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大人觉经》——常修少欲觉(五)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这一觉,主要说明多欲与少欲的利弊,常常修持少欲,身心就可以自在。

多欲为苦:

欲,是贪欲、欲望。为,是的意思。苦,就是痛苦。人世间的一切忧悲苦恼,大多数导源于人的贪欲,故欲是苦因。可惜世人不察“举世熙熙,皆为利来;举世攘攘,皆为利往。”我们所处的这个欲界,每一个众生都有很重的贪欲心,所贪的对象有︰男女欲、眷属欲、占有欲、享受欲、自体欲……非常的多,因此说是多欲。由于我们的欲望太多了,无穷无尽的,得不到满足,就会感觉得十分痛苦。

我们的欲望,可分为世间欲和出世间欲两种,比如,我们做佛弟子,发心学佛、修菩萨行,这是一种欲;菩萨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希望将来成就佛道,也是一种欲,是出世间的,而且是希望能够获得究竟常乐的清净欲。至于世间的欲望,就是希求世间的一切物欲、私欲,在苦中作乐。不论大人或小孩,所有的众生,都有很多的欲望,都是希望得到快乐,纵然是短暂的快乐,也是迷恋不舍,可是世间往往是乐极生悲,到头来还是痛苦的,这是世间欲。

《法华经》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世间的一切痛苦从何而来?追究它根本的因素,就是贪欲心。《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所有的众生,从很久很久以来,就有各式各样的贪欲、恩爱,因这些染污的贪爱,才使我们受生死轮回的痛苦。

马鸣菩萨所造的《大庄严经论》中也提到:“若其多欲者,诸根恒散乱,贪求无厌足,希望增苦恼。”假使一个人的欲望很多很多,他的诸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断地向外攀缘,追求满足欲望,心定不下来,受着外境的牵制,心灵和精神都是很散乱的。由于我们的贪心、欲望没有满足,也没有停止的时候,要是希望落空、得不到满足的话,就增加无量无边的苦恼。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生死,可分为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两种。

分段生死,是在众生身体方面说。是有形象、有色相,有高、矮、大、小、肥、瘦,美、丑之分、以及寿命长短的不同;无论是胎生、卵生、湿生,或化生,当生命开始谓之生,一期寿尽,生命结束谓之死,故名分段生死。

变易生死,是在众生的识心方面说,众生的识心,念念生灭,前念灭,后念生,前后变易无常,因名变易生死。

分段生死,是众生所作的有漏业,而招感的果报体,指六道众生的色身。变易生死,是三乘圣人所作的无漏业,能改变分段之身,成为不可思议的胜妙身。但识心仍然生灭不停,故名变易生死。

六道众生因为贪恋五欲,作诸恶业,所以身心,常被这两种生死缠绕,此死彼生,彼死此生,如《楞严经》说:“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这样生死相续,是令人感到非常疲倦、劳碌,非常痛苦的。为什么会生死流转呢?都是从贪欲而生起的,所以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欲想摆脱苦恼,超越轮回,必须克制贪心,截断欲望,清心寡欲,不为物累,不为欲缚,使自己心不为境所转,身不为形所役;而于“身心自在”的状况下,精进办道,然后可粉碎名利枷锁,跳出欲海狂澜;甚至断烦恼,了生死,回复真我的本来面目,究竟离苦得乐。

大家都是凡夫,要一下子什么欲望都没有,是办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逐渐把欲望降低,不再向外造作惑业,外无所作为,内心无所追求,不打妄想,自然而然的,我们的身体、心理,都会得到自在。

我们能够离开生老病死,是身自在;能够摆脱生住异灭,叫做心自在,但谈何容易,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修持。我们对一切事的处理,对外境,假使能够知足,不存贪心,内心会感到很惬意、很高兴,这是知足常乐。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瓶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佛法看世间##佛学大智慧##佛教##修行##生活#

无为是不为吗?



总体上看,儒家倡导进取型的人生,道家则比较超然通达,故而给人以儒家入世、道家出世的印象,其实并不尽然。与“不争”相类似的是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常见的误读是将之等同于“以柔克刚”。

总体上看,儒家倡导进取型的人生,道家则比较超然通达,故而给人以儒家入世、道家出世的印象,其实并不尽然。老子和庄子都具有很强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只是他们较多地以批评者的面目出现而有别于孔、孟而已。孔、孟在积极进取追求事功的人生道路上也常怀有超然通达的心态,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对“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的人给以很高的评价并心向往之,甚至当自己的理想屡屡得不到实现的时候,还萌发过漂洋过海、远离人世的念头。

