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歌永言#

《春望》

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至极时,花儿也会洒泪;怅恨别离,鸟也悲啼惊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持续了一个春天;那远方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依然存在。这句包含了山河依旧世事全非的感慨。
城:长安城。
草木深:荒草林木,芜杂茂密。暗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花溅泪有两种理解:1、人见花而溅泪 2、花似有知,亦感时而溅泪。溅:迸洒。
恨别:怅恨离别。鸟惊心有两种理解:1、人闻鸟鸣而惊心。2、怅恨别离,鸟亦惊心。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连三月:《新唐书.肃宗记》:“这年正月,安庆绪将尹子奇寇睢阳郡,张巡败之。”二月,“李光弼及安庆绪之众战于太原,败之“,“关西节度使兵马使郭英父及安庆绪战于武功,败绩。庆绪陷冯詡郡,太守萧贲死之“,“庆绪将蔡希德寇太原”,“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潼关,败之。“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永丰仓,败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这年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安守忠将骑两万寇河东,郭子仪击走之”。整个春季三月战火不息,故云。三月,故泛指整个春天。
家书:家信。抵万金:极言其珍贵。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抓。搔首是烦愁难遣时的动作。短,这里指稀疏。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古今异义:
1、(国)破山河在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2、(浑)欲不胜簪
古义:简直;今义:浑浊;糊涂。

3、家(书)抵万金
古义:信;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

4、(恨)别鸟惊心
古义:怅然;今意:仇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第二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只身北上,前往投奔,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公元757年三月,大自然的美好春光又降临到这座历经洗劫繁华消尽的都城。杜甫忧伤地徘徊于曲江一带,他感时念乱,睹物神伤,吟成了这首名作。

鉴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眺望沦陷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前四句主要写春望之景,后四句主要写春望之情。首联从大处落笔,总写望中所见。上句蕴含山河依旧,世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极写城池残破,人烟稀少的荒芜景象。“国”、“破、“春”分别点明地点,背景,节令。第二联由大到小,由总览转为具体抒写自己在这特殊春天里的感受。五六句分别从感时,恨别转出,但下句又因上句而生。战火不断,是写国忧,消息隔绝是写家愁。这两句深一层写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深挚。尾联以正面描绘诗人的自我形象作为全篇的收束。通过白发日稀,频频搔首的外在形态,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北征》”的深广忧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繁华,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乐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善于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利用大自然的和谐景象(“花“鸟”)和诗人内心的情绪(“感时,恨别”)之间的矛盾,使所要表现的忧思更加突出。从而增强了艺术效果。望”是全篇的线索。全诗围绕“望”字展开,从所望的景色开始,以望者的情态作结。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自身情态的描写,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矛盾转换中更加鲜明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抒写主人公形象鲜明突出,也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此诗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读书学典:《论语.先进》11.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门人欲厚葬之:丧事应当称家之有无,按照礼,不能向外求,如若家贫,可以简约;家贫葬厚,非礼。厚,亦指逾其家之财力言。门人,或言孔子弟子,或言颜子之弟子。
▲不可:孔子不赞成家贫厚葬。
▲犹父:古代师徒如父子。犹,如同。
▲予不得视犹子也:孔颜家俱贫,孔鲤去世,丧葬称家之有无;今颜渊去世,孔子不能阻止门人厚葬而如孔鲤之丧。所以孔子如此感叹。

■现代翻译:颜渊死后,门人同学想要厚葬他。先生说:“不可。”门人后来厚葬了颜子。先生说:“回呀!他看待我像父亲般,我不得看待他像儿子般,这不是我要如此呀!都是他们那些人做的主呀!"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礼:贫富各有宜。颜渊家贫,而门人欲厚葬之,故不听也。马融曰:言回自有父,父意欲听门人厚葬之,我不得制止也。非其厚葬,故云尔也。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颜渊之门徒也。见师贫,而己欲厚葬之也。一云是孔子门人欲厚葬朋友。孔子止门人之厚葬,故云不可也。王弼云:有财,死则有礼;无财,则已止焉。既而备礼,则近厚葬矣,故云孔子不听也。门人不从孔子言也。范宁云:厚葬非礼,故不许也。门人欲厚葬,何也?缘回父有厚葬之意,故欲遂门人之深情也。回事我在三如一,故云视予犹父也。我葬鲤无椁,而不能止回无椁,是视回不得犹子也。言此贫而过礼厚葬,非是我意也,政是夫二三子意也。二三子则颜路亦在其中也。范宁云:言回虽以父事我,我不得以子遇回,虽曰师徒,义轻天属。今父欲厚葬,岂得制止?言厚葬非我之教,出乎门人之意耳。此以抑门人而救世弊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颜渊之弟子,以其师有贤行,故欲丰厚其礼以葬之也。初咨孔子,孔子不听,门人故违孔子,而卒厚葬之也。孔子非其厚葬,言回也师事于已,视已犹如其父也。回自有父存,父意欲听门人厚葬,我不得割止之。厚葬之事,非我所为,夫门人二三子为之也。非其厚葬,故云耳。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君子之于人,不以义掩恩,不以恩掩义。以义掩恩,君子之所不忍;以恩掩义,君子之所不敢。颜渊死而子哭之恸者,恩也;颜路请车以为椁而不与之,义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叹不得如葬鲤之得宜,以责门人也。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葬以礼者,谓得其理也。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及其死,门人乃欲厚葬之,则失其理矣,夫子止之而不可得。谓回虽视予犹父,而己不得视之犹子,以有颜路故也。

