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新航线!#天津港#开通直航澳大利亚“中澳快航”新航线】2月28日上午,随着靠泊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的“金星布莱特”轮开始集装箱吊装作业,标志着RCEP生效后的天津港首条澳洲远洋航线正式开通。

作为天津港近年来首条澳洲直航航线,天津港集团携手以星综合航运开通的这条新航线,将进一步联通天津港到澳洲的外贸干线网络,助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提速京津冀区域直达澳洲的航运贸易交流,增强我国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能力和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辐射作用,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此次天津港新开通澳洲直航航线,是天津港集团今年以来在RCEP背景下,密切港航合作的生动实践。

此次天津港集团联合以星综合航运开通的“中澳快航”航线,将在天津、与澳大利亚港口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之间投入7艘1800—3000TEU的专业集装箱船舶,主要服务腹地企业出口钢铁制品、家具、食品、玻璃、电子产品、一般化工品、纺织品、塑料橡胶制品等货物,进口季节性的高粱豆类、保健品、动物皮毛、冷冻牛、羊肉等澳洲本地优质商品。航线的开通实现了在天津港周班挂靠,填补了天津——澳洲直达班轮的空白,增强了悉尼到新西兰基本港口的中转服务。

新航线的开通给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天津万达轮胎集团副董事长耿鹏感慨的说,“作为天津本地企业,外贸订单遍及美国、中南美、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等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大部分货物需要从天津港出口,当前全球国际运输的海上运力严重的失衡,严重影响着我们进出口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天津港集团携手以星综合航运开辟的天津直航至澳大利亚航线,缩短了中澳之间的航运时间,大幅提升了进出口货物的交货速度,帮助我们企业解决了因航程过长产生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提升了我们加大外贸出口、扩大国际市场的信心。”(全媒记者 杨柳)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

【品牌赋能现代农业发展!贵阳贵安农产品品牌建设观察】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贵阳市农产品商标突破1.74万件,修文猕猴桃、山地贵爽、开阳富硒农产品、花小莓、孔小菌等区域公用品牌迅速成长,一批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正赋能贵阳贵安现代农业发展。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明确,要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近日,记者走访修文、花溪等地,了解贵阳贵安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

加强“两品一标”认证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为“两品一标”,这既是农产品品质的认定书,也是优质农产品的“身份证”。因此,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工作,将有利于农产品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2月18日,修文县六桶镇坪山村的猕猴桃种植园区里,20余名务工人员正分散在园区各处,给猕猴桃做着整形修剪工作。

“我们公司于2015年支持成立了修文向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精品水果示范园区1456亩,包含猕猴桃512亩,坪山村的猕猴桃种植园区就在其中。目前,我们正对猕猴桃园进行春季管护。”修文县猕猴桃协会会长、贵州圣地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路阳春说。

2021年12月15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发布2021年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单的通知》,修文县成为贵州省首家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的单位,这让路阳春对发展猕猴桃种植更有信心。

“绿色食品原料认证对种植生产的要求会更高,因而猕猴桃的果品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很多深加工企业会更愿意和修文猕猴桃进行合作,猕猴桃鲜果的销售市场和渠道也将得以扩大。”路阳春说。

修文县猕猴桃种植达16.7万亩,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自2018年成为第十九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单位之一以来,该县始终在基地范围内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标准,严格管控产品质量。2021年,修文县挂果面积12万亩,鲜果产量7万吨,综合产值25亿元。

下一步,修文县还将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引领带动作用,支持猕猴桃散户以村为单位成立合作社,支持猕猴桃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对果园进行改造升级,全面提高猕猴桃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这是贵阳贵安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贵阳贵安累计认证有机产品(食品)75个;认证绿色食品111个,年产量11.7万吨,产值6.1亿元;地理性标志(产品)共18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证后监管到位率100%。

下一步,贵阳贵安还将推动“高峰镇有机稻米”“息烽西山贡米”等品牌完成“二品一标”基地申报,推动18个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并确保续展率保持在70%以上。

创建优质区域公用品牌

2月17日,花小莓食品加工基地的各个车间内,生产设备发出“嗡嗡”声,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设备。

“自2月7日复工以来,花小莓食品加工基地首先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正常投产。今年,公司计划完成产值1000万元以上,因花小莓冻干产品供不应求,计划扩大冻干产品生产线。”贵阳筑南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汤鼎说,该公司负责“花小莓”品牌运营及基地建设。

草莓是花溪区具有地理标志意义的特色农产品,在花溪已有近40年的种植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2020年12月12日,花溪区草莓区域公用品牌“花小莓”正式发布,这为花溪区的草莓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打造“花小莓”区域公用品牌,是贵阳贵安实施的品牌创建工程中的一项。贵阳贵安瞄准省内外重点目标市场,全方位、多层次地大力宣传推介贵阳优势特色农产品,集中力量打造“修文猕猴桃”“开阳富硒农产品”“花小莓”“永乐艳红桃”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以优质区域公用品牌助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据2021年度贵州省农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全市入选前50名的企业有15家,其中,前10名有9家,累计品牌价值达189.794亿元,企业数量、品牌价值在全省占比分别为30%、86.1%;入选前50名的农产品有9个,累计品牌价值7.592亿元,产品数量、品牌价值在全省占比分别为18%、9.5%。区域公用品牌“修文猕猴桃”品牌价值达23.35亿元。

