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的解脱道# (45)
(续 第八章)
杂阿含第305经(佛说世间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去问佛: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谓世间,世间不是指外在的山河大地、城市、世界,而是指我们当下的身心。参见经文:

「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杂301经)

那么什么是世间空呢?我们看经文:

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苦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

佛直截了当地说: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眼是色法,四大及四大所造故眼是缘起;因四大本性空故决定眼本性空,即是此性自尔;眼基于四大新陈代谢相续不断地维系而显现存在;四大因无常、缘也无常,故眼无常、苦、是变易法,是故眼非我非我所。常恒不变易法空(是指我空),我空故我所空。

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因为有眼故,所以若眼见色、生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于这些悉知皆是缘起,是故如实知这些也是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指我空),我空故我所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其本性空所决定的。

不是佛决定让它空的,是佛发见缘起的世间本性空。如果把前面那一经与这一经联系起来思维,前面经文是在讲六根触对六尘因缘,有这样的功能启用,不是不要用,只是你不要执著它为实有。这一经就更直截了当、从究竟意义上告诉我们,眼空,眼的功能也空,眼功能作用所生的心理反应(受、想、行)也是空,为什么?一切法因缘生故,如果于这些理解了、明白了算不算见法呢?还不算见法吗?那要怎么样才算见法?透过现象了知它本性是空,是不是见法?是啊!

佛说此经已,三弥离提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我觉得佛在这一经讲的很爽,感觉太爽了!一点都不保留,直接告诉你真相就是这样子的。

杂阿含第456经(佛说第一义空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如我听到这样,有一次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讲:我今天当为你们说法。开始是善法,中间是善法,后面也是善法。善义:意义正确;善味:词句正确;纯一满净:没有一点瑕疵;梵行清白:梵行清净无染;所谓第一义空经:即是第一义空经。仔细听,好好思维,现在即为你们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什么是第一义空经呢?这里是以眼为例,其实就是眼等六根。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

眼是色法,四大及四大所造故眼是缘起;因四大本性空故决定眼本性空,即是此性自尔;眼基于四大新陈代谢相续不断地维系而显现存在;四大因无常、缘也无常,故眼无常、苦、是变易法。所以,因缘和合则眼生,因缘消散则眼灭,因缘集灭决定了眼的生灭,没有一个实有的眼在生灭,是故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没有去处。我们所见到的眼、包括耳、鼻、舌、身等表象,其实是刹那生灭不住的相续相。

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如是:真相如是;眼不实而生:眼是因缘生,故非真实生。

生已尽灭:因缘生因缘灭、刹那不住啊!(每秒死亡细胞80万)。

我们所见的眼,只是因缘刹那集灭不住的相续相尔。

有业报:眼集起的因是业报(缘有生)。

无作者:无有造作者(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和合作)。

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阴即蕴的异译,蕴即积聚义,眼由细胞积聚而成,除眼角膜外,细胞就如一堆积聚的泡沫,刹那生灭相续。

除俗数法:所谓眼,除了缘起的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的因果事相外,没有什么别的了。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佛在此,已经诠释了俗数法,其实就是缘起法。缘起法就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纯大苦聚集起,所以它只是因缘的环环相扣,里面没有我。

除俗数法就是,思维分析眼等六根生灭相续,观察六根触对六境缘生六识、缘生六受、缘生六想、缘生六思,在此故彼的因果关系,不实而生,生已尽灭,因缘相续,刹那不住。只是业因所感得的果报,无有造作者,除了这此有故彼有因果的缘起外,无我我所。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佛前面说的是缘起的流转,缘起的流转也就是生、老、死、没,受生之法。想解脱的人,一定要如实知缘起的流转,知法住。知道这个流转过程的因果必然性,唯有先知法住,才能得涅槃智。知道解脱从哪里下手。

第一义空法经:佛以眼为例,阐述:因为六根是因缘和合生,故生时,无有来处,因缘消散灭,故灭时,无有去处,就像天上的浮云,积聚时没有来处,消散时没有去处。所以六根是不实而生,生已尽灭。六入处是业报所感得,无有造作者。因六根刹那生灭不住故,所以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因缘集、因缘散、因缘相续外,没有实有的六根,所以空六根,是名第一义空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世尊时代,为什么有那么多弟子见法证果,原因只有一个,诸比丘闻佛说已,欢喜奉行。我们现在为什么稀有难见?原因你懂的!

