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连载】杂宝藏经卷第一 · 王子以肉济父母缘 第二

白话

这样的经法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讲法时,佛在舍卫国,那时阿难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城里化缘乞食。看见一个小孩子,有双眼失明的父母,(这个孩子)把乞讨得到的好的食物供养父母,粗糙的食物就自己吃。阿难对佛说:“世尊,这个小孩子非常少有,乞讨到好的食物,用来献给父母,选择粗劣、不好的自己吃。”

佛说:“这不算难,我过去生中,供养父母,才是极其困难。”阿难对佛说:“世尊,过去生中,您供养父母,那些事是怎样的呢?”

佛说:“在过去,有大国的国王,统领国土。国王有六个孩子,各自统领一个国家。当时有一大臣名字叫罗睺求,谋划起兵,杀掉了那大王和他的五个孩子。大王的第六个小儿子,事先有鬼神来告诉他说:‘你的父亲和其他五位兄弟,都被大臣罗睺求杀害,接下来要到你(这里)了。’王子听说后,立即回到家里。妻子看见王子脸色忧虑憔悴,与平常不一样,于是问丈夫说道:‘你为什么这样呢?’丈夫回答妻子说:‘男人的事情不能告诉你。’妻子说:‘王子,我现在和你生死与共,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不能告诉我?’丈夫回答妻子说:‘刚才有鬼神,来告诉我说:你的父亲及五个哥哥,都被他人所杀,接着轮到你了。因为这件事忧虑害怕,不知道该去哪里。’

夫妇(一起)想办法,立即一起带着孩子,逃奔去其他国家,携带七天的粮食,预计可以到达。(但由于心里)惶恐害怕导致错误地走上了曲折的小路,走了十天,还没有到达。

粮食用尽,困顿饥饿临近死亡,王子想着:‘三人同死,痛苦太大了,宁可杀掉一人,保存两人的性命。’于是便拔出佩剑,想杀掉妻子。他的儿子回头看见父亲,合掌说道:‘希望父亲现在不要杀我的母亲,宁可杀掉我自己,来替代母亲的性命。’父亲听了儿子的话,想杀掉自己儿子,儿子再次说道:‘不要断绝我的性命,如果断绝我的性命,肉就会腐臭发烂,不能保留多长时间,(这样)我的母亲可能(也)不能到达(目的地)。不(要)断绝我的性命,需要时就割取,每天慢慢吃。’(即使这样)还没有到有人的村子,剩在身上的肉,只有三块了,儿子对父母说:‘这两块肉,请父母吃掉它,还剩下的一块肉,就拿来给我。把我放到地上,父母继续前进。’

当时释提桓因的宫殿震动,于是立即观察是什么因缘。看见这个小孩做稀有的事情,就化作(一只)饥饿的狼,来索取肉,小孩思考着:‘我吃这些肉,也是性命将尽,不吃也是死。’就舍下这块肉,给了饿狼。释提桓因就变成人,对小孩说:‘你现在割肉,给你的父母,心中后悔吗?’回答说:‘不后悔。’又说:‘你现在为痛苦恼乱,谁能相信你没有生起后悔心呢?’小孩这样就说出真实(不虚的)话语道:‘我若不悔,身体的肌肉还长出来恢复像以前一样,如果有后悔的想法,就马上死去。’说完这句话,身体恢复,和原来的样子没有差别。释提桓因就将这个孩子和他的父母归聚一处,拜见了当地的国王。(国王)心里充满巨大的悲喜,怜悯他至孝,感叹从来没有过,就给他军队,回去恢复本国。释提桓因即护佑他渐渐做了阎浮提王。那时的小孩,是我的前身,那时的父母,就是(我)现在的父母。”佛说:“不但现在赞叹慈爱孝顺,在无数劫以来也常赞叹。”

众比丘对佛陀说:“世尊,过去生中,供养父母,那些事都是怎样的呢?”佛说:“过去迦尸国王的领土中,有一座大山,山中有仙人名字叫睒摩迦。(他的)父母年纪很大,并且眼睛都看不见。睒摩迦常常取美味的果子、鲜花和甘甜的水,用来赡养父母,把他们安置在悠闲安静没有恐惧的地方。凡是做(什么)事情,一举一动,(睒摩迦)先禀告父母。(这天他)禀告父母后,就取水去了。那时梵摩达王出游打猎,看见有鹿饮水,拉弓射鹿,涂有毒药的箭误中睒摩迦的身体,遭到毒箭射中以后,睒摩迦高声呼喊道:‘一箭杀死三个人,这痛苦何等厉害严重啊!’