孟子也主张:“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孔、孟这种矛盾心态和灵活态度是他们在天下无道、人生常穷而不得志的社会现实中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自我调节和心理准备,在这一点上,他们与老、庄是一样的。在后来经过历史选择而逐渐稳定的文化格局中,儒家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得到了强化和突出,而孔、孟原有的那种超然与灵活的心态逐渐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乃至被遗忘;相反,道家式的入世情怀则被淡忘,其超然通达的方面却被突出,以至于道家在世人的心目中只是以旁观者的面目出现,道家思想遂主要被用来应付逆境和在人生进取中起调节缓冲的作用。要之,本来面目的孔、孟、老、庄与经过历史塑造的孔、孟、老、庄,都是应该区别对待的。



人们常常认为道家注重天道,轻视人事,实际的情况恐非如此。道家虽然善于思考天道,道家著作虽然以谈论天道和哲理为一大特色,但终归还要落实到政治、社会和人生中来。《老子》五千言中,主要的篇幅还是谈社会、政治与人生的,有的是直接谈社会政治与人生,有的是从天道和哲理中引出社会政治与人生,或从社会政治与人生中提升出天道和哲理;即使是只谈天道和哲理的语句,其宗旨也是要为社会、政治和人生求得天道观方面的依据和哲理方面的指导。正是由于道家对社会、政治和人生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与儒家迥异的看法和解决方式,因而才能在这一广大的领域同儒家学说形成互动和互补。

人们往往将老子看成是隐士的代表,将道家与隐士简单地划上等号,并认为隐士是逃避现实的一批人,这种看法也是不准确的。隐士是指拒不与当政者合作的士人,而老子长期担任周之“守藏史”,当了一辈子的官,是在晚年才“见周之衰,乃遂去”的,因此将老子归为隐士是不妥的。至于说隐士逃避现实,这种常见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隐士的隐居是为了“求志”,他们并没有忘却天下,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社会,把天下放在心上。

庄子就是这种隐士的典型,庄子自己就说过:“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根深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这说明,隐士的“隐”不过是“待时”,他们并非是逃避现实,而是对现实的看法和对待现实的态度与众不同而已。抨击时政、反思传统和批判世俗,是隐士关心社会的独特方式,隐居不仕是他们成为社会批判意识的主要承担者之必要条件。

儒家的忧患意识经常为人们所称道,提起古人的忧患意识人们往往归之于儒家,似乎只有儒家才具有忧患意识,其实道家也具有忧患意识。儒道两家的忧患意识各有其关注的方面,两者的价值不可互相替代。儒家式的忧患意识关注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道家式的忧患意识则是对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



老、庄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在于他们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敏锐地看到了文明发展的负面作用,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对策,那就是用自然主义来矫正和补救人类行为的偏差和失误。老、庄这种基于自然主义价值观的忧患意识是站在全人类乃至整个宇宙的高度上来思考问题,因而便具有了不同于儒家的眼光,他们所提出和思考的问题对于现代人类来说,往往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这也是道家学说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学术思想界普遍重视的原因。

对于道家的不争,历来也存在着很深的误解。最常见的是把道家的不争说成是“以不争为争”,如此一来,不争就成了迂回的争,成了一种与人相争的特殊方式。这种看法由来已久,朱熹就曾说过:“老子心最毒,不与人争者,乃所以深争之也。”事实上,老子和庄子从来都没有把不争当作取胜的手段,在他们那里,不争不是手段而是目的。老子主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应该像水那样“善利万物而不争”,而没有把不争作为获胜、获利的策略。

道家为什么主张“为而不争”呢?因为消减物欲、顺任自然、不勉强从事、不与人争,可以缓解自身承受的生存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使人际关系变得宽松和谐。至于“以不争为争”,则是后人对道家之不争的发挥和实际应用。同这种后起之义相比,老庄的不争属于“道”或价值理性的层面,后者则属于“术”或工具理性的层面,把后来才有的解释和发挥应用加于老子本人或《老子》文本是不妥的。



与“不争”相类似的是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常见的误读是将之等同于“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的“胜”字在这里是“优于”、“胜过”的意思,而不是“战胜”、“克服”的意思。柔弱是老子十分推崇的品质和价值,因为在老子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从柔弱到刚强的过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因而柔弱标志着新生、生命力和发展的前途,而刚强则是衰退、走下坡路、败亡的征兆,所以说“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正是由于观察到柔弱的优势,老子才概括出“柔弱胜刚强”的名言,希望人们“守柔”即保持柔弱,推迟乃至避免走向刚强,使自己尽可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此外,道家推崇柔弱的价值同“不争”一样,亦具有缓解个人生存压力和有利于人们和谐相处的意义和社会功用。至于“以柔克刚”,则是后人对“柔弱胜刚强”的发挥和应用,作为一种克敌制胜的策略和方法。