附录:(这些是从导师论著中摘录的)

《杂含》卷一三的《第一义空经》说: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佛从缘起世俗谛的生灭非实中,说明第一义空,极为明白。在第一义空中,即遣离有无、断常等二边。

缘起就是中道,缘起不否定这个现象的存在,如实知现象因缘生,因缘灭,不会是实有的生,实有的灭。执有、无,常、断二见。

如迦旃延说真实禅(体悟第一义的禅观)说:「观彼悉皆虚伪,(彼指五蕴六处这个身心)都不见真实……(为什么不见真实?因为这个身心一直在无常变易)但以假号因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如说眼、耳、鼻、知、身、意,这个就是假号)观斯空寂,(斯:即眼、耳、鼻、舌、身、意本性空寂)不见有法(有见)及与非法(无见)」。就是不落实有、实无二边见。

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的假名法——世俗的,圣弟子就在这因缘中,名相世俗法中,体观空寂,离「有法」「非法」二边见,(就是实有,实无)就证得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性空)所以说:「诸佛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诸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都是邪见。

佛陀又说:「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如实正观世间集,世间的定义,在前面已有解释。现在举烦恼为例,烦恼是受,烦恼生起,即是世间集起,如果我们如实正观,就是对烦恼的集起作正确的分析、观察烦恼集起的因,烦恼是怎么生起的?不离根尘触对因缘所生的,所以烦恼是缘起有。这样就不生世间无见,不否定烦恼生起。

如实正观世间灭,烦恼因缘和合生,因缘消散灭。不是实有它一定会灭,所以它灭去的时候,如果我们如实知烦恼是因缘灭而灭,就不会生起烦恼是实有见,因为实有的它不会灭。如来离于实有实无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个是中道观,也是正见。

世俗的人,看见生,就以为有实在的法生起,看见灭,就以为有实在的法毁灭了。有是实实在在的有,无是实实在在的取消,这是落于二边见的。圣弟子不然,看见法生起,遣离了无见,但并不执着以为是实有;看见法消灭了,遣除了有见,但并不执着以为是断灭实无。

因为依着缘起法的因生果生,因灭果灭,一切法是活泼泼的可有可无,可生可灭。

就是我们生命的功能可以用啊,但是你不要认为它是实有的生、实有的灭,它是因缘生,因缘灭,本性是空。假若是实在性的,实有,就不该灭而无;实无,就不该生而有。所以对什么叫实有、实无,我们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概念。

所以在法法的可生可灭、可有可无中,深入事物的根本核心,体见到一切是关系的,没有实性的有、无、生、灭,一切是不实的假名,都是假名安立的,本性是毕竟空寂的。所以毕竟空寂,不是抹煞了一切生、灭、有、无的现象而破坏诸法;

所以就有说「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法就在我们五蕴、六处,佛法是在讲空性,空性不离五蕴、六处去体悟,但也不会破坏五蕴、六处,五蕴、六处是因缘生因缘灭,你破坏它干什么。

反之,空寂(本性空寂)正是掘发了诸法生、灭、有、无的真实相。因为本性空,才显发出因缘生,因缘灭,非实如幻的真实相。

这是如来教授的真实意趣,否则单见到流转还灭、一正一反的两面,很容易误解而割截为二体的。这从流转、还灭二门,两门的有无生灭关涉的现象中,直接体现到法法本性的空寂,可以叫他做中道的空寂律。(中道的空寂律也是假名安立)这是第一义的中道教说,也为佛法特质——缘起性空的真义所在。大乘学者常说的「当体即空」,就是如此。——摘自印顺导师《佛法是救世之光》

导师的这一段论述对我们修学缘起法,体悟性空,启发意义很大!没事的时候可以多阅读、多思维。
(全部完结,感恩阅读)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很多人

怕走夜路

怕黑房间

通俗点说

就是怕鬼

这个情况

古已有之

王阳明的

学生陆澄

问王阳明:

人怕夜鬼

夜里怕鬼

阳明是:

只是平日

不能"集义"

心有所慊

故怕

若是素行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日常行为

符合神明

神明:

阳明先生

所处明朝

仍很多人

相信鬼神

一代大儒

的王阳明

对于鬼神即

“敬而远之”

而此处的神明

联系阳明先生

一贯所倡导的

“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就是说

完善的道德

其实平日里所说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

也是指的这个意思

人心的道德

或者说标准

会对自己

所行恶事

有所察觉

以及厌恶

阳明认为:

怕的心理

首先就是

心术不正

的表现了

已被鬼迷:

好色,即已被,色鬼迷

贪财,即已被,财鬼迷

不该发怒而发

是已被怒鬼迷;

不该害怕而怕

是已经被鬼迷

平生不做,亏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门

亏心事:

