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活动周∣蓄势储能起高峰】
创新洪流奔腾,英才各路汇集,绿城大地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推动“双创”不断迈上新台阶,汇聚推动经济发展的澎湃力量。10月19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正式启动。作为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首次“花落”中部地区城市的郑州,迎来高光时刻!一场创意与智慧的饕餮盛宴,令万众瞩目聚焦于“出彩中原龙子湖”。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强大牵引下,绿城大地上“重彩”连连:
  10月20日,继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接连挂牌后,总部确定入驻郑州中原科技城智慧岛的河南省第三家省级实验室黄河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该实验室将聚焦全面提升黄河流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与国家接轨的高水平、开放性、充满活力的新型研发机构,争创黄河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黄河国家实验室。
  与此同时,新近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中,郑州在黄河流域各城市中排名第一,成功跻身全国20强。
  郑州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郑州要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打造高水平的科创平台,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营造最优创新生态。
  创新是动力,人才是根本。郑州正为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进位蓄势储能起高峰!
  创新洪流波澜起
  进入10月,在位于郑州市白沙园区的黄河云谷小微企业园内,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白沙工厂里一直人机并行,运转未停。
  “攻克了‘减速器+电机+电机驱动器+传感器一体化’的关节模组,解决了智能机器人‘中国芯’的‘卡脖子’难题,我们生产的城市管养机器人、智能巡检安防机器人和智能代步车的订单不断。”中原动力CEO林杰深有体会:“看准创新,一定能赢!”

  如何让创新的春风吹拂,令绿城勃发生机?
  郑州拿出了:孵化、真金、舞台“三板斧”!
  近年,郑州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提升载体孵化能力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斗孵化器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正在运营的是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目前企业已入驻完毕。”北斗孵化器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孵化器的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
  北斗孵化器仅是一个缩影,在郑州各类孵化载体如雨后春笋。统计显示:目前郑州市已建成各类孵化载体255家,5年载体数量增长17.2倍,从业人数超过20万。
  同时,在形成孵化载体的过程中,郑州也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路径:构建起了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全链条孵化体系。5年来,众创空间达到160家、孵化器73家,孵化载体总面积超过8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超过12800家。
  天迈科技、捷安高科等一批上市企业横空出世;中悦科技、飞轮威尔等一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递次涌现。同时,孵化载体的“高质量”,还让郑州进了“国家队”。
  2020年推荐获批1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6月,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成功入选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实现郑州市学校国家级平台建设新突破。
  2020年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评价结果,在评为优秀的235家国家级孵化器中,郑州市获评优秀有9家,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后第5位,这是对郑州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充分肯定。
  “要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郑州核心竞争力来打造,举全市之力推进科技创新。”这段写进第十二次郑州党代会报告中的话语,明确标识出郑州面向未来投掷目标的发力点。
  用“真金”,看“真心”。
  2020年度,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276.7亿元,全省占比30.7%,比上年增长16.9%,增速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
  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8年度1.74%、2019年度2.04%到2020年度2.31%,两年增长0.57个百分点,增幅预计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居第2位。

  2020年度新增入孵企业(团队)2322个,培育科技型企业1262家,高新技术企业281家,新增知识产权授权量4483件,获得投资企业数497个,共获得融资资金6.04亿元。
  收获是付出的“果实”。仅在2020年,郑州市就新增高企870家,有效高企2922家。2021年前三批新增入库郑州市科技型企业1797家,总数达到9643家。
  刚刚过去的9月,因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郑创汇”,而令郑州再上“热搜”。
  为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自2015年起,郑州市倾力打造“郑创汇”大赛品牌,连办7年,赛目过万,孵化了UU跑腿、泛锐熠辉等多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带动200多万人就业、服务4000多万商户,形成了涵盖创业辅导、资本对接等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
  2021年举办4月、6月、9月三场月赛,吸引了来自美国以及我国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国内外的280多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其中,郑州市以外项目118个,占比超40%。
  除此之外,郑州还高标准举办了“世界智能传感器大会”、“强网杯”、中国创客领袖大会等系列赛事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郑州每天有30多场“双创”活动举行。
  通过多种措施,打造创新“生态”环境,使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国家创新高地的进程中快马加鞭。2020年度《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创新创业环境的人才要素和金融要素在全国位居前列。
  各路英才聚绿城
  新近,郑州又迎来了一批高端人才团队项目。
  他们中包括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古迪纳夫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建涛领衔的低温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文学军领衔的国际生物材料研究院、数字地图智能化编辑及印前处理工作站、智能无线光通信项目、功能性CVD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研究中心、Hawkeye视频芯片项目等6家人才团队项目。

