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禅语】如何理解仁与孝的关系这一问题,在汉、宋儒学史上都被

明确提出过。相关的经文首先是《论语·学而》第二章所载孔子弟子有若的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后汉书·延笃传》记载“时人或疑仁孝前后之证”,而延笃“乃论之曰”:
  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笃论矣。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而如欲分其大较,体而名之,则孝在事亲,仁施品物。施物则功济于时,事亲则德归于己。于己则事寡,济时则功多。推此以言,仁则远矣。然物有出微而著,事有由隐而章。近取诸身,则耳有听受之用,目有察见之明,足有致远之劳,手有饰卫之功,功虽显外,本之者心也。远取诸物,则草木之生,始于萌牙,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末虽繁蔚,致之者根也。夫仁人之有孝,犹四体之有心腹,枝叶之有本根也。圣人知之,故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然体大难备,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如必对其优劣,则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可无讼也。或谓先孝后仁,非仲尼序回、参之意。盖以为仁孝同质而生,纯体之者,则互以为称,虞舜、颜回是也。若偏而体之,则各有其目,公刘、曾参是也。夫曾、闵以孝悌为至德,管仲以九合为仁功,未有论德不先回、参,考功不大夷吾。以此而言,各从其称者也。1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汉代的仁孝之辨主要集中在仁与孝哪个更为优先的问题上。这里的优先性问题主要是指仁与孝孰轻孰重、孰优孰劣的德目排序问题,也可能涉及仁与孝孰先孰后的施为次序问题。基于延笃的论述,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汉代仁孝之辨中可能存在的两种对立看法:一种认为仁优先于孝,主要是就其功而言,如《论语》中所说“博施济众”,以爱而言则呈现了爱的普遍性;另一种认为孝优先于仁,主要是就其心而言,如《孝经》中所说孝为“德之本”,以爱而言则凸显了爱的差等性。延笃试图提出一个调和的观点,即仁与孝“二致同源,总率百行”,两者并没有轻重、优劣之别。
  在具体论述其观点时,延笃首先从命名的角度说明仁与孝的分别,即“孝在事亲,仁施品物”。这大概能代表汉人较普遍的观点,即以爱论仁与孝的共性,而从施为之所及说仁与孝的分别,这与后来宋儒明确以性论仁形成鲜明对照。不过,既然后面延笃说仁与孝“同质而生”,再结合前面所说的“二致同源”,大概可以断言,延笃仍然承认仁与孝有共同的来源,两者只是因所施之不同而有分别。其次,延笃以四体与心之关系、枝叶与根之关系说仁与孝之关系,且正是在此处引用了《孝经》“三才章”的话和上引有子所说的话。这就是说,延笃认可孝为仁之本的观点,并引经、譬喻以说明之。再次,延笃指出,孝为仁之本的观点只是表明仁与孝各有所重,即“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并不能由此推导出仁与孝有必定的轻重、优劣之别,如有些人错误认为的“先孝后仁”,正与孔子“序回、参之意”不合。2最后,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延笃基于体性之分别区分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性纯而体之者,如虞舜与颜回,前者以孝见称,后者以仁见称,在孔子那里两者只是“互以为称”,并未因施为路径之别而有轻重、优劣之别;另一种是性偏而体之者,如公刘与曾参,前者以仁见称,后者以孝见称,在孔子那里亦并未因施为之“各有其目”而有轻重、优劣之别,只是“各从其称”而已,如孔子论德必“先回、参”而考功必“大夷吾”一样。
  对于上引《论语·学而》第二章,朱子在《论语集注》中以“爱之理、心之德”释仁,并继承程子的理解将“为仁”释为“行仁”,即以“孝悌为行仁之本”理解有子所说的“孝悌为仁之本”:
  程子曰:“孝悌,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悌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悌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悌之本。”或问:“孝悌为仁之本,此是由孝悌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悌始,孝悌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悌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而已,何尝有孝悌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既然有子在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之前说“本立而道生”,那么,由此文脉而提出的合理的诠释要求就是:应当从本与道的关系去理解孝与仁的关系。如皇侃的疏解就直接将这两种关系对应起来:“此更以孝悌解本,以仁释道也。”程子的新解也不可能不满足这个合理的诠释要求,其新意则在对仁的论说。程子阐发子思、孟子等人的思想为以性论仁,此即“仁是性”。以性论仁仍可以说“仁之道”或“仁道”,由此而有“率性之谓道”之说。在“仁是性”与“率性之谓道”的意义关联中呈现出来的性与道之关系,也可以说是本与道的关系,在其中,作为天命之性的仁就是道之本,或者说仁之性是仁之道之本。于是就出现了两个“道之本”:一个是以仁为“道之本”,隐含的是以道为仁之行;另一个是以孝悌为“道之本”,隐含的是以道为仁之功。要基于前一个“道之本”而恰当地安置后一个“道之本”,就只有将后一个“道之本”中的“本”完全限定在行为领域,即将孝悌理解为作为天命之性的仁的发用,而这一点又与经典中常常以行论孝的实际情况相合。此即程子提出孝悌为“行仁之本”的大体脉络。
  可见,从“仁是性”与“率性之谓道”的意义关联中呈现出来的是性与道的关系,也就是体用关系,因此我们看到,朱子明确以体用论仁与孝悌,即认为“仁是体,孝悌是用”:“论性,则仁是孝悌之本。惟其有这仁,所以能孝悌。仁是根,孝悌是发出来底;仁是体,孝悌是用;仁是性,孝悌是仁里面事。”6创于程子而为朱子所继承的“仁体孝用论”,实际上成了理学的一个定见。从经典诠释的历史脉络来看,只要承认孟子以性论仁思想在儒门教理中的重要性,就应当承认程子的辨析和新解是符合经义的。相比于汉儒如延笃的看法,程朱的“仁体孝用论”显然更为精当。简言之,“仁体孝用论”以体用方式将仁与孝统一起来,即将爱的普遍性与爱的差等性这看似不可兼得的二义统一起来,从而也就将在汉儒那里发生过的仁孝之辨彻底消解了。
  既然爱的普遍性与爱的差等性并非仅仅出于主观情感,而是由存在之本然秩序(天理)而来的客观要求,那么,要深入理解“仁体孝用论”就不能不引出其背后的支撑性观念,即“理一分殊”。以张载《西铭》中的思想来说,“理一分殊”表现于人伦,即天(地)人之伦与父(母)子之伦的关系。具体来说,天地是所有人的大父母,这是理一;而每个人各自有各自的父母,这是分殊。这里隐含的意思是,统一的理呈现为特殊的分,特殊的分收拢于统一的理,理一与分殊在关联中相互成立。“理一分殊”表现于成就人伦的情感,就是爱能博施与爱有差等的关系。质言之,爱能博施正是基于理的普遍性与统一性,爱有差等正是基于分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在“理一分殊”的观念下,博施与差等二义不仅相即无碍,而且相得圆融。反过来说,没有“理一分殊”说,“仁体孝用论”难以成立。“仁体孝用论”是以仁为性、以性为体,但仁体在发用时为何首先指向父母,这一点仅仅以体用观念是无法说明的,而只有基于“理一分殊”说才能说明。
  在本文中,我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视角来探讨仁与孝的关系。在《仁说》中,朱子以“爱之理、心之德”释仁,其前提是仁为天地之心,且又在论“仁之为道”时特别提到“‘事亲孝,事兄弟,及物恕’,则亦所以行此心也”,这自然与《论语集注》中“孝悌为行仁之本”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仁说》中又以仁为“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这乍一看似与孝为百行之本的传统看法不一致,反倒与前引延笃论仁与孝“二致同源,总率百行”的说法可相互发明。但其实只要澄清此处的“本”正与上引程子的话中的“论性之本”相同,可能的误解就会被消除。将《仁说》中“仁为天地之心”的思想与《论语集注》中“孝为行仁之本”的思想关联起来而能够提出的问题是:既然仁为天地之心,而孝为行仁之本,那么,孝与天地之心有何关系?