不外乎

得了不该得的财,怕被人发现

受了不该受的色,怕老婆知道

害了不该害的人,怕别人谴责

其实皆是

欲望作祟

酒色财气而已

没有守住本心

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凡是受到外界事物影响

皆本心不正

被欲望牵绊

外面的敌人并不可怕

最难对付的是自己

是自己的本心

不断

提升自己心灵

提升道德素质

方可抵御

外界诱惑

本心光大坦荡

自然无物可侵

炼心:君子慎独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医学界对“谁主神明”

的争论,由来已久

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

王清任的“记性在脑不在心”

就是其例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

思维意识活动

在脑不在心

尽人皆知

“心主神明”就成了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科学性的第一靶点

所以,求证

中医学上的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成为中医学

能否顺利“突围”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学科学性的关键

“心藏神”、

“心主神明”

源于《内经》

然《内经》

文简、

意博、

理奥

复经

斗转星移,岁月淹流,

文字语义,变化层叠

加之汉字

一字多义现象比比皆是

后人训解难免有所谬误

历代众多

医家误将

“心藏神”、

“心主神明”

之说

作为大脑

第二信号系统

思维意识活动

归属于心的著名论点

即是此种谬误之体现

此谬误

袭以成弊

使《内经》

原本井然的

大脑理论

处于混乱

即便现代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

也未摆脱此种混乱

这是中医学术上

至今未予澄清的

一大概念误区

穷本溯源

导致这一

学术性的

概念误区

原因有三:

一是

对“神”与“神明”

的概念认识失真;

二是

将《八正神明论》

所启迪的,对于神的

认识方法和认识过程

错误理解为神之本身;

三是将《灵枢·本神》

“任物者谓之心”中的

心字误释为脏象之心

由于以上三者的关联

于是“心”

就被误认为

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之主体

本文

兹就上述的

概念失真和

经文误释的

问题澄清如下

还其本来面目:

(一)、

《内经》的“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思维意识活动

《内经》论神

每与形联在一起

《八正神明论》:

养神知形之肥瘦

荣卫血气之盛衰

然夫子言形与神

何谓形,何谓神

《灵枢·决气篇》: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

《上古天真》:

古人知道

形与神俱

尽终天年

《淮南子》

对神解释云:

精神者

所以原本

人所由生

而晓悟其

形骸九窍

取象于天

合同其气血与雷霆风雨

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

《广雅》:

与,如也

此古文通借字

《淮南子》

扼要点明,精神是一种

“晓悟其形骸九窍”的“象”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

血气之相从“如雷霆风雨”

喜怒之相反“如昼宵寒暑”

之“神之变”的动态特征

故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

的“形神兼备”之神

生命活力通过

不同生理形态

而体现的一种

由内而外的

精神气蕴



精神、神气、

神志、神彩

等同类概念

的统称

它存在于诸如:

脉搏、色泽、声音、

视听、感知、意识、

思维、语言、动作

等系列生理形态的过程之中

但却决不是这些过程之本身

“神明”

是神的概念

的动态延伸

试比照

《灵枢》

《素问》

对心与神

心与神明

的论述

其义自明

《灵枢·邪客》:

心者

脏腑之大主

精神之所舍

《灵兰秘典论》:

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腑腑之大主”与“君主之官”义同



一“舍”一“出”,一静一动,

“神”与“神明”,昭然各判

静者象也,“精神”也;

动者态也,“神明”也

所以“神明”者,精神之状态也

泛指生命表现之正常精神状态

“神明”与“精明”

系《内经》

表达生命状态

的两个特定用语

明者

日月之光辉

阴阳之有序

明亮清晰之谓

彰明显示之义

“神明”一词,在

《阴阳应象》和

《移精变气》中

都有精确的阐述

都与“变化”联系

在一起

《阴阳应象》: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本

“神明”指的是

生命运动变化

(即状态)

之规律

所以强调其

“治病必求于本”

《移精变气论》更是

进一步提出

使生命运动,如何处于

正常状态的,具体治法

——“理色脉而通神明”

文章提出: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的科学论断

该经文

要旨是:

“理色脉” 

而使之

色脉相应

即是“合于神明”

就可“远死近生”

《内经》,

虽篇章众多,内容浩瀚,

但逻辑严谨,互为呼应

我们不妨以《内经》的其它篇章

来去印证该经文对“神明”的论述

《脉要精微》:

精明五色

气之华也;

《灵枢·本神》:

两精相搏为之神;

《六节脏象》: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易系辞》:

