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合院里的夏天,最是归心处

白居易有《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除却借物消暑,寓身山水间,避暑于庭院也是古人怡然消夏的上佳之选。相比古人,生活于当下的我们,因着现代科技和空间造诣,有了更丰富的选项,“烦夏莫如赏夏”,栖居远景·玖礼方园,离尘不离城,端坐合院,绿树浓荫煮酒香,是为纳凉好去处。

常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式居住,向来是先有庭院,再有居所,“无庭不成居“,院落里承载了家庭生活的绝大部分,某种意义上院落生活也就是中国生活。“庭院深深几许”,一景一禅,一物一心,纳园入宅,不再停留于诗词表象,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脾性,独有的绿意仿佛蕴含一种涤净的纯粹感,清新了夏天的困倦。

无论对于城市还是自然,露台,都是有着最直接感受的地方,如若穿过温馨的居室,伫立在露台上看着四季蜿蜒流转,心情也会随着缤纷美景自由舒展。远景·玖礼方园东方合院,前庭后院上得露台,眼前有清风明月,耳畔听蛙鸣虫吟,扑鼻是一席草木香。

玖礼方园意取东方的自然之境,潜心打造新中式园林大境。水景辅助山色,从近到远的禅意风光;运用丰富的植物,构筑入境悦水,四季植被各显神色,风动景墙、天一阁等,有着水岸观花的生活意趣。漫步期间,让人顿感生活惬意美好,满足内心对于生活境界的追求。

掬一捧岁月清欢,守一份意境如初,任由合院情怀在时光中沉淀,纳凉踱步,相约霞光花语,看檐上飞鸟驻足。居室全套房设计,生活动静有序,楼上是舒睡的静谧摇篮,楼下是谈笑鸿儒、品茶弈棋的宴客厅,一家人的舒适私密,满足骨子里的家庭清欢。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随时代更新,返璞古时赏景避暑之道:观院巷之怡、品自然之静、得幽居之美。东方合院,串联起人间喜乐,安放生活与精神,尽情消遣酷热炎夏,让所有想象尽归玖礼方园。

【生活启蒙】(3)通过表象,借假修真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佛陀开示世间流转的真相,不是让众生恐慌消极对待,而是希望众生悟入真相,生起觉悟,减少五欲六尘之火的焦灼,从而以内在清净的姿态更好把握外在的生活,并创造未来。因此,佛教讲苦只是一种方便,目的是依苦得乐,净化身心。世间无常,瞬息变幻,唯有借此“假”相,修一颗“真”心,方能于生死面前,坦然无畏。 https://t.cn/RBNdH8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生之中,总要有那么一些追求才能进步;人生之心要懂得面向阳光,才不会让内心荒芜;人总要有那么一些淡定,才能更好的从容面对得与失之间的来去,才不会让内心有患得患失
  • 确实,我的大脑的一部分是别人的,或者至少某些其他地方是别人的。相反的,爱的人或许与我们在物理空间上是分离的,但是与我们如此亲密,以至于就好像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 值得反复欣赏不带粉丝滤镜,真情实感这么认为,包括唐三告别父亲,忍不住流泪这段我都觉得很感人。哭的点我很能共情,他才刚上初级学院就遭那么大事。
  • 晋时郭象说:“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
  • 当然也不可能完全使用纯电模式,综合使用帕萨特PHEV的油耗也十分可观。不过,考虑到充电条件和远途行驶,混合动力模式应该是更多用户大部分时候的选择。
  • !疫情不能出省游那就靠存货度日吧[doge](好想再去一次贵州 真的好美了[憧憬][憧憬][憧憬] #朵色[超话]#懒癌晚期的集‮救美‬星来啦~✨​‎ ͏ 你是
  • 『 深圳牙齿正畸医院医生整理 』 案例分享来自@深圳牙套仙女酱 (深圳专业口腔博主,如果你有牙齿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问博主,均为免费哦)#深圳牙齿矫正# 深圳牙科
  • 的marks盘月落陷,说明超越是他表现的爱意不够满足他,或者说要的爱很多填不满。想的太多了这个马盘,主要是没在一起前目的不纯,暗暗的会做一些事,搜索信息等…但一
  •   四大智能科技赋能保险应用场景  “保险行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金融壹账通凭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上的多年积累,研发出保险新科技提升保险行业服务水平,
  • #朱雀第五人格[超话]#没错,我又来整活了,趁现在搞点让人开心的事情。你很勇噢~”希望这次不要被,限流ballball了[可怜]以及迫切征求其他几只的人设(教练
  • 重要的是认识到,让你自己变得更小,并无法帮助别人。你没有足够意识到,此负面性在另一人的生命里发挥了可行的作用,你可以经由你的慈悲和理解启发他们,但如果你陪他们一
  • 愿我的2021年无灾无难,有趣有盼;愿所念之人平安喜乐;愿所想之事,顺心如意;也愿2021年,我始终如少年,你始终如初见#2021年你好##每日一善# [猪头
  • 我那时甚至因为她对伤害自己不以为然反倒自鸣得意的表情,还以为她只是为了凸显自己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想获得大家艳羡或者奇异的目光,毕竟是少女时期,或多或少都有些常人
  • 肖战我们很喜欢你,愿平安喜乐,一生顺遂 肖战我们很喜欢你,愿平安喜乐,一生顺遂!
  • 感谢你借着你的真理、靠着你的圣灵从罪中释放我们,使我们不再活在罪和死的律中,却能甘心情愿为主名的缘故,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主走义路。这新的生命就是主基督自己的生
  • 京东集团称,分拆计划的细节尚未敲定,包括全球发行的规模和结构;完成拟议的分拆后,公司将继续间接持有京东物流50%以上的股份。目前京东集团间接持有京东物流79.1
  • ③确定好出水位置连接排水管, 当排水管不够长,需加长排水管时,应注意排水管加长部分应用护管包住其室内部分;排水管接口要用万能胶密封,水管在任何位置不得有盘曲;
  • 摩登兄弟 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 如果快乐是一种本领那我希望你是永远最厉害的那个你知道吗 永远放不下的人是你永远喜欢的人也是你都怪你歌唱得好听人又长得帅 人
  • 【缅甸军方:实施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 国家权力已移交给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Le bureau du président du Myanmar a décrété
  • A︇BM最︉先᠋开‪始‪做的就︀是一大⁢批⁢人家͏庭‭优‬越在᠋澳‪洲的͏留͏学生和华︀裔代͏购,我឴的很多小伙伴都是海归回 国的⁡富⁢二⁢代,拿⁠下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