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北京按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快进键#】中轴线上庄严恢宏的殿宇楼阁、四合院里质朴诙谐的京腔京韵,京剧舞台上的唱念做打、金字招牌下的技艺传承,随处可见的红色记忆、星罗棋布的奥运遗产……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汇聚起北京独具魅力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

“文化,是北京最大的魅力。”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的作家梁晓声这样感慨!

的确,北京城里的一砖一瓦,一条胡同、一个地名都藏着说不尽的故事。如何擦亮文化这张“金名片”,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北京,按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快进键”。

将红色印记深深镌刻在人们心里

2021年,年度大剧《觉醒年代》火遍大江南北,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话剧《香山之夜》在各地舞台上常演不衰……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激荡着亿万观众的满腔豪情。

一百年前,红色文化在北京这座城市孕育发芽、蓬勃生长;一百年后,红色“课堂”吸引无数年轻人前来瞻仰追忆。红色文化是当代首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从北大红楼开始传播,‘七七事变’吹响全民族浴血抗战的号角,香山革命纪念地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这样定位,“为了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北京全力打造了‘建党’‘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

以北大红楼、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地等为重点,北京着力推动在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连片成群。北大红楼、《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亢慕义斋”旧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31处与党早期创建有关的重要会议场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得到保护修缮、立牌存念。通过党史展览馆建设,重大纪念日、革命历史事件蕴含的红色文化价值被深度挖掘……

绿树掩映下的西城区椿树街道京报馆旧址,是最早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传奇报人、共产党员邵飘萍战斗过的地方。从2021年至今,在这里举办的“聆听四点钟”红色初心课堂已近百场。一批一批来访者,在这里缅怀先烈,重温追求真理的革命岁月。“怀念您、致敬您,也相信您,只是更早地看见了这一曙光……”无数观众和这位留言者一样,将红色印记深深镌刻在心里。

让古都神韵永存于城市记忆之中

不久前,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收到的一份请求,让他颇为感慨——北京史家小学的一群学生想拍一个反映北京中轴线的短视频,几经辗转找到他,希望得到专业指导。

中轴线,是北京古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以往,这似乎是专业部门的事情,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甚至小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年北京不遗余力推动古都文化保护的实践,已经让古都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古都文化是首都文化重要的根脉。近年来,随着“老城不能再拆了”理念的步步落实,北京更加注重保护传承的长期性和整体性。

北京前门的三里河,曾有500多年历史,在《明史》中有专门记载,居民沿河而居,戏楼、会馆错落其间。但到清末,随着人口增加、新的泄洪通道形成,已被填平。2016年,北京启动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让三里河重现于世。“瞧,这脚下古石板、百年香椿树,蜿蜒的溪流水……”漫步在河畔,在这里工作生活近50年的老居民周丽连声赞叹,“‘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景象又回来了!”

还古都以历史风貌,还市民以旧时记忆。在北京,不仅更多的“三里河美景”正重新回到市民身边,还有众多背街小巷,通过整治提升,一改脏乱差的印象,恢复了古朴整洁的风格,成为闹中取静的网红打卡地。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说。目前,北京正努力探索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北京路径”,工作格局由城市站位转向首都站位,工作理念由旧城改造转向老城保护,工作对象由重点保护转向全域保护,工作重心由静态保护转向活化利用,努力展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

以丰富的文化供给激活创新活力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8月5日,在修葺一新的正乙祠戏楼,昆曲《牡丹亭》正在上演。随着杜丽娘长袖起舞,观众沉浸在凄美动人的故事里。

位于前门西河沿街的正乙祠戏楼,已有30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戏楼活化石”。在这里,京剧大师梅兰芳祖孙三代都曾登台献艺,留下了芳华绝代的身影。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经过深入调研,将正乙祠戏楼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

“文艺院团演出进入会馆旧址,是首都文化建设的一个创新之举。在有岁月感的建筑中品味艺术之美,是一种格外与众不同的文化享受。”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烁深有感触。

