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開悟能看到什麼?非常震撼!
原創 水木然

1

科技越發達,人類對世界的認知越清晰,越接近世界的真相。

"元宇宙"是當前人類最大的科技趨勢,勢不可擋,人人都在關注。

其實,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元宇宙"。

只要"元宇宙"的技術成熟,人類就會虛構出一個"新世界",然後就可以把很多人塞進去,讓他們在裡面繁衍。

或者當地球面臨日益惡化的環境危機,核危機,疫情等等,就會有一批人構建一個新世界,然後移民進去,開啟新生活。

這不就是當年諾亞方舟的故事嗎?地球發生了洪水,最後只有一小撮人才通過船隻實現了逃生......

按照這個邏輯,人類世界很可能就是一個被高維生命設計出來的"元宇宙"。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網路遊戲的本質是什麼?

人類只要構建一個虛擬的場景/角色和故事,然後設定了各種打怪和升級的程式,再設置各種各樣的角色,讓一個個ID帶入其中,這就類比了一個虛擬的世界:裡面各種角色互相鬥爭/合作,這讓很多角色沉浸其中不可自拔,但是所有角色的命運都是被人類設定好的,誰都逃不了這個虛擬世界的邏輯。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該如何證明人生不是被高維生物虛擬出來的遊戲?

馬斯克一直認為:人類可能生活在一個被虛擬的計算機場景中,他堅信更高維度的生物很有可能是我們的造物主,就像人類也在製造更低維的虛擬世界(網路遊戲)一樣。

宇宙已存在了近140億年,而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歷史才不到一萬年,從統計學角度看,在如此漫長的時間內,很有可能多個維度的文明。

每一個維度的生命,都是由上一個高維生命創造出來的。高維生物是低維生物的造物主,低維生物都被設計好了程序,然後各自運轉,這就是低維生物的宿命。

用心感受下人生,是不是總是被宿命包圍,它讓我們無法掙脫,我們經常講造化弄人,生死輪迴,這種宿命很可能就是被高維文明設定的程式,成為了世界萬物運轉客觀規律。

2

在人類看來,人間的起起伏伏都是隨機的,但是對高維生物來說,一切都是按照他們設定的程式在演繹,一切都逃不出他們的手掌心。

先有程式,後有了世界萬物。老子發現了這個程式,把它稱為"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遊戲中的角色,只能遵守這個秩序。在他們眼中,程式是永遠獨立運行的,永遠無法更改的,迴圈運轉,生生不息。我們這個世界的"道"也是一樣(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至於這個「道」究竟是誰編寫的?老子說也不知道(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一直有悟性極高的人試圖破譯這個程式,比如中國人的八卦圖、河圖洛書、奇門遁甲等等,就是對這個程式的破譯。

當然,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只對遊戲規則感興趣,比如怎麼打怪升級的?而對遊戲本身的程序設計並不感興趣。也就是說,沒有幾個人願意研究世界背後的"道",大家都是為了現實世界的名利而奔波。

高維生命看待我們,就像我們看待一群螞蟻一樣,看到我們整日忙碌奔波,最終只是為了一場名利,就覺的人類非常可笑。

當然,高維生命也不想我們參透這個"道",他們通過一系列遊戲規則迷惑我們,讓我們沉迷遊戲規則不可自拔,而不是天天去研究遊戲背後的程式是怎麼來的。

然而,隨著人類科技水準的進步,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深刻,越來越能去接近那個"道"。 人類不斷的悟道,問道,都是為了解讀這個"道"。

一旦參透了這個"道",就掌握了真相和命運,從此平步青雲。也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3

人類是高維生物的投影,世界是高維空間的監獄。

那些在犯了錯的高維生物都被流放到了人間,成為凡夫俗子,所以上帝說:你們每個人都有罪。至於要關多久,就看你自己的改造(修行)了。

有的人在世間誠心修行,積德行善,如果贖罪成功 ,下一世就會回到到高維空間。有的人修行不夠,或者犯的錯太嚴重,被關押一輩子都不夠,就會不斷的在人間輪迴,不停的接受改造。