国王听见他的声音,马上把弓箭抛在地上,就立即上前观看:‘谁说的这话?我的这座山中有位仙人,名字叫睒摩迦,仁慈孝顺,赡养盲眼的父母,举世称颂赞叹。你现在莫非是睒摩迦?’回答说:‘我就是。’进而对国王说:‘现在我的这个身体,不计较痛苦,只是担忧父母年老眼盲,父母如果饥饿困顿,没有人供养啊。’国王再次问道:‘你的盲眼父母,现在在哪里呢?’睒摩迦指示给王说:‘在那个草屋中。’王随即到盲父母的住所,睒摩迦的父亲那时对他的母亲说:‘我的眼皮跳动,难道是我孝顺的儿子睒摩迦有灾祸吗?’他的母亲又对父亲说:‘我的乳房惶恐不安地跳动,不会是我的儿子有(很)不祥的事情吧?’那时盲眼父母,听见国王走路的悉悉索索的声音,心里生起恐惧:‘不是我的儿子在走动,那是谁呢?’

国王走到他们前面,高声说:‘行礼了。’盲眼父母说道:‘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是谁在行礼?’回答说:‘我是迦尸国王。’这时盲眼父母对国王说:‘大王啊!我的孩子如果在,应该给大王奉上好的花果。我的孩子早上去取水,这么晚了久等不回来。’国王于是悲伤哭泣,接着说偈言:

  ‘我是这个国的国王,在这座山游猎,

  只想射禽兽,无意之间伤害了好人,

  我现在舍弃王位,来侍奉盲眼父母,

  和你们的孩子没有差别,千万不要产生忧愁苦闷。’

盲眼父母用偈言回答国王的话:‘我的儿子慈善孝顺,天上人间都没有,国王虽然怜悯我,哪里能像我自己的儿子?国王要怜悯我,希望您指示儿子所在的地方,能在儿子左右,(我们)同死心意也满足了。’

这样,国王带着盲眼父母前往睒摩迦身边。(盲父母)到了儿子所在的地方后,捶胸顿足,懊恼不已,嚎啕大哭说道:‘我的孩子慈善仁爱,孝顺无比,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河池众神啊!’(盲父母)说偈言道:

  ‘帝释、梵天、护世四天王,为什么不帮助他呢?

  我孝顺的儿子,让他遇到如此痛苦,

  深深感怀我的孝子,请速挽救他的性命。’

这时释提桓因的宫殿震动,用天耳听见盲父母悲痛的话语声,就从天而下,来到他们所在之处,对睒摩迦说:‘你对于国王,产生恶心了吗?’回答说:‘确实没有恶心。’ 释提桓因说:‘谁能相信你没有恶心呢?’ 睒摩迦回答说:‘我对国王有恶心的话,就让毒箭的毒传遍全身,马上死去。如果我对国王的做法没有恶心,毒箭应该离开身体,疮疤就会痊愈。’马上就像他说的那样,毒箭自然(从他的身体)出来,(伤处)恢复得像以前一样。

国王非常欢喜,高兴无限,便发出教令,普遍告示国内的人们,应该修行慈善、仁爱,孝顺侍奉父母。睒摩迦从过去以来,慈仁孝顺,供养父母。想知道谁是那时的盲父吗?就是现在的净饭王。那时的盲母,摩耶夫人就是。睒摩迦,就是现在的我,迦尸国王,就是舍利弗,那时的释提桓因,就是摩诃迦叶。”

经典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尔时阿难,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见一小儿,有盲父母,乞索得好食者供养父母,粗者便自食之。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小儿者,甚为希有。乞得好食,用奉父母,择粗恶①者,而自食之。”佛言:“此未为难,我过去世中,供养父母,乃极为难。”阿难白佛言:“世尊,过去之世,供养父母,其事云何?”