●《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孔子以循理责门人,正所以爱回之深也。孔子叹曰:回之平日视予犹父也,予乃今不得视回犹子也。使回不安于身后,予亦何以自安哉?然此非我也,夫二三子也。二三子之心大异于回之心,如此愈令人思回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厚葬者,谓凡葬事求丰备也。《晋语》栾共子云:“成闻之,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颜子事夫子犹父,故曰:“子在,回何敢死?”则同于“父母在,不许友以死”之义也。《史记·弟子传》,夫子言:“自吾得回,门人日亲”,及夫子没,门人心丧三年,若丧父而无服,则皆同颜子事夫子犹父矣。然夫子丧颜子,若丧子而无服,是亦视回犹子,惟不能止门人之厚葬,终心自歉,故深责二三子也。君子所以受于人者,义如此,必不得已而后受,苟可以已而已。夫子之视颜子,视之犹其生也。彼门人者,以其生之所不受者而与之,是死之也。故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钱穆《论语新解》:颜子贫娄,若称其家财而葬,恐惟有敛手足形,蔂(léi,土筐)梩(lí,锹一类的器具)掩之而已。孔子门人于颜子皆所尊亲,朋友有通财之义,故请于孔子而欲厚葬之。孔子不可其请,孔子之亲颜子,一如伯鱼。而门人终厚葬之,此亦门人亲颜子之意,孔子所不得而止。仲尼不为已甚,若孔子固不许门人之厚葬颜子,斯已甚矣,孔子不为也。然使起颜子于地下,将乐与孔子同意,孔子深知之,故本章所言,若对颜子有余疚。观此四章,孔门师弟子对颜子之丧之情义备至,真千古如见矣。

★此章记夫子爱人以德,不使情胜义也。读此章深知约礼之为难也,孔子尚如此,况他人乎?门人深情,无可厚非,然厚葬则为人欲,必以死害生,于礼为悖,故夫子不欲之。孔子叹之,门人徒知爱颜子,而不知所以爱颜子,惜哉! https://t.cn/RxRVHIh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十八空义第四十八】(卷三十ー)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内空者内法,内法空。内法者,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无眼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外空者外法,外法空。外法者,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者无我无我所无色法,声香味触法亦如是。内外空者内外法,内外法空。内外法者,所谓内外十二入。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无内外法。

问曰:般若波罗蜜空十八空为异为一?若异者,离十八空以何为般若空?又如佛说,何等是般若波罗蜜?所谓色空受想行识空,乃至一切种智空。若不异者,云何言欲住十八空当学般若波罗蜜?答曰:有因缘故言异,有因缘故言一。异者,般若波罗蜜名诸法实相,灭一切观法,十八空则十八种观令诸法空,菩萨学是诸法实相,能生十八种空,是名异。一者,十八空是空无所有相,般若波罗蜜亦空无所有相,十八空是舍离相,般若波罗蜜一切法中亦舍离相,是十八空不著相,般若波罗蜜亦不著相。以是故学般若波罗蜜则是学十八空。不异故般若波罗蜜有二分,有小有大。欲得大者先当学小方便门,欲得大智慧当学十八空,住是小智慧方便门能得十八空。何者是方便门?所谓般若波罗蜜经读诵正忆念思惟如说修行。

以众生颠倒着内六情故,行者破是颠倒,名为内空。外空、内外空亦如是。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复次先以法空破内外法,复以此空破是三空,是名空空。复次空三昧观五众空,得八圣道,断诸烦恼得有余涅槃,先世业因缘身命尽时欲放舍八道故生空空三昧,是名空空。问曰:空与空空有何等异?答曰:空破五受众,空空破空。问曰:空若是法空为已破,空若非法空何所破?答曰:空破一切法唯有空在,空破一切法已空亦应舍,以是故须是空空。复次空缘一切法,空空但缘空。如一健儿破一切贼复更有人能破此健人。空空亦如是。又如服药,药能破病,病已得破药亦应出,若药不出则复是病。空灭诸烦恼病,恐空复为患,是故以空舍空,是名空空。复次以空破十七空故名为空空。

