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09
Bot好,分享冷圈人绝望时刻。我嗑某大热国产IP的冷CP,大概诞生于两三年前。我入坑晚,然后惊喜地找到了一些非常高质量的存粮,那个时候虽然做饭的太太也没多少,但篇篇精品,就是换个Tag破千热度的水平。现在它不仅由冷转冰了(悲),平时认真做饭的很少,而且急剧低龄化,最近还被语擦人入侵了,怀疑是不是故意来折磨我的精神状态(请带图,点进Tag还以为有新饭,好家伙直接把我创死…)

大树园门前的四对石夹板

[图片]
上图中的那对石夹板,应该是多年前的古物。 这样的石夹板,以前,在我们大树园的槽门前就有四对,八块。再强调一句,原本有四对,八块。因为村中五十岁以下的人,可能只记得两对,四块了。
那四对石夹板于位槽门的正前方,从南向北呈一字排开,每对石夹板的间距约三至四米。一眼看去,总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气势存于其间。上世纪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四对石夹板还全部完好无损。,一年四季,都有小孩爬上去,坐在上面招摇,夏季尤多,招摇之外又可乘凉。我自然也在上面坐过。
直到二零零一年,靠南边的两对还在。这一年把马路修到了槽门前,剩下的这两对石夹板又被毫不犹豫地推倒了。当时,大家一心想的还只是通车的方便,至于其它问题,似乎还远在人们的思考之外。
前两年,不知怎的,突然有人寻起“古”来,想起那已经消失的四对石夹板,但又不太清楚那些石夹板,当年到底有何用途。大概想起电视剧里的某些情节,顺口就说那是“下马石”,再一顺口,又是一句:大小官员到此下马! 特牛吧,这话!遗憾的是,恐怕不那么符合事实。
“大小官员到此下马”,那是多大的排场,岂是寻常百姓家能有的!就算这院里真有过这等吓人的富贵,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山冲冲里,远离城镇,远离大道,距当时的县城都有一百多里,有个什么样的官会在这里路过?退一万步讲,就算偶尔真的来了那么一个,肯定也是非亲即友,特意登门造访的,到了门前,能不下马?何况那样的下马石,也没有一竖就竖四对的道理,给谁看?还有那石板上的石孔又是啥回事?凿来做装饰吗? 看那对石夹板的高度(记得有一米多高),也不可能是那种普通的、仅用来垫脚用的上(下)马石,那么高,不比马背矮多少吧?
所以,又有人说那是拴马石。也曾听院子里的有些老人这么说过。听上去这个说法似乎比上面那个说法有道理些。每块石夹板上那个石孔,也确方便用于拴马、牛等牲兽。我就曾用它拴过牛,所以,说很久以前,有人用这石头拴过马,一点也不奇怪,但如果我们以此为据,认定它原本就是拴马石,恐怕过于简单。正如我用它拴过牛,我不能据此把它叫做拴牛石,不能因为有人在电线杆上栓过羊,就把电线杆叫做“栓羊桩”。
如果这石头真是用来拴马的,每处只竖一块就够了,为啥每处是一对呢?石头也要配偶成对吗?最重要的是:槽门不仅是大院的交通要道,也是整个院子的脸面所在,把四对拴马石,一字形排在它的正前方,合适吗?如果院中有啥红白喜事,肯定宾客盈门,马肯定也更多,院子的交通要道就要全被马占着了,而且马是活物,就是被栓着,也会有小范围的移动,不象现在的汽车,是死物,不会动。这门口也就十多米宽,如果并排地栓上十来匹马在那儿,还有人通行的地方?似乎没这个道理。要真是拴马石,按常理,也应该把它竖在槽门的某一侧,糟门前小广场的某一边,与门前大道隔开一段距离吧。
[图片]
(下图中画的那条红线,是当年四对石夹板的排列位置)

那这石夹板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从小就听我父亲说,那是旗杆夹。用来固定旗杆。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他老人家说这话的时候,还做了一个动作;两手合围一抱。形容做旗杆的木头很粗。
现在认真一想,这个说法最有理,能解释所有的疑问。石夹板上的上下两对石孔,正是固定旗杆的关键:不把选为旗杆的高大木头放进两块石板之间,按石板上的石孔离地高度,事先在木头上也凿上一个孔,然后把木孔与石孔对齐,再用一根小木头从石板上的石孔横着打进去,把旗杆与两块石板联成一体,这样,任他狂风暴雨,这旗杆也会屹立不倒了。 为什么是四对石夹板,也有个说法:据说是因为园中前辈尼山公有四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得了个监生身份,所以就在院门前竖了四杆旗。
依照这个说法,那这四对石夹板应是清乾隆年间所立。那个时候,大树园的东面自然还没有“用亨堂”挡在那。据说,大树园槽门前高扬的四面旗帜,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想想,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油然而生,原来,寻常百姓家也可以讲究出这样的体面,也可以生出这样不凡的气势! 这样的阵势正宜于在槽门前呈一字摆开!可能有些许张扬,但绝不过分,更不是虚构。每对石夹板散发出来的,都是希望与期昐:光大门楣!总之,石夹板用来树旗杆的说法,才是合情、才是合理的。才符合前辈们的用意所在。
可能又有人会怀疑,监生有资格在自家门前树旗杆吗,有的,《儒林外史》第五章就讲到严贡生“出贡”时树旗杆这件事,这后面有了一段注释,明确说明,在清朝,除进士、举人以外,取得贡生得功名的人也可以在祠堂前或家门囗树旗杆。有研究者称,这种功名旗杆,在客家人聚居地很常见,甚至只要考中了秀才,就可竖旗杆。
[图片]
[图片]
又从网上看到广州市陈氏祠堂前的刁斗旗杆,据说官越高,旗杆的层数就越多,陈家的祖辈官至一品,所以旗杆很高,但看下面牢定旗杆的基座,是不是与我们大树园门前的那些石夹板很象?这也可从一个侧面证明,竖在大树园门前的,确实是四对旗杆夹。
[图片]
[图片]