①恶:1.粗劣。如:恶食[粗劣的食物];2.不好。

佛言:“乃往过去,有大国王,统领国土。王有六子,各领一国。时有一大臣名罗睺求,计谋兴军,杀彼大王及其五子。其第六小子,先有鬼神来语之言:‘汝父大王及诸五兄,悉为大臣罗睺求之所杀害,次欲到汝。’王子闻已,即还家中。妇见王子颜色忧悴,不与常同,而问夫言:‘汝何以尔?’夫答妇言:‘男子之事不得语汝。’妇言:‘王子,我今与汝生死共同,有何急缓①而不见语?’夫答妇言:‘适有鬼神,来语我言:“汝父大王及与五兄,悉为他杀,次来到汝。”以是忧惧,莫知所适。’

“夫妇作计,即共将儿,逃奔他国,将七日粮,计应达到。惶怖②所致,错从曲道③,行经十日,犹不达到。粮食乏尽④,困饿垂死。王子思惟:‘三人并命⑤,苦痛特剧,宁杀一人,存二人命。’即便拔剑,欲得杀妇。儿顾见父,合掌白言:‘愿父今者,莫杀我母,宁杀我身,以代母命。’父用儿语,欲杀其子。子复白言:‘莫断我命,若断我命,肉则臭烂,不得久停,或恐⑥其母不得前达。不断我命,须臾则割,日日稍食。’未到人村,余在身肉,唯有三脔。子白父母:‘此肉二脔,父母食之,余有一脔,还用与我。’掷儿放地,父母前进。

①急缓:危急,紧急。

②惶怖:恐怖。

③曲道:曲折的小路

④乏尽:竭尽。

⑤并命:共命运;同死。

⑥或恐:或许;可能。

“时释提桓因宫殿震动,便即观之,是何因缘?见此小儿作希有事,即化作饿狼,来从索肉。小儿思惟:‘我食此肉,亦当命尽,不食亦死。’便舍此肉,而与饿狼。释提桓因,即化作人,语小儿言:‘汝今割肉,与汝父母,生悔心不?’答言:‘不悔。’又言:‘汝今苦恼,谁当信汝不生悔心?’小儿于是,即出实言:‘我若不悔,身肉还生,平复如故;若有悔者,于是即死。’作此言已,身体平复,与本无异。释提桓因,即将其子并其父母,使得一处,见彼国王,心大悲喜,愍其至孝,叹未曾有,即给军众,还复本国。释提桓因,即渐拥护,作阎浮提王。尔时小儿,我身是也。尔时父母,今日父母是也。”

佛言:“非但今日赞叹慈孝,于无量劫常亦赞叹。”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过去世中,供养父母,其事云何?”

佛言:“昔迦尸国王土界之中,有一大山,中有仙人名睒摩迦,父母年老,而眼俱盲,常取好果鲜华美水,以养父母,安置闲静无怖畏处。凡有所作,举动行止,先白父母。白父母已,便取水去。时梵摩达王,游猎而行,见鹿饮水,挽弓射之,药箭误中睒摩迦身。被毒箭已,高声唱言①:‘一箭杀三人,斯痛何酷甚!’

“王闻其声,寻以弓箭,投之于地,便即往看,谁作此言。‘我此山中有仙人,名睒摩迦,慈仁孝顺,养盲父母,举世称叹。汝今非睒摩迦耶?’答言:‘我即是也。’而白王言,‘今我此身,不计苦痛,但忧父母年老目冥,父今②饥困,无人供养耳。’王复问言:‘汝盲父母,今在何许?’睒摩迦指示王言:‘在彼草屋中。’王即至盲父母所。睒摩迦父,时语妇言:‘我眼瞤动,将非我孝子睒摩迦有衰患不?’妇复语夫言:‘我乳亦惕惕而动,将非我子有不祥事不?’时盲父母,闻王行声索索,心生恐怖:“非我子行,为是谁也?”

“王到其前,唱言作礼。盲父母言:‘我眼无所见,为是谁礼?’答言:‘迦尸国王。’时盲父母,命王言③:‘王,我子若在,当以好华果奉上于王。我子朝往取水,迟晚久待不来。’王便悲泣,而说偈言:

   ‘我为斯国王,游猎于此山,

  

但欲射禽兽,不觉中害人。

  

我今舍王位,来事盲父母,

  

与汝子无异,慎莫生忧苦。’

“盲父母,以偈答王言:

    ‘我子慈孝顺,天上人中无,

  

王虽见怜愍,何得如我子?

