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山东:#加快编制济南、青岛都市圈规划# #制定济青发展轴带计划# 】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将有“大动作”,青岛将迎“大利好”。

8月24日,山东省新闻办举行“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山东将不断优化提升“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持续增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具体工作上,突出做好联动、培强、扶弱三篇文章。

其中,“联动”就是要突出做好联动文章,着力推进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联动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强化中心城市联动,二是强化经济圈联动,三是强化省际联动。

强化中心城市联动方面,山东将开展济南、青岛都市圈范围研究,加快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完善济青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制定济南青岛双心联动、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济青发展轴带行动计划。

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主要空间形式的当下,山东把城市群作为优化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内生力的路径。

在“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经济布局,核心城市青岛、济南在全省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责任更加重大。

在做大做强双核的同时,做好联动文章,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这不仅有利于济青进一步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而且有利于连点成线、以线带面,辐射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

01“强心”

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山东是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列5个“发展壮大”的城市群首位,地位相当显要,肩负着“发挥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这些年来,山东不断完善区域政策体系,着力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全省户籍、常住人口“双过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大关,11个市入围全国百强,山东综合实力不断壮大、战略位势显著增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实力不断壮大、战略位势显著增强。

2021年底,山东半岛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94%,城镇人口规模居全国第2位,全省形成2个特大城市、10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73个小城市(县城)、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从布局看,山东半岛城市群初步形成了“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着力推动形成双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打造国家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其中,“两心”,即持续提升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这几年,山东在提升“两心”能级上不断加码发力。2021年,济南、青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568.7亿元,占全省30.8%,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9.5%。

尽管“两心”实力在不断增强,五年间首位度提升4.4个百分点,但总体实力还不够强,辐射带动全省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对照一下头部省份核心城市:深圳、广州两个核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8897亿元,占广东省的比重达到47.4%;杭州、宁波两个核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2704亿元,占浙江省的比重达到44.5%;苏州、南京两个核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9074亿元,占江苏省的比重为34%。

“一群”要上水平,“两心”必须再强实力。今年1月印发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济南、青岛发展能级,坚持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以城带乡,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群格局。

并对推进青岛、济南能级跃升作出部署——

增强青岛引领力,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统领,在海洋强国战略中展现更大担当,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

提高济南首位度,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以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统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02“画圈”

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分圈层的,最为直接、效果最为明显的圈层自然是以核心城市为圆心、1小时交通圈为半径的都市圈。

都市圈和城市群一同成为国家“十四五”发展的重点。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要求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思路是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经济圈、经济圈支撑城市群的空间动力机制。

这一点在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有明确的表述:“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统领,高水平打造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促进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

本场“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新旧动能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山东将围绕两个中心城市,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规划建设济南、青岛都市圈。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山东将开展济南、青岛都市圈范围研究,加快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

都市圈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前,济南和青岛已经辐射带动初步形成以各自为中心的都市圈。

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青岛都市圈由青岛、潍坊2市和烟台市莱阳市、海阳市构成,陆域面积为3.1万平方公里,以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五分之一的人口,贡献了超过全省四分之一的GDP。

青岛都市圈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位于对外开放前沿,国家战略叠加,拥有一系列高水平高能级的发展载体平台,发展基础好,尤其是制造业水平较高,科研实力雄厚,总体实力位列全国都市圈上游水平。

青岛都市圈有责任、有实力在胶东经济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展现更大的作为。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规划建设青岛都市圈,加快与周边县市同城化发展。

在强省会战略引领下,济南集聚发展要素,加快能级提升,同时深化一体化发展机制,以济南为中心的都市圈正在不断破题起势。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以“一小时通勤圈”为半径,编制实施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打造国内领先的现代化都市圈。

实践证明,跨区域的都市圈发展迫切需要省级层面、甚至是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相继批复同意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都市圈规划。

未纳入国家规划的都市圈也在省级层面加紧谋划。8月5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进一步明确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五大都市圈的地域空间范围。

一周前的8月17日,广州、佛山两地共同印发《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广佛地区经济和人口承载力明显提升,广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左右,全域同城化实现新跨越,继续在全国同城化实践中走在最前列。

各地都在加紧“画圈”,抢抓先发优势,济南、青岛都市圈在省级层面规划的研究制定显得尤为迫切,急需提上日程。

03“联动”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经济运行都有着内部性和外部性双重属性,内循环、外循环共同构成了经济大循环。

