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县人口密度最新排名公布 4个行政区将对流入人口适度引导】通过对六普、七普人口对比分析,西安市近十年人口呈现快速流入的趋势,主要流入区域分布在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和长安区等5个区,增幅均在45%以上。

其中,受益于西安市政府北迁带动的城市重心北移,未央区人口增幅最大,增长人口数量约为108万人,增幅为134%。“西部第一区”雁塔区10年间增长人口86万余人,增幅达到73.67%。

紧随其后,人口流入增幅较大的区域依次是:灞桥区增长人口42万余人,增幅71.44%;长安区增长人口66万余人,增幅61.67%;莲湖区增长人口32万余人,增幅45.90%。

为什么增幅最大的是这些区域?

人口的流向,大体上反映了西安各区域间的经济活跃程度。

《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称:通过对西安市中心城区手机信令等大数据分析,高新区为最主要的就业中心,西关、经开区、北客站区域、浐灞生态区等地区是次一级就业中心。

然而,作为西安最主要就业中心的高新区,人口密度却比较低。

哪里最拥挤?

《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提供了西安各区县的七普详细人口密度数据:

按行政区划分,11区2县人口密度(从高到低):

碑林区:32373人/平方公里

莲湖区:26587人/平方公里

新城区:20367人/平方公里

雁塔区:19171人/平方公里

未央区:13564人/平方公里

灞桥区:8806人/平方公里

长安区:7005人/平方公里

周至县:5792人/平方公里

鄠邑区:5589人/平方公里

阎良区:5286人/平方公里

高陵区:4934人/平方公里

临潼区:4901人/平方公里

蓝田县:4835人/平方公里

按开发区划分,8个开发区人口密度(从高到低):

经开区:13130人/平方公里

曲江新区:12970人/平方公里

浐灞生态区:11794人/平方公里

航天基地:11467人/平方公里

高新区:7315人/平方公里

西咸新区:5457人/平方公里

港务区:4274人/平方公里

航空基地:2567人/平方公里

《规划》中明确提到,通过对七普人口密度分析,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和雁塔区等四个区人口密度超过了19000人/平方公里,应该对流入人口适度引导,避免人口在部分区域过度集聚。

人口密度超过了19000人/平方公里,到底有多密?

华商报记者查询了最新的《北京统计年鉴》,2020年北京市下辖16区中,只有西城区和东城区人口密度过万,分别达到21888人/平方公里和16937人/平方公里,第三位的是朝阳区,7583人/平方公里。由此可见,西安4个行政区的拥挤程度,已和北京西城区、东城区不相上下。

莲湖、新城、碑林组成的“城三区”,地狭人稠,人口密度大,早已不是新闻,或许,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作为陕西人口第一大区县的雁塔区,如今人口密度也直追城三区,已到了不得不限制人口过度集聚的地步。

但从开发区的角度看,各个开发区人口密度都还不算大,远离主城区的航空基地甚至还不及蓝田县,更值得注意的是,进入第三次创业的高新区、西咸新区和国际港务区,人口密度排名都非常靠后。

未来哪些区域主要吸纳新流入人口?

人口密度的现实,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未来新流入人口的流向——人口密度相对低的地区,将是吸纳新增流入人口的主力。

十三五期间西安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近85万人,根据《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预计,十四五期间,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约为25万人,西安仍然是人口净流入城市。

新毕业大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将是主要的新增人群。

要解决每年新增约25万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依然不会轻松。

比如住房,和此前保障房不同,国家大力推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突出围绕学校、商圈、地铁口、交通枢纽及产业园附近等优势地段建设,更强调职住平衡原则,以着力引导有住房困难的新市民、青年人由以“购”为主,向以“租”为主转变。所以,很大程度上,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布局,其实可以反映出城市的新流入人口的承载区域。一来,保障性租赁住房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而这部分人口正是城市新增流入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西安保障性租赁住房约30万套(间),这是按照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30%以上来规划的。

占到了新增住房供应总量大约三分之一的份额,保障性租赁住房体量不小。从各地陆续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有关规划显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占比更高。上海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间)以上,达到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5%左右;北京市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套数占比不低于40%;广州市计划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占住房总量的45.8%;深圳市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40万套(间),占住房建设筹集总量的45%左右。