  这个问题完全是在朱子的思想脉络中提出来的,所以我们有 理由在朱子的思想脉络中展开分析与推论,以求得出恰当的结论。既然“天地之大德曰生”,而“天地之心为仁”,那么,生生就是天地之仁心的具体表现。既然天地与万物之间的生与被生的关系类同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那么,天地之心所包含的那种爱也类同于父母对子女的那种爱,也即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慈爱。9换言之,“天地之大德”从事上说是生生,从心上说是慈爱,这正是“仁为天地之心”的确切含义。既然以爱而言天地之心乃是慈爱,而孝与慈是彼此关联但方向相反的两种爱,那么,我们就应当从孝与慈的关联中去理解孝与天地之心的关系。
  从我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说,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应去理解孝与慈的关联最为恰当。为人子女者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慈爱于是油然而生孝敬之心,因此子女的孝乃是对父母之慈的回应。既然天地是所有人的大父母,那么,当一个人感受到出自天地的慈爱时,会有何种自然的回应呢?这是我们能够顺着这个思路所提出的一个正当问题。从儒教以往的历史来看,这个问题似乎难以被提出 ,因为天地作为人的大父母并不像人的亲生父母那样具有一个直观的身体性维度,从而难以出现在日常经验中。在“仁为天地之心”且“仁为人所禀赋于天地之性”的双重观念下,仁直接关乎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孝则关乎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基于天地之仁与父母之慈的对应关系,既然仁的经验是一种指向天(地)人之伦的经验,那么,这种经验与指向父(母)子之伦的慈、孝经验就可能存在一种理解上的平行。这一点也是不难想到的。既然儒教传统中并没有关于天人直接相感的灵性经验描述,再结合前述理一分殊的观念,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理解。
  天地以生物之仁感人,人在此感念中思及己身,明父母生我之慈即天地生我之仁,故对天地生物之心有所回应而对父母生爱敬之孝心。人被天地生我之仁爱所感通才有孝,故孝以爱为主;对于天地生我之大恩大德,人怀着感恩之心领受之,故孝以敬为要。10这样,我们对本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回答:孝就是人对天地之心的切身感应。理解这一回答的要点首先在于:天地之心乃是孝的终极根源。天地之心流向人心,即人心体会到天地生生之仁;“感而遂通”,天地之心再从人心流回父母,此即孝。人心之所以具有感应天地之心的能力,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人之性禀于天地。11人心对天地之心的感应之所以是孝,关键在于这种感应是切身的。概言之,孝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自然情感或仅仅基于血缘的情感,而是人直接“对越天地”产生的一种超越的觉情。天地以仁感人,而人以孝应之,这个在朱子思想脉络中对孝与天地之心之关系的回答,我们称之为“仁感孝应论”。
  从经典儒学和历史儒学的眼光看,感应思想有明确的经典依据,且无论在汉代还是宋代都颇受重视。《周易·咸》卦之“彖辞”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礼记·乐记》云:“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这都是从气上言感应。汉儒如董仲舒最重视天人感应,这为我们所熟知; 即使作为反动者的王充,也承认天能感人。12北宋五子皆言感应,而以程颢说得最为彻底: “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与应而已。更有甚事!”13相比于前人多从气上说感应,朱子则从心上、理上说感应,如他说: “感固是心,然所以感者,亦是此心中有此理,方能感。”

道 源 浅 说 篇
取得下田先天真炁,名曰金丹。

邱长春道人云:“炼精为丹,而后纯阳炁足。炼炁成神,而后真灵神化,超凡入圣。弃壳升仙,而曰超脱万世,神仙不易之法也。”此曰金丹,即所谓大药。
  用以服食、飞升,拔宅者,皆此耳。
  吉王太和殿下问曰:“我闻砂铅炉火中所成者曰金丹,世人共知,皆贪学而求服食者。今仙道修炼身中自有炁神亦曰金丹、曰服食,由何故?”冲虚曰:坎肾属水,精出于肾,亦属水也。水由炁化,精亦由炁化。金能生水,故生精之炁喻金炁,化精时则有炁在精中,故曰:母藏于腹。如精在水中,精复于炁,故曰:水中金。当修炼之初,如从根发出苗,生而为药,乃虚无之炁耳,实无形相虚无,恍然采取,不见有所采取者,故不曰服食。采取之久,火候之足,精还补炁之盛,谓之外丹成。其炁之发生,始有法成之妙相,而纯阳之炁根始动,以其是金炁也。故曰:金丹即是外丹。初时,阳炁发生,出于身外为精。即返精于炁,不生于外而唯实生于内。得此炁生,转而逆上三关,度鹊桥而下重楼,经喉吻中如食,故曰服食。然服食二字,《本草》言药之可食,如心服之服义同。世人因此曰金丹、外丹,遂冒称砂铅之丹为即此之外丹,因此曰眼食,逐冒称砂铅之丹可服食。所以自求者皆误认,为人谋者皆诳语。后学宜辨之。吉王曰;“今而后始知世炼砂铅求服食者为至愚,贪求不已者犹为下愚不移者。可不明辨而改图哉?”