所以佛曰:眾生皆苦,做人就是要受罪的。當然,還有很多人淪落到了人間依然不思悔改,反而在人間繼續造孽,那麼下一輩子就會被繼續打入更低維度的空間——地獄,成為鬼怪;或者畜生道,成為畜生。

所以畜生要修行幾百年才能成為人,而人要修行很多世才能回到高維生物,就像遊戲裡的打怪升級一樣,要經過累生累世的修行才能升級。

有的人不刻苦修行,反而偷偷的尋找各種捷徑,比如求神搞鬼,迷信各種魔道,這就叫"越獄",這種人必遭天遣。

高維世界為了管理世間的這些囚犯,也會經常派人下來,比如有的人是來傳道的,目的是為了感化這些囚犯,這就是佈道者。

還有人下來是管理人類的,這就是政治家;還有人下來是體驗生活的,這往往就是藝術家等等,這些人在世間算是異類了,當然他們也往往不被世人理解。

因此在人間的狀態各不相同,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碌碌無為,有的人操勞奔波,有的人榮華富貴,其實都是早已註定。

4

人要想徹底擺脫痛苦,重新回到高維世界,只有兩大通道:

第一種是"開悟",屬於佛家。第一種是"得道",屬於道家。

道家修的是今生,靠的是符合規律,順勢而為,也叫"合其道",不需要再做無妄的努力,完全順其自然,這就是無為。

佛家修的是來世,靠的是因果關係,為了某個結果就得去種這個因,這就是發心,發心之後就要堅持初心,要放棄很多慾望,刻苦修行。

如果一個人能掌握了萬事萬物的規律,那麼就可以不用再吃生活里的各種苦,也就是說:抓住了規律就可以跳出"因果"這個局。這就是"得道",即:掌握了規律,這種人就是"真人",從此逍遙。

同樣的邏輯:如果你能堅守發心,忍受生活裡的各種痛苦,百般忍耐,也可以超越規律這個局。這就是"開悟",即:看到了真相。這種人就是「覺者」。

所以,世界上真正的牛人往往有兩種能力:或者能一下抓到規律和本質,或者能瞬間看到真相,這種人就是"神人"。

這兩種能力可以讓我們從高維俯瞰自己,俯瞰眾生。這就像你在玩遊戲,之前你總以為自己是主角,一直在邊界外努力打怪,後來有一天你忽然變成了那個玩遊戲的人。

於是一瞬間你就看清了自己所有的問題,能站在高維審視自己,從此開始遊刃有餘。

5

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開悟"。"開悟"也是人生最美妙的感覺,就像撥開烏雲見天日,讓你刹那間看透萬物的真諦和人生的真相,簡直妙不可言。

開悟分為兩種,一種是"漸悟",另一種是"頓悟"。

"漸悟"是隨著人認知的提升和閱歷的增長,逐漸抵達的一種境界,需要的是後天的努力。

"頓悟"是人生的某一刻忽然衝出了之前的思維牢籠,這種讓往往先天就有較高的悟性。

如果一個人開悟了,那麼所有的事情都迎刃而解,如果一個人執迷不悟,即便把所有的好機會/資源給他,他也接不住。

無論是孔孟、佛祖、老莊,還是瑜伽,上帝,都有存在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引導我們進入"開悟"的狀態。

開悟靠修行,真正的修行,既不需要藏在深山老林,也不需要躲在寺院廟宇。水木然經常說:最好的修行道場就是「紅塵俗世」,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紅塵煉心」。。

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想著逃避現實社會,經常去深山寺廟去修行,這是最大的認知誤區。六祖禪師有句話:心平何須持戒,身正何須坐禪。

意思是:如果能把心修好了,還需要持戒嗎?如果能把人做正了,就需要坐禪嗎?

