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500万亩“休眠地”——甘肃撂荒地整治调查】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想办法破解难题。在甘肃,这也不是件小事。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这些“休眠”的土地该如何被唤醒?怎样挖掘耕地保供潜力?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甘肃多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整治复耕情况。

  近年来,耕地撂荒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引发关注。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

  该指导意见实施一年多来,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甘肃采访了解到,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显示,甘肃共有耕地7814.21万亩,其中具备整治条件的撂荒地面积约550万亩。2020年到2021年,全省已整治撂荒地350万亩,目前还有约200万亩需要整治。“我们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剩余200万亩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甘肃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综合改造建高标准农田

  沿着一条平整的机耕道,开车盘旋而上到山顶,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百页村党支部书记陈明放眼望着周边层层梯田,感慨地说:“以前要是有这么好的地,咱也不会把地撂荒了。”

  陈明站的这块地方,以前只有“几处坨坨地”。即便是村里一些整修好的梯田,也因面积狭窄,被当地群众称为“皮条田”。在百页村7800多亩耕地中,由于基础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2100亩撂荒地。陈明告诉记者,“以前田间道路不好走,大机器上不来,全靠人种人收,还要看天吃饭,没多少收益,很多人就出门打工了”。

  去年9月份,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百页村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成了4750亩高标准农田,2100亩撂荒地也全部得以整治。5月份,正是陇中旱作农业区种植荞麦、马铃薯的季节,在百页村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户操作农业机械正在抢抓农时种植。

  陈明告诉记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们打破原有村社界线、地埂界线,将原先的“皮条田”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办法进行合并,建成了田面宽度在11米以上的“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30亩,并且鼓励实施高标准农田后群众就近兑换,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台地”的目标,让产业集约发展有了基础支撑。

  同时,百页村还通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5.5米宽的生产路9.4公里,在每块田间地头新修3.5米宽的机耕路18.6公里,将“畜力田”变成了“机耕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从甘肃各地区撂荒地摸排情况及调研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撂荒重要原因之一,全省中低产田比例超过70%,受自然因素、资金等约束,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此外,甘肃省耕地亩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也造成一些耕地被动撂荒。

  为此,甘肃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粮食基地建设结合,建成玉米、小麦、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

  西巩驿镇干部马利民告诉记者,他们按照“田路渠统筹规划、梁沟坡综合治理”的原则,整流域、整山系、整乡镇推进,配套建设了砂化生产路、田间机耕路和排水边沟、涵管等设施,并在高标准农田流域栽植行道树10公里,通过挖反坡和鱼鳞坑等办法防治水土流失,既增强了农田生态防护能力,也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会宁县河畔镇任半岔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21年当地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全村3.2万亩耕地一次性流转,并承揽建设上水工程,打造“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项目。

  “通过对现有山坡地进行平整改造,平均宽度达到30米以上,符合机械化耕作需要,并全部配套高效节水田间管网,采用滴灌方式。”河畔镇党委书记王卓见说,坡改梯、旱变水,玉米、马铃薯两类粮食作物亩均产量由原来的800斤、2000斤增长至2000斤、8000斤,原来的单户种植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模式也由传统农业变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真金白银鼓励复垦种粮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种地积极性,是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区农民每种1亩小麦,用于种子、化肥、耕地、收割等方面的成本约需265元,人工投入约需300元,一般仅能产出小麦500斤,亩均纯收益不到200元;种植1亩玉米,除去农资、人工成本,亩均收益也只有500多元。

  为此,甘肃省将撂荒地整治与建设粮食基地相结合,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粮食生产,使撂荒地整治逐步成为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的有效途径。

  5月中旬,在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肖川村,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从土地平整、深松到覆膜、播种、施肥一气呵成。

  “如今,大多数撂荒地都分布在丘陵山地。这些机械都是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机型,可以更好地解放劳动力,用机械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耕种现场,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技术人员白利杰指着一台机器告诉记者,这是旋耕施肥起垄喷药铺管铺膜联合作业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人工近两个月的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整治原则、整治措施和激励政策,对复耕后种植马铃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兜底复耕的,每亩补助80元。目前,在安定区摸排出的4.71万亩撂荒地中,已完成整治3.6万亩。”安定区区长贾文举说。