西安保障性租赁住房,根据《规划》,主要布局于产业发展新区。其中,高新区、航天基地、长安大学城、沣东新城、沣西新城等片区对人口需求较大,未来预计引入大量科技型人才,应配置适量保障房以满足产业发展配套需求,计划在高新技术产业带(沣西新城—沣东新城—高新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基地)规划建设约12万套(间)。对于秦汉新城、泾河新城、经开区、高陵区、渭北临潼工业新城、航空基地、阎良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等片区,未来预计引入大量技术型人才,且由于片区距离主城区较远,需结合轨道交通规划,并综合带眷系数调整保障房户型比例,以此引导职住平衡,减少通勤交通压力、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经开区—泾河新城—高陵区—渭北工业区—航空基地—阎良区)规划建设约8万套(间);

现代物流大通道(高铁新城—国际港务区)规划建设约4万套(间);

商贸文旅产业带及商贸文旅核心区域(周至县—鄠邑区—长安区—曲江新区—灞桥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临潼区—蓝田县)规划建设约6万套(间)

具体到各区县,从《规划》提供的图片看,30万套(间)保障性住房分解开来看:

远郊区县(高陵+临潼+阎良+鄠邑+蓝田+周至),共计1.7万套;

航天基地、曲江新区分别是:1.5万套;

长安区、经开区分别为:2万套;

浐灞生态区:2.4万套;

城六区、国际港务区分别为:3万套;

高新区:6万套;

西咸新区:7万套。

可以这么说,当雁塔、碑林、新城和莲湖四个行政区将对流入人口“适度引导,避免人口在部分区域过度集聚”,开发区,尤其是西咸新区、高新区、国际港务区大概率将是吸纳新市民的主力区域。

【#西安区县人口密度最新排名#!4个行政区将对流入人口适度引导】通过对六普、七普人口对比分析,西安市近十年人口呈现快速流入的趋势,主要流入区域分布在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和长安区等5个区,增幅均在45%以上。

其中,受益于西安市政府北迁带动的城市重心北移,未央区人口增幅最大,增长人口数量约为108万人,增幅为134%。“西部第一区”雁塔区10年间增长人口86万余人,增幅达到73.67%。

紧随其后,人口流入增幅较大的区域依次是:灞桥区增长人口42万余人,增幅71.44%;长安区增长人口66万余人,增幅61.67%;莲湖区增长人口32万余人,增幅45.90%。

为什么增幅最大的是这些区域?

人口的流向,大体上反映了西安各区域间的经济活跃程度。

《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称:通过对西安市中心城区手机信令等大数据分析,高新区为最主要的就业中心,西关、经开区、北客站区域、浐灞生态区等地区是次一级就业中心。

然而,作为西安最主要就业中心的高新区,人口密度却比较低。

哪里最拥挤?

《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提供了西安各区县的七普详细人口密度数据:
按行政区划分,11区2县人口密度(从高到低):
碑林区:32373人/平方公里
莲湖区:26587人/平方公里
新城区:20367人/平方公里
雁塔区:19171人/平方公里
未央区:13564人/平方公里
灞桥区:8806人/平方公里
长安区:7005人/平方公里
周至县:5792人/平方公里
鄠邑区:5589人/平方公里
阎良区:5286人/平方公里
高陵区:4934人/平方公里
临潼区:4901人/平方公里
蓝田县:4835人/平方公里
按开发区划分,8个开发区人口密度(从高到低):
经开区:13130人/平方公里
曲江新区:12970人/平方公里
浐灞生态区:11794人/平方公里
航天基地:11467人/平方公里
高新区:7315人/平方公里
西咸新区:5457人/平方公里
港务区:4274人/平方公里
航空基地:2567人/平方公里

《规划》中明确提到,通过对七普人口密度分析,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和雁塔区等四个区人口密度超过了19000人/平方公里,应该对流入人口适度引导,避免人口在部分区域过度集聚。

人口密度超过了19000人/平方公里,到底有多密?

