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作风建设年 | 哈尔滨市公安局香坊分局:情指中心着力打造智慧警务大脑】

“站住!别动!”今年六月,哈尔滨市公安局香坊分局香坊大街派出所辖区尚志公园内,一名企图实施犯罪的男子被民警抓获,处理警情只有短短3分钟。警方为何如此迅速?

“这主要依托分局情指中心最强“大脑”,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发挥“司令部”“参谋部”“作战部”指挥协同作战的结果。”香坊分局情指中心主任陶瑞介绍。

近年来,哈尔滨市公安局以网格化智能防控体系建设为基础,着力打造智慧警务,有效提升基层派出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特别是能力作风建设年开展以来,我们通过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流程化再造,打造了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促进了全市公安警务模式转型,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彤说。

科技支撑 布建“最灵触角”

在香坊分局情指中心,我们看见大屏幕上正实时显示辖区内各街道的实况,当某一地点发生警情,巡控民警点击放大就能知晓具体情况,进行迅速处理。

“这个中心就好比为一个“中枢大脑”,研发这个“一体化指调平台”,主要围绕打击犯罪、防范案件、管理重点单位和行业等职能,完善和呈现“动态+静态”“智能+人工”层面,实现一网治全域的智慧警务运行机制。”香坊分局情指中心主任陶瑞介绍。

借助该平台可以对所有巡逻警车实时在线指挥,做到对警车“看得见”。此外,通过调取事发现场及周边监控、无线图传等,查看事发现场、周边地区以及民警的巡逻处警实时情况等视频图像,做到对现场“看得见”。一旦发生警情,立即就近调度、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健全科技手段融合运行模式,直接推送分析结果,实现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转变。”香坊分局情指中心主任陶瑞介绍。

高效融合 发挥“最佳效益”

7月13日下午,市公安局香坊分局军民街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在民警到达前,小区"冰城红警"已经赶到并将准确位置告知民警。

民警在小区"冰城红警"的带领下发现屋内着火并有人员被困,迅速将现场情况反馈给综合指挥室,借助物业送来的工具民警成功破门进入屋内救起一名老人,并与物业人员配合灭火。因为警民联合处置迅速,没有引发更大的火警和险情。

据了解老人抽烟时烟头掉到枕头上引起明火,但由于身体残疾活动受限,直到民警赶来得救。“多亏民警及时救助,我弟弟才得救”老人的姐姐说。

这是推行警务机制改革以来迅速处理警情的缩影。香坊分局通过严格审查筛选备案,依托基层党组织和居委会、村委会,将治安协管员、物业保安员、停车收费员、商企治安员、治安志愿者、社区干部、网格员、楼长和村、屯长等人员纳入“冰城红警”志愿者队伍,目前香坊区"冰城红警"已有3100人。

“这支队伍是对公安工作的补充,运行以来大幅缩短社区警务队处警时间,目前"冰城红警"队伍已经在救助、打击、维护辖区稳定等的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香坊分局政委玄亚庆介绍。

除此以外,香坊分局还重新选择社区警务室,率先开展六顺派出所的社会警务室同街道社区共同办公的新模式,有效分流非警务事件,全面提升社区民警矛盾解决能力,开展辖区内单位、居委会、社区党员多单位“会诊”,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层级构建 启动“最高效率”

夏季夜晚大排档食客云集、人声鼎沸,同时也是警情高发期,辖区内六顺街派出所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室的“中枢核心”作用,通过警情研判,梳理辖区易发案、高发案场所区域,科学规划巡逻路线,根据辖区特点将每日夜巡延长至0时30分。同时依托市局、分局科技支撑,打造“平安六顺可视化防控网”,将辖区烧烤、大排档、电音烤吧等警情多发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补点、整合接入综合指挥室,并与分局情指中心联动,实现重点区域、重要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定期开展“云巡逻”,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有效压低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去年5-7月,警情数下降33.3%,连续两个月实现烧烤、大排档、KTV等治安重点场所“零发案”。