  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以及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甘肃各级部门加大了补贴力度。春播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到户扶持粮食生产资金3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近期又安排下达地膜回收利用、耕地轮作和小麦“一喷三防”等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甘肃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激励办法,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其中,酒泉市财政拿出1500万元扶持小麦种植,白银市财政拿出750万元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会宁县、凉州区、环县、秦安县、成县等县区财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安排资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累加补贴,确保每亩补贴资金达到300元以上……

  在政策补贴引导下,甘肃各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

  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山村复耕后的撂荒地,在采用“两膜4行玉米+两膜6行大豆”种植模式的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玉米和大豆已经冒出嫩芽。

  “我们按照村庄附近、土地上等的原则,对片区内规模养殖户和有种地需求农户未流转形成的插花地,通过置换调整集中连片,既保证了农户有地种、种好地,又使企业能连片、好发展。”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南小强说,目前,已在云台山村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玉米一穴双株,每亩约3500株;大豆一穴2粒至4粒,每亩约1万株,通过发挥边行效应,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

  利益联结实现规模经营

  会宁县柴家门镇樊郭村有户籍人口1700多人,但常住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由于缺少劳动力,多年来形成了8200亩撂荒地。

  “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了8200亩撂荒地的整治,新修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可以达到100%。”樊郭村党支部书记田旭东此前曾有顾虑,“如果不想办法找到种植主体,这些高标准农田虽然条件好,但是也会面临‘谁来种’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樊郭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复耕土地。今年春耕,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种上了小麦、全膜玉米、大豆、马铃薯和荞麦各2000亩,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种植。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仍然较低,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折射出,小而散的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为此,甘肃一些县区通过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在甘肃崇信县,通过“农户自主复耕、实施项目整治、公司大户流转、远程托管种植、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等多种形式,当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推动了农业高效化、产业化发展。

  “我们村两委通过对全村土地撂荒情况全面摸排发现,全村共有398亩撂荒地。”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魁说,“今年我们动员大家复垦撂荒地86亩,同时村合作社又以‘基本租金+收益分红’的方式租赁群众撂荒地312亩,种植了玉米、高丹草、万寿菊等经济作物,仅撂荒地治理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

  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则将撂荒地整治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将农户无力耕种的撂荒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耕统种。“3000亩撂荒地,村集体就流转了2600亩,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创建了15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标准示范基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许顺强说,村集体流转撂荒地每亩给农民100元,还有几十名村民到村集体务工,每人每天100多元。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壮大了。

  今年以来,甘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对未耕种耕地边排查边整治,继续通过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等多种途径推进撂荒地整治。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撂荒地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集中整治,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同时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生产用地需求。”会宁县委书记刘正祥认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对辖区内的撂荒地实施统一整治,规模化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整治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还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会宁县会师镇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千头养猪场堆沤的粪肥,集中流转撂荒地种植马铃薯、小麦和小杂粮,在7个村完成撂荒地整治8326亩,探索形成了合作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对全镇所有撂荒地集中翻耕整治,整治后农户自愿种植的每亩收取机耕费30元,不愿种植的全部由合作社流转种植。”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明说,合作社流转后,第一年免费种植;第二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40元,其中农户30元、村集体10元;第三年每亩付土地流转费50元,其中农户40元、村集体仍为10元,既完成了撂荒地的整治,又增加了农民、村集体和合作社收入,实现了多赢。

  “在工作实践中,甘肃探索出了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的做法,真正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整治撂荒地、保粮食生产‘一石三鸟’的作用。”李旺泽说。

【述评④·强化区域统筹发展 | ​城市空间布局,一场深刻的蝶变】时间是精湛的雕刻家。过去5年,青岛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77.2%;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4位、第6位,跻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13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68亿元……

这些简洁有力却又内涵丰富的数字,定义青岛崭新的历史维度,也交给这座城市新的发展命题——在城镇化进程渐趋稳定的态势下,如何统筹内外空间布局,深度优化土地、人口、资本等要素配置,以放大城市规模效应,挖掘自身的结构性潜能,寻找更大的增量空间。

青青之岛,永不倦于内外求索。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中,青岛一方面在努力拓展无形的外部边界,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步伐,规划建设青岛都市圈,在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的道路上积蓄力量。另一方面,运筹完善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通过“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优化东部、西部、北部功能定位,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等举措,谋求城市功能与经济发展、人民需求的高度耦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眼下,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阔画卷已然展开,在时代和人民的双重注视下,青岛将再次实现一场城市蝶变。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强化“龙头”作用