事实一再证明,人为限制、甚至割裂内外部循环,经济肌体就会“营养不良”,甚至是“畸形”。

人、土地、市场等要素的可获得性往往是与距离成反比的,这是城市群、都市圈形成发展的底层逻辑。

随着城市能级的提升、辐射力的增强,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之间的“互动”不可避免地频繁起来。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优质资源得以在更广阔的平台实现优化配置,同时产生更为明显的“外部性”,即“溢出效应”。这不仅使得核心城市自身得以更好地发展,而且让毗邻城市得到益处,进而有助于更为广阔的区域经济发展。

从全球范围看,美国有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等大都市连绵带;英国有伦敦-利物浦等大都市连绵带;德国有莱因-鲁尔大都市连绵带;日本有东京-大阪大都市连绵带。

从全国看,省内、省际的“双城记”正在演绎新的合作共赢故事。

目前,最火的非成渝双城经济圈莫属。在中央和川渝两地政府的双重赋能下,成渝“双城记”唱得有声有色有形。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比2019年净增1.1万亿元,经济增长8.5%、增速领跑西部,占全国和西部地区比重分别达6.5%和30.8%。

省内核心城市间的“双城记”也在加快推进。早在2016年,杭(杭州)甬(宁波)“双城记”就被首次提出。2021年,浙江省建立省级推动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统筹协调机制,出台行动方案,目标是到2025年,两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万亿元,杭甬双城核心引领、错位协同、联动创新、竞合共赢的发展局面将全面形成,杭甬双城经济圈格局基本形成。

同属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核心,广州和深圳经济总量接近6万亿元,两地间的联动密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推进与深圳“双城”联动。

独行快,众行远。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作为山东的“两心”,济南和青岛加强联动都十分有必要。对此,山东已经多次作出要求和部署。

2021年4月印发的山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济青联动发展机制,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引领力的高质量增长极。

2022年1月发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对强化济青双城联动作出安排:支持济南、青岛中心城市相向发展、深化合作、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合力打造高水平协作发展样板,建设全国最具创新力、竞争力的发展轴带。

在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济青”成对出现了三次:促进济青都市圈高水平协作;培育济青科创制造廊带;构建济青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新格局。

此番,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又明确给出了济青联动更为具体的方案:研究制定济南青岛双心联动、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济青发展轴带行动计划。

济青发展轴带是一条以济南、青岛为核心的经济廊道,就像是一条金腰带,贯穿山东省腰部地区,串起省会、胶东两大经济圈,是山东经济最为活跃地区,也是全国最具实力的经济走廊之一。

济青发展轴带是支持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关键所在,也是山东谋求更大发展的底气所在。从省级层面研究制定相关行动计划,有利于站在全省通篇考虑,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实现更优的资源组合。

能量越大,责任越大。青岛、济南作为经济大省的核心城市,这些年来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具备了为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的坚实基础。

山东在省级层面及时制定完善顶层设计,有利于统筹全省资源,更有力地推动济青联动走深走实,为全省区域联动发展“打样”。作者|观象君(青报观象山)

【滨州: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更高品质发展】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支撑。滨州市扭住“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凝心聚力抓发展、促转型;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不动摇,推进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做好“战新转型”“强企培育”“金融赋能”三篇文章,积极构建战新产业引领、先进智造业支撑、金融服务业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上半年,滨州工业生产从行业看,六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占全部规上工业的78.8%,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6.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2.7%,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2.4%,同比提升5.2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战新转型,壮大主导产业

  今年3月,“滨州邹平市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滨州实现了省级战新产业集群“零”的突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之路,已成为全市产业蝶变的缩影。

  炎炎夏日,邹平市魏桥轻量化基地——山东宏奥汽车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全自动焊装生产线上智能机械手臂伸展,工人们把型材放入流水线,加工成不同规格的轻量化车用部件……

  轻量化是魏桥转型的战略选择,优势明显,引领产业发展方向。铝合金材料由于重量轻、可降低能耗等比较优势,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据山东宏奥汽车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贾正宇介绍,新能源汽车自重每降100公斤,电池续航能力可以增加10%左右;其他车型以铝代钢,每减轻100公斤自重,燃油百公里可降0.3—0.6升,二氧化碳每公里降5克。

  随着去年魏桥轻量化基地首台全铝车身正式下线,该基地具备了“从铝水—零部件研发、制造—整车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汽车制造全流程的轻量化研发、试验、制造基地。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实力、促转型,让高端、高质成为滨州制造业升级的标签。为实现“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奋斗目标,滨州提出重点在“八个品质”提升上下功夫,其中首条就是“发展品质更高”: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经济规模迈入全省第二方阵,人均指标、发展速度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比、城乡居民收入比稳中向好。

