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盘[超话]#总结出来5心得体会,内容虽短,但字字如金,有缘人看懂,可以少走几年弯路,点赞收藏,好好领悟。
 
1、关于理论

市场上流行着各种各样的理论,影响最远的是价值投资理论和趋势理论icon。其中趋势理论影响最广,趋势为王征服了无数人,其实你在利用理论的时候,主力也在利用你,趋势为王,然也不然。例如三国的马谡icon,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最后大意失街亭,股场如战场,关键要不断地实践总结交易体系,否则必然被理论所误。

2、关于止盈

有时卖早了,有时卖迟了,如何才能卖得恰到好处?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没有答案的问题上,羽尚比较认同这四种方法:

其一、次日见好就收,比如刚好到达了自己的预期点位,落袋为安。

其二、不出阴线不出货,见到阴线就出局,这常常是应对强势股的一种方法。

其三、最高价和收盘价都创不出新高就止盈,说明上方压力大,后市会回落。

其四、参考某条均线,破了就止盈。总体原则,严进宽出;短线用5、10天线跟踪,中线用20天线、60天线跟踪,250天是牛熊分界线。
 
3、关于分仓

单只股票控制在3成左右的仓位,若与自己的预期相反,则出局,小仓位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要是满仓,成功了就开心,失败了就深套。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股票是概率,不要有侥幸心理。

4、关于执行

知行合一的确很困难,羽尚也不能完全做到。

在市场弱势的时候,你做不到完全的空仓,那么是不是可以用1成仓位过过手瘾呢?要是你有能力,反复地证明你能与市场对着干,胜天半子,那么就努力干吧,要是不能,那就少干或者不干。在脚踏实地的时候,也要仰望星空,多出去和牛逼的人交流,这样你会成长得更快。
 
5、关于心态

心态一定要好,别一亏急了就蛮干,不被市场激怒的唯一方法就是严格风控,做好计划,心态才能真正地保持平和。

【天津最后的渔村:靠海吃海,更要“养海”】
  大神堂,津门第一缕曙光照耀的地方,也是天津至今唯一仍保持传统打鱼作业的的渔村。

  在这个2000多人的小村庄里,传统与巨变并存。

  一早出海打鱼,涨潮回港卖海货,大神堂村的渔民依然保持着传统渔业的诸多风俗。

  大神堂,津门第一缕曙光照耀的地方

  昔日的小渔港如今变身现代化码头;过去身披油布衣、划着小木船的渔民住进楼房、开上了小车……靠海吃海的渔民从“捕鱼达人”变身为“旅游业者”。

  大神堂村民搬进了楼房

  渔船走上了“智慧之路”

  清晨,位于滨海新区的大神堂在曙光中醒来,大神堂的大门上刻着“神港”两个字。这是天津市150多公里海岸线上最后的一个渔村,也是天津的最东面,“津门第一缕曙光”照耀在这里。

  大神堂的大门上刻着“神港”两个字

  每年5月到9月是休渔期,数十条渔船有序地停靠在岸边,有的渔民在梳理修补渔网,有的检查机器设备,休渔期的大神堂码头一片宁静,渔民们休养生息,等待开海的那一天。

  大神堂码头上,一条钢壳渔船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这艘船长31米,宽5.7米,是这个码头上最大的船。2021年12月,渔民李永全花费280万元购置了这个新型“重器”。

  “这是探鱼器,利用3D成像技术能直接看到海底有没有礁石、海产品量大不大、自己的网撒在了哪里,如果有断网还能利用探鱼器找回来。这是北斗卫星,遇险时可以发射信号,救援部门就知道你在哪个方位了。” 在驾驶舱里,李永全“讲解”着他的新船,颇为兴奋,数字雷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李永全的这艘安全系数极高的渔船走上了“智慧之路。”

  49岁的李永全是大神堂村人,18岁便和父亲开着木质捕捞渔船出海打鱼。大神堂是天津最后的渔村,靠海吃海,捕鱼是大神堂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方式,但捕鱼太苦,很多村民转做其他行业,目前大神堂还剩下60多条渔船,100多人靠打鱼为生。

  从事了30年的捕鱼生涯,捕鱼的辛苦、危险都是李永全的经历,他曾转行卖过海鲜产品,但在大海上的自由吸引他重回渔民的身份。

  “过去用的是无动力帆船,没有天气预报,只凭指南针出海,必须靠经验看好风向算好潮期,有时风大怕危险,更不敢出海作业,极大地制约捕捞效益。现在渔船安装了先进的卫星导航、通讯系统,在海上还能收听天气预报和预警通知,渔民等于有了‘护身符’。”从最初的小木渔船,到现在的钢制渔船,李永全见证了渔业的巨大变化。

