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酷嗜读书,早在日本留学时候,他和周作人的勤学苦读就非常出名,甚至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注意,登在报纸上:清国留学生有周氏兄弟者,学问甚勤,日后必有大成。周作人曾在回忆录中写过,有次犯懒,日上三竿,犹在躬卧,鲁迅从外面回来,勃然大怒,厉声斥责,甚至挥以老拳,同寓所的人赶紧拉开了。
鲁迅白天从来不睡觉,看见“昼寝”的人深恶痛绝,认为虚耗光阴。孔子学生宰我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腐朽的木材不能下刀,成不了器;粪土筑成的墙不能抹,沾不住泥,都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古代人晚上无法照明,有效时间都在白天,因此时间又叫光阴。不像现在,晚上还能读书。
鲁迅白天也会困,但他不睡觉,坐在藤椅上闭着眼睛小寐一下,或者找点轻松的东西看一看,就算休息了。

回国之后,鲁迅的读书生活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的日常生活基本四件事:买书,读书,抄书,写书。
鲁迅刚到北京工作,月薪80元,每月买书就花20多元,除却必要的生活开支,剩下的全都寄回绍兴养家。书商们非常喜欢跟他做生意,因为这位买主不仅不挑,而且不好意思。书商拿一捆书上门,鲁迅本来没一本看上的,但也不让人家白跑一趟,凑合买上几本,还是高价,动辄五六块。那时候六元钱是教育部门卫一个月的全部工资。
鲁迅经常逛旧书市场,有时候一逛一整天,经常为买不到心仪的书叹惋不甘。看到想买的书赶紧买下,手头紧张就借钱买下。晚年寓居上海,跟内山书店老板是朋友,内山完造经常给他送书,一送一大摞,还是精装书,价格不菲,但是鲁迅全都留下了,虽然未必喜欢。他看重的不是钱,而是这份交情。
“他做生意,是要赚钱的”,鲁迅说。
鲁迅买了书,有的未必看,摆在书架上,增点书香气。他在日记中写道:“下午整理书籍,已满两架,置此何事,殊自笑叹也。”看着满满两架书暗笑,要这么多书干什么啊。
当然,绝大多数书还是看的。买书就是为了读书,读书是鲁迅一大享受。
鲁迅读书很勤奋,到了不可须臾或缺的程度。有一次,天很冷,感冒了,“首重鼻窒似感冒,蒙被卧良久,顿愈,仍起阅书”。蒙着被子睡了一会儿,出了一身汗,感觉好了点,赶紧爬起来读书。为了有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他搬到吊死过人的屋子里,夜里能听到小虫说话的声音。

读书两种目的,一是消遣,一是研究。曾国藩说,刚日(单日)读经,柔日(双日)读史,读经就是研究,读史相当于消遣,跟看小说一样。史书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物故事合集。
鲁迅读书,能读出书中的精髓。王朔说,有人读一辈子书,时时刻刻读,年年月月读,最多是个知道分子,没有自己的独见。古代叫两脚书橱,现在叫人脑存储器,只存储,不处理。鲁迅不同,深读,思考,领悟,写出心得。他的扛鼎之作《中国小说史略》,就是在极其丰富的阅读基础上写出来的,对每个历史时期每个作家的每一本书,都有令人叹服的真知灼见。
对读书人而言,书是奢侈品,根本没有那么多钱买。买不起,只能借。跟朋友借,跟图书馆借,或者跟朋友换着看。实在没办法,只能把看过的卖掉,换钱买新的。
那时候的书,跟现在不同。我们现在看的古书,都是经过专业人士校订辑注过的,看就行了。那时候不行,很多都是残本乱本,所以特别讲究版本,版本不行,书中就会谬误百出,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所以鲁迅读书,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乱七八糟的书整理成善本。整理的主要手段,就是抄。
抄书是老读书人的基本功。一来可以练字,二来加深记忆,三来一旦原本不在了,还有抄本在。要是自己不想抄,就只能雇人抄。孔乙己就专门给人抄书混饭吃。鲁迅住在绍兴会馆,整整抄了六年书,据粗略统计,他抄录的古籍现存的就有5092页!
鲁迅抄书很杂,史书、志书、书目、文字学、诗文集、野史、传记、小说、杂记,以及佛教经典,道家、墨家经典,甚至有考古、山川地理、草木虫鱼之类。如此宽广的内容范围,令人觉得简直是随手拈来,根本无法捉摸他的思路。鲁迅在抄书的同时,常常请人装订抄稿或装订抄录的底本。