  7月6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魏桥创业集团、重庆小电天体、软银中国资本进行合作签约,将在滨州共建以轻量化、短流程、柔性化为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这一被称为“电动屋”的项目,总投资50亿元,达产后每年将实现直接产值超百亿元,利税超过十亿元,带动上下游产值超过千亿元。

  滨州传统产业涅槃升级的代表,除了铝业还有粮食食品产业。

  “在我们中裕,能把一粒小麦变成10大系列500多种产品,实现了对小麦的全价值利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蕊介绍,中裕食品探索的“三产融合、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构建起了“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餐饮商超”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目录”。

  去年,滨州市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6亿元,列全省第一位;6家企业上榜第十一届中国粮油榜,占全省入选企业总数的50%。“粮食产业看滨州”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

  今年,滨州围绕高端化工新材料、氢能产业等展开延链补链强链,谋划了60个左右的高端石化材料产业项目,调整优化“十强产业”布局。编制了《滨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谋划了“5+4+1”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储备“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19个、总投资2337亿元。

  强企培育,打造产业旗舰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能够很好体现地区的工业实力。去年,滨州规上工业营收成功跻身全省前三,背后正是因为拥有一大批制造业强企,夯实了滨州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8月10日,在京博南区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加班加点赶工期。据京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总裁助理仝保田介绍,该公司绿色化工和高性能材料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21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147亿元,新增利税67亿元,新增就业1400余人。同时,实现公司业务结构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高特新材”的转变。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从一家濒临破产的校办炼油厂,发展成涵盖能源、新材料、三农发展、物流等诸多领域的现代化集团,去年营业收入709亿元,利税63亿元。

  在滨州,像京博这样的“龙头效应”正加速凸显,为工业振兴带来了明显的示范作用、形成了明显的产业聚合作用,加速“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成型成势。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作用的发挥。对滨州而言,“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滨州万事达集团是一家“小巨人”企业。针对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现状,公司主动延伸产业链、调整市场定位,发展金属板材下游产业,主打高端产品和服务,逐步形成了以装配式建筑钢品研发生产与工程服务、高端涂镀钢板流通服务、高精密冷轧钢板制造、集成房屋生产销售和洁净室围护系统为核心的产业模式,营收超百亿元,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领航型企业带来的“鲶鱼效应”激活“一池春水”。在博兴板材业,众多行业内同质化企业开始寻找突破点和出路。博兴聚鑫源精密薄板有限公司主动给产品分出层级,主打高端市场,推出“鲁匠”高端品牌,一举占据高端金属板材市场的超高份额,企业年出口产值连续多年超20亿元。
  如今,博兴有全国最大的金属板材产业集群,涉金属板材加工企业近200家,其中,镀锌板及彩涂板的产量占据全国近半壁江山。

  据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振祥介绍,滨州市已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将在现有391家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的基础上,继续优选400家以上“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集聚服务资源支持企业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金融赋能,释放要素活力

  今年2月,山东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首发募资列创业板首发融资前十、山东第一,实现滨州市企业创业板上市的“破零”。

  上市过程就是企业进行“规范”发展的过程。滨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张凯分析认为,上市可以为企业发展募集资金、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带动企业发展再上台阶;同时,政府通过树立龙头企业,可进一步增强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区域产业生态。

  整合资金、产品优势,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构建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滨州市以“增信贷、促上市、防风险、抓招引”为重点,发力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推动企业上市、加快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招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近年来,滨州市提出企业上市挂牌“种子计划”并连续三年列入市委重要改革事项;通过组织推动、政策拉动、基金撬动、培训引动、宣传发动、多方联动“六动并举”全力支持域内企业上市。

  在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看来,战略投资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一环,便于企业快速融入资本市场,有利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创新金属已经引进30.5亿元的战略投资。

  今年,滨州出台《滨州市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上市的奖补力度,奖补总额可达1500万元;设立百亿元规模的“新能源产业基金”、百亿元规模的“十强产业”发展母基金,通过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助推滨州产业发展。

  “西瓜贷”“养殖贷”“农耕贷”……让小微市场主体同样获得金融支持。滨州市针对企业与农户等不同需求,推广滨城区“金融管家”经验,协调银行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专项贷款。截至目前,滨州市成立了150支金融辅导队,为1.1万家市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金融辅导,累计解决融资需求531.12亿元。