文化的根本,在于服务人民。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与诗和远方的相遇,北京全力推进“书香京城”,近年来建设了2000家实体书店;

为了让历史文物能够浸润日常“活起来”,北京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让各类博物馆的体系布局与城市空间发展珠联璧合;

为了让观众享受高水平的文化盛宴,北京倾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品牌,大小剧场各美其美,2021年,北京13家市属文艺院团和国家大剧院共创排舞台剧111部。

为了克服疫情影响,北京打造“云端”演艺新空间。前不久,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版《茶馆》在首都剧场上演,院方首开8K高清实时直播,创下了一场大戏5000万次播放量的纪录。

刚刚发布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0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0.5%,这也是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经济的比重首次超过10%。这一比重稳居全国第一……

“北京正在通过科技、金融、旅游、教育的全面融合,持续助推文化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文资中心主任刘绍坚说,“特别是科技赋能文化发展,正在成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新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北京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46.5亿元,占全国文化新业态企业收入的比重为25.9%。文化内容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脚步仍在加快!(光明日报)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6】北京,按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快进键”
中轴线上庄严恢宏的殿宇楼阁、四合院里质朴诙谐的京腔京韵,京剧舞台上的唱念做打、金字招牌下的技艺传承,随处可见的红色记忆、星罗棋布的奥运遗产……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汇聚起北京独具魅力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

“文化,是北京最大的魅力。”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的作家梁晓声这样感慨!

的确,北京城里的一砖一瓦,一条胡同、一个地名都藏着说不尽的故事。如何擦亮文化这张“金名片”,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北京,按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快进键”。

将红色印记深深镌刻在人们心里

2021年,年度大剧《觉醒年代》火遍大江南北,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话剧《香山之夜》在各地舞台上常演不衰……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激荡着亿万观众的满腔豪情。

一百年前,红色文化在北京这座城市孕育发芽、蓬勃生长;一百年后,红色“课堂”吸引无数年轻人前来瞻仰追忆。红色文化是当代首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从北大红楼开始传播,‘七七事变’吹响全民族浴血抗战的号角,香山革命纪念地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这样定位,“为了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北京全力打造了‘建党’‘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

以北大红楼、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地等为重点,北京着力推动在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连片成群。北大红楼、《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亢慕义斋”旧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31处与党早期创建有关的重要会议场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得到保护修缮、立牌存念。通过党史展览馆建设,重大纪念日、革命历史事件蕴含的红色文化价值被深度挖掘……

绿树掩映下的西城区椿树街道京报馆旧址,是最早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传奇报人、共产党员邵飘萍战斗过的地方。从2021年至今,在这里举办的“聆听四点钟”红色初心课堂已近百场。一批一批来访者,在这里缅怀先烈,重温追求真理的革命岁月。“怀念您、致敬您,也相信您,只是更早地看见了这一曙光……”无数观众和这位留言者一样,将红色印记深深镌刻在心里。

让古都神韵永存于城市记忆之中

不久前,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收到的一份请求,让他颇为感慨——北京史家小学的一群学生想拍一个反映北京中轴线的短视频,几经辗转找到他,希望得到专业指导。

中轴线,是北京古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以往,这似乎是专业部门的事情,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甚至小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年北京不遗余力推动古都文化保护的实践,已经让古都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古都文化是首都文化重要的根脉。近年来,随着“老城不能再拆了”理念的步步落实,北京更加注重保护传承的长期性和整体性。

北京前门的三里河,曾有500多年历史,在《明史》中有专门记载,居民沿河而居,戏楼、会馆错落其间。但到清末,随着人口增加、新的泄洪通道形成,已被填平。2016年,北京启动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让三里河重现于世。“瞧,这脚下古石板、百年香椿树,蜿蜒的溪流水……”漫步在河畔,在这里工作生活近50年的老居民周丽连声赞叹,“‘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景象又回来了!”

