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文節錄

1. 佛便微笑,告帝釋言:「天帝!有陀羅尼名為『如來佛頂尊勝』,能淨一切惡道,能淨除一切生死苦惱,又能淨除諸地獄、閻羅王界、畜生之苦,又破一切地獄,能迴向善道。

2. 天帝!此佛頂尊勝陀羅尼,若有人聞,一經於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獄惡業,悉皆消滅,當得清淨之身,隨所生處,憶持不忘。從一佛剎,至一佛剎,從一天界,至一天界,遍歷三十三天,所生之處,憶持不忘。

3. 天帝!若人命欲將終,須臾憶念此陀羅尼,還得增壽,得身口意淨,身無苦痛,隨其福利,隨處安隱。一 切如來,之所觀視;一切天神,恒常侍衛;為人所敬,惡障消滅;一切菩薩,同心覆護。

4. 天帝!若人能須臾讀誦此陀羅尼者,此人所有一切地獄、畜生、閻羅王界、餓鬼之苦,破壞消滅,無有遺餘。諸佛剎土及諸天宮,一切菩薩所住之門,無有障礙,隨意趣入。」

5. 佛告帝釋言:「此呪名『淨除一切惡道佛頂尊勝陀羅尼』,能除一切罪業等障,能破一切穢惡道苦。

6. 天帝!此大陀羅尼。八十八殑伽沙俱胝百千諸佛同共宣說。隨喜受持,大日如來,智印印之。為破一切眾生穢惡道苦故,為一切地獄畜生閻羅王界眾生得解脫故,臨急苦難墮生死海中眾生得解脫故,短命薄福無救護眾生、樂造雜染惡業眾生得饒益故。

7. 又此陀羅尼於贍部洲住持力故,能令地獄惡道眾生、種種流轉生死薄福眾生、不信善惡業失正道眾生等,得解脫義故。」

8. 天帝!若人須臾得聞此陀羅尼,千劫已來積造惡業重障,應受種種流轉生死: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阿修羅身、夜叉、羅剎、鬼神、布單那、羯吒布單那、阿波娑摩囉、蚊、虻、龜、狗、蟒蛇、一切諸鳥,及諸猛獸,一切蠢動含靈,乃至蟻子之身,更不重受。即得轉生諸佛如來、一生補處菩薩,同會處生。或得大姓婆羅門家生、或得大剎利種家生、或得豪貴最勝家生。 天帝!此人得如上貴處生者,皆由聞此陀羅尼故,轉所生處皆得清淨。

9. 天帝!乃至得到菩提道場最勝之處,皆由讚美此陀羅尼功德。如是,天帝!此陀羅尼名為『吉祥能淨一切惡道』。此佛頂尊勝陀羅尼,猶如日藏,摩尼之寶,淨無瑕穢,淨等虛空,光焰照徹,無不周遍。若諸眾生,持此陀羅尼,亦復如是。亦如閻浮檀金,明淨柔軟,令人喜見,不為穢惡之所染著。

10. 天帝!若有眾生,持此陀羅尼,亦復如是,乘斯善淨,得生善道。

11. 天帝!此陀羅尼所在之處,若能書寫、流通、受持、讀誦、聽聞、供養,能如是者,一切惡道皆得清淨,一切地獄、苦惱,悉皆消滅。」

12. 佛告天帝:「若人能書寫此陀羅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樓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天帝!若有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族姓男、族姓女,於幢等上,或見、或與相近,其影映身,或風吹陀羅尼上、幢等上塵落在身上,天帝!彼諸眾生,所有罪業,應墮惡道:地獄、畜生、閻羅王界、餓鬼界、阿修羅身、惡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為罪垢染污。天帝!此等眾生,為一切諸佛之所授記,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3. 天帝!何況更以多諸供具:華鬘、塗香、末香、幢、幡、蓋等,衣服、瓔珞,作諸莊嚴,於四衢道造窣堵波,安置陀羅尼,合掌恭敬,旋繞行道,歸依禮拜。天帝!彼人能如是供養者,名摩訶薩埵,真是佛子,持法棟梁,又是如來全身舍利窣堵波塔。」

14. 爾時閻摩羅法王,於時夜分,來詣佛所。到已,以種種天衣、妙華、塗香,莊嚴供養佛已,繞佛七匝,頂禮佛足。而作是言:「我聞如來演說讚持大力陀羅尼,故來修學。若有受持、讀誦是陀羅尼者,我常隨逐守護。不令持者,墮於地獄。以彼隨順如來言教,而護念之。」

