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相无相分第九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释:佛言:须菩提,你怎么认为呢,须陀洹能不能这样想,我得了须陀洹果?须菩提言:不能,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已经入了圣道流了,虽然如此,也没有所入之处,他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才称作须陀洹。初果人名为须陀洹,证得五阴十八界苦空无常无我,断三缚结,成为贤人,入了圣流。即使懈怠不修行,也能人天七次往返,成四果罗汉,得解脱出生死轮回。

须陀洹断我见以后,不会再把五阴当作自己,当作我。所以证果以后,不再认为有个我证果了,我能证果,我证果了,是须陀洹果,如果是这样,内心里还是有个我,那就没有断我见,没有证果。须陀洹人虽然入了圣道流,其实是没有一个入处,凡夫认为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真实的,是自己所拥有的,总是取着六尘,攀缘六尘,心入六尘。断我见以后,不再认六根六尘六识是真实的,是自己或者是自己所拥有的,不再取着六根六尘六识,也不入六尘中,这才是须陀洹人。

佛言:须菩提,你怎么认为呢,斯陀含能不能有这样的念头,我得了斯陀含果?须菩提言:不能,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是一往来人,然而确实没有往来,这才称作斯陀含。二果斯陀含,烦恼比凡夫比初果人要轻微,命终升天一次,回人间一次,就取证四果罗汉,得解脱出轮回。他同样不把五阴十八界当作我,心中没有我的概念,所以不认为有个我证了斯陀含果,不认为我能证斯陀含果。斯陀含人不再把欲界境界当作真实有法,这些都属于六尘境界,都是虚妄,所以他往生天上,也就没有所往之处;回来人间,也没有所回来之处,没有一个五阴的斯陀含能够来往人天,所以实没有往来。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释:佛言:须菩提,你怎么认为呢?阿那含能不能这样认为,我得了阿那含果?须菩提言:不能,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称作不来人间,而确实没有不来人间的人,所以名为阿那含。三果阿那含命终以后,再也不回人间,直接在中阴身入涅槃,或者在色界各层天证四果,得解脱入涅槃。阿那含人同样心中没有五阴十八界我,不认五阴为我,没有我证阿那含果的概念。既然没有我,也就没有阿那含人不回人间这回事,所以才称作阿那含。

佛言:须菩提,你怎么认为呢,阿罗汉能不能这样想,我得了阿罗汉道果?须菩提言:不能,世尊,如果阿罗汉有这样的念头,我得了阿罗汉道果,他就是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证初果就已经破了我相,不认五阴为我,没有我相了,同时就没有了与自己一样的人的相了,那么六道众生的相也就破了,没有了;在众生身上的寿者相寿命相也是不真实的,没有寿者相了,四果罗汉更是没有四相,不着四相了。

所以阿罗汉不会认为有个我得阿罗汉果了,也没有什么法称作阿罗汉,色阴不是阿罗汉,受阴不是阿罗汉,想阴不是阿罗汉,行阴不是阿罗汉,识阴不是阿罗汉,六根不是阿罗汉,六尘不是阿罗汉,六识不是阿罗汉,和合起来也不是阿罗汉。既没有阿罗汉,也没有阿罗汉的果位,这些果位都是施设的假名而已,并没有真实的果可得。

原文: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释:须菩提言: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在所有声闻人当中是第一的,最为超胜的,是离欲最彻底的阿罗汉。世尊,我不作这样的念想:‘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如果有这样的念头:‘我得了阿罗汉道果’,世尊就不会说须菩提是喜欢寂静行的人。因为须菩提确实没有什么可得的可作的可行持的,才名为须菩提是喜乐于寂静行的人。四果罗汉不仅断了我见,也断了对自我的执著,意根对自我五阴的贪爱、执著断尽了,我慢断尽,心中彻底无我了,既然没有我,就不会去与人争论高低上下对错,是非长短强弱,心中寂静清凉了,这就是无诤三昧。而须菩提是最无诤、最寂静的,最随顺于人和事的。

离欲是离开各种欲望、各种欲界所有的希望欲求,以男女欲为主,包括財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五尘。证初果以后,发起初禅,色界境界现前,身心极乐,因为这种乐触远远殊胜于欲界的各种乐,也超胜于男女欲的乐,于是就对男女欲不喜乐,对欲界的五尘不喜乐了,对财色名食睡不喜乐了,这就断欲了,再断嗔就是五下分结断尽,成为罗汉三果人,那么四果罗汉更是断欲离欲。