还古都以历史风貌,还市民以旧时记忆。在北京,不仅更多的“三里河美景”正重新回到市民身边,还有众多背街小巷,通过整治提升,一改脏乱差的印象,恢复了古朴整洁的风格,成为闹中取静的网红打卡地。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说。目前,北京正努力探索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北京路径”,工作格局由城市站位转向首都站位,工作理念由旧城改造转向老城保护,工作对象由重点保护转向全域保护,工作重心由静态保护转向活化利用,努力展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

以丰富的文化供给激活创新活力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8月5日,在修葺一新的正乙祠戏楼,昆曲《牡丹亭》正在上演。随着杜丽娘长袖起舞,观众沉浸在凄美动人的故事里。

位于前门西河沿街的正乙祠戏楼,已有30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戏楼活化石”。在这里,京剧大师梅兰芳祖孙三代都曾登台献艺,留下了芳华绝代的身影。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经过深入调研,将正乙祠戏楼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

“文艺院团演出进入会馆旧址,是首都文化建设的一个创新之举。在有岁月感的建筑中品味艺术之美,是一种格外与众不同的文化享受。”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烁深有感触。

文化的根本,在于服务人民。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与诗和远方的相遇,北京全力推进“书香京城”,近年来建设了2000家实体书店;

为了让历史文物能够浸润日常“活起来”,北京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让各类博物馆的体系布局与城市空间发展珠联璧合;

为了让观众享受高水平的文化盛宴,北京倾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品牌,大小剧场各美其美,2021年,北京13家市属文艺院团和国家大剧院共创排舞台剧111部。

为了克服疫情影响,北京打造“云端”演艺新空间。前不久,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版《茶馆》在首都剧场上演,院方首开8K高清实时直播,创下了一场大戏5000万次播放量的纪录。

刚刚发布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0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0.5%,这也是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经济的比重首次超过10%。这一比重稳居全国第一……

“北京正在通过科技、金融、旅游、教育的全面融合,持续助推文化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文资中心主任刘绍坚说,“特别是科技赋能文化发展,正在成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新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北京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46.5亿元,占全国文化新业态企业收入的比重为25.9%。文化内容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脚步仍在加快!(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北京按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快进键#】中轴线上庄严恢宏的殿宇楼阁、四合院里质朴诙谐的京腔京韵,京剧舞台上的唱念做打、金字招牌下的技艺传承,随处可见的红色记忆、星罗棋布的奥运遗产……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汇聚起北京独具魅力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

“文化,是北京最大的魅力。”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的作家梁晓声这样感慨!

的确,北京城里的一砖一瓦,一条胡同、一个地名都藏着说不尽的故事。如何擦亮文化这张“金名片”,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北京,按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快进键”。

将红色印记深深镌刻在人们心里

2021年,年度大剧《觉醒年代》火遍大江南北,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话剧《香山之夜》在各地舞台上常演不衰……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激荡着亿万观众的满腔豪情。

一百年前,红色文化在北京这座城市孕育发芽、蓬勃生长;一百年后,红色“课堂”吸引无数年轻人前来瞻仰追忆。红色文化是当代首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从北大红楼开始传播,‘七七事变’吹响全民族浴血抗战的号角,香山革命纪念地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这样定位,“为了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北京全力打造了‘建党’‘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

以北大红楼、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地等为重点,北京着力推动在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连片成群。北大红楼、《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亢慕义斋”旧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31处与党早期创建有关的重要会议场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得到保护修缮、立牌存念。通过党史展览馆建设,重大纪念日、革命历史事件蕴含的红色文化价值被深度挖掘……

绿树掩映下的西城区椿树街道京报馆旧址,是最早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传奇报人、共产党员邵飘萍战斗过的地方。从2021年至今,在这里举办的“聆听四点钟”红色初心课堂已近百场。一批一批来访者,在这里缅怀先烈,重温追求真理的革命岁月。“怀念您、致敬您,也相信您,只是更早地看见了这一曙光……”无数观众和这位留言者一样,将红色印记深深镌刻在心里。

