严重的发展瓶颈,石油危机的爆发,更是大大加剧了这一困难局面。中国台湾省政府谋求产业转型,并确立了“引进新技术,发展高级及精密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向。

1973年,在时任“经济部长”孙运璿的推动下,中国台湾将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业研究所及金属工业研究所合并改组为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作为引进与发展新技术的主体。

由于中国台湾资源有限,必须集中力量发展一些具有突破性的重点产业,于是政府找到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微波研究室主任潘文渊咨询发展方向。

1974年2月7日,在中国台湾的小欣欣豆浆店,孙运璿等6位重要官员和潘文渊一起吃早餐。潘文渊认为,台湾电子产业升级已势在必行,而集成电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潘文渊的建议下,早餐会确定,台湾将以集成电路作为产业发展方向,以刚成立的工研院作为计划实施主体,以从美国引进先进技术作为发展路径。

7月,潘文渊完成了《积体电路计划草案》,计划还特别强调,建立IC产业的关键是“若发展顺利,将转移民间”。

之后,在孙运璿的全力支持下,中国台湾的半导体工业就开展起来了。

多方比较之后,中国台湾最终决定从RCA引进技术。自1976年起,工研院陆续选派30余位研究人员赴美国RCA公司接受半导体培训,将半导体产业技术引进工研院。

这些研究人员成为了未来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中流砥柱,其中多人声名赫赫:工研院院长史钦泰、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台积电副董事长曾繁城、旺宏电子前董事长胡定华、华邦电子前副董事长杨丁元、联华电子前副董事长刘英达、世界先进前董事长章青驹……

也是在1976年,中国台湾省政府接受了“国科会(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委”徐贤修的建议,决定设置新竹科学工业园(简称“竹科”),作为新产业发展的载体。政府要求,“园区本身要具有研究实验性”,“园区内工业可与其他研究发展机构共同合作,以吸收新的技术,促进台湾工业升级”。

1977年10月,在RCA受训人员返台后,中国台湾首座集成电路示范工厂在工研院正式开工,开始量产电子表IC。

示范工厂表现良好,同样的设计,良率却能做到比RCA更高,到运营第六个月时,已能达到70%,远超与RCA约定的17%的培训目标。

至此,技术转移的事情也如约提上议程。1980年,联华电子(简称“联电”)正式成立,开创了中国台湾研究机构技术转移建立民营企业的先河。除了技术,工研院电子所还派出了80位工程师,花了两年的时间,支援联电建设。联电主要负责人也是出自工研院。

同年,竹科正式开园,联电也成为了第一家入驻竹科的集成电路厂商。

竹科当时对投资设厂设立了非常优惠的条件,涉及到资金、税收、产权、技术入股、厂房租赁等多个核心问题,力度极大。

在当时台湾没有创投公司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新创企业最困扰的资金问题,竹科协调了“行政院开发基金”、“国科会科学基金”、交通银行等单位参与先期投资。时任“行政院政务委员”李国鼎还找交通银行董事长谢森中共同推动成立了8亿台币的“投资创投基金”,帮助了联电、华邦、旺宏、茂矽等一大批企业。

企业之外,台湾也将等精密仪器发展中心等重要研究机构设于或迁至竹科一带,加上原本就在新竹的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初步建立了一个产学研网络。

此后,以联电为代表的台湾最早一批半导体企业就在竹科落地生根,成长起来。

联电的发展非常迅速,到1983年,就已经占领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韩国三地50%的电话机集成电路市场,实现了逾10亿台币的营业额和3亿多的净利润,成为竹科营业额及成长率最大的厂商。

事情发展到这里,一切还是按部就班在前进,直到1984年,那个让中国台湾半导体腾飞的转折点,出现了。

1984年,有三家海外华人创立的半导体企业想要落户竹科,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自建工厂,无法制造产品。

联电由此产生了做“晶圆代工”的想法。当时联电是一家IDM公司,也就是公司从设计、制造、封测到销售全都一手包办,但是联电意识到,产业分工才是未来趋势,完全可以让其他IC公司专注设计,由联电负责制造。

可惜的是,联电要从产品公司到服务公司的转型并不容易,最直接的矛盾就是自有产品和代工产品的竞争问题。

所以最早实现这一创举的是另一个重要人物——张忠谋。

1985年,曾先后在德州仪器和通用仪器公司担任高管,业内地位极高的张忠谋,在孙运璿、徐贤修、李国鼎等三顾茅庐的盛邀之下,从美赴台,担任工研院院长。刚上任没几天,就被李国鼎找去解决IC制造产能问题。