  广纳人才的视野投向全球,收揽才俊的手臂伸向世界,郑州牵住“人才”带动发展的牛鼻子,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
  人才强,城市兴。郑州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打造国家人才高地。打好人才“王牌”,已然成为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进位、在中原出彩中出重彩、在河南崛起中成高峰的必有之选。
  靠什么吸引人才?拿什么留住人才?3.0版的郑州系列人才新政,以“一城、一策、一事”给予了充分的诠释。
  种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2020年9月15日,中原科技城步入全面建设阶段。郑州市拿出城市东部的“黄金”地块64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为中部地区重要创新基地、人才高地。
  依托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平台优势和辖区23所高校50万高等人才基础优势,围绕国内高科技头部企业、省内外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大院名所、创新团队等创新要素,和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共实验室、智联网数据实验室等公共实验室的快马加鞭,一批批科创人才向郑州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
  不久前举行的中原科技城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华为河南区域总部、阿里云中原研发交付中心、百度自动驾驶基地、嵩山实验室、欧盟项目创新中心等30个高质量重点产业项目正式签约入驻中原科技城。
  此次签约后,中原科技城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统计显示,自2020年9月15日揭牌以来,中原科技城以“一城”之力已引进项目达143个,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900余名,计划总投资超1600亿元。
  郑州人才集聚平台作用愈加明显。以中原科技城为重点,省市区三级联动、“一廊、两翼、四区、多点”人才引进大平台出炉。
  在二七区,“人才+平台”互动孵化,“产业+技能”搭建基地,依托黄河科技学院“U创港”、马寨产业集聚区科创中心、双创中心等重点平台载体建设,量身定制人才引育“菜单”;
  在经开区,力争五年内引进培育10个创新创业领军团队,集聚10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1000名精英骨干人才,引培10000名专业技术人才;
  在上街区,通过开展产学研对接、“双招双引”及“百千万”工程,引导企业采取成果转换、“候鸟式”聘任、技术合作等方式,丰富引才引智渠道。
  引来人才,还要能够留住人才、成就人才。郑州铆足劲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启人才工作“一件事”,打造优质生态,提升人才的获得感、满意度。
  据介绍,郑州人才工作“一件事”围绕人才补贴、人才认定奖励、人才发展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生活服务、平台奖补六大主题,涵盖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领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联为各类人才提供便捷高效、舒心顺心的“全链条”服务。
  “打开手机‘郑好办’APP,来郑如何落户、子女如何上学、住房就医如何保障……只要进入人才‘一件事’专区,就能线上办理补贴、认定、奖励、服务等各种事项。”第三批郑州市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创远科技团队带头人赵章红感叹,这些便捷的保障措施,让来郑人才感到贴心,能够专心研创。
  创新绘重彩,英才树砥柱。发展的道路上“选择”与“努力”是乘法倍增效应。
  郑州,蓄势储能,高质量发展勇攀高峰。
来源:河南日报

两会回声 | 从心出发 真情长久

你是否早就对“鸡肉饭还是牛肉面”这样千篇一律的问题“审美疲劳”了?你是否有过看着一份“面目模糊”的米饭或者面条,实在提不起兴趣的时候?……而今,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今年初以来,一些航企推出了经济舱免费选餐服务,把选择权交到了更多旅客手中,并实现菜品每周上新,美味不重样。

一切改变离不开真情服务这一理念,离不开民航局6年来开展的民航服务质量专项行动。不可否认,在过去几年中,部分航空餐食的口味备受争议。如何能让航空餐食做出品质、做出特点、做到旅客的味蕾上,实现口味升级,成为业内共识。

深耕餐饮业多年的王强众也关注到这个问题。今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航空食品配餐品质的建议”。王强众表示:“民以食为天。一份小小的航空餐食定格中国航空餐饮服务形象,甚至会影响中国的航空形象。同时,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旅客因吃不下航空餐食而造成严重浪费。建议航空公司进一步提高航空餐食品质,创新服务方式,以优质服务提升旅客的用餐体验。”