鲁迅的国学功底相当深厚,这从他创作的旧体诗可见一斑。正因如此,我们读鲁迅的文章,会感觉跟同时期别人写的白话文不同。鲁迅也说:“别人我不论,若是自己,则曾经看过许多旧书,是的确的,为了教书,至今也还在看。因此耳濡目染,影响到所做的白话上,常不免流露出它的字句,体格来。”
意即,他写的白话文有古文的意象和字句,这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改不掉。正因如此,我们看大先生的文章,才更有意趣,品格自高。
鲁迅的文章,冷静,清醒,犀利,温厚。少年人读鲁迅,只觉有趣好玩;中年人读鲁迅,方知深邃高远;老年人读鲁迅,彻悟豁达通透。品读鲁迅,神交鲁迅,收藏鲁迅,这是每个中国人的必备功课。

中国杰出的作家不少,但是鲁迅只有一个。

《柳传志40岁还在中关村摆摊卖旱冰鞋,如今被称为企业家教父|杨元庆|曾茂朝|倪光南|联想|柳传志|郭为_手机网易网》关注徐公子,创业不迷路。1984年,一个40岁的中年人,拉着一辆平板车开始在北京中科院门前摆摊卖东西,先卖电子表,然后又开始批发旱冰鞋、运动裤衩以及电冰箱等家用https://t.cn/A6JKDpUL

【横州年轻人返乡创业记:打工那么苦 不如回家卖“苞谷”】1月的广东汕尾,最高气温依然超过20度。但凌晨两点,凉意渐浓。在一片黑暗的苞谷地里,几缕亮光与重重树影一起随风摇曳,伴随着“嗖嗖”的响声。别怕,那是戴着头灯的农户正在抢收即将通过拼多多发往全国各地的“年货”——甜玉米。
  这片玉米地的承包者,27岁的黄轩,来自“中国甜玉米之乡”广西横州。作为“农二代”,他毕业就到深圳打工,做了几年流水线工人,觉得离“当老板”的梦想越来越远,于是回老家,种甜玉米。与父辈不同,他不仅把甜玉米卖到线上,还把它“发扬”到了广东。
  与之类似,11年前,当横州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逆行者”秦宗暖辞去广东的工作,返乡务农,种起了甜玉米。其间,他牵头成立鑫源果蔬,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包括基地、深加工、青贮饲料加工等在内的全链条产业。不仅生产玉米,他还通过拼多多等平台销售,订单量达到近10万单/月。
  临近年关,香甜脆嫩的玉米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热销年货之一。但在横州,甜玉米通常一年三造。为承接春节等销售旺季,横州人近年纷纷到毗邻的广东汕尾、惠州、徐闻等地承包土地,种植“第四造”甜玉米。
  甜玉米的故事是横州青年返乡创业的缩影之一。依托甜玉米等支柱产业及电商,越来越多横州年轻人选择结束与亲人分离的生活,踏上回家之路。他们的回归,既带回了在外历练的经验与技术,也唤醒了小城发展的活力与激情。