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

“精明”者

精的神异

活性功能

彰明显示

泛指

正常生理

功能状态

综合上述:

色为精之明

亦乃神之华;

神为精所搏

亦乃脉所舍

故色脉者

神之所凭

所以视其色脉之变

也即知其“神之变”

神之变者动态也,“神明”也

此即“理色脉而通神明”之义

反之

神失其常度

即“神明之乱”

《灵枢·天年》:

神有余,则笑不休

神不足,则悲

《脉要精微论》: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 

不避亲疏,神明之乱

“乱”者,精神状态之乱

“理色脉而通神明”治之

智虑自可

还其本来

临床常见

由此足以表明:

《内经》所论

“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

第二信号系统的

思维意识活动

(二)、

《八正神明论》

“何谓神”之理解

应重在领会

其文义基点

《八正神明论》

在答复了“何谓形”之后

对“何谓神”作了

启迪性答复

原文是:

请言神,

神乎神,

耳不闻

目明心开而志先

慧然独悟,

口弗能言,

俱视独见

适若昏,昭然独明:

若风吹云,故曰神

对该经文的理解

首先要肯定其文义基点是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神”

因为“神”

这东西

既听不见

又不能用

语言表达

所以

作者只能用引导的方式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它

“目明心开而志先”

是指导其认识方法;

“独悟”、“独见”、“独明”

是运用

这一方法对神认知的

由浅入深的必然过程

最后“独明”其旨:

神是一种

“若风吹云”

而不断变动

的精神气蕴

“神乎神”

是一种句式

并不是强调

其神的神奇

有的注释本,

就是因为,没有明确

文义基点而望文生义

误将对神的

认知方法和过程

喻其为神之功能

以至

延伸为思维意识

不谛南辕北辙

(三)、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是感知力

并非脏象

脏腑之心

《灵枢·本神第八》是

《内经》

对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论述

最为详尽的章节

但最易令人错误领会的是:

“任物者为之心”的“心”字

历代注家都将此字

误释为脏腑之“心”

由此导致了

思维意识活动

源自心的误区

此正是

西方医学否定其

中医大脑理论

科学性的

主要依据

评释该

“心”字涵义

从原文着手

该节原文为:

黄帝:

凡刺之法

先本于神

血、脉、营、

气、精、神,

五藏之所藏

至其淫溢离藏

则精失

魂魄飞扬,

志意恍乱,

智虑去身者,

何因而然乎?

天之罪与?

人之过乎?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魄、心、

意、志、思、智、虑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出入,谓之魄,

所以:

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中国文字

一字多义是

普遍现象,

该文的

“心”字义,

我们不妨

从古文文法

和语法角度

来加以评释:

对古文理解,

必须要重视

全篇文义贯穿,

否则文义不伦

该经文

从“故生之来谓之精”

至“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一层次

是对前问答句: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概念的具体阐述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与前问答句中的“心”

前呼后应

一脉相承

属于同一词义

试观问答句: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前为提问句,

后为陈述句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是承提问句

所作的答复

“者”为指示代词,

代指人或事物,

这里是代指

提问句中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者”作为指示代词

必须附在形容词、动词

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

这里的“生”

不是形容词

而是动词

“生者也”是动宾结构

“也”,表示肯定语气

那么

“者”所代指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

虑 ”

是一气呵成

的并列宾语 

这种

并列宾语的内涵

必须是同一属性 

既然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均为精神意识

范畴的抽象概念

唯独“心”是腑象脏腑

之具体概念可乎?



文义不属

文法结构,所不许也

古人不做,此等文章

再释其

“任物者谓之心”的后续经文

对精神意识活动的递进性表述: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其修辞特点是

前后句与句首句尾之间

内容层层相因,层层递进,

每一句的,首尾词性相同

倘独一“心”字为脏腑

则“心有所忆谓之意”

一句因首尾词性不同

而变得不伦不类矣

全篇

经文之华美

被毁之贻尽

故该节经文之“心”字

非脏象脏腑之心

当与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为同一内涵

与现代汉语的

“心不在焉”、

“小心火车”、

“心驰神往”

等心字其义类同

是包括

感觉、知觉、

情感,注意

等在内的

对客观事物

的感知力

通过上述疑问之澄清

证明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的

“形神兼备”之神

是生命活力

在生理病理

形态上

的体现

“神明”指的

是生命表现

的精神状态

它们都

不是思维意识活动

更非智力智商之谓

“心主神明”

是中医学用以

表达心的功能

与生命状态之间

生理病理关系的

经典名言

立足于

西医学者

未谙“神明”