15. 爾時護世四天大王,繞佛三匝,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廣說持陀羅尼法。」 爾時佛告四天王:「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宣說受持此陀羅尼法;亦為短命諸眾生說。當先洗浴,著新淨衣,白月圓滿十五日時,持齋,誦此陀羅尼。滿其千遍,令短命眾生還得增壽,永離病苦,一切業障悉皆消滅;一切地獄諸苦亦得解脫。諸飛鳥、畜生、含靈之類,聞此陀羅尼,一經於耳。盡此一身更不復受。」

16. 佛言:「若人遇大惡病,聞此陀羅尼,即得永離;一切諸病,亦得消滅;應墮惡道,亦得除斷,即得往生寂靜世界。從此身已後,更不受胞胎之身。所生之處,蓮華化生。一切生處憶持不忘,常識宿命。」

17. 佛言:「若人先造一切極重惡業,遂即命終,乘斯惡業,應墮地獄,或墮畜生、閻羅王界、或墮餓鬼乃至墮大阿鼻地獄。或生水中,或生禽獸異類之身,取其亡者隨身分骨,以土一把,誦此陀羅尼二十一遍,散亡者骨上,即得生天。」

18. 佛言:「若人能日日誦此陀羅尼二十一遍,應消一切世間廣大供養,捨身往生極樂世界。若常誦念,得大涅槃,復增壽命,受勝快樂。捨此身已,即得往生種種微妙諸佛剎土,常與諸佛俱會一處,一切如來恒為演說微妙之義,一切世尊即受其記,身光照曜一切剎土。」

19. 佛言:「若誦此陀羅尼法,於其佛前先取淨土,作壇隨其大小,方四角作。以種種草華散於壇上,燒眾名香。右膝著地胡跪,心常念佛,作慕陀羅尼印:屈其頭指,以大母指押,合掌,當其心上。誦此陀羅尼一百八遍訖,於其壇中,如雲王雨華,能遍供養,八十八俱胝.殑伽沙.那庾多.百千諸佛。彼佛世尊,咸共讚言:善哉!希有!真是佛子!即得無障礙智三昧,得大菩提心莊嚴三昧。持此陀羅尼法 應如是。」

20. 佛告天帝:「我以此方便,一切眾生應墮地獄道,令得解脫; 一切惡道,亦得清淨; 復令持者,增益壽命。 天帝!汝去將我此陀羅尼,授與善住天子!滿其七日,汝與善住俱來見我。」 爾時天帝於世尊所,受此陀羅尼法,奉持還於本天,授與善住天子。 爾時善住天子受此陀羅尼已,滿六日六夜,依法受持,一切願滿。應受一切惡道等苦,即得解脫;住菩提道,增壽無量,甚大歡喜。高聲歎言:「希有!如來!希有妙法!希有明驗!甚為難得!令我解脫!」 爾時帝釋至第七日,與善住天子將諸天眾,嚴持華鬘、塗香、末香、寶幢、幡蓋、天衣、瓔珞,微妙莊嚴,往詣佛所,設大供養。以妙天衣及諸瓔珞,供養世尊,繞百千匝,於佛前立,踊躍歡喜,坐而聽法。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善住天子頂,而為說法,授菩提記。

佛言:「此經名『淨除一切惡道佛頂尊勝陀羅尼』,汝當受持。」 爾時大眾聞法歡喜,信受奉行。 https://t.cn/A66Ufh6Z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书生遇妖记。

唐穆宗长庆元年,成德节度使田弘正御下不严,生活奢侈,引起将士不满,最终酿成了兵变。进士王泰正住在田弘正所在的镇阳城中,听到发生兵变,便立即出城,一路向南逃走,当时野外正在交战,王泰只能白天躲起来,夜里赶路。

王泰走到信都境内,走了五六里,忽然有一只黄狗从后面跑来,跟着他走了一段路后,忽然扭头对他说:“这条路非常危险,你为何要冒夜而行?”王泰默然良久,而后坦诚地告诉它说:“镇阳已经大乱了。”黄狗说:“但能遇上捷飞,也是郎君的福气,你允许我做你的仆人,便可以安然无事。”王泰心想:“一个人光天化日之下做坏事,有人会惩罚他;背地里隐秘地做坏事,有鬼会惩罚他,而我没有做过坏事,谁能把我怎么样?就是神灵来了我也不怕,何况是一只妖犬?只要自己品行端正,就足以制伏它。”于是便答应了。话音刚落,黄狗忽然化为了人,躬身下拜道:“能够侍奉郎君,是在下的幸运,但捷飞行动迟钝,请让郎君原来的随从暂时当回驴,借给捷飞骑,在下才能跟您一起走。”王泰大吃一惊,没有回答,捷飞便将仆人驱赶向路边,没走几步,不觉间便已化为了一头驴,捷飞于是骑了上去。王泰非常害怕,但又无可奈何,只能仗着自己心正无邪,量它不敢伤害自己。