真正的修行,既不需要藏在深山老林,也不需要躲在寺院廟宇。而是在滾滾紅塵中,你若能借各種凡人俗事把心修平了,把人做正了,就行修行成功了。

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好事或壞事),遇到的每一個人(好人或壞人),都是來度我們的,我們經歷的每一份驚喜,遭受的每一份痛苦,都是讓我們覺悟的。或好或壞,或痛苦或開心,都只是為了讓我們覺醒。

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絕塵而去,而是為了一種人生的灑脫,因為你將擁有一種看穿事物的能力,能對世事和人心抽絲剝繭,一眼看穿人心,直達事物本質,於是你將看到最真實的世界。

開悟之前,是"我在活著",開悟之後,是"我看著我在活著"。它可以讓我們從高維俯瞰自己,俯瞰眾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這就像你在玩遊戲,之前你總以為你是主角,一直在努力打怪,後來有一天你忽然變成了玩遊戲的那個人,於是一瞬間你就看清了自己所有的問題。這就找到了自己的"元神",可自照,亦可照人。

人生一旦開悟(得道),就看到了真相,就認清了人生本質,這種人從此只能自己做主了,因為沒有人再能給他們提供雞湯了。

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財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財之道,不過最主要的問題是:你自身的價值和福報是否能和你得到的財富相對等;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價值和福報;你有財富,但對此是否知足。財富對每個人都很重要,但當你的溫飽解決了,你日常的開銷解決了以後,你又是如何支配自己的財富?你是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還是要像其他動物對於食物的貪求一樣不斷囤積呢?這需要我們去思考。窮人也是這樣,當你得到富人的幫助,你認為是理所當然,還是應該懷有感恩的心?但有的人並不懂得感恩,甚至因為很多人的施捨養了一批懶人,很多人靠別人施捨當了寄生蟲。所以對於財富的運用也是需要智慧來支撐的。
【第一章 取財之道】【財富要從心頭來】3

凡事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基本最後的結果也會如所願的。生財之道同樣如此,雖然取之有別,但是真正的財富還是屬於那些有大捨大得之心的人。好的心態可以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但是如果心懷貪婪,財富的獲取就失去了它真正的價值。富貴和有錢是兩碼事,就像土豪並不被人美幕一樣。如何運用財富和如何獲取同樣都需要智慧。
【第一章 取財之道】【財富要從心頭來】5

擁有好心態本身就是一種福報。這種積極的態度並不是說比別人所擁有的更多,而是懂得智慧的取捨。在好心態的促使下,對於很多問題的看待和理解會得到少即是多的富足。世間的一切無論財富也好、健康也好、長壽也好,等等的一切並非都能如我們所願的那樣圓滿,但好的心態卻可以讓我們感恩的去看待一切殘缺的美滿。
【第一章 取財之道】【讓財富主動找上門】9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宗教林立的時候,是以最包容的心面對。佛陀在密法裡講到,不准排斥其他宗派。你可以講佛教是最好的,但絕不能說別的宗教是不好的;你可以講別人的缺點,來襯托你的優點在哪兒,但要絕對講事害。對佛教來講,眾生平等,不能因為對方與你宗教信仰不同,就把他趕走,或毀滅,佛教歷史上從沒有這類事情發生。佛教到哪兒傳播,都是包容的,學別人的優點,把佛教的優點傳播給別人,即使看別人的缺點也是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而不是詆毀。這個世界上,一個商業能成功並能持久,推銷一個產品也好,推廣一種文化也好,一定要想方設法獲得別人的認同與信服,佛的弟子都是佛教的代言人,你需要完善的永遠是自己,不是別人。當別人真正認同與信服你的產品或理念時,成功就屬於你了。
【第一章 取財之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10-11

一方面我很有福報很努力,成為了一名佼佼者,而一個人光靠自己的能力是創造不了這些東西的,還需要很多沒有出名的人,他們跟我們一樣努力,把我們捧到這個位置上來了。所以,反過來要懂得,沒有這個土壤、氣候等各種因素就不會有豐收的果實,你不能只看到果不看樹,還有自然環境等各方面因素才會帶來累累的果實。