大空者,声闻法中法空为大空。如杂阿含大空经说生因缘老死,若有人言:是老死、是人老死二俱邪见。是人老死则众生空,是老死是法空。麽诃衍经说十方,十方相空,是为大空。问曰:十方空何以名为大空?答曰: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遍一切色故名为大,常有故名为大,益世间故名为大,令众生不迷闷故名为大,如是大方能破,故名为大空。佘空破因缘生法,作法粗法易破故不名为大。是方非因缘生法,非作法微细法难破故名为大空。

问曰:第一义空亦能破无作法无因缘法细微法,何以不言大空?答曰:前已得大名故不名为大。今第一义名虽异义实为大,出世间以涅槃为大,世间以方为大,以是故第一义空亦是大空。复次破大邪见故,名为大空。

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著故。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着,以无实故不受不着,若受著者即是虚诳。复次诸法中第一法名为涅槃,如阿毗昙中说,云何有上法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智缘尽,云何无上法智缘尽,智缘尽是即涅槃,涅槃中亦无涅槃相,涅槃空是第一义空。问曰:若涅槃空无相,云何圣人乘三种乘入涅槃,又一切佛法皆为涅槃故说,譬如众流皆入于海?答曰:有涅槃是第一宝无上法。是有二种:一者有余涅槃,二无余湿槃。爱等诸烦恼断,是名有余涅槃。圣人今世所受五众尽更不复受,是名无余涅槃。不得言涅槃无。以众生闻涅槃名生邪见着涅槃音声而作戏论,若有若无。以破着故说涅槃空,若人著有是着世间,若着无则着涅槃,破是凡人所著涅槃,不破圣人所得。何以故?圣人于一切法中不取相故。复次爱等诸烦恼假名为缚,若修道解是缚得解脱,即名涅槃。更无有法名为涅槃。如人被械得脱而作戏论,是械是脚何者是解脱,是人可怪于脚械外更求解脱,众生亦如是,高五众械更求解脱法。复次一切法不离第一义,第一义不离诸法实相,能使诸法实相空,是名为第一义空,如是等种种名为第一义空。

有为空无为空者,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今有为法二因缘故空,一者无我无我所及常相不变异不可得故空,二者有为法有为法相空不生不灭无所有故。问曰:我我所及常相不可得故应空,云何言有为法有为法相空?答曰:若无众生法无所依,又无常故无住时,无住时故不可得,知是故法亦空。

毕竟空者,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令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如漏尽阿罗汉名毕竟清净,阿那含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不名毕竟清净。此亦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十方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更无有余不空法,是名毕竟空。

【注】十八空,即为破种种邪见所说之十八种空。
(1)内空,指眼等六内处中,无我、无我所及无眼等之法。
(2)外空,指色等六外处中,无我、无我所及无色等之法。
(3)内外空,即总六根、六境内外十二处中,无我、无我所及无彼之法。
(4)空空,不着前三空。
(5)大空,即于十方世界,无本来定方彼此之相。
(6)第一义空(胜义空、真实空),即离诸法外,别无第一义实相之自性所得,于实相无所著。
(7)有为空,即因缘集起之法与因缘之法相皆不可得。
(8)无为空,即于涅槃法离定取。
(9)毕竟空(至竟空),即以有为空、无为空破一切法,毕竟无有遗余。
(10)无始空(无限空、无际空、无前后空),即一切法虽生起于无始,而亦于此法中舍离取相。
(11)散空(散无散空、不舍空、不舍离空),即诸法但和合假有,故毕竟为别离散灭之相无所有。
(12)性空(本性空、佛性空),即诸法自性空。
(13)自相空(自共相空、相空),即诸法总别、同异之相不可得。
(14)诸法空(一切法空),即于蕴、处、界等一切法,自相不定,离取相。
(15)不可得空(无所有空),即诸因缘法中,求我、法不可得。
(16)无法空(无性空、非有空),即诸法若已坏灭,则无自性可得,未来法亦如是。
(17)有法空(自性空、非有性空),即诸法但由因缘而有,故现在之有即非实有。
(18)无法有法空(无性自性空),即总三世一切法之生灭及无为法,一切皆不可得。