须菩提断欲最彻底,是第一离欲人。然而须菩提没有我是离欲阿罗汉的念头。如果须菩提有这个念头,那么他就有个我,有离欲这个事,心就不寂静,不清净,世尊也就不说须菩提是喜欢寂静行的人。因为须菩提心中无事,无欲无为,又看空十八界中一切法,认为一切行都是空,所以须菩提也就没有什么可行的,在空幻法中虚妄法中没有什么可做的,所做一切都是空,并没有其事。这样须菩提才是一个喜乐于寂静行的人,无所为行的人。
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王一博[超话]# 生活很忙~空下来就想来看你 每每看到一些难受的话语 真的很难过 fq确实烂透了~喜欢你以前没参与过也不懂 但没关系啊~宝 你真的好特别~
  • 记录:晚上九点开始的阿瓦隆,每局都很精彩。 最后一局两轮车就结束,然后9个人复盘到凌晨三点半…… entj intp intj infp istj思想和逻辑碰撞
  • 好物分享~zuì近发现了新大陆,用过之后推荐给你们! #ajuste防晒喷雾#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养儿不防老,防晒才防老!
  • 时间,是世‮最上‬无情‮东的‬西,再深的感情‮恩,‬义,‮愫情‬,都会因天涯远‮岁隔‬月流失而‮渐渐‬淡去‮这。‬不是世事炎凉,也‮是不‬人情淡薄,而‮因是‬彼
  • #青青草原top王[超话]# 文学励志经典句子 1、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2、我年轻时注意到,我每做十件事有九
  • #生辰八字命理##历史##星座# 说说鸿星尔克这个事,写下面的文字,我本身不是蹭热度,如果是,应该是第一时间来涂鸦,所以类似方向的言语误解我是不会理的。
  • 【五分钟教你修复情感裂痕】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感情生活里充满浪漫,但是实际上感情早晚都会产生裂痕,裂痕经常出现在快结婚时,刚刚有了小孩,或者小孩搬出去自己住以后
  • 时间,是世‮最上‬无情‮东的‬西,再深的感情‮恩,‬义,‮愫情‬,都会因天涯远‮岁隔‬月流失而‮渐渐‬淡去‮这。‬不是世事炎凉,也‮是不‬人情淡薄,而‮因是‬彼
  • #今日主推课程# 聚焦职教“全国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组长)及骨干教师岗位能力提升”线上研修班将于7月25-29日开课,邀您共同聚焦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领
  • 由 陈正道执导,沈洋、詹晨编剧, 张子枫、 吴磊领衔主演, 郝蕾主演, 祖峰友情出演的青春电影 《#盛夏未来#》今日曝光“共赴未来”终极预告,陈辰(张子枫 饰)
  • 有一次,张爱玲收到了弟弟的求助信,她看了看只回复了一句:我的处境也不好,实在没能力帮你。 张子静是张爱玲唯一的弟弟,小的时候他们分别由不同保姆带着,性格上差别
  • 【#东阳工艺美术# 更优的设计:让家具美观又时尚】#红博会# 目前,首届中国红木家具展览会正在中国木雕城举行。这是首个国家级红木家具专业展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十大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奔跑吧康康#【村里来了“剃头匠”】“是在这剃头吧?”7月4日一大早,还没到7点半,琅琊镇砚台地村的村委大院就有响动。拄着拐棍的村民陈丽新
  • 双子座妹妹(包括上升双子,找对象完全看眼缘,颜值跟自己的审美对上号了,才乐意去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但都说了前面已经对上眼,颜值作为加持会美化在双子座bb心里
  • 如果你无所住 法身就现前 如果你执著这个 色受想行识 业力就现前 贪嗔痴不断 业力惯性意识就现前 如果你无贪无嗔无痴 清凉 你不是想过清凉日子吗? 每天不是在唱
  • 【广州上半年#有线宽带接入服务占互联网服务投诉九成#】7月26日,广州市消委会发布了上半年全市消委会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通报。海珠区、白云区番禺区、黄埔区和花
  • 【中国女排踏上卫冕之路,首战土耳其女排】@光明网 北京时间今天下午,在东京都的有明竞技场,被球迷亲切称为“永远的神”的中国女排就将正式亮相,首战对手是土耳其女排
  •  最近超开熏,捕获小可爱一个 我是一个杠杠的饰品终极粉丝,日常的每日淘宝打卡各种饰品店,然后不停的买买买,就在这不经意之间我发现了“它”❤️——日落双层珍珠手链
  • 【闺蜜组贴贴】【岚和美伽贴贴】 岚:人家并没有「柔弱」到需要让小美伽来担心哦。你现在还挺厉害了,居然这么嚣张地还来关心人家,挠你挠你♪♪ 美伽:哇等下,不要挠我
  • 男人多情且长情。女人专情且绝情。痴情的女人一旦醒来,没有什么留得住她。到最后,女人往往会比男人更决绝。一个女人头也不回的离开,未必是“不爱了”,也许是因为“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