當你擁有以後,除了自己享受,更應思考該如何回饋!大地不應隨意被掠取,自然萬物都共生共長,一切是大家共有的,只因我們的能力、福報正好在這個位置才有所得,得到這些,更要懂得回饋。一個有錢人,對社會沒有責任感,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奉獻,大家就會遠離你;久而久之,福報用完了,你又會回到原始起點。
從另一方面來講,窮人要理解富人:他們付出了比我們更多的辛苦勞累,他們艱辛的努力是我們看不到的,我們看到的是他們燦爛的那一面。所以,要感謝這些有福報的人,是他們帶領我們一起努力,今天才得以共同見證果實的精彩呈現。
【第一章 取財之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12-13

每個生存在世間的人,都有屬於他們獨有的社會角色,無論成功與否、富貴與否、貧窮與否、健康與否等等。造就這些角色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個人的福報因緣也有很多的助緣。所以每個看似獨立的個體,其實沒有一個是依靠個人的力量獨自存在的。這樣看來我們就很好理解眾生平等的含義了。即使成功,我們也無須傲慢和炫耀,因為那只是屬於你使命的一部分,如果是暫時的困苦那麼也無須躊躇,或許是我們福報不具足的緣故。人與人在這個世間都是平等的,包括一切生命體。不同的角色只能說明不同的使命,所以無論身處何位,都要給予身邊的人和物以尊重和感恩,沒有大家的共存,就不可能有一個所謂的成功人士。當我們福報因緣具足時,就更應該懂得捨得和回饋,這是一種智慧的成功生存方式。
【第一章 取財之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13

正義、正念、正行、正道才能取得正財。這種財富的獲得不僅可以讓個人受益也可以利益更多的需要之人,它不會是不善之財,但要懂得善用。所謂的不義之財,必招之禍,這是一條屢試不爽的真理,不善之財一定不是通過正道獲取,那麼因果的定律也一定會在合適的時候上演。
【第一章 取財之道】【謹防不義之財】17

財富和權力容易使人膨脹,有智慧的人會控制管理自己的心,讓心沉靜下來。人要懂得惜福。一個社會能夠太平不容易,當社會太平,我們擁有這麼好的生存機會,要懂得珍惜。做老闆的要珍惜員工,反過來,對經濟上比較弱的人而言,如果有人給了我們改善生活的機會,我們要懂得感恩。

擁有財富的人應該自重,為社會的價值;而經濟能力有限的人,也應該珍惜尊重那些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的人。
【第一章 取財之道】【貧富之間,相互作用善待尊重】20

我從來不要求人一定要選擇什麼宗教,我會把宗教的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告訴他們。佛教有雄心,實際上在佛教裡不是找愛,是找慈悲。愛的節圍是很小的,最多就是愛自己喜歡的人。單純的愛是很狹隘的,佛教裡說慈悲是需要智慧的,慈悲是要去愛你不要的人,對所有的人、一切眾生一視同仁。相比慈悲,愛是有限的。

沒有智慧,慈悲不了。如果我們沒有慈悲,只是有愛,我們怎麼對不喜歡的人慈悲?怎麼付出愛?他跟我們完全不同,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與我們的行為準則、喜好等完全不一樣,我們怎麼去愛?慈悲是沒有任何選擇的。佛教裡的那種大慈悲是用無私的智慧同理心去思維,不管你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跟你共同信仰的人,跟你非共同信仰的人,我們都要一視同仁,尊重他們每個人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生命平等不代表他的福報平等。有人是富人,有人是窮人,有人是高智商,有人智商稍低,但每個人生命的價值是平等的。愛是可以選擇,慈悲是沒有選擇的。