国际旅行餐饮协会的报告显示,如今飞机餐已成为旅客在选择航空公司时排名前三的考虑因素。为更好地体现真情服务,持续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各航空公司创新思路,通过丰富餐食种类、优化特殊餐食食谱、实现网上订餐、数据分析以优化航线配餐结构、狠抓机上食品安全工作等方式努力提升航空餐食品质。例如,在至厦门航线上推出特色沙茶烤鸡排;在至四川航线上推出担担面、巴蜀酸菜鱼饭,以及红糖糍粑、蛋烘糕等传统小吃……与此同时,大部分航空公司都完善了餐食在线预订服务,在其App上推出了特殊餐食预订、自主选餐服务,力求全方位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各航空公司在提升餐食品质的同时还实现了精细化配餐,以多种方式减少“舌尖上的浪费”。以东航的精细化配餐为例。据统计,与系统启用前相比,仅东航上海地区的航食加工车间每天就能节约100公斤~150公斤食品原料。

针对全国人大代表王强众提出的建议,民航局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民航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民航局高度重视机上餐食服务工作,确保机上餐食安全,配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民航运营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规定,共同加强民航运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在创新机上餐食服务模式方面,要求航空公司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倡导旅客按需取餐,并对无须用餐的旅客给予积分、里程、小礼品等奖励,同时鼓励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网上订餐、选餐服务,使餐食服务更加精准化、个性化。在提升餐食品质方面,民航局下发《关于持续改进机上餐食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航空公司根据航线旅客构成、地域特点、舱位需求、民俗传统等因素,丰富机上餐食种类。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民航局还将开展机上餐食专项监督评价,并以适当方式公布评价结果,督促各航空公司持续提升机上餐食服务质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提升餐食服务质量是民航探索服务水平提升的一个方面。正是在不断找准旅客“痒点”、消除服务“痛点”的基础上,真情服务才能实实在在地满足旅客的需求。近年来,全行业大力弘扬真情服务理念,将“真情”运用到全流程服务中,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服务。在今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民航局针对群众航空出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民航服务中需要改进的工作,研究推出了包括机上餐食、客票退改签、便利老年人服务等方面的10件实事,并细化形成两批“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

客票退改签此前长期是民航票务服务的短板。今年3月3日,民航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客票销售、变更与退票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将航空公司、航空销售代理人、OTA平台等与客票销售有关的主体全部纳入管理范畴,并明确了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此外,《规定》进一步保护旅客合法权益,避免航空公司滥用强势地位,按照旅客“自愿”和“非自愿”两种情况,分别对不同情形下的客票变更与退票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增加了关于退款时限的规定,要求航空公司和航空销售代理人自收到旅客有效退款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退款手续。“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二批任务清单更要求通过航空公司直销渠道购买的客票,在退款时争取做到“秒退”。

针对特殊旅客服务保障,各地机场全面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果你是轮椅或者拐杖使用者,有些粗糙感的地面会让你走起来很安心,不会担心因太滑而摔倒;如果你是视力障碍者,扶梯与盲道之间的三步水平梯级可以在人流量较大时起到缓冲作用,让你行走更安全;如果你是听力残疾人,通过颜色搭配、字体大小,综合考量设计的标志牌,让你一眼就能看见要去的地方……这些无障碍细节的呈现,离不开民航局出台的《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当前,航空运输无障碍发展实现了从‘有没有’‘有多少’向‘好不好’‘优不优’的转变,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普惠、更加可及、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民航空为人民。如今,全国233座机场实现了国内航班无纸化便捷出行,母婴室成为每座机场的“标配”,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规划建设让航空爱好者“追”飞机更方便……民航人正以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办好旅客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让真情服务在蓝天高高飞翔。(中国民航报 记者张丰蘩)

用高科技打造现代能源航母

  6月9日,2020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公示,晋能控股集团共有19项成果通过初审。其中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让晋能控股集团的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也为开启新征程提供了强力引擎。

  1下好先手棋 构建一流 创新平台“强磁场”

  每天一大早,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技术创新高级总监、同大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双创中心主任田利军,早早赶到双创中心重点实验室,带着部门的技术人员来回穿梭在2600吨真三轴刚性压力机实验检测平台、5D虚拟仿真平台、三维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平台……多项科研课题同步开展。