步入新发展阶段,由都市圈、城市群孵化成长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将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有专家表示,今后5至10年,中国经济百分之七八十的新增长动能将处于这个范围之内。

根据城镇化发展S曲线理论,当一个国家城市人口超过20%,城镇化加速;到50%左右则进入相对减速期;到70%时,城镇化将趋于稳定。2021年,青岛市城镇化率已达到77.2%,意味着过去许多由城镇化快速发展所触发的增长动力,已不能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是青岛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拓宽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关联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高经济的专业化程度,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助力各个城市在全球视野下做大市场规模。面向这一美好愿景,未来一段时间内,青岛一方面将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深化与沿黄地区重点城市战略合作,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强化青岛龙头作用,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步伐,联合胶东四市强核聚群、抱团发展,建立一批产业链联盟,共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胶东滨海科创大走廊、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同时,规划建设青岛都市圈,加快与周边县市同城化发展。

协同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今年1月份,山东省发改委印发《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全省首个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获批建设。“双莱”之间将加快实现区域功能合理布局、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4月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正式印发《胶东经济圈同城便捷生活行动方案》,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将聚焦道路交通、就业社保、政务服务、医疗服务、住房保障、权益保护等6大领域25项重点任务,联合开展同城便捷生活行动。

今年,我市还将加快在黄河流域布局更多内陆港,推行海铁联运“一单制”。出台胶东经济圈共建市际县域合作区方案,高水平建设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胶州高密临空临港协作区、平度莱州昌邑绿色化工联动区。建立轨道交通装备等13个胶东经济圈产业链联盟。推进胶东半岛铁路(高铁)公交化运营,实施跨市域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优化城市格局,提高都市能级

区域协同发展,既包含与外部城市间的团结协作,也要求更高效地统筹内部空间,通过区域间结构调整,精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大限度地释放城市生产力。在此方面,针对城镇化领域,青岛坚持“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统筹市域一体发展;针对市区领域,坚持聚湾强心,着力提升环湾都市区的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创新浓度和辐射强度,打造世界一流湾区。

按照市党代会的要求,未来一段时间内,服务业占比较重,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集中的市南、市北、李沧、崂山要谋求内涵式发展,突出文化传承、业态迭代,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强化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特色商贸、人文交流等功能,塑造时尚魅力核心区;要在全国范围内竞速的西海岸新区,突出开放创新、全面提质,发挥多平台叠加优势,强化航运贸易、临港经济、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功能,全面展现国家级新区特色风采,塑造综合实力展示区;有着极大发展潜力的城市北部,突出扩容聚能、产城融合,依托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区、高新区等功能区,强化物流贸易、临空经济、科创孵化、国际会展等功能,引导先进制造业有序向北集聚成群,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其中城阳、即墨、胶州要提高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平度、莱西建设综合性节点城市,实现突破发展。

“这一布局,顺应了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规律,构建起‘三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化功能体系。”青岛市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长冷静表示,“三核联动”就是推动东岸城区有机更新,强化西岸城区动能转换,实现北岸城区功能再造,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打造市域现代服务业和创新经济发展增长核。“多中心支撑”,是要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多中心发展格局。

在镇域层级,青岛将推动董家口港城、蓝谷新城加快建设,姜山、南村等新市镇速成规模,构筑面向胶东、辐射半岛的城镇发展轴带。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表示,董家口港城、蓝谷新城是环湾都市区重要的城市组团,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分别承担着重要的开放、创新功能,是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关键性支点。根据规划,青岛将推动董家口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集聚提升临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化新港城。推动蓝谷科教产融合发展,集聚全球一流海洋科教资源和人才,完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新市镇是中心城区和各区市城区之外,依托重点小城镇打造的若干功能复合、职住平衡、各具特色的发展组团,是青岛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重要支撑。例如,姜山、南村紧邻青岛环湾都市区,是莱西、平度承接都市区外溢最具优势的区位,是青岛市域北部制造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在《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中,青岛市明确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姜山、南村重点镇,依托国际招商产业园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家电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现代化小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注重提升新城、新市镇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的同时,还要把生态环境和基础公共服务摆在重要发展位置,以形成山体、水系、岸线、公园、绿道、人文等有机交融,综合交通、公共服务、数字信息等网络体系支撑有力的新型城镇。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