  目前,滨州已经初步形成“市产融综合服务中心+县区分中心+金融服务站+企业”四级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滨州市建立完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机制的做法,被纳入全省金融创新案例,金融辅导工作在2021年山东省年度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滨州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343.4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保持稳步增长,余额达到985.36亿元,较年初增加39.96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滨州市将继续推动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年内实现供应链金融贷款150亿元以上;年内贷款余额达到3350亿元,增长9%以上;实现4家企业上市挂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50亿元以上。面向工业、科创、绿色、涉农等重点领域,拓展金融辅导覆盖面,确保年内辅导对象达到1万家,解决融资需求100亿元以上。(大众日报)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特别报道|党建引领风帆劲 擎旗奋进新征程】#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解码十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行动是最有力的带动,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

兰州新区自成立以来,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夯实筑牢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截至今年7月,基层党组织达到486个,有党员9872名,机关、国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这一个个战斗堡垒,成为新区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

十年来,兰州新区始终坚持从小处着手,把“民”字写大,把“小”事做好,确保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组织的阵地就建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以“小支点”撬动“大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困难……”

7月18日,回忆自己刚到团庄村的印象,西岔镇团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郭声义告诉记者,“脱贫的压力就像一座山压在我心上。”

2015年,郭声义来到团庄村驻村。经过两个多月的走访入户,谁家孩子该上学了,谁家老人生病了,谁家情况比较困难,都在郭声义的心里建起了明细账。

掌握了底子就要行动。

白天,郭声义和支部委员、村干部到贫困户家中宣讲脱贫政策、分析致贫原因,商量脱贫致富的“金点子”。晚上,回到村部后开会研究重点难点问题,按照五个一批脱贫政策因户施策。“两委”班子成员带头补足扶贫政策短板,学政策、学经验,努力提升工作能力,让党支部每个成员都成为合格的“带头人”。

繁忙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贫困的面貌一天天改变。
“2017年,我听说新区要在西岔实施现代农业项目,一下子就想到了我们村上的大片撂荒地。”
说干就干。郭声义与村“两委”班子及时沟通达成一致,积极联系企业协商土地流转和吸纳村民务工等事宜,挨家挨户上门耐心向群众讲解土地流转政策和将来收益,把村里的撂荒地流转给有实力的农业企业搞规模化种植,村民不但获得土地流转费,还摇身一变从农民变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工人。
“2018年的时候,团庄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2019年是9.8万元,2020年达到了10.8万元,2021年年收入16.92万元,今年,预计收入能有28.84万元。”谈起团庄村的变化,郭声义的话里话外满是自豪。

“不仅仅是团庄村。”西岔园区党委书记龙卫东介绍说,“近年来,我们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思路选优配强各村党组织基层工作力量,发挥乡村党组织主导作用,将特色产业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立足各村实际,深挖细耕,多元发展。比如,我们充分利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机遇,将1600万元衔接乡村振兴扶持资金入股到秦东农投用于实施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项目,年底预计分红108.8万元。”

“如今的西岔,昔日的脏、乱、旧一去不返,社区、村镇整洁干净、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园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以现代农业公园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成效显著,乡村振兴新风貌不断显现。2022年上半年各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86.7万元,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上升。”龙卫东说。

团庄村的改变,同样也是新区各农村党支部聚焦党建引领,育强“领头雁”、筑牢“桥头堡”,着力兴农富民的缩影。

十年来,新区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各村大力推行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三链”建设,配备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19名,村“两委”班子“一肩挑”比例达到100%,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彰显,为农村全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心剂”。

2020年,新区全面实现3514户14991人高质量脱贫,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9200元增长至2020年的12959元;实现25个保留村美丽乡村全覆盖……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沿着中央、省委市委指引的方向,兰州新区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在广袤的秦王川大地上不断延伸。

以“小品牌”带动“大服务” 解百姓难题

民生无小事。

“以前遇到拖欠工资,我和同伴只能一次次上门求人家;现在,我知道了更多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心里就有底了,这场讲座真的很及时!”6月中旬,在听完栖霞中心社区组织的法律援助讲座后,宗家梁社区居民、40来岁的杨自盛高兴地说。

栖霞中心社区党委副书记、主任甘建廷介绍,栖霞中心社区去年以来充分发挥“大工委”“大党委”“社工委”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共驻共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连续组织开展支书家访、送法上门、微心愿等活动,着力解决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办结问题56项,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上半年我们就召开“大工委”会议2次,“大党委”会议30余次,“社工委”会议40余次,解决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困难和堵点问题30余个,努力打通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甘建廷说。