  “近期,双创中心已建成6个具有首创性和前瞻性的科技研发实验平台,研制的功能最全大吨位高开口真三轴刚性试验机,其动载冲击试验功能属国内首创。建设的石墨烯连续制备实验平台成功制备出首批高品质石墨烯粉体材料,达到年产吨级制备能力。”田利军欣喜地说。

  目前,晋能控股集团正与太原理工大学等省内科研院校全力推进具有全球引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国家实验室承建;与省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与中煤科工合作建设水害、瓦斯、顶板、煤炭清洁开采利用等8个研究所,不断优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打造跨学科跨领域、产学研用协同的高效科技攻关体系,为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成果转化提供了硬件条件,为吸引创新团队和培养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创造了良好环境。

  2落下关键子 铺就科技成果转化“快车道”

  6月18日早上8时,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塔山煤矿综采队副队长曹平来到该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操作台,在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工作面安全可靠后,通过5G可视通信设备发出指令,没过几秒,正在井下智能化工作面巡检的技术人员便用5G可视手机传来回应。他轻点鼠标,通过远程操控,井下的采煤机、运输机等综采设备,相继联动运转,滚滚乌金便离开地底,顺着运输皮带奔向了地面储煤仓。曹平高兴地说:“这5G+智慧矿山建设带来的操作变化真是得心应手。”

  曹平的操作变化正是得益于晋能控股集团不断加大智能化开采等科技研发与应用。去年以来,晋能控股集团瞄准煤炭、电力、装备制造等各大板块的“卡脖子”问题,在深化产学研合作、用好国家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开展智能矿井、智慧电厂、装备智能制造等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引导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增强大型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和产品的可靠性为目标,不断加大智能化成套装备、掘进支护及装备等的研发力度,积极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六新”产业的科研攻关,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高端产品、优质服务和市场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

  晋能控股集团已建成了塔山、沙坪、寺河等18座矿井27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塔山、同忻、麻家梁3座矿井实现了井上下安全、生产、经营等领域5G网络全覆盖;启动了8座智能化矿山建设,今年年底前将建设完成塔山、同忻、麻家梁3座智能化矿山,塔山、同忻2座矿井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化示范矿山。在23座矿井建成50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推动100个掘进工作面的智能化建设。特别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在晋能控股集团100多个掘进工作面全面推进小无煤柱开采技术,在寺河矿、岳城矿、成庄矿推广应用了低浓度煤层气直燃技术及装备;在马道头进行地面矸石返井工业性实验、麻家梁进行地热研究、燕子山矿试验了水力切割技术……

  在特厚煤层智能放煤、煤矸精准识别、国产惯导等技术领域晋能控股集团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晋能控股集团专有技术。一大批适应企业需求、市场需求,具有市场交易价值的科技知识产权正在形成。

  3激活全盘棋 打造科技人才辈出“聚宝盆”

  入夏以来,天气开启了汗蒸模式,但晋能控股科学技术研究院双创中心“煤矸石混凝土掺合料制备技术”课题负责人、博士后李亮却一点也不轻松,作为集团引进的双一流博士,李亮每天都埋头在实验室里,把采集的煤矸石进行筛选、破碎、磨粉、进行原料的检测,配料,混料,配置水泥砂浆,制备混凝土试块,再对不同条件的试块养护、检测。为了达到实验要求,寻找最优试验结果,他每天在实验室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而像李亮这样的博士、硕士,晋能控股集团共有4596名。在他们的带领下,一大批技术取得新突破,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成效显著,多项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让企业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

  为了吸引一流团队、培养一流人才,晋能控股集团外联内聚,引育并举,大力实施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通过调入、聘用、咨询、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使一大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得以聚集,促进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重奖科学技术杰出贡献者、科技创新标兵,让创新的人才有位子、有面子、有帽子、有票子,让“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崇尚人才、崇尚创新”之风大行其道,现已培养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167486人,为晋能控股集团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的人才力量,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目前,晋能控股集团秉持开放包容的科学大格局,正在与金智新、黄庆学、谢和平、武强、康红普、王国法、彭淑萍等国际国内尖端科技团队密切合作,与上百家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广泛的科研攻关合作。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寻求无通风开采、流态化开采、细菌生物开采,煤电化多联产、碳捕集、碳封存、碳基新材料,智能智造、特种机器人研发等方面寻求科技突破。在科技动力的强力推动下,晋能控股集团这艘山西能源航母正乘风破浪,加速起航,奋力为煤炭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为山西经济的提级转型高质量发展再谱奋斗新篇章。