我們有智慧才能無私,有無私才能慈悲。
【第一章 取財之道】【貧富之間,相互作用善待尊重】22

一個人富裕的原因,貧窮的原因,都和我們累世的福報因緣相關聯。但是,這不是永恆不變的,富人不一定永遠都富有,貧困的人也有轉運的時候。這就需要去認識福報積累的重要性和對於積極向善的首肯。我們說眾生皆有佛性,所以要平等看待一切眾生。作為人,我們不同的只是社會角色和職業的不同而已,但是在人格方面都是平等一致的。如果沒有勞動人民的努力也不可能成就一個富人。而作為財富暫且的擁有著,也是在用自己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帶動更多的人去積累財富。因此,無論是暫時的富人或是窮苦的人們,彼此都需要互相尊重和理解。
【第一章 取財之道】【貧富之間,相互作用善待尊重】23

《用好你的富緣》
嘎瑪仁波切

#用好你的富缘-嘎玛仁波切[图书]# https://t.cn/R2WxksT

觉世真经注解(16)

恶念不存

此根上句说也。惟能满腔仁慈,故仁慈之外,别无他念,何况于恶乎?恶与善相反,仁慈之人,念兹在兹,平日居心行事,既已一,以仁慈为主,则一丝恶意,务自屏除,不使稍留念虑而后已。大凡行事之差,皆因举念不善所致。恶念不存,则与慎独功夫几矣。

注:根上句,接着上句。

别无他念,没有其他念头,没有享乐的心,闲逛的心,更没有贪财好色的心,一心希望做好事,利益众生。

念兹在兹,念念不忘行仁慈。

既已一,既然已经专一纯净。

务自屏除,一定要自己除去。

不使稍留念虑而后已,不使稍微留下自私念头才停止。

行事之差,做事出现差错。

几,差不多。

一切善事,信心奉行

此二句,总结上文,行事诸条,而勉人以信奉也。一切善事,即敬天地以及恶念不存诸条也。人知有善而不知信心,则所知究竟不真;人知信善而不能奉行,则所信究竟未实。必始而知善,既而信善,终而行善,则信心奉行四字,人当勇于著力矣。迨至信之深,行之熟,触处潜通,会心不远。觉天地之大,舍此更无他事可乐,有欲罢不能之势,才是信奉最深时也。

注:信奉,信仰敬奉。

信心,对善生起信仰的心。

奉行,遵照实行。

知善,知道敬天地以及恶念不存诸条目都是善。

信善,相信行善能够得到善的回报,相信善是心的本体自然流露。

行善,行是行为,善是善事,做善事即是行善 。

著力,尽力;用力。

信之深,相信得真切,就没有疑惑心。断疑生信,反复诵读《觉世真经》,不断实践,疑惑就越来越少。

行之熟,开始是为了获得善报或者其他目的行善,作熟了,把行善作为本分,生活的方式。

潜通,潜在通达。

会心,领悟于心。

舍此更无他事可乐,为善最乐。一般认为享用美食,受万人拥戴,是快乐的事情。享用美食是刺激舌神经导致一种舒适的感觉,受人拥戴,别人尊重仰慕,心就有一种满足感。这些快乐都需要许多因素聚会,才感觉快乐,而且弄久了,就审美疲劳,如吃山珍海味吃久了就会腻。还一种快乐,是我们心灵本有的快乐,因为被业障,贪嗔痴,烦恼遮蔽了,所以感受不到。而通过行善之力,把这些遮蔽本有快乐的因素暂时扫除一些,本有的快乐就显露出来少分,这就是为善之乐。因为这种快乐是源于生命本身,所以不会审美疲劳,只要不起无染的心,这种快乐也不会丢失。,

人虽不见,神已早闻

谕云:“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即无愧神,故人能信奉诸善,而神闻甚速。”《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固不俟呼吁告天,而后监观究度也。盖善在一念之萌,扩充可以无量。虽众人未及见知,而一意感孚,捷于影响,神已早闻之矣。观此机,应之速,则为善为恶,人可不深自惕厉乎哉?

