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超话]#轉發法鼓山傳燈院
消業往生是先修福德先還報,帶業往生是後修福德後還報。報一定要還,即使是釋迦牟尼佛,到了最後生時還是要還報。因此,並不表示我們到了西方淨土就可以賴帳,欠了帳不還,一走了之。如果在生時不先修福業,把業消掉,成佛解脫以後,還是一樣要還,不過那時不會痛苦、不會有煩惱,因為已經得解脫了。而已經從生死煩惱得解脫,再來人世間廣度眾生,一邊度眾生一邊來還報的,就是乘願再來的人。
----------------------------------------------------------
摘錄自《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一)消業往生

往生有帶業往生、消業往生,根據《觀無量壽經》,可知上品、中品往生者與難行道的菩薩相同,都是在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前就已經修一切功德,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都已經具足,所以是消業往生。

譬如說上品或是上輩的往生,需要現出家相、修沙門行,還要具足眾戒,包括五戒、八關戒齋、沙彌或沙彌尼戒、比丘或比丘尼戒,這就是離欲行,就能夠生上品,未出家者則生中品。

修上品的人到了極樂世界之後,立刻見佛聞法,得不退轉;中品的人見佛聞法的時間稍微晚一點,但是一聽聞佛法之後,中品上生可以得阿羅漢果,中品中生和中品下生得初果。但中品中生和中品下生得初果以後,要得阿羅漢果的時間不同;中品中生快一些,中品下生則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不論快慢,他們都是先修三十七道品裡的法門,等消業以後,才證得聲聞果,然後還要迴小向大,發無上菩提心,再修大乘法。

(二) 帶業往生

1.下品往生者

下品往生者則為帶業往生,他們多是造惡業的人,雖說帶業往生,但也必須在命終前念佛消部分業障後才能往生。譬如下品上生的人,雖造種種的惡業,但是因為有善根,臨命終時能聽到善知識的開導,告訴他們大乘經典的名字,還有勸他們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先消了五十億劫的生死之罪,命終後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好像我們要坐船過河,那是一艘很小的船,可是你有二百公斤、三百公斤重,一上船,船很可能會沉掉。於是臨上船前先動外科手術,把身上的脂肪去掉五十公斤、八十公斤,然後就可以坐船過河了。

你身上還有重量,但是因為有船的關係,所以過河了。我們雖然還有罪,但是由於阿彌陀佛的願力幫我們除掉那麼多的罪,就可以到極樂世界了,這就是帶業往生。

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辦法見到佛,也沒有辦法見到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等諸大菩薩,也沒有辦法聽到佛法,要在蓮花花苞裡待上一段時間,下品上生者要七七日、下品中生者要六劫、下品下生甚至要十二大劫蓮花才會開。

十二大劫究竟有多長?娑婆世界經過成、住、壞、空四個時期是一個大劫,每一時期為一個中劫,一個中劫為二十小劫。一個小劫有多久呢?人從十歲開始,每一百年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到八萬四千歲,這叫作增劫;然後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至人壽只有十歲時,就是減劫;這一增一減的過程,總稱為一小劫。

這個時間相當長,但是在生時沒有修行,臨命終時才念了十句佛號就可以往生,還是很合算。所以要勸人,就是到了臨命終時也應該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2.托質蓮胎

根據《無量壽經》,三輩往生都是蓮花化生,但為攝受一切眾生,淨土法門開了一個更大的方便門,那就是托質蓮胎,是胎生,也是帶業往生。

有一些愚癡的眾生,人云亦云,人家要往生,他也要往生,但人家問他什麼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問他什麼是正見、因果,他都不知道,大乘經典也從來沒有看過,完全不知道什麼是佛法,或是即使聽了佛法也不懂,就是糊里糊塗的,但是他願意去,阿彌陀佛還是讓他們去。

但是到極樂世界之後,因為沒有智慧,業也沒有消,所以是在邊地的宮殿裡;也就是在蓮花池的邊緣地帶,這個宮殿就叫作「蓮胎」或「蓮宮」。他們在蓮胎中等於是閉關,五百歲不得見佛聞法。因為是在蓮胎裡,其他人看到的只是一朵一朵的蓮花苞;而且因為在花苞裡,別人也聞不到他們的味道,也不會傳染給人。

這裡所說的「五百歲」,是極樂世界的時間,與我們的時間相差很多,究竟有多久?並不清楚,但人間的五百年就已經相當長了,何況是極樂世界的五百年?它的意義類似《觀無量壽經》所說的下品下生十二大劫不見佛,但如果問這五百年是否相當於十二大劫,則不能確認。

不管如何,雖然在這段期間看不到佛,也看不到菩薩、聖眾和諸上善人,但是那個宮殿裡的環境就像天宮一樣,所以還是值得去。這樣聽起來,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好像是專門幫助壞人,專門做惡人的避風港?其實這只是暫時不受果報,但還是要發無上菩提心來成就佛果,以後倒駕慈航,廣度眾生,做大布施。