让古都神韵永存于城市记忆之中

不久前,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收到的一份请求,让他颇为感慨——北京史家小学的一群学生想拍一个反映北京中轴线的短视频,几经辗转找到他,希望得到专业指导。

中轴线,是北京古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以往,这似乎是专业部门的事情,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甚至小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年北京不遗余力推动古都文化保护的实践,已经让古都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古都文化是首都文化重要的根脉。近年来,随着“老城不能再拆了”理念的步步落实,北京更加注重保护传承的长期性和整体性。

北京前门的三里河,曾有500多年历史,在《明史》中有专门记载,居民沿河而居,戏楼、会馆错落其间。但到清末,随着人口增加、新的泄洪通道形成,已被填平。2016年,北京启动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让三里河重现于世。“瞧,这脚下古石板、百年香椿树,蜿蜒的溪流水……”漫步在河畔,在这里工作生活近50年的老居民周丽连声赞叹,“‘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景象又回来了!”

还古都以历史风貌,还市民以旧时记忆。在北京,不仅更多的“三里河美景”正重新回到市民身边,还有众多背街小巷,通过整治提升,一改脏乱差的印象,恢复了古朴整洁的风格,成为闹中取静的网红打卡地。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说。目前,北京正努力探索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北京路径”,工作格局由城市站位转向首都站位,工作理念由旧城改造转向老城保护,工作对象由重点保护转向全域保护,工作重心由静态保护转向活化利用,努力展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

以丰富的文化供给激活创新活力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8月5日,在修葺一新的正乙祠戏楼,昆曲《牡丹亭》正在上演。随着杜丽娘长袖起舞,观众沉浸在凄美动人的故事里。

位于前门西河沿街的正乙祠戏楼,已有30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戏楼活化石”。在这里,京剧大师梅兰芳祖孙三代都曾登台献艺,留下了芳华绝代的身影。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经过深入调研,将正乙祠戏楼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

“文艺院团演出进入会馆旧址,是首都文化建设的一个创新之举。在有岁月感的建筑中品味艺术之美,是一种格外与众不同的文化享受。”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烁深有感触。

文化的根本,在于服务人民。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与诗和远方的相遇,北京全力推进“书香京城”,近年来建设了2000家实体书店;

为了让历史文物能够浸润日常“活起来”,北京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让各类博物馆的体系布局与城市空间发展珠联璧合;

为了让观众享受高水平的文化盛宴,北京倾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品牌,大小剧场各美其美,2021年,北京13家市属文艺院团和国家大剧院共创排舞台剧111部。

为了克服疫情影响,北京打造“云端”演艺新空间。前不久,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纪念版《茶馆》在首都剧场上演,院方首开8K高清实时直播,创下了一场大戏5000万次播放量的纪录。

刚刚发布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0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0.5%,这也是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经济的比重首次超过10%。这一比重稳居全国第一……

