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你心中的最佳消暑饮品# 在没有空调、电扇的旧时,绿豆汤和酸梅汤成了我家乡两大消暑饮品。父亲回忆起他小时候,一到夏天,手里攥着向祖母要来的零钱,跑到百年老店采芝斋,“零拷”浓缩的酸梅膏。回到家,按浓缩汁和水的比例 1:6冲兑,灌入大瓶,捏紧盖子,然后吊放下井,用凉井水“冰镇”。等取上来,开盖畅饮,那叫一个“透心凉”。

我小时候,一放暑假,隔壁邻家退休的“老北京”回家乡探望孙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宝贝孙女熬酸梅汤喝,此刻,我也能沾点光,分到一杯羹尝尝。“北京爷爷”用古法熬制的酸梅汤和店里买的口感不大一样,有一股淡淡的中草药味。做完暑假作业,一得空闲,我就围着“北京爷爷”,饶有兴致看他熬酸梅汤。

首先,乌梅是酸梅汤的灵魂,《神农本草经》介绍乌梅“味酸”、“除热烦满”,是一味生津止渴、除烦安神的药剂。《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邀刘皇叔去自己后园小酌时,说:“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此中之“梅”指的便是制作乌梅的原材料。到了五月,梅子黄时,用百草烟来将之熏黑,即《本草纲目》:“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

洛神花自古以来就是一味去火清热的上好夏日饮品。加上几颗冰糖,还能增加甜味。

乌梅、洛神花、冰糖三样打底,其余则根据个人口味不同随意添减,所谓章法之内,名正言顺,章法之外,各显神通。老爷爷在自家的秘制酸梅汤中添加了山楂、陈皮、甘草、桂花、蜂蜜。先把乌梅、山楂等食材用清水泡开,用白纱布将其包裹起来,在大锅里注满“熟水”,这个水必须是开水,而非生水,故称之为“熟水梅汤”。

然后放入纱布包,大火烧开,煮沸加适量冰糖,再用小火熬煮半天,试想,在熬煮过程中,乌梅、山楂、陈皮、洛神花,各种不同的酸味相互浸染、各占其味,那该是怎样一种扎实丰满的酸甜味啊。当一锅乌汁水开始“咕嘟咕嘟”沸气泡,空气中弥漫起一股泛着淡淡中药味的酸甜,就可以关火熄灶了,在浓得发亮的汤面淋撒上一层桂花,就大功告成了。一碗上好的酸梅汁稠水少、浓酽似醇醪,回味爽口甘酸,绝对是酷暑时节的续命饮品。

甘草是一味略带苦味的中草药,放冰块可减轻涩味。旧时将酸梅汤倒入瓷罐,封口,用冰块镇在容器外面,谓之“冰镇酸梅汤”。这样的酸梅汤冰得极透,一碗下肚,“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比棒冰、雪糕更消暑解渴,老幼皆宜。

徐凌霄的《旧都百话》记载:“暑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的木檐横额。有的黄底黑字,甚为工致,迎风招展,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使过往的热人,望梅止渴,富于吸引力。”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山中宰相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伤寒烦热,乌梅水渍饮汁”,这种水渍乌梅便是酸梅汤的前身。之后,其配方、口味不断衍变,唐朝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记载了一款用豆豉和乌梅煎成的咸饮料;宋《大业拾遗记》记载中:“先有筹禅师,仁寿间常在内供养,造五色饮,以扶芳叶为青饮,楥禊根为赤饮,酪浆为白饮,乌梅浆为玄饮,江桂为黄饮。”

其中的乌梅浆即酸梅汤;到了清朝,历史上最长寿活到八十九岁的帝王乾隆,茶前饭后都要喝一盏酸梅汤,在这位“资深梅粉”的授意下,御膳房改进了酸梅汤配方,之后, “源于皇家而兴于市井”,这款御饮配方流入民间,北平酸梅汤开始驰名中外,那就不难理解“北京爷爷”有一手酸梅汤绝活了。

