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心斋随笔》第76章[作揖][鲜花]

文 / 乐樵山人

【1】禅宗十牛图

宋代廓庵禅师《十牛图颂》,乃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依图次第,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若修行者,能了解从过程之实际情况,更不会走错方向,故行者宜多体会此《十牛图》之真实内涵。

《十牛图》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印,称四部录,在禅林影响尤深。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之过程和在各个阶段之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之心路历程,此即为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体现以禅入诗、以诗寓禅之理趣。禅宗假借牛为心之意象,牧牛犹如牧心,即找回迷失之自我本性。

自宋代以降,此一主题作品甚多,然以清居、廓庵、自得三人,最为著名。廓庵思远,乃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孙,曾在常德梁山为住持,属临济宗一脉。廓庵禅师约生活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前后。

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序曰:“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与顿渐。从粗及细,自浅至深。末后目瞬青莲,引得头陀微笑。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鸟道而无踪迹。得其事也,滞句迷言,若灵龟而曳尾。

间有清居禅师,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初从渐白,显力量之未充;次至纯真,表根机之渐照;乃至人牛不见故,标心法双亡。其理也,已尽根源;其法也,尚存莎笠。遂使浅根疑误,中下纷纭。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唤作堕常见。

今观则公禅师,拟前贤之模范,出自己之胸襟,十颂佳篇,交光相映。初从失处,终至还源。善应群机,如救饥渴。慈远是以探寻妙义,采拾玄微。如水母以寻餐,依海虾而为目。初自寻牛,终至入廛。强起波澜,横生头角。尚无心而可觅,何有牛而可寻。泊至入廛,是何魔魅。况是起祢不了,殃及儿孙。不揆荒唐,试为提倡。”

【2】廓庵和尚《牧牛图颂》

一、寻牛

【序曰】

从来不失,何用追寻?
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
家山渐远,歧路俄差。
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颂曰】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石鼓夷和尚【和曰】

只管区区向外寻,不知脚底已泥深。
几回芳草斜阳里,一曲新丰空自吟。

坏衲琏和尚【和曰】

本无踪迹是谁寻,误入烟萝深处深。
手把鼻头同归客,水边林下自沉吟。

二、见迹

【序曰】

依经解义,阅教知踪。
明众金为一器,体万物为自己。
正邪不辨,真伪奚分?
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颂曰】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石鼓夷和尚【和曰】

枯木岩前差路多,草窠里辊觉非么?
脚跟若也随他去,未免当头蹉过他。

坏衲琏和尚【和曰】

见牛人少觅牛多,山北山南见也么?
明暗一条来去路,个中认取别无他。

三、见牛

【序曰】

从声得入,见处逢源。
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
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颂曰】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石鼓夷和尚【和曰】

识得形容认得声,戴崧从此妙丹青。
彻头彻尾浑相似,仔细看来未十成。

坏衲琏和尚【和曰】

蓦地相逢见面呈,此牛非白亦非青。
点头自许微微笑,一段风光画不成。

四、得牛

【序曰】

久埋郊外,今日逢渠。
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
顽心尚勇,野性犹存。
欲得纯和,必加鞭楚。

【颂曰】

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石鼓夷和尚【和曰】

牢把绳头莫放渠,几多毛病未曾除。
徐徐蓦鼻牵将去,且要回头识旧居。

坏衲琏和尚【和曰】

芳草连天捉得渠,鼻头绳索未全除。
分明照见归家路,绿水青山暂寄居。

五、牧牛

【序曰】

前思才起,后念相随。
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
不唯境有,惟自心生。
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颂曰】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石鼓夷和尚【和曰】

共分山林寄此身,有时亦踏马蹄尘。
不曾犯者人苗稼,来往空劳背上人。

坏衲琏和尚【和曰】

牧来纯熟自通身,虽在尘中不染尘。
弄来却得蹉跎力,林下相进笑杀人。

六、骑牛归家

【序曰】

干戈已罢,得失还无。
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
横身牛上,目视云霄。
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颂曰】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石鼓夷和尚【和曰】

指点前坡即是家,旋吹桐角出烟霞。
忽然变作还乡曲,未必知音肯伯牙。

坏衲琏和尚【和曰】

倒骑得得自归家,箬笠蓑衣带晚霞。
步步清风行处稳,不将寸草挂唇牙。

七、忘牛存人

【序曰】

法无二法,牛且为宗。
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
如金出矿,似月离云。
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颂曰】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石鼓夷和尚【和曰】