“北京正在通过科技、金融、旅游、教育的全面融合,持续助推文化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文资中心主任刘绍坚说,“特别是科技赋能文化发展,正在成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新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北京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46.5亿元,占全国文化新业态企业收入的比重为25.9%。文化内容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脚步仍在加快!(光明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虽然等级不是很高吧,但基本操作还是会的少王:目前退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关服了,之前就一直传要关服了光夜:目前退坑,开服玩家,但是很久没玩了,基本操作可能都要熟悉
  • 一、责任——馨——灯亮着,又熄了,了解情况:(一)发现问题:秋衣袖子潮——找原因:洗漱——分析问题:得换掉,此为寒湿,会经皮肤进入体内——解决问题——换掉——又
  • 2、测算起点:大六壬:以月将加占时,立四课,排三传,观阴阳,辩生克,以决吉凶成败。金口诀所见即所得:从课内天干地支之间的生克关系可以直断财运、婚姻、感情、恋爱、
  • 李泽言,这个词我可以拿他去形容我爱意的化身,我的爱意凝结出阿言,因为他我做出承诺,因为他我学会了很多,因为他我开始理解对二次元纸片人的爱意,因为他我变得情绪输出
  • 和你分开以后,我一直觉得哪里缺了一块,于是我开始认识新的小猪,想要让别人冲散有你的回忆。歲月漫漫,餘生還長,只要對眼裡有你的人好,就夠了。
  • 以前听这些歌总是能想到心动过的男生,怀念初中暗恋的同学,偶尔也会再一次想起来给某人写了半本日记本的情诗(哇居然干过这种事)情窦初开的时候真的很好,或许一个阳光很
  • 这一年,你尝试了更多的英雄,使用万花通灵-妮蔻52场,其中一场你获得了队友的全员点赞;使用曙光女神-蕾欧娜99场,莎弥拉是与你并肩作战最多的最佳拍档;使用风暴之
  • 在专业的问题上我确实做了错误的选择,这个选择可以说将会影响我一生,但我才21岁啊,大学4年的确能学很多东西,但不是不可弥补,我明明还有很多可能性,我真的不甘心就
  • #年轻人为啥越来越爱赶集# #黄河大集##没有人能空着手走出山东大集#【#这赶集也太有过年氛围了#】 春节将至,集市上,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街小巷透出
  • だから、やる前より終わった後の方がいろいろ考えちやう。難しいし、でも、絶対喜ばせなきやいけないし(笑)、他のコーナーよりちょっと緊張しちやうところがある。
  • 倪虹洁有一次在访谈中哽咽着透露婆婆挑拨离间。 她跟丈夫离婚后,每次去看儿子、陪儿子吃饭,婆婆就会对儿子说:“你陪你妈去吃饭好啦,奶奶做的饭不好吃。”这一招很有用
  • 所以我超级佩服那些每天同时照顾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心][心]所以我宁愿午饭点外卖of我想吃的鱼香鸡丝宫保鸡丁也不想和我老公说想吃他做的这两个菜,因为我上一次这么
  • #莎头# 2022年8月9日 世排更新(大头莎莎加油,世乒赛见) 王楚钦 男单:第10位,积分1910 男双:小胖头第3位,积分2350 双甜第26位,积分4
  • #小书书快快读##the three musketeers# haughtily美 [ˈhɔtɪlɪ]英 ['hɔ:tɪlɪ]adv.傲慢地来自法语haut,高
  • 希望李钟硕顶住啊,关闭ins不失为聪明的做法哈哈哈哈做一个简单的人,笑看花开花落,以欢喜之心度生活,以清净之心看世界,握一份懂得看透,书一笔清远;掬一捧清浅时光
  • 我和产出朋友们入圈时间不长,可能你顺手的一个点赞和一个走心的评论,都会让我们这些产出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用心做出的的产出被人喜欢被人看到了,终于得到回应了。也不
  • 在乎你的人,會時時刻刻將你放在心上,不論有多忙,他也不捨得讓你等待,更不會忽視了你的感受。他愛你,就希望時時刻刻能看到你、聽到你,對你有聊不完的天,講不完的話,
  • 超龄儿童节文案1. 奶茶是大人喝的,今天我得喝旺仔2. 今天记得去幼儿园接我哦3. 虽然年龄过了,但智商上我觉得我还是适合过六一的4. 容易的是成为大人,难的是
  • 那就从1月的雪落白头说起,2022年1月,下了2022年的第一场雪,为了不辜负这一场雪,卞公带着我来到屿山湾去踏雪,我像条快乐的傻狗,在雪地里撒欢,而这2022
  • 8、在生活的威胁下,也不要放弃啊。#成长选修课# 【21岁的一些生日小记】1⃣️20岁和21岁写下的对自己的话我想 它都能实现2⃣️妈咪叫了很多家人跟我一起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