卡尔维诺曾说,“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

为了回应市民对城市发展的期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八个领域同步开展,统筹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特色风貌传承、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交通安全畅通、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提升等目标,全面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宜居宜业,将青岛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目前,我市成立了市级总指挥部、八大专业指挥部及专项指挥部“三级指挥体系”,各个专项正按照既定“任务表”全力推进。例如,在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将加快潍烟铁路、莱荣铁路建设。开工建设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推进7条在建地铁线路建设,力争2022年底实现4号线空载试运行、新开工4条地铁线路;在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方面,打通未贯通道路30条以上,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60个,泊位4万个;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方面,加快楼山区域、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及周边区域、王台老工业区等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带动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

新时代的征途已启,青岛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久久为功的恒心、决战决胜的信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加速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萌)

外地人眼中的定州,原来是这样的!

文化探访之路---定州
游客随笔

久闻定州历史深厚但未曾到访,年初有假驱车几百公里来定一游。颇感震撼,感后随笔,表达对定州文化敬畏之情怀吧。

高速定州站,第一站参观定州博物馆。站在博物馆广场前,引入眼帘的馆舍,堪称河北第一馆!汉风古韵,建筑独特。进馆前预约、扫码程序过后,入馆参观了7个展厅,汉家陵阙,北朝佛陀,金翠明珠,天下大白,尘外千年,梵华佛韵,故乡星空。内容丰富,展品多样,不愧为中山国文化之宝地,人杰地灵。

下一站贡院,到此才知道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科举考试场所,尤号舍建筑独特,为采光建筑之巨作,大堂、后楼建造用工讲究。可想科举制的严苛,人才重用之选拔严格,说明历史上定州就注重人才的培养及用任。

至文庙,进入院内古柏清脆,仰慕已久东坡先生的龙凤双槐,古槐之最。在看到文庙的全景图,定州文庙规制应与督府等同,不由得感叹!文化传承之地!西院师范学院使用,可惜进不去。参观完文庙,感觉文化的神圣。定州不愧为文化之都。

出文庙右行往南既能看到雄伟的定州南城门,到此可惜铁栅栏紧锁,城下四门大炮矗立无语,锈迹斑驳。只能站在城下仰望城墙彩旗飘飘。定州南城门现存三座城门,护城河从中间穿过,城外还有石桥两座,未能复原。

经询问,导航至定州未开放的王灏庄园,据当地年仅7旬的保护员王师傅介绍,当年国家修铁路时,为了避开庄园,铁路修成了弯道。庄园占地120亩左右,该院落为三进院落,南北并排三院,但建筑破烂不堪,倾塌严重,应尽快保护修缮。

经指引来到大道观玉皇殿,门口矗立国宝标志,但铁门又是紧锁,有幸扣门看护人员开门。大道观玉皇殿为庑殿顶建筑,铺设琉璃瓦,前廊抱厦,建筑等级甚高,琉璃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家或皇家寺院才能使用。又一次对定州的文化所震撼。

走出大观前往定州中山汉墓石刻馆,进馆之前首先是国宝单位净众院塔基地宫标志,回想博物馆的天下大白,尘外千年展厅文物出自此地宫。

进院有种久别重逢亲切之感,院内几十余株高大的柏树蔽日遮天,青砖铺地,惬意!

经讲解员一路讲下来,感觉定州的文化内涵如此了得,院内不仅有距今2000余年的汉墓,墓顶文字保存至今实属难得,后室字迹清晰,书写潇洒飘逸,篆、隶、行并用,精品质及。还有东汉的黄肠刻石,全国罕见,字迹拙朴,篆演变到隶过度文字,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围绕汉墓封土院内有大量的历代碑刻,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震撼人心呀,科学、文物、艺术价值不逊西安碑林。

尤为还有关于东坡先生大量的碑刻,得知东坡雪浪石现还保存完整,还购买了本久闻谢飞先生写的《雪浪石》一书。后特驱车赶往武警医院,石前矗立,感觉东坡文化扑面而来。在苏轼被贬,边关生活拮据的情况下,东坡还能休闲玩石,体现心胸如此宽广。仔细端详观赏前后雪浪石,心中甚喜,太阳西下,灯火亮起,意犹未尽。