  待到尾闾界地,
  真阳曰;尾闾者,二十四椎脊骨下尽处。界地者,三岔之路,上通丹田,下之前通外肾窍,下之后通尾闾。着曹老师先上蒲团,先得大药,用七日之功。到五日之间,忽丹田如火珠直驰上心,即回下驰向外肾边,无窍可出,即转驰向尾闾冲关。此皆真炁自家妙用,非由人力所致。但到关边,必用口授天机,方才过得关去。
  乘其真炁自然冲关向上之机,
  太和曰;“何以得自然冲关向上?”冲曰:平日指引之力多故也。
  加以五龙捧圣之秘。
  按玄帝修于武当山,于舍身崖下舍其凡身,以玉龙捧其圣体升于万仞崖上。当知此为超凡人圣一大妙喻也。盖玄言北方之色言坎肾也,借帝喻我之婴儿,言水中之灵宝也。五龙者,功法中之秘机。五龙捧玄帝上升,即是以秘法捧真阳大药上三关转顶之喻。
  转尾闾、夹脊、玉枕三关,
  吉王太和问曰:“前云三关是初、中、上,此云是尾、脊、枕为三,请示曰转者以何为?”冲虚曰:前云三关,虚拟其出三界之次第。此云三关,实指所必由之路。《华严经》云:“践加来所行之道,不迟不速,审谛经行”者,即此也。其道在背脊二十四椎问之两头及中也。关者,紧要当行之路,而又为难行之喻,故名之。尾闾者,闾即关之义,尾为脊骨下尽处。脊有中、左、右三窍,髓实不通呼吸之行,乃尽于尾,尾之下则窍虚而气液皆通。虚实原以不相同,故名下鹊桥。以秘法天机以通之,今炁得转运。夹脊者,腰与脊之异名处。玉枕者,椎骨之上尽处也。转之者,古云:“一孔玄关窍,三关要路头。忽然轻运动,神水自然流。”萧紫虚真人云:“河车搬运上昆山,不动纤毫到玉关。妙在入门牢闭锁,阴阳一炁自循环。”此即转义也。
  已通九窍,
  真阳曰:每一关有中左右三窍。左右者,古云两条白脉,又云黄赤二道,为日月并行之道也,三关则有九房,故邱祖门下徐复阳真人云:“铁鼓三三,全凭一箭机。”佛宗人亦云:“九重铁鼓,”又云九曲黄河、曹溪、西江、洞水者皆是。
  直灌顶门。
  按:诸佛、诸菩萨初修皆有水灌顶,即此妙喻。
  夹鼻牵牛过鹊桥,
  牛性主于鼻,防牛之妄走,故牵鼻使由于当行之道。鹊桥者,鼻上路不相通之处,即崔公《入药镜》所谓上鹊桥也。何为不相同?盖鼻上之路实,炁不常行者,鼻下之路虚,乃炁所常行者。虚实不相通,故有妙法秘机以通,喻曰鹊桥。亦有大危险在也,详在后语录中矣。
  下重楼,
  喉之十二重楼也。
  而入中丹田神室之中,而亦通彻于下田,若合中、下为一者。
  堂侄太一问:“入中田宜如何用功?”冲虚曰:“昔曹老师云,下重楼而服食之,是得坎实点化离阴,名乾坤交媾也,正是中丹田事,所行大周天之火候。火,原是在下之物,却会下丹田。而行者虽合下而用,时时充满虚空,此便见台中,下成一个虚空大境界。即有升降时,而真我不动之无性犹在于合下之内。故世尊坐干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顶、升叨利天,升兜率陀天说法而亦不离于菩提本座者,与此同,此《华严经》之说也。又《大集经》云:“佛成正觉,于欲色天二界中间化七宝坊如大千世界十方佛刹,为诸菩萨显说甚深佛法,令法久住”者,皆同此意。世有人因古言心下肾上处,肝西肺左中,遂拟以着在脐之上有一穴,如此则无根可归,殆非也。

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伕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伕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FM87.6《环球旅行家》X易车“童趣再造美好”♻️知普展进入第一个互动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好几个校外机构的老师看完展览后自发组织小朋友们一起来看展图中
  • #宋茜心跳源计划# sq#宋茜裘佳宁# 她是风华正貌的女科学家,她是认真负责的科研人员,她说“科学是她的唯一信仰”她为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吃了很多苦,也收获了很多喜
