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炼心篇#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金刚经》无来无去故名如来
第三十三段(第二十九品)#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佛说:须菩提!上面说了菩萨修福德而不受福德的道理,这有什么好处呢?菩萨修福德而不受福德的好处在于能成就如来,要成就如来,就要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如来?真正的如来,是没有动静二相的,如果有人说:如来若来若去(这是动)、若坐若卧(这是静),将如来置于来去坐卧的有动有静中,这个人就没能正确理解到我所说“如来”的真实含义。
那么“如来”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如来之义有三:即法身、报身、应身。此三身为诸佛经无量劫修行、证无上正觉时所得,具体内涵总括在所得的十种称号里,概括地代表佛的十种功德威力。佛的十号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义如下:
1、如来:如来的梵文叫多陀阿伽陀、义为乘真如之道而来。此真如之道是佛与众生共同具足的真如之性,此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但唯有佛是实证此真如之性的人。因佛己亲证此真如之性,所以方可乘此真如之道而来此世间。正因为佛是乘真如之道而来,而真如之道是无形无相,如如不动,无来无去的,既然是如如不动的,那么如来虽现有来有去之相,而实为无来无去;此有来有去是假相、无来无去是实相,实相者名为如来。
2、应供:梵文名阿罗诃、义为应受一切天道众生和人类众生的供养。因为佛成就了无量功德,是一切众生之福田,所以一切世间皆应供养。佛成等正觉后,于无量劫中,应化来世,都还在修布施,以法供养众生,是为了接引众生入菩萨道、行菩萨行,故而教示众生供养如来,以成就众生能舍、不贪、不吝之心,使其成就广利一切众生之菩提心,与佛同成无上正觉。这就是如来应受众生供养的真实义。
3、正遍知:梵文为三藐三佛陀。“正”即不偏不倚;“遍”即普遍;“知”即知觉、觉悟。因此正遍知又称“正遍知觉”、又名“等正觉”。佛之所以被称为正遍知的原因,是佛于三世、十方一切世界之有情、无情、圣、凡、 因、果,皆得正遍知觉;对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觉、无所不知。
4、明行足:梵文名鞍侈遮罗那三般那。“明”是三明、“足”是具足;此指佛于三明六通悉皆具足。佛是两足尊,其中“两足”是指两种功德,即“福”与“慧”,这“福慧”具足圆满,故名两足尊。三明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另外,与三明类似的还有三通,即天眼通、宿命通、 漏尽通。“通”的作用不如“明”,所以三明于论典中又称“三达”,是无不通达的意思。“行”是指教化众生,令众生皆能成就无上正觉,故而唯佛能称为“明行足”。
5、善逝:梵文名修伽陀、义为好去。“逝”为逝去之意;善逝意为如来示现生死,离此世间,入实相涅槃,涅槃为极善之地,回归极善之地,故名“善逝”。反之,众生随缘造业,命终逝世,还是回到六道之中,轮转不息,受苦无尽,称为不善逝。如来善现非生非灭、非来非去,来去自在,故名善逝。
6、世间解:梵文名路迦惫。“世间”指有情世间及无情世间两种、“解”之义为知解。有情世间包括一切生命现象如有知觉情识的动物界等,但主要指有情感、意识、知觉的人类;无情世间指无情感、无意识、无知觉的如虚空大地等类的物质、物理世界。“世间解”是指佛对有情世间众及无情世间中的一切凡圣、染净、事、理、本末、究竟、因缘、果报等,悉知悉解,无不通晓,故名世间解。
7、无上士:梵文名阿耨多罗。“士”有四种分别,即:下士、中士、上士、无上士。下士为声闻、中士为缘觉、上士或大士为菩萨、无上士即佛。佛为法王、为法自在;菩萨为法将、能降服诸魔制诸外道;声闻缘觉为法子、能断生死烦恼出离三界。佛是天中尊、人中圣,,于一切众中为无上,故佛称无上士。
8、调御丈夫:梵文名富楼沙昙藐婆罗提、又译为调御师。调御即调伏、降伏之义;指能为一切众生调伏烦恼。“调”为调解;“御”为驾驭、调御,有开化、教化之义。佛善于开示教化一切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令其住于善道,发菩提心,成等正觉。故称佛为调御丈夫。
9、天人师:梵文名舍多提婆摩菟舍喃。天人师之天,指的是天界众生;人指的是人类众生。众生界共有六道,六道之中,天与人二道之众生业障较轻,善根较具足,相对于其它四道而言,比较容易修行佛法,所以佛重点教化的是天界众生和人类众生,教其修诸善法,解脱生死,成最上正觉,为众生之师,故名天人师。
10、佛世尊:佛世尊是两个尊号:即佛与世尊。佛义为觉者、开悟之人。世尊梵语名薄伽梵、义为有德。诸佛三觉圆满、众德具足,为一切世间所尊奉。但古印度有些外道也妄称世尊,为有别于彼,故加上一佛字,名佛世尊。
具足以上十个称号、即名如来;如来之体、名法身;如来之相、名报身;如来之用、名化身。法身清静无为,纤尘不染,非动非静,动静不二;非来非去,去来不二;非坐非卧、坐卧不二;不二之性,本自空寂,空寂中,没有一个来、也没有一个去;没有一个坐、也没有一个卧。所以佛说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来有去、有坐有卧,这个人只看到了如来的化身,没有看到如来的法身,就会落入有为法中,用有为法去衡量无为法;用生灭法去思量无生灭法,这样就会错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是何缘故说此人错解了如来真实义呢?因为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也就是说:来去之义为“动”、如来之义为“静”;动之义为“有”、静之义为“空”;有之义为非有、空之义为非空;非有之义为即空、非空之义为即有;此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之义,为空有不二,空有不二之义,即是佛性。佛性者,故名如来!