这样的改观得益于市公安局坚持科技支撑、数据赋能,依托情指中心,并在全市派出所开展“智慧派出所”建设的探索。

“我们坚持做强层级构建,开展全区大巡逻防控支援机制,既发挥科技装备调度优势,划定巡控区域、协作区、支援区,规范勤务时间、警力构成、装备标准等细节,同时利用4G执法记录仪实时掌握派出所网格化巡控车组运行状态,形成全区“两级指挥体系”,为快速反应、迅速有效的处置各类突发警情创造优先条件。”市公安局香坊分局局长肖景涛介绍。

据了解,香坊分局情指中心以“综合指挥室”为圆心,“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为半径的属地作战全覆盖,切实达到“1+1>2”的社会改革新局面。通过对全区警情分析以及各派出所警力的调研,制定了《香坊公安分局快速反应暨巡逻工作机制》。通过提升夏季大排档、KTV等娱乐场所巡控效率,开展夜间督导等工作。自6月1日推进夜间巡控工作以来,打架斗殴类警情同比去年同期下降83.95 %,实现了见警率、管事率上升,警情数下降的“两升一降”。

【能力作风建设年|哈尔滨市公安局香坊分局:情指中心着力打造智慧警务大脑】

“站住!别动!”今年六月,哈尔滨市公安局香坊分局香坊大街派出所辖区尚志公园内,一名企图实施犯罪的男子被民警抓获,处理警情只有短短3分钟。警方为何如此迅速?
“这主要依托分局情指中心最强“大脑”,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发挥“司令部”“参谋部”“作战部”指挥协同作战的结果。”香坊分局情指中心主任陶瑞介绍。
近年来,哈尔滨市公安局以网格化智能防控体系建设为基础,着力打造智慧警务,有效提升基层派出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特别是能力作风建设年开展以来,我们通过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流程化再造,打造了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促进了全市公安警务模式转型,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彤说。
科技支撑 布建“最灵触角”
在香坊分局情指中心,我们看见大屏幕上正实时显示辖区内各街道的实况,当某一地点发生警情,巡控民警点击放大就能知晓具体情况,进行迅速处理。
“这个中心就好比为一个“中枢大脑”,研发这个“一体化指调平台”,主要围绕打击犯罪、防范案件、管理重点单位和行业等职能,完善和呈现“动态+静态”“智能+人工”层面,实现一网治全域的智慧警务运行机制。”香坊分局情指中心主任陶瑞介绍。
借助该平台可以对所有巡逻警车实时在线指挥,做到对警车“看得见”。此外,通过调取事发现场及周边监控、无线图传等,查看事发现场、周边地区以及民警的巡逻处警实时情况等视频图像,做到对现场“看得见”。一旦发生警情,立即就近调度、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健全科技手段融合运行模式,直接推送分析结果,实现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转变。”香坊分局情指中心主任陶瑞介绍。
高效融合 发挥“最佳效益”
7月13日下午,市公安局香坊分局军民街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在民警到达前,小区"冰城红警"已经赶到并将准确位置告知民警。
民警在小区"冰城红警"的带领下发现屋内着火并有人员被困,迅速将现场情况反馈给综合指挥室,借助物业送来的工具民警成功破门进入屋内救起一名老人,并与物业人员配合灭火。因为警民联合处置迅速,没有引发更大的火警和险情。
据了解老人抽烟时烟头掉到枕头上引起明火,但由于身体残疾活动受限,直到民警赶来得救。“多亏民警及时救助,我弟弟才得救”老人的姐姐说。
这是推行警务机制改革以来迅速处理警情的缩影。香坊分局通过严格审查筛选备案,依托基层党组织和居委会、村委会,将治安协管员、物业保安员、停车收费员、商企治安员、治安志愿者、社区干部、网格员、楼长和村、屯长等人员纳入“冰城红警”志愿者队伍,目前香坊区"冰城红警"已有3100人。
“这支队伍是对公安工作的补充,运行以来大幅缩短社区警务队处警时间,目前"冰城红警"队伍已经在救助、打击、维护辖区稳定等的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香坊分局政委玄亚庆介绍。
除此以外,香坊分局还重新选择社区警务室,率先开展六顺派出所的社会警务室同街道社区共同办公的新模式,有效分流非警务事件,全面提升社区民警矛盾解决能力,开展辖区内单位、居委会、社区党员多单位“会诊”,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层级构建 启动“最高效率”
夏季夜晚大排档食客云集、人声鼎沸,同时也是警情高发期,辖区内六顺街派出所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室的“中枢核心”作用,通过警情研判,梳理辖区易发案、高发案场所区域,科学规划巡逻路线,根据辖区特点将每日夜巡延长至0时30分。同时依托市局、分局科技支撑,打造“平安六顺可视化防控网”,将辖区烧烤、大排档、电音烤吧等警情多发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补点、整合接入综合指挥室,并与分局情指中心联动,实现重点区域、重要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定期开展“云巡逻”,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有效压低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去年5-7月,警情数下降33.3%,连续两个月实现烧烤、大排档、KTV等治安重点场所“零发案”。
这样的改观得益于市公安局坚持科技支撑、数据赋能,依托情指中心,并在全市派出所开展“智慧派出所”建设的探索。
“我们坚持做强层级构建,开展全区大巡逻防控支援机制,既发挥科技装备调度优势,划定巡控区域、协作区、支援区,规范勤务时间、警力构成、装备标准等细节,同时利用4G执法记录仪实时掌握派出所网格化巡控车组运行状态,形成全区“两级指挥体系”,为快速反应、迅速有效的处置各类突发警情创造优先条件。”市公安局香坊分局局长肖景涛介绍。
据了解,香坊分局情指中心以“综合指挥室”为圆心,“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为半径的属地作战全覆盖,切实达到“1+1>2”的社会改革新局面。通过对全区警情分析以及各派出所警力的调研,制定了《香坊公安分局快速反应暨巡逻工作机制》。通过提升夏季大排档、KTV等娱乐场所巡控效率,开展夜间督导等工作。自6月1日推进夜间巡控工作以来,打架斗殴类警情同比去年同期下降83.95 %,实现了见警率、管事率上升,警情数下降的“两升一降”。