  • 别搞笑了,跟她在球场上默契配合的不是你,陪她在异国过生日的不是你,每天跟她一起训练的不是你。我家也有家族,也有家谱,族里还有主持管事的人,我被带着去老家的时候还
  • 你看龙哥出席不同场合时的衣着,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是一个低调稳重,简单大方又不失优雅,而重点是你总会在他的身上找到亮点。记录一下和毕雯珺的第一次见面在机场等了九
  • 近年来,咸阳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统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态优先的原则,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化责任,加大投入,持续提升绿化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构建完善的
  • 早上好,祝你在新的一天里开心快乐!早安
  • 混乱邪恶杂食人,十分散漫的拆逆全ok人,箭头只代表主要爱好,你首页定期发作的疯女人爱好者,有xp容易雷到人的自觉所以很少主动交友,谁家的饭都蹭[悲伤]持久爱好是
  • 谢谢!“你好,你好,我是杰瑞!
  • #书单推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超话]#《晨读——沉思集》——Sa柔儿如果你一辈子都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不是和一些有学问的人为伍的话,你怎能知道当人与人凝
  • 当天下午,22年深耕之作金贝纳臻享品鉴会迎来了数十位酒商的莅临品鉴,优势的产区风土条件、优质的产品品质得到酒商们的一致认可。二代庄主邹积赟表示,乡都一直在深耕葡
  • 友友们!北京来福士1F中庭建起了一个超美的梦幻桃园!
  • 江苏省宿迁市(2个):泗阳县众兴街道西湖社区中华商城小区,宿豫区陆集街道利民社区陆运河工程船闸项目工地宿舍区。江苏省淮安市(10个):洪泽区高良涧街道洪泽园三村
  • 本肖战粉丝小飞侠支持肖战 喜欢肖战 肖战平安喜乐 肖战顺顺利利 肖战星途璀璨 肖战正能量艺人 肖战红红火火 [爱你]我喜欢肖战 ⭐ ⭐⭐ 我喜欢肖战 [心]
  • !七月夕请给个解释:一个单号寄了汉服三件寄回的,只给我退了2件便宜的钱,贵的那件衣服死不承认收到货了,就不给我退,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 안녕하세요~하이에듀교육연구소입니다. 오늘은 유튜브, 네이버TV 하이에듀교육연구소 채널에 4차산업혁명시대를 맞아 유망 학과 소개코너에서 국내 이과
  • 안녕하세요~하이에듀교육연구소입니다. 오늘은 유튜브, 네이버TV 하이에듀교육연구소 채널에 4차산업혁명시대를 맞아 유망 학과 소개코너에서 국내
  • #道教[超话]# 七月七魁星诞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
  • 瞒不住了!“沪上情欲群”被网友扒得个底朝天,著名音乐人田辰明迅速清空社交账号,多位群组成员人人自危。 ​陈露晒出霍尊的聊天记录之后,网友们个个化身福尔摩斯。经
  • 我真的要被我自己笑死…… 昨天去核酸后,晚上收到航空公司的短信说航班取消,然后我就改签了。 结果我到了机场换登机牌,人家工作人员看了下手表与我面面相觑:你的机
  • 昨天是814对我来说更关注的是武汉的天气,就像星星和卫星会因为万有引力而不断靠近,但他们之间有个保持安全的最短距离 一旦超过洛希极限,潮汐力会把那颗卫星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