二人结伴走出十里,道边忽然出现一个怪物,只有几尺高,而硕大的脑袋则是身躯的一倍,双眼赤红,长髯飘飘。见了二人,眉开眼笑地说:“捷飞怎么侍奉起人了?”捷飞道:“是我主动要求的。”又对王泰说:“郎君不用害怕。”大头怪于是低着头走开了。又走了几里,又遇上一个同样有着一张大脸,而脸上长着非常多的眼睛,并且全都赤光闪闪的怪物。喊说:“捷飞怎么侍奉起人了?”捷飞也像之前一样回答,多眼怪便也远远地走开了。捷飞面露喜色道:“这两个怪物把人当作美味,抓到人则扔来扔去,互相争抢,玩累了才把他吃掉。如今既然都走了,其它的就不值得担心了。再走三五里,住着一个名叫刘老的人,他家不算穷,可以在那里小憩一阵。”

不多时,二人已走到刘老家门前,见到一座非常华丽气派的大宅子。捷飞上前敲门,有一人出来应门,乃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者,但行动非常强健,一见到来人,便欢喜地说:“捷飞是怎么和这位贵客一起过来了?”捷飞道:“我游历冀州,没能称心如意,回来时走到山口,偶然决定事奉王郎,他因为要躲避镇阳之难,不敢白天赶路,只能夜里走,所以这会儿来找您,如今疲惫至极,希望能在您家休息一会儿。”老者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作了个揖,把王泰请到正堂,饭菜水果不一会儿就都端了来,又有人负责喂马,仆人化为的那头驴也吃饱了。

在王泰吃饭时,捷飞虽是仆人,也坐在座位上,说道:“我们一路劳累,大晚上还能受到美味佳肴的款待,若是再有酒喝,您这主人可就太称职了。”老者道:“不用你说,我已经让人准备了。”不多时,便有小童端来酒器摆在桌上,全都非常精致洁净,老者让捷飞倒酒,二人便对酌起来。酒过数巡,捷飞道:“酒不能冷冷清清地喝,自己家中养的乐班,有贵宾时不出来见客,那还该让谁见呢?”老者道:“只怕山中的歌妓不足以侍奉二位,我岂是舍不得。”于是连忙让人把宠奴找来。过了阵子,便听有人喊道宠奴来了,抬头望去,见走来一个美貌的歌妓,年纪大约三十几岁,朝王泰拜了一拜,而后坐到了他座位的南边,话语、神色都有些忿忿不平。王泰请她唱歌,宠奴便唱,老者请她,她则每次都直接拒绝。

捷飞道:“宠奴不肯唱歌,应该是嫌没有同伴吧,附近有一人名叫花眼,也擅长唱歌,何不把她叫来?”老者连忙让人去请。不多时,又有人喊了一声,便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走了进来,身穿的衣服半新半旧,不是特别鲜亮华美,坐在了宠奴右边。几人轮流喝酒,轮到谁谁就能点歌一首,而每次轮到老者时,请花眼唱她便唱,请宠奴则不肯唱,而且神态愈加不平,像是要说什么的样子。后来又该老者喝酒,老者端起酒杯,再三请宠奴唱歌,宠奴就是不唱,老者颇有些惭愧,笑道:“平常请宠奴唱歌,宠奴从没有拒绝过,今天见有年轻的客人在,就抛弃老夫了吗?但念在还有些旧情的份上,就请唱一首吧。”宠奴于是拂袖而起,道:“刘琨被段匹磾杀害,我张宠奴乃至于要和老野狐一起唱歌!”说完,所有的灯火便都瞬间熄灭,厅中一片漆黑,王泰望见门外似乎有亮光,便匍匐在地上爬了出去。他爬到外面,回头看那厅堂时,却只见到一座大墓,自己的马系在松树上,仆人站在墓门前,月亮正挂在当空。王泰问仆人说:“你之前经历了什么?”仆人道:“我梦见自己化为了驴,被人骑着走,而又和马一起吃草。”