  

王当见怜愍,愿将示子处,

  

得在儿左右,并命意分足。’

“于是,王将盲父母,往至睒摩迦边。既至儿所,捶胸懊恼,号咷而言:‘我子慈仁,孝顺无比。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河池诸神!’说偈而言:

  

‘释梵天世王④,云何不佐助,

  

我之孝顺子,使见如此苦?

  

深感我孝子,而速救济命。’

“时释提桓因,宫殿震动,以天耳闻盲父母悲恻⑤语声,即从天下,往到其所,而语睒摩迦言:‘汝于王所,生恶心也?’答言:‘实无恶心。’释提桓因言:‘谁当信汝无恶心也?’睒摩迦答言:‘我于王所有恶心者,毒遍身中,即尔命终;若我于王无恶心者,毒箭当出,身疮便愈。’即如其言,毒箭自出,平复如故。

“王大欢喜,踊跃无量,便出教令,普告国内:当修慈仁,孝事父母。睒摩迦从昔以来,慈仁孝顺,供养父母。欲知尔时盲父者,今净饭王是。尔时盲母者,摩耶夫人是。睒摩迦者,今我身是。迦尸国王,舍利弗是。时释提桓因,摩诃迦叶是。”

①唱言:高呼

②今:假使,如果。

③命王言:命这里有“给”的意思。给国王说➡对国王说。

④世王:护世四天王,又云护国四王。四天王居须弥山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云护世。《维摩经·方便品》曰:“护世四天王也。诸恶鬼神残食众生,护世四王护之不令害也。”

⑤悲恻:悲痛

最好的相处,连沉默都是舒服。
或许,最好的关系,不会是每时每刻知道对方在哪里,也不会纠结发出的消息为什么迟迟没有回复,而是各自都自然存在于彼比的生活中,不用担心背叛与别离,不用计较付出,不必纠缠不清。

不论身处何地,相距多远,时间多长,再次相逢时,仍是上次分别时的模样,即使已经许久不通电话,再次开口仍是熟悉的腔调,就算没有时刻守在身旁,滔滔不绝时皆若一直陪伴般的情结。