不过这样一来,就由“道”或价值理性的层面下降到了“术”或工具理性的层面。虽然说“以柔克刚”往往屡试不爽,成为人们经常运用的策略和方法,但这显然不是老子的本意,只能证明道家思想具有极高的智慧和广大的发挥空间。

#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
号太脆了,求求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善不可可不弘,恶不可不去。。善人人有,快乐你我他。善念养善,善生善善念。德不不积不厚,善不行不成。。人往高处走,善在中留。至至宝宝不常常现,至善不常有。行莫于恭号太脆了,求求了爱国、、敬业、诚诚诚信、友善。善不可不弘,恶恶不可不去。善人人有,快乐你我他。善念养善,善生善念。德不不积不厚,善不行不成。人往高处走,善在中留。至宝不常现,至善不常常有。行莫于恭敬,善莫于用。由善入恶易,由恶入善难。中不可少善,行事不可无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我就是街舞4》的火锅吧,我算是见识到了明星吃火锅是如何的内卷。 韩庚开了个好局,他吃火锅,那就是醋王。打蘸料的时候,连着十汤勺的醋。而且除了醋和蚝油,其他什
  • 进入大学的第32/385天【10.3】 ✅早上起来的时候,已经十点四十几了,也没有觉得浑身不舒服,直到下楼梯的时候才感觉屁股好痛啊,昨天打羽毛球真的打的我好累啊
  • 重阳节那天,43岁的杜牧与好友张祜相约去登高。他们一路顺着曲折的山道前行,一路看着秋雁从头顶嘎嘎飞过,又遇到满山的菊花开得正灿,不觉心情开阔起来。于是杜牧便采了
  • #张艺兴[超话]##张艺兴1007生日快乐# @努力努力再努力x 张艺兴!祝你生日快乐! 这是给你的第六年的生日快乐。永远快乐! 今年特别特别想给你唱首生日
  • 图文转摘: 每个人都希望是自由的,但真正的自由,并非只有人身体的自由,还有内心的自由。 内心的自由可以超越任何的束缚, 无需他人的认可,无需介意他人的眼光, 无
  • 这段话挺真实: 感谢每一个生日,蜡烛的数量和体重成正比,我的胸怀和肚腩同比上升,岁月从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当我们谈懂了青春,脸上也留下了皱纹,说话越来越像爸妈的
  • 「‪L' été ‬de nuit」 夏夜系列 · 手工小收纳包 , . é ' é 今晚,仿佛 我们走进花园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国家级 知网,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ISSN:1673-9523,CN:11-5581/R,邮发代号:80
  • 。这几天,一种叫”AY.4.2“的Delta加强版(Delta Plus)变体正占据媒体头条。
  • 【科普时间-世界排名积分】世界羽联的排名每周二更新一次,选每个球员最近52周参加的所有羽联赛事中,积分最高的十站比赛(不能重复,比如52周可能会有两次丹麦公开赛
  • #泰国星暹新闻#【曼谷及周边地区空地价格涨幅最大的5大地区公开!】 GH银行(政府住房银行)开盘2021年第3季度曼谷及周边地区空地价格,同比增长7.6%,即使
  • 怯于与陌生人打交道? 你还在为不知道加入什么组织而苦恼吗?
  • 关于300块钱保证金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不能理解,但这个保证金只是一种保证,后期不做代理的时候你自己在公司系统里申请退款就可以,公司直接退到你的原账户里面。董
  • 希望大家关注,原告人有什么事实和理由要去告省市二级住建局及住建厅作为被告, 原告仔细看看给予法院的答辩状内容诉,认为程序合法,证据确凿,可惜原告认为是属于恰恰相
  • #棉花美娃娃[超话]# 巨好抓de 娃娃机限时上线啦~ 活动规则:9.9r一次,超高的抓中率,内含88件价值万元精品娃娃娃衣~ ❤️‍清单(详细看图):日山
  • #河北师范大学[超话]#五四青年节刚刚过去⭐⭐⭐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昨天下雨,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思考;青年是一个美好的、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
  • ​ 李云迪嫖娼被拘 成名要趁早,但是保住自己的名誉,守住自己的德行,做一个纯粹的好人真的那么难吗?出名要趁早,但是保住自己的名誉,守住自己的德行,做一个纯粹的
  • ?但男同志都没表现出老公的那份中立中肯。
  • 】记者从东津新区管委会了解到,目前武汉理工大学专硕改革示范区项目一期已经完成65%的整体进度,将在明年3月试运行。 ​焦炭盘中大涨异动点评:1、 环保等措施继续
  •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日,寺院来了一个乞丐。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且只有一只手。寺庙中的师父见状,心生慈悲,便想拿些饭菜给他。这时,在一旁的方丈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