【天津最后的渔村:靠海吃海,更要“养海”】
  大神堂,津门第一缕曙光照耀的地方,也是天津至今唯一仍保持传统打鱼作业的的渔村。

  在这个2000多人的小村庄里,传统与巨变并存。

  一早出海打鱼,涨潮回港卖海货,大神堂村的渔民依然保持着传统渔业的诸多风俗。

  大神堂,津门第一缕曙光照耀的地方

  昔日的小渔港如今变身现代化码头;过去身披油布衣、划着小木船的渔民住进楼房、开上了小车……靠海吃海的渔民从“捕鱼达人”变身为“旅游业者”。

  大神堂村民搬进了楼房

  渔船走上了“智慧之路”

  清晨,位于滨海新区的大神堂在曙光中醒来,大神堂的大门上刻着“神港”两个字。这是天津市150多公里海岸线上最后的一个渔村,也是天津的最东面,“津门第一缕曙光”照耀在这里。

  大神堂的大门上刻着“神港”两个字

  每年5月到9月是休渔期,数十条渔船有序地停靠在岸边,有的渔民在梳理修补渔网,有的检查机器设备,休渔期的大神堂码头一片宁静,渔民们休养生息,等待开海的那一天。

  大神堂码头上,一条钢壳渔船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这艘船长31米,宽5.7米,是这个码头上最大的船。2021年12月,渔民李永全花费280万元购置了这个新型“重器”。

  “这是探鱼器,利用3D成像技术能直接看到海底有没有礁石、海产品量大不大、自己的网撒在了哪里,如果有断网还能利用探鱼器找回来。这是北斗卫星,遇险时可以发射信号,救援部门就知道你在哪个方位了。” 在驾驶舱里,李永全“讲解”着他的新船,颇为兴奋,数字雷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李永全的这艘安全系数极高的渔船走上了“智慧之路。”

  49岁的李永全是大神堂村人,18岁便和父亲开着木质捕捞渔船出海打鱼。大神堂是天津最后的渔村,靠海吃海,捕鱼是大神堂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方式,但捕鱼太苦,很多村民转做其他行业,目前大神堂还剩下60多条渔船,100多人靠打鱼为生。