一个星期后,张忠谋给出了方案:创立全球第一家以先进制程提供专业晶圆制造服务的公司,只为客户代工,不设计及生产自有品牌产品。这家公司,就是台积电。

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下,1987年,台积电成立。

对于台湾来说,半导体产业的进入门槛得以大大降低,新创小企业终于有了和传统IDM大厂同台市场竞争的可能。

自此,以晶圆代工模式的确立为基础,半导体产业垂直分工的结构形态逐步形成,设计、材料、设备、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分工合作、相互协同,都蓬勃发展起来。

所以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盛赞,台积电不仅创造了自己的行业(专业的半导体代工制造产业),也创造了客户的行业(专业的半导体设计产业)。

由此开始,中国台湾涌现了诸多半导体龙头企业,在全球赢得了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

如今,竹科的集成电路产业营业额也超过了1.15兆台币,近400亿美元。

2020年,竹科对台湾GDP的贡献度超过14%。

近些年,随着大陆的经济腾飞,而中国台湾的经济增速慢下来,GDP在国内只能排第八了,许多大陆朋友由此对台湾省产生了轻视的心态。但是,GDP完全无法体现台湾省在全球产业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半导体产业日益重要的今天,缺芯潮下,台湾省缺电缺水都能引发全球产业界的震动。纽约时报甚至还写文,说台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因为它处于全球科技霸权争夺战的中心。

什么是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成功的秘诀?

“后发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格申克龙教授指出,追赶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与更先进的国家有很大不同,追赶国家会采用各种新的制度手段去实现快速增长。而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是落后,政府的作用越为显著,由旨在增加新生的工业部门的资本供给的特殊的制度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这一理论虽然年代较为久远,但对此后各个国家地区的产业升级依然有解释力和参考意义。

具体到中国台湾省的产业升级策略,安士敦和瞿宛文教授曾总结:

“当一个后进者开始生产某个高科技产品时,该产品已经‘成熟’,利润率正急速跌得薄如片纸。只有规模够大、有能力达到巨大产量的厂商,才有可能从生产这种产品中获利。

理论上,该厂商可以是公有事业,也可以是私有的本地公司,或跨国公司。在中国台湾,当局刻意让从自己研发实验室衍生出来的机构保持民营公司的形态,以确保管理上的弹性,尽管当局在幕后仍持有控制性股权。但当局的职责主要是培育本地人自营的高科技公司。这些企业已证明远比早期进入中国台湾电子业的外国(地区)跨国公司更富创业精神。

因此,对于其他后进经济体,我们假设发展导向经济体的培育角色越重,私有的本地后起者扮演的角色越重,则高科技产业会成长得越快。”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些重要因素:

1、政府:中国台湾省政府的鼎力支持,核心技术官员的全力推动。

对于一个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的落后地区,要想实现一个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的作用无疑更加关键。在台湾省半导体的早期发展中,就呈现出极为明显的政府驱动的特点。当时中国台湾省政府基本上几乎承担了所有风险,为企业创造了成立和发展的所有条件,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等,同时又坚持企业才是经营的主体,并不干预企业发展。

台积电的创立,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当时最大的困难在于资金。台积电第一期的资本额就要55亿台币,按规定政府出资比例不能超过49%,所以政府最终出资了27亿台币,占股48.3%,这是当时台湾史上最大的一笔企业投资。在80年代,中国台湾的年度预算大概也就是一千多亿台币,可见政府支持力度之大。

其余部分,则需要向社会募资。台积电现在备受追捧,但在当时并不被看好,募资非常困难。

张忠谋向老东家德州仪器、通用仪器,还有IBM、英特尔、惠普、日立等科技巨头都寄送了投资计划书,但都没成功。于是,李国鼎亲自带张忠谋前往荷兰拜访飞利浦,争取到了飞利浦27.5%的投资。而飞利浦愿意出这笔钱,则是因为早年在台湾设厂时受到了李国鼎的大力帮助,赚了很多钱。

还有24.2%,李国鼎选择一一拜会那些欠他的人情的企业家,“逼”他们投资,碍于他和其他重要官员的情面,最终台塑等台湾企业凑够了剩下的钱。

除了资金,政府在厂房、设备、税收等方面,也无一不是给了最大力度的支持。工研院将其最先进的超大型集成电路(VLSI)实验工厂连同技术和人才一起转移给台积电。同时,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2002年以前,台积电基本没交过税,甚至有好几年的税后利润高于税前利润。