  再见,打工人。你好,新农人。
  两年前,何婷还是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Amy时,她每天妆容精致、蹬着细高跟“哒哒哒”地走。这个80后湘妹子的“前半生”是一部小镇青年的奋斗史:考学、北漂、买房、结婚、生子,成为一名家住朝阳区的“朝阳群众”。
  两年后,“Amy”变成了穿梭于玉米地的农妇们时常谈起的“小何”,与秦宗暖一起把甜玉米卖到线上。
  没有很多人离开北上广时的纠结,何婷利索地卖掉北京的房子,欢天喜地回到丈夫家乡、全国的“果篮”广西南宁。她的心情可以用一副药材来形容——当归,应当归来。在这里,老人回归舒适的生活环境,孩子们承欢膝下,一家人整整齐齐;更重要的是,何婷找到了她创业的灵感——广西那些闪闪发光的农产品。
  去年,当决定做一番农产品上行的事业时,何婷的团队一拍脑门,做了款小程序,搜罗各种广西土货在线售卖,被横州人称作“玉米大王”的秦宗暖是她试图发展的第一个客户。
  最终,何婷没说服秦宗南,反而被他“策反”。近几年,鑫源果蔬一直是华盛绿能等拼多多头部商家的甜玉米供应商,深入了解“拼购+产地直发”模式后,秦宗暖萌生直接触网之心。“直接下场卖玉米不香吗?”就这样,拼多多让两位新农人重新达成共识。
  “以前,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好男儿志在家乡。”横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彭楷如此比喻。
  “打工与回家种玉米,各有各的苦,但种玉米赚得多一些。”黄轩称,目前日供玉米超过1万斤,线上线下各占一半,“近两年都得了钱”。
  在彭楷看来,人才回流的迹象正越发明显。“以前,年轻人挤破头要到广东打工,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资四千五。而今,家乡的农产品越来越‘得钱’后,大家纷纷返乡,有的做电商、有的搞种植,各展所长。”
  去年5月横州发布的《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2021-2023年)》显示,该县累计投入创业创新支持资金约5.15亿元,吸纳带动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6万人,累计孵化企业114家。

  丰产从“计划生育”开始
  作为农业大县,横州拥有两张名片,茉莉花与甜玉米。在黄轩的记忆中,读书时,家家户户种玉米。丰收时节,到处都是采收者,空气中都是玉米的清香。
  横州种植玉米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彼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率先培育出全新的玉米品种——“超甜20号”。在选择试种地时,一位老教授背着70斤玉米种子来到了横州市校椅镇。“甜玉米最宜生长的温度是24度,而横州当时的历年平均气温是21.6度。”彭楷说。
  “超甜20号”后来成了我国大陆甜玉米的当家品种。参与试种的校椅农民也成为横州甜玉米产业的拓荒者。
  “初来乍到”的甜玉米1984年仅有50亩,去年达到25.06万亩,在西南地区位居首位,年产鲜苞26.88万吨,鲜苞产值7.08亿元。
  这一飞跃,源于当地对甜玉米实行了“计划生育”——玉米秆只留下最优秀的苞。与北方玉米一年一熟的种植周期不同,横州甜玉米一年三造,每造生长周期最长78天,故“集中资源,一秆精养一苞”。
  为更好地“优生优育”,当地农技人员还提倡变“直接播种”为“育苗移栽”。彭楷解释,“以前,农户只管扔种子,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无法统一采摘。改良后的做法是,首先统一育苗,再挑选壮苗进行移栽,采收时一步到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目前,横州甜玉米已形成“营养杯育苗+免耕+定向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的种植技术体系,平均每造亩产也从600斤大幅攀升至2300斤。
  比起“好不好种”,劳动者更关心“得不得钱”。2007年后,甜玉米的赚钱效应凸显,价格从每斤几毛钱上涨至2元多,2017年甚至卖出2.8元/斤的高价。市场对脆甜爆浆的甜玉米的偏爱,反映了当地政府对错峰竞争的精准把控。广西甜玉米的竞争产区包括海南、云南等省,集中在3月上市,横州的第一造玉米五月中下旬才开卖。
  与此同时,电商也成为当地甜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玉米不耐储存,从保温袋、泡沫箱到冰袋、发泡膜,能想的办法都试过了,最后发现还是保鲜膜效果好。”秦宗暖说,近两年,伴随物流设施及保鲜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年轻种植大户开始为线上平台供货。
  更大的市场需要更多玉米,但横州土地有限。于是,掌握种植技艺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流转土地,供应元旦及春节的全国市场。广东的汕尾、徐闻等地也因而出现了横州新农人与甜玉米的身影。