注:凡人心即神,佛教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普通人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源于我们没有受无染的心,这个心与佛心,神心,众生心是一体的。凡夫心奔驰于外,尽做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心受污染,心与神心就不能沟通了。因为人心与神心一体,人心污染了,神心没有污染,所以人起心动念,神心如明镜,都知道。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

不俟,不会等待。

监观,观察;观览。监,通“鉴”。《诗·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究度,计算;查考。

一意,专心致志。

感孚,精诚感通。

影响,影子和回声。多用以形容感应迅捷。

机,事物发生的枢纽。

深自,自己努力。

惕厉,警惕谨慎;警惕激励。

加福增寿

福善之报,乃天地自然之理,非神所能私,非神所能断。我既种下善缘,便有一番善果。谚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毫不差错者也。世间福寿之人,非自祖功宗德积来,便是积善累仁所致。眼前受享,皆从心上栽培出来。况人世之福,有寿才能久享;人生之寿,有福可乐余年。加福增寿,是现在住世受用处,非善何能及乎?

注:福善之报,乃天地自然之理,行善得善报,是天地之间自然存在的道理。“天地自然之理”是什么意思呢?如有阳光,雨露,土壤,肥料所有因缘具足,庄稼自然生长旺盛。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每一个人都天然希望自己幸福,儿女幸福;每一个众生,包括虫蚁,都怕死。为什么这样呢?佛教称为“法尔如是”,一切万事万物所有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

非神所能私,不是神能够私自改变的。

非神所能断,不是神能够决断的。这里的断,原文作“靳”,疑有误。古代善书有许多事例,有人行善,神就将其善恶簿改了,加福增寿。但是没有看见行恶的,和神关系好,神将其善恶簿也改为加福增寿。这里的“断”,是指神不能自作主张,私自决断。

世间福寿之人,非自祖功宗德积来,便是积善累仁所致。世间有福报长寿的人,要么是祖宗积功累德而来,要么是自己行善积德导致的。

眼前受享,皆从心上栽培出来。一个人的福田根源于他的存心,只要有这一分真心,懂得常常舍财来救济他人,福报点点滴滴都在积累,自然果报就会现前。

有福可乐余年,有人特别有钱,可是寿命不长,有福不能享。有人寿命很长,福报没有,活得非常艰辛。晚年快乐,需要有福。

加福增寿,是现在住世受用处,非善何能及乎?这一世活得长,享受幸福,不是行善,怎么能够达到呢?善,这一生行善,还有前世行善,加上祖宗行善的福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余文乐抱儿子看海 穿超酷黑色父子装显温馨
  • 张掖天价转院费 额外收3000元未开发票
  • 贵阳希尔顿疑泄露 "花总"护照信息
  • 易到CEO逼员工磕头,官方称消息不实将还原真相
  • 张檬回应整容是怎么回事?张檬整容前后照片对比
  • 滴滴优步合并案反垄断调查20个月无定论,滴滴被指不配合
  • 宁静回应批吴谨言:指桑骂槐不是我作风 网友反对
  • 邓紫棋公开告白男友,瞧这波狗粮撒的
  • 古天乐颈椎移位 飞美国动刀做手术
  • 烦人!林志玲和言承旭还有完没完了!?
  • 廉价外卖生产过程上热搜 制作场景触目惊心简直要吐了。。
  • 女子刮蹭小车后报警 车主竟打电话感谢?
  • 彩票中奖竟抛妻弃女 法律公平判决大快人心
  • 苹果供应商重挫,伯恩惠州厂裁员5000人!
  • 我国“人造太阳”实现一亿度运行(视频)
  • 女职员饭局死亡是怎么回事,都涉及哪些法律知识~~
  • 英国拟收年龄税 40岁以上人群扎心了
  • 斯坦李去世,致敬“漫威之父”
  • 兼职|北京柏悦酒店会议协助人员
  • 谢娜曾想放弃张杰原因竟然是这个 甄子丹维权周一围遭书粉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