  从事了30年的捕鱼生涯,捕鱼的辛苦、危险都是李永全的经历,他曾转行卖过海鲜产品,但在大海上的自由吸引他重回渔民的身份。

  “过去用的是无动力帆船,没有天气预报,只凭指南针出海,必须靠经验看好风向算好潮期,有时风大怕危险,更不敢出海作业,极大地制约捕捞效益。现在渔船安装了先进的卫星导航、通讯系统,在海上还能收听天气预报和预警通知,渔民等于有了‘护身符’。”从最初的小木渔船,到现在的钢制渔船,李永全见证了渔业的巨大变化。

  海洋环境的改善也是吸引李永全坚持下来的原因,常年与大海为伍,李永全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喜人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渔民出海一趟能捕2000多斤鱼,一斤重的海螃蟹也不稀罕。但是由于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渤海的渔业资源一度减少,渔民出海打捞的鱼虾产量越来越低。”

  靠海吃海,更要“养海”。随着近年来伏季休渔政策的推行,海洋生态得到修复,渔民捕捞量有所上升。“鱼多了、虾蟹多了,休渔才能捕到更多的鱼,现在每次出海都能捕捞1000多斤。”李永全说。

  渔村的昨日

  “我是刘翠波,出海打鱼哥,家在汉沽住,文化了解多。”在刘翠波的抖音主页上,他这样介绍自己。

  57岁的刘翠波可谓大神堂的“网红”,他写渔家故事,拍短视频,教做渔家菜,办渔家故事和汉沽非遗展览,出版《渔民笔下渔家事》《蔡家堡记忆》等多部著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讲述着大神堂的故事和变化。

  刘翠波自小在渔村里长大,儿时,他走出家门十几步就是海边,游泳、在岸边捉小鱼小虾,刘翠波在海边自由快乐地成长。

  在刘翠波的印象中,从记事起,爸爸就靠用渔具在海边捕捞海鲜养活一家人,“在海边拉网,落潮的时候网里能收获很多鱼虾海鲜。”刘翠波渐渐长大,十几岁开始跟着父亲一起捕鱼。

  出海打鱼很苦。满潮出海满朝归是出海捕鱼的规律,渔民常常在深夜出发,一出海就是几天或十几天,“为了在鱼汛期多捞鱼,一出海就是连轴转,基本上睡不了觉。”刘翠波说,辛苦之外,渔民的“职业病”很多,风湿病、腰腿疼,渔民每天的衣服都是湿答答的。

  虽然辛苦,但那个年代,捕鱼的收益颇丰,“一网子下去最多能捞上千万渔获,一天就能赚几百块钱,那个时候,海面上几百艘船打着灯连夜干,把海面都照亮了。”

  昔日,刘翠波捕鱼的丰收

  “富了海边的,发了摆摊的。”改革开放后,大神堂的名气越来越大,村里的万元户很多,“当时有个笑话,媒婆介绍对象,问对方是想找拿镰刀的,还是拉渔网的,姑娘们都愿意嫁给渔民,那会儿的渔民都能娶到漂亮媳妇。”

  但渐渐的,刘翠波也体会到了海洋环境的变化,由于过度捕捞,大海透支了,刘翠波出海的收获越来越少。“渔船越来越大,渔网越来越细,没过几年,鱼就少多了。”刘翠波说,有时一天捕的鱼几个篮子就装完,最难的时候,连船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去了。

  “网红”渔民

  我国在东海、黄渤海海域实行全面伏季休渔制度后,大神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李永全用改善渔具的方式提高捕捞量,坚持以捕鱼为生。

  刘翠波则换了思路,做起渔业旅游。“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过要换个吃法。”刘翠波说。

  上世纪90年代,海产品销售、加工业、出海一日游等产业在沿海区域逐渐发展起来,“我们300多户的小村庄,最多的时候开了20多个海鲜餐馆,顾客吃完了去出海游,观光休闲船对游客的吸引力很大。”

  刘翠波简单改造,把自家木船变成观光休闲船,带着游客出海。游客们拼团出海,基本十个人一条船,除了出海,刘翠波还会给游客展示在船上撒网捕鱼的方式,再熬上一条鲜美的海鱼、做上皮皮虾、虾酱炒鸡蛋等渔家饭,让游客体验渔民生活。