一个快30的人,应该对这个社会本质面目有一定的认识。认清自己的位置,然后努力去改变自己。不然就只能随波逐流,遗憾终生。就像小时候看周星驰拍的电影,觉得很搞笑。但是他本人说他拍的不是喜剧。出来社会几年之后再回头去看。内心百感交集,初看观不懂戏中人,再看已成戏中角。不见往日少年笑,唯见青年满脸愁。那哪是什么喜剧?那是对这个社会的真实反映和生动描写。

人生应当不为虚度光阴而自责惭愧,不为碌碌无为而遗憾悔恨。不要再改努力的时候选择了安逸。 早晨。 https://t.cn/Ryhojbb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醒得超自然了[求关注]起床吃过早餐之后就决定出发去唱歌,唱歌前在KTV旁边的巴黎贝甜逛到不想离开,买了四个难以割舍的芝士挞边吃边走,里面满满的香香芝士我真的
  • ⠀寫完這本書,這個旅程才正要開始….看完這本書的你們,我想鼓勵你,離開你的舒適圈,丟掉你的恐懼害怕Fear no man你是成功的你是有資源的你是被愛的你是勇敢
  • #912微新闻# 8所医疗机构、106家药店,太原拟新增医保定点单位8月10日,记者从太原市医保中心获悉,太原市8所医疗机构106家零售药店机构申请太原市城镇基
  • (4)8#楼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二层平面8轴交F轴增加外窗,立面相应调整;5轴交B轴,屋顶平面E轴交2~6轴根据暖通专业要求预留设备安装土建风道。现根据施工图
  • ”如何感知人类以外的生命虽然爱登堡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粉丝,很多人甚至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的,但也许鲜有人能真正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
  • #2NE1[超话]##Minzy[超话]# 2021.9.5 INS | 更新 配文:어릴적엔 부모님께서 정말 많은 사진을 찍어주셨는데 크고 나니,
  • 在究竟上,你能为自己的亲人做的最佳之举,就是布施佛法给他们,并且帮助他们理解佛法。你现在的爱恰巧发生在你目前认识的这个人身上,但是无论你相信与否,过不了多久你就
  • !咸/奶盖[awsl]太美妙了我永远爱!
  • 开学后我们将在游泳池旁设点以及军训期间进行宣传推广让大家可以进一步了解我们广播台~具体设点时间和招新情况会在群里告诉大家的哦,萌新们快快进群吧~用笔尖书写青春岁
  • 12.打断别人的讲话,是非常不礼貌的,但是,如果你经常被别人打断,你就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废话太多了。2.请客吃饭相当于分享,被请的人吃完就会忘记了,也不会领情
  • 005-白暮星⭐ 能给别人带来好运的情报商人。#人间烟火气##苏州##苏州·葑门横街[地点]#“万般滋味,皆是生活”.市井是一座城市烟火气最旺盛的地方里面藏着每
  • 哥哥说在演唱会上,最后一首歌要穿着大褂唱《探清水河》——这一首对张云雷和粉丝都意义非凡的歌:它穿越了时空锁紧了无数颗属于张云雷的心,汇成了台下涌动的绿海,讲述着
  • 天亮感言 今天加班到4点钟才到家 累的同时看了新的咒术回战 想要分享“人们为了明哲保身 任何事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 为了不让伸手求援的人感到
  • 49.悲子:鬼仙的通常叫法。49.悲子:鬼仙的通常叫法。
  • 天姿张卯承,郑铁南吸脂技术怎么样?天姿张卯承,郑铁南吸脂技术怎么样?
  • 昨晚吃的沙拜也说我们是最后一桌了,厨师要下班了,差不多十点才吃的晚餐,晚餐变夜宵咯!决裂原因是因为林大哥老婆被沙他不愿再报仇 这集女主红衣依旧打酱油,不过监狱风
  • #周深929生日快乐#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周深,你就是我的那颗星星。有美,才有人生;生活的美丽是无处不在的。
  • 我想知道伦哥一手消息[嘻嘻]因为工作原因现在微博很少看了,微信还能看两眼,所以申请进一下微信群其实我以前也是有的,每次跟着买杂志买代言,但是有一次杂志,那个群必
  • 行善助人是舍,心安积德是得。任性妄为是恶,行止有度是善。
  • 热玛吉和常见医美项目间隔时间♥快来围观!|||热玛吉和常见的医美项目可以一天做吗?术后两百多,今天又过来分享我鼻子后日常了,没想到自己可以坚持一直分享术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