部队一位漂亮的女警官说,要在院对面恢复众春园,出门驻车看到对面已经拆迁圈地,我感觉这个项目是定州市委政府,做的划时代有重大意义的决策。

我浅薄研究苏轼,对他文学的敬仰,人格的崇拜。但读完谢飞写的《雪浪石》一书,内容更为丰富,受益匪浅。

出于对文化的敬仰,对众春园敬畏情怀,说一下我对众春园的研究看法及小小的建议,不妥之言,见谅。

众春园作为历史之遗园,园内又以名石、名人、名诗相著称的雪浪石和历代的名人碑刻,以及帝王之御笔,当之无愧为定州历史文化遗产之瑰宝,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之根基。恢复众春园乃文化之兴,民众之乐,政之勤也。也是文化自信。

一、古众春园

1、众春园之兴

众春园宋初李昭亮创建,仁宗皇佑年间,知州韩琦在此基础上扩建,规模扩大,时让百姓游观,与民同乐,众登春台,嘻游广漠…。宋朝是历史上的文化国都,君王以仁德适于臣民,重民亲民,这应该是韩琦拓园初意。宋元祐八年苏轼被贬定州知州,从此众春园又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内涵,雪浪石是苏轼之作品,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华第一名石,也成为中国赏石文化之先风,伴随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园林的繁荣与发展,赏石文化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使得众春园名声大噪,繁华一时。宋朝南迁百年后园毁。

明万历(1586)年太守唐祥兴任知定州,复建众春园,建韩苏公祠像祀之,此园也是百姓寄托心灵的地方。园内矗立保存历代碑刻。

清康熙年间此园辟为行宫,四十一年州守韩逢庥大兴土木,对众春园进行了全面修缮,新建雪浪斋,并移雪浪石、盆置斋前。乾隆曾六过定州,驻跸众春园。乾隆三十一年,命将临城发现的雪浪石移入众春园,立于东坡雪浪石之后,御题为前雪浪石和后雪浪石,使得此园又增加了帝王之气。光绪十四年,雪浪亭倾倒塌落,定州大儒、富豪,完成畿辅丛书之刻的王灏,捐重金重修雪浪亭。

1952年,党和政府对雪浪亭进行修缮,前、后雪浪石得到保护。是年,毛泽东主席考察定州,自火车站驱车直奔众春园,他详察了雪浪石,并给随同和地方官员解读了雪浪石盆唇的雪浪石铭。1967年,众春园旧址改建为部队医院。

2、众春园之文

众春园起初是对百姓开放游观的官家园林,之后又是文化聚集传播之地。其文化的兴起源于苏轼的雪浪石,苏轼得雪浪石邀诸多好友、同僚赋诗、和诗,苏轼作《雪浪斋铭》刻于白玉芙蓉石盆口沿上,将书斋名定为雪浪斋。当时掀起了中国赏石、咏石之先风。围绕雪浪石的诗文唱和就此拉开帷幕。具载,宋代诗文15首,元代诗文2首,明代诗文8首,清代诗文54首(其中乾隆皇帝27首,翁方刚9首),近现代诗文14首。现存关于雪浪石诗文碑27件,故宫1件,其26件在定州。明代之后众春园更是定州文化之载体,园内增建韩苏公祠,有纪念韩苏之碑刻,传承韩琦为官之清廉,苏轼为人之豁达,清代又是定州历代碑刻存保之地,有彭城寺碑、乾隆御笔碑、雪浪斋碑、王维墨竹、关帝诗竹圣迹碑等大量碑刻在园内存放保护。堪称清代石刻博物馆。



3、众春园之乐

众春园为宋代园林之首,重点有二,其一,韩琦、苏轼所建及赋予文化内涵,两位在宋代政治上有举足轻重不可小觑的地位,韩琦为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政治卓越,苏轼宋代大文豪,妇孺皆知,民间流传官拜韩琦民拜苏轼之说。其二,众春园为宋代唯一对百姓开放的公园,有诗:“匪贲立园、与民同乐,众登春台,嘻游广漠…”。苏轼在定州给百姓提了高物质生活,种植水稻、制作东坡肘子、东坡肉、创造中山松醪酒,在提升精神享受方面,编制定州大秧歌。在安全保障方面,整伤军纪、修葺营房、严创贪吏、部勒战法等一系列措施。所以在闲暇之余,众春园成为百姓娱乐游玩之地。