记者查询了最新的《北京统计年鉴》,2020年北京市下辖16区中,只有西城区和东城区人口密度过万,分别达到21888人/平方公里和16937人/平方公里,第三位的是朝阳区,7583人/平方公里。由此可见,西安4个行政区的拥挤程度,已和北京西城区、东城区不相上下。

莲湖、新城、碑林组成的“城三区”,地狭人稠,人口密度大,早已不是新闻,或许,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作为陕西人口第一大区县的雁塔区,如今人口密度也直追城三区,已到了不得不限制人口过度集聚的地步。

但从开发区的角度看,各个开发区人口密度都还不算大,远离主城区的航空基地甚至还不及蓝田县,更值得注意的是,进入第三次创业的高新区、西咸新区和国际港务区,人口密度排名都非常靠后。

未来哪些区域主要吸纳新流入人口?

人口密度的现实,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未来新流入人口的流向——人口密度相对低的地区,将是吸纳新增流入人口的主力。

十三五期间西安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近85万人,根据《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预计,十四五期间,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约为25万人,西安仍然是人口净流入城市。

新毕业大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将是主要的新增人群。

要解决每年新增约25万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依然不会轻松。

比如住房,和此前保障房不同,国家大力推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突出围绕学校、商圈、地铁口、交通枢纽及产业园附近等优势地段建设,更强调职住平衡原则,以着力引导有住房困难的新市民、青年人由以“购”为主,向以“租”为主转变。所以,很大程度上,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布局,其实可以反映出城市的新流入人口的承载区域。一来,保障性租赁住房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而这部分人口正是城市新增流入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西安保障性租赁住房约30万套(间),这是按照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30%以上来规划的。

占到了新增住房供应总量大约三分之一的份额,保障性租赁住房体量不小。从各地陆续发布的“十四五”时期有关规划显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占比更高。上海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间)以上,达到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5%左右;北京市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套数占比不低于40%;广州市计划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占住房总量的45.8%;深圳市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40万套(间),占住房建设筹集总量的45%左右。

西安保障性租赁住房,根据《规划》,主要布局于产业发展新区。其中,高新区、航天基地、长安大学城、沣东新城、沣西新城等片区对人口需求较大,未来预计引入大量科技型人才,应配置适量保障房以满足产业发展配套需求,计划在高新技术产业带(沣西新城—沣东新城—高新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基地)规划建设约12万套(间)。对于秦汉新城、泾河新城、经开区、高陵区、渭北临潼工业新城、航空基地、阎良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等片区,未来预计引入大量技术型人才,且由于片区距离主城区较远,需结合轨道交通规划,并综合带眷系数调整保障房户型比例,以此引导职住平衡,减少通勤交通压力、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经开区—泾河新城—高陵区—渭北工业区—航空基地—阎良区)规划建设约8万套(间);
现代物流大通道(高铁新城—国际港务区)规划建设约4万套(间);

商贸文旅产业带及商贸文旅核心区域(周至县—鄠邑区—长安区—曲江新区—灞桥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临潼区—蓝田县)规划建设约6万套(间)
具体到各区县,从《规划》提供的图片看,30万套(间)保障性住房分解开来看:
远郊区县(高陵+临潼+阎良+鄠邑+蓝田+周至),共计1.7万套;
航天基地、曲江新区分别是:1.5万套;
长安区、经开区分别为:2万套;
浐灞生态区:2.4万套;
城六区、国际港务区分别为:3万套;
高新区:6万套;
西咸新区:7万套。

可以这么说,当雁塔、碑林、新城和莲湖四个行政区将对流入人口“适度引导,避免人口在部分区域过度集聚”,开发区,尤其是西咸新区、高新区、国际港务区大概率将是吸纳新市民的主力区域。 @华商报

 【“十四五” 期间济南文旅怎么发展?将有哪些新变化?】 

  到2025年,在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典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样板区上取得明显成效,“东亚文化之都”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影响力更加提升,“文化济南”基本建成……一个又一个五年,时光迈入“十四五”,济南文旅发展将有哪些新变化、带来哪些新契机?未来又将打开怎样的发展新局面?