王泰于是沿着路继续向前。走出十几里,天色渐亮,王泰遇见一个农夫,问道:“附近有什么古墓吗?”农夫回答:“这十里左右,有晋朝并州刺史刘琨歌姬张宠奴的墓。”王泰心知这便是昨夜自己待的地方。又走了三四里,在路边有一个枯朽的骷髅头,上面有两个破洞,洞里长着杂草,走近看时,就像有四只眼睛一样,大概就是昨晚叫来的那个花眼吧,而那两个大头怪、多眼怪,则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续玄怪录》

原文:

长庆元年,田令公弘正之失律镇阳也,进士王泰客焉。闻兵起,乃出城南走。时兵交于野,乃昼伏宵行。入信都五六里,忽有一犬黄色随来。俄而犬顾泰曰:“此路绝险,何故夜行?”泰默然久之,以诚告之曰:“镇阳之难矣。”犬曰:“然得逢捷飞,亦郎之福也。许捷飞为仆,乃可无患。”泰私谓:“夫人行爽于显明之中者,有人责;行爽于幽冥之中者,有鬼诛。今吾行无爽,于吾何诛?神祗尚不惧,况妖犬乎。固可以正制之耳。”乃许焉。犬忽化为人,拜曰:“幸得奉侍,然捷飞钝于行,请元从暂为驴,借捷飞乘之,乃可从行。”泰惊不对,乃驱其仆下路,未数步,不觉已为驴矣。犬乃乘之。泰甚惧,然无计御之,但仗正心而已。偕行十里,道左有物,身长数尺,头面倍之,赤目而髯者,扬眉而笑曰:“捷飞安得事人?”犬曰:“吾乃委质于人。”乃曰:“郎幸无怖。”大头者低面而走。又数里,逢大面多眼者,赤光闪闪,呼曰:“捷飞安得事人?”又对如前。多眼者亦远去。捷飞喜曰:“此二物者,以人为上味,得人则戏投而争食之,困然后食。今既去矣,余不足畏。更三五里有居人刘老者,其家不贫,可以小憩。”俄而到焉,乃华居大第也。犬扣其门,有应而出者,则七十余老人,行步甚健,启门,喜曰:“捷飞安得与上客来?”犬曰:“吾游冀州不遇,回次山口,偶事王郎,郎以违镇阳之难不敢昼行,故夜至。今极困,愿得稍休。”老人曰:“何事不可。”因揖以入,馆泰于厅中,盘馔品味,果粟之属,有顷而至。又有草粟筐贮饲马,化驴亦饱焉。当食而捷飞预坐,曰:“倦行之人,夜蒙嘉馔,若更有酒,主人之分尽矣。”老人曰:“不待启言,已令涤器。”俄有小童陈酒器,亦甚精洁。老人令捷飞酌焉,遂与同饮。数巡,捷飞曰:“酒非默饮之物,大凡人之家乐,有上客而不见,复谁见乎?”老人曰:“但以山中妓女不足侍欢,安敢惜焉。”遽召宠奴。有顷,闻宠奴至,乃美妓也,貌称三十余,拜泰而坐其南,辞色颇不平。泰请歌,即唱。老人请,即必辞拒。犬曰:“宠奴之不肯同歌者,当以无侣为恨耳。侧近有花眼者,亦善歌,盍召乎?”主人遽令邀之。少顷,呼入,乃十七八女子也,其服半故,不其鲜华,坐宠奴之下。巡及老人,请花眼即唱,请宠奴即不唱。其意愈不平,似有所诉。巡又至老人,执杯固请不得,老人颇愧,乃笑曰:“常日请歌,宠奴未省相拒,今有少客,遂弃老夫耶!然以旧情当未全替,终请一曲。”宠奴拂衣起曰:“刘琨被段疋磾杀却,张宠奴乃与老野狐唱歌来!”灯火俱灭,满厅暗然。徐窥户外似明,遂匍匐而出。顾其厅,即大墓也。马系长松下,旧仆立于门前,月轮正午。泰问其仆曰:“汝向者何为?”曰:“梦化为驴,为人所乘,而与马偕食草焉。”泰乃寻前路而去。行十余里,天曙,逢耕人,问之曰:“近有何墓?”对曰:“此十里内,有晋朝并州刺史刘琨歌姬张宠奴墓。”乃知是昨夜所止也。又三数里,路隅有朽骷髅,傍有穿穴,草生其中,近视之,若四眼,盖所召花眼也。而思大头多眼者,杳不可知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超酷的冲浪池、滑道组合、海底世界……约有30项水上游乐项目,而且四季恒温,冬天来也能玩水啦!超酷的冲浪池、滑道组合、海底世界……约有30项水上游乐项目,而且四季
  • ”12月12日上午,长沙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是对2017年《长沙市限价商品住房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两