上起皇室贵胄,《红楼梦》中,出身贵族的贾宝玉挨了父亲一顿毒打后,“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下至普通百姓,炎炎夏日,街道边、大树下,装着酸梅汤的大铁壶湃在井水里,旁边木桌上摆几个小碗,过往客人,落座即可喝上冰镇酸梅汤,试想一下,大太阳底下,咕咚咕咚灌上一碗,酸、甜、凉、香直沁心脾、凉透肺腑,要多舒坦就有多舒坦,肚量大的年轻人,一口气能喝下五、六碗。可见,“夏天喝酸梅汤,是不分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

我上中学时,有一年暑假中午,家里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那头是一位中年男子,他火急火燎告诉我,父亲在单位中暑了,现已送到医院,神志已经恢复。几年前“北京爷爷”做酸梅汤的方子,我仍默记于心。于是,我去干货店买了乌梅、洛神花、甘草、山楂等,着手做起了酸梅汤。每天清晨,父亲去上班,临行前,我灌满一大瓶自制的酸梅汤放在他自行车前兜里,嘱咐他一有空就当喝两口消消暑。

我上大学后,在大一那年暑假,心血来潮又熬了一锅酸梅汤,冰镇后取出,倒在海碗里,一咂嘴,透心沁齿,含在嘴里,像品红酒一样细细品味,能体味道乌梅、山楂之酸甜,桂花混合着蜂蜜的香甜,氤氲在唇齿喉舌间,久久不散。

一个人喝不完,我灵机一动,推开大门,在弄堂口支了一个小摊位,我坐在藤椅上,一边摇蒲扇看书,一边兜售酸梅汤。江南溽热,停下来买酸梅汤的路人还挺多,第一天生意就火爆得出奇。夜间收摊,我在台灯下数钱数到手抽筋,很有“自食其力”的成就感,一想到这,就笑得见牙不见眼。整整一个暑假,我是在买原料——熬酸梅汤——冰镇——兜售——数钱中循环度过。

邻居阿姨夸我勤快能干又有经商头脑。我用古法熬制的酸梅汤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绿色、环保、纯天然,且不齁甜,除了外乡游客,连本地居民也来买了给自家小孩当饮料喝,他们亲昵地叫我“酸梅汤妹妹”。

今年夏天,满街流行起了古风,我和父亲闲逛小巷,看到一家铺面很小,只有两间小小门面,临街的旧式玻璃门窗,拂拭得一尘不染,门楣上一块黑漆金字匾额,铺内清洁简单的酸梅汤铺,忽感口渴,进去拣了个座头,一人要了一碗,慢慢喝,我问父亲滋味如何,老父若有感慨地说:“没有我闺女亲手熬的好喝!”

《论消暑,还得是这碗酸梅汤》文 | 申功晶

#三联读书# 【夏天,豆汁儿与栗子 | 汪曾祺散文选】

-夏天-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

绿茵茵,

唱个唱,

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豆汁儿-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小时看京剧《豆汁记》(即《鸿鸾禧》,又名《金玉奴》,一名《棒打薄情郎》),不知“豆汁”为何物,以为即是豆腐浆。

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学请我吃了烤鸭、烤肉、涮羊肉,问我:“你敢不敢喝豆汁儿?”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喝豆汁儿,有什么不“敢”?他带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警告我说:“喝不了,就别喝。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我端起碗来,几口就喝完了。我那同学问:“怎么样?”我说:“再来一碗。”

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不用“唤头”(招徕顾客的响器),也不吆唤。因为每天串到哪里,大都有准时候。到时候,就有女人提了一个什么容器出来买。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这是贫民食物。《豆汁记》的金玉奴的父亲金松是“杆儿上的”(叫花头),所以家里有吃剩的豆汁儿,可以给莫稽盛一碗。