二、众春园“雪浪石”文化价值

众春园始建于北宋,为全国园林之首,该园李昭亮创建,韩琦、苏轼扩建,使之规模完善,其文化内涵倍增。

众春园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至今,雪浪石堪称华夏名石,经历千年文人墨客的文化洗礼,附属了独特赏石、诗词内涵和珍贵的文化价值,而文化价值又涵盖了名帝、名人、名石、名诗、名园、名刻等品牌价值及产业价值。尤为清代康熙年间辟为行宫,乾隆五驻跸于此,此园又增加了帝王之气。

三、建设定州特色的《定州石刻博物馆》

1、《定州石刻博物馆》不仅有全国罕见的东汉黄肠石题铭石刻,还有从北齐至民国的碑刻,形式多样,书体有篆、隶、行、草、楷。内容丰富,有官刻,体现了当时政治、经济、艺术对文字影响。有民间百姓之刻,刻法简练,体现拙朴之美。“定州石刻博物馆”建成后属省乃至全国顶级石刻专题博物馆。

各院校书法专业学生在“定州石刻博物馆”进行研学,进行书法临摹、研讨。定州的整体文化艺术水平会受到影响或提升。

定州碑刻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但应该受到妥善的保护,更应该让它活起来,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涵养韵味和它所经历的历史的、文化的、生活的鲜活故事。

建《定州石刻博物馆》可行性

石刻馆回廊镶嵌的487块汉代黄肠石,是1959年出土于北庄子汉墓。听讲解员说63年拆除水闸、石桥才得以保护,75年建回廊保护。历代碑刻也是从民间收集而来,而且一大部分当时就在古众春园内。按照文物保护单位与馆藏文物(可移动文物)不同。《定州碑刻群》、《北庄子汉墓石刻》保护单位应属于馆藏文物,因此可以按需变动,更好的利用。

既然如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定州碑刻群》、《北庄子汉墓石刻》石刻,可以建《定州石刻博物馆》。鉴于《定州碑刻群》、《北庄子汉墓石刻》的文化、艺术价值不断地被发掘、研究,认同,其以超越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界限,达到了国家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水平。文物保护的职责和义务属当地人民政府,因此,建议定州市人民政府进一步重视定州碑刻的保护工作,使其科学、突出,进而提升其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定州石刻博物馆》必要性

《北庄子汉墓石刻》、《定州碑刻群》石刻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现已出现严重风化严重,尤为北庄子汉墓出土的黄肠石刻,出现空鼓、脱落,酥减,甚至有60余块自然破坏无字,成为废石,无任何价值了。因此建立《定州石刻博物馆》是必然的。既能保护文物,又能传播碑刻文化。

2、置入相关的文化品牌产业,将有助于定州文化产业的兴起,有力支撑旅游业发展。

置入《东坡文化园区》依托众春园复建项目,依据东坡雪浪石文物、文化、品牌和产业价值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定州城市发展、文化、旅游强市的社会需要,对以东坡文化和赏石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建设提出以下设想:《东坡文化产业园区》,园区之下设《东坡赏石文化园》、《东坡奇石商贸交流中心》、《中山松醒酒文化体验园》等等。

中山汉墓专题博物馆

《中山汉墓博物馆》,以战、汉中山文化为专题,展示中山发展历程,讲述中山故事,中山文字的演变。附属展示中国丧葬文化,包括有史以来墓葬规制的演变,陪葬品的制度,陪葬品的制作。定州是玉衣之乡,中国博物馆展出的是定州东汉第六代穆王刘畅墓出土,所以作玉衣制作流程展示。

古城定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存有大量名胜古迹、碑刻,令今人为之仰叹。博物馆馆藏文物,石刻馆收集的碑刻具等,都有很高的艺术、科学、史料价值,可以说是艺术珍品,看后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产生无限深思。期待定州的文物旅游更好的挖掘、发展,成为定州的经济支柱业。