  家门口的奋斗,才是生活
  当一座小城同时拥有支柱产业与新鲜血液,它开始变得既时髦又活力十足。“你知道小红书上的‘乡村超模’陆仙人吗?他就是我们横州人。”“你知道某某明星吗?她就给我们的‘网红玉米’带过货。”
  当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当地的新农人不再满足于只做隐藏在供应链里的“玉米大王”。去年以来,在拼多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加速上行的过程中,他们顺势而上,通过产地直发,让家乡的鲜玉米直连千家万户。
  除了鲜食玉米,当地新农人们还“挖空心思”,将玉米“吃干榨尽”,甚至发展出了生态农业——先卖玉米笋,再卖玉米苞,玉米花做凉拌菜,玉米秆喂牛,牛粪种蘑菇,菌糠还田种植甜玉米。
  “我们工厂主要负责收购社员及其他种植户的玉米秆,经过加工后,销售到贵州、海南、云南等地的奶牛场、养羊场。”鑫源果蔬合作社社员老谢说,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一年可以做到近百万的利润,让他彻底断了去广东打工的念头。
  围绕玉米产业,横州目前正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做电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搞种植、加工等;六七十岁的老人则发挥余热,是分拣、打包的能手。他们日薪最低150元,最高300元,旺季甚至可以月薪过万。
  在黄轩看来,种玉米虽然苦,奔波于两广及云南等地的他“两天就要跑掉一箱600元的油”,但这7年,“玉米让我买房买车”,过上了农村人向往的生活。
  横州市电商办副主任黄振武告诉记者,目前,横州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可为全市企业提供冷链仓储、农产品集中分拣配送等公共服务,解决了小宗农产品运输问题。目前物流服务已辐射233个村点,快递服务费用处于全区县域较低水平。“我们的快递可以每天上门服务,哪怕店铺拼单量只有几件,快递小哥也会准时取件。”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横州市网商数量5257家,带动就业创业1.68万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5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96亿元,同比增长34.54%。
  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也正带动当地甜玉米产业提质升级。此前,当普通应季甜糯玉米线下批发价每公斤4元时,横州生产的“白甜289”和“中国红”两款精品水果玉米在线上就卖出了单个8-10元的售价。
  “强农必须走品牌之路。”彭楷认为,横州的甜玉米要抓住拼多多年货节等机遇,推动产业从“成吨卖、称斤卖”的粗放模式向“论个卖、精深加工后再卖”的精品模式转变。

