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伴读 | 往后余生,好好爱自己
人这一生,忙忙碌碌,从未停下向前的脚步。

有人为了功名利禄拼尽一生,到头来才发现自己的人生虚无;

有人为了维持形象而唯唯诺诺,最终才发现早已弄丢真正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肩上都担着责,心里都装着事,但是不管走得有多远多快,都不要忘了真实的自己。

人生就走这一趟,若总为身外事烦心,岂不是委屈了自己,浪费了光阴?

余生不长,愿你不再被庸事困扰;

余生不短,愿你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为自己而活

人这一辈子似乎都是在满足别人的期待,却忽略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

小时候,为了成为父母心中懂事的孩子,默默收起自己心爱的玩具;

中年时,为了子女能上最好的学校,默默打消自己想要继续进修的念头;

老年时,为了能减轻子女的负担,帮他们照料家庭,默默拒绝了老友们的出游邀请。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身份,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但在子女、父母这些身份之前,你首先是你自己。

你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追求自己的爱好,享受自己的生活。

你的计划可以因为现实因素推迟,但千万不要因此搁浅。

不忘初心,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与自己相处

想活得开心,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的思想如身体一般,会持续不间断地发生改变,天长日久的,就形成了三观。

人们对同一件事情常出现不同的评价,因为独立的思考可以让人更清醒地分析事件,从而得出结论,确定立场,而不是人云亦云。

很多事情无对错之分,能坚定自己想法的人,大多内心清明。

有些人将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或是伴侣,或是子女,也因此展现了想控制他人人生的强烈欲望。

但事实上,真正强大的人,内心独立,不会也不需要在他人身上找存在感。

懂得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才能与自己好好相处,倾听内心的声音,取悦自己。

人的一生,本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的旅程。

这一路上,走得越远,越会发现,人生着实不易。

曾经的热闹非凡、熙熙攘攘,最终都会散去,陪伴自己走到尽头的,只有自己。

余生,请好好爱自己。

为自己而活,与自己相处,找寻人生的意义,活出自己的精彩。摘自百草园书店

【第32个全国土地日!湖南省纪念全国土地日活动今天在郴州北湖区举行】

今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湖南省纪念全国土地日活动暨湖南省全面推行“田长制”公开宣传活动今天在湖南田长制首倡地——湖南郴州北湖区举行。郴州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曾将200余亩耕地改建成花海,一度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在田长制的统筹监管下,2021年10月,北湖区依法依规拆除三合村的70.4亩违法建设设施,并将256.8亩花海、草皮等“非粮化”占地进行整改和复垦,并实行蔬菜和水稻轮作,确保土地效能。
湖南是鱼米之乡、产粮大省,以占全国2.8%的土地,生产了全国4.5%的粮食。全面推行“田长制”,是牢记国之大者,严守耕地红线的必然之举,是使命在肩的政治责任,更是心怀全局的时代担当。
“落实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全面推行田长制,创新推进田长治”“破坏耕地我不让,乱占耕地我打击。有我在,别想乱占耕地”……活动现场,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市级田长李挚,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级田长郭碧勋等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田长代表,以及郴州5级6位田长,通过视频加现场方式,共同表达了“牢记国之大者 严守耕地红线”的湖南决心,湖南担当!