栏内无牛趁出山,烟蓑雨笠亦空闲。
行歌行乐无拘系,赢得一身天地间。

坏衲琏和尚【和曰】

归来何处不家山,物我相忘镇日闲。
须信通玄峰顶上,个中浑不类人间。

八、人牛俱忘

【序曰】

凡情脱落,圣意皆空。
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
两头不着,千眼难窥。
百鸟衔花,一场懡锣。

【颂曰】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石鼓夷和尚【和曰】

惭愧众生界已空,个中消息若为通。
后无来若前无去,未审凭谁继此宗。

坏衲琏和尚【和曰】

一锤击碎太虚空,凡情无踪路不通。
明月堂前风飒飒,百川无水不朝宗。

九、返本还源

【序曰】

本来清净,不受一尘。
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
不同幻化,岂假修治?
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颂曰】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石鼓夷和尚【和曰】

灵机不随有无功,见色闻声岂用聋。
昨夜金乌飞入海,晓天依旧一轮红。

坏衲琏和尚【和曰】

用尽机关费尽功,惺惺底事不如聋。
草鞋根断来时路,百鸟不啼花乱红。

十、入廛垂手

【序曰】

柴门独掩,千圣不知。
埋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
提瓢入市,策杖还家。
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颂曰】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石鼓夷和尚【和曰】

者汉亲从异类来,分明马面与驴腮。
一挥铁棒如风疾,万户千门尽击开。

坏衲琏和尚【和曰】

袖里金锤劈面来,胡言汉语笑盈腮。
相逢若解不相识,楼阁门庭八字开。

弘安戊寅仲秋之后一日书于十牛图后。

《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舞剧红楼梦#

今年的第一次现场观剧体验给了《红楼梦》舞剧,看完只能说太美了太震撼了太值得了,看剧时一秒都舍不得错过,还想二刷三刷
“不言一字,尽得风流。”这是观剧后最大的感受。《红楼梦》作为一百二十回的长篇小说,如何浓缩在方寸舞台的两个小时的舞蹈之中,本就是时间、空间与表达上的三重考验。舞剧无台词,抽象而大量的文字描写需要在眼前具象化为舞蹈、配乐与布景,整场舞剧便如同一次绝妙的翻译。十二幕中,印象极深的有三幕:

“省亲”:元妃省亲,《红楼梦》中贾府盛大的顶点,亦是由盛转衰的开始。舞剧在服装上颇下心思,让元妃和陪同省亲的侍卫们都身着宽大怪异如相扑选手的宫服出场,舞蹈动作亦是僵硬机械如同被牵引的傀儡。贾府众人拜倒于“身躯庞大”的元妃,中间还隔着高大耸立的侍卫。先君臣后父子的隐喻,皇族身份对人的异化与隔离,都得到了无比具象化的呈现。所幸后半幕中王夫人与李纨翩翩向前,元春得以暂时地从那挺立的华袍中抽身而出,灵巧的身段与舒展的舞姿亦昭示着她真正人格的回归。此时,怪异的侍卫们亦退到舞台的四周,舞台上的灯光亦由白色冷光变为暖黄,映衬着元春扑倒于贾母身前,与众姐妹问候的温馨一幕。只是当灯光由黄又转白,元春终于又穿上了那高耸僵硬的华袍,而众人再次跪拜。略慰人心的是,众人跪拜的从来都只是这高高在上身份与符号,而非元春本身。

“游园”:全剧中最美的一幕。前半幕极雅,金陵十二钗同台而舞,一列排开,交相辉映,极尽柔姿。只让人觉得眼睛不够用,不知道目光该落在哪位女儿身上。后半幕又融“俗”,讲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饰演刘姥姥的演员似乎杂糅进了戏曲里丑角的元素,一步一摔,逗得众人大乐。想来此幕命名为“游园”大概亦有两层含义,一是剧情层面上的刘姥姥游大观园;二则是暗示这大观园中正是因有这十二女儿,十二花神,方是真正的“园”。

“冲喜”:此幕为宝玉成亲与黛玉断魂,亦是戏剧张力最大的一幕。悲喜剧的同台上演,红白喜事直观地展现为了身着红衣的群舞却手执激烈挥舞的白巾。成亲一幕时宝黛钗三人于喜轿内的进进出出与交舞,变幻莫测如同魔术师在施展障眼法。红衣的宝玉宝钗成亲的同时,一袭白衣的黛玉又正于执手的二人之前作孤绝的独舞。群舞们剧烈挥动的白巾,似是黛玉无言的控诉,又恰似一匹白绫。而黛玉离世之际,悬挂于舞台上的一片白绸猛烈一抖,震落于地,如一缕青烟,又是无比令人心碎的“香消玉殒”。此幕的配乐也让人印象极深,嫁娶之时的配乐是沉闷而阴森的鼓点,黛玉出场和焚稿之际,音乐又转激越,且伴有凄厉的如来自荒郊野鬼的和声。