下一步,贵阳贵安还将建设区域内农业企业及农产品品牌库,开展农业产品品牌评价体系建设,以“一库一体系”为支撑,全面做好区域农业品牌的管理运营服务,逐步形成统一打造、统一宣传、统一服务的农业品牌建设管理新业态。

实施产业融合工程

优势特色产业、美丽自然生态、布依民俗文化……在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已见雏形。2021年,大木村猕猴桃种植达761亩,年产量达197吨;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成为首杨集团定制果园;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

该村正是贵阳贵安实施产业融合工程的有力体现。当前,贵阳贵安在建设农产品品牌的基础上,持续扩大效益范围,鼓励和引导品牌农产品主产区根据自身产业特色、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禀赋,发展特色餐饮、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与文化、康养等多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贵阳贵安休闲农业营业收入58.59亿元,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80亿元。

今年,贵阳贵安将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强化农业品牌建设规划引领,完善品牌建设体系,严格质量监管,注重品牌营销,优化农业品牌发展环境,做优做强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知名度、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我们将按照省品牌专班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思路,对全市区域内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进行摸底,年内完成《贵阳贵安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录》编制。同时,全面梳理市级农业标准缺失领域和方向,引导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积极参与行业、地方标准的制订修订。开展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点,逐步实现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覆盖。”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骁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广外的汉译英只有25分,所考的材料一般A4纸8-13行不等的一段文字(视具体难度文字长度略有不同)材料类型:早些年份主要是纯散文,近年考的多为随笔,因此完全
  • 正如曹德旺所说:“其实大部分人都不适合发财,因为钱的反噬力非常大,一个人没有很高的德行和智慧,很难扛得住。正如曹德旺所说:“其实大部分人都不适合发财,因为钱的反
  • 】2023年1月6日,因突发意外抢救无效的广西医科大学大四年级女学生易海欣,经家属准许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捐赠出心、肝、肺和双肾等重要器官,分别移植给
  • #任嘉伦[超话]#考古:论双向奔赴的守护早期的嘉人们陪伴着嘉伦一起渡过那段最难捱的坎坷历程,嘉伦也宠溺嘉人,待嘉人们也如朋友一般真诚,这是我们嘉人的幸福。「我粉
  • 我很难过,凭什么小叔子借的钱,要拿我俩的血汗钱来还?你要是敢拦着,我就和你离婚”老公说。
  • Alimentari Grande(东湖路店)地址:东湖路20号101-201室• piccolo platter小混合拼盘salami+帕尔玛火腿+布里马苏里
  • “温暖的夏天,蜉蝣这种只活一天的虫子在这老栎树周围飞来飞去,蜉蝣高兴地说:我周围的一切是那么出奇地光辉、温暖和美丽,叫我快活极了。***整个春天,这儿的绿野晨露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电影蜘蛛侠:纵横宇宙#量大但是不管饱啊[抓狂]我还可以再看两小时[抓狂]命令你明天给我把下集交出来!昨天补
  • #奇文[超话]#[心]#奇文 琴鼓相逢 永相随# [哇]#奇文 气温回暖 爱意疯长# “心动不止,思念不退,爱意不落” , , 刘宇宁,你知道吗晚风
  • [允悲]其实一直都感觉好奇,如果编制内的某些人真失去部门编制工作了,那他们需要转行做别的,难道到外面民企里去打工吗?可能他们在大学里还是学霸,可是进入编制后可能
  • 书名:《全.校.都.在.嗑.我.俩》作者:一.醉.方.休文案:-首发长.佩cp 引言:校.霸变忠犬 对外拽的二五八万脾气差.拳.头.硬-对内护妻狂魔.攻 表面傻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一旦不能有,输来其
  • 选品是做抖音小店的核心,选品做不好,后面你花再多的时间和资金搞店铺推广也没用,店铺该不出单还是不出单。2. 蝉妈妈看数据蝉妈妈是抖音商品的数据榜单,很多新手前期
  • 想到我高考的时候真的好快乐好憧憬啊 那天姐几个还打扮了一下 穿自己认为好看的衣服 拍照拍五人姐妹照 手机没离过手 当时寝室也是收空了 只有空调的凉爽 那几天都是
  • 相信自己的印象,然后再结合商家的介绍和上身图的话,会更容易买到自己喜欢的■版型是我独家的。这个短袖衬衫和百慕达短裤,外面棉的或者常规真丝的,你可以搜到,但是干丝
  • #The8徐明浩[超话]# -8号印象1.在认真喜欢8号的每一个时间里 都有想过是否要为他写一篇经过自己斟酌 属于他也属于自己的文章和感情渐深的证明但人的成长总
  • 最后是剧情,越看越上头,但是还是让人忍不住开2倍速…设定比较带感,除女主外,我最喜欢的就是魏凌月这个角色,天赋异禀,才貌双全,周所众望,可惜没有女主的先天性天赋
  • 有时候吧,我就觉得自己一直在向外输出,却经常忽视了自己内里的东西,我是否足够坚强,我是否可以自我满足,我是否可以内心强大到自己安慰自己。我需要跟自己相处,并告诉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叶嘉莹)#漫步随拍##随想##街景随拍##随思问道# 以梦为马回眸青春
  • 不要羡慕别人的成熟,那是经历与沧桑换来的。不要羡慕别人的成熟,那是经历与沧桑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