  日前,《济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五年,将坚持事业产业两手抓、两手硬,牢固树立“产业兴则事业兴”的指导思想,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切实把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东西南北中

    擦亮文旅发展底色

  山是城市的脊梁,水是城市的血液。依托济南得天独厚的“山泉湖河城”优势,让文旅发展底色更亮。

  “十四五”期间,立足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特点,围绕“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战略,着力形成统筹协调、各具特色、差异化、互补性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做优泉水文化旅游标志区,打造“老济南、新泉城”特色,统筹老城区与新城区、老业态与新需求、老肌理与新格局的关系,保护历史风貌、保存生活方式、保持发展活力。发挥泉水特色标志区的引领作用,打造“泉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重点提升明府城片区、老商埠片区、千佛山片区、小清河—黄河南岸片区五个特色片区。

  加快发展黄河文化样板区,把起步区作为济南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战略空间和重要承载区,加快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打造集黄河观澜、都市娱乐、文博体验、特色会展于一体的黄河文旅样板区。

  以历城区、章丘区为重点,依托区内文物遗址、工业遗产、文化产业、自然人文等资源,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升级,加快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培育科创研学、主题娱乐、文化创意、特色会展、体育休闲等文旅产业,打造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代表区。

  以莱芜区、钢城区等为重点,提质发展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森林康养、山水度假等特色旅游产业。

  以槐荫区、长清区、平阴县为重点,建设集生态休闲、高端康养、体育运动、乡村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康养之城。

  以济阳区、商河县为重点,借助黄河国家战略实施和起步区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全面促进温泉度假、生态旅游、农业旅游等高质量发展。

    繁荣事业

    打造文化旅游新高地

  济南有8000多年的考古史、4600年文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起源自证地在济南(龙山文化),中华文明道统启蒙生成在济南(大舜文化),中华诗词文化走向巅峰在济南(二安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展示的是城市的风貌,体现的是城市的品位,决定着城市的活力和长远竞争力。“十四五”时期,全市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打造文化新高地,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济南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起来。

  全市创新文化艺术生产机制,唱响时代主旋律,完善文艺生产激励引导机制,激发国有文艺院团创作演出积极性。增加文艺剧目演出场所,持续打造剧场惠民演出品牌,开展剧场惠民演出活动,繁荣夜间演出。积极组织开展“戏曲进景区”“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展演展示活动。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促进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推进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做好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棋山观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等重点革命文物项目的保护利用。推动革命文物与科技、教育、旅游等融合发展,全面推进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加快文博场馆旅游产品开发、文创产品研发。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助推非遗走进生活,进一步打响非遗城市品牌。加强传统村落非遗保护,建设非遗特色镇村、街区。推动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水平。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出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支持非遗项目融入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大力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支持非遗产品走向海外。

  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数字化水平,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更好满足市民和游客不断增强的文化旅游生活需求,形成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和载体。

    振兴产业

    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众旅游休闲度假时代已经到来,文旅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特征凸显,文旅领域已成为消费新蓝海。根据《规划》,我市将坚持事业产业两手抓、两手硬,牢固树立“产业兴则事业兴”的指导思想。

  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做深泉水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加强泉水保护、提升泉水景观、开发泉水文创、丰富泉水旅游、推进泉水申遗五大行动。做火时尚文化产业,依托国际时尚创意中心、时尚服装创新创业国家平台等高端载体,加强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聚焦时尚领域,完善创意设计、零售贸易、营销传播产业链。打造泉城时尚品牌矩阵,办好时尚产业高峰论坛、“泉城风尚”国际时装周、国际泉水节等时尚节庆活动。引导培育街舞、街头艺人、个性服装展等适合年轻人的时尚街头文化,扮靓泉城时尚形象。引进全球潮流嘉年华、国际时尚新品发布会等顶级时尚活动IP,打造一批时尚消费示范街区和时尚网红打卡地。将做大文化会展产业作为重点,加强梳理研究,拓展发展思路,完善产业链,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依托中心城区打造夜间综合文化消费市场,延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工人文化宫和影剧院、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开放时间,规范街头艺术发展,丰富文旅场所夜间观光游憩、餐饮购物、文化演艺等服务。