  刘翠波带着游客出海

  目前,大神堂有20多条观光船,与其他的观光船相比,在刘翠波的游船上,可以感受到地道的风土人情。“来我船上的很多外地游客,有时候我唱上几句‘渔家号子’,他们都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一直都想把那些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渔家谚语’‘渔家号子’传承下去,现在还会这些的太少了,我们不能让传统民俗枯竭了。”

  2017年,天津市政府要求加强对休闲渔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统一改造休闲渔船。刘翠波趁着“渔船更新改造资金补贴”的好政策,贷款投资了70万元,让船厂定制了一艘钢制渔船,“这些年国家对渔民的政策真是太好了,要不是有贴息贷款,70多万元的新船我真是想都不敢想……”

  2017年,刘翠波贷款定制的钢制渔船

  刘翠波的生活透着海风,透着民俗,每到鱼汛期,很多人慕名去坐刘翠波的渔船。黝黑的面容、纯正的汉沽方言,笑容里透着朴实,刘翠波成了渔民的“形象代言人”,在渔船上,他给游客讲渔家的故事,故事生动细致,让游客了解渔家的生活。

  休渔期的时候,刘翠波也不闲着,他拍视频讲渔家故事,收集民俗历史,如今,刘翠波的孩子已经成年,没有了生活的压力,他把更多的经历投入收集传播特色渔家民俗文化上。

  休渔期,渔民们修船捕网

  刘翠波说,经历了渤海综合治理带来的变化,曾经的风景回来了,如今的生活有滋有味,这些故事,他们还要讲给孩子们听,一起守护海洋,这个蓝色家园。

  渔民的新生活

  靠海吃海,大神堂有过光辉的历史,也经历了失落。渔民们也意识到,只有让眼前的这片海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才有可能重现往日的辉煌。

  2018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天津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禁止非法捕捞等,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随着增殖放流和伏期休渔等措施的深入落实,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

  “养海”换回了海洋资源,渔民的思路转变了,有了新想法,纷纷投资水产养殖、开饭店、办冷库、从事海产品加工、水产批发等多种经营模式。

  “客悦居海鲜馆”的老板刘宝菊是大神堂村人,父亲也是当地渔民,刘宝菊成年后在村里的网厂上班。

  十多年前,看到大神堂村的新变化,刘宝菊盖了三间房,办起了这家饭店。“想要吃海鲜的,北京人经常往天津跑,天津人经常往大神堂跑。”“客悦居海鲜馆”离大神堂码头只有100多米距离,开海的季节,渔船每天能捕获新鲜的海鲜,刘宝菊和渔民商定好,渔民会把当天捕捞的海鲜送来,鲜美的海鲜、渔家最传统的烹饪方法,刘宝菊的饭店很是火爆。几年前,刘宝菊又将饭店扩建出10多个包间,“到了开海季,周末或假期都是满的,包间坐不下,我在大厅尽量多摆上桌子,也都坐满了人。”

  刘宝菊经营“客悦居海鲜馆”已经20多年了

  “大神堂村2000多口人,传统的渔民还剩下100多人,60多条渔船,部分村民充实到二产、三产,有的村民干修船,有的干养殖、育苗,还有的村民开起了渔家乐。靠海吃海,大家还是更愿意做和海有关的事情。”大神堂村所属寨上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寨上街现有现代设施渔业繁育养成企业13家,2021年全街渔业生产总值13458万元,其中海洋捕捞收入5634万元,渔业产业转型收入占比远高于传统捕捞收入。

  此外,休闲渔业已成为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动农渔民就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神堂将拟推动大神堂渔港提升改造项目:对大神堂外港进行扩建,将渔港建成集渔船停靠、上水、上油、渔船维修和海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渔港。同时,对内港进行提升改造,发展游客休闲、购物、观光、娱乐等项目。

  根据规划,大神堂和周边几个渔村进行了整体拆迁。村民们通过宅基地换房,以及补贴等政策,纷纷就近搬入了汉沽城区。对于搬迁出来的人们,政府帮着安置就业;放不下渔船的人,继续拿着捕捞许可证,在近海规定的渔业水域捕捞。

  刘翠波从没有想过,自己能住进两室一厅的高楼,社区还有健身广场、小花园。每天晚上,刘翠波都要到小区楼下的健身广场去锻炼身体,“以前住的平房又旧又潮,现在的生活环境这么好,知足着呢。”