《大智度论》主要讲述中道实相,以二谛解释实相之理,发挥般若思想,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作出系统解说及论证。论中引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由于此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最大的一部经,作者并对经中的“性空幻有”等思想有所发挥,故被称为“论中之王”。此论先举出法相的各种不同解释,以此为尽美;最后归结为无相实相、法性空理,以此为尽善。但此论系依经而作,解释毕竟不能完全穷尽义理,故龙树又著《中论》、《十二门论》作为补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些人可算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了,研究的透透的,这个体制,那个国情的。阿执小时行乞那两年,经常挨饿,感受过那种饥饿,所以她平日喜欢存粮,以备不时之需为了招待苏纨清,
  • 刚开始听的时候还没理解透里面的意思,现在能够明白,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有它的意义。差不多冬至一早一晚还是有雨当初的坚持现已令你很怀疑很怀疑你最尾等到只有这枯枝苦恋几
  • …刚开始用起来还是有一点点小担忧,好在现在不用担心了最后说荨麻疹有焦虑,抑郁,精神紧张,热,冷,等因素引起的,已经木了,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以前的时候,我们曾接诊
  • 各镇街、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在时刻关注和了解现有重点企业发展的基础上,深度参与到新招项目服务的全过程中,做到“一刻不落”“紧紧跟随”在不断的参与中推动建
  • 考上公务员以后,确实窃喜了许久,但后来渐渐才发现,人生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悲伤喜悦这些情绪才是你的生活,每一次选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选择过后的人生。所以,才出
  • 在你离开后的时光》by momo 赫曜阳、沐坤、郁驹 昏帝》by千寻 宴贞昀、林非钦、柳墨 恐怖文里撩恶鬼》by渡余生 求求你做个人吧》by太胖啦跑不动 雌兽改
  • 这一年,我明白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用去羡慕别人,时常想想自己所拥有的,才发现,自己也过的很好!这一年,我明白了:人,其实不需要太多东西,只要健
  • 三餐四季,温柔有趣努力这件事不需要鸡汤,毕竟受益的是自己,变强的是自己,变好的也是自己爱意东升西落,浪漫至死不渝心存感恩,所遇即温柔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
  • #历史那些事[超话]#唐代时,有位秀才,曾救下一个囚犯。3年后,囚犯做了县太爷,对秀才很感激。并将他带回府招待。夜里,秀才听见一女子说:“找机会杀了他!”吓得他
  • 【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拼搏加速度 奔跑向未来——记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南校区初中部2022届初三百日誓师大会继3月8日十七中南校区“春植希望树 秋赏成功花”启动仪
  • 男命正偏财混‮与杂‬女命官杀混杂者,代表命中的姻‮太缘‬多,偏星强旺‮代者‬表非正式姻缘多。男命正偏财混‮与杂‬女命官杀混杂者,代表命中的姻‮太缘‬多,偏星强旺
  • 此时气氛轻松了许多,我们了解到姑娘是做计算机方面工作的,男朋友是个艺术小开……大家彼此取得信任了,我也把我要做的细胞取样过程解释清楚了。你只要坚持几秒钟不要动,
  • 一年出不来两次,次次腥风血雨[允悲]看着霸气天仙攻,实际小憨憨一枚,从小到大全程没有尴尬期,实话实说[挤眼][打call]佛系呆萌屌丝纯天然大美女谁不爱呢[打c
  • 石炳启说:我生在大庄村,长在大庄村,退休之后能继续回到大庄村为父老乡亲们做事,这是我的荣幸。我们又在昆明,遇到不得意的销售人员,医药行业的行政人员,听他们抱怨小
  • 【不顾父母反对,执意要踏入娱乐圈的邓伦,终究还是让爸爸失望了】最初的那些年,邓伦在娱乐圈从底层摸爬滚打,饰演了多个配角,尝试了各种各样的风格。​可是在这之后,邓
  • 最近估计是我入睡比较好了,都没咋听到夜里有啥声音[笑cry]还有依姆的入住也很有趣,估计是因为医生被依姆换房搞的吧,就说他其实是专门看肺科的,对于依姆手臂为何会
  • 鼻子·的回忆 我现在的鼻尖突然仿似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香味那还是读书期间在校门口的小摊上买的整个的土豆,中间切开放榨菜粒和葱葱进去然后合起来一起吃,外面的一层已经焦
  • 这也是品牌主理人最喜爱的东方茶香,因为他自己也嗜茶挑剔,连度假旅行都时刻备着茶,数十年踏遍中国各个茶山,在古茶树下纳凉,于炒茶人旁炒青,接过刚出炉的焙茶,闻过烟
  • (悲しい文字、深夜に見ると怖い)逃げることさえ许されない世界で君のことだけは守りたかったのに今も… 今でも誰かの優しい言葉より君の、君だけの唇にそっと触れたい果
  • ”苏先生说,结婚之初两人原本很恩爱,后来劳燕分飞,和两人落差越来越大有关,女方事业上高歌猛进,收入也越来越高,甩他一大截,微妙的心理落差加上随之而来的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