如此,便好。

《法华经》大通智胜佛
(第一百零一段)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狮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
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于无量亿劫,尔乃得成佛,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世尊甚稀有,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惔怕,未曾有散乱,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众生常苦恼,盲暝无导师,不识苦尽头,不知求解脱。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道,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释迦佛告诉诸多的比丘众们说:“大通智胜佛”住世寿命为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那由他”是古印度的数量单位,《俱舍论》卷十二说:那由他当为千亿数。这么算来就是五百四十万亿个千亿,可见佛寿之长,是难以想象的。这还只是肉身生命,肉身生命住世如此长的时间后,即入涅槃,入涅槃后得法身生命,法身生命就不是用那由他来计算了,因为这个生命是永恒的。这个永恒的生命具足常乐我净,永无生死、永无烦恼、永远自由、永远幸福。是每一个学佛人的终极追求。
释迦佛说:“大通智胜佛”坐道场时,破了所有的“魔军”魔众。这旨在说明成佛时都要经过破魔除邪这一关,释迦牟尼成佛时,在菩提树下,不仅战胜了凶恶的邪魔,也战胜了温柔貌美,淫姿迷人的女魔,并降伏了所有的天魔,才睹明星而成道的。
“大通智胜佛”也是破了一切魔后,才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智名:义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指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大通智胜佛”之前修正觉时,由于佛法不现前,即佛的十号果德不现前,参禅打坐,从一个小劫到十个“小劫”,身心不动,修得很苦,但佛法仍然不现前。
“劫”是时间计算单位。《大毗婆沙论》说: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约为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我们中华文明史也才五千多年,可见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的时间,算是够长的,这还只是一个小劫。而大通智胜佛在禅修中,一坐就是十个小劫,这种求道的意志,实在令人钦佩。
大通智胜在十小劫的禅坐期间,忉利天和其他诸天的天神天主们,被他修道的精神所感动,就为他在菩提树下敷设了狮子座,高“一由旬”。“由旬”是古印度的计数单位,有大中小之分,通常认为一小由旬为四十里、中由旬为五十里、大由旬为六十里。一由旬高的狮子座,不论用哪种算法,都是很高的,以此比喻佛法是不可思议的。
于是大通智胜登上一由旬高的狮子座,心里面想:这下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吧。刚坐上此座有此想法时,许多的梵天王就雨下了很多鲜艳而美丽的天界之花,一百由旬的地方都雨满了这些花,时而有阵阵香风吹来,吹去先落下而枯萎了的花朵,又雨下新鲜的天界之花,如此反复不绝,经过十个小劫,连续不断,直至佛“灭度”,天神天王们都常雨天界之花以作供养。
这里说的“灭度”新译圆寂:意为圆满诸德、寂灭诸恶。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致之果德。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称为圆寂,即入于涅槃。这时还有东南西北四大天王和三界诸天天王,为了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天神,也常以各种天乐鸣空,满十小劫,直至佛灭度,都作这样的供养。
世尊说:诸位比丘众们!大通智胜佛在禅坐中整整修了十个小劫,非常精进,又得诸天供养,诸佛之法,才现于当前、才成就了无上菩提。大通智胜佛未出家以前,有十六个儿子,大儿子名“智积”,其他儿子各自都有自己种种珍贵奇异的好玩之物,尽享富贵,后听说父亲成佛了,全都舍去自己珍奇的宝贝,去拜诣佛所,儿子们的母亲依依不舍,流泪相送,这些儿子们的祖父是转轮圣王,与一百个大臣和百千万多的人民,皆共围绕,随十六个王子一同来到了佛的道场,都想亲近“大通智胜如来”,都想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佛。
世尊说:他们到了佛所,全都依次行头面礼足礼,一一“绕佛”完毕。“绕佛”是礼敬法,方法是围绕佛而右转、即右绕。如地方宽则作圆绕、地方窄作直绕。圆绕则从东至南、至西、至北而行。直绕则笔直走向前、又向右直折回头。然而都需要依由东至南至西至北之规矩以回身、切不可由东至北至西至南,此名逆行有过。
绕佛还是一种非常殊胜的法门,《 华严经》的德云比丘专修念佛法门,称为“般舟三昧”,完全是绕佛,不坐下来也不躺下来,昼夜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绕佛、念佛。历经九十一天,修成般舟三昧,亲见佛立眼前,成就随意往生诸佛净土之大功德。
绕佛还可作经行,就是缓慢的散步,可向右绕圈,也可直来直去,能收到修学当中不昏沈、不掉举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会儿就打瞌睡,散步就不会了;有些人心里面七上八下止不住,但如果是缓慢散步念佛,心就定了。这是用功的方法,对身心大有益处。
这时众人绕佛后,一心合掌,瞻仰大通智胜佛,而说偈颂,十六位王子说:有大威德的世尊,为了度化众生,勤苦修行,在无量亿劫以前,就成就了佛道,所有的愿都已具足,所得的大善大吉都无有其上。世尊在因地修行时,非常稀有,参禅打坐,一坐就是十个小劫,这时间是非常漫长的,在这非常漫长的时间里,身心都住于寂定,安然不动,其心常“惔怕”。