  海洋环境的改善也是吸引李永全坚持下来的原因,常年与大海为伍,李永全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喜人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渔民出海一趟能捕2000多斤鱼,一斤重的海螃蟹也不稀罕。但是由于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渤海的渔业资源一度减少,渔民出海打捞的鱼虾产量越来越低。”

  靠海吃海,更要“养海”。随着近年来伏季休渔政策的推行,海洋生态得到修复,渔民捕捞量有所上升。“鱼多了、虾蟹多了,休渔才能捕到更多的鱼,现在每次出海都能捕捞1000多斤。”李永全说。

  渔村的昨日

  “我是刘翠波,出海打鱼哥,家在汉沽住,文化了解多。”在刘翠波的抖音主页上,他这样介绍自己。

  57岁的刘翠波可谓大神堂的“网红”,他写渔家故事,拍短视频,教做渔家菜,办渔家故事和汉沽非遗展览,出版《渔民笔下渔家事》《蔡家堡记忆》等多部著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讲述着大神堂的故事和变化。

  刘翠波自小在渔村里长大,儿时,他走出家门十几步就是海边,游泳、在岸边捉小鱼小虾,刘翠波在海边自由快乐地成长。

  在刘翠波的印象中,从记事起,爸爸就靠用渔具在海边捕捞海鲜养活一家人,“在海边拉网,落潮的时候网里能收获很多鱼虾海鲜。”刘翠波渐渐长大,十几岁开始跟着父亲一起捕鱼。

  出海打鱼很苦。满潮出海满朝归是出海捕鱼的规律,渔民常常在深夜出发,一出海就是几天或十几天,“为了在鱼汛期多捞鱼,一出海就是连轴转,基本上睡不了觉。”刘翠波说,辛苦之外,渔民的“职业病”很多,风湿病、腰腿疼,渔民每天的衣服都是湿答答的。

  虽然辛苦,但那个年代,捕鱼的收益颇丰,“一网子下去最多能捞上千万渔获,一天就能赚几百块钱,那个时候,海面上几百艘船打着灯连夜干,把海面都照亮了。”

  昔日,刘翠波捕鱼的丰收

  “富了海边的,发了摆摊的。”改革开放后,大神堂的名气越来越大,村里的万元户很多,“当时有个笑话,媒婆介绍对象,问对方是想找拿镰刀的,还是拉渔网的,姑娘们都愿意嫁给渔民,那会儿的渔民都能娶到漂亮媳妇。”

  但渐渐的,刘翠波也体会到了海洋环境的变化,由于过度捕捞,大海透支了,刘翠波出海的收获越来越少。“渔船越来越大,渔网越来越细,没过几年,鱼就少多了。”刘翠波说,有时一天捕的鱼几个篮子就装完,最难的时候,连船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去了。

  “网红”渔民

  我国在东海、黄渤海海域实行全面伏季休渔制度后,大神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李永全用改善渔具的方式提高捕捞量,坚持以捕鱼为生。

  刘翠波则换了思路,做起渔业旅游。“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过要换个吃法。”刘翠波说。

  上世纪90年代,海产品销售、加工业、出海一日游等产业在沿海区域逐渐发展起来,“我们300多户的小村庄,最多的时候开了20多个海鲜餐馆,顾客吃完了去出海游,观光休闲船对游客的吸引力很大。”

  刘翠波简单改造,把自家木船变成观光休闲船,带着游客出海。游客们拼团出海,基本十个人一条船,除了出海,刘翠波还会给游客展示在船上撒网捕鱼的方式,再熬上一条鲜美的海鱼、做上皮皮虾、虾酱炒鸡蛋等渔家饭,让游客体验渔民生活。

  刘翠波带着游客出海

  目前,大神堂有20多条观光船,与其他的观光船相比,在刘翠波的游船上,可以感受到地道的风土人情。“来我船上的很多外地游客,有时候我唱上几句‘渔家号子’,他们都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一直都想把那些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渔家谚语’‘渔家号子’传承下去,现在还会这些的太少了,我们不能让传统民俗枯竭了。”

  2017年,天津市政府要求加强对休闲渔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统一改造休闲渔船。刘翠波趁着“渔船更新改造资金补贴”的好政策,贷款投资了70万元,让船厂定制了一艘钢制渔船,“这些年国家对渔民的政策真是太好了,要不是有贴息贷款,70多万元的新船我真是想都不敢想……”

  2017年,刘翠波贷款定制的钢制渔船

  刘翠波的生活透着海风,透着民俗,每到鱼汛期,很多人慕名去坐刘翠波的渔船。黝黑的面容、纯正的汉沽方言,笑容里透着朴实,刘翠波成了渔民的“形象代言人”,在渔船上,他给游客讲渔家的故事,故事生动细致,让游客了解渔家的生活。