  • 也许就如那首《Lover 》的歌评写的:因为被人爱着生活每一天都是五彩斑斓的,实在是美不胜收…总会觉得自己是被上天厚待的人,时时被美包围着,不知道下刻会有怎样的
  • 37、悲欢离合道不尽,酸甜苦辣皆人生,小悲一场,终究苦尽甘来,潇洒一生,不负千金情义38、风度翩翩少年郎,才华横溢佳公子,一支笔描绘缤纷童话世界,一颗心,执于内
  • 但是宝宝也不能总是窝在家里鸭,我还是鼓励要带宝宝去户外运动一下的~毕竟外面空气还是比较流通,其实更有利于宝宝们身体成长~当然啦,准备工作也要做好,我们宝宝一直喝
  • *不吃早餐导致气血不足,无法滋养脏腑。*没吃早餐就像车没油不能开,代谢减慢。
  • 多心酸 是你的背影 不孤单 也不肯涣散 说的谎 残酷成月光 爱的人 早换了模样 天真有邪的日子里 我曾拥有你 浪费了我的半生 就这样随你飞去 全世界谁倾听你 我
  • 演员请就位结束了,其实从看第一期的时候从心里就认为最后肯定是陈凯歌组里人第一,就像看芒果台的我是歌手一样,意料之中。从外行人眼里我最喜欢的作品是哥和AI,至于理
  • 患者还患有左肩背部疼痛1年余,左上肢活动的时候疼痛较明显,在美国曾多次求医未愈。老中医万方琴先生发现了一个专门治疗腰痛的穴位,她给起名为“阳光穴”这个“阳光穴”
  • 又进入了那个频繁吵架干什么都干不进去很暴躁觉得周围人都好幸福 感觉好烦的状态为什么又重蹈覆辙深夜撕逼电话没完没了 魔咒不烦吗自己它不香吗 要做的事不多吗《我是如
  • 世上所有的人都是苦出来的,相信菩萨的慈悲,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学佛人只有忍辱苦修,才能离苦得乐。世上所有的人都是苦出来的,相信菩萨的慈悲,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 ”鼻子除了观看人心性之邪正外,更重要的相理意义是鼻为人一生健康的缩影。”鼻子除了观看人心性之邪正外,更重要的相理意义是鼻为人一生健康的缩影。
  • 世界是平的——它是真正向往自由、平等的人所不断追逐的目标,它本身就处在发展与进化的过程之中。所以,假如现在的世界不是平的,经济、贸易、市场,乃至于不同国家、种族
  • 图一林禧媛的水松板上有与同学的合照和科技创新大赛的志愿者工作证等。学的财务管理专业,最最喜欢的是汉语言文学了!
  • 】“这绿油油的青菜看着是好,但也要分种在哪里啊,您这把菜种到铁路沿线的保护区内,这不是不把自身安全当回事吗,再说,这每天吸收着火车排出的气体的青菜,吃着也对身体
  • 3.80后( 31-40岁),因工作和家庭更忙碌,较活跃阅读时间在5点-8点,晚21-24点。1.95后( 18-23岁),1点-4点最活跃,1点是高峰,9点-
  • 深夜LCK发生了两件事: 1.mata退役。 S4的总冠军,也是迄今为止我心中真正让人胆寒的辅助选手。很多没看过S4的人都说那年mata的锤石如何如何,但其实真
  • 做一个美丽的人也许很容易,你可以化妆,你可以用你的语言、用你的肢体行为去帮助别人,但要有一段美丽的人生却很难啊。那一刻,我 (内心mmp)心里默默想“我再也不在
  • 今日#自由灵魂装备# 鉴赏:产品名称:大十字盾章戒指特殊工艺:铜银镶嵌 设计特色:多层雕刻,展现出厚重的盾牌质感,两侧的宝剑搭配盾牌带给人勇气与坚毅的感觉。#
  •   ●贝尔特·莫里索( ,-)是法国印象派团体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和最出色的女画家。马奈对莫里索高贵典雅的气质极为欣赏,从此莫里索的形象屡屡出现在马奈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