  图1:甜玉米“喘气快”,农户要赶在日出前赶紧采摘,避开高温,锁住鲜甜。刘威|
  图2:玉米本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甜玉米实验成功,其身份又多了蔬菜和水果两个标签。松仁玉米、玉米烙、玉米排骨汤等都是时常出现在年夜饭上的传统菜肴。刘威|摄
  图3:甜玉米产业从校椅镇扩展到两广地区,成为养育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仅横州石塘镇就有3万人从事甜玉米相关工作。刘威|摄
  图4:过去,农民要处理废弃秸秆,秸秆收割粉碎机创造了新商机。老谢的玉米秆饲料厂目前年产饲料3万吨。钟天一|摄
  图5:这一望无垠的苞谷地让横州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希望与未来。秦宗暖|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徐州、常州做双眼皮和埋线会相对问的多一些,如下:三院倪西玲、曙光徐怀河。其实很多男生单眼皮也很好看,如果眼睛小、眼泡有点厚的话,一般可以在贴着睫毛根的位置,把多
  • 3、2019年6月16日04时17分许,高某(男,汉族,身份证号:6224211985XXXXXXXX,家庭住址: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XXXX)酒后驾驶新N63X
  • 其实并不想放假放假就意味着要出去打工貌似无形之中已经成为了常态联系各种中介去远方还是近一点的已经烦透了这种时刻特别是夏天 那种热让人生无可恋我也想假期去旅游 去
  • 也许无怨无悔的付出才是称职的父母—我生你,你有得选择吗!是,它可以让你快乐的时候更快乐。
  • 我老公简直是我的情绪垃圾桶,在我情绪不好的时候一股脑的和他倾诉完,他还能淡定的帮我分析和劝导,让我从那个情绪中脱离出来,所以我的很多事情我都和他说。一个人爱你很
  • 有幸人家很认真教,今天下午总监就带我们来太和教我们测绘,感觉还行吧,可惜他就开车铲回佛山,丢下我和一个同事在太和,我现在还在回淘金的公交车上。 今天第一天去上
  • !津就是 四姐和包子的婚礼ideal,是迄今为止我听到最有爱最感动最向往最想喊牛批的一个ideal❤ 什么样适合的边界点,是我愿意帮助别人,而我又不会吃亏。
  • 毕业了突然一下子感觉世界清净了,没有什么事在那个城市一直等着我去做,下半年可能就要开始找工作,感谢大学时期的相知相遇,一直觉得你去那个城市遇见哪些人应该都是早就
  • 欲望不止,苦海不尽。。
  • 回家前一天的晚霞让人安静许多它真实的让你相信美好却又让你接受现实还是初阳的年纪呀我已经学会了接受而不是逃避、自我欺骗、用未来可能会好的一系列话语来蒙蔽自己也不会
  • 奔波了好几千里路,本来已经做好了在高速服务区做美丽芭蕾的准备。明早还要起早去早市,安啦[月亮]我和小胡真的太能买鞋了[跪了]所以今晚我和小胡决定对着西瓜发誓我:
  • #吴亦凡[超话]#「你岂止偶像歌手 你岂止恶劣传说 青春都替你毁灭 嫉妒都随你不朽」好像每一年都希望你可以健康 不再有大黑但好像每一年都没有实现在这一年里腰伤愈
  • 古早剧粉应该都知道,我是今年才刚刚了解到这一点, 它撞的是素还真在悬空棋盘被铜针穿足受刑这个梗, 使用这个情节到底构不构成原创性撞车呢? 如果只有“千
  • 说真的,在没进入社会之前,你就是个弟弟。无论你事先构思了多么美好的未来蓝图,哪怕在招聘会上找到了心满意足的工作,但是,当你踏入社会的第一天,现实就会狠狠的教你如
  • #王俊凯[超话]# 今天看了一些粉丝的言论真的很难受什么叫“爸妈消费王俊凯”我觉得爸爸妈妈开星卡里就是和俊凯之间的小浪漫呀 “你就是我们的星星”而且大家去看那个
  • 你看,一个计程车而已喔,这世间就是这样,很残酷的,也没办法,生存的法则,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世间,所以,是真的!一个人做的时候只需要把瑜伽垫摆放在床边,用床脚卡
  • 十五岁的王俊凯说“重庆的天空灰蒙蒙的连个星星都看不到”十九岁的王俊凯得到爸妈的回复“你就是我们的星星”凯爸凯妈说“每条人生的路都很难走,你要学会坚持,当然你要是
  • 我喜欢半喝醉的状态 因为我会变得碎碎念 说很多很多话 好的坏的 讲真的廖老师出现的时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候 但是他那种给我的安心却是最真实的 我可以任意发很多小
  • 既然你选择这一条路总会有人诋毁,谩骂,但是你不可以玻璃心,保持着你干净的气质,把所有诋毁当做成长的养料,你就大步往你梦想方向走,糯米糍们陪你到你想看到的风景。今
  • 还有大火的《盗墓笔记》不是也有《蛇沼鬼城》这样的故事吗?其实巨蟹月呢,就是太阳进入了巨蟹座,这段时间呢,巨蟹座的能量就会被加强,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加有同理心,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