不仅如此,栖霞中心社区还坚持“党建领航、服务民生”理念,突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以中心社区党委为一级网格,依托社区党支部建立二级网格党支部7个,整合居民小区、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驻区单位等建立三级网格党支部30个,划分党小组100余个,进一步织密党建网格。同时,开展党建领航+众管微治、党建领航+为民服务、党建领航+文明实践、党建领航+共驻共建等系列活动,将“红色共同体”作用切实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原动力,让“美丽栖霞 幸福街区”建设目标真正成为辖区群众眼里的典范、心中的口碑。

“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践证明,抓好党建就是牵住了牛鼻子。”

彩虹城中心社区党委书记白洁介绍,仅今年上半年以来,彩虹城中心社区充分吸纳113家单位参与“社工委”,136名企业负责人、居民骨干担任“社工委”委员,覆盖学校、医院、派出所、物业企业等重点单位,开展中医进社区等活动服务辖区居民6500余人次,解决难点问题140余件。同时,积极打造“莱安爸妈食堂”“振兴工厂”“七点半公益课堂”等助老、助幼、助困党建服务品牌,为辖区107名老人提供免费就餐,470名未成年人提供了兴趣培养服务。

2020年3月31日,宗家梁社区“大党委”成立,开启了新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共驻共建的城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2020年10月10日,新区栖霞中心社区正式揭牌运行,标志着新区社区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

十年来,新区在城市建立了“中心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服务机制,各社区党支部不断延伸城市基层党建触角,积极打造了“红色引领·七彩服务”“劳动者驿站”“七点半公益课堂”“夕阳乐餐桌”等特色服务,以一个个“小品牌”带动“大服务”,不断提升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的水平,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更多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以党建培“根”铸“魂”助企业发展壮大

十年来,兰州新区各国有企业集团和广大民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全方位提升企业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通过培“根”铸“魂”,使党组织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主心骨”和“定盘星”。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根’和‘魂’。”

新区水务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开宏介绍,集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兴则企业兴、党建强则企业强”理念,创新提出“12345”党建工作法,立足主责主业,将党委会开在项目一线,党建阵地向供水一线、项目现场不断延伸,切实发挥了党组织提升企业发展质效、激励干部职工担当实干的“助推器”作用。

汪开宏告诉记者,“我们严把党员入口关,在急难险重、供水一线、项目一线等岗位发展、培养党员。目前集团中层干部中党员41名,占比52.56%,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集团精心打造的水阜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已经成为新区开展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样本,更是新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一张闪亮的‘名片’。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上半年集团营业收入目标任务11.5亿元,完成率125.39%;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3.6亿元,完成率100%;融资目标任务8亿元,完成率127.87%,较上年同期增长129.37%,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汪开宏说。

非公经济组织领域,党建引领同样为企业发展壮大导航定向。

“党建强,发展强。” 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韦诗彬介绍,党支部自成立起就配齐配强班子,党支部书记由董事长担任,纪检委员、组织委员分别由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兼任。支委会成员中公司高管占比高达66%,切实实现了公司高管“一岗双责”,既保证了对生产经营的精准指挥,又保证了党建工作的扎实推进。

“党支部积极开展‘把业务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技术骨干、把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支部负责人’‘三培养’活动。现有党员66名,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成为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动力。公司2019年10月正式投产,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45亿元,实现税收3053.09万元。”韦诗彬说。

十年来,新区非公党委紧扣“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全力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非公经济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94.94%,党的工作覆盖100%。现有非公经济党组织75个,其中党委4个,党总支1 个,联合党支部22个,独立党支部48个。培育打造“红色引擎”等党建品牌,党建示范点17个,其中省级10个,市级5个,新区级2个。党员人数从2012年的50多名增长到目前的1001名。

非公党建和企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从2012年至2022年6月,企业从631户增长到14657户,市场主体从4391户增长到29342户,年均增长24%以上。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更是发展的刻度。