  同时,适应旅游大众化趋势,提升旅游要素发展质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创新管理模式,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提升旅游要素发展质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在传统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增活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自驾旅游等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提升城市旅游品位,培育泉城国际旅游标志区,提升“一湖一环”和“明湖秀”,彰显百年商埠、齐烟九点、鹊华烟雨古城风韵,再现“鹊华秋色图”。各区县依托特色建筑、历史遗存等打造核心吸引物,加大历史文化街区、特色风情街区、重大文化片区、开埠区、古街巷、百年老字号等特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街、娱乐街、购物街等旅游休闲街区。

  进一步活跃文化消费市场,坚持国内国际协同推进,大力发展文化贸易,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为“文化济南”建设贡献文旅产业力量。

    保护传承

    建设黄河流域文化弘扬样板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市将按照“一廊一轴一核五组团”总体发展思路,加快构建沿黄文化旅游廊道、“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黄河文化旅游核心区,打造黄河传奇古村、湿地绿洲、农耕田园、动感体验、温泉康养五个组团,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讲好济南黄河文化故事,把济南建设成为黄河流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样板区。

  其间,全市将加强黄河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开展黄河文化资源普查,建立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打造黄河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立健全实物保存、技艺保存、数字保存等三大保护体系。

  大力培育黄河文化产业,集中布局博物馆等综合性文化馆群,打造展现黄河文化、齐鲁文化的重要地标;建设黄河流域海外媒体采访基地,加强与沿黄城市合作交流,开展馆藏文物资源巡展。

  以天桥区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依托,规划建设泺口古镇、黄河文化博物馆、百里黄河风景带、鹊华秋色园等重点项目,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济南黄河文化主地标。围绕济南黄河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发展成就、时代风貌,开展专题采风活动,创作优秀黄河文艺作品,扶持黄河题材艺术创作,并将举办主题艺术活动,积极参与沿黄九省区、省内沿黄九市艺术创作联盟活动,鼓励沿黄区县举办黄河艺术节、戏剧节等主题活动。

  依托山东省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加强与黄河流域重点城市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同时设计制作济南黄河文化旅游地图、黄河文化旅游指南和黄河主题文化旅游产品手册,推出黄河文化旅游宣传片,策划举办黄河文化高峰论坛,积极推进落实济南与西安、郑州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构建文化旅游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打造黄河流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和样板。

    提升形象

    建设文化对外交流新高地

  “十四五”期间,全市将紧紧围绕黄河流域国家中心城市和“文化济南”建设,完善泉城济南品牌体系,打造“1+N”的品牌体系。“1”是擦亮“泉城济南”文化旅游目的地总品牌;“N”是打造文化交流、文旅产业、非遗、文创、红色、乡村、演艺、美食等系列专项品牌。坚持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丰富内涵、一体推介、整合打造,形成对外宣传整体合力,拓展提升文化旅游国际传播渠道,推动泉城文化走出去,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水平。

  加强与国外友好城市的交流,利用国际交流活动宣讲好“济南故事”。办好山东儒商大会、济南国际超级计算产业博览会、东亚博览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济南国际泉水节、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济南国际泉水冬泳节、济南国际双年展、中国歌剧节、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山东文化艺术节、济南国际定向寻泉赛、济南工业旅游节、中国济南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大河奔腾”沿黄九省省会城市美术展、“泉荷奖”济南市第二届优秀美术书法作品评比展览等活动。支持各区县推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会展、商贸、文化、节庆等大型活动,打造县域文旅活动特色品牌。