“惔”(tán)有二种含义、即:一、淡泊:指平易恬惔,忧患不能入。二、恨:惔火烧、指忧心如惔。惔在此处作忧心如惔解,是烦恼所生之昏沉散乱。意为其心常怕昏沉,更怕有所住,不敢有散乱。
大通智胜如此修大定,终得寂灭现前,安住于断尽诸有的“无漏法”中。“无漏法”与“有漏法”相对、有漏法指世间法:世间法就是变幻莫测的人生,人生演绎的是世事无常、生死无常,事物名利虽有,但一切皆为幻有,不可能永久保持,犹如有孔的杯子,一装水就会漏掉;无漏法指出世法即佛法,可消除生死烦恼,不为生死烦恼所束,不造恶因、不受恶果。例如声闻法、缘觉法、四摄六度等四圣法,这些法犹如没有孔的杯子,装进去的水,是不会漏掉的,称名“无漏法”。
十六位王子说:今日见到的世尊,已安隐(安隐意为安住于轻安禅定中),成就了佛道,我们也得到了大善利,得到了值得称庆的大欢喜。回想以往在没有佛法住世的岁月里,众生常生苦恼,就像瞎子在昏暝中没有人引导,常常碰壁,不知道苦恼的因缘,也不知道怎样去解脱这些苦恼,就犹如在漫长的黑夜里,看不清方向,盲目地造下和增加了许多的罪业,在恶道的时候多,减少了生于人天善道的次数,这样从无明又入于无明,永远都难以听到佛名佛法。
十六位王子说:今日佛得了最上大法,安住于三昧无漏道中,慈悲济度众生,使我们和一切天人都得到了佛法的大利益,所以我们都要礼拜世尊,都要皈依正觉、皈依“无上尊。”无上尊就广义而言指所有的佛、就狭义而言指的是大通智胜佛。所有的佛乃至大通智胜佛均为三界至尊,无人能超越其上,故名无上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大概不算是人们称为人类的生灵,但如果上帝要为我们的存在找一个借口的话,那他不妨指出我们之间那种奇妙的友谊。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生活在别人的眼神中,忐忑在
  • 父亲也是个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表现在他对生活与生命的尽力,他常说:“事情总有成功和失败两面,但我们总是要往成功的那个方向走。我们可以训练一种拥有,就是心灵上
  • 钟丽缇还特意配文:“我的胎毛刘海好像翻车了....[泪][泪]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流泪][流泪]”结果评论区,直接翻车了:“乍一看我以为是蔡依林,没想
  •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疮痛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
  •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又舍利弗。
  • “生日快乐,万事万物,如愿以偿”#任嘉伦[超话]#「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我能做的只能去适应, 坚持下去。而经历过一场重大的车祸之后,林志颖明显变了,这一次,
  • 又想,即使真的有这样一份工作摆在我面前,人家怎么可能雇佣我这样一个一天10个螃蟹就叫苦连天的人呢? ……北欧风据说是intj适用香水/双十一购入的小样,本来想先
  • 在泰‮龙国‬婆本老‮法虎‬相的圣物象‮兴征‬旺、勇气、信心、无‮和畏‬霸气,所‮给以‬人带来好运,适合‮场官‬的人、经常在‮判谈‬桌的人‮戴佩‬还可以增胜势,助
  • 没人知道我骨子里是很自卑的 从小就是 一直都是 我会觉得我的朋友不联系就会都离我越来越远 所有人呆在一起我不搭话我会觉得我不合群我会觉得自己会被排挤 我以前不是
  • 不管梦里展现的是灾难,还是喜庆之事,如果你梦里能掌握,能正确面对,即便梦里山崩地裂,、洪水猛兽、鬼魅魍魉、都属吉利,惶恐不安,吓得魂飞魄散,只顾自己的逃亡,甚至
  • 我们自己,就是命运的摆渡人。我们自己,就是命运的摆渡人。
  •     后来,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小驼背造作什么恶业,在七天中,众比丘竭尽全力都无法救他,虽是阿罗汉,却在饥饿状态下趣入涅槃?阿难从城中化缘回来,听说小驼背
  • #Tiziana Terenzi# [doge][doge][doge]#沙龙香水#沈昌珉,你永远是我心中长不大的老幺,那个会跟哥哥们撒娇卖萌的老幺,自从成了两
  • 我把这事给我同学说了,我同学今早跟我说她朋友说用硼酸对付蟑螂很管用,她朋友刚来没多久也带了些硼酸过来,而且她住我家附近,我过去找她拿了一些。P1是疫情之下学校发
  • 首先,要有一颗童心,少一些权衡利弊,多一些洒脱,永远热忱,永远热泪盈眶;其次,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时刻保持新鲜,不管什么年纪,都有探索未知的兴趣,并付诸行动;
  • 超粉都是精神正常的快乐追超人,别拉低自己的档次,ok?两年多,热爱只多不减,恭喜自己,遇到了最好的人@任嘉伦Allen 国超。
  • 《宝鸡大妈有话说》专栏【国家职业新工种 火锅料理师有了权威“身份证”】冬天到了天气转凉,要说吃什么能够暖胃暖心,很多人脱口而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火锅。 真正的干
  • 蹦迪似的上海天气里,大家要注意保暖哦~[心]#超级红人节##超红美食现场##美食新品安利大赛#最近和官方有一些不解之缘话说是因为看到金毛ig story发了一条
  •   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我们的灵魂意识形态,因这样的体验,才清楚明白,今生不过就是一种过程而已,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去感受造物主给予我们的各种精彩体验,让自己得以
  • 第二次在酒吧,微表情看出男主其实很在意觊觎女主的男人,最后为了救女主还打架了(6年后即使表面讨厌,男主依旧很在意靠近或在女主身边的所有雄性,除了他爸和那两个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