  来源:科学导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颜值不相上下,传祺GS4 PLUS多了一副面孔被称为明日座驾的长安CS75 PLUS采用“御岳生命动感”的设计语言,整体造型前卫,极具未来主义风格,尤其是前
  • 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和管理的全球服务商,施耐德电气不仅在推动数据中心效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出色的能力,也是业内较早提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品牌商之一,可以
  • 一些搞笑的情侣官宣文案~1.听了前任的建议,找了个更好的。9.老子谈恋爱了都给我祝福。
  • [偷笑] 《小王子》里说,“使生活如此美丽的,是我们藏起来的真诚和童心。 又及:收到一个朋友这样的祝福: 亲爱的超龄儿童[耶] 祝你节日快乐呦[庆祝]吃一颗
  • 【金刚经原文:一】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
  • #宇宙鸿荒[超话]##红豆芋泥的百日成长记# 【Day87—读书组】《山河不夜天》文章格局大,以宋为主,展示出了一个官场的真实面貌。”看到焕然一新的生活环境,百
  • 挣钱不多,还要赔笑脸,老板是大爷,客户是大爷,有时候想哭却还要笑,多少人在职场麻木了灵魂,因此,才总想着去世界最美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吧。理想是什么,不过是为了钱
  • 风格自然,眉心处理衔接会稍微差点 葛志鑫最近黑料比较多,可以多观望一下,收费高 顾清做的做鼻子大气,适合那种轮廓分明的基础。风格自然,眉心处理衔接会稍微差点 葛
  • #棉花美娃娃[超话]# 多米糯Domino先入已截团❤️好不容易堆好的多米诺骨牌,被妈咪不小心推倒了,气鼓鼓的修勾[喵喵]无属性修勾,20、40cm,扎染兔毛,
  • 但有玉人常照眼[9],向名花美酒拚沉醉。麟阁才教留粉本[3],大笑拂衣归矣。
  • 平日里,那么不在意、不待见人家,却坚强的活着生长着,而且,还郁郁葱葱,鲜花怒放,给大家带来惊喜和美好。这是盆普通而又平凡的玉树花,然而,它确实不普通,也不平凡#
  • 但谈到混动,丰田的技术独步天下众所周知,而得益于广汽与丰田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广汽传祺旗下车型也开始搭载丰田先进的混动技术,全新第二代GS8双擎系列就是首款搭载
  • 走近它们,主要是些楼房基座,我们只能从这些硕大的根基,在脑海里勾勒一下当年的恢宏建筑,描绘一下彼时的盛世繁华图。一直朝它走过去,古城墙风采便展现在眼前,三十米高
  • ”祛斑成功后,46岁的梁女士激动说道:“真的只有一个多月,脸蛋好像被施了魔法,色斑竟然全部没有了!”祛斑成功后,46岁的梁女士激动说道:“真的只有一个多月,脸蛋
  • 最后 因为这个系列是唇蜜,所以是不成膜的哦!G03:清纯三文鱼色,想要装嫩的妹妹就选这只!
  • 如果你能妥善安抚好对方的情绪,那么就是一个很好的复合机会;如果你自己也被情绪带偏,你们的冲突会加剧,也许你会失去最后一次挽回的机会。#复合前任修复感情#一般这种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給自己的心一個港灣,盛風盛雨盛歡笑;給自己的心一片蔚藍,尋尋覓覓,靜思淡行#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指路不吞必h
  • 恭喜你看到这条微博,让我们一起期待任嘉伦的待播剧请君陆炎及暮色心约祁连山,快乐追超,快乐生活@任嘉伦Allen环境观察:人才,国家意志行动!按最高层级计算;3:
  • 期间饭店工作人员听到异响进房间查看也被王世秋等人撵出门外,直到被殴打的裴女士昏了过去,这几人才离开。期间饭店工作人员听到异响进房间查看也被王世秋等人撵出门外,直
  • 这是每一个交易者必须想明白并且能够接受的,一点亏损都不舍得接受的时候,往往都是更大亏损的开始。】4唯粉相对较少(但也有一定数量)43,45 甚至是42的cp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