在真正的艺术品面前,我总是感到语言的苍白与叙述的无力。值得回味之处亦还有许多,比如舞蹈中对屏风的运用,又如在白幕上投影巨幅人像以模拟梦境与幻化。只能真诚地安利大家,如果看到有演出资讯,就请毫不犹豫地去买票吧!![苦涩][苦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我俩放弃后面的拍摄后,作为即将在一起生活的新人,我们也从拍婚纱照这件事中学到了婚姻里宝贵的第一课:懂得认怂是很重要的。”#光遇陪玩[超话]# 团我已经解散了
  • 假如,你的八字中有同气的喜用纳音,依年、月、日、时为序,又一柱比一柱纳音质量强大,说明你的事业可以越做越大;反之,则可能越做越小了。如果中壮年时期行运在最得力的
  • 若是没有将悲心与空性并重修持,即便是修持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瑜伽,也无法进入遍知的道路。就好像没有菩提心、空性而修持圆满次第,或是气脉,许多外道外教也是有的,
  • 来这里人有一半都是为了欣赏美色,另一半则是为了一品美味佳肴。(鬼父那个就不放了,小众xp怕吓坏小问号们)话说同样是自己绿自己,和两年前写helios的空蝉相比,
  • 刘爱琴也坦言,中间还有一次因为军训,想过退学,也是爷爷奶奶的劝慰把她拉了回来。“2008年,我回过苏州,回母校想找爷爷奶奶,但他们都已经退休了,然后打电话到镇里
  • 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也高了,吃个炒面,也能吃个草鸡,(因为)口味也不错,一传十十传百,来的人就多了。【同期】“周家爆炒鸡”农家乐负责人 周文光那个时候,主
  • 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会记着你们的好,我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是对你们最好的回报,因为那恰恰能说明,您的眼光很好。时常又觉得幸运,尽管没有诉求,也还是有很多人一
  • 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认真做,而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要谨慎做,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要保持理智和清醒才行。#每日一善[超话]#[太阳]#每日一善# [太阳]#阳光信用
  • #李现卡地亚品牌挚友# lx #李现1019生日快乐# ▫️ gσσ∂ мσяиιиgꔛ‬ꕤ❞☀️ ᐝ李现@李现ing 秋有三五七言 我有几朵浪漫
  • 结束了是好是坏都写完了给自己一个交代了放下笔的时候好像也不是那么在意结果了,最起码坐到了最后一场,最起码是个勇敢的人了,已经不想社交了,努力了一年,好像什么都没
  • 现在商家提供一份夹江天福公司的章子检测报告,就想对外证明它这款月饼合格[允悲][允悲][允悲]?今天的脂肪存储➕1➕1➕1…(但是我今晚买的是碳水零食)❄️对面
  •     云迟含笑看着她,温柔浅笑,低喃说,“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水灵灵的,那时候的你,想必十分招人喜欢。特别喜欢向你而来的“我也很想你”并不是分开了很久的“想你”
  • 光子嫩肤的优势,在于它对扩张毛细血管的收缩作用,对红血丝、潮红问题的改善效果良好。水光针有很多种,可以通过个人不同的需要去补充皮肤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达到嫩肤、
  • #教育头条#【西安:力争文理学院创建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近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提到
  • #买正品 来珍品##奢侈品包包#Bally/【21秋冬新款】巴利 男士织物单肩包,这款 CATCH 邮差单肩包选用黑色尼龙面料精制而成,肩带和开合处饰有独特的
  • 韭菜肉末炒平菇材料:平菇250克、韭菜1把、猪肉100克、油盐适量、姜1片、大蒜2瓣、酱油1汤匙、料酒1汤匙、做法:1.把韭菜择洗干净,平菇切去根部,再用手撕成
  • 总归还是觉得对不起自己这八个月的努力,考前一天食堂阿姨还送了我个鸡蛋,说明天好好考,滴滴司机提前结束订单说这样你还省钱,下车的时候还给我加油,我滴外甥女超可爱的
  • 许多人都说这部电影是歌颂平凡,我觉得它的着墨点完全不是这个。!
  • ![星星]本次上新:#文豪野犬# #太阳神升起的英雄# #时光代理人# #鬼灭之刃# (๑•̀ㅂ•́)و✧店内还有更多周边潮玩,欢迎来看看!
  • 【我国修改民事诉讼法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12月24日完成了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修改后的民诉法完善相关程序规则,促进诉源治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