来源:湖南电台《全省新闻联播》
记者:孙侠
编审:宁炜、赵庆丰、杨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学会在山水里释怀,让日子过得有诗意,生命安然,即便转身遇见秋,也都惊喜满怀。#情感语录# “日落是免费的,春夏秋冬也是,不要觉得人生是那么无望,希望你快乐。
  • 也感谢你坚定地选择我[全力以赴]婚后我也是啥也不干哈哈哈哈希望未来还是相互呵护相互照顾啦等我从拉萨回去 咱俩就开始录抖音吧人设你都想好了:90后拥有两个宝宝的恩
  • #任嘉伦[超话]# 世间五味杂粮,唯独你是甜蜜动人。 @任嘉伦Allen❤#任嘉伦烈焰之武庚纪# ❤#任嘉伦祁连山# ❤#任嘉伦暮色心约# ❤#任嘉伦流水迢迢
  • 慵懶得來游刃有餘的感覺 聽著好舒服聽SEASON OF LOVE好想跳舞的感覺note to self的旋律也是我的菜正如他所說就是名專首首都值得反覆欣賞反正我
  •   我以为他真心后悔,想和我复婚,哪怕我不接受,可是心里总有一些痛快,所以当我听到他和星彩公司合作,看到小猫落在游戏室的围巾时,那种像是被人耍了的感觉,又冒了
  • 1. つ♡⊂ 2. 3. .ᐟ.ᐟ 4. ✧发呆ʔ•̫͡•ʕ 5. 6.蕉头烂额 .. 7.好次( 8. ⌇快樂瞬间〃•ω‹〃 9. ୧⍤⃝ ୧⍤⃝
  • 8.很多事情明明你已经不在意了,他才给你回应。我去 几时谈恋爱的她母胎solo 没想到却一步到位啊听她是公司经理姐姐介绍的balabala 这不重要我只是惊讶
  • 本人三奢代言人肖战粉丝小飞侠肖战正能量艺人 肖战行胜于言 肖战好帅肖战玉骨遥 肖战时影肖战余生请多指教 肖战顾魏肖战粉丝小飞侠理智支持肖战代言 支持肖战影视综艺
  • ”所以,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是缘也是劫,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因此,不要留恋,不要怨恨,能够让自己走出过去的只有自己,除了你自己之外,其他人爱
  • 虽然不知道你为什么总是在刷手机,也许是有些话难以开口的暂停让你无聊,但又会被你这个“气球人”属性又无语又好笑(不过这个困意总是在眼睛里打转是真的)不过最后的搞笑
  • 这个时候,他的资产是1000万。一个90后高知炒房客,在某大厂工作,一年年薪50万,这个不算多了,他现在手上有200万现金,这个也不过分,在彭叔这边相亲的很多大
  • 这幅卷轴,不是被平铺在沟谷平地,也不是被挤进狭长的森林沟谷,而是随着山体的走势波澜起伏,足有20余公顷,数十种草本花卉和谐细致地演绎着,什么是群星从银河坠落乡野
  • 退伍回来,下乡当知青锻炼自己,后看见喜欢的舟舟就赶紧叼回了自己的窝~文章节奏蛮快,我比较喜欢这种,感情线很速度,不纠结!”许诗霜立刻警惕,撇清关系道:“我可没卖
  • 大结局里,最后收获完美爱情的,都是那些内心深处对爱情坚持纯粹态度的人,爱我就别想太多,而有钱这一点则是锦上添花。无论是面对李洪海的担忧,还是客户们的疑惑,莫衡都
  • 直到这两年我才渐渐意识到,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的遇见和告别,有些人说再见过后还会再见,而有一部分人是永不相见。如果明天就是末日,那我希望在世界毁灭之前紧紧拥抱我爱
  • 」雖然愛女年紀太小、無法到現場觀賽,但黃鎮廷表示今屆亞運對他另有一層意義,「這是一種責任,每次也盡力打,希望她長大後,會知道爸爸是個拼拚搏的人,能為她帶來影響。
  • #安徽扭扭车男孩超一本线44分#[赞]】今年21岁的张亮,出生在安徽省宿松县。#安徽扭扭车男孩超一本线44分#[赞]】今年21岁的张亮,出生在安徽省宿松县。
  • “仙境太白·诗意慢城确实名不虚传,尤其是傍晚街道上的互动演出,非常精彩,想不到小县城还有这样的文化底蕴,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跟随舞蹈队在街上跳舞真是太‘嗨’
  • 本次活动以“大地欢歌·秦风秦韵·相约临渭”为主题,当晚,渭南市青年秦腔剧团精心编排现代秧歌剧《老屋》亮相秦代文化遗址公园,该剧由贾建忠编剧、作曲、导演,临渭区优
  • 有的时候真的很想报警,让我见识见识眉毛底下装两蛋只会眨眼不看会的是什么品种的sb[微笑]故意溅别人一身水[可爱]#不奇而玉[超话]#离大谱离大谱,这几天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