  休渔期的时候,刘翠波也不闲着,他拍视频讲渔家故事,收集民俗历史,如今,刘翠波的孩子已经成年,没有了生活的压力,他把更多的经历投入收集传播特色渔家民俗文化上。

  休渔期,渔民们修船捕网

  刘翠波说,经历了渤海综合治理带来的变化,曾经的风景回来了,如今的生活有滋有味,这些故事,他们还要讲给孩子们听,一起守护海洋,这个蓝色家园。

  渔民的新生活

  靠海吃海,大神堂有过光辉的历史,也经历了失落。渔民们也意识到,只有让眼前的这片海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才有可能重现往日的辉煌。

  2018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天津陆海统筹、河海共治,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禁止非法捕捞等,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随着增殖放流和伏期休渔等措施的深入落实,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

  “养海”换回了海洋资源,渔民的思路转变了,有了新想法,纷纷投资水产养殖、开饭店、办冷库、从事海产品加工、水产批发等多种经营模式。

  “客悦居海鲜馆”的老板刘宝菊是大神堂村人,父亲也是当地渔民,刘宝菊成年后在村里的网厂上班。

  十多年前,看到大神堂村的新变化,刘宝菊盖了三间房,办起了这家饭店。“想要吃海鲜的,北京人经常往天津跑,天津人经常往大神堂跑。”“客悦居海鲜馆”离大神堂码头只有100多米距离,开海的季节,渔船每天能捕获新鲜的海鲜,刘宝菊和渔民商定好,渔民会把当天捕捞的海鲜送来,鲜美的海鲜、渔家最传统的烹饪方法,刘宝菊的饭店很是火爆。几年前,刘宝菊又将饭店扩建出10多个包间,“到了开海季,周末或假期都是满的,包间坐不下,我在大厅尽量多摆上桌子,也都坐满了人。”

  刘宝菊经营“客悦居海鲜馆”已经20多年了

  “大神堂村2000多口人,传统的渔民还剩下100多人,60多条渔船,部分村民充实到二产、三产,有的村民干修船,有的干养殖、育苗,还有的村民开起了渔家乐。靠海吃海,大家还是更愿意做和海有关的事情。”大神堂村所属寨上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寨上街现有现代设施渔业繁育养成企业13家,2021年全街渔业生产总值13458万元,其中海洋捕捞收入5634万元,渔业产业转型收入占比远高于传统捕捞收入。

  此外,休闲渔业已成为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动农渔民就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神堂将拟推动大神堂渔港提升改造项目:对大神堂外港进行扩建,将渔港建成集渔船停靠、上水、上油、渔船维修和海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渔港。同时,对内港进行提升改造,发展游客休闲、购物、观光、娱乐等项目。

  根据规划,大神堂和周边几个渔村进行了整体拆迁。村民们通过宅基地换房,以及补贴等政策,纷纷就近搬入了汉沽城区。对于搬迁出来的人们,政府帮着安置就业;放不下渔船的人,继续拿着捕捞许可证,在近海规定的渔业水域捕捞。

  刘翠波从没有想过,自己能住进两室一厅的高楼,社区还有健身广场、小花园。每天晚上,刘翠波都要到小区楼下的健身广场去锻炼身体,“以前住的平房又旧又潮,现在的生活环境这么好,知足着呢。”

  2021年,海洋领域污染防治攻坚的首战告捷,天津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70.4%,在环渤海三省一市中改善幅度最大。水清滩净,鱼鸥翔集,刘翠波说,他看见过白腰杓鹬等临危鸟类在近海岸的潮间带上栖息觅食……
https://t.cn/A6SP9cBa