所以2021年,鸿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问张忠谋:“你最感谢的人是谁?”张忠谋回答:“是李国鼎,他看得很远。”为什么?因为“没有李国鼎,就没有台积电”。

而中国台湾政府之所以能做到这些,离不开以孙运璿、李国鼎为代表的技术官僚的高瞻远瞩与大魄力,他们完美地完成了“产业推动者”和“问题解决者”的任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是我陪伴小凯的第六年7个月30天,你收到了很多份爱,她们爱之热烈,可我没有鲜花没有呐喊,只有岁岁年年和碎碎念念,今天你的生日 我却什么都做不了,希望你平平安安
  • 鼎曌新理念古筝加盟高端古筝定制专家-----北京民族厂坐落于北京宣武区广安门是一家以生产销售古筝销售加盟品牌为一体的专业企业,是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国家文
  • #金硕珍yours##金硕珍太平洋瞭望塔# Yours宝在ShazamTOP200共计1⃣1⃣7⃣天排名第一,是唯一达成此项成就的歌曲 Yours宝在Shaz
  • 其他7人都跑了,赛后我就说了:针对*全家,晋级都失败。今天在17:47那局时遇到一个小马孩,忘了哪个了,因为联合没自带录像所以我也没录。
  • 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蚌埠把“推两基”作为今年工作主线之一,依托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凯盛集团、安徽丰原集团、中电科40/41所、中国兵器214所等龙头企业和大
  • !!
  • !!
  • 【夜宵杯】Day2 Match5排名:13淘汰:2积分:2阶段1:跳点采石场附件的野区转陨石坑,一圈西北部,从东南方向进圈.阶段2:右切,从圈的正南方向进圈,站
  • 当然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金泰梨,想不到韩版小森林就是她主演 ​#后翼弃兵# 瑞秋影单|不断反转的百百合小众影片? 兜兜转转又找到了一部服化道很奈斯的影片 小姐[影视
  • 3、山西名医高允旺:排石汤治疗肾结石膀胱结石处方:金钱草120~30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决明石12g,甘草3g,川牛膝10g,石韦60g,车前子1
  • 不知道怎么形容小小白带给我的感觉 一开始只是听歌 什么都不了解 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感觉眼前一亮 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发着光 小小的也努力着 了解发现她的性格完完全全
  • 答疑贴:请推送给即将来读英国硕士的朋友们[小雪人] 大家好,可以称呼我为小唐。个人比较擅长检索,大家可以在本帖下留言自己的情况,我用用我的经验帮大家想想方法/指
  • 我曾劝慰我的员工,如果你想朝九晚六、稳定安逸的生活,请马上离开北京,因为这不是要不要追求成功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活得下去的问题。每次回老家,他们都很怜悯地看着我,
  • 谢子游坐等主角杀上门来刨人取骨,不料数年过去,主角站在他面前一脸娇羞:“游游,我与神骨间有神识感应,你每天搂它共浴……咳,我会负责。可三年后,主角双颊绯红拦住他
  • 二、银行切入点分析(一)公司对银行融资工具的需要分析中国新远铁路物资北京公司在购货环节支付大量的现金预付货款(为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融资成本、控制财务费用,在业
  • 是的,我看了你手机。于是我能无意间看到你输密码,就晓得了。
  • 是啊,白十三总会成仙的,你怎么知道他现在不快乐。年轻的鱼回答说:我这只是在水里而已,我想要的是海洋。
  • 不像有的人遮遮掩掩,虽然有物质欲望,但能坦荡面对,不会让你觉得庸俗至极,她们丝毫不掩饰自己对生活的向往,朝着目标努力,有点可爱~大多数其实很脚踏实地,这种追求独
  • 可能因为是剖腹产,没有经历产前破水、阵痛、开指、生产一系列因为疼痛而逐步构建起的亲子关系,直到今天我还在自我怀疑,我怎么就生了个娃,我怎么就当妈了。刀在肚子上化
  • 在创作时,她清晰地意识到舞台不是个人秀场,她需要了解观众的需求:“我如何知道你是谁?而在合作的过程中,其他成员并没有因此让着她,王潮歌说:“他们如果真的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