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用小火熬着。熬豆汁儿只能用小火,火大了,豆汁儿一翻大泡,就“”了。豆汁儿摊上备有辣咸菜丝——水疙瘩切细丝浇辣椒油、烧饼、焦圈——类似油条,但作成圆圈,焦脆。卖力气的,走到摊边坐下,要几套烧饼焦圈,来两碗豆汁儿,就一点辣咸菜,就是一顿饭。

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咸菜呢?”——“咸菜不要钱。”——“那给我来一碟咸菜。”

常喝豆汁儿,会上瘾。北京的穷人喝豆汁儿,有的阔人家也爱喝。梅兰芳家有一个时候,每天下午到外面端一锅豆汁儿,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这就跟臭豆腐和启司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豆汁儿沉底,干糊糊的,是麻豆腐。羊尾巴油炒麻豆腐,加几个青豆嘴儿(刚出芽的青豆),极香。这家这天炒麻豆腐,煮饭时得多量一碗米,——每人的胃口都开了。

-栗子-

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做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

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老老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子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的,是西太后吃的(北方许多好吃的东西都说是给西太后进过贡)。

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栗子大,炒栗子的大锅都支在店铺门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时往锅里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子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炒栗子宋朝就有。笔记里提到的“栗”,我想就是炒栗子。汴京有个叫李和儿的,栗有名。南宋时有一使臣(偶忘其名姓)出使,有人遮道献栗一囊,即汴京李和儿也。一囊栗,寄托了故国之思,也很感人。

日本人爱吃栗子,但原来日本没有中国的炒栗子。有一年我在广交会的座谈会上认识一个日本商人,他是来买栗子的(每年都来买)。他在天津曾开过一家炒栗子的店,回国后还卖炒栗子,而且把他在天津开的炒栗子店铺的招牌也带到日本去,一直在东京的炒栗子店里挂着。他现在发了财,很感谢中国的炒栗子。

北京的小酒铺过去卖煮栗子。栗子用刀切破小口,加水,入花椒大料煮透,是极好的下酒物。现在不见有卖的了。

栗子可以做菜。栗子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子去皮壳,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得。鸡须是当年小公鸡,栗须完整不碎。罗汉斋亦可加栗子。