十年来,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小切口”促成“大融合”,持续推动城市、农村、国企、民企等各领域党建提质增效。
十年来,一座座坚强的战斗堡垒、一面面飘扬的党旗,屹立、飘扬在1744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织密建强了党的组织体系,夯实筑牢了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十年起宏图,而今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兰州新区正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推动“四区两新”建设,把全面振兴蓝图绘成一幅幅生动实景。 (新甘肃·兰州新区报 )

https://t.cn/A6SqJN7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是明年的生日,我们一定会见面的对吧,那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笑着说“你好”光是想想我就好幸福还有,亲爱的珠泫尼,再也找不到比你更好的月亮朋友了,今天也谢谢你香港歌手
  • 在我看来目前市面上有三类机构①以低价开团为主的,他们的服务和‍⚕️都ok,就是之前一直做的全国场②以‍⚕️为主的机构,他们主打的更多是私人定制,疗效为主③以资本
  • 不过南非一些专家表示,虽然有效率偏低,但是这四种疫苗在降低新冠病毒的传播方面仍有很大的价值。(央视新闻;CK)#小鬼的滑板场[超话]#疾驰的车辆在高速上川流不息
  • 或许更像是橘黄色呢(图7~图9)傍晚用手电筒看缸底的虾虾们怎么样了,意外发现了有一条小鱼鱼,哦嚯嚯[求关注][求关注],好小呀,有几条大鱼从它旁边游过,它不见了
  • 《他不爱我那天,就是我的死期》姜玉 晏衡池[围观][围观][围观][围观][飞机][飞机][飞机] 我放弃了价值一百亿的攻略任务。   因为一个从古代穿越而来的
  • #服装设计师##chatgpt4##提示词##服装设计# 前几天看到安邸AD采访一位厦门夫妇的家 当时忍不住赞叹太有品味了8 女主是服装设计师 我觉得我应该会很
  • ♡゜  ゜♡;  ;♡゜     ゚♡゜    ∩(\ /) ∩  (• ﻌ • )    /  ノ. しーJ眼见你一天天成长,放宽心,生暖意,平安是祝福
  • 需租至8.30号【付款方式】押1付二(一次付清)【业主职业】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房东期望】最多两人,无宠物,作息规律【联系方式】livegood2050慢性荨
  • 最后说说京哈高速沈阳方向,过了山海关后是三排道,这部分就没那么容易堵车了,但是因为都是临时划线,最内侧车道离隔离带特别的近,地上经常有些旧的标志线,这都对高速
  • 最后再给大家一点护肤控油的经验分享:1⃣️不要为了控油过度用酸或者清洁,所谓的外油内干以及大部分油敏皮,都是把去角质和控油弄混了,觉得控油不够给力使劲加剥脱,去
  • 应该是我太敏感多疑,所以我会记得删掉我们俩的聊天记录,我以为这样,那些你说过的,伤害我的话,就可以不存在了,我以为我记性不好,这样子,那些事就可以过去了。所以我
  • 虹嗯直播不怎么看了 但是我惦记掐和色楞点进我主页默认我说的都是对的 不准骂我我搞大众雷了你让让我呗#午响零時#“請在午夜零時分告诉我妳的答闇”——▶️ :鱼鱼|
  • 这样的他,哪怕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灵根,也会被各大门派当做重点培养,可偏偏这人是四属性的伪灵根,几乎无法修炼。这样的他,哪怕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灵根,也会被各大门派当做
  • 如果你背后委屈内耗要死要活的,无论跟我有没有关系都是你活该,我自我道德要求很高如果真是我做错的我一定会担责尽我所能弥补,如果不是我做错的我也会解释疏通误会,人长
  • 當你的家人罵你的時候,你一定要平靜,心裡默念平靜;當你的孩子得病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心疼,因為你越心疼牽掛,他病的越嚴重,這時候你要保持冷靜;當你現在事業不得意的
  • 虽然,这是一段不安的行程,但是Baobab Juice是很棒的;夜里看到的银河和月亮虽说没拍出来,但也是今后脑中独有的一帧画面;还有很难抹去的一幕是,司机在黄昏
  • 而且上海的另一大特征是外资,这两年外资什么行情不用我多说了,这部分岗位被抽掉显然影响不小。这东西其实也是店老板自己算账,房租不降到合理范围内,这个人流和消费根本
  • 在农村推行“网格化治理+四个一服务”模式,在社区推行“1251”网格工作法,以微网格带动微服务,让“小单元”发挥大能量,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该模式
  • #a股# 《A股生存之道》序言 A股即赌场,十赌九输,然若在此获得些许蝇头小利,则会深陷其中,胜负同归,难以自拔。为与A股共舞而不受害,经老夫多年思考并加以
  • 同一支歌曲,在不同时候演奏,会有不同的效果,只要笛子还在,随时都可以吹响,诗人所追求的就是当下,在场,这更反映生命的本真,和对真实的诉求。下面,诗人谈到了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