所以,消業往生是先修福德先還報,帶業往生是後修福德後還報。報一定要還,即使是釋迦牟尼佛,到了最後生時還是要還報。因此,並不表示我們到了西方淨土就可以賴帳,欠了帳不還,一走了之。如果在生時不先修福業,把業消掉,成佛解脫以後,還是一樣要還,不過那時不會痛苦、不會有煩惱,因為已經得解脫了。而已經從生死煩惱得解脫,再來人世間廣度眾生,一邊度眾生一邊來還報的,就是乘願再來的人。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款四面,也是百岁高僧龙婆闲的绝作,新年期望大家都可以佛牌护身佛‌历2562年(公历201‌9年)加持,参与加‌持的师傅还包括龙婆禅南、龙婆乌冬萨等等。
  • 截至目前,已办结的案件共约谈7人;问责13人,其中,通报5人,诫勉4人,组织处理(责令辞职)1人,党内警告3人。截至目前,已办结的案件共约谈7人;问责13人,其
  • #studyaccount##Hardshell Daily# 大家中秋快乐~吃了同学给的蛋黄月饼和自己买的冰皮[许愿]虽然没有出去浪但是和家里人通了电话,也看
  • (没事,撸狗使我幸福)逛了一下午的商场最后我们一致决定还是在网上屯(出来散步了属于是)今天的晚饭决定吃一碗酸菜牛肉面,酸酸麻麻辣辣带劲的很!官宣后一起薅羊毛啊~
  • 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
  • 我又时常偶尔想起来就觉得郁闷的是,当初苏格拉底如是说,他的学生、他的朋友,都在通宵长谈之后,惫极,瞢然颔首而去(有关苏格拉底的记述中,没见这个观点的充足阐发,仅
  • 9.已有答案的事 不应该去失望10.这世上,除了自己,都是别人。9.已有答案的事 不应该去失望10.这世上,除了自己,都是别人。
  • #白鹿[超话]##白鹿半是蜜糖半是伤# 夏天里藏了一个可爱的你 像冒泡的汽水 黄昏的落日 和经常趴在窗台上睡懒觉的猫咪,夏天就应该是这么好的 那些因为你而滋生出
  • ”青岛市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长冷静表示,“三核联动”就是推动东岸城区有机更新,强化西岸城区动能转换,实现北岸城区功能再造,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打造市域现代服
  • 被我爹听着了,两人开始隔空对话我爹:我只会给你300让你离开她蠢蠢:这么少吗?#养豪日记# 摘录 我自己的初(次单)恋,令我念念不忘许多年,甚至许多年后有一回她
  •   店名:7分甜(快闪店) 地址:福州路518号1楼 #吃货种草机##上海美食##下午茶##冰淇淋##杨枝甘露##77品牌日# 从20岁到24岁,谈了一个男朋友
  • 我小时候上学那条街上,我爸带我去上学,路上碰见了一只特别可爱的小狗狗,后来送到了二姑家,后来的后来又送到了我大姨家,那只狗对我特别亲,从来不咬我。后来有一次夏天
  • 第一次接触“都匀毛尖”的可以试试我家的“试喝装”15款茶,覆盖了都匀毛尖的全部品类等级,让你可以通过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款茶 我家的“都匀毛尖”价格和某些网店
  • 有时候,错过欧洲赛场是一种优势,让你有机会更多地专注于联赛,但当你是一家大俱乐部时,你想要留在欧洲赛场,我确信阿尔特塔希望他的球队能去到欧战赛场。有时候,错过欧
  • ✅带小孩过来的朋友可以选择去浅水湾,那里都是花蛤黄蛤之类的,浅滩随便哪都可以挖得到,大人和孩子都可以参与,危险性低。根据大海涨潮落潮的自然规律,赶在落潮时,很多
  • 然后抽卡新手大保底是出了大国主and十连就出了震离,听朋友说是人权卡,用起来感觉就很像战双的白毛露西亚,一样的人权卡,一样疯狂的拉刀光[送花花]官方这个问卷,我
  • 曾经众泰汽车被称作“中华神车”10万块买众泰,就能开上“保时捷”款的车,简称保时泰,巅峰时期公司市值达到近370亿。换言之,2019年度众泰汽车生产汽车和销售汽
  • 3·亲子关系非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
  • 我的一生,我的一落,温婉成诗,唯一的诗!我愿意我的生命飘逸如一片落叶,上面写着我独一无二的故事,有情,有思,有不舍,有希望……当我飘落时,优雅,唯美!
  • 浅浅分享一下我关注的推文博主(有的推文不一定会看,但看到就是缘分)其中最爱的还是doge扫文日记——我的微博初心,到现在没卸载微博50%也因为她吧doge扫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