  发挥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加大与中日韩研究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的合作,系统挖掘与梳理济南“东亚文化之都”特色要素,持续开展国际对外交流活动。办好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济南活动年”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同时,加快联动发展,共同塑造省会经济圈区域文旅品牌。以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济南、泰安、济宁等地文旅合作,推动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龙山文化、泉水文化融合发展,联合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世界级文旅共同体。此外,积极打造自贸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和艺术品展示交易平台。扶持一批自贸区文化企业发展。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济南文旅将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生最好的状态即是求缺惜福,不贪全求尽,花开月圆只是瞬间,花蕾初萌如诗,勾月清秀如眉,你若心中有美,每一瞬间都涌动着不尽的婉约灵动!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
  • 从白天爬到黑夜在爬到白天,从晴朗爬到雨雪交加爬到晴空万里,期间我想过无数次放弃,想就在歇脚的小商店里面睡到第二天,想在石墩上坐着不起来,但好在登上金顶的信仰不断
  • 三星自带相机在很多时候会拍出高锐化的照片,数字味太强,锐化爆表和苹果11-14这几代有的一拼。通过以上设置,你的三星S23手机的相机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开数码味了,
  • #阴阳师手游[超话]##新式神泷# 不带偏见平心而论,就第一眼而言,真的看到了好几个角色的影子,p2碰瓷月老师,头发再飘一飘都能碰瓷p3荒总了 也不是说 泷 丑
  • 网友所拍的“冷空气入侵”其实是翻山下来的云而已。网友所拍的“冷空气入侵”其实是翻山下来的云而已。
  • 果然信息是不对称的,到了才知道,工作人员说车到了让我们下楼,一位热心的带孩子的妈妈吵了起来因为工作人员只在电梯那里,而不是去大家座位那里去叫大家。有拎着有保温时
  • 今天份的感慨是现在一过三十岁好像再也不会买迪士尼配件挂包上了也不会像刚毕业那年在背包里藏个玩具(钢铁侠人偶)没事的时候摸出来把玩(基本上也不会)心态没怎么变就是
  • ⑨样衣因为布料+蕾丝等原因做了五版,已经是我认为完美还原自己设计图的产物了,希望大家可以认可它ヘ(_ _ヘ)好像没什么要补充的了,裁布手工车缝都是我一个人,细节
  • 目前国内最早的戏台是位于山西高平市王报村的二郎庙戏台,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距今约有800多年历史,比牛王庙戏台早了整整一百年。但是2014年的大修中
  • 但我看到他们都丢下自己马儿,从山崖溜下来瞬间的团结,人这种群居动物在此时此刻的凝聚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不敢想象,要是在内地,会不会有很多人围过来看热闹看笑话或要钱
  • 是吃到最惊喜的一餐 粿条很像福州的锅边糊,但是比锅边糊好吃hin多回来路上遇到了很美的夕阳,阳光撒在海面上,有种让人沉沦的美感其实是很快乐的一天啊,没有人挤人
  • 把他的痛仰方巾和手环送给了我,谢谢你温暖的人 (*꒦ິ⌓꒦ີ)(打下这些字时眼泪止不住)后来我们牵手唱歌开火车,镜头对着我们这边时,大哥竟然将我抬起好高了! 这
  • 第二天我们一起吃了很久没吃的老爷锅,依旧很好吃,下午她就离开南京回家了,送走她突然有些空落落的,这场旅行所有的约会都结束了,站在街道上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一直心心
  • 44.故意伤害你的人,要远离,不管你们以前的关系有多好。6.身边的亲朋好友,是最不希望你过得好,心理会不平衡。
  • 10、最好的处世观念: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心11、最惹人敬佩的傲骨: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10、最好的处世观念: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心11、最惹人敬佩
  • 一个独来独往的女人,是清醒的女人,不会在不同频的人身上浪费感情,她懂得平静地控制情绪,在快乐的外面包裹着谨慎的外衣,不会刻意去取悦别人,也不会在错的人身上内耗自
  • 我是真的想和刘亦菲做同事,不为别的,肯定不是为了她送同事的lv礼物[裂开]我是真的很喜欢刘诗诗的颜,没有为什么,绝对绝对不是因为我色[单身狗]朱砂小手串姐妹们都
  • ​​​我们总是以为,已经到手的东西便是属于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觉得蒙受了损失。我只是想,不应该因为现实的不满意就迁怒于梦想,说它本来没有。
  • 当天上午9时整,随着发令枪响,选手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从南垭花田出发,途径文昌宫旧址、大王岩、城头包、天坑村、百里荒云中天桥、象征纯美爱情的山楂树,最终抵达赛事终
  • 一个人来医院的第4次,这次要做一个检查300块,好心疼我的钱,医生问我要做吗,我想了想说不做了行吗,她说你可以不在我们这里做,但是检查一定要做的。不想上班,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