  2021年,海洋领域污染防治攻坚的首战告捷,天津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70.4%,在环渤海三省一市中改善幅度最大。水清滩净,鱼鸥翔集,刘翠波说,他看见过白腰杓鹬等临危鸟类在近海岸的潮间带上栖息觅食……
https://t.cn/A6SP9cB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SkinCareRx超级治愈的香薰品牌NEST折扣了,除了之前给大家推荐的竹子味道的蜡烛,他家的室内扩香也很值得入手,扩香范围很大,放在客厅 或者洗手间都会有恰
  •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
  • 2022.3.4昨天晚上可能是有点发烧了在被窝里一直一直出汗折腾了好久才睡着还好睡醒之后就好了[哈哈][哈哈]上午看着看着课件直接给我整懵了还好有规律看懂了[晕
  • 所有的一切最终汇成一句话:"Nothing matters, things are getting better."据说人的一生会遇到826
  • ”---“太好了,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了”可是少年,此时的你又在哪里?是年少的那个女孩,让我看到,这个世界,原来如此缤纷,可是为什么?
  • 教授摇了摇头,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到,第二家摊位在豆芽菜的生长器上,另外压了一块石头吗?大家都知道我喜歡吃豆芽菜,今天蔣公廚房本日午餐,就用豆芽菜來做個不一樣的
  • 房子怪圈 振り出しに戻った隣人 没想到,十几年后,我和老黄、老刘又成了邻居。 十数年後、私と黄さん、劉さんが意外にも再び隣人となった。 我们三人,原
  •   在与刘芸聊天的过程中,她向记者介绍,在几次临床治疗过程中,自己得到了别人的无偿援助,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撸袖献血,于是把精力放在熊猫血公益事业宣传上,“稀有血型
  • 虽然不会有人看……但这里是小若!他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快乐!
  • 」#杨超越[超话]#|#30天安利杨超越# Day 7 关于她最感动的一件事:其实想想还真的挺多的许许多多件小事汇聚到一起[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eg:许
  • 说三道四那是上不了台面的人才会做的事,你要允许一切发生,甚至接受突如其来的恶意然后微笑转身告诉自己你们本就不是同一种人,欲成大树莫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草蝇,不被
  • 所以,我老说,没事别去算命,有事更不要算命,你去算命,他可能学了三年、学了三个月、甚至有学了三天刚接触点窍门就跃跃欲试想看看灵不灵的,他们和你一样,也是靠蒙,惟
  • 从小捡别人衣服穿,一直想整牙也是等自己工作了才分期付款整的……每次我说我没房子,我妈就会说“你结婚啥都有了……”害,太难了,真的太难了,人活着真的好难微博就是我
  • 其实最开始是因为综艺才渐渐关注你的 因为玩游戏的胜负欲和我简直一模一样 朋友总说我心里放了太多人 可你不一样,就像学生时代隔壁班的大男孩 爱笑爱打球永远热血吵吵
  • 新置顶话痨吐槽怪阴暗b每天叨叨,点我看啥b大学牲在线发疯。不会写文垃圾得很但是又菜又爱玩,尤其是开学后可能更不会写文了所以之前为了看文关注的可以考虑取关(除非你
  • 联合治疗的重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抗衰治疗项目,一定要找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给出治疗建议。通常联合治疗比单独项目治疗效果更显著,联合治疗并不是简单的将几个项目结合在一
  • 我将爱你,如同我的身子,因为在上帝眼中,我们是合而为一的。在我们眼所能见、耳所能听的这个世界,上帝不会将我的手置于你的手中。
  • #爱家韩语[超话]# #韩语单词# 【中国的韩语省份说法 (建议收藏)】北京 북경 (베이징)吉林 길림 (지린)浙江 절강 (저장)福建 북건 (부젠)山东
  • 【人大代表潘冬梅:点赞温江营商环境,“提醒式”服务很贴心】#温江快讯# 温江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让区人大代表、四川知音元集团董事长潘冬梅感到
  • 自己在有限的生存时间里,有一个好的状态,有一些情趣爱好,每天所做的事都顺应心意,感觉生动美好,就很幸福。我回想了一下,我一个人的时候,看书养花画画煲剧追星旅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