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连载】杂宝藏经卷第二 · 波斯匿王丑女赖提缘 第二十

白话

过去波斯匿王有个女儿名叫赖提,(长)有十八种丑相,完全不像个人样,谁看见都很害怕。当时波斯匿王在国中招募——有出生于世族大姓长者的儿子,目前贫寒孤独无依的人,让使者带来。那时住在市场边上,有个长者的儿子,孤单一人,靠乞讨过活。

招募人见了他,便把他带来觐见国王。国王带此人到了后花园,和他约定说:“我生了一个女儿,形体相貌丑陋,不适合让人看见,现在打算将她嫁给你,可以吗?”当时长者的儿子对国王说:“国王您约令的,即便是只狗,尚且不能推辞,何况(还)是国王的女儿,而有什么不可呢?”

国王不久(把赖提)嫁给了他,为他们建了宫殿和房屋,(并且)与长者的儿子约令:“这个女儿形象太丑,小心莫让人看见!”(于是)他出去时就把门锁上,回家便把门关上,而成了规律。

(后来),有许多长者的儿子们,都是亲戚朋友,一起吃喝游玩。每次在聚会的日子,众长者儿子的媳妇都来参加,唯独这国王的女儿(从)不到场。于是众人便共同约定说:“后天再宴会,切望带上媳妇来,(如果)有不来的,(就)重重罚他钱物。”

于是又举行聚会,穷长者的儿子,仍然和以前一样,没有把媳妇带来。众人便一起重重地处罚他,他恭敬地接受责罚。而后这些人又另作约定说:“明天再举行聚会,不把媳妇带来的更要加重处罚。”就这样罚了二三次,他仍不带媳妇来聚会之处。

这个贫穷长者的儿子回到家里,对媳妇说:“我多次因为你被人处罚。”媳妇说:“为什么呢?”丈夫说:“大家有约定,宴会的日子全都要把媳妇带来聚会之处(参加)。(可是)我奉国王命令,不允许带你让外人见,所以数次受罚。”

媳妇听到这话后,非常惭愧,自己深深地哀伤叹息,白天晚上(都不断)念佛。此后,再设宴会,丈夫又(是)独自前去。媳妇在家里更加诚恳痛切,而发愿说:“如来出现世间,到处利益(众生)。(可)我现在罪业(深重),唯独我得不到(佛的)恩泽。”佛为其心意所感,便从地下涌现出来,她开始看到佛的头发,(内心)尊重和欢喜,这时她自己的头发就变成了(满头)好发;再看到佛的额头,渐渐看到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身体,随着所看到的,欢喜越来越深,她身体也随之变化了,一切丑陋都不存在了,容貌(简直)和众天(女)一样。

(其他)众长者的儿子们悄悄地共同商议:“国王的女儿之所以不来参加聚会,必然是端庄美好不同于一般人,或者是极为丑陋,所以不来。我们今天应该劝她丈夫酒,让(他醉到)没有知觉,解掉取走(他身上的)钥匙,开门去看看。”(于是)就饮酒灌醉了他,解取钥匙,相伴一起前往(他家),开门来看,见到这位王女相貌端正,世上找不到第二个。(众人)便还把门关好,又回到原来宴会的地方。那时候,她的丈夫还仍旧(酒醉)未醒,(便)还回钥匙又系在他腰下。等到她丈夫醒来后,马上回家,打开屋门看见了一位妇人特别端庄(美丽),他惊奇地问:“你是什么天神在我家里?”妇人说:“我就是您的媳妇赖提呀!”丈夫感到奇怪,问她怎么会忽然变成这样子?媳妇当时回答说:“听到您为了我多次被罚,心生惭愧,就诚恳痛切念佛,马上看到如来从地下踊出来,看见(佛的好相)后(非常)欢喜,我的身体就变好了。”

这个贫穷的长者的儿子极其欢喜,马上进宫告诉国王:“您女儿身(相容貌)自然变好,现在要求觐见国王。”国王听说后(极为)欢喜,马上叫她来看看,见到后虽然很欢喜,(不过)心中很是奇怪,便带女儿来到佛陀住处,对佛说:“世尊,这个女儿是什么因缘生在深宫,身体丑陋,人见了都惊讶;又是什么因缘,现在(相貌)忽然变好呢?”