【快乐再出发】[07-27档 加更版一二三木头人]好触动我,好想把这群哥哥安利给所有人[举手]
虎子:
“一个歌就像一个储存卡一样,存了那个时候的记忆”

“看着眼前的篝火,想起一个人,她是我的奶奶”
“她的口袋里,永远装着给我的糖,说 孙子,你真可爱,奶奶永远爱你~奶奶盼望着你~有一个好的未来~”
“可是我不争气,我好的时候,奶奶没有看到,当我好起来的时候,奶奶已经 不在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是没想到他晚上忙完自己的事情居然偷偷跑出去给我买花了,11点多到宿舍楼下说要见我,我当时嘴硬说让他赶紧走掉,他只说一句“等你”我就又投降了555下楼后我看见他
  • #姜东昊[超话]##蜜嗓宝藏姜东昊# 【饭拍高清】cr AGAMI_KDH 191117 LOVE PAGE FM Day3 握住的不是拳头 是我的心呀 [
  • 另外我还为每个甜点准备了一小篇【你✖️李泽言】的小甜饼,还没想好是每份随机掉落一篇还是每份里有13篇。每一个都是我选了很久,觉得符合李泽言风格,他会做给你吃的。
  • #情感# #心理学[超话]# 近日,韩圈的一股抑郁之风席卷而来,抑郁症一次又一次以强烈而又不容忽视的方式闯入我们视线,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程度的抑郁者,所以我
  • 桐乡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广电出版体育局,市文联丶及许多嘉兴丶桐乡的知名书画家…石门镇党委丶政府…等领导,还有一批石门的书画爱好小娃儿…出席了揭牌仪式!中国书画
  • 我不知道我那些温柔的梦想是否有实现的机会,但是在它陪伴我的岁月里带给我的喜悦已经让我足够感激。现实一点也不文艺,不浪漫,生活也从来都由琐碎配凑而成,疲惫、迷茫、
  •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如今,这一原本专属于沙县虾
  • 我看也有很多人觉得是刘撒啊…还有说回去谈恋爱的,祝你也吃到自己偶像的瓜!爸爸打来视频断断续续的回答着他的问题然后他把镜头转向自己对我说:我都不敢让人看我 我老的
  • 在“爱国情,奋斗者——体彩追梦人”展示交流活动中,25名优秀体彩人获得“体彩追梦人”称号,在这个10月,他们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代表每一位体彩人,祝福祖国繁荣昌
  • 我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要肩负不同的义务;二十岁时,我们可以用跑跳的方式追逐彩虹,三十岁以后,就应该放慢角度去欣赏世界上的不同风景。#毛加恩婚礼照为高以翔保留位置
  • 也是又一次觉得晚上的时间如果单独来店的朋友能一起拼时间聊聊天,是个很妙的事,因为能倾诉是种幸福,可倾听也是一种幸福。我很佩服她的勇气,因为这一生不是所有人都能勇
  • 谌龙2比0击败周天成,郑思维/黄雅琼2比1险胜乔丹/梅拉蒂,陈清晨/贾一凡以0比2输给福岛由纪/广田彩花,他们分别以小组第二身份出线。在今天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中
  • 也许每个人在20岁的时候都会有一段迷茫不知所措的日子吧,这种感觉可能是一种压抑,孤独或焦虑,不断的质疑自己是不是可以,甚至觉得自己真的很差劲,质疑选择的路是不是
  • #力比多心理学考研每日小知识#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1) 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2) 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
  • ......我今令汝转与此陀罗尼法。——土财主的奶酪不能动,否则就是政治不正确,原则上的事情不能写,构成重要性特征的事情不能写,对声誉带来伤害的事情不能写,这是
  • 2、设定优惠卷的使用规则第一:时间在做优惠卷活动策划的时候其中要考虑的就是优惠卷的使用时间,比如我们做新品推广的优惠劵,这个优惠活动的时间要先设定好,然后在通过
  • 地铁21号线建设过程中,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发生在2018年1月26日。中铁十二局集团参建的重庆西站和新建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段雪峰山一号隧道荣获“鲁班奖”。
  • 我希望你们都好,因为我还能时常去怀念那些逝去的青春,怀念一起做业务一起猪脚饭,一起挤地铁的日子,不管你们信不信;但有时我也会陷入沉思,到底什么才是朋友?最近看到
  • #瘦园花事#①天赞菊第二波开花了,花量巨大。diary426·啊 今天是被装修吵醒的一天[微笑]真的太敬业了 规定八点才能开始装修八点零四就开始咚咚咚了 我妈
  • ”大师说:“是啊,所谓‘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这正是我的心愿。”大师点头:“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老人求出家,五百大阿罗汉都说他无善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