之科学内涵

却从解剖学的

思维意识角度

提出“脑主神明”

以期取代

“心主神明”

得失大矣

【“华交经典50”书目】《西游记》 作者:[明]吴承恩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0年5月 索书号:I242.49/W750 馆藏地址:北馆三楼文学厅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好意INS搞怪头像思,日常就是公司、家两点一线,没啥可晒的上所述,一个女孩子不发朋友圈的原因就是一开始没发朋友圈的自觉,时间久就彻底忘了。要么就确实拍照了,但
  • ”“虽然他捐了5000万,但鞋子的质量我还是要说一下,2012年在他家买的鞋子,今年就坏了。”“虽然他捐了5000万,但鞋子的质量我还是要说一下,2012年在他
  • #股票##价值投资日志[超话]#股市数据一览沪深股市:周五,上证指数报3450.68点,下跌0.92%,成交额3064.22亿。创业板指报2783.33点,下跌
  • 宵宫给我的感觉就是说话语速都比别人快一些,很活泼很直率的女孩子,特别容易让人喜欢她九条裟罗的话,其实我觉得她应该不是坏人,从她愿意让爷和宵宫带走正胜的时候就感觉
  • “一期一会”是日本的茶道用语,也是一句禅语(ぜんご)。日语是いちごいちえ,是由日本 茶道发展而来的词语。
  • 例如:改变你的穿衣风格,换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型,去旅游,甚至针对对方的兴趣爱好尝试新的活动等等,拍下有吸引力的照片发在朋友圈上,当对方看到你的朋友圈展示往往会觉得
  • 微软修复了导致 Explorer.exe 在单击任务栏上的日期和时间按钮以访问关闭勿扰的新通知时崩溃的问题。修复了如果用户单击任务栏中的快照组,在停靠和取消停靠
  • 作为一个bi明明和LG比起人群是同样的性少数人群,为什么你们同性性恋就可以要求不被歧视的自由,然后对说双性恋也要想有同样不被歧视的自由,是不是对单性恋来说不公平
  • 某碳基生物围绕太阳系唯一恒星旋转第26年~找个没人地方感叹一下,想了想微博合适,没想过自己也会变成矫情的怪物,就当这个节日突然来潮的心血吧,想是觉得自己近几年来
  • 3.部分匿名用户提供奖品由我对接,中奖者在中奖后可联系我兑换奖品。15号付款,20号物流还是揽件,25号自动收货了,收货了无法维权(也是我傻,这么多天物流不动没
  • 前面的部分乘客通过地铁内部的人行通道出去了,可能水越来越大已无法从车头安全撤出,也可能是别的我不知道的原因,工作人员又让剩下的乘客退回车尾等待救援。我快崩溃了,
  • 此后,末学经常和家母说供养三宝的种种功德利益,或为家母读《佛说阿弥陀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家母都听的很欢喜…。二是,虽然,在家父往生后,末学即刻为家父在寺院做
  • 他的鼻唇角基本90度,鼻颌角接近120度,海鸥线明显,鼻基底优异,这都是明星的鼻子标准了!#偶像梦幻祭[超话]#我也来扩扩互fo啦!这里es大楼全员推!但本质园
  • —大宝法王噶玛巴《三恶道的开示》#电影中国医生# 疫情面前,没有什么白衣天使,真的都是有血有肉的白衣战士,挡在患者与死神之间,他们是中国医生与中国护士!这个部分
  • #VOICARION# 小知把#信长之犬# 千秋乐副音轨对照视频听了一遍,把里面与#石田彰# 先生有关的部分摘出来分享给大家作为石饭真的一本满足呢今晚8点即
  • 更让她发愁的是,曾经因乒乓球被誉为国民偶像,却被日本媒体报道被桌球协会推迟了之前确认的合作,至少要到半年后才有机会重启。其实江宏杰在结婚前就已经退役,因为有伤在
  • 孩子,你的下半辈子,我也没能力供养了,所以,你也要加油,争取让自己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01 孩子,如今你长大了,独立了,今后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自己负责。
  • 阿方?她早上去上香,也没有忘记为我许愿,说实话真的受宠若惊。
  • ”在节目中邓亚萍提出了让自己儿子去PDD的YM俱乐部“进修”的愿望,希望儿子可以了解电竞行业出人头地同样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新老两代竞技人看待电竞的视角会
  • 爱度医疗美容一贯以专业化、国际化、资本化的发展战略模式,整合国际高端医疗资源,汇聚全球先进的整形美容技术、知名的医生、安全的产品。爱度医疗美容一贯以专业化、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