佛陀告诉国王说:“过去世,有位辟支佛,天天乞食。(一次)到了一位长者门前,当时长者的女儿拿着饭食布施给辟支佛,她看见辟支佛身体粗糙丑陋就这样说:‘这个人(真)丑陋,外形像鱼皮,头发像马尾。’那时那位长者的女儿,就是现今国王您的女儿。由于供养斋食的因缘,所以她生在深宫内院;非议辟支佛的缘故,身体(相貌)丑陋不堪。她后来生起了惭愧心、诚恳痛切心的缘故,而得以见到我;(见佛生起)欢喜心的缘故,身体(相貌)变好。”

那时,于会大众听到佛陀的说法,都恭敬地行礼,欢喜奉行。

经典原文

昔波斯匿王有女,名曰赖提,有十八丑,都不似人,见皆恐怕。时波斯匿王募于国中,其有族姓长者之子穷寒孤独者,仰使将来。尔时市边,有长者子,孤独单己,乞索自活。

募人见之,将来诣王。王将此人,入于后园,而约敕言:“吾生一女,形貌丑恶,不中①示人,今欲妻卿,可得尔不?”时长者子白王言:“王所约敕,假使是狗,犹尚②不辞,何况王女,而不可也?”

王寻妻之,为立宫室,约敕长者子言:“此女形丑,慎莫示人,出则锁门,入即闭户,以为常则。”

有诸长者子,共为亲友,饮醼③游戏。每于会日,诸长者子妇皆来集会,唯此王女,独自不来。于是诸人,共作要言:“后日更会,仰④将妇来,有不来者,重谪财物。”

遂复作会,贫长者子,犹故如前,不将妇来。诸人便共重加谪罚⑤,贫长者子,敬受其罚。诸人已复共作要言:“明日更会,不将妇来,复当重罚。”如是被罚,乃至二三,亦不将来诣于会所。

贫长者子,后到家中,语其妇言:“我数坐汝为人所罚。”妇言:“何故?”夫言:“诸人有要,饮会之日,尽仰将妇诣于会所,我被王敕,不听将汝以示外人,故数被罚。”

妇闻此语,甚大惭愧,深自悼慨,昼夜念佛。于是后日,更设醼[同“宴”]会,夫复独去。妇于室内,倍加恳恻⑥,而发愿言:“如来出世,多所利益,我今罪恶,独不蒙润。”佛感其心志⑦,从地踊出。始见佛发,敬重欢喜,己发即异变成好发,次见佛额,渐睹眉目耳鼻身口,随所见已,欢喜转深,其身即变,丑恶都尽,貌同诸天。

诸长者子,密共议言:“王女所以不来会者,必当端正异于常人,或当绝丑,是故不来。我等今当劝其夫酒,令无觉知,解取钥匙,开门往看。”即饮使醉,解取钥匙,相将共往,开门看之,见此王女端正无双,便还闭门,诣于本处。尔时其夫,犹故未悟⑧,还以钥匙,系着腰下。其夫觉已,寻还向家,开门见妇,端正殊异,怪而问之:“汝何天神,处我屋宅?”妇言:“我是君妇赖提。”夫怪而问之所以卒[同“猝”]尔。妇时答言:“我闻君数坐我被罚,心生惭愧,恳恻念佛,寻见如来从地踊出,见已欢喜,身体变好。”

贫长者子,极大欢喜,寻入白王:“王女身体,自然变好,今求见王。”王闻欢喜,寻即唤看,见虽欢喜,情甚疑恠[同“怪”],将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此女何缘,生于深宫,身体丑恶,人见惊怪⑨?复以何因,今卒[同“猝”]变好?”

佛告王言:“乃往过去,有辟支佛,日日乞食。到一长者门前,时长者女,持食施辟支佛。见辟支佛身体粗恶,而作是言:‘此人丑恶,形如鱼皮,发如马尾。’尔时长者女者,今王女是。施食因缘,生于深宫;毁呰⑩辟支佛故,身体丑恶;生惭愧恳恻心故,而得见我;欢喜心故,身体变好。”

尔时众会闻佛所说,恭敬作礼,欢喜奉行。

①不中:不适合;不堪。

②犹尚:尚且,还。

③醼:同“宴”。饮醼:见‘饮宴’——聚在一起饮酒吃饭。

④仰:仰望。

⑤谪罚:惩罚,处罚。

⑥恳恻:诚恳痛切。

⑦心志:心意。

⑧悟:觉醒;觉悟。通“寤”。

⑨惊怪:惊讶;惊异。

⑩毁呰:毁谤;非议。呰:古同‘呰’,诋毁。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位17年的首轮17号秀,身高2米08,臂展来到2米21,现年26岁,职业生涯出道于雄鹿,但在上赛季被球队放弃之后,威尔森曾经相继效力火箭、雷霆和本赛季的猛龙,
  • (配自拍照) 4.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聲半哑半糊涂。 (配自拍照) 4.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聲半哑半糊涂。
  • 然而这种时候,往往他们的朋友最遭殃,分手后的水瓶座在晚上会活跃在各种社交圈中,发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伤春悲秋,矫情给自己,矫情给朋友,就是不能矫情于他。不过现在
  • 具体到本案,刘某等为取乐,对小艾拉扯调戏,小易为保护女友,“英雄救美”的正常举动,却在刘某等人看来扫了他们的“兴”遂对小易进行殴打。(来源:人民检察网)年轻人喝
  • 严酷萧瑟的秋风,催逼、加快了梧桐的飘落。严酷萧瑟的秋风,催逼、加快了梧桐的飘落。
  • “暗恋人渣是会付出代价的,”他把她囿在操场的高墙后,看树荫染上女孩纯白的脚踝,眼底阴影晦深,却笑着俯近她问,“你确定你想和我一起堕落吗,栀子?从很久以前到现在,
  • 你想说的是如何挽回不合适的性格。所以,找到分手的正确原因,然后你就可以下证下药,让你的挽回变得简单而有效。
  • 今天吃完晚饭 和番薯和鹅鹅鹅一起去散步在操场坐了坐 观察了一下人们 浅浅教番薯唱歌 她真的好难教 我已经想把她踢出师门了 后面叫她唱了几句rap 觉得还有救 可
  • 白白​调休的一天半,窝在家看完了远藤周作《深河》里面讲了几个不同的人生故事,篇幅不长,都在精彩处戛然而止,故事的最后,他们背负着不同的秘密与痛苦,在恒河里虔诚祈
  • 工地时尚资源分配也是成体系,当然最大赢家也许还是最后收礼物的那个[酷]。两个牌子都走的是美式休闲和工装风格,陣桑和之前也都穿过的!
  • 记忆中,秋天是一个旁若无人的季节,这个季节的心情和故事,都被染上淡淡的霜华,那些存在过的美丽,被光阴定格在时光的相册里,被岁月记录在人生的长卷中,即使落下一点尘
  • ”这个像兄弟间的反问,似乎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传祺的这个“祺云概念”最大的优势就是集各方之所长,取长补短,和各个领域上的领军人物一起,开展一系列深入的合作,而不
  • #悠塔[超话]##找我v:lfl492357904# 自用呆梨拿下半门槛买了福袋的顾客踩点加入我真的不允许你们不拿啊 以后终生享受呆梨价 我们新品能量棒到了 你
  • #巴菲特##股市分析#当你感觉身边围绕你的全是烂人、烂事,很多不顺,自身又欠缺能量,是你现在走的这步运不好,不要继续折腾了。走倒霉的时候,不要加大投资,不要做
  • {持续学佛诵经第1492天+}今天是5月1日,农历四月初一,诵菩萨戒的日子,《受菩萨戒仪》云:三皈五戒得人身,十善八斋生天报,持十戒、具足戒,出烦恼之爱河,得罗
  • ”生命弥留之际,白求恩还惦记着工作,他这样写道“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专为患疟疾病者和极大多数贫血病患者(使用)千万别再往保定、平、津一带购买药品,
  • 大连市金普新区,家里猫太多,无力扶养 小猫四个月,母猫,未打疫苗,有点胆小,睡觉粘人 ,希望大连本地有责任心领养。我也是认真养猫,无力扶养,希望好好对待它#大连
  • 1️⃣7️⃣我的头这几天怎么跟机关枪似的 秃秃秃的1️⃣8️⃣不要总说国产东西不好用就比如说人民币 我就觉得很好用我一直都在用1️⃣9️⃣夏天的风我永远记得,清
  • 对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在本地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自主创业并缴纳3个月及以上社保的,以及对原籍不在中心城区,因工作或上学等各种原因来宛的新市民,在我市中心
  • 气乱,则梦多!讲一张实战用方,调气助眠,道理深刻隽永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调气助眠的经验。 什么是调气助眠呢? 我想跟你讲一讲,我早年看到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