我父亲曾用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

北京东安市场原来有一家卖西式蛋糕、冰点心的铺子卖奶油栗子粉。栗子粉上浇稀奶油,吃起来很过瘾。当然,价钱是很贵的。这家铺子现在没有了。

羊羹的主料是栗子面。“羊羹”是日本话,其实只是潮湿的栗子面压成长方形的糕,与羊毫无关系。

河北的山区缺粮食,山里多栗树,乡民以栗子代粮。栗子当零食吃是很好吃的,但当粮食吃恐怕胃里不大好受。

节选自《汪曾祺散文》

六年前夏天的杯中之物,是学姊从母校文学院(如今已是「人文学院」,见图三)红楼某办公室取来的,后来学姊毕业,就转赠给我。我在2016年的12月30日将它小心翼翼地放进行李箱中从安徽乘高铁带回了重庆。时光倏忽而逝,我实在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已经过了六年的时间。六年里它不曾随我辗转漂泊,一直都是我托家人给它浇水(好在它也不需要特别的呵护),虽然长得不是特别繁茂,名曰「吊兰」却未曾吊出一枝,但每次回重庆除了看看书架上的书,就是再瞧一瞧它,见它青葱依旧,郁郁如斯,心中也会觉得慰安。如今又将远离,只能几个月之后再回来看你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该死的狗屎运[衰]从下午五点就在办公室和李鑫小宝贝统计表格,我以为这个表格很快能统计好,结果统计到八点多。这家新公司开始生产一种和Jumeau极为类似的圆头娃
  • 要想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的重要遵循和全民的精神信仰,除了一以贯之地、持之以恒地加大家庭家风教育、校园美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像春雨般给予国民精神以滋养之外,更重要的
  • 赵志远将此情况向微信客服反映,经反复沟通,最终根据客服指引,成功解冻陈某的微信账号,并顺利登陆将6000元转账退回给张女士。报道称,在初步构思中,热线形式与现有
  • [爱你][太阳][心]~[泪][泪][泪],媳妇,老公真想死你了,真担心死了怕死了,一定注意卫生,一定做好防护戴好口罩,丝毫不要放松,肚子疼到家吃药,喝点热水,
  •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团到期以后,丁不能马上找不到新的方向,会很迷茫,怕丁到时候生病,所以要想好以后要走的路,想一回就不要变,要选自己可以掌控大局的一条路,不
  • 现在看到她的动态,都是她老公在宠她,特别在乎她,她脸上的笑容证明了她的选择是正确的。"爱…就会想吧…可是…他们告诉我…如果,想天堂里的人…她会很疼的!
  • 喜鹊自古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是报喜鸟,实物很润美,性价比好物#豆尚上新# 天山冰糖薯来咯,产自新疆的小红薯,单果重量约60~100g,口感香甜粉糯,个头小减少烹
  • 「流浪の喵喵早餐」016早餐:【终于正经了】鸡蛋煎米饼+蔬菜沙拉+荔枝雪碧制作:①昨天煮的米饭装一碗出来,磕一个鸡蛋只要蛋清,加盐和黑胡椒碎,抓拌均匀。酸汤肥牛
  • 如果你对佛学与道学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如果你现在去拜某某人为师,这是妄想。你连业障都没有消掉,做人的心态与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就想长生不老,永不漏丹,证三明六通,
  • 你要做一个努力且会享受的人,不被生活所困,有钱更有梦想。我见过最好的答案就是:因为我喜欢的东西都很贵,我想去的地方都很远,我爱的人超完美。
  • 佛说如意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菩提留支三藏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佉翅山.欲说无怖畏陀罗尼.故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其名曰.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药王
  • 感谢支持我们的粉丝,与LGD的5场战斗全程拉满,也让我们成长了许多,是可敬的对手!兄弟们在比赛中发挥的也都无可挑剔,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有的效果和表现。
  • 借此机会欣赏到了魏先生及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作品;也结识了很多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专家权威;我也有幸临时和中央民族乐团的小姐姐们即兴合作献唱两首意大利民歌;最后还要
  • 或许人生本就是一个悲欣交集的过程,只是有的人选择宽恕与放下,有的人爱而不得便生嗔恨,故而误入歧途。深情的是因为人可以为了心中所爱之人而付出所有,无情却是因为有些
  • 本来是要完成带娃去摘桔子的小任务的,可惜都没时间,于是爸爸就说去超市“摘”了桔子(买了好多种桔子)我家爸爸总是会另辟蹊径[嘻嘻]泡泡脚,看看书,美好的一天又结束
  • #聚焦四川热点#【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在即,第一批进驻企业成功签约】 10月31日是星期六,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负责人、南充现代物流园投资建
  • #天天晒早餐# @天山可可 粉条大盘鸡主料:三黄鸡、土豆、干粉条辅料:植物油、盐、自制辣椒酱、辣皮子、大葱、姜、花椒粒、青辣椒、白糖、大葱做法:1、三黄鸡洗净切
  • #北棣长赢# [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顺序决定结果]两年前给一个用户开发了一个项目,项目本身在开发过程中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交付的过程中顺序错了,导致迟迟不
  • 明星们都为保护自己小脸的ZUI佳状态这款消脸部的水种效果也是棒棒哒一看以为它只是一块布但这款面膜不仅仅只是物理的提拉面膜哦贴脸的一面是含有凝胶精华BI-SKIM
  • 抓住了电商崛起的机会与红利,代运营市场开辟出了广阔利好的市场前景,但经历了十来年的发展时候,在新时代新消费的语境下,品牌服务商们也迎来了自身的若干难题。抓住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