【亳州交通运输这十年•海事篇: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亳州经济社会发展!】 亳州,城市依涡河而兴起。近年来,亳州水运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辖区船舶、港口码头、渡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市拥有涡河、茨淮新河等6条航道,航道总里程357公里,通航里程239公里,航运企业21家,港口企业8家,营运船舶1494艘,在册船员7739名,渡口11道,渡船12艘,渡工22人。‍
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较大突破
涡河航道整治工程,总投资近50亿元,分三期建设,2018年完成亳州港投公司组建并开工建设。一期:大寺闸至入淮口航道整治和涡阳船闸建设约20.4亿。二期:涡阳青阜铁路桥改造及火车站迁移工程,估算投资6.36亿元,争取2023年完工,实现涡河航道畅通。三期:大寺复线船闸工程(估算3亿元),大寺闸至河南省界段航道整治工程(估算17.72亿元),2026年完工,实现豫皖苏水运贯通。目前该工程01标(蒙城新闸—入淮口)已完成全部疏浚任务;工程02标(大寺闸—蒙城新闸)累计完成疏浚188万方;涡阳县义门交通桥完成桩基施工;涡阳枢纽正在开展工可及勘察设计工作;涡阳青阜铁路桥、大寺复线船闸及省界至大寺闸段航道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新建并投入使用500吨级码头泊位7座,增加年港口吞吐能力540万吨;建成水上搜救工作基地和搜救中心,新投入使用大型海事艇5艘,形成覆盖通航水域的水上监管网,通航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二、行业管理水平实现较大提升
(一)航运企业:2011年底,我市有航运企业16家,运输船舶1198艘,总吨46.89万,载重吨76.46万吨,功率26.71万千瓦,平均载重吨位638吨。2021年底我市现有航运企业21家,运输船舶1494艘,总吨120.69万,载重吨221.31万吨,功率57.09万千瓦,平均载重吨位1489吨,运输船舶艘数、船舶总吨、载重吨、功率分别增长了24%、157.4%、113.7%、133.4%。十年来,我市水运发展迅速,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在安全性、节能上有较大的提高。船舶正向标准化、大型化发展,将更加安全、节能。‍
(二)港口企业:2011年底,我市仅有4座码头,7个码头泊位,港口吞吐能力190万吨,另外还有大量利用自然岸坡装卸砂石的堆场等。2018年7月,《亳州港总体规划》公布实施,亳州港共分为四个港区六个作业区,分别为:谯城区大寺作业区,涡阳县城关作业区、涡阳县西阳作业区,蒙城县双涧作业区、蒙城县常兴作业区,利辛县阚疃作业区,共有港口岸线19620米。2022年,我市共有11座码头,26个泊位,港口吞吐能力743万吨。十年来,我市港口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港口经营逐步规范,取缔了272家无证经营码头,水运经营环境得到净化。目前在建的码头有 3座,20个泊位,港口设计通过能力930万吨;将建设的码头有3座,16个泊位,港口设计通过能力1410万吨,我市港口正在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规范发展。
同时,现拥有旅游码头两座,旅游船舶三艘,总客位80人。该公司航线由花戏楼旅游码头至人民桥旅游码头,航程约4公里,耗时约半小时,日承运游客约150人次。涡河水上旅游航线的开通,为亳州文化旅游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船舶检验:近年来,克服疫情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为最大限度地缓解船检服务与船员需求的供需矛盾,船检人员主动作为、增加出检频次,分批次派出船检服务小组,到周边地市以及“江、浙、沪”开展了“送检到船头”服务活动。同时创新工作方法,利用视频对超期船舶进行了视频检验。“送检到船头”被列为全市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
(四)水上交通环保:港口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生产性货运码头,均按照要求进行了环保整改,实现环保设施“三同时”。全市码头均新建或改造了岸电设施,能够覆盖所有的泊位。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工作,持续保持在全省前列位置。
三、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保持持续平稳
一是优化渡口布局,通过认真调查全市各渡口流量规律,按照“能撤则撤,撤建并举”的原则,积极协调各县区撤销客流量少的渡口,促进辖区渡口布局更加科学合理,10年来,撤销108道渡口,撤渡建桥4座,目前全市还有11道渡口,均实现远程监控全覆盖,完成重点渡口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方便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二是创新监管模式。在节假日等重点时段打造“护航、伴航、爱航”三位一体的水上安全监管模式,坚持在人流高峰期进行全天候“旁站式”现场安全监管,织细、织牢、织密水上安全屏障,确保了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亳州水运事业正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征途上,朝着通江达海的目标蓄势远航。‍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解密】12券商逆市唱多 中国航空股能否重复美国故事?
  •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宣传片在米兰获奖(最新视频)
  • 国足球迷突发疾病抽搐不止 稳定后一度坚持看球
  • 女子怀疑老公出轨找私家侦探,反被骗5800元,真相是…
  • 联合国谴责阿富汗首都自杀式爆炸袭击
  • 父亲放火烧床叫儿子起床上班!结果被起诉……
  • 突发|吉林迈丰、长春卓谊10万支狂犬疫苗被拒批签发
  • 国家医保局胡静林局长赴辽宁、吉林调研督导打击欺诈骗保工作
  • 非洲猪瘟防控 太平市场监管再巡查
  • 盒马ceo致歉“标签门”丨上海总经理被免职
  • 韩媒:日本出资的慰安妇基金会解散问题有望提上日程 |速读
  • 电商售后暗藏陷阱:全国联保变成“无处可保”
  • 用了网购的染发剂 28岁女主播急性中毒掉发
  • 全年纳税时间缩短 这是怎么回事 缩短为多少 详情介绍
  • 上交所赵薇处分:5年禁入市场罚款30万!究竟为何?
  • 盐城一男教师夜闯女老师宿舍,处理结果来了!
  • 网传白宇刘萌萌恋情“实锤”?三里屯车库互动暧昧十分甜蜜
  • 冯小刚拍建国影片并表示将找回童年的记忆
  • 阿娇公开体重,坦言脸变圆润胖了不少,为穿婚纱努力减肥
  • 小伙熬夜引发抢救,你还敢熬夜吗?