吾游中山国有感,辈才疏学浅,但中山文化深厚,需深挖善用。中山国之文化,国人传承,国之有人,文化必承,承之必兴。吾小辈斗胆多言,期待定州文旅之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以接送专业的技术热情的服务欢迎各位宝宝家长们预订丶咨询[愉快][愉快][愉快] #宠物寄养/喂养 本人比较喜欢小动物养了一只蓝白矮脚一只小金毛,对宠物都一视同
  • 襄公·襄公二十七年原文 原文   【经】   二十有七年春,齐侯使庆封来聘。   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
  •  10、对于别人的刻薄言语,记住三句话“没事的,会过去的,我会变好的”! 11、要生气时,赶紧做“深呼吸” 让浮躁心情淡定下来,念佛,或避开对方;避免发口头弹来
  • 一日执而固问之,乃取笔作字曰:妾前明某翰林侍姬,不幸夭逝,因平生巧于谗构,使一门骨肉如水火,冥司见谴,罚为瘖鬼。王哂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
  • 生肖猪:不利交友,做事要慎重。生肖兔:非常利于求财。
  • 事后她得知是物业找到城管在整改,但她认为,这样的举动,已经威胁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她表示自己只知道是阳台窗户要平移和外推,具体几块玻璃,什么方案她并不清楚,物业虽
  • NK Air Max Genome 灰橙全掌气垫跑鞋货号:CW1648-004今年的全新鞋型名为Air Max Genome,可以看出整双鞋延续了复古与未来相结
  • #跨境购物##全球购物##加百利生活# 在爱美这件事上,总不能输给一个男人吧邀请码BWGFFN很多女生囤几盒春雨还心疼[心碎]————然而我的前男友已经开始囤前
  • 时干丙为妻子,但不见食伤来生丙火,也是无元神的,而且丙火在天干也是孤立无援的处境,故妻子也会有一些健康上的问题,小病小痛比较多一些。且子为癸的禄神,也为损禄的年
  • 我们从4小时图来看,行情整体而言还是保持拉锯格调在运行,行情阴阳交错走势,多空空延续性都不强,目前行情是出于高位,到冲高不破高,也不表示行情还有继续上行的可能,
  • 一位不具名的中国军事专家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东亚地区与大洋洲地区军购大幅提升,是美国应对中国“战略竞争”的所谓“一体化威慑”的直接结果。就中东地区而言,
  • 4、综上所述,今天的行情虽然上涨力度有些不及预期,但是又应该庆幸没有往最坏的方向走,仍然给明天留下了突破的希望,因为最近A股的走势实在称不上坦坦荡荡,主力费尽心
  • 哦,有底片全送,但是这些底片咋p啊,除非把我扣出来把迪丽热巴放进去,栓q[奥比岛][奥比岛]←看到这个小表情(小小奥比)回顾自己到目前的游戏生涯,小学玩奥比岛小
  • ps:图一是爸爸给我的零花钱ps:图二是我和妈妈去忻州玩姥姥硬塞给我的500块钱怕我没钱花我虽然没有生在大富大贵的家庭,有的时候还需要自己努力一点点赚一点钱来维
  • 真的搞不懂一些人在趾高气昂什么 尊重别人很难吗 真把自己当人上人了 连其他人都懂的事情 你门卫自己不懂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干什么吗 上班时间不能从小
  • 成年人的世界:强行冷静下来短暂处理完手头上所有工作,然后冲进卫生间大哭其实也没有大哭,虽然心情已经跌落到想死了但是意外地无法落泪。世界好像变灰了,好像对什么事情
  • 观点仅供参考,原创来自本人@小抱枕吃大饼 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干嘛,为了回复刚才评论区的姐妹找了一堆丸子右手图盯着看了半小时[允悲]此贴仅供娱乐切勿当真切勿过度带
  • 【国际钢市日报(2020.8.3):独联体钢坯价格上涨 东南亚资源备受青睐】#钢坯##国际钢市##钢材进出口#【热点追踪】据Mysteel了解,近期独联体钢坯报
  • 【¥0-5】无忌凉茶10包,反馈味道跟王老吉的差不多[开学季]平常吃完火锅、或者辣的东西,可以喝喝还能降降火潇焉蔚湛:这个我买过,真的有王老吉凉茶的感觉,只是没
  • 独特的艺术氛围,各种画作和艺术展品,可以培养孩子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哇]平平推荐几家坐落在北京的美术馆,这个假